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0 KB
  • 2021-06-07 发布

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百日冲刺(全国Ⅰ卷)语文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 全国I卷·语文(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音乐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才会受国人喜欢,才会在世界乐坛中独树一帜。‎ 尽管音乐不像文字那样具体,但每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都有自己的传统和风格。为什么有的音乐作品和老百姓格格不入?因为没有和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结合。乐器本身是工具,与某一民族地区的音乐语言结合后,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这一民族热爱的乐器。为什么《梁祝》人们一听就懂、一听就喜欢,因为它虽然是外来的形式,但却是民族的内容。有句话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正是因为《梁祝》浓郁的中国特色。‎ 客观地说,我们的音乐技术曾一度落后,比如曾经没有完整的和声学、配器法。但这不等同于音乐语言的落后。恰恰相反,我们的民族音乐传统是一座富矿:这么丰富的民歌、这么浩瀚的戏曲音乐,都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是富有音乐才能的中国老百姓缔造了这样的传统。‎ 中国音乐是有自己风格的,我一直提倡外来的音乐形式要民族化,民族音乐要现代化。发展民族音乐,必须要看到外国近代音乐的先进技巧,以本民族文化背景为基础,进而借鉴,将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的现代化则是指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民族音乐不仅要继承,更重要的是创新,民族音乐只有现代化,只有反映现代人感情、为现代人服务,才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梁祝》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成功探索,自1959年首次公演,至今60年,依然被人们热爱。我们其实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后来创作了那么多新的交响乐作品,没有如此在人民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一些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年轻人才华横溢,在现代音乐技法方面超越了我们老一辈,但可能过分强调现代音乐技巧,不够重视祖先留下的宝贵民族音乐,因而从他们笔下创作出来的音乐,老百姓不喜欢听、不感兴趣,觉得有距离感。‎ - 27 -‎ 如何创作出为人民喜爱的音乐?一方面,我希望年轻人能好好学习我们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语言。技巧是为音乐语言服务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表达感情惯用的音乐语言,创作者不认真学习我们祖先留下的音乐语言,老百姓就无法从作品中找到共鸣。一方面,决定音乐成败的不只是技巧高下,还有音乐的内容、语言和思想感情。音乐的本质是美,音乐的核心是情。用美的音乐抒发感情,这份情自然产生打动人心的音。如果善用本民族的音乐语言、用心表现当代人的思想感情、灌注现代人的民族审美情趣,这样的作品自然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梁祝》之所以不仅深入华人的血脉,而且受到世界不同国家观众的喜爱,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特质。‎ 音乐的终审评委是人民群众。一部作品是不是经典,不是看它是否得了金奖银奖,而是看这个作品传播的面有多广、影响力有多久;中国音乐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才会受国人喜欢,才会在世界乐坛中独树一帜。‎ ‎(摘编自何占豪《融炼民族音乐语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器这一外在工具与某一民族地区的音乐语言长时间结合后,就会被此民族热爱。‎ B. 丰富的民歌、浩瀚的戏曲音乐,正是我们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音乐语言的富矿。‎ C. 外国近代音乐是先进的,我们要在本民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借鉴、改造。‎ D. 技巧服务音乐语言,创作者不认真学习传统的音乐语言,就无法使老百姓产生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立论,提出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中国音乐才会在世界乐坛中与众不同。‎ B. 作者以《梁祝》为例论证是外来形式与民族音乐技术的结合形成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C. 作者通过对比、举例论证,论证了外来形式要民族化、民族音乐要现代化的观点。‎ D. 文章分析了受国人喜欢的音乐类型,又探讨了创作这类音乐的途径,层层深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说明艺术只要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就能让人产生共鸣。‎ B. 一些海归作品之所以不吸引人,是因为过分强调现代音乐技巧而无视民族音乐。‎ C. 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作品,必然善用本民族音乐语言,用心表现当代人思想感情。‎ D. 某作品得了金奖,而传播面窄,影响力小,说明专业评委和人民评委标准总不一致。‎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C项,“外国近代音乐是先进的”偷換概念。原文只是说“必须要看到外国近代音乐的先进技巧”,并没有说外国近代音乐是先进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论证是外来形式与民族音乐技术的结合形成了浓郁的民族特色”错,根据原文“为什么《梁祝》人们一听就懂、一听就喜欢,因为它虽然是外来的形式,但却是民族的内容。有句话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正是因为《梁祝》浓郁的中国特色”,论证的应该是“民族内容”造就的“民族特色”。‎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A项,“说明艺术只要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就能让人产生共鸣”扩大范围。原文仅限于《梁祝》,选项扩大为所有艺术;原文为“华人”,选项扩大为“人”,“只要……就”的表述过于绝对化。‎ B项,“是因为过分强调现代音乐技巧而无视民族音乐”错,原文是“但过分强调现代音乐技巧,不够重视祖先留下的宝贵民族音乐”。‎ D项,“总不一致”推断错误。原文是“音乐的终审评委是人民群众。一部作品是不是经典,不是看它是否得了金奖银奖,而是看这个作品传播的面有多广、影响力有多久”。‎ 故选C。‎ - 27 -‎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河北省副省长陈刚在乌镇召开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宣布了智慧雄安建设的一个重量级彩蛋——雄安将在全国率先试用5G网络。由此,雄安走在了全国18个5G运营试点城市的前列。‎ 提及智慧城市,目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杭州、上海等地。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雄安将会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间。‎ - 27 -‎ 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一开始就站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高起点上,用智慧路灯、智慧井盖、智慧泊车等数字基础设施改造市容市貌。现在在逐步规划建立全新的智能交通、智慧健康、智慧生活的数字城市。这让雄安摆脱了杭州、上海等地在建设智慧城市中需要改造升级基础设施的麻烦,也摆脱了旧城区规划无法全面布局的束缚,可以大刀阔斧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摘编自《明年率先试用5G雄安将成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新样板》)‎ 材料二:‎ ‎(摘编自《“百名企业家两会调查”出炉!企业家眼中的新时代》,“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到2022年:适应雄安新区定位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优质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活跃高效的创新氛围基本形成,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人口吸引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根本动力的作用得到显现。‎ 到2035年: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各项举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构建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疏解到新区的非首都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到本世纪中叶:雄安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本完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雄安建设时间表》)‎ 材料四:‎ - 27 -‎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雄安大学、构筑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落实国家关于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布局。支持我省高等学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共建河北校区,融入全球高端教络;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供给质量,争取更多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等布局我省、布局雄安新区。‎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当时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志立曾呼吁,“结合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在河北新建教育部直属的雄安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面向世界招聘校长、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以现代化大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高起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带动河北高等教育发展,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奠定长远基础。”‎ ‎(摘编自《雄安大学最新消息来了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河北新闻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雄安将在全国率先试用5G网络,走在了全国18个5G运营试点城市前列,可以预见的是,它将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间。‎ B. 雄安建设智慧城市的起点很高,大刀阔斧地用数字基础设施改造市容市貌,接着逐步规划建立全新的智能交通等构成的数字城市。‎ C. 材料二中,认为中国未来的创新高地出现在雄安和深圳的人将近一半,还有四成多的人认为创新高地会出现在二三线省会城市。‎ D. 为落实国家关于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布局,《意见》提出直属教育部的雄安大学将采用新机制新模式,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 ‎5.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雄安新区建设的第一阶段目标包括: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适宜发展的环境基本形成等。‎ B. 到2035年,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 C. 到2050年,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的三种变革基本完成,社会和谐有序有活力,改革开放推广到国内国际。‎ D. 雄安新区制度体系建设的三个阶段是:基本建立;构建形成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实现现代化。‎ ‎6. 在现实或规划当中,雄安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 ‎6.‎ - 27 -‎ ‎ ①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样板。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样板。③其改革成果和经验将会辐射全国。④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的雄安大学。‎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 D项,“《意见》提出直属教育部的雄安大学将采用新机制新模式……”分析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直属教育部”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是高志立的呼吁,并非《意见》内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是“对材料三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 C项,“改革开放推广到国内国际”错误,原文是“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在现实或规划当中,雄安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四则材料,针对题目中的“雄安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找寻相关语句,概括其示范、引领作用。‎ - 27 -‎ 根据材料一,“提及智慧城市,目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杭州、上海等地。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雄安将会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间”;材料三“到2035年: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各项举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构建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疏解到新区的非首都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到本世纪中叶:雄安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本完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材料四“《意见》提出,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雄安大学、构筑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落实国家关于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布局”,可从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样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样板;其改革成果和经验将会辐射全国;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的雄安大学等角度分析。‎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名连(节选)‎ 西 元 过了不知多久,魏大骡子想起了什么,用已经不那么有力气的声音喊:“罗三闯还活着吗?”好一会儿,罗三闯哼哧哼哧地爬过来,问道:“连长,叫我干啥?”魏大骡子费力地笑了一下,道:“我知道你一直想跑,现在,可以跑了。”‎ 罗三闯也笑了,道:“连长你别扯犊子,这黑天瞎火的,我往哪儿跑啊?”魏大骡子说:“你命大,跑吧。找到咱们的部队,告诉他们,高地上还有人呢!”罗三闯说道:“我可不干。”魏大骡子道:“这是好事啊,没准就捡条命呢。”罗三闯有点生气了,道:“我罗三闯这条命是跑出来的不假,从伪军跑到国军,从国军跑到共军,可是,我没对不起任何人,该杀的敌人,我不比别人杀得少。”罗三闯又说:“你要非让我走,我就走,但你不能说我是逃跑。”魏大骡子闭着眼睛,有气无力地向外摆摆手,道:“快走吧,找到了咱们的部队,算你立功。”罗三闯流泪了,说:“你要信得过我罗长腿就等我回来!”‎ 过了一会儿,王大心问:“你怎么让他走了?这人可不牢靠。”魏大骡子小声道:“我看,除了他这条长腿,谁也出不去,将心比心,石头怕是也焐热了吧?”‎ 又过了好久,也不知几点了,王大心推了推魏大骡子,说:“千万别睡啊!天快亮了!”魏大骡子含含糊糊应了一句,王大心大声说:“大骡子,我也有几句想唠唠!”魏大骡子勉强打起精神,道:“你说吧我听着呢。”‎ - 27 -‎ ‎“还记得我父亲不?”‎ ‎“记得,前清举子,有学问,富贵人家。”‎ ‎“土改时给枪毙了。”‎ ‎“真的?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我当时不知道,知道了都是五年以后的事了。”‎ ‎“是咱们的人干的?”‎ ‎“是。”‎ ‎“有那么一两年,我怎么也想不通,想回老家报仇去。后来,这恨就慢慢淡了。我对自己说,历史从来就不是个很精确的玩意儿,枪毙我父亲的人也许就没做错什么,当时正在打仗,正在你死我活的节骨眼儿上。”‎ 天快亮的时候,魏大骡子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一脚踏进了东北老家那油汪汪的黑土地里,一株嫩绿色的小芽尖叫着从黑泥中钻出来,转眼间黑土地一片绿,又慢慢生出金黄色的穗头,整个大地像涨潮一样缓缓升高,一下子变成了金色的汪洋大海。‎ 王大心也做了一个梦。父亲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粗布中山装,一条绿色旧军裤,臂弯里夹着两三本书,推开一扇门,里面已经坐了好些学生。教室的墙壁上挂着马恩列斯毛的画像,还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父亲用拳头捂着嘴,咳嗽了几声,进教室去了。‎ 罗三闯在山上走了小半宿,远方的群山山脊泛出浓红色的光,他实在是走不动了,腰和腿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隐约之间,他看到山下公路上有美军的卡车和步兵,轰轰隆隆的,就想,要不,投降吧。他蹲下来,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念头过了过脑子,好一会儿,他擦了泪,道:“去他妈的,跑了一辈子,再他娘的跑,良心上过不去。二O九四上的一帮子人还等着我呢!”‎ 可是,罗三闯走了没几步,就一头扎在雪堆里爬不起来了。他也朦朦胧胧地做了个梦,他穿着淡黄色的军装回老家了,老婆孩子从歪歪斜斜的黄泥屋子里跑出来迎接他,他从兜里摸出两三块糖,又从背包里扯出三尺红缎子……‎ 巴克仰望着高地,轰炸机在上空盘旋了三圈,没投下炸弹,又飞走了。巴克很困惑。通信员告诉他,师部接到空军的消息,说高地上没有人,中国人大概是逃走了。又过了半个小时,通信员说,空军那边再一次确认了这个消息。他想了想,说,那好吧,我们去占领它。巴克小心翼翼地爬上高地时,看到大雪把高地填满了,看不到坑道,看不到人,看不到武器,总之是什么也看不到。他挥了挥手,让自己人开始清理战壕积雪,恢复战斗工事。‎ - 27 -‎ 渐渐地,雪被挖出去,坑道里露出一排排冻死的中国人。他们没有挣扎,也没有试图逃跑,仿佛是在睡梦中死去的……‎ 巴克数了数中国士兵的人数,然后找了只木板箱坐好,在笔记本上写道:高地上共有一百五十一具中国人的尸体,他们全部被消灭了。这是个连一级的作战单位,可是看起来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当然,必须诚实地说,不是美国军人消灭了他们,而是严寒!而且,他们一无所有。‎ 山下的公路上来了大批的美军卡车和徒步前进的陆军。巴克遥望着浩大的队伍,松了口气,他又写道:可是,逃亡的却是我们。‎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描写了无名连的战士们在天气极度严寒、缺乏战斗装备的情况下,坚守二O九四号高地献出生命的故事,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 B. 王大心和连长唠嗑时谈到了父亲的死,说明在他心中,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父亲的死虽然一度让他想不通,但他最终选择了宽容和原谅。‎ C.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已经不那么有力气的声音”“吭哧吭哧”“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说明战士们的身体已经疲惫虚弱到极点。‎ D. 小说写到了三个人的梦,对梦境的描述既表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也暗示三个人即将死去,目的在于突出无名连战士对家人的深深依恋。‎ ‎8. 小说里的罗三闯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写巴克在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他是一名在执行任务途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②胆小惜命。曾经贪生怕死,从伪军跑到国军,从国军跑到共军,面对美军也有过投降的念头。③关键时刻坚守住了原则。关键时刻,战胜了软弱的自己,忠于任务,没有选择投降。④对于和平幸福生活充满了憧憬。他的梦境呈现了家人团聚的美好画面。 ‎ ‎9. ①照应了题目。“可是看起来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解释了“无名连"的含义。②塑造了英雄群像。他们人员.混杂,一无所有,但是在精神上却高度统一 ,坚守高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③增强表达效果。以美国人的视角交代无名连的战士,表达其崇敬之意,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感染力。④深化主旨。一无所有的中国人坚守高地,最后被严寒打败,而装备精良的美国人却在“逃亡”,这一对比突出了中国军人意志上的坚不可摧,深化了主旨。‎ ‎【解析】‎ - 27 -‎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对未来的憧憬”说法错误,王大心的梦代表对已逝父亲的怀念。“目的在于突出无名连战士对家人的深深依恋”说法错误,魏大骡子并没有梦见家人。‎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里的罗三闯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文中关于罗三闯这个人物的描写主要有四处,一是和连长的对话,“我罗三闯这条命是跑出来的不假,从伪军跑到国军,从国军跑到共军……”,可见他是一个胆小惜命,曾经贪生怕死的一个人物。二是在跑去找自己部队的时候的一段描写,“就想,要不,投降吧。他蹲下来,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念头过了过脑子,好一会儿,他擦了泪,道:‘去他妈的,跑了一辈子,再他娘的跑,良心上过不去。二O九四上的一帮子人还等着我呢!’”,可见他曾经虽贪生怕死,但关键时刻坚守住了原则,没有选择投降。三是对他梦境的描写,“他穿着淡黄色的军装回老家了,老婆孩子从歪歪斜斜的黄泥屋子里跑出来迎接他,他从兜里摸出两三块糖,又从背包里扯出三尺红缎子……”他的梦境呈现了家人团聚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他对于和平幸福生活的憧憬。最后从“可是,罗三闯走了没几步,就一头扎在雪堆里爬不起来了”,可知最后他牺牲了。‎ ‎【9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题干要求分析小说结尾写巴克在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是针对小说结尾的设题。最后一段有何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巴克在笔记本上记录的的内容有“高地上共有一百五十一具中国人的尸体,他们全部被消灭了。这是个连一级的作战单位,可是看起来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这是对死亡人员基本情况的介绍,从“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可见这些人无名无姓,无所属部队,照应了题目“无名连”。“必须诚实地说,不是美国军人消灭了他们,而是严寒!而且,他们一无所有。”这些人为了坚守阵地,不畏严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突出了这些人物的英雄品质。“可是,逃亡的却是我们”这句话把一无所有的中国人和装备精良的美国人放在一起形成对比,突出了中国军人意志上的坚不可摧,具有增强表达效果,深化主旨的效果。‎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诏求直言,熹上封事言:“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而可以应天下之务。”隆兴元年,复召。入对,其一言:“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洪适为相,主和,论不合,归。淳熙元年,始拜命。五年,史浩再相,除知南康军,降旨便道之官,熹再辞,不许。明年夏,大旱,诏监司、郡守条其民间利病,遂上疏言:“今宰相、台省、谏诤之臣皆失其职,而陛下所与亲密谋议者,不过一二近习之臣。名为陛下独断,而实此一二人者阴执其柄。”上读之,大怒曰:“是以我为亡也。”熹以疾请祠,不报。熹以前后奏请多所见抑,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蝗旱相仍,不胜忧愤。复奏言:“为今之计,独有君臣相戒,痛自省改。其次惟有尽出内库之钱,诏户部免征旧负,遴选贤能,责以荒政,庶几犹足下结人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光宗即位,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葬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土俗崇信释氏,男女聚僧庐为傅经会,女不嫁者为庵舍以居,熹悉禁之。宁宗即位,有旨修葺旧东宫,为屋三数百间,欲徙居之。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疏入不报,然上亦未有怒熹意也。始,宁宗之立,韩侂胄自谓有定策功,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在讲筵复申言之。赵汝愚既相,收召四方知名之士,中外引领望治,熹独惕然以侂胄用事为虑。汝愚方谓其易制,不以为意。及汝愚亦以诬逐,而朝廷大权悉归韩侂胄矣。庆元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 27 -‎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B. 嘉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C. 嘉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D. 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时,为防止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B. 台省,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汉代尚书办公地点叫中台,在禁省中,故称。‎ C. 内库,是皇宫(皇家私人)的府库,与国库有所不同,国库出纳的是国家财政资金。‎ D. 讲筵,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只能传授知识而不能论及朝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熹屡次进谏,竭尽一片忠心。他规劝孝宗格物致知,主张当前应出战复仇,又认为皇帝与少数宠臣过于亲近,建议面对旱灾君臣自省。‎ B. 朱熹体恤百姓,教化百姓风俗。朱熹治理漳州时,减免多种赋税费用;安排父老解说礼来教导当地百姓;抑制当地崇尚释氏的风俗。‎ C. 朱熹重视历史,反对大兴土木。宁宗即位后要修葺东宫房屋三百多间,朱熹指出应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军民愤怒,皇帝因被激怒没有答复。‎ D. 朱熹见识深远,洞察侂胄居心。韩侂胄居功用事,朱熹深以为忧,先后向皇帝和赵汝愚进言提醒,赵如愚不以为意,终遭诬谄驱逐被夺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以前后奏请多所见抑,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蝗旱相仍,不胜忧愤。‎ ‎(2)遴选贤能,责以荒政,庶几犹足下结人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 ‎【答案】10. B 11. D 12. C ‎ ‎13. (1)朱熹因为前后几次奏请多数被压制,侥幸得到采用的,也都拖延迟缓耽误了时间,蝗虫旱灾接连出现,他非常忧愤。‎ - 27 -‎ ‎(2)选拔贤能之士,责成他们实施救荒的政策,也许这样还能结下民心,消除灾民乘灾荒之际叛乱的打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大治宫室”指的是前文中提到的“修年旧东宫,为屋三数百间”,不可断开,可排除A项。 “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主语是“四方之人”,“亟欲大治宫室”主语承前省略,也成了“四方之人”,不合事理,所以中间不用断开,可排除C项。D项,“六军万民之心”做主语,不可断开。所以B项正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朱熹上奏疏说:“全国各地的百姓,只见陛下急切地要大量修造朝宫殿堂,将士百姓心中将会有愤愤不平的地方,前车之鉴不远,这是应该感到特别可怕的。” ‎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只能传授知识而不能论及朝政”错误,从文中可知朱赢在讲筵中曾申述关于韩诧胄的事情。所以讲官是可以论及朝政的。‎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皇帝因被激怒没有答复”错误,原文是“疏入不报,然上亦未有怒赢意也”。意思是:奏章呈上,皇上没有答复,但是也没有对朱熹发怒的意思。‎ 故选C。‎ - 27 -‎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以”因为;“见抑”被压制,“见”表被动;“率”都;“稽缓”迟延;“相仍”相继、连续不断;“胜”禁得起。‎ 第二句得分点:“遴选”选拔;“责”责令、要求;“荒政”救荒的政策;“庶几”也许;“乘时”乘机、趁势。‎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考中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孝宗即皇帝位,下诏要求朝臣直言朝政得失,朱熹陈上密封的奏章说:“帝王的学问,必须先穷究事物的本原而获得知识,以便透彻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进而可以治理好天下的事情。”隆兴元年,又被朝廷召见。入朝奏对治策说:“现在所应该做的,就是不同金人作战就不能复仇,不坚守边关就不能取得胜利。”洪适担任宰相,主张同金讲和,因观点不相同,朱熹回乡了。淳熙元年,才接受任命。淳熙五年,史浩再次任宰相,任命朱熹管理南康军,皇帝下达指令,要他由便道赴任,朱熹一再推辞,不被允许。第二年夏天,大早,皇帝下诏监 - 27 -‎ 司、郡守分条呈奏民间的弊病,朱熹于是上书说:“现在宰相、台谏省官、谏诤之臣都失职不负责任,而陛下.与之亲近、商量谋划的人,不过一二个宠幸的大臣。名义上是陛下独自决定,而实际上是这么一二个人暗.中执掌权柄。”孝宗读了朱熹的奏章,勃然大怒说:“这是以为我宋朝将要灭亡了。”朱熹以生病为由请求掌管祠庙,没有得到答复。朱熹因为前后几次奏请多数被压制,侥幸得到采用的,也都拖延迟缓耽误了时间,蝗虫早灾接连出现,他非常忧愤。又上奏疏说:“为现在打算,只有君臣互相告诫,痛下决心反省改正。其次,只有拿出内库全部钱财,诏令户部免征百姓所欠旧债,选拔贤能之士,责成他们实施救荒的政策,也许这样还能结下民心,消除灾民乘灾荒之际叛乱的打算。”光宗即皇帝位,改任漳州知州。他奏请朝廷免除了漳州属县的无名杂税七百万贯,减少经制钱、总制钱四百万贯。因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合乎礼仪,他择取古代丧葬嫁娶的礼仪之文,张贴出来告示大家,让当地父老进行解说,以教育他们的子弟。当地风俗崇信佛教,男男女女聚集在僧舍之中做传经会,妇女不出嫁的为她建造庵舍居住,朱熹都禁止了这些事。宁宗即位,下圣旨修缮原来的东宫,修造房屋三百多间,打算搬进去住在里面。朱熹上奏疏说:“全国各地的百姓,只见陛下急切地要大量修造朝宫殿堂,将士百姓心中将会有愤愤不平的地方,前车之鉴不远,这是应该感到特别可怕的。”奏章呈上,皇上没有答复,但是也没有对朱熹发怒的意思。当初,宁宗被立为皇帝,韩佻胄自认为有主谋拥立皇帝的功劳,在朝中执掌政事。朱熹担心他会危害国政,几次上奏说到这件事,在讲席上再次申明这个观点。赵汝愚担任宰相之后,收罗招徕全国各地的知名人士,朝廷内外殷切盼望朝政得到治理,惟独朱熹因恐惧韩健胄当权而忧虑。赵汝愚当时认为韩健胄容易制服,对朱熹的话没有在意。到了赵汝愚也因被诬陷遭到驱逐,朝廷大权便归于韩健胄了。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已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二年朱熹逝世,终年七十一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华山①歌 刘禹锡 洪垆②作高山,元气鼓其橐③。‎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④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⑤人,一见换神骨⑥。‎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⑦,虽贵犹碌碌。‎ ‎[注]①华山:又名太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县南。古称“西岳”。②洪垆:天地。③元气:天地未分时的混一之气。橐:鼓风器。④灵迹:传说巨灵神开华岳,留下踪迹。⑤下国:诸侯国,此指天下。⑥换神骨:谓精神振作。⑦特达:杰出的功业。‎ - 27 -‎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 前四句写天地间快速升起一座高山,混沌之气鼓荡其间,高山峻拔挺立,雄伟神奇。‎ B. 神仙开山痕迹犹存,山峰棱角突兀杀气浓重,为下文“凡木不敢生”等诗句做铺垫。‎ C. “天资”四句描述山的作用:既是防守护卫帝王宅的关钥,又能让人一见精神振作。‎ D. 诗歌结尾四句由人及山,发表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慷慨激昂。‎ ‎15. 作者是怎样描写华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化用神话。“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灵迹露指爪”化用神话传说来写华山的来历,让人感觉非常神奇,也让人感觉到华山的高峻。②夸张。“俄然神功就”突出山形成的速度之快;“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突出其对人精神面貌影响之大。③比喻。“以此为关钥”,将华山比喻为“关钥" ,形象说明其地理位置之险要。④侧面描写。“凡木不敢生”侧面表现其杀气浓郁,“神仙幸来托”侧面表现其高峻。⑤衬托。“峻拔在寥廓",以天空做背景衬托其高,“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以其他无数的高山衬托其气势不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由人及山”错,根据诗句“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应为“由山及人”。‎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华山的,这是对诗歌所用手法的考查,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 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华山的,这是对诗歌所用手法的考查,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 - 27 -‎ 前四句描写华山的高峻挺拔,天地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洪炉,经过千烧万炼,才造就出高大的华山。而给这洪炉鼓气的,就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元气。峻拔的山峰直插云天,渺无涯际。一切都在转瞬间完成,彰显了大自然神奇伟力。“洪炉”,指天地。“橐”指鼓风的口袋。诗人抓住华山的雄伟峻拔的特点,化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手法,有意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为后文具体刻画作好铺垫。‎ 紧接着的四句渲染华山神异的特点,神灵的遗迹,在巨灵掌的五指之中显露出来;陡峭的山峰,仍焕发出令人生畏的杀气。普通的树木不敢在此生存,华山却依靠神力,长存于天地之间。“巨灵”,亦即河神。“杀气”,指望而生畏的气势。古代传说,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本为一山,黄河于二山之间曲折迂回,甚为不便,巨灵以足踏离其下,以手推开两山,中分为二,使黄河畅流,仙掌便是神人留下的痕迹。主要是运用了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手法。‎ 再后面的四句发挥想象,华山气势磅礴,巍然屹立,就像一把城关的锁钥。它正以这优越的自然条件,维护着帝都的安全。如果异乡人能亲眼目睹华山的非凡气势,立即会产生超凡的感受,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主要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从侧面描写。‎ 最后四句借题发挥,并抒发诗人的情怀。如华山这样险峻的高山固然很多,甚至无以计数,但只有具备上面那些特点,才能称得上五岳名山。作为一位男子汉,如果没有脱俗的品质、及出众的才能,即使地位显贵,仍然会碌碌无为。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其他无数的高山衬托其气势不凡。‎ 局部的手法还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如“俄然神功就”“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是夸张的手法;“以此为关钥”是比喻的手法。‎ ‎【点睛】写景的方法主要有描写的顺序,主要有空间和时间两类: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高低、上下、点面等;时间顺序,如一年的春夏秋冬、白天夜晚等。多感官描写,指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写景物,这样写出来的景有声有色有味、可触可感,能更好把读者带入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色彩的运用,通过对景物色彩的描写形成强烈色彩感,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有两种基本方法:色彩的组合、色彩的对比。动静,所谓动静,是指在写景时既描写具有静态特点的景物又描写具有动态特点的景物,使动与静和谐统一于一幅画面中,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不仅写眼前之景(实景),还会回忆以往之景、想象远方或未来之景、描写梦中之景等。这以往之景、想象之景、梦中之景,统称为虚景。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等)、对比、白描与细描、寓情于景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7 -‎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学习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作者初到赤壁时通过写风与水,表现怡然自得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潮水上涨、白帆高扬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清风徐来 (4). 水波不兴 (5). 潮平两岸阔 (6). 风正一帆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已”“省”“知”“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团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31%的骑手都希望用户“收餐时说声谢谢”。对此,网友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基于礼貌和教养,向辛苦送餐的外卖骑手道谢,是享受服务的顾客理应做到的事;而另一派则认为,自己花钱“购买”了外卖服务,而且,很多骑手的服务根本不 ,因此没必要道谢。乍看上去,这场莫名而起的论战,似乎只是在争一件 的小事。但是,( )。一种认为: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理应是富有人性和道德关怀的,因此,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的服务合约,并不会免去自动享受服务者道谢的道德。而另一种则认为: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市场交易,不带有任何道德属性,双方 ,自主自愿,自然没有道谢的道理。在许多发达国家,叫外卖的人并不多,原因十分简单——人力成本高。在国内,之所以能够“人人天天叫外卖”,是因为外卖骑手的劳动力“不值钱”。基层劳动力价格之所以“不值钱”,一是因为基层劳动力的竞争过于激烈;二是对劳动力的权益保护尚不完善。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没什么 的解决办法。但是,作为消费者,却不能忽视这种结构性的不公,以至于连对那些辛苦劳作者说声“谢谢”,都仿佛受了委屈一般。‎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尽如人意 不足齿数 各得其所 药到病除 B. 尽如人意 无足轻重 各取所需 立竿见影 - 27 -‎ C. 尽善尽美 不足齿数 各取所需 药到病除 D. 尽善尽美 无足轻重 各得其所 立竿见影.‎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同的观点造成了截然不同的观念 B. 截然不同的观念造成了不同的观点 C. 不同的观点对应的是截然不同的观念 D. 不同的观念对应的是截然不同的观点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理应是富有人性和道德关怀的,因此,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的服务合约,并不会免去自动享受服务者道谢的道德义务。‎ B. 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理应是富有人性和道德关怀的,因此,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上的服务合约,并不会自动免去享受服务者道谢的道德义务。‎ C. 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理应是富有人性和道德关怀的,因此,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上的服务合约,并不会免去自动享受服务者道谢的道德。‎ D. 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理应是富有人性和道德关怀的,因此,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的服务合约,并不会自动免去享受服务者道谢的道德。‎ ‎【答案】17. B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①尽如人意: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尽善尽美: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语境中形容人的心意,应用“尽如人意”。‎ ‎②不足齿数: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不能 相提并论。用于表示对某人的鄙视。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语境没有强调感情色彩,故选“无足轻重”。‎ ‎③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语境强调买卖双方各有不同目的,故选“各取所需”。‎ ‎④药到病除:药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立竿见影:喻指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语境强调“做事、措施”效果明显,故选“立竿见影”。‎ - 27 -‎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 A 项,不是观点造成了观念。‎ B项,前一句讲的是观点,这里以观念开头,衔接不紧密。‎ C项与D项的区别是“观点”与“观念”的位置不同,观点是外在的,观念是内在的,网友的论战属于观点交锋,背后的支配力量是不同的观念,排除D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D两项,成分残缺。缺少与“在”搭配的“上”字,应在“基础”后加“上”字。‎ A、C两项,语序不当。“免去”应与“自动”互换位置。‎ C、D两项,成分残缺造成搭配不当。“免去”与“道德”搭配不当,应在“道德”后加“义务”。‎ 故选B。‎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是某单位春节期间留守工作岗位人员联欢会上主持人的一段开场词,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男: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朋友们,大家——‎ 齐:新春快乐!‎ - 27 -‎ 男:今天是大年三十,让我们一起辞旧迎新共度良宵。‎ 女:在这大家团聚、其乐融融的除夕之夜,我们陪您一起等待猪年钟声的敲响。‎ 男:在这天地更新、万物复苏的美丽时刻,我们和您一起迎接又一个春天的莅临。‎ 女:所有没离开工作岗位的职工,请接受我们的祝福,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时,我们给您——‎ 齐:道喜啦!‎ ‎【答案】①“来宾”改为“同事”或“同仁”。②“大家团聚”改为“合家团聚”。③“莅临”改为“到来”或“来临”。④“没离开”改为“坚守”。⑤“道喜”改为“拜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本题的语段内容是某单位春节期间留守工作岗位人员联欢会上主持人的一段开场词,应该以书面语为主,其中“大家团聚”“没离开”较口语化,可改为较书面语的“合家团聚”和“坚守”。其次是本单位员工之间的联欢,像“来宾”“莅临”两个词用词太大,“来宾”是来的客人,特指国家、团体邀请的客人,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同事”或“同仁”。“莅临”多长辈、上级及贵宾到来时使用,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到来”或“来临”。“道喜”是指对别人的喜庆事表示祝贺的意思,用于此处,与“春节期间”这个节日内容不符,可改为“拜年”。‎ ‎21.下面是某县妇女维权服务站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 - 27 -‎ ‎【答案】妇女维权服务站先对来访者登记,核实登记信息后一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解或对咨询进行解答,然后将处理结果进行登记。另一方面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并督促对方配合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登记。最后将两种处理登记进行汇总统计,反馈到上级妇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图的类型,如本题是某县妇女维权服务站工作流程图,然后要关注流程图上箭头的指向,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按照顺序进行叙述即可。作为妇女维权服务站的流程图,应先对来访者登记,核实登记信息,同时还要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然后两个部门同时进行,妇女维权服务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解或对咨询进行解答,然后将处理结果进行登记;相关部门对反映的问题配合处理并登记结果。最后两个部门将处理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反馈到上级妇联。考生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拟写即可。‎ ‎【点睛】流程图做题方法: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假期前,杭州第十三中学初二(14)班的学生们非常紧张,因为放假前要先称体重,如果节后回来体重涨幅超过2公斤就要接受每天跑步的“惩罚”。班主任老师沈炜说,放假前称体重是为了给他们一些危机意识,防止年后体重超标。‎ 无独有偶,杭州春蕾实验学校也有一份类似的寒假作业。开学第一周,学校都会给那些体重超标的学生“称一称”,以此来督促他们将体重控制在正常标准范围内。‎ 而在艺术类院校,这样的规定更是司空见惯。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每年开学第一课便是称体重,超重的学生要在操场跑十圈。‎ 对于“吃胖了就要罚跑”,你有什么看法?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一点健康意,千里快哉风 - 27 -‎ 人生道路曲折漫长,路旁的风景有时温暖和煦,有时也会风雨交加。在此道路上,我们如何走向未知的前方?‎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强健的肌肉是欢乐、活力、镇静和纯洁的源泉。”可见身体健康对人的影响之大。‎ 强健的体魄带来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一个人若是身体健康、热爱运动,那他也一定是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有什么烦心事是跑几圈步、游几圈泳不能解决的呢?运动是一个缓解压力的有效办法,也能乐观你的心态,减少患心理疾病的机率。‎ 健康的身体能使你体会到很多别人体会不到的乐趣。自由的跑跑跳跳、过山车、攀岩蹦极,很多有趣的东西,身体上有疾病的人却不能参加。身体健康是很多事情的前提,别让羸弱的身体,成为阻碍你享受生活、感受自然的绊脚石。生命短暂,享受生命须趁早。‎ 在这个信息技术的高速运转时代,手机、电脑、AR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人足不出户,守着自己的一方小空间,拒绝与运动接轨。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别条理,审分寸,是人类心灵的两大功能”。身体健康是生存之本。像这样的话我们从小耳濡目染,但为何越来越多人,像井底之蛙一般,宁愿与健康脱轨,他们“别”不出生活的条理,也“审”不清虚度光阴的分寸。‎ 身体健康应是全民倡导的。很多学校每年都定期举行运动会,呼吁学生们加强锻炼,打造强健体魄。在清华大学,若是没通过游泳测试或游泳学习达不到要求,甚至不能获得毕业证书。可见身体健康,全民倡导。‎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可见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它与一个人贡献、成就、成才关系重大。‎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了身体、心理健康为“先”,才会有辉煌的人生作为“后”。一个人若是连自身的身体、心理健康都顾及不到,心中只有世俗名利,那岂不是如同一帜破破烂烂、任风肆虐的破旗一般吗?‎ 一点健康意,千里快哉风。别让健康问题成为成功的绊脚石。健康问题如同黄钟大吕一般,在现代人们的心里,荡起重重回声,以久不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对于“吃胖了就要罚跑”,你有什么看法?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作文。考生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容,从反对和赞成两个发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 27 -‎ 所给的三则材料都是围绕着为了控制学生体重,三个学校所采取的不同做法,但三个学校的做法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吃胖了就要罚跑”的手段来督促他们将体重控制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对于这一做法,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反对,也可以赞同,但一定要阐明原因,分析理由,言之有物才可以。‎ 如果反对,可以从以下角度阐述观点:如果说舞蹈系学生控制体重是为了让舞姿更“轻盈”尚可理解,那么普通中小学生也要控制体重在很多人看来便过于“狠心”了,毕竟这个年纪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强制不如引导,强制有可能导致作弊,比如有些学生在节前称重时弄虚作假,有些学生假期暴饮暴食,却在头开学饿两顿或者吃点泻药,一样蒙混过关,如此起到的作用治标不治本。‎ 如果赞成,可以闸述以下理由:寒假正逢春节,孩子们在家里可以睡懒觉,又有美味珍馐,吃胖是大概率事件,肥胖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所谓“惩罚”,无外乎跑步等手段,其目的还是让学生们保持身体健康;透过现象看本质,表面是老师让孩子管住自己的嘴,实际是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学生们如果能够做到自制,这对他们将来无论是学习还是走向社会都大有裨益;在假期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远离电子产品,不做“低头族”,同时拥抱大自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将体重涨幅控制在2公斤内并非难事。‎ 参考立意:‎ ‎①宜奖不宜罚;②引导胜于惩罚;③跑跑更健康;④罚跑步是小惩大诚;⑤治本胜于治标。‎ 结构示例:‎ 首先,考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对于这种做法是赞成还是反对。如果持反对态度,可以重点阐述现在的人吃胖的概率,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吃胖,有些人是因为本身就是发胖体质,还有就是我们生活越来越好版了,有些人可能就是因为压力太大了所以暴饮暴食。然后还可以分析罚跑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或者影响。最后结尾说一下人们还是要健康生活的,但是被别人强权制性的罚跑的话就根本没有必要。‎ 素材积累:‎ ‎1、青少年肥胖超重,长大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是常人的3到5倍,这些问题早已经在医学界形成共识,所以防止青少年过肥、超重,并不是小题大做。寒假正逢春节,孩子们在家里可以睡懒觉,又有美味珍馐,“吃胖”是大概率事件。‎ - 27 -‎ ‎2、浙江省疾控中心营养卫生所较早发布的一份为期5年的浙江省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监测显示,浙江中小学生的肥胖率已达10.4%。从全国范围来看,多项监测也显示我国目前已经出现肥胖日趋低龄化、青少年肥胖率持续增长等现象,不少地方政府因此甚至不得不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干预。‎ ‎3、一路坎坷,需要你有足够的体力与能量去突破,当然更需要你精神上的支持。如此,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彼岸。所谓“锦上添花”是也!人世间的风风雨雨,首先需要你强壮的身体去面对。台湾学者陈冠学,在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之后,毅然辞去教师和编辑的职业,隐居故里,荷锄务农,一粥一饭全靠自己的辛勤劳作,一退就是30年。神奇的是,他用他这30年活出了一个中国的“瓦尔登湖”,有他的大作《田园之秋》一书为证。若是陈冠学先生没有强劲的体魄,他如何才能锄地务农,如何才能实现自己内心的追求呢?‎ ‎4、《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了身体、心理健康为“先”,才会有辉煌的人生作为“后”。一个人若是连自身的身体、心理健康都顾及不到,心中只有世俗名利,那岂不是如同一帜破破烂烂、任风肆虐的破旗一般吗?一点健康意,千里快哉风。别让健康问题成为成功的绊脚石。健康问题如同黄钟大吕一般,在现代人们的心里,荡起重重回声,以久不散……‎ ‎【点睛】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 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 ‎ - 27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