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 8 语段综合运用(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埃塞俄比亚空难,机上包括8名中国乘客在内的157人无人生还。
在遇难者当中,有一位来自浙江的女大学生,她和男友相约前往非洲
旅行。她还有两个月年满 22 岁,生命之花尚未绽开便无声殒落,遭
遇的是这世间的大不幸。对于公众来说,由恻隐之心生出“________”
的悲悯,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事情的走向出人意料:有部分网民涌入死者微博恶言相向
——“当我看你住着几千块钱一晚的酒店,每天锦衣玉食,看个长颈
鹿要去而且马上可以去非洲肯尼亚的时候,我虽然不会幸灾乐祸,但
也绝对同情不起来。”
这样的情形在舆论场上并非第一次出现,他人痛失至亲之时,个
别________却借此在社交场上兴风作浪。
每个人都有选择与自己消费层次匹配的生活的________。可在部
分人看来,别人过得好就是罪过:你出生含着金汤匙,我一贫如洗,
那你早死了活该;你去非洲看长颈鹿,我在工地搬砖,那你死有余辜;
你年轻貌美享受这世界的喜悦,我貌丑人矮只配在钟楼里敲钟,那你
死了我________……
可正常的逻辑应该是,生命皆可贵,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
个会先来,但生而为人,我们起码要保有对同类的尊重。
同情,源于人性,( )。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
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基本的相
互理解和合作。人类也才能在这种共通的情感中生生不息。倘若没有
了“同情”,人类社会或许依旧还在丛林中“你死我活”地苦苦挣
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
A.惺惺相惜 观望者 权利 拍手称快
B.惺惺相惜 旁观者 权力 拍案而起
C.物伤其类 观望者 权力 拍案而起
D.物伤其类 旁观者 权利 拍手称快
解析:惺惺相惜: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
支持。也指有才能的人互相仰慕,相互欣赏。物伤其类:动物因同类
遭到不幸而感到悲伤。也比喻因同伙受到打击而伤心。结合“她还有
两个月年满 22 岁……无声殒落……大不幸”“悲悯”分析,选用
“物伤其类”。旁观者:置身局外,在一边看的人。观望者:怀着犹
豫的心情观看事物的发展变化的人。结合“他人痛失至亲”语境分
析,选用“旁观者”。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享受的利
益。与“义务”相对,对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国家、企事业单位。
权力:依法享有的可以统治、管辖、支配别人的权柄。结合“选择与
自己消费层次匹配的生活”语境分析,选用“权利”。拍手称快:拍
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拍案而起:形容愤怒到极点。结合
前面的几处对比及“你死了”“我”分析,选用“拍手称快”。故选
D。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也是同情
B.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
C.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正是人类的同情
D.它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
解析:A 项、C 项,主语“基础”与前一句“同情,源于人性”
的主语未保持一致,承接不紧密。D 项,主语“它”指代不明。故选
B。
3.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
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B.只有仰赖于“同情”,我们才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
成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C.只有仰赖于“同情”,我们才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
成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形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
D.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
成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形成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
解析:关联词使用不当,“只要……就”应改为“只有……才”,
排除 A 项、D 项。“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与“最基本的相互理解
和合作”,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应改为“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
与“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排除 B 项、D 项。“最基本的法
律和规则”与“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并列短语语序不当,位
置互换。故选 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批判是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批判为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提供了
契机。然而,仅仅有批判精神,混沌的世界是否就一片澄明?丛生的
问题是否就________?
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
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当
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________
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对这些问题拿
起批判的武器,正确而且必要。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坐而论道,谁来
为我们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判家”并不难,对照理
想,现实的缺憾________。但是,( )批判是通向正义感的捷
径,是体现________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
德飙车。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也需
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
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时,拒
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
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共同体。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一蹴而就 鄙薄 俯拾即是 价值感
B.迎刃而解 鄙薄 俯拾即是 存在感
C.迎刃而解 鄙夷 数见不鲜 价值感
D.一蹴而就 鄙夷 数见不鲜 存在感
解析:迎刃而解:比喻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问题就很容易
解决。一蹴而就:踏一步就能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
完成。文中是说解决问题,用“迎刃而解”。鄙薄:轻视,看不起。
鄙夷:轻视,看不起。两者的细微区别在于:“鄙薄”指以为轻薄、
微不足道,看不起、嫌恶;“鄙夷”指以为平庸或浅陋,傲慢、轻蔑
地看待,不屑一顾。这里是说“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
的结果,应选“鄙薄”。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数见不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
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文中只是强调现实的缺憾“多”,应选“俯
拾即是”。存在感:一个人察觉到具有价值的事物被他影响而产生的
感觉。价值感:一个人察觉到自己的行为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而产生
的感觉。文中是说批判的作用,仅是“提出问题”,应选“存在感”。
故选 B。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复杂的矛盾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会因批判自动实
现。
B.复杂的矛盾也许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也许会因批
判自动实现。
C.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更不会因批判
自动实现。
D.难道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不会因批
判自动实现?
解析:联系语境可知,文中强调面对问题不能停留在“批判”,
更要去“建设”、去解决问题;前文说“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
判家’并不难,对照理想,现实的缺憾俯拾即是”,意为“批判”不
能解决问题。A、B、D 三项都是说批判能解决问题,与上下文不连
贯。故选 C。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行不行”的探寻,更需
要“该不该”“能不能”的判断。
B.中国的进步,与其说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毋
宁说更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
C.中国的进步,虽然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但也
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
D.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也需
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
解析:原句语序不当,应该先有“判断”,再有“探寻”,并且
“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与“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之间
存在递进关系,排除 A 项。“与其……毋宁……”表选择,“虽然……
但是……”表转折,都不是递进关系,所以可以排除 B、C 项。故选
D。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
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良好的家风能够以耳
濡目染的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家
风,历史上流传着许多有关家风的感人故事。孟子成为一代旷世大儒,
离不开孟母“三迁其家”“断机教子”的教育;陶侃一生清白做人、
廉洁为官,离不开陶母“截发延宾”的用心。关于家风的典籍比比皆
是,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
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这些中国古人留下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
人。
( )。诚然,如今的家庭模式与历史传统已相去甚远,但
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
价值的家风。近年来,家风建设被不同程度忽视,甚至出现了断层。
这种家风断层现象的严重后果就是:一些手握公权之人缺失“勤政为
民”情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普通民众对缺失“为人处世”基本操
守的做法司空见惯。因此,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我们更要努力抓好
家风建设,让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留下这些
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B.中国古人留下的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作为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C.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中国古人留下
的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D.这些中国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深受影响。
解析:A 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影响”的主语应该是“这
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而不是“中国古人”。C 项,语序不当,
“这些”应该修饰“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而不是“中国古人”。
D 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前面主语为“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
后句主语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故选 B。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历史启迪我们要正家风,正家风也是现实的召唤
B.正家风是历史的启迪,现实也召唤着正家风
C.正家风是历史的启迪,也是现实的召唤
D.历史启迪我们要正家风,这也是现实的召唤
解析:结合“中国古人留下的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作为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但
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
价值的家风”分析,此处主要讲正家风,“正家风”应作主语,排除
A 项、D 项;位于语段开头,需要承上启下,应该先讲“历史的启迪”,
后讲“现实的召唤”,而且前后句式应该保持一致,排除 B 项。故
选 C。
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勤政为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
一项是( C )
A.亭子的正上方,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爱晚亭”三个大
字。
B.究其实,他们仍旧是有理想的,这眼前的光景,就正是他们
的“理想”,或者说,他们正躺在自己的“理想”上睡觉哩。
C.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唆”。
D.一个“东洋婆”(日本女人)走过来了,“拿摩温”为着在主
子面前显出他的威风……
解析:文中“勤政为民”的引号有表示突出强调的作用。A 项为
引用,B 项表否定,C 项表强调,D 项表特称。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________于中国画的“界画”到底是什么?要言不烦地说有两
个特点:一是主要表现对象为建筑,包括车船之类;二是会用到特定
的工具——界尺。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物虽不用器械,但有屋宇之
类,是利用器械的。我看是一枝界尺,还有一枝半圆的木杆,将这靠
住毛笔,紧紧捏着,挨了界尺划过去,便既不弯曲,也无粗细了,这
种图谓之界画。”
界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是以类似建筑工程图纸的样式出现
的。在战国时期就有“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图之”的记载。汉代则
有《汉麟阁图》《甘泉宫图》。南北朝的时候,很多画家________到佛
教建筑的设计绘画之中。早期的界画之所以作为建筑工程图纸,是因
为从整体布局,到榫卯结构,都不可以有差错,必须非常仔细。
自汉魏六朝以来,一直有大画家擅长画这类画,比如六朝的陆探
微和顾恺之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他们逐渐提高并丰富了界画的一
些技法。唐代“画圣”吴道子则能“不假界笔直尺”,徒手就可以画
出界画。正是这些________的画家,促使界画的________逐步加强,
使其脱离了原始的建筑工程图纸形态,进而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
作品。
晚唐到宋元年间,界画成了独立的画科,一般以楼阁为主体,山
水为背景,人物舟车为点缀。到了元代,书画典籍里正式出现了“界
画”的称谓。盛熙明《图画考》中记载:“今之画者,多用直尺,一
就界画,分成斗栱。”又如汤垕的《古今画鉴》中写道:“画有十三
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附属 参加 出类拔萃 艺术性
B.隶属 参与 超群绝伦 艺术性
C.隶属 参加 出类拔萃 泥实性
D.附属 参与 超群绝伦 泥实性
解析:隶属:(区域、机构等)受管辖;从属。附属:依附;归属。
这里是说“界画”与“中国画”的关系,二者并非主从关系,应用
“隶属”。参与: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参加:加入某种
组织或某种活动。这里是说“佛教建筑的设计绘画”,应用“参与”。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超群绝伦:超出众人,
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这里指那些超出同辈的画家,应用“超群绝
伦”。艺术性: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
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的程
度。泥实性:文学艺术作品拘泥于真实、艺术性较差的特点。这里是
说大画家参与其中,“逐渐提高并丰富了界画的一些技法”,应用
“艺术性”。故选 B。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A.使其脱离了建筑工程图纸原始的形态,进而成为具有独立审
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B.使其脱离了原始的建筑工程图纸形态,进而成为具有独立审
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C.使其脱离了建筑工程图纸原始的形态,进而具有独立审美价
值的艺术作品。
D.使其脱离了建筑原始的工程图纸形态,进而展现具有独立审
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解析:原句的错误有:词序不当,“原始的”应修饰“形态”;
“进而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谓语残缺,应在“具有”前加
“成为”。故选 A。
12.根据文中内容给“界画”下定义,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
A.界画指画家作画时使用界尺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主要用于
描绘亭台楼阁或舟车。
B.界画指画家参与佛教建筑绘画的从整体布局到榫卯结构都非
常细致的早期建筑工程图。
C.界画指一种用界尺画线的绘画技法。内容以建筑为主,山水
为背景,人物舟车为点缀。
D.界画指用界尺画线并细腻画出的以建筑为主,山水为背景,
人物舟车为点缀的绘画作品。
解析:材料第一段介绍界画的对象和工具;第二段介绍界画的
历史,最早类似于建筑工程图纸;第三段介绍画家参与,使其逐渐脱
离图纸形式,成为艺术作品;第四段介绍最后成型的界画的主题、背
景、点缀等。根据分析可知,界画是一种绘画作品。故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