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17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二次学情调研
高一语文 创新班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美学的问题之一在于,依托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的具象而精致的身体审美感
性如何与逐渐被挖空和风干的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当来自现代性传统的交响乐、芭
蕾舞、话剧、油画等不断挤压古典式琵琶、戏曲、水墨画等的生存空间,并迫使其面向现代
性而寻求转化时,由此产生的新的身体审美感性又该如何去与业已变得水土不服、气息奄奄
的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相匹配呢?显然,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本身的现代性转化也同样变得
重要而又急迫了。中国人的现代性身体感性文化必须和只能与中国入的现代性心性文化相匹
配。蔡元培在“五四”时期倡导“美育代宗教”时的致命疏忽在于,多满足于身体感性的现
代性转化而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而后者更具重要性。
今天,在追究这类问题时,不妨重温六朝宗炳《画山水序》的观点: “夫以应目会心
为
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万趣融其神思。……
畅神而已。”宗炳在此倡导的“应目”“会心”和“畅神”三环节的整合相应之说,在清代
叶燮的主张“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中获得回应。在宗炳与叶燮两人之间略作比较,“应
目”与“感于目”“会心”与“会于心”之间单从字面上看是无甚差别的,只是宗炳的“畅
神”显示了对一种积极的深层心灵至乐的发现和肯定。
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
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实现身体感觉
与心灵鉴赏的融合。冯友兰指出:“哲学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观。……艺术底活动, 是
对于事物之心赏或赏玩。心观只是观,所以纯是理智底;心赏或赏玩则带有情感。”这里被
叠用的“心赏”与“赏玩”,实际上正是指心灵的情感游戏,与康德有关想象力的自由游或
之说相通。艺术作为心赏,在这里应是指一种在身体感觉中满足心灵提升需要的自由游戏。这
里的身体感觉是说,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为满足人们的身体感觉提供了越来越充
分的技术条件,致使人们无节制地冒险持续开发并放纵自己的身体感觉的满足。而这里的心
灵鉴赏则是说,正由于此,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
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由此可以获得美学存在的当代理由:通
过关学去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也即透过身体感觉而实现心灵归于宁静
的途径。
这种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张世英发现,现代西方艺术有两
个特点:一个是重感官美,声色之美;另一个是“为艺术而艺术”,重视声色之美,可是单
纯感官娱乐没有深层内涵。这为西方后现代艺术所批判,强调艺术要深入生活里面。但后现
代艺术完全丢掉感性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针对这种偏颇,他提出一种主张:艺
1
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文艺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要和现实相结合。
生活艺术化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到艺术水平,生活要超越现实。”他主张讲声色之美,
但声色之美也要看它背后有没有精神支撑,有没有背后的意义,有没有它深层含义, “艺术
生活化既不能离开感性美,又要讲精神境界的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艺术生活
化,生活艺术化。”这就是说,一方面艺术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吸纳生气,另一方面生活要 按
艺术的精神境界去提升。这等于就美学中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之间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可能
的解决方案。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美学更需要探索出从身感而上升
到心赏之境的途径。
(摘编自王一川《通向身感心赏之学》) 材
料二:
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或根据大致有四个: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实践美学、
客观美学等;第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如直觉美学、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体验美学等; 第
三,现代西方心理学、艺术中心论,如心理美学、艺术美学、否定美学等;第四,中国传统哲
学,如意象美学、伦理美学、和谐美学、和合美学等。
中国当代美学只能或应当是新实践美学,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以完整的人为
目的,充分吸纳现当代中外美学的优秀成果和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观念建
构的新实践美学体系。新实践美学也可称为人生美学。这一美学既克服实践美学的唯理性倾
向,又克服了后实践美学的非理性的倾向。这一美学将使完整的人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 在
这一美学体系中,审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又表现为层次的差别。基础层次呈现为感性的形而
下的意象状态,最高层次则显现为理性的形而上或超越性的境界状态。这里的“境界” 既有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意,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之意,更有当代西方哲学中
的“本真”之意。
(摘编自邹其昌《对当代美学问题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身体审美感性伴随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它需要与中国古典心性传统相接通,
才能既有身体感觉的满足,又有心灵的提升。
B.身感心赏之学在当代仍然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当前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
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
C.文章提倡艺术生活化,就是说艺术必须深入生活,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里吸纳生气,
同时要按照艺术应有的精神境界去提升生活。
D.邹其吕认为,在新实践美学体系中,审美具有层次的差别,基础层次呈现为理性的形
而上的意象状态,最高层次体现为超越性的境界状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身体感性和心性传统都需要向现代性转化,蔡元培倡导“美育代宗教”注重身体感性
的现代性转化而较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
B.宗炳所说的“畅神”是欣赏活动中深层的心灵至乐,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愉悦,单纯追
求声色之乐的身体感觉无法达到这样的审美境界。
C.王一川强调,当代美学要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目的是鼓励人们要做
2
到身心一致,奋发有为积极向上,防止人格分裂。
D.审美活动中,如果仅仅追求声色之美,那是形而下的意象追求,只有通过声色之美而
感悟到背后的精神力量,才是形而上的境界追求。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真正属于“心灵鉴赏”的一项是(3 分)( )
A.鉴宝现场,专家当即为群众的每一件文物报价。
B.看油画《父亲》,仿佛闻到人物身上的烟叶味。
C.看电影《三打白骨精》,为六龄童的演技叫绝。
D.看科幻电影,对人说:“全是编的,莫当真。”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身感心赏之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 6~9 题。
父 归 (节选)
[日本]菊池宽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
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 新
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胤:爸爸!我是阿胤。
父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亲: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
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吗?爸
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贤一郎不睬。)
父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是。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父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
3
.......
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
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
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
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
新二郎:(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么?
贤一郎: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
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一郎: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
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
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
新二郎:可是……
贤一郎: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
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新二
郎(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么?您有地方去吗?
父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
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么!(望了老妻一
眼,开门走出。)
母亲:(哀求地)贤一郎!阿胤哥哥!
贤一郎: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
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地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说明了他对父爱
的渴望。
B.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 和
愧疚。
4
C.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都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
D.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我们没有父亲”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 配
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
B.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个性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心 理
状态。
C.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
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
D.本剧虽然篇幅短小,但生动地描写了剧中每个人复杂、矛盾、充满纠葛的心理活动。
8.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9. 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
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
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
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
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
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
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
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
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
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 杀兽兔者
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
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
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
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5
.
.
..
.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
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
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
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
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
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
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3 分)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3 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2 分)
14.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5~16 题。
赴彭州山行之作[注]
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夏,时年五十九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
中写下了这首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6
A. 山行途中,作者见到峭壁相连,群峰聚集,山色青翠,风光雄奇秀丽。
B. 颔联写鸟声清脆悦耳,山林风光绝胜,让诗人驻马观赏而忘记了时间。
C. 五、六句聚焦近景,写怪石不时挡道,轻萝忽然拂衣,诗人前行艰难。
D. 最后两句交代山中行途还没结束,却没有人与我一起欣赏美好的景色。
16. 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 分)
(三)理解性默写(6 分)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
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从侧面衬托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
“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勾起来,扛
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 点
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
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 或
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作皮子。
豆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买回来就能拌。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不可久烫,久烫
则豆腐收缩发硬。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桥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唤之
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迅,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 南
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
气大减。其次是小葱拌豆腐。北京有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可见这是北京 人
家家都吃的小菜。拌豆腐特宜小葱,小葱嫩,香。葱粗如指,以拌豆腐,滋味即减。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老豆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沂蒙红色文化的核心是沂蒙精神,其中“沂蒙六姐妹”就是战争年代在老区涌现出的一个
优秀群体。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
肴。
C.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阶段,我们如何冲刺“最后一百米”,能否如期完成任务,成为当
前最关键的问题。
D.其次是小葱拌豆腐。北京有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可见这是北京人家家都
吃的小菜。
19. 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主要修辞手法进行赏析。(4 分)
7
20.本段文字语言特色非常鲜明,请举两例加以分析。(4 分)
21. 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的正文,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 分)时
光如梭,转眼间犬子即将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为了帮助您在这个关键时期给孩
子进行更有效的心理疏导,贵校定于本月 28 日上午 10 时在学校大礼堂召开一次高三年级家
长会,找来全国知名心理辅导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请准时参加。
22. 阅读下面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文学面临哪些问题,不超过 40 个字。(5 分)
期盼已久的诺贝尔文学奖刚落到中国作家莫言手中,热心的读者就开始讨论“谁有能力
冲击下一个诺奖”。大家心中的人选是余华、苏童、贾平凹、陈忠实、阎连科等“50 后”、“60
后”甚至“40 后”作家。至于“70 后”和“80 后”作家,则醉心于能更快带来真金白 银的
畅销书写作,其作品艺术性、思想性几乎为零。
我们在为莫言获奖高兴的同时,不能不注意到这样的现实——作为主体受众的年轻人更
多追捧的是偶像作家和网络写手。据相关统计,在每年 4000 部以上的小说作品中,言情、 玄
幻、官场、职场等类型小说长期占据销量榜前列。
第九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 年我国人均阅读数量仅为 4.3 本书(与此形成对
比的是,诺贝尔的祖国瑞典这个数字是 67 本)。在这区区人均 4.3 本图书中,文学类所占 比
重能有多少?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某中学举行建校 110 周年校庆活动,先后邀请三位知名校友做报告。第一位校友总结自
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 第二位校友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
事”,第三位校友则要求大家“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同学们听完后,有的议论纷 纷,
有的陷入了沉思。
三位校友总结的成功经验,你认为谁的看法更能引起你的共鸣?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写一篇发言稿,不少于 800 字,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
高一创新班语文学情检测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A(B 项,对身感心赏之学在当代存在理由的分析有误,文本第 3 段说:“这使我想到,美
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
融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即是关于身体感觉与心
灵鉴赏的融合的学科。”这些明示信息正面阐释了身感心赏之学在当代存在的理由。C 项,
“要按照艺术应有的精神境界去提升活”的要求不包括在“艺术生活化”的范畴之内。D
项,“基础层次呈现为理性的形而上的意象状态”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基础层次呈现为
感性的形而下的意象状态”。)
2.C(C 项,“奋发有为,积极向上,防止人格分裂”分析错误。目的是让审美活动由身体感
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
3.B(A 项,专家的评估是理性活动,不是心灵鉴赏。C 项,看到的是演员的演技,没有进入
故事,更没有领悟到故事背后的精神支撑。D 项,清醒的理智行为,不属于心灵鉴赏。而
B 项,从静止的画面里仿佛闻到人物身上的烟叶味,感到他就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中的一
个,这正是从身体感觉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心灵鉴赏。)
4.身感心赏之学是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融合
的美学。(4 分,酌情给分)
5.首先提出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的问题;然后阐述中国古代美
学中关于身体审美感性和心灵鉴赏的融合的观点;接着阐述在当代,身体审美感性和心
灵鉴赏融合的途径及其必要性。(每点 2 分,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 D 11. A
【解析】答案:A .亭最初在秦汉是负责治安警卫的,监管停留旅客和民事。亭长秦官名,又
称公。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战国时始在邻接他
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出土于云梦的秦简上有“市
南街亭”等语。《续汉书·百官志四》刘昭注引蔡质《汉仪》,谓洛阳二十四街,每街一亭,
十二城门,每门一亭。《汉书·百官公卿表》则谓十里一亭(里,据近人研究,当指距离而言,
非乡里组织之里)。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
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或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均置亭长,其职掌与乡
间亭长同。东汉后渐废。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亭长。《後汉·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
鄕。有亭长持更板以劾贼,索绳以执贼。亭长旧名负弩,改为亭长。
12.C 群臣皆莫敢言。但并不是心悦诚服。
13.(1)(3 分)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
来了再报告。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 1 分:“即”“便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3 分)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
为什 么?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 1 分:“徒”“顾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3)我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14. 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疑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为他设卫队,名为宠
信,实际是为了监视他。
评分参考: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阅读
萧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
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
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
图书文献收藏起来。
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
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
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
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
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
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
宫殿、县邑。(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
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前 202 年(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
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
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
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
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
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
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
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
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
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
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前 196 年(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
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
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
领充任相国的卫队。当时许多人都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忧虑。召平对相国说:“您的祸
患从此开始了。(补充:皇上在外作战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
阵,但皇上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关中谋反,皇上对您也起
了疑心。设置卫队来保护您,这不是宠信您的表示。)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
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相国听从了召平的计策,高祖果
然大为高兴。(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B(“忘记了时间”错)
16.诗人经历了由欣喜到忧愁,然后喜悦又失落的情感变化。诗人见到山林景色奇特优美、
鸟声动听,十分兴奋欣喜;然而想到年老远地做官,作客他乡,忧愁满怀;后诗人自我宽慰,
沉浸于美好景色之中,暂得愉悦;但好景却无人一同赏玩,又孤独落寞。(6 分,“欣喜”“忧
愁”各 1 分,“暂得愉悦”“孤独落寞”各 2 分。没有分析,酌情减分)
(三)理解性默写(6 分)
(1)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A【解析】A 项表示特定称谓,B 项表示反语,C 项表示特殊含义,D 项表示引用。
19.此处运用夸张手法(1 分),“三春”一词在时间上夸张延长(1 分),写出了对香椿拌豆腐的
香味的久久不忘(1 分),增强了对香椿拌豆腐喜爱的表达效果(1 分)。(如答对偶,最高得 2
分)
20.(1)平实有味,真切自然。如:“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勾起来,扛着
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
(2)有文言色彩,质朴典雅。如:“葱粗如指,以拌豆腐,滋味即减。”
(3)多用短句,简洁明快。如:“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
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
21.【答案】①“犬子”改为“您的孩子”;②“生死攸关”改为“至关重要”;③“贵校”改
为“本校”;④“找来”改为“邀请”。(1 点 1 分,2 点 2 分,3 点 4 分,4 点 5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语言得体的运用修改能力。
本题“犬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此处是家长会邀请函,是校方对家长所言,所以使
用不当,可改为“您的孩子”。“生死攸关”,有关生死,语义过重,可改为“至关重要”。③
“贵校”是敬辞,称对方,不能用来称自己的学校,可改为“本校”。④“找来”属于口语,
邀请函应用书面语,可改为“邀请”。
22.【答案】年轻作家写作功利化,文学受众欣赏层次不高,人们缺乏阅读文学的兴趣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