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黄山日记
徐霞客
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
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
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
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
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
山中又有此奇品也!
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夭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
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
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
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其内
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
为光明顶。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
此独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③,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阳。
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
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余如言登顶,则天都、
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顶前一石,
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注】①髲,毛发。②矼,石桥。③枵,肚子饿。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觅导者各携筇.上山 筇:竹杖
B.公等何由.得上也 由:由于
C.余急于光明项、石笋矼之胜. 胜:美景
D.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 跻:攀登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
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B 项,“何由”是宾语前置现象,“由”在此处的意义应该理解为
“从”。所以选 B 项。
【参考译文】初六日,天色很晴朗。寻觅到一位向导,各自拿着竹杖上山,经过慈光寺。
(我们)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那里的 石级被积雪铺平,满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
透过稀疏的(覆盖着雪的)茸茸树枝,仰望黄山群峰盘绕,唯独天都峰巍然向上挺立。走数里
路后,石级更加险峻,积雪更加深厚,那些背阴的地方积雪已冻结成冰,坚硬光滑,不容脚踩
稳。我独自一人上前,拿着竹杖凿冰,凿出一个孔放置前脚,再凿一个孔,来移动后脚。跟从
我的人都依循这一方法得以通过。往上走到平冈,看见莲花峰、云门峰等山竞相奇秀,就像是
天都峰的簇拥护卫者。从这里进去,全都是怪异的松树悬空盘结,高的不满一丈,矮的仅有几
寸,平平的树冠短短的松针,树根盘绕,树干弯曲如虬龙,越是短粗的越是苍老,越是矮小的
越是奇特,没想到这神奇的山里还有这样神奇的品种啊!
在奇松怪石交相辉映之间,一群僧人仿佛是从天缓缓而降,向我们慢慢走来,都合起掌说:
“我们被雪阻隔在山中已三个月,现在为了寻觅粮食才勉力走到这里。各位是从哪里上来的?”
又说:“我们前海各庵的僧人,都已下山;后海的山路尚未通行,只有莲花洞的路可以走了。”
后来从天都峰侧面攀援上去,穿过山峰缝隙下来,向东转就是去莲花洞的路了。我急切地想游
览光明顶、石笋矼的胜景,于是顺着莲花峰向北走,上上下下好几次,到达天门。天门两边有
刀削般陡直的石壁相夹,中间宽仅能摩肩而行,高达数十丈,仰着脸向上攀登,阴森得令人毛
骨悚然。天门里积雪更深,凿出冰洞然后向上攀登,走过这里就到平顶,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海
了。从这里再登上一峰,到达平天矼。平天矼上独耸而突兀的地方,是光明顶。从平天矼向下
走,就是所谓的后海了。大约平天矼的南面是前海,北面是后海,就是最高的地方,四面都是
险峻的凹地,唯独这里有如平地。前海的前面,天都、莲花两座山峰最高峻,它南面属于徽州
府的歙县,北面属于宁国府的太平县。
我到平天矼时,很想朝光明顶攀登上去。已走了三十里山路,肚子很饿,于是走进平天矼
后面的一座庵里。庵里的僧人都坐在石头上晒太阳。主持名叫智空,看见我们饥饿的脸色,先
拿粥给我们吃,并且说:“刚出来的太阳太明亮,恐怕不会是长久 的晴天。”于是指着一位僧
人对我说:“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
在这位禅师处住宿。”我照他所说的登上光明顶,只见天都、莲花两峰在前方并肩而立,翠微、
三海门在后面环绕,向下鸟瞰,极陡峭的山崖峰岭,罗列于大山坞中,那就是丞相原了。光明
顶前有一巨 石,低伏一段后又重新峙立,那情势就像中断一样,孤立地悬在山坞里,石上有
怪异的松树盘绕覆盖着。
1.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两个词组成。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的“指示”为“指”和“示”两个词,译为“指出来,给……看”;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示”
为一个词。
2.即使所给词语古今都是一个词,也要看其含义是否相同。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
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宣言”,在此为“扬言”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宣言”
做名词,则为“(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之意;
做动词,则为“宣告,声明”之意。
3.结合所给词语的感情色彩加以区分。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卑鄙”
的含义是“地位卑贱,见识浅陋”,在古代汉语中是自谦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卑鄙”意为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是贬义词。
4.要注意古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的区别。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关或
相反的词组合而成,但只表达其中一个词的意义的双音节词。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
中的“作息”,偏指“作(劳作)”,没有“息(休息)”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作息”是一个
词,意为“工作和休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
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
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
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
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
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
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
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
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
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
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
有删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议以.咏首荐 若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为.言 为.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饥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A 项译为把;因为。B 项译为当作;被。
C 项表示顺承关系。D 项分别译为……的人;停顿。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
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
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 D 项①句“饥者八九”译为……的人,②句
“求霖者三十年”,停顿。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
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参考译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
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
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
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
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
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
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
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
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
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
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
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
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
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
属官请求说:“不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
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
(或: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
事。”(咸平)五年,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适逢朝廷
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顾之忧了。”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
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
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直呼其名!”
1.实词虚词不能区分。如“太子乃与见王”同“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前一个“与”是虚
词,后一个“与”是实词。
2.把握词义不能结合语境。如将“秦为知之,必不救也”“为人谋而不忠乎”两句中的“为”
的语义混为一谈。结合语境可知,前者为连词,意为“如果”,后者为介词,意为“替、给”。
3.把握虚词词义没有顾及其整体结构。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一句中的“为”便
是与后边的“所”共同构成表被动的“为……所”式结构。
4.把握虚词词义时顾此失彼。如“西伯,伯也,拘于羑里”一句中的“也”,不能因为其
在句中就误以为是在句中表停顿;这需要看整个句子。在本句中,它实际上重在与前者发生关
联,因此,“西伯,伯也”是判断句,此处的“也”为语气词,表判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
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
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大业..末,为马邑丞。高祖
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
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
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九月,舟师叩夷陵,铣①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
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
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
以沈厚称。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岑
文本谕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帝将伐辽,召靖入,谓曰:“公
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亦有意乎?”对曰:“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
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
“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
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铣:萧铣隋末起兵,自称梁王,次年称帝,后兵败降唐,被杀于长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床,文中指坐具;文中和“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中“床”的意思相同。
B.大业是隋炀帝年号;君主时代帝王以年号纪年,中国古代所有帝王皆有年号。
C.第,原指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后来上等房屋也通称为“第”。
D.诸侯或有爵位的官死去称“薨”,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或封王贵族之死。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 项,“中国古代所有帝王皆有年号”错误,
年号应该是从汉武帝开始。所以选 B 项。
【参考译文】
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容貌魁梧俊秀,精通典籍文史,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
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博取富贵,哪
至于去做寻章摘句的儒生?”他的舅舅是韩擒虎每当和李靖谈论兵法,赞叹着说:“可以和他
谈论孙子、吴起兵法的,不是这个人还有谁呢?”开始的时候在隋朝做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
弘见到他说:“这是辅佐天子的人才啊!”左仆射杨素摸着他的座椅对李靖说:“你最终应该坐
到这里!”大业末期,在隋朝担任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
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江都,向朝廷报告事变,路
过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
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想要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秦
王(李世民)也替他求情(不要杀他),于是高祖就放了他。秦王作用他作“三卫”一职,他
跟从秦王平定王世充,因为军功授予开府一职。九月,军队攻打到了夷陵,萧铣的将领文士弘
带领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唐军统帅赵郡王李孝恭(李渊 的堂侄)要攻打萧铣,李靖说:“不
可,文士弘是员猛将,下面带的都是勇敢的士兵。现在刚失掉荆门一带,集中全部的精锐部队
来抵抗我军,像这样的来解救失败的军队,不可抵挡。应该先驻扎在长江南岸,等到他们的士
气衰退 的时候才能攻打他们。”李孝恭不听从,留下李靖守营盘,自己带兵去和萧铣作战,大
败返回。李靖每次上朝参议政事都是很恭顺的样子,好像不会说话一样,以沉稳忠厚著称。当
时皇上派遣使者巡查国内十六道的民风习俗,让李靖担任畿内道大使,正好碰上李靖生了脚病,
就向皇上请求离职退休。皇上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传旨说:“自古以来富贵了但是知道节制的
人很少,他们那些人即使生病了劳累了,还是致力于进上之务。”皇帝想要攻打辽这个地方,
召李靖进去,和他说:“你在北面打败了突厥,在西面平定了吐谷浑,现在只有高丽没有臣服,
你还有意出征吗?”李靖回答说:“我过去凭借皇上的天威能够取得微小的成绩,现在有病而
且身体衰弱,陛下如果不嫌弃,我的病就将痊愈了(我可以上阵作战了)。”皇帝怜悯他年老,
最终没有答应让他去。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疾病加重,皇帝亲自前往他的宅第看望,流下眼泪
说:“你是我平生的故人,对国家有功劳。现在病成这样,我为你很担忧啊。”李靖去世,享年
七十九岁,皇上追封为司徒、并州都督,赐 予班剑、羽葆、鼓吹这些葬礼上的仪式用具,让
他陪葬在昭陵,谥号景武。
1.了解考查范围。虽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很多,但高考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天
文地理、姓名称谓、礼仪制度、教育科举、官职沿革、文化典籍等。而且可以肯定,是这些类
别中最常见的知识。
2.分类积累识记。古代文化常识源远流长,蕴含内容极广,若能加以分类,即可很好地
识记。
3.注意联系教材。虽然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难于理解,给我们了
解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考中对于文学常识的考查大部分与教材内容相
关,且主要从阅读的文本中来,即使有个别新词,也较简单,只要联系教材来理解即可。如《鸿
门宴》中关于座次的安排“项王、项伯东向座;亚父南向座,——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
向座;张良西向侍”。就可以依据“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
为侍坐”来分析判断关于座次的古代文化常识题。
4.加强针对训练。文化常识的识记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记忆、灵活运用。
可制作小卡片,强化记忆;也可同学间互相出题,互相考查,增强解题悟性等。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
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
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
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
优之议也?”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
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
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
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
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
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
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
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①归黄
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②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范滂传》,有删改)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国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
李膺、杜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
(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答案】
(1)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呢)?
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
(2)范滂(这样做)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
鞭打而死,但范滂(的裁决)不能违背。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
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
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关键点:“岂宜”:“难道应该”;“格”:“要求”;“去就之名”:“辞官的美名”;“得无”:
“莫非……吗”。第二句关键点:“清裁”:“清明的裁断”;“齿”:“切割”;“笞”:“鞭打”;“而”:
“但”。
【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
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
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等他到达冀州界,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
听说范滂来了,都抛下官印绶带逃走。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
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
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
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
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
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
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
(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
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
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
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
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
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
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
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
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裁决)
不能违背。”宗资于是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
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
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
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
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
“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
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
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
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
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
年,范滂三十三岁。
《考试大纲》对此考点的规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不仅要求考生理解句子在文中的
含意,而且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二是翻译,要求考生能用现代
汉语把文言语句准确、流畅地翻译出来。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
译。“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雅”是指译文要
优美自然,译文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对高考考生而言,
更要注重“信、达”两点。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
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
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
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
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
有父风。后拜汝南大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
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
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
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
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迢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
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
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
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
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
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举孝.
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鲍永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干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悉/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
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
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时要抓住关键的地方,准确断开。用排除
法做题。比如本题:“系者千余人”的意思是:受牵连的有千余人。句中“系者”作主语,“干
余人”作谓语,句意完整,语法合理,故应在此句的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了 A 项、B 项、D
项。据此推断 D 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语意为:只是我先前在汝南时,
处理楚王谋反一事,受牵连的有千余人,恐怕也有处理不当。先帝的诏书说,大狱一起,受冤
屈的人在一半以上。那些被判流放罪的人与亲人分离,死后成为孤魂,无人祭祀。
【参考译文】
鲍昱字文泉。他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诲与学识,客居于东平教书。建武初年,太行山中有强
悍的贼寇,太守戴涉听说鲍昱是鲍永的儿子,有智慧与谋略,就去拜见他,请他担任高都长。
鲍昱答应了他,于是讨伐土匪,杀了他们的首领,使道路得以开通,并由此出名。(绝昱)后
来担沘阳长,施行仁政,境内安定。荆州刺史上表奏明他的政绩,他再次被提拔,中元元年被
授予司隶校尉一职,皇帝下诏派鲍昱去晋封胡人,颁布让胡人降汉的檄文。光武帝派小黄门问
鲍昱是否感到奇怪。鲍昱答道:“我听说按照旧例,通官文书不注明持文书官员的姓氏,又恰
逢司徒颁布军用文书,(我)为派遣我这个做司隶校尉的在传送文书时却注明姓氏而感到奇怪。”
皇帝答复说:“我特意想要让当今天下人都知道忠臣的儿子也担任司隶校尉。”鲍昱在职期间,
奉公守法,有他父亲的风范。后来被授予汝南太守一职。汝南郡河湖较多,每年堤坝决口损坏,
耗费钱财三千多万。鲍昱于是在上游修建水闸与石砌的水渠,水量常年充足,可灌溉更多农田,
人民因此生活富足。 十七年,鲍昱代替王敏任司徒,皇帝赐给他金钱布帛、器具和帷帐,让
他的儿子鲍德担任郎官。建初元年大早,粮价很贵。肃宗召见鲍昱问他:“早灾已经那么严重,
怎样才能消除灾祸的影响?”鲍昱答道:“我听说圣人治理国家,也需三年方能成功。现在陛
下刚刚即位,政绩尚未显示,如果施政有所得,又怎么能导致灾祸呢?只是我先前在汝南时,
处理楚王谋反一事,受牵连的有千余人,恐怕也有处理不当。先帝的诏书说,大狱一起,受冤
屈的人在一半以上。那些被判流放罪的人与亲人分离,死后成为孤魂,无人祭祀。一人谋反,
就使王政受损害。皇上应该让那些迁徙的人及其亲属还乡,废除禁锢的法令,使灭绝的重新振
兴起来,延续下去,死者生者都各得其所。这样,就可以达到社会的安定祥和。”皇帝接受了
他的建议。建初四年,代替牟融担任太尉。建初六年去世,终年七十多岁。 鲍昱的儿子鲍德,
修养德操名节,有名气,经多次升迁后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年成(不好),很多地方闹灾荒,
只有南阳丰收。人们爱戴他,称他为神父。当时郡县的学校已荒废很久,鲍德便修建校含,准
备俎、豆、黻、冕等器具服饰,行跪拜礼、吹奏乐曲(请教师到校)。又尊敬赡养老人,宴请
读书人。看到这些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敬服他。鲍德的儿子鲍昂,字叔雅,有孝顺的名节。当初,
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其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后来居丧守孝三年,过于哀伤,毁损圣体,
以至于要扶靠着才能行走;三年服丧期满,便隐居在墓旁,不过问时政。他被推举为孝廉,召
他到府就职,接连征召他都不去,死在家中。
1.通读文段,明白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想正确断句,要先把相关文段通读几
遍,力求对文段乃至全文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
2.语法关系,断句关键。在通读文段的基础上,要注意联系自己掌握的语法关系来断句。
一般而言,动词的前后不能断开(省略句除外),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有宾语。
3.专有名词,不容忽视。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国名、官职名、地名等,中间
不能断开。
4.虚词位置,断句标志。有些虚词的位置是固定的,如“夫、盖、若夫、至若、凡、且
夫”等发语词,常用在句首;“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也、者、乎、矣、
欤、焉、耶”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明确了虚词的位置,就有助于断句。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怀庆府推官刘君墓表
归有光
刘氏之先,自大梁来居华亭,曰亨叔。亨叔生仲礼,始徙上海。仲礼生庆;庆生四子。长
曰铣,次曰钝。铣坐法,被系.京师。钝阴乞守者,代其兄,令出得一见家人而归死。钝既系而
铣归,绐其父母云:“钝死,己得赦归。”钝久系而其兄不至。京师士大夫皆知其冤,为馈食饮。
久之,赦归。家人惊以为鬼物,母泣曰:“儿馁欲求食,吾自祭汝,勿怖吾也。”钝具言不死状。
乃开门纳之。铣仓皇从窦中逸.去,遂不知所之。
君自少举止不类凡儿。嘉靖四年,中应天府乡试。先是,其所亲有诬害君者,及君得举,
则又曰:“吾固称德资聪明,今果然矣。”君益厚遇之。上海俗奢华,好自矜.眩。君独闭门读书,
虽兵阵、风角、占候之书,皆手自抄写。时从野老散发箕踞乐饮,不自表异。计偕还,渡江,
登秣陵诸山,呼古人名,举酒与相酬,不醉不止也。嘉靖某年,选调怀庆,先太守已迁去,会
中使衔命,降香王屋山。民苦供应,多逃亡。君摄守,能以权宜办济,使者告成事而去。君尝
虑囚,一女子呼冤,君察其诬,系狱已二十年,遂出之。武陟富人,以女许巨室,因借其资,
以致大富。而婿家后贫,遂结诸豪为证,欲离婚。君责令归其女,而疑富人家多女婢,即归,
恐非真女。乃问有老妪,尝识其女面有黑子。已而果非真女。君怒,欲按籍其家,竟以其女成
婚。君为人宽和,至持法,虽宗室贵人请乞,不能夺.也。
寻以病去官。至淮阴道卒。临卒于邑,曰:“吾始与唐元殊饮酒欢呼,宁知有今日耶?我
死于此,无亲知故人为诀。男未成,女未嫁,负用世之志而不施,命也夫。”时嘉靖某年月日,
年四十有九。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刘钝有哪些优秀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答案】
爱护家人;宽以待人;勤奋好学;秉公执法。
【解析】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
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概括人物形象。
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刘钝有哪些优秀的品格。概括刘钝有哪些优秀品格,可以从刘钝的事迹中分
析归纳出来。由刘钝替兄弟坐牢,可概括出他爱护家人;由刘钝对诬害他的人更加后代,可概
括出他宽容待人;由刘钝平时闭门读书,不少书都亲自抄写,可概括出他勤奋好学;由刘钝放
出受冤女子,可概括出他秉公执法。
【参考译文】
刘氏的祖先,从大梁迁来居住在华亭,名叫亨叔。亨叔生下仲礼之后,才迁到上海。仲礼
生下刘庆;刘庆生了四个孩子。长子名叫刘铣,次子名叫刘钝。刘铣因犯法获罪,被囚禁在京
城。刘钝暗中乞求看守的人,代替他的兄长(被囚禁),让兄长出去得以见一下家人然后回来
受死。刘钝被囚禁后刘铣得以回家,刘铣欺骗他的父母说:“刘钝已经死了,自己获得赦免回
来了。”刘钝长时间被囚禁而他的兄长一直不到。京城的士大夫都知道他的冤情,给他送吃的
喝的。过了很久,刘钝被赦免回家。家人很惊恐,认为他是鬼,他的母亲哭着说:“孩子你饿
了想要饭吃,我亲自去祭奠你,你不要吓唬我。”刘钝详细地告诉母亲他没有被处死的情况。
(母亲)才开门让他进来。刘铣仓皇地从小门中逃出去,之后就不知他到哪儿去了。
刘君自小举止就不同于一般的小孩。。嘉靖四年,参加应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在此之前,
刘君所亲近的人中有诬害刘君的,等到刘君中举后,那个人就又说:“我本来就说他品行好资
质聪明,现在果然如此啊。”刘君更加厚待他。上海风俗奢侈浮华,百姓喜好自我夸耀。唯独
刘君闭门读书,即使是排兵布阵、占卜、根据天象预测吉凶的书,都亲手抄写。经常跟随村野
农夫披头散发、两腿前伸坐着高兴地喝酒,从不表现出与众不同。赴京参加会试后回乡,渡江,
登上秣陵诸山,呼喊古人名字,举起酒杯与人相互敬酒,不醉不休。嘉靖某年,选调到怀庆,
以前的太守已升官离去,适逢宫中派出的使者奉命到王屋山烧香。百姓为供应所苦,大多逃走
了。刘君代理太守,能因事变通把事情办成功,使者办完事情后离去。刘君曾经审查记录囚犯
的罪状,一女子喊冤,刘君查明她是被诬陷的,她已被囚禁在狱中二十年了,刘君于是把她放
了出去。武陟县的富人,把女儿许配给世家大族,因借对方的钱财而变得非常有钱。但是女婿
家后来贫穷,富人于是勾结地方豪绅作假证,想要解除婚约。刘君责令他把女儿嫁给对方,但
怀疑富人家有许多婢女,即使嫁过去了,恐怕并非是他真正的女儿。就问一个老妇人,老妇人
曾经见过那个女孩,女孩脸上有黑痣。不久发现嫁过去的果然不是富人真正的女儿。刘君发怒
了,想要查抄富人的家产,富人最终让他的女儿与对方成婚。刘君为人宽厚谦和,对于执法、
即使同族的人或有权势的人请求他,也不能强行改变她的意志。
不久对君因病辞掉官职,在淮阴道上去世,临死时在县邑,说:“我起和与唐元殊饮酒欢
呼,哪里知道会有今天呢?我死在这儿,没有亲戚朋友来诀别。儿子没有成婚,女儿没有出嫁,
自己肩负治理天下的志向却没有得以施行,这真是命运啊。”当时是嘉靖某年某月某日、享年
四十九岁。
1.读懂文段,明确大意。快速阅读材料,大致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包括人物性格、品
行、主要事迹等,或者大致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景物的特点等。
2.分析题干,界清概念。首先要分析题干,比如有的题目要求选出“分别表现……的一
组”,其中的“分别”和“全都”显然不同;其次要界定所提供关键词的具体含义,由此就可
以断定哪些选项符合要求,哪些选项不符合要求,从而得出答案。
3.重点精析,逐项排除。解题时,对所给的信息逐条辨析,对没有把握的信息可先放一
放,因为在所提供的信息中,一般都会有干扰性最弱的信息,如果以此为突破口,就能排除一
到两项;然后比照剩余选项,对不同点做重点辨析,逐项排除。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干扰,提
高效率,保证准确性。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
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
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
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
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
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
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
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
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
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
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
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
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
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
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
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
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
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
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B.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
命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
C.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从
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
D.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
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
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
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
生有。C 项,“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对应原文为“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其所说的应是
陈祐“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所以选 C 项。
【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陈祐自幼好学,家境贫困,他的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
籍让他读书,(他)长大后就博通经学史学。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主官的僚属,穆王府暂任陈
祐为王府的尚书。穆王被分封在陕、洛,上表推荐陈祐为河南府总管。(陈祐)上任那天,首
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他)又奏请免去几
百家征西军的各种赋税,又上奏提出二十多件有利于人民的事,朝廷都听取了他的建议。
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管。当时州县
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在此为官八年,像
刚到的时候一样。至元二年,(陈祐)改任南京路治中。适逢河南东部发生蝗灾,徐州、邳州
尤为严重,(官府)责令百姓捕捉(蝗虫),到了很紧急的状况。陈祐率领几万百姓到灾区,对
身边的人说:“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害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经成熟,不如让百姓早
点收割庄稼,或许可以省力而有收成。”有人认为事情涉嫌独断专行,不可行。陈祐说:“为救
民而获罪,我也甘心。”立即告诉百姓让他们回去(收割),两州的百姓都依赖他。
至元三年,朝廷授任(陈祐)为卫辉路总管。卫辉位于四方交通必经之地,一向难以统制。
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等到他离
任时,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功德。他曾向世祖上书,提出创立太平盛世的“三个根本”:
一是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二是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
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征调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听说陈祐来了,都说:“陈按
察来了,一定没有私心。”于是(百姓)都出来应征,陈祐的任务按期完成。至元十三年,(朝
廷)授予(陈祐)为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官吏多惊慌失措。陈祐于是对他们说:“何必如此
惊慌!你们以前为盗跖,而今为颜渊,我就把你们当颜渊对待;若以前为颜渊,而今为盗跖,
我就会把你们当盗跖对待。”于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
陈祐追捕得很紧,这个人逃入宋朝境内。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喝
令他下马,将他击杀在市集,百姓顺服。至元十四年,(陈祐)被调任为浙东道宣慰使。当时
江南刚刚归附,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男女数千口,陈祐全都强行释放回家。行省征收百姓
和商人的酒税,陈祐提出:“战争之后,对于遭受战争之苦的百姓,应宽容体恤。”但这意见朝
廷没有答复。朝廷派(陈祐)去查核台州的民田。等到(陈祐)回来行至新昌,遇到玉山当地
的强盗,他仓促间来不及防备,于是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陈祐)被追封河南郡公,谥号
忠定。江浙父老请求在会稽埋葬他,未获批准,便设立祠堂纪念他。
1.整体阅读,把握文章。对于传记类文章来说,一般要具备以下层次:首先,简要介绍
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其次,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典型片段连缀成文;
最后,介绍享年,有的还加以评论。对于非传记类文章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明了作者的观点态
度。
2.比照原文,准确定位。先把每个选项与原文相对应的区域找出来,这一步非常重要,
可以说,区域确定准确了就成功了一半。
3.细致比较,正确抉择。准确定位后,把选项和原文内容仔细比较。这时可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比较:(1)是否夸大或缩小了事实;(2)是否颠倒了时间顺序;(3)是否张冠李戴,
把发生在甲身上的事说成发生在乙身上;(4)是否曲解了文意;(5)是否无中生有;(6)是
否遗漏了重要信息;(7)是否事件杂糅,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8)是否强加因
果、条件等逻辑关系或是否关系不当。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
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
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
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
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
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
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
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
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
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铟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
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
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
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
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
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徽宗崇宁初 /为吏部../刑部侍郎.. /数毁蔡京身为辅相 /志在逢君 /御史劾非所宜言/罢
知亳州
B.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 /数毁蔡京身为辅相 /志在逢君御史 /劾非所宜言/罢知
亳州
C.徽宗崇宁初 /为吏部../刑部侍郎.. /数毁蔡京身为辅相 /志在逢君 御史/劾非所宜言罢/
知亳州
D.徽宗崇宁 /初为吏部../刑部侍郎.. /数毁蔡京身为辅相 /志在逢君 御史/劾非所宜言罢/
知亳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
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副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
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
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
D.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
“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
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B.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
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因对他心有忌惮而厉行节俭。
C.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
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D.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
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2)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
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
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
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
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
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
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
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
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
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
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
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
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
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B.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C.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D.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
B.致仕,致是“获得”的意思,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的意思。
C.有司,泛指朝廷的各级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王安石很器重他,
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乔执中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黄河决口,他不顾
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C.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
对;他极力主张恢复邢恕的官职,否则会引起疑心。
D.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乔
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他认为不应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
(2)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
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
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
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
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
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拜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
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
人以为便。后知青州。
东封..,以供亿之勤,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
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
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
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
官责其算,人甚便之。
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
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九年,自蜀还。上颇有意,擢用,会已病,命知京刑狱。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
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三月卒.,年六十二。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
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B.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
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C.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
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D.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
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紫: 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
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B.“领”在古代表示“任命”,此外亦有很多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等的词,如“改”表示“改
任”,“拜”表示“授予官职”,“权”“假”表示“代理暂任”等。
C.东封,是“泰山封禅”意。汉司马相如曾请武帝东幸封泰山以彰功业,相如卒后,武
帝如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平民的
死亡称死。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策胆气过人。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却表示曾三次到
过蜀境,熟悉民风,堪当此任。
B.凌策很有治才,颇受朝廷器重,广州卢之翰不廉,朝廷委凌策以代之;夏日瘴气伤人,
行旅者死无数,凌策命伐山开道,缩短路途,人们觉得便捷不少。
C.凌策深受皇帝信任。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患病,王旦向朝廷推荐了凌策,皇帝
下令水患艰巨,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禀报。
D.凌策行事不拘泥成规。饶州产金,朝廷曾禁止私人买卖,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
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
(2)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1.A
【解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
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崇宁初”
表时间,不要断开;“御史”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罢”的结果是“知亳州”,不要断开。
所以选 A 项。
2.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C 项,“吉祥”错误,应为“灾祸”。
所以选 C 项。
3.B
【解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
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
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
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B
项,“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表述错误,根据上下文,“能立同异”意思是意见相同相异者
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厉行节俭”有悖文意,原文为“过则如初”,意思是直到他走过去才恢
复工作。所以选 B 项。
4.(1)法律如果有弊端,不可以不改变,只是不失去它的本意就够了
(2)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
史张克公上疏攻讦他。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
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重点注意,若:如果;变:改变;但:只 ,只是;失
其意:失去本意;因:通过;觉:被发觉;鞫:受审;疏击:上疏攻讦。
【参考译文】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自负卓异,雄视世间。征召为南川知县。章惇治理夔夷,
侮辱郡县官吏,没人敢和他说话。部使者想到只有张商英足以和他抗衡,就传檄召他到夔州。
章惇随意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举止潇洒,高出章惇一筹。章惇非常高兴,延引为
座上客。章惇回到朝廷后,把他推荐给王安石,擢升为监察御史。哲宗初年,朝廷渐渐变更了
神宗时期的新法,商英上书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现在先帝陵墓上的土还没
有干,就商量变法,算得上孝吗?”徽宗崇宁初年,张商英担任吏部、任刑部侍郎,张商英多
次毁谤蔡京“作为辅国宰相,心思却在逢迎君主上”,御史弹劾他说了不应说的话,他被免去
现职做了亳州知府。蔡京被罢免了宰相之职,张商英被起用任杭州知州。路过朝廷,帝王召见
他对答问题,张商英上奏说:“禅宗设立法度,力求除去对天下人有大害的事,兴办对天下人
有大利的事,如今如果一一施行,就完全继承了新法的完美的部分。法律如果有弊端,不可以
不改变,只是不失去它的本意就够了。”留在朝廷任资政殿学士。不久,任命为中书侍郎,于
是又任尚书右仆射。蔡京长久以来窃夺国家政权,朝廷内外都怨恨愤慨,看到意见相同相异者
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多次称赞他为贤臣,徽宗因为他有声望,就任他做宰相。当时长期干旱,
一日,彗星出现在天空,这天晚上,彗星没有出现,第二天,就下雨。徽宗高兴,大字书写了
“商霖”二字赐给张商英。张商英处理政务公平,认为蔡京虽然标榜恢复新法,但不过是借此
来威胁控制国君,禁锢士大夫罢了。于是大力变革弊政,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
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张商英劝说徽宗节制浮华奢侈的生活,停止修建土木工程,打击
投机钻营的佞臣。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畏惧,曾经修葺装潢升平楼,告诫主管官吏凡是遇到张
丞相骑马来到,一定要把工匠藏在楼下,直到他走过去才恢复工作。张商英志大才疏,凡是应
当做的,一定先在公众场合谈论,所以一些不便于施行的,就能够预先做打算。有一个叫郭天
信的人,凭借医、卜、星、相等术担任太史,徽宗做太子时,曾说应当登帝位,从此渐渐宠信
他。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
公上疏攻讦他。不久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郭天信也被斥责处死。蔡京又被起用。不久太学
的各位学生申诉张商英的冤情,朝廷恢复了张商英原来的官职。宣和三年卒,七十九岁。赠少
保。
5.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
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
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
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
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
“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的意思是: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其中“广
武”是地名,专有名词,所以“广武”中间不能停顿,排除 AD 项。“众随之如蚁附” 的意思
是: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如蚁附”只是指“众人”,不包括乔执中,所以本句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原文标点: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
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句子的意思是: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
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
久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故本题选 B 项。
6.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
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 项,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所以选
B 项。
7.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
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
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
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 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所以选
C 项。
8.(1)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
(2)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
融洽的本意。
【解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
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典”:“掌管”;“狱”:
“案件”;“雪”:“洗清罪名”;“活”:“使……活下来”。第二句关键点:“均”:“同等”;“好”:
“爱护”;“洽”:“使……融洽”。
【参考译文】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进入太学,补为《五经》讲书,五年没有请过假。王安石任群
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选取为进士,调任须城主簿。
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管劳役的人不能胜任,一天晚上,劳工混乱溃散,就造成大案。乔执
中前去代替管劳役的人,终于安定下来。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乔执
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建桥,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
桥不能建。”最终没有建桥。
王安石掌管政事,引荐乔执中编辑修订《熙宁条例》。,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
峒。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
来归顺。记录乔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把恩惠转给父母。
就地任转运判官,征召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百姓长期耕作,有人提
议要收回,要铲平坟墓,砍掉桑木、柘木,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神宗
下诏(把牧地)重新给百姓。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
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
在上面,不久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
元祐初年,担任吏部郎中,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升为朝官,得以加封
他们的父母。兼任徐王府侍讲、翊善,升为起居舍人、起居郎,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审判案
件,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判同等罪,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
处罚把人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至。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
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升为中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经审查后复
职,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实交接很深,摇旗呐喊,现在恢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内外
疑心。”升为刑部侍郎。
绍圣初年,乔执中凭宝文阁特制的身份出任郓州知州。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
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二年,谈笑着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评论说:宋朝的人才,从祖宗培养,到了中期,很兴旺。乔执中始终不改变他的操守,真
是难得啊。章衡想恢复山后八州,给国家打开了灾祸。但是瑕不掩瑜,其他的好的地方也有可
以称赞的。
9.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
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
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
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
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先是”的意思是“在这之前”,一般在句首,单独成句,所
以用在“先是”之后停顿,排除 AB 项。“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的句意是“凌策请求先
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乘船向北行进(改为水运)”。句中“泛舟”作状语修饰“北”,所以应
在“泛舟而北”的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C 项。疏通语意:在这之前,岭南运送香药,因此
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分设二百个驿站,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并且因为繁杂的劳役成
为灾祸。诏令凌策筹划这件事,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
百人,大大节省了运费。故本题选 D 项。
10.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
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
官职名称类等等。B 项,“领”表示除本职之外兼任其他较低官职。所以选 B 项。
1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
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
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 项,不是丞相王旦推荐。所以
选 C 项。
12.(1)凌策做事平和公正,可以把一个地区交给他,希望随即将江南转运使职也授予
他。(2)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
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
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
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
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莅事”:“做事”;“和平”:“平和公正”;“方面”:“地区”。第二句关
键点:“登第”:“考中进士”;“遗”:“送给”;“异”:“感到惊奇”。
【参考译文】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县人。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起初不以礼相待,于是他决
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取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改任西川节度
推官,以能力强闻名。淳化三年,被任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任定州通判。李顺作乱时,选派
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
蜀州知州。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朝为户部判官。在这之前,岭南运送香药,
因此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分设二百个驿站,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并且因为繁杂的劳
役成为灾祸。诏令凌策筹划这件事,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
兵八百人,大大节省了运费。卢之翰在广州任职,没有廉洁的名声,因凌策能力很强,就命他
接替,并赏赐金紫。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
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
后来任青州知州。东岳封禅时,因勤于供给,入京任判三司三勾院,出任扬州知州。适逢
江、淮歉收,盗贼蜂起,朝廷任命凌策兼任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级为司封。这时洪州发生水灾,
知州李玄病重,皇上与宰相逐个挑选朝中大臣,准备调凌策接任。皇上说:“南昌常年水患严
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级禀报。”王旦说:“凌策做事平和公正,可以把一
个地区交给他,希望随即将江南转运使职也授予他。 ”饶州产金,曾有令禁止私人买卖,有
时接到举报,逮捕关押的人挤满监狱。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
方便。
(大中祥符)五年,任命为右谏议大夫。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
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凌策勤奋工作,处事
精细审慎,所到之处有政绩。(大中祥符)九年,从蜀地(被接替)还京。真宗很想重用他,
适逢其生病,就任命为京都刑狱。真宗曾对王旦说:“凌策有才干,治理蜀地时机敏而又果断。”
王旦说:“凌策性情淳朴温和,办事精明干练。”皇上很赞同他的意见。当年秋天,任命凌策为
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第二年病重,不能上朝,皇帝多次派宦官带医生前来探望,赏赐名贵
药物。天禧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