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 教案(全国)
实词和虚词——高考中的“新贵”,语基中的“基础”
——高考真题感悟
1.(2016·全国甲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解析:选D 要注意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①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只要”;第②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③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④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前后句之间应为并列关系;第⑤处和第⑥处构成转折关系。
2.(2016·全国乙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副词等虚词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②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③处是表示假设,第④处和第③处构成递进关系,第⑤处与第③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
3.(2016·全国丙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 理由是能学以致用,__①__是一种误解。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__②__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屏弃功利性__③__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__④__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__⑤__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__⑥__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其实这
而
要
确定
所以
/
B
这其实
/
能
认为
因为
即使
C
实际上
却
会
/
可能
就是
D
这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解析:选B 本题从选用词语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抓住主要信息“高考志愿、热门专业、学以致用”,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①处用“这”来指代上一句话,用“其实”进行引转。此处用“这其实”“其实这”“实际上”都是可以的。“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是……不是……”为并列关系。②处不需填内容,当然填“而”也不影响这种关系。③处需要一个客观表达“屏弃功利性”作用的词“能”或“会”。至此答案已确定为B,后面可以来验证:④处依旧承接③句客观表达的语气,选“认为”,⑤处解释原因,⑥处和后文的“也”照应。
全国新课标卷多年来未对实、虚词进行考查,只在2008年海南宁夏卷(新课标全国卷的“前身”)考查过补写虚词,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又高调回归,重新考查。首先考查虚词(主要指连词)的关联作用,其次考查虚词(主要指副词)与个别实词(主要指代词、动词)的准确运用。题型为“四选一”辨析正误。
———————————————————————————————————————
——实词、虚词辨析技法
一、实词辨析“ 3角度”
高考主要考查近义实词的使用与辨析,侧重考查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不是词典中静态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3个角度入手:
(一)从意义角度辨析
着眼点
方法示例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看词义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如:妨碍、妨害
辨析:“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例如: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妨碍别人休息的。“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如: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妨害人们的健康。
1.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乘组指令长景海鹏郑重 :我们一定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任务。(许诺、承诺)
解析:“许诺”“承诺”都有答应照办之意,不同在“承诺”要比“许诺”语气庄重,词义程度也重,根据句中“郑重立下誓言”的语境,应选“承诺”。
答案:承诺
看适用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如:边疆、边境、边界
辨析:这三个词表示的范围越来越小。“边疆”指比较边远的靠近国界的区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
2.边城明净的 ,教化着朴实的人们。(风光、景象)
解析:“风光”即风景,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还表现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其使用范围比景象大。故选“风光”。
答案:风光
看表达侧重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如“精巧”和“精美”,前者强调巧妙,侧重做工;后者强调好看,侧重外观。
3.尽管这只是本校集体组织的一次 ,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开通。(演示、演练)
解析:“演示”和“演练”,前者侧重“示”,是个别人做示范给其他人看,而后者侧重“练”,大家共同参加以达到训练的目的。故本句应选“演练”。
答案:演练
(二)从用法角度辨析
着眼点
方法示例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看适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
如:爱护、爱戴
辨析:两者都可以用于人,但“爱戴”只用于下对上,“爱护”用于同志之间或上对下,有时还用于物,如“爱护公物”。
4.在瑞典,子女没有 老人的义务,老人的一切由社会负责。(赡养、抚养)
解析:“赡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抚养”是爱护并教养,用于父母对子女。这里应填“赡养”。
答案:赡养
看成分搭配
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
如“颁布”同“法令、法规、条例、纲领”等词语搭配,其对象是群体;而“颁发”同“勋章、奖状、证书”等词语搭配,其对象是个体。
5.既要打击不法行为,又要维护奶农合法利益,帮助奶农 难关,促进奶业健康稳定发展。(度过、渡过)
解析:“渡过”,一般用于空间方面,如江河湖海等,也用于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抽象概念;“度过”,一般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光阴等。本句从搭配习惯上应选“渡过”。
答案:渡过
看词性语法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如:启示、启事
辨析:“启示”是启发的意思,作动词时,可作谓语;作名词时,可作主语或宾语。“启事”是刊登或张贴出来的声明,属名词,作主语或宾语,如:征文启事、寻物启事。
6.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 我精神上的抚慰。(给予、给以)
解析:“给予”后面可以直接跟宾语;“给以”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所接受的人。这里应填“给予”。
答案:给予
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
7.联赛开始一个多月以来,“鹰眼”判罚屡次引起争议,关于它的 声从来没断过。(置疑、质疑)
解析:“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根据语境,应选用“质疑”。
答案:质疑
(三)从色彩角度辨析
着眼点
方法示例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看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论,词语可分为褒义(含肯定、赞许、喜悦的感情)、贬义(含否定、贬斥、憎恶的感情)和中性(既不明显褒奖,也不明显贬斥)三种。
如“牟取”与“谋取”,“牟取”含贬义,而“谋取”属中性词。
8.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侧目、刮目)
解析:“侧目”的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是贬义词。而“刮目”是说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褒义词。本句根据语境,显然应用“刮目”。
答案:刮目
看语体风格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
如“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恐惧”,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盐”和“氯化钠”,则是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的区别。
9.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 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商量、磋商)
解析:“商量”是口头用语,“磋商”是书面用语。根据语境,应选“磋商”。
答案: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