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86)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国内外经验可供参考。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随着地方政府的放权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管理方式必然要求发生转变。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要追求“以人为本”,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平台和利益诉求渠道,通过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只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参与决策的程度,才能减少决策的偏误和实施的阻力,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因此,只有构建有效的民间参与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各种社会冲突,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摘编自高启杰《乡村振兴需要实质性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融合是其他方面振兴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B.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村流动,因此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 C.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 D.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因此要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解析 B项,“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错,文中并未说农业产业不需要创新。C项,偷换概念,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应该是龙头企业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D项,“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这一说法于文无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引出乡村振兴战略,论述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要的举措。‎ B.文章从制度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两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需要的实质性创新内容。‎ C.文章第五段论述了社会管理的格局、方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质性创新指明了方向。‎ 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其中,后面三段层层推进,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 解析 “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错,应是论述了要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了解国内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注重实质性的创新,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 B.社会管理的实质性创新可以推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实现乡村宜居。‎ C.如果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发生改变。‎ D.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解析 说法过于绝对,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不仅仅是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里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蕾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去,不忍离去。蕾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蕾切尔·‎ 卡森离开这个世界已足足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遇到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蕾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开头对母子的动作、神态作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扬,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 B.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 C.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文笔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D.文章语言华丽,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融合,细腻而又张扬。‎ 解析 文章的语言是清新淡雅的,并没有“华丽”的色彩;且“细腻而又张扬”错,应该是“细腻而又深沉”。‎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需结合文章主题和具体语境,理解句子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手法,表明人与自然间有多种联系的手段。对于人与自然间的联系,要结合画线句所在语段以及文中的有关语句,如“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等,作深入分析。‎ 答案 ①该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灯”来比喻人感悟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描写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②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③只有拥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 ‎★3.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从结构、形象、主旨等角度分析标题的作用。“听海的心”,“海”‎ 既指实际的大海,也指自然,“听”是说要用心感悟自然。从结构来看,文章分别写了母子二人、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三者的共同点是都有一颗“听海的心”,标题将三者串联起来,使文章收放自如,一气呵成。从形象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说“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遇到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标题“听海的心”把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个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的特点。从主旨来看,文章以“听海的心”为线索,串起盲人老妇“观海”、“我”童年时感受自然、蕾切尔·卡森用文字勾勒缅因州的海等内容,揭示了文章主旨,说明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其中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 答案 ①“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②“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个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③“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对抗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