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5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2课时文言翻译教学设计1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 12 课时文言翻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文言翻译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准确翻译文中句子。 3.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要点 了解文言翻译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并能熟练运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考纲 明确考纲: 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等) 阅 读 了 解 考纲 明确考纲, 使 复 习 有 针对性 典例导引 1.(2015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 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 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 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 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 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 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 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 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 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 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1.独立完 成 典 型 例 题 2.小组交 流答案 3.推荐代 表 展 示 答 案 4.总结纠 错 以 近 年 北 京 高 考 本 考 点 题 目 为 典 型 例 题,有助于 考 生 迅 速 了 解 高 考 题 型 及 命 题规律,培 养 学 生 的 积 极 应 考 意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 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 【答案】 (1)B (2)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 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借助选择的形式来考查翻译。这与直接要 求翻译的做法差不多。首先浏览句子,找得分点,也就是 关键词、关键句式,然后回归文本,利用上下文和个人的 文言积累,看选项中对这些关键性的东西解释准不准。“君 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这句话的关键点是“君问”“可” “非……也”;回归文本,先要找到“君问”的内容,可 以发现前面“晋平公”是问祁黄羊谁可以担任南阳的县令, 故此处的“可”应理解为“可以、适合”;“非……也” 是否定判断句,意思是“不是问我的仇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 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 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 “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 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 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本题的 B 项 就属于曲解实词的意思。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2)试题分析:本题直接考查文言文的翻译。首先浏览句子, 找关键词(句式),一般为动词、固定短语、特殊句式。 “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烛”“行”“焉”,“行其德”省 略主语“日月四时”。其中“烛”名词做动词,照耀。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 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 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 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 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本题中的“烛”是名词做动词,“行其德”省略主语“日 月四时”。 2.(2014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 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 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 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 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 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 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 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 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 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 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 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 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 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 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 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 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 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 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 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 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 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答案】C 【解析】“皆不能易吾候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 们太守的主意”。“易”此处为“改变”意,可结合成语“不 易之论”判断。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借助上下文 翻译,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 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命题规律 总结命题规律: 文言语句翻译题是高考必考内容,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 题。选择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语句进行翻译,选择翻译(理 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 另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2015 年北京卷本考点既考了 客观选择题,又考了主观题,分值增加到了 7 分,应引起考生 重视。另外,在“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考点也渗透了对文 言文语句翻译的考查。2016 年高考仍会沿袭 2015 年的命题特 点。 1.根据典 例,自主分 析 总 结 命 题规律。 2.对照规 律,自主回 顾 历 年 高 考题。 考 生 通 过 这 一 环 节 了 解 本 考 点 命 题 规 律 及 基 本 题型,可以 使 复 习 更 有针对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技巧指导 总结答题技巧: 1.积极应对,增强自信。在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中,一些 同学总是想到自己能不能读懂文言文文本,能不能做对文言文 翻译试题。其实,这些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文言文的翻译考 查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2.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仍是复 习的重点。做高考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熟悉游戏规则”,所 谓“游戏规则”就是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通过对高考题目(尤 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文言 文类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 以发现一些文言文翻译的考查热点、考查频率,在备考中有效 提高复习效率。 3.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 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课本文言文的复习却很 重要,这不仅是因为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虚词是课本过的, 还会征引课本中的文句,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和文 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课 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 才能“得益于课外”。高考命题取材于课外,其解题的依据、 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我们必须夯实课本,注重积 累。 4.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技巧: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 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 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 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 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 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①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 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 译时可保留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① 句首:“夫”、“盖”等发语词。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 1.结合自 己 平 时 复 习情况,自 主 总 结 答 题技巧。 2.小组交 流 答 题 技 巧,取长补 短。 3.推荐代 表 展 示 自 主 总 结 答 题技巧。 4.师生共 同 总 结 答 题技巧。 考 生 掌 握 高 考 答 题 技巧,可以 有 效 消 除 畏难情绪, 提 高 答 题 正确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 “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 “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 的“以”。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 的“之”。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 译,则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把古代 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 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②变单音词为双音 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 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① “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 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 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 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 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 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 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②“补”,就是增补。①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 求我们要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 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②补出省略了的语句,古人用 笔简约,往往前面说过的话,后面一般就不再重复,而在现代 汉语,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③“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 文字。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 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 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 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 敢占有”,才能明确。 5.关注七个重点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 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 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 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 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 点: (1)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 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 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 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 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 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 1: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 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解析】“樵”,名作动;“归”,使动。 例 2: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 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 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 (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 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 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 3.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 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解析】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 4.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 而严惩了罪人。 【解析】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 罪人”。 (3)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 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 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 5、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 又辞官离去。 【解析】“故”为“原来” “谢”为“推辞”。 例 6、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 为至行所感云。(08 四川卷) 译文: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 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解析】得分点“发”为“打开”,“置”为“丢弃”, “以”为“认为”“ 至行”为“崇高品行”。 (4)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 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 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 现错误。 例 7.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解析】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 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 例 8.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解析】这里的“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而现代汉语 中则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5)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 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 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 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 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 9、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 余家。 【解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 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 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 10、遂大困,寻死富阳。 【解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 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6)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 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 译。 例 1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 【解析】“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 例 1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解析】“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 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 “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 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 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 吧”)等。 (7)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 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 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 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 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 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 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 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 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 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 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 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 1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解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 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 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 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 15.金就砺则利。 【解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 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 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 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 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因此,我们在文言文 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们才会事半功倍。 迁移训练 展示下列习题: (说明:文言翻译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 1.(2016 届河北定州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后面题。 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父文操,本府军校,官 至检校尚书左仆射。以全节之贵,累赠太师。全节少从军旅, 同光末,为捉生指挥使。赵在礼之据魏州也,为邺都马步军都 指挥使。唐明宗即位,授检校司空,历博、单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赐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移刺郢州。长兴初,就 加检校司徒,在郡有政声,俄授河西节度使。时明宗命高祖伐 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 还焉移沂州刺史。 清泰初,为金州防御使。会蜀军攻其城,州兵才千人,兵 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 人情忧沮。全节乃悉家财以给士,复出奇拒战,以死继之。贼 退,朝廷嘉其功,诏赴阙,将议赏典。时刘延朗为枢密副使, 邀其厚贿,全节无以赂之,谓全节曰:“绛州阙人,请事行计。” 全节不乐,告其同辈,由是众口喧然,以为不当,皇子重美为 河南尹,闻而奏焉。清泰帝召全节谓曰:“沧州乏帅,欲命卿 制置。”翌日,授横海军两使留后。高祖即位,加检校太保, 正授旌节。 1.自主完 成 迁 移 训 练习题。 2.小组交 流答案。 3.展示答 案。 4.对照标 准 答 案 纠 错反思。 选择全国 百 强 校 有 代 表 性 的 最 新 模 拟 题,及时进 行 迁 移 训 练,使学生 学以致用, 有 利 于 强 化落实。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天福五年,授检校太傅,移镇安州。时李金全据州叛,引 淮军为援,因命全节将兵讨平之,以功加检校太尉。安重荣之 叛也,授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与重荣战于宋城,大败之。 镇州平,加开府仪同三司,充义武军节度、易定祁等州观察处 置、北平军等使。八年秋,丁母忧,寻起复焉。属契丹侵寇, 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 充贡奉。开运元年秋,授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 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寻加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 阳城之战,甚有力焉。全节始拜邺都,以元城是桑梓之邑,具 白襕【注】诣县庭谒拜,县令沈构逡巡避之,不敢当礼。全节曰: “父母之乡,自合致敬,勿让之也。”州里荣之。二年,授顺 国军节度使,未赴镇卒,年五十五。赠中书令。 (选自《旧五代史·列传五》) 【注】襕(lán):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会.蜀军攻其城 会:恰逢 B.朝廷嘉.其功 嘉:嘉赏 C.邀.其厚贿 邀:邀请 D.勿让.之也 让:推辞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 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B.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 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C.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 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D.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 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马全节因为父亲的缘故曾多次被授予太师的称号,后在 河西节度使任上遇上了高祖,高祖任命他做了沂州刺 史。 B.马全节在金州危难之时,拼死抗争保住了金州,但刘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朗趁皇上准备奖赏马全节的时候,准备狠狠地敲他的 竹杠。 C.马全节因先后平定了李金全、安重荣的叛乱而多次受封, 在国家困难时期,他兢兢业业,不侵占国家的财产。 D.马全节不摆架子,曾回到家乡拜见家乡长官,家乡人把 这当作荣耀,但可惜的是马全节在五十五时就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 贼既盛,人情忧沮。(5 分) ②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 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6 分)。 2.(2016 届河北衡水冀州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 ,不妄举 动。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我年八十,观 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为台牧,卿其勉之。”九岁,从师季 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或谓之曰:“学不精勤,不如 不学。”贤曰:“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 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问 者惭服。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 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曰:“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 其志已骄。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夫以羁旅之贼,而 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如吾计者, 指日取之。”众皆从焉。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 夜鼓噪而出。群贼大惊,一战而败。狼乃斩关遁走。贤轻与三 骑追斩之。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 里,甚得民和。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 等五郡而还。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贤欲 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 贼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 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所掠之人,还得安 堵。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 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 ②,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五年,宕昌寇边, 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 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 道,以绝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 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 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饿废洗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 复以贤为之。 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 时年六十八。高祖亲临,哀动左右。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 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 (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大野树儿:人名。大野(dà yě),后魏赐谢总为 大野氏。②斥候:侦察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 受:通“授”,教授 B.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 闲:熟悉 C.贼起仓卒.,便诛二将 卒:通“猝”,仓促 D.高祖亲临,哀动.左右 动:感动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 /其隘路复大败之 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 其隘路/复大败之 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 其隘路/复大败之 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 /其隘路复大败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 他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弟的责任,彼此十分友爱。 B.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 不久,又带兵击退了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 居。 C.对于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据城作乱一事,李 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打得羌族、浑族 害怕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 补己不足。(4 分) ②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3 分) ③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3 分) 3.(2016 届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上 10 月考)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 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 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 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 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 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 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 “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 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 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 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 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 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 ②,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 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 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 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 “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 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 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 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 事行将结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遣捕骑迹获之 迹:痕迹 B.微公害,联不闻此 微:如果没有 C.必谓党附者众 党:结党 D.所以达幽枉,延直言 延:引进采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 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 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 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 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 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 来代表国家。 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 视政事,考核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裴谞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安史之乱时被史思 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 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平定叛贼后朝 廷授予他官职。 B.裴谞一心忠于朝廷,深得皇帝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 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 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来,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 为感动。 C.裴谞做事机警变通,智保郭子仪。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 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对上解除德宗对尚父的猜疑,使皇帝安心;对下维护 了大臣的安全。 D.裴谞反对集中办案,建议取消击登闻鼓。他认为谏鼓、 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 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 各有关部门处理。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5 分) ②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5 分) 4.(2016 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 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 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 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 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 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 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 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 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 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 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 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 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 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 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 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 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 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 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 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 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 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 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 假:借给 B.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 坐:因犯……罪 C.会.帝厌兵 会:适逢 D.第.遣使吊赙其家 第:按次序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 分)( )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 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 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 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 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 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 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 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 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 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 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 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 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 分) ②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5 分) 明确答案: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 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 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 项,邀:索取。故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 解 B。 (2)【答案】B 【解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 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 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 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 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 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当时明宗命令高祖讨伐 蜀国,军队到达岐山,全节赴任时赶上了高祖,身穿军服 到辕门拜见,高祖因为地远阻隔,就上奏将他召回,改任 沂州刺史。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 级。 (3)【答案】A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 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 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A 说“后 在河西节度使任上遇上了高祖,高祖任命他做了沂州刺 史”属于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全节赴任及之”;另外, 高祖只是上奏将他召回,是明宗任命他做沂州刺史。故选 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答案】①兵马都监陈知隐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口 出城去,带领三百人顺流而逃,敌贼又多,人们感到畏惧 而情绪沮丧。(得分点:会、托、逸,倒装句式,句意通 顺,各 1 分。) ②正值契丹侵犯时,又加上旱灾蝗害,国家的所有征调钱粮, 全节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将钱粮发出,经营所得的富 余钱物,必定用来上交朝廷。(得分点:属、征发、治生、 贡奉,句意通顺,各 1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 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 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 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 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会、托、逸,倒 装句式;属、征发、治生、贡奉。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父亲文操,曾任本府军校, 官做到检校尚书左仆射。因为全节显贵,多次赠官到太师。全 节年少时就参军,同光末年,为捉生指挥使。赵在礼占据魏州 时,他任邺都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明宗登上皇位,授予他检 校司空,历任博、单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调任郢州刺使。长兴 初年,加官检校司徒,在郢州有政绩声望,很快授予河西节度 使。当时明宗命令高祖讨伐蜀国,军队到达岐山,全节赴任时 赶上了高祖,身穿军服到辕门拜见,高祖因为地远阻隔,就上 奏将他召回,改任沂州刺史。 清泰初年,全节担任金州防御使。正碰上蜀军攻打该城, 州兵仅有一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 口出城去,带领二百人顺流而逃,敌贼又多,人情更加畏惧沮 丧。全节就拿出所有家财赏给士兵,又出奇兵阻击敌人,拼死 奋战。敌贼退走,朝廷嘉赏他的功劳,下诏让他到京城,准备 予以奖励。当时刘延朗任枢密副使,向他索取很大一笔贿赂, 全节拿不出财物,他就告诉全节说:“绛州缺人,请你准备前 去。”全节不高兴,将其事告诉了同辈,因此众人大声喧闹, 认为不合理,皇子重美任河南尹,听到此事后奏了上去。清泰 帝召见全节对他说:“沧州缺乏主帅,打算命你管辖此地。” 第二天,授予横海军两使留后。 高祖登上皇位,加官检校太保,正式授任全节为节度使。 天福五年,授予检校太傅,调任镇守安州。当时李金全占据州 城作乱,招引淮军为增援,高祖于是任命全节率军讨伐平定了 他,因功加官检校太尉。安重荣叛乱,授予全节镇州行营副招 讨兼排阵使,和重荣在宗城交战,大败重荣。平定镇州后,加 官开府仪同三司,充义武军节度、易定祁等州观察处置、北平 军等使。八年秋,遭逢母亲的丧事去职,很快又起复任职。正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值契丹侵犯时,又加上旱灾蝗害,国家的所有征调钱粮,全节 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将钱粮发出,经营所得的富余钱物, 必定用来上交朝廷。开运元年秋,授予全节邺都留守、检校太 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不久加官天 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阳城战役中,他出了大力。全节刚刚 拜任邺都时,因为元城是他的故乡所在县,就穿着白衫到县庭 拜见,县令沈遘退避不前,不敢接受他的拜见礼。全节说:“父 母之乡,自然该当表示敬意,不必推辞啊。”故乡人为此感到 骄傲。二年,授予顺国军节度使,尚未到任就去世了,年龄五 十五岁。追赠为中书令。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语境, 把握语句大意作一分析、判断。A项,根据语境分析,受, 得到,接受。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 解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 文的关联,三看语境。本题可以采用第三种办法,结合语 境加以分析,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 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 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 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 语言环境。 (2)【答案】C 【解析】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 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 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 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 语句的大意,本句话的意思为:羌人又引导吐谷浑数千骑 兵,准备侵入西部边境。李贤暗中得知,派兵埋伏在要道, 再次大败贼军。本题可据此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 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1 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 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 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利用对 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 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 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 者,明辨句读。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 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 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 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 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 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 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 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 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 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 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 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 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 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3)【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 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 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 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 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 项,“又带 兵击退了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说法错误, 应是“李贤乘机率领骑兵追击,斩首二百余级,活捉一百 余人,缴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计算。被掠去的百 姓得以回家安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 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 面地把握文章。然后,看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 还是“整体内容”——如是前者,需要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 关内容进行对照,以避免错论;如是后者,则需要遗漏细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2 因为细节对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题 是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判断、分析,需要结合内容做一比对即 可。 (4)【答案】①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学习,当个带领 徒弟教授学业的先生?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 不足就够了。 ②李贤再三请求,王德才答应。李贤率兵将出,贼人已偷偷得 到消息,就带兵退去。 ③李贤于是广泛屯田,来节省漕运;多设侦察兵巡逻,来防备 侵犯的敌人。 【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 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药品注意关键字的翻译①岂:怎 么;强:拼命;授:教授;唯:只要②固:再三;勒:率; 密:偷偷(3)乃:于是;以:来;寇:侵犯的敌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 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 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 “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 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 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翻译】 李贤字贤和,祖先是陇西成纪人。李贤自幼就有志向节操, 不轻举妄动。有一次出去游玩,遇见一位老人,须眉雪白,对 他说:“我八十岁了,见过很多人,但没有一个像你这样。将 来必定做到台臣牧守,你还是好好努力吧。”九岁时,从师学 习,只是概括看一下大意要旨,不在章节句子上下功夫。有人 对他说:“学习时不专心勤奋,还不如不学。”李贤答道:“人 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学习,当个带领徒弟教授学业的先 生?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够了。至于忠 孝之道,其实早已铭记在心。”问者惭愧而心服。十四岁时父 亲去世,抚养教育弟弟们,彼此十分友爱。 大统二年(536),州民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树儿等人,占 据州城反叛。李贤于是召集豪杰之士,与他们商量道:“贼众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3 仓猝起事,杀掉两位将军,他们气势虽大,但是他们心已骄。 他们没有推行政令,一味残忍盘剥。以寓居之贼,驾驭临时拼 凑的部众,势必自相瓦解。今日如果从城中进攻,贼人必定失 魂落魄。按我这个计划行事,很快就会取胜。”大家都表示服 从。李贤率领勇士三百人,分为两路,乘夜色呐喊杀出。贼众 大惊,一战而败,豆卢狼夺关而逃。李贤轻装骑马,与三名骑 兵追上,杀死豆卢狼。升任原州长史,随即代理原州政务。 八年,授原州刺史。李贤虽然自少年起就从事征战,但对 政事也十分熟悉,安抚教育乡里,百姓安宁。十二年,跟随独 孤信平定凉州,又安抚张掖等五郡而返。不久,茹茹围逼州城, 抢劫百姓,赶走牲畜。李贤想要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不决。 李贤再三请求,王德才答应。李贤率兵将出,贼人已偷偷得到 消息,就带兵退去。李贤乘机率领骑兵追击,斩首二百余级, 活捉一百余人,缴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计算。被掠去 的百姓得以回家安居。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大军东征,朝廷认为西路空虚,担心羌族、 浑族入侵,于是任命李贤为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 事、河州刺史。河州旧无总管,到这时才设置。李贤于是广泛 屯田,来节省漕运;多设侦察兵巡逻,来防备侵犯的敌人。羌、 浑因此而收敛,不敢东犯。五年(565),宕昌侵犯边境,百姓 失去家业,于是在洮州设置总管府,用来遏制外敌。废去河州 总管,改授李贤为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这时羌 人侵犯石门戍,撤毁桥梁,破坏道路,企图阻断援军,李贤率 领一千名骑兵抵抗,先后斩杀、俘虏数百人,贼人才退去。羌 人又引导吐谷浑数千骑兵,准备侵入西部边境。李贤暗中得知, 派兵埋伏在要道,再次大败贼军。敌人震慑,不敢再犯。不久, 废去洮州总管,仍在河州设置总管府,还让李贤担任总管。 高祖怀念李贤旧恩,调他入京,授大将军。天和四年(569) 三月,在京师去世,当年六十八岁。高祖亲临致哀,哭声感动 左右。追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 事、原州刺史。谥号为“桓”。 3(1)【答案】A 【解析】解答文言文实词,除了依靠平时在课内知识的积累与 不断复习外,还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 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A 项,迹:追踪行迹。动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4 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 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 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 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 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 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 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 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2)【答案】D 【解析】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识记即可。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 办公。多指政事言。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对于文学文化常识类题必须加强平时的积累与识 记才行。 (3)【答案】D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 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 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原文“谏鼓、谤木之设,所 以达幽枉,延直言”是说裴谞认为设置谏鼓、谤木本是用 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选项说“本就没有什么 益处”和原文矛盾。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 综合 C。 【名师点睛】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 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 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 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 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项中设错类 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 时考生应审 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4)【答案】①(5 分)本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 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却拿营利多少询问我。 (“元元”1 分,“访”1 分,“责臣以利”中“责”1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5 介状后置句式 1 分,句意顺畅 1 分) ②(5 分)裴谞憎恨各级执法官员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 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 来讽劝。(“恶”1 分,“舞文”1 分,“重轻”1 分,“讽” 1 分,句意顺畅 1 分)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 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 键词句有:①“元元”天下百姓,“访”问,“责臣以利” 中“责”询问,“责臣以利”是介状后置句式。②“恶” 憎恨,“舞文”玩弄文字,“重轻”刑罪的轻重,“讽” 讽劝。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学会语法分 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 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② 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 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 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 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 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 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 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 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 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文言文参考译文: 裴谞,字士明,明经科及第,调任河南参军事。他性格豁 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多次升官做到京兆仓曹参军。适逢史 思明叛乱,裴谞逃到山谷里躲藏。史思明曾是裴谞父亲裴宽的 部将,因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闻裴谞名声,于是 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之后,高兴得连呼“郎君”,授以伪 职御史中丞。叛贼在洛阳大肆残害唐室宗亲,裴谞暗中予以宽 解拖延,使数百人赖以保全性命。他曾向朝廷报告叛贼内部虚 实,事情泄漏后,史思明愤恨得连声责骂,几乎要把他杀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6 安史叛乱平定后,官拜太子中允,又升为考功郎中,多次被唐 肃宗设宴召见。 唐代宗避乱陕州,裴谞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 行营,代宗感叹地说:“疾风知劲草,果然值得信赖。”官拜 河东租庸、盐铁使。当时关中大旱,裴谞入朝议事,皇帝把他 叫到便殿,问他制酒业全年的利润和收支情况,裴谞迟迟未予 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谞说:“我正在想问题。”唐代宗问说: “想什么?”裴谞答道:“我从河东到京师,行经的三百里之 内,农民们愁苦忧叹,庄稼全部未能种上。本以为陛下悲念天 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却拿营利 多少询问我。孟子说过:‘治理国家,讲仁义就可以了,干嘛 还谈论利字’。所以我没敢马上回答。”代宗说:“如果没有 你这番话,我也听不到这样的道理。”授官左司郎中,代宗多 次向他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由于元载的忌恨,外调做虔州刺 史,历任饶、卢、亳三州刺史,后调回做右金吾将军。 唐德宗刚刚登基,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满朝文武震恐顺 服。当时,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而禁屠杀的命令尚未撤消, 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却在家宰羊,裴谞将此事向皇帝陈奏,唐德 宗认为他不畏强权,对他很有好感。有人责问裴谞说:“尚父 郭子仪为江山社稷建立功勋,难道你连一点小过也不肯庇护 他?”裴谞笑道:“这里的奥秘你就不懂了。尚父正处功高位 尊、隆盛无比之时,天子初即位,一定以为结党亲附他的人很 多。如今他有小错我即举发,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仗势。 对上我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何乐而不 为呢?” 当时特地在朝堂之上设置了一个三司合议机构,审决民间 狱讼,凡有争辩不服者就来击登闻鼓。裴谞上奏说:“谏鼓、 谤木的设置,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如今诡 谲狡猾之徒随随便便就来惊动皇帝,所争不过是一些细微小事, 这样下去,还要各级官吏干什么?”德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 各类案件又复归于有关机构处理。裴谞憎恨各级执法官员往往 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 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警戒。因为朋友受罚受到牵连,被贬 为阆州司马。不久即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升任兵部侍郎,做 到河南尹、东都副留守。裴谞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担任过河南 尹这个职务,所以上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7 世时,年七十五,追赠礼部尚书。 4(1)【答案】D 【解析】解答文言文实词,除了依靠平时在课内知识的积累与 不断复习外,还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 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D 项,第:只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 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 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 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 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 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 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 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 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2)【答案】C 【解析】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 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 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的意思: 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 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 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①弄通文意断句。给文 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 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 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 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 注意文言文单音 词占多数的特点,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 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 “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 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 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③借助文言虚 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 就 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8 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3)【答案】A 【解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 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 较分析,作出判定。原文“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 延直言”是说裴谞认为设置谏鼓、谤木本是用来洗雪沉冤、 引进采纳正直的话,选项中,“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 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 综合 C。 【名师点睛】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 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 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 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 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项中设错类 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 时考生应审 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4)【答案】①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 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译出大意给 2 分,“数”“善” “寝”译对一处给 1 分) ②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 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译出大意给 2 分,“称” “当”“臣”译对一处给 1 分。) 【解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 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 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 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①“数”多次,“善”与……要好,“寝”扣留下来。② “称”称呼,“当”成为,“臣”做臣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学会语法分 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 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9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② 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 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 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 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 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 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 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 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 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庞籍,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知州夏竦认为 庞籍有做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 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请他人代为转达奏章说:“过去的制 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备的表现。 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 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城任秀州 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 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 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 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 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 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 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 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 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命令有司说:“从今以后宫 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 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 禁之事不实,庞籍从祠部员外郎被罢免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 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被降为 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 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 籍到任后,才稍稍修治好。驻守军队十万人却没有坚壁完垒, 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庞 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 百姓就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作为军需之用。元昊派李文贵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0 着野利旺荣的书信前来投降,庞籍说:“这其中有诈。”于是 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 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又让野利旺荣 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 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做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 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 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 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 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 太子,言辞十分恳切。(庞籍)被调往定州,奉诏回到京师, 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封为颍国 公。后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 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 加封侍中,谥号“庄敏”。 布置作业 展示如下作业要求: 1.加强文言文阅读,熟悉各类文体特点。 2.强化练习,落实课内所讲文言翻译方法技巧。 按 要 求 完 成作业 文 言 翻 译 是 必 考 考 点,布置这 个 作 业 是 为 了 让 学 生 在 平 时 加强阅读, 勤于练习, 尽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