- 635.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浙北 G2 期中联考
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嘉兴一中 审题:湖州中学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第 1、2、4、5 题 3 分,第 3 题和第 7-9 题 2 分,6 题 4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páng)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juǎn)
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这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
B. 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làn)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感情,
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至落入下乘.(chéng)。
C. 尼采就自诩.(xǔ)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jǐ)与,不想取得……只好磕头贺喜,
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D. 一种是妄自菲.(fēi)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
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yùn)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和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
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此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
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 项,“鬈”应读“quán”,;
B 项,“不至”应为“不致”;
D 项,应为“妄自菲(fěi)薄”。
故选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 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 11
时 40 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联想..。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
- 2 -
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 40 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甲】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周期几乎相等, 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
的半球。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
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制约..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
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此前,有关月球背面
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乙】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
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丙】
在公众和网友为此兴奋不已....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
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不绝如缕....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
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联想 B. 由于 C. 兴奋不已 D. 不绝如缕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A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也就是要求同学们能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
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恰当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熟语考查以成语为
主。针对此类型题,积累是最有效的方法。
A 项,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
念。此处是说“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让人们想到有点像巧克力蛋糕。使用正确。
B 项,由于:表示原因,多与“所以”、“因此”等配合。在此处与“所以”配合,使用恰当。
C 项,兴奋不已:兴奋得控制不住了;形容非常高兴。此处是说公众和网友都很高兴,使用恰
当。
D 项,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
“源源不断”与“科学数据”更搭配。
故选 D。
【3 题详解】
- 3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从考查范围看,以点号为主,兼顾常用的标号。主要考
查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七种点号的用法,标号考查引号、书名号和
括号等。从考查的题型看,主要有选择、改错两种。
A 项,破折号和“即”重复,都有解释说明的用法,因此可去掉“即”。
故选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0 年前,人民日报曾刊登了一篇《办好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的报道,讲的就是时任宁德
地委书记习近平主持清房工作。
B. 时间会湮没许多记忆,但有些记忆其实并未消失,只需一个密码就会被激活,对于中国人
来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一个“密码”激活集体记忆。
C. 随着 4 月 8 日武汉的解封,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或即将复工复学,一边上班上学,一
边继续抗疫,这或许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新常态。
D.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副主任李亮近日在接受《中国妇女报》记者采
访时说:“比如说结核病,无症状感染者能占约 10%~20%左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
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
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
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 项,成分残缺,“讲的就是”后面缺宾语,应在“清房工作”后面补上“的事情”。
B 项,“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一个‘密码’激活集体记忆”错误,结构混乱,可改为“歌
曲《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一个‘密码’,它激活我们的集体记忆”,或改为“歌曲《我和我
的祖国》就是一个激活集体记忆的‘密码’”
D 项,成分赘余,“约……左右”重复,应去掉其一。
故选 C。
5.笔名“陈小桃”的天津姑娘陈雨婷,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一张“全国美食为武汉加油”的
原创漫画。画面中“热干面”躺在隔离病房,窗外是煎饼果子、小笼包、火锅、臭豆腐、烩
面等美食卡通人物为它加油鼓劲。相关话题阅读量过亿次,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刷屏。共青团
中央、央视新闻等官微也纷纷转发。请你从这幅漫画的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
- 4 -
【答案】这幅漫画借美食之喻,用萌萌的形象、人格化的表现方式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武汉、
对湖北人民的手足情深,是中国人守望相助的温暖写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漫画寓意的能力。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
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
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此类题要求在看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学会
由表及里,由实及虚,挖掘漫画隐含的信息,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
弦外之音。本则漫画是因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而创作的,在疫情期间,每个人都用自己的
方式为祖国加油打气,笔名“陈小桃”的天津姑娘陈雨婷独辟蹊径,用漫画的形式画了一张
“全国美食为武汉加油”的原创漫画。大家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其中的饮食文化更
是魅力无限,各地都有各自具有代表性的美食,武汉具有代表性的是“热干面”,天津的是
“煎饼果子”,杭州的是“小笼包”,四川的是“火锅”等等,画面中“热干面”躺在隔离
病房,窗外是煎饼果子、小笼包、火锅、臭豆腐、烩面等美食卡通人物为它加油鼓劲,画面
上还有一颗大大的心,因此可知漫画的创作意图是借美食之喻,用萌萌的形象、人格化的表
现方式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武汉、对湖北人民的手足情深,是中国人守望相助的温暖写照。以
此展现了全国各地纷纷驰援武汉为祖国加油打气的情况。
6.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有选择地向世界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是我们的义务。如中华文化的仁义礼
智信,世界大同又和而不同,包容而又坚韧的民族性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操
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态度,还有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等。当代中国,实现了国家强
- 5 -
盛和民族兴盛,这正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魅力和感召力所致。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
在研究探索中国进步之源,我们认为其内核正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要义,它是中国发展进
步的密码。当然,我们也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来逐步完善自己,如西方的创新精神、契约精
神、科学理性精神,我们在倡导学术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注意中西融通,防止文化单一倾向与
文化沙文主义。
【答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密码,我们要向世界介绍它的核心要义,同时
也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阅读语段,分出
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再从主要信息中概括出与题干项对应的答案。写完后要检查,注意字
数的限定。题干要求有三个点:保留关键信息、写成几个简明的句子,字数限制。语段文字
由五句话组成,其中第一二句是一个层次,主要表达的信息是“向世界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核心要义是我们的义务”。第三四句是一个层次,关键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
国发展进步的密码”。第五句是一个层次,关键信息是“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来逐步完善自
己”,压缩的句子以短句为主,去掉重复的关键词,符合字数要求。最终可确定答案为: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密码,我们要向世界介绍它的核心要义,同时也要吸收世
界先进文化。
7.下列每组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 无乃尔是过与
B. 而君幸于赵王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 毋从俱死也 欲呼张良与俱去
D.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这类题需要学生把握住常用的文言句式类
型,一般文言句式类型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
语后置等,并抓住各种特殊句式的构成特点,结合翻译来判断。本题要求选出“每组的句式
不相同的一项”。
A 项,都是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正常语序是“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句子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 6 -
B 项,“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于”介词,表被动,句子译为:而您被赵王宠爱。“而
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而于邦内谋动干戈”,句子译为:想要在国
家内发动战争。
C 项,都是省略句。 “毋从俱死也”省略“之”,应为“毋从(之)俱死也”。句子译为:
不要跟从刘邦一同去死。“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之”,应为“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句子译为: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D 项,都是定语后置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正常语序是“能不易其志者缙绅”,句
子译为:不改变自己志行节操的官员们。“求人可使报秦者”,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者
人”,句子译为: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
故选 B。
8.下列每组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越国以鄙.远
B.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人皆得以隶.使之
C. 亦以明死生大之大.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D.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籍.吏民,封府库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
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
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A 项,“活”,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全句译为:项伯杀人,我让他活了下
来。“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把……当作边地”;全句译为:越过邻国把远方的
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B 项,都是名词作状语。“貌”,表面上;全句译为: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隶”,
像对待奴仆一样;全句译为:人人都能够像对待奴仆一样使唤他们。
C 项,都是形容词作名词。“大”,重大意义;全句译为: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
“善”,好的意见;全句译为: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D 项,都是名词作动词。“道”,取道;全句译为: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籍”,
登记造册;全句译为: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
故选 A。
- 7 -
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④于是相如前进..缻
⑤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⑦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⑧沛公奉卮
酒为寿,约为婚姻..
A. ②③④⑤⑦ B. ①③⑤⑥⑦ C. ①②⑤⑦⑧ D.
①②④⑥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识古今异义词的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
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词义的扩大、缩小、
转移等,都有可能造成古今异义词。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了解古代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积累的基础之上,要学会采用因文定义和代入分析的方法。本题要求“加点词语的意思与
现代汉语全都不相同.....的一项”。①“非常”,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很,极。②“有事”,
古义:指用兵;今义:有工作干。③“口舌”,古义代指言辞,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
吵。④“前进”,古义: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⑤“泉源”,古今义相同,指泉水
的源头。⑥“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接待客人)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⑦“中
兴”, 由衰落而复兴,古今义相同。⑧“婚姻”, 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
方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总结可得①②③④⑥⑧中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
语全都不相同。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风俗一般未被认为是什么重要的课题。我们觉得只有我们大脑内部的活动情况才值得研
究,至于风俗呢,只是些司空见惯的行为而已。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从世界范围来看,
传统风俗是由许多细节性的习惯行为组成,它比任何一个养成的行为都更加引人注目,不管
个人行为多么异常。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次要侧面。最重要的是,风俗在实践中和信仰上所起
- 8 -
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极其丰富多彩的形式。
没有一个人是用纯洁而无偏见的眼光看待世界。人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受特定风俗习惯、
制度和思想方式剪辑过的世界。甚至在哲学领域的探索中,人们也无法超越此定型的框框。
人们关于真与伪的概念依然和特定的传统风俗有关。约翰·杜威曾经非常严肃地指出:风俗
在形成个人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一个人对传统风俗的影响相比,就好像他本国语言的总词
汇量和自己咿呀学语时他家庭所接纳的他的词汇量之比。当一个人认真地研究自发形成的社
会秩序时,杜威的比喻就是他实事求是观察得来的形象化的说法。个人的生活史首先是适应
他的社团世代相传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准则。从他呱呱坠地的时刻起,他所生于其中的风俗就
开始塑造他的经历和行为规范。到会说话时,他就是传统文化塑造的一个小孩子;等他长大
了,能做各种事了,他的社团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他的社团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他的社
团不能做的事就是他不能做的事。每一个和他诞生在同一个社团中的孩子和他一样具有相同
的风俗;而在地球的另一边,诞生在另一个社团的孩子,就鲜有与他相同的风俗。没有任何
一个社会问题比得上风俗的作用问题更要求我们对它理解。直到我们理解了风俗的规律性和
多样性,我们才能明白人类生活中主要的复杂现象。
我们首先需要达到这样一种成熟的程度:不用自己的信仰去反对我们邻居的迷信。必须
认识到,这些建立在相同前提基础上的风俗,必须放在一起加以考虑,我们自己的风俗和其
他民族的风俗都在其中。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原文有删节)
材料二:
以人对自然的关系来说,农业经济条件下的人跟游牧生活或海洋文明环境中孕育出来的
人,是很不相像的。大海和草原气候多变,自然条件特别酷烈,人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
去,不得不集中精力,随时准备应付大自然的挑战,于是人和自然常处于一种相峙、对抗的
状态。另一方面,漂洋过海和逐水草居,使人的生活长年在流动之中,需要人们不断去冒险
开拓,加以航海与放牧之际必然要碰到新的社会群体,进而从事贸易或军事行动,更需要高
度发挥主体能动性,从而培养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世界的信念和习惯。
这一切习性都是农业自然经济下的人所欠缺的。对于农业生产来讲,自然界尽管有种种
突变,但季节的更迭基本上是稳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活规律也是固定不移的,
因而人和自然的关系通常处在协调、融合的状态,并不需要激化矛盾,走向对抗。与此同时,
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农业收成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仰赖大自然的恩赐,“靠天吃饭”
乃至接受“天命”,便成了在古代中国人中间流行的信条,所以“天人调和”的境界,实际
- 9 -
上是以“人”从属于“天”为其本质特征的。一边是与自然相对抗的人,一边是力求顺应自
然的人,这就是我们祖先不同于其他一些民族的固有根性之一。
陈伯海《中国文化之路》
10. 下列对材料中“风俗”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俗虽然只是些司空见惯的行为,但是和我们大脑内部的活动情况一样,都是值得研究的。
传统风俗是由许多细节性的习惯行为组成,它比任何一个养成的行为都更加引人注目。
B. 约翰·杜威曾经非常严肃地指出:风俗在形成个人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一个人对传统风
俗的影响相比,就好像他本国语言的总词汇量和自己咿呀学语时所接纳的词汇量之比。
C. 每一个和他诞生在同一个社团中的孩子和他一样具有相同的风俗;而在地球的另一边,诞
生在另一个社团的孩子,就没有与他相同的风俗。
D. 不用自己的信仰去反对我们邻居的迷信。因为这些建立在相同前提基础上的风俗,必须放
在一起加以考虑,我们自己的风俗和其他民族的风俗都在其中。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个人的生活史首先是适应他的社团世代相传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准则,而人们所看到的是一
个受特定风俗习惯、制度和思想方式剪辑过的世界。
B. 大海和草原气候多变,自然条件特别酷烈,使人和自然常处于相峙、对抗的状态。而漂洋
过海和逐水草居的生活方式对人们形成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世界的信念和习惯有重要影响。
C. 对于农业生产来讲,季节的更迭基本上是稳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活规律也
是固定不移的,所以接受“天命”,便成了古代中国人中间流行的信条。
D. 游牧生活或海洋文明环境孕育了与自然相对抗的人;而农业自然经济孕育了力求顺应自然
的人,这就是我们祖先不同于其他一些民族的固有根性之一。
12.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不同的文化。
【答案】10. A 11. C
12. ①每个人都受到特定文化的影响,要理解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②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
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都应得到尊重。每一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回答“每种文
化都有特定的文化模式”亦可)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及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
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
- 10 -
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筛选文中信息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
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
倒等。
B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约翰•杜威曾经非常严肃地指出:风俗在形成个人行为方面所起的
作用和一个人对传统风俗的影响相比,就好像他本国语言的总词汇量和自己咿呀学语时他家
庭所接纳的他的词汇量之比。”
C 项,“就没有与他相同的风俗”改变原文意思,原文是“就鲜有与他相同的风俗”。
D 项,强加因果,前后句没有因果关系,去掉“因为”。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
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要求学生重点注意选项的表
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之间的细微差别。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
以比照分析,确定答案。
C 项,张冠李戴,“‘靠天吃饭’乃至接受‘天命’,便成了古代中国人中间流行的信条”的
原因是“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底下,农业收成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仰赖大自然的恩赐”。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结合材料内容谈看法的能力。此类题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
确的把握,然后锁定问题答案所在的区域,用文中关键语句和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本题根
据材料一“没有一个人是用纯洁而无偏见的眼光看待世界。人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受特定风俗
习惯、制度和思想方式剪辑过的世界”和“不用自己的信仰去反对我们邻居的迷信。必须认
识到,这些建立在相同前提基础上的风俗,必须放在一起加以考虑,我们自己的风俗和其他
民族的风俗都在其中”可得每个人都受到特定文化的影响,要理解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同
时纵观材料一可分析出,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风俗,风俗在实践中和信仰上起到举足轻重
的作用,因此决定了文化的重要性。由此可总结出不同的文化都应得到尊重。两则材料中又
可显示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不同的风俗和文化,如
文中所说“传统风俗是由许多细节性的习惯行为组成,它比任何一个养成的行为都更加引人
注目”。因此可推知每一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即可。
(二)(20 分)
-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粥
王岫榕
⑴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
傍晚,几朵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有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
单明了。
⑵煮粥的过程悠长,却并不枯燥。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
暖,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
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随着热气徐徐上升,开出乳白的花
朵,厨房里就会弥漫起淡淡的甜香,热乎乎的。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
慢的融入米的世界。这时候,就要把火关到最小,小到可以让锅保持着咕嘟的状态,又不会
让刚氤氲出来的热气散掉。
⑶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
缝隙,稠且润泽,咕嘟声均匀如尘世的喧嚣,香气,便徐徐的氤氲,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
是幸福的香气。
⑷煮粥的时候,心是静的。手却很少闲着,随便拿一本闲书,看两页,照顾一下粥,再
返回来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随便从哪里看起,只是一种消磨。洗衣机里转动着衣服,
或者摘一篮子青菜,是晚上的小菜,菜叶子油绿油绿的,用清水泡进红色的小框子里。为了
配菜,再切了一盘雪白的豆腐。此时,孩子回来了,奔跑着去开了门,顺手将垃圾搁门口……
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
⑸朋友老是觉得我为一锅粥浪费了太多时间,她煮粥和许多人一样,放点米进去,加上
水,调好电饭锅的火候,盖上盖子就可以了。吃饭的时候盛在碗里,有稀薄的米汤浮在上面,
而米粒,却仿佛是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悄悄地沉到了碗的最底下。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
啊!在这样的不受关注与注视下熬成的粥,只不过是填肚子的食物而已,米粒根本不肯释放
香气。
⑹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
⑺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的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而
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锅还是那只
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如生命和
经历,总会有抗争和激烈,慢慢便进入一种状态——互相依存,又互不干扰。
- 12 -
⑻我是极爱喝粥的人,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枚腌出油的鸭蛋,是清粥的绝配。喝一
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
熨帖,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只愿此刻,专心感知粥的美味,体味生活的眷
顾,感知安静的、有粥可食的人生。
⑼ 青春飞扬的年纪,处处都是好风景,很难将自己关在厨房里为自己、为家人煮一锅真
正的清粥,便常常用稀饭代替,哄骗的,终究是自己的身体和心。
⑽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锅清粥,好像没有着急要做的事,吃了亏,煮粥
的过程便慢慢平复了心境。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却多了许多闲适,心和味蕾都
更敏感,对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身体的熨帖
和糯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
⑾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⑿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的熬煮着,不激
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13. 赏析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4. 文中为什么要写朋友“煮粥”?
15. 简析第⑧段“喝粥”的细节。
16.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理解。
【答案】13. ①“纠缠”“躲躲闪闪”“示好”“欢快”“跳着舞”等动词,将“米”拟人
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煮粥过程中水与米互相慢慢融合的状态; ②通过听觉(“咕嘟咕嘟”)、
视觉(“乳白的花朵”)、嗅觉(“淡淡的甜香”)、触觉(“热乎乎”)等多种感官描写,
表达了煮粥时悠闲的心境; ③句式上多用短句,使语言生动活泼;④笔调细腻,表现了作者
内心的悠闲、平和。
14. ①朋友“煮粥”的方法和许多人一样,表明如今很多人心态浮躁,不能细细地体味生活
的安静悠闲;②与作者的“煮粥”方法形成对比,突出了精心煮粥,既让粥以好味道报答,
又享受了煮粥的好心情(闲适);③为下文作者抒发感慨作铺垫。
15. ①以“白瓷碗”“小咸菜”“腌出油的鸭蛋”这些平常之物作为清粥的“绝配”,再现
“我”喝粥时的场景,表现了“我”此时闲适的心境;②用“黏稠润泽”“滑”“温暖与熨
帖”等词细腻形象地描绘出喝粥的感受。
16. ①在平凡而看似枯燥的生活中,要能感受生活的幸福。②在纷繁忙乱的生活中,只要心
静,就能感受美好。③认真对待生活,生活必将善待你。④不必追求过多的物质,生活的本
- 13 -
质是简单。⑤沉稳和缓地做人,让灵魂变得更美好。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
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有什么样的效果。本文中的画线句,写的是从米到粥的变化过程,作者运用多种艺
术手法,将这一枯燥的物理过程描写的津津有味,比如,“纠缠”“躲躲闪闪”等动词的运
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由米变成粥的过程;同时运用听觉、视觉、嗅
觉、触觉等多感官感受的方式,如煮粥过程中“咕嘟咕嘟”的响声,如同“乳白的花朵”的
形象,以及“淡淡的甜香”的味道。而在这一段话多用短句,让语言简练活泼生动,让文章
充满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情节的作用,有单从情节本身进行的,也有把
情节考虑进去的综合分析。作答时,注意使用术语。 答题从以下几方面作答:指向内容,此
情节交代了什么内容;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起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 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
人物心理。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本题加入朋友“煮粥”的情节,在内容上是为了引
出对当下人们在生活中的浮躁心态的议论,朋友对待煮粥的态度,就是当下社会大多数人对
待生活的态度,他们不能体味生活的安静悠闲,每天在忙碌中虚度时光;同时,这一段与上
文中作者的“煮粥”方法形成对比,突出了粥的味道的好坏,与煮粥人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
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在结构上,通过这一段的描写,为下文作者关于人生的感慨作了铺
垫,让作者的议论有的放矢。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内容及其细节的把握和理解能力。做此类题需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
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从句段的细节入手,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及其作用。本题中,作
者将自己喝粥的细节细致的描写出来,“白瓷碗,小咸菜,腌出油的鸭蛋”被称为清粥的“绝
配”,“白瓷碗,小咸菜,腌出油的鸭蛋”本是平常之物,但作者在此却对它们表现出极大
的喜爱之情,可见作者对物质享受要求不高,也因此作者能够真正体会到粥的“黏稠润泽,
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帖”,作者在
此细腻形象地描绘出喝粥的感受,是为了说明只要排除世事的干扰,保持一种闲适的心情,
- 14 -
就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考生答题时要注意在对细节分析时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重要句子的内涵、文章主旨及创意解读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在整体
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要阐述对主题的理解,
就要回到原文寻找能表露作者观点的句子。本文中作者通过日常的事物——煮粥表达出对生
活的感受。从文章的第二段煮粥的过程中,作者将由米变成粥的过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出来,尤其是运用拟人的手法,作者在此明写粥,其实是暗写人,米变成粥的过程就是人生
活的过程,作者在此要阐明的道理就是“在平凡而看似枯燥的生活中,要能感受生活的幸
福”;而作者在煮粥的过程中,读书,摘菜,配菜,“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
作者在纷繁忙乱的生活中,却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只因作者能够在繁杂的生活中保持安静
的心灵。通过第⑧段作者吃粥时的简单搭配——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枚腌出油的鸭蛋,
作者在简单中体会到了人生的美好,所以,人生不必追求过多的物质,生活的本质是简单,
幸福也是简单的。作者还通过耐心的煮粥和敷衍的煮粥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认真
对待生活,生活必将善待你”。
三、文言文阅读(共 30 分)
(一)(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
昆明钱侍御沣①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②、赵州师令君范,为.搜辑仅得
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国,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
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己。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
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
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
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 ③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
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
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
暮出,积劳感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
- 15 -
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
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④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
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首
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
【注】①钱沣:清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侍御、通政司副使等。②式善:吉林长白
山人,清文学家。③媒糵: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 ④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
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 讼:争辩,争论
B. 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 治:处置
C. 以发.余痛云 发:表达
D. 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 委:交付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为.搜辑仅得百余首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 朝士有耻趋其门以.希进用者 焉用亡郑以.陪邻
C. 既作诗哭之. 即患秦兵之.来
D. 而.侍御独不幸前丧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乾隆末年,和珅掌权,妄自尊大,作威作福,朝中士大夫把奔走他的门下,企求得到升迁
重用的做法看作是耻辱。
B. 作者认为当今皇上掌管政事,扫除奸邪,多次进用以往不被利诱的人,钱侍御偏偏不幸早
已去世,悲伤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C. 钱沣为人正直,不阿附权贵,为此受到了和珅的排斥和打击。在他担任通政副使、湖南学
政之时,和珅以湖北盐政有错误为借口,降低了他的职务。
D. 高宗知道钱侍御贤德,不听信谗言,就把军机处劳苦的事大多都交给他去办。钱侍御在军
机处的工作非常辛苦,最终积劳成疾而死。
20.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
【答案】17. A 18. B 19. A
- 16 -
20. 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
不在值之咎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在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基
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项,“讼”,这里是“陈述过失”“责备”的意思,全句译为: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指斥他的
错误的。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本
题要求选出“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项,“为”,介词,替 给。全句译为:替他收集仅得到一百多首。“为”,动词,作为。
全句译为: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
B 项,两句中的“以”,连词,表目的,来。“朝士有耻趋其门以希进用者”译为:朝中士大
夫中有把奔走他的门下来企求升迁重用认为是耻辱的。“焉用亡郑以陪邻”译为:(您)为什
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
C 项,“之”,代词,他。全句译为:已经写了诗歌哀悼他。“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全句译为:又恐怕秦国来攻打。
D 项,“而”,连词,表转折。全句译为:可是钱侍御偏偏不幸早已死去。“而”,连词,表
并列。全句译为: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
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
容进行分析印证。错误多集中在分析、印证环节。命题者一般采用曲解词义、改变时间地点、
改变对象、改变原因条件等方式设置错误。此类题解决的方法就是“题文对照”,就是将选
项内容与原文进行认真比对,从而发现错误,确认答案。
A 项,“朝中士大夫把奔走他的门下,企求得到升迁重用的做法看作是耻辱”说法错误,曲解
- 17 -
文意。原文的意思是“朝中士大夫如果有把奔走他的门下来企求升迁重用认为是耻辱,就已
经难能可贵了”。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
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时要注意运用以下一些具体方法:找虚词、察对话、据修辞、
辨句式。原句中“君旋遭艰归”是主谓结构,是完整的句子,应在其后断开;“服终” 意思
为服丧结束,具有独立的意思,不能和后面的句子连在一起,故在其后断开;“知君直”“更
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三个内容的动作发出者都是“高宗”,因此要在
“直”“史”“处”三个词后分别断开,“军机处”是机构名称,因此只能在其后断开;“君
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是典型的主谓宾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可断开。
故正确的断句为: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
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
【点睛】在通读语句的前提下,要抓住四点:①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在其前停顿,作宾语时
在其后停顿;②利用好动词谓语这一标志,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的现象很普遍,谓语省
略的现象很少,断句时可以抓住谓语动词,在其前找主语,在其后找宾语;③利用对称、对
偶、排比等修辞断句;④利用特殊句式,如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面必须停顿。
参考译文:
昆明钱沣侍御已去世,儿子年幼,诗集散失,长白人法式善祭酒,赵州人师范县令,替
他收集,仅得到一百多首,抄录成二卷。钱侍御曾经自称南园,因此给它取名《南园诗存》。
正当乾隆末年,和珅执政,妄自尊大,作威作福,朝中士大夫中有把奔走他的门下来企
求升迁重用认为是耻辱的,就已经很可贵了。至于立论刚直,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指斥他的错
误,不过钱御史一人罢了。当今皇上已经亲自主掌政事,扫除奸邪,多次进用往昔不被利诱
的人,可是钱侍御偏偏不幸早已死去,不能参与褒奖录用,难道不令人悲伤吗!
钱君当初任监察御史时弹劾山东巡抚国泰污秽混乱,清高宗命令和珅偕同先生前往处置。
钱君在路上衣服破旧,和珅拿衣服请他换,他最终拒绝,和珅知道不能私下求情,因此处理
这个案件不敢偏颇不正,国法得到伸张。那以后钱君被提升做通政副使,出任湖南学政,当
时和珅已特别显贵,不能寻到先生的短处加以陷害,便以湖北盐政有错误为借口,降低他的
职务。钱君不久因父母丧事回家,服丧期满,被补授为部曹。高宗知道他正直,再提升他做
- 18 -
御史,让他值守军机处。他又弹劾和珅及军机大臣不值班理事的错误,有诏书进行告诫责问,
认为他说的正确。和珅更加忌恨钱君。高宗知道钱君的贤德,不可能进谗言,就将军机处劳
苦的事,大多都交给他去办。钱君家贫,衣裳单薄,出入军机处常两头不见天日,积劳成疾
而死。当今皇上仁爱贤明,法制还在,大臣纵然对先生怀有怨恨,也不能驱逐,只能用劳苦
来屈辱他罢了。可是他遭受和珅的困辱,不能多活几年,留着他的身体以等到公众的评论完
全明白的一天,使国家能够尽量发挥他的才能,士人能够尽量地看到君子有所作为。痛心啊,
痛心啊!
我在辛卯年礼部会试担任阅试卷的官员时认识钱君,四年后我回到家乡,竟没有再见到
他。我所评论的诗及古文法,钱君听到后特别欢喜。他的诗苍劲深厚,深得古人的旨意。士
人如果能如同他一样注重品德修养,那么确实不必等到擅长写诗就已经很可贵了。然而读他
的诗,也就完全相信他这个人了。我以前得知钱君去世,已经写了诗歌哀悼他;如今得到他
的诗集,于是又写下了这篇序文,用来表达我的悲痛之情。
(二)课内文言文翻译(10 分)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不然,令五人保其首领,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人皆得以隶使之。
【答案】(1)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
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2)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3)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头颅,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
像对待奴仆一样使唤他们。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
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点的落实。(1)中,“会”,恰逢;“交驰”,往来频繁;“当国者”,主持国事的人;“纾”,
解除。全句译为: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
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2)中,“所以”,……的原因;“亲戚”,包括父母兄
- 19 -
弟在内的亲人;“事”,侍奉;“徒”,只,不过。全句译为: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
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3)中,“然”,这样;“首领”,头颅,性命;“隶”,
像对待奴仆一样,名词作状语。全句译为: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头颅,在家中
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对待奴仆一样使唤他们。
(三)(8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
(唐)李益
蕃州部落①能结束②,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③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注]①蕃州部落: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②结束:戎装打扮。
③燕歌:戍边将士所唱的《燕歌行》。
22. 这两首诗同属边塞诗,李诗基调________,许诗基调则_______。
23.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两首诗的抒情手法和思想感情。
【答案】22. (1). 豪壮 (2). 悲怆
23. (1)李诗前两句通过叙事抒情,后两句借边塞苍凉雄壮的景色抒情,全诗抒发了将士们
戍边守关、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2)许诗通篇通过叙事抒情,将桑乾河北一场夜战,半数
将士战死未归一事与次日清晨家书抵达,告知寒衣已寄出一事加以对比,全诗抒发了作者对
戍边将士及其亲人的深切同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情感。
【解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感情基调的分析理解能力。诗歌由感而发,诗歌的感情基调即写作诗歌的感情
推动力,正是这种力量推动了诗歌创作,奠定了全篇基调。分析诗歌的感情基调,要仔细阅
读诗歌,通过诗句感受作者的感情脉络。本题中,李益和许浑都是描写的塞外军旅生活,但
二者的感情基调却完全不同,李诗中“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洋溢着一股戍边
守关、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则是借边塞苍凉雄壮的
- 20 -
景色抒发了戍边战士的豪情,整首诗是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而许诗则不同,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诗的开篇就是悲伤的事实——军人伤亡惨重,而后两句则把
悲伤的情绪更加突出,“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早晨刚刚到达的家信告知寒衣已寄出,
而此时的收信人却已经阵亡。所以,李诗的基调是豪壮,而许诗的基调是悲怆。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
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
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
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仔细阅读两首边塞诗,可以体会到
作者在诗中所倾注的强烈的情感。李诗中“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描述了守
边将士装束整齐,驰马狩猎,展现了在边疆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表现出健儿
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这两句诗叙事抒情;
而“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一句则描绘了西北高原的景色:天高云淡,大雁群
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它几乎可
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句媲美。此处作者是借景抒情。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将士生活的满
怀豪情赞美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而许浑的诗作通过叙事抒情,诗中描述了桑乾河北
一场夜战,半数将士战死未归一事。“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叙述的是夜战中将士损失
惨重,将近一半的将士没能活着回来,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但与接下来的“朝来有乡信,
犹自寄寒衣”一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将诗歌的悲剧性推向了高潮。将士们在晚上已经战死,
但次日早晨家书到达,告诉他们过冬的衣服已经寄出了,此处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
闺梦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此处铜鼓叙事抒情,将自己对戍边将士及其亲人的深切
同情表达得强烈但又不失含蓄,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反对之情。
(三)古诗文默写(6 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__,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五人墓碑记》)
(2)忧懈怠,______________;虑壅蔽,________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3)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5)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
- 21 -
夜》)
【答案】 (1).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2).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3). 则思慎始而
敬终 (4). 则思虚心以纳下 (5). 不在颛臾 (6). 而在萧墙之内也 (7). 申之
以孝悌之义 (8).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9). 海上明月共潮生 (10). 何处春江
无月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稷、颛臾、萧、悌、
颁、戴、生。
四、作文:(60 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美国 NBA 球星科比·布莱恩特,以“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让人熟知,2020 年 1
月 26 日,他因所乘直升机坠毁突然离世,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在哭泣。
有人认为,在国家面临灾难时,还去关心体育明星,是不识大体甚至是没有爱国心的表
现;有人认为科比激励了许多人的人生,是许多人的青春记忆,不能因为举国在抗疫,就忽
视或压抑个人情感;也有人认为关注谁、关心谁是个人意愿问题,无需多讨论……
众人的议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来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明确;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以身许国,乃真英雄
2020 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武汉爆发了新冠状病毒性肺炎,随着人流扩散,疫情在中国
大地上逐渐扩大。在面临危难之际,医护人员在抵抗病魔的一线,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努力。
孰料几日之后,画风突转。QQ 空间里至少有十几条相同内容的说说,无一不都是哀悼因意外
去世的 NBA 巨星科比,几乎没有人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加油,自顾哀悼自己所谓的偶像。
这个现象引起了网友们的议论:有人认为,在国家面临灾难时,还去关心体育明星,是不识
- 22 -
大体甚至是没有爱国心的表现;有人认为科比激励了许多人的人生,是许多人的青春记忆,
不能因为举国在抗疫,就忽视或压抑个人情感;也有人认为关注谁、关心谁是个人意愿问题,
无需多讨论……
这不禁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为何我们会过分的关注明星偶
像,而忽视了真正的英雄?有人可能会说,科比是他从小到大都喜欢的偶像,鼓励他一路前
行,克服困难。我也最喜欢他的那句“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见过。”不同常人的
付出,才有不同常人的收获。
这些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可曾想过我们出生那年的“非典”。中国科技远没有现在
发达,大家可以说是闻“典”色变,很多医院不敢接收那些重症病人。钟南山院士站了出来,
掷地有声:“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是他,带领团队,日以继夜地工作,最终研制
出了抗击非典的药物。
时隔 17 年,今年他已 84 岁高龄,原本可以避开危险安享晚年,却在人民需要他时,再
次挺身而出。出发仓促,他买不到机票,只能乘高铁前往。他在高铁餐车上坐着熟睡的照片,
被人发到网上,每个浏览到此图片的人,都为之热泪盈眶,肃然起敬。
郁达夫当年在纪念鲁迅时所说:“一个没有民族的英雄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
而不知爱戴他去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钟南山院士明知前路凶险,却仍义无反顾负重
前行,所作点滴,皆为国民。古有气势豪迈、“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有终其一生“精忠报
国”的岳飞;今有置身水田、不慕名利、心怀人民的袁隆平,还有这已 84 岁高龄仍奋战在第
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当身怀报国情的钟南山院士,与球艺高超才华横溢的科比,同时出现在新闻热点里时,
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想,以身许国,身为国士,才是真正的英雄吧?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我们还是应该把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作为英雄来膜拜吧,这样才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激
励自己的斗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
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
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
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
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审题】材料中提到美国篮球巨星科比,他可以是说是 80 后、90 后、甚至 00 后几代人心中
- 23 -
的偶像,很多人喜欢他不服输的精神,欣赏他的“曼巴精神”。他的成功来源于自身的努力,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足以说明他的成功源于他比别人付出更多。此次飞机失
事,意外离世,让世界球迷悲痛不已。但是此时正值中国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于是
传来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在国家面临灾难时,还去关心体育明星,是不识大体甚至是
没有爱国心的表现;有人认为科比激励了许多人的人生,是许多人的青春记忆,不能因为举
国在抗疫,就忽视或压抑个人情感;也有人认为关注谁、关心谁是个人意愿问题,无需多讨
论……这段文字已经明确了作文的写作方向。因此作文可从三个角度中任选一种观点展开论
述,或否定球迷们的做法,对其行为加以批判否定,纠正其追星的做法,强调追星可以去追
为国家的事业作出贡献的人,如像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人才应是我们膜拜的对象,才应是
真英雄。或肯定科比,从科比的经历激励了很多年轻人,他留下的是努力成就梦想的传奇人
生,和永远激励人们为梦想前行的强大动力的角度写作,最后可以强调正是因为有科比的影
响,我们才能更好的抗击疫情,直至战胜它。或从遵从个人意愿的角度探讨问题,只要有理
有据、论述合理即可。
参考立意:
榜样的力量。
以身许国,乃真英雄。
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何看待追星现象。
行文结构:文章以白衣战士奋战一线防控疫情开始,转到 QQ 空间内容变化,很多人都在悼念
因意外去世的美国球星科比,从而用问句的形式得出写作的观点“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为何我们会过分的关注明星偶像,而忽视了真正的英雄?”转而回望钟南山院士的坚强身影,
在叙议结合中,展现着科学家的可敬精神和情怀,也让读者看到钟南山院士的崇高境界,字
里行间更有着对年轻人的思考。最后得出结论:以身许国,身为国士,才是真正的英雄。在
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还是应该把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作为英雄来膜拜吧,这样才能陶
冶自己的情操,激励自己的斗志。
素材:
1.2018 年 5 月,一名女学生胡江华用论文向偶像致谢,向青少年们示范了追星的正确打开方
式——为了你,我努力成为优秀的人!她在世界科学界最权威的期刊数据库 SCI 中发表了自
己人生中第一篇论文,在其中的致谢部分,她特地感谢林俊杰:“在过去的 10 年里,林俊
杰的歌曲给了我强大的精神支持。”论文发表出来,导师才看到了这一段话,特地发了一条
- 24 -
朋友圈感慨:林俊杰真是胡江华“人生中重要的人啊”。
2.今有粉丝型作家、粉丝型明星、粉丝型电影,其实古人追起星来同样疯狂。有人迷恋白居
易,“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有人痴迷杜甫,将杜诗烧灰而食,以求“改易肝肠”。
3.唐代是个明星扎堆的年代,同时也是出产疯狂粉丝的年代。李白的头号粉丝魏万是一名隐
士,曾辗转数千里追寻李白,半年后终于在广陵(今扬州) 与李白相见。白居易的脑残粉葛
清是荆州一名街卒,“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一共刻了三十余处,人称“白舍人
行诗图”。唐代有崇拜链:谢灵运粉曹植,李白粉谢灵运,杜甫粉李白,晚唐诗人张籍则粉
杜甫,曾将杜诗烧灰而食,以求“改易肝肠”。
4.同为“偶像”,古人也存在着“狂热追星”的现象。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原本就是天
性,那些有才情有美德的人很容易让人们不由得去追逐,这种“追星”的现象,本质上来说
并没有不恰当之处,但如何把控尺度,则是我们现在需要注意的问题。
5.一场疫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干劲,万人齐心协力建医院。一场疫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
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场疫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一场疫
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血手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6. 贡献人类,服务社会。科学家贡献人类,赢在历史;明星带来娱乐,赢在当下。科学家和
明星,是不同领域里涌现的杰出者。他们的区别是,一个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钻研,
一个在文体领域里展现才华,给社会带来美好的感触和精彩,是一样的。
7. 个人信仰,需要尊重。疫情是大家的公事,科比是球迷的私事,我们每个人都关注公事,为
公事做点贡献,整个国家以行动抗击疫情,尊重着科学家。我们也可以为私事伤心流泪,科比
给很多青年人带来梦想和期许。尊重每一个人的信仰,也是至关重要的。
【点睛】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一、首先要“读”: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
了解写作要求。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二、其次要“析”:
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
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
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
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
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
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③归纳法。主
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
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
- 25 -
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
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⑥
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
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 26 -
相关文档
-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713页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高级中学2019-22021-06-0728页
-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柳树中学2019-22021-06-0720页
- 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13页
-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19-2022021-06-0717页
-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15页
-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726页
- 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17页
- 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2019-2022021-06-0730页
- 山东省泰安市第十九中学2019-20202021-06-07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