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2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 届高三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 教案 学习目标 1、回顾课本,记忆知识要点。 2、明确考纲要求,熟悉试题类型。 3、领会命题意图,掌握解题思路。 4、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真题回放】 (2013•湖南)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意义至为深妙。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 对于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对于一种事物 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 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 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觉兴趣,原 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 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 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 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明辨之也。 (1)上述材料都强调“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分别分析两则材料中“问” 的内涵与作用。(6 分) 【答案】答案要点提示:①第一则材料中的“问”指的是生发疑问,“问”能激 发兴趣、促进探索,从而学有心得;②第二则材料中的“问”指的是询问请教, “问”能解决疑问、丰富知识。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结合选文分析“问”的内涵与作用。 两段文字对应两个不同内涵,作用分析要与内涵保持一致。 (2)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 不超过 140 字。(6 分) 【答案】答题要求:内容紧扣“学习”论题,能够正确征引中国古代典籍中相关 论述。 【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注意紧扣“学习”论题,正确征引中国古代典 籍〈论语〉〈大学〉中的相关论述,同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与 认识来。 小结:答题注意事项: 1、所谓“简要概括”就是用一两个简洁的词语或短句来表达。 2、表达观点不要胡乱引申,必须扣住材料中的话来说,但不是翻译原文。 3、紧扣各家经典思想来谈。 4、联系现实,先说观点,再说理由,论据只能用概括示例,不要用详细事实。 【方法指导】 解答文化经典阅读简答题,一般要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 1.字斟 酌 明 要 旨 命题原则,其实质就是突出中心思想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阅读文段需要逐 字逐句推敲揣摩,仔细弄懂每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间关系,了解行 文思路,尤其要关注文段的中心句。考生应领悟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脉络、 把握作者的思路以及思想感情,然后归纳、概括出文意。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 文化经典阅读的重点。 2.感悟整合文句意 考生必须从阅读材料中辨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并进行较准 确的筛选梳理,根据题目要求,整合出文段中最为关键的信息。 3.寻章摘句巧表达 其实,简答题的答案可在文段中找到,只是不宜照抄罢了。要求在已经整合 文段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 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寻章摘句用白话文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 答题口诀:熟知孔孟思想,读懂文段意思,揣摩题干要求,选择带入比对, 表述抓住中心,联系相关思想。 【复习策略】 1.回归教材,熟悉主要观点及思想体系。 2.注重联系现实,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练习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 者。(宋 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2 分) 颜子 恶衣恶食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 分) 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 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 谦逊好礼。 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论语·泰伯第八》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第十四》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 出其位。”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从生产关系的转 化、权力的转移上来看都与孔子所崇尚的“周礼”大相径庭。孔子所在的鲁国早 已被“三家”专权,士大夫越级行使着诸侯的权力,“三家”的家臣们也不同程 度地把持着士大夫的权力,这种以下凌上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孔子希望当权者 回归到自己的权力范围以内,不要越级把持不属于自己的更高权力。 而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理解是:“你在什 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这是 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 谋其政 ’,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你自己那 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这并不符合 现代企业管理精神,谁的活儿谁操心,这样的话,大家合起来才是一盘棋。“对 待工作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无论是份内的工作还是份外工作,我们不是都应该 做得越多越好。对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 请结合时代背景,判断于丹教授的理解是否准确并简述理由。 不准确。孔子的意思是说,你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琢磨属于那个职位的权力! “谋”本为“谋划,谋求“,而不是“做”;“政”本为“政治,政事,政权”, 而不是“工作,事”。“谋政”,《论语》特指“谋求权力”,于丹理解成了日 常泛指的“做事,工作”。于丹抛开了历史语境,没有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孔子 是针对什么政治现实才说出这句话的。 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学 而》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 (l)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对待物欲方面的不同态度。(4 分) 【答案】(1)儒家肯定物质利益是可以追求的,但是要以正当的手段来追求。(2 分)道家则认为民应该没有物质欲望,否则就丧失本性,迷失自我。(2 分) (2)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150 字 左右)(8 分) 答案提示:可以从赞同的角度谈,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也可以从反对的角 度谈,如摒弃物欲,无欲则刚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