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小说的标题与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金牧场
于德北
我的侄子叫艳光,是一个憨厚的孩子。
说他孩子,有一点托大。实际上,他也就比我小七八岁。
小的时候,他问我:“老叔,城里好不好?”“好。”我说,为了证明“好”,
我接着补充,“城里厕所在屋里,冬天不冻屁股。”
后来艳光对我说,我对他说的话,就是一股动力,凭着这股动力,初中一毕
业,他就到城里来打工了。他谁也不惊动,在旧物市场买了一辆架子车,走街串
巷地开始捡破烂。饿了,吃馒头,吃油饼,吃包子;渴了,喝自来水;累了,坐
在树荫里休息;困了,躺在架子车上睡觉。他觉得自己的心里是一团火,暖烘烘
的,亮堂堂的。
他一边捡破烂,一边观察各大市场、工地的情况,他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门
路,安安稳稳地一脚踏进去。
考察再三,他决定去劳务市场当力工。
他用捡破烂攒下的几千块钱租了一个房子,回家取了被褥,置办了锅碗瓢盆,
他像一颗钉子一样,把自己钉在了城市的肌肤里。
这时,他才来找我,告知他来城里的事。他说:“老叔,城里是好,遍地都
是钱。”
他给我算了一笔账,如果留在家里种地,一垧地种一年,净剩也就一万多元;
而在城里,除了力气,没有任何投入,十二个月干下来,少说也是三万元。想一
想,三万元,紧扎扎的硬通货,他很快就能成为村子里的首富。
我笑了,觉得他还是有点小农意识。
他猜出了我的笑意,一本正经地说:“老叔,你也不用笑,我一个农村孩子,
能立下这么一点志向也不容易了。”
他像一首事先谱好的曲子,每一个音符都在鲜活地跳动着。几年下来,他长
高长壮了,也长丰富了。
在劳务市场,他物色了一个电工,一个瓦工,一个水暖工,一个木匠,经常
- 2 -
请他们吃饭,没事儿喝个酒,沟通一下活路。有一天,他突然对那几位说:“我
包了一个小工程,活儿不大,但我一个人干不下来,咱们几个合伙干吧,工钱平
分。”
那几位当然高兴。
等跟他去了工地,才大吃了一惊,这哪是什么小工程,整整两栋家属楼的内
装修,坦坦荡荡的一宗大买卖。
大家对他心存感激。
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两次,他在这几个朋友中的威望也就高了起来。再吃饭
的时候,大家就有了主意,商量着合伙开一家建筑装潢公司,并推举他当经理,
对外承揽设计装潢的活儿,一心要干一番大事业。
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选一处房子,挂牌营业,取名叫“金牧场”。好奇怪的
名字。
人人都觉得有意思。
众人分工有序,艳光在外边跑大活,其他人该蹲市场蹲市场,这既是他们的
基本营生,又是巨大的信息来源地。
艳光还雇了一个艺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专门搞设计,高薪养精,重赏求勇,
你别说,“金牧场”在几个人的通力合作下,几年之内就成为市内比较有名的装潢
公司。
这期间,艳光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平静而有滋味。
除了装修这一块,艳光还带起一支建设队伍,人员是村邻和劳务市场的散工。
他们上敦化,下白城,一年有三季忙碌在钢筋砖瓦之间,也不知什么时候,推土
机、混凝土搅拌机、吊车、铲车、钩机、运输车入库出库,轰轰隆隆的日子像火
车过山洞,初始有点擦黑,转而就见到了光亮。
十里八村的人都夸艳光有能耐。
艳光回家时,也有叔叔伯伯打趣说:“一人富不算富,全村都富是幸福路。”
这像个口号。艳光还真把它当成了一个口号!他让那个艺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
—现在是他的设计总监——到村里来,用扁刷把这行字刷到了他家老宅的后墙上。
这一年春播,他没让父母插手,自己拿主意把大田的玉米改成了羊草,一垧
地的羊草,在成片的玉米地里变成了异类。艳光从内蒙古请了两个帮工,开始在
家里养羊,三折腾两折腾,他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
- 3 -
紧接着,他和村里人签订合同,保收入,零风险,他要把他们村的地变成一
处“金牧场”。这是他事先想好的吗?不知道!
现在,他们村的房子是统一的别墅型,家家有沼气,有大棚,有上下水,有
室内卫生间,道路整齐,草场平坦,远看像仙境,近看是人间。
大家都说:“这是艳光的功劳。”
可艳光怎么说呢?他点了一支烟,眯着眼睛笑,一句话也不说。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 年第 7 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艳光到城里后,一边走街串巷捡破烂,一边观察市场、工地,捕捉机会,
可见他吃苦耐劳又头脑灵活。
B.艳光让自己的设计总监把叔叔伯伯打趣的话,刷到了自家老宅的后墙上,
体现出他对家乡老人的敬重。
C.“我”不是主人公,但却是艳光在城里奋斗的见证人和故事的讲述者,增
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D.最后一段,写艳光“一句话也不说”,既表现了艳光的低调和谦和,又使
结尾显得含蓄蕴藉,引人遐思。
解析:选 B B 项“体现出他对家乡老人的敬重”错误,艳光这一举动,主要
体现了他决心把叔叔伯伯打趣的话当作自己努力追求的目标。
2.文中的三个画线句在行文、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请结合文句简要
分析。
解析:本题画线句有三句,第一句写艳光到城里捡拾破烂,此句运用比喻和
描写的手法,展现艳光有追求,有热情,有冲劲,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第二句
写艳光当力工,此句运用比喻、比拟和描写的手法,展现艳光执著坚韧,在城里
扎下根。第三句写艳光开始创业,此句运用比喻和描写的手法,展现艳光创业有
计划,充满激情。这三句从小说结构上看,展现、串连起艳光在城里捡拾破烂、
换工作当力工、开始创业几个阶段,且有引出下文、小结过渡的作用。
答案:特点:都运用比喻、描写的手法,语言含蓄生动,行文上或居段首或
处段尾。作用: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艳光的思想性格:有追求,有热情;执著坚
韧,在城里扎下根来;做事有明确的计划,充满激情。表达了对他的肯定与赞美。
②展现、串连起他在城里生活的几个不同阶段,且有引出下文、小结过渡的作用。
- 4 -
3.(标题类探究)小说以“金牧场”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析:小说标题作用探究题通常联系小说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
旨和读者的阅读感受作答。“金牧场”标题,从小说结构的角度,可以看出其能
体现情节线索的作用。从人物角度,可以看出,“金牧场”表达了艳光对理想和
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凸显了艳光有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物形象。从主旨的
角度,“金牧场”有美好、灿烂、安宁、祥和之意,寄寓着艳光及艳光所带领的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这正是小说主旨所在。从读者角度看,“金牧场”形象美
好,含蓄而具有诗意,令人向往,凸显审美效果。综合归纳以上分析,便可得出
答案。
答案:①体现情节线索。因为艳光的公司,名字就叫“金牧场”,而艳光的
村子后来也在他的带动领导下,“草地平坦”,变成了“金牧场”。②突出人物
与主题。“金牧场”有美好、灿烂、安宁、祥和之意,寄寓着艳光的理想与追求,
又突出了作品的主题。③凸显审美效果。“金牧场”形象美好,表达含蓄、诗意,
令人向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竹子就在跟前
沈祖连
乔迁新居,一家人喜气洋洋。最高兴的莫过于母亲了,她进入客厅,进入卧
室,进入厨房,最后来到阳台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阳台,几乎成了母亲的最大
心愿,她要在阳台上养几盆花,要在阳台上安一张躺椅,每天能充分地享受阳光,
而最实际的是可以在自己的阳台上晾晒衣服,这是老人最最期待的。
“给我找根竹子。”母亲发话了。
大姐说,“就交给他吧。”
大姐夫不很乐意,但还是毅然受命:不接受行吗,丈母娘的要求,妻子的命
令。再说,不就是一根竹子吗?
可接受下来,大姐夫才知道自己的荒唐:要在老家,要根竹子,提刀上山,
便可手到拿来。可在这大都市里,去哪里找?可怜的大姐夫,骑着自行车,跑了
市场,跑了生产资料公司,跑了土产公司,一无所获。
午时归来,大姐问他要到没有。大姐夫说:
“还没。我想,用根不锈钢管不是更好吗?”
- 5 -
“真没用。阿妈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一根竹子,哪来的这么多
废话?”
“那我下午继续找吧。”
大姐夫登上楼顶,看到前街有建设工地,正在拆着脚手架,大姐夫心里一高
兴,立时跑了过去。一根根卸下来的正是他所要找的竹子。
大姐夫来到了门口,找到了门卫,递上一根烟,说:“师傅,卖根竹子给我好
吗,多少钱呀?”
“卖竹?我这里不卖竹。”
“就是那些拆下来的……”
“那是脚手架用的,不卖。”
“可我急着用,不瞒你说,我的丈母娘……”
“不用说了,我明白,你丈母娘要一根晾衣服……”
“正是。”
“可我不能卖呀。要不你去找工长吧,”门卫指着里边的一个汉子说,“就是
那个戴着黄帽子的。”
大姐夫来到了黄帽子跟前,叫了声:“工长,你好。”
“什么事?”
“我想跟你买根竹子。”
“没有竹子卖。”
“这是脚手架,还要搬到其他工地去用。”
“我只要一根,次一点的也行。你就收回成本费吧。”
“这可没有先例啊。”
“看在我们男人的面上。通融一下吧。”
“可是,我不能让你在光天化日之下扛着一根竹子走出去呀。这样吧,你去
找我们主任吧。他在办公室。”
大姐夫在工长的指点下,见到了主任。
主任是个脸皮白皙的汉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可不想一听到大姐夫说要买
他的一根竹子时,却是一副不耐烦:“去去去,买竹子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碰了一鼻子的灰,大姐夫从工地出来,望着一地的竹子,却是一脸的茫然。
这样回去,丈母娘问起,怎么是好?
- 6 -
他在街角点燃了根烟,吸了一口,大脑皮层一下子跳出了个人:老同学李青
不是在这个建筑公司任职吗?并且听说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部门头头了,好,就
找他,不就是一根竹子吗?难道会不给老同学点面子?
到公用电话亭打了个电话,说是不在家,得晚上才回来。好吧,晚上就晚上,
等等吧。
心里有了点底,大姐夫便昂然地回来了。不过他还是不太敢见丈母娘。
大姐问:“怎么,还没找到?”
“有眉目了。”
“我的天,跑了一天,才有眉目,能告诉我,怎么个眉目吗?”
“阿英你别说,这根竹子手续还挺复杂的,不过总算找到了建筑公司的一个
老同学了,他今晚回来,我估计明早吧,明早准能要到。”
“什么呀?为了一根竹子,还得托人情,你这人情也用得太廉价了吧。”
这时,二姐夫骑着摩托车回来了,一听大姐在指责大姐夫,便说,“不就是根
竹子吗,也值不了多少钱,大姐夫你说你在哪发现了,告诉我,我去搞定。”
“不远,在前街工地上就有。只是……”
“你是说那些刚拆下来的吗?好。”
二姐夫说着掉转车头,不到 5 分钟工夫,便扛着一根竹子回来了。
大姐夫尴尬地问,“怎么我去不卖,你去就卖了?”
“不就是一根竹子吗?用什么卖不卖的,我扛起就走。”
“那要是让人抓住了呢?”
“那就让罚吧,一根破竹子能值什么钱的。不过谁管?”
(选自《21 世纪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跑了市场,跑了生产资料公司,跑了土产公司”,该句采用排比手法,
既形象地写出了“大姐夫”寻找“竹子”的辛劳,也蕴含着对相关部门官僚作风
的批评。
B.“竹子”就在眼前,可“大姐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弄不回来,而“二
姐夫”却“不到 5 分钟工夫”就到了手,两相对照,说明“大姐夫”办事效率比
“二姐夫”低。
C.小说情节可概括为“母亲要竹子”“大姐夫找竹子”“二姐夫拿竹子”;
- 7 -
虽然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大姐夫找竹子”,但“二姐夫拿竹子”却可视为小说
的高潮和结局。
D.语言描写是该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方法,它的成功运用,不仅生
动地表现了“大姐夫”等人的性格特点,还含蓄地交代了相关人物的身份和职业
特点。
解析:选 C A 项,“蕴含着对相关部门官僚作风的批评”理解有误。B 项,
“说明‘大姐夫’办事效率比‘二姐夫’低”分析有误。D 项,语言描写中甚至
整篇小说都未交代“大姐夫”的“职业特点”。
5.“二姐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解析:从二姐夫去工地找竹子的方式,进了工地扛起就走,若被罚也不怕,
一根竹子能罚几个钱?可以看出他头脑灵活,胆子大,但也没有公德。作用:找
竹子一事,二姐夫和大姐夫形成对比,突出大姐夫的胆小。文章在二姐夫找到竹
子后结束,把故事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应该如何做人做事。
答案:(1)①胆子大;②头脑灵活(或“反应敏捷”);③缺乏公德(或“无规则
意识”)。(2)①和大姐夫谨小慎微(或“胆小”)的性格形成对比;②是揭示小说主
旨的关键人物;③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6.(主旨类探究)试探究小说作者的创作意图。
解析:面对同一根竹子,大姐夫和二姐夫的不同想法和做法揭示了不同的人
性。非正常手段能得到东西,而通过正常途径反而得不到,这也引发人们思考。
这其中也能表达出作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担忧,对以二姐夫为代表的这类人的批
评和否定态度。作品的创作意图要从作品本身出发,抓住人物、情节等小说的要
素,作者真正的意图,还应该是在小说的主题方面。
答案:①揭示两种不同的人性。面对困境,有人做事中规中矩,按部就班;
有人头脑灵活,胆子较大。作者通过一件细小的事情,揭示出了两种不同的人性,
耐人寻味。②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有些东西通过正当途径不易到手,而
采取非常手段却能轻易得到;有些公共财产,看似管理严格,其实却可以轻而易
举地被人拿走,这些生活中的“悖论”引人深思。③表达作者对社会不良习气的
隐忧。小说中的“二姐夫”可谓是缺乏公德和规则意识的代表人物,作者通过“竹
子事件”,表达了自己对“二姐夫”这类人给社会造成潜在风险(危害)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