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8 K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时至当今,我们应如何看待传统经典文学、民间故事与影视改编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我们应该以何种眼光去看待这种对传统的创新性、颠覆性、解构性改编电影?有学者说过,传统不是历史遗留元素不加选择的累积,传统自身包含着一种价值判断和优胜劣汰的选择性。真正有生命的传统绝不会黏着于某一固定的古旧形式,它终必化为贯穿古今统一历史的文化精神。也就是说,传统应是处于制作与创造之中、尚未被规定的。因此,传统并不等同于“过去已经有的东西”,而恰恰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的东西”。所以,立足将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们,不必在舆论的质疑和不满下有太多顾虑。因为通过经典文本的广泛群众阅读基础转换为电影市场的底盘与动能,本身就是一种将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文化创意。而且,影视作为当代对传统进行表达的主要通俗文艺形式,将持续向经典文艺汲取灵感,并化作未来的“经典”。进而,影视改编作品转化为文化价值建构的基础,将使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合流为一种可辨识的、独特的民族精神语态,而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亦将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中最为闪耀而突出的底色。‎ ‎(摘编自《中国电影应如何面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 材料二:‎ 任何文本都不始于零,卡尔·海因茨·施蒂尔勒曾这样写道。同样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皆称《哪吒》)作为票房神话的现象并非只凭单一的作品之力,它已然成为一个激荡互文关系的文化记忆体。尽管哪吒的神话经过多次改编,然而无论其如何变化,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读者和观众一旦读到或看到哪吒,都会将其与各种版本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产生互文性的联想和比照。文本相互联系而形成了“互文性”,互文作为一种文化丈量和艺术解析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揭示哪吒的动画修辞,《哪吒》的热映效应及其背后的深层文化结构。‎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电视剧集《哪吒传奇》,哪吒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形象和神话符号,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动画重新书写。进入21世纪,哪吒从二维动画形态转变为基于实拍的三维动画和视觉特效创作,通过《封神传奇》、新版《大闹天宫》等得以呈现。‎ 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强调互文影响方式的有效性,认为每个文本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也意味着,每个文本都处于已经存在的其他文本中,并始终与这些文本发 生关系。以上作品中有以《哪吒闹海》中的作为少年英雄的悲情哪吒形象最为深入人心,而千禧年之后,一系列基于真人演绎的哪吒不仅没能延续传奇,反而往往成为高资本投入低质量电影生产的反例。不过,无论是正向的力量或是反作用力,本文中将其视作重要的互文性力量。因为基于联想的互文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并非依赖单向之力,而是多元的网状结构。‎ 在某种意义上说,互文结构触发了记忆的关联机制,使《哪吒》作为“反者”的生命力获得观众的确认,也树立了不同于以往神话版本中哪吒的“反者”形象,《哪吒》中哪吒的形象再生产能够深入人心,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观众能够从这“反者”的哪吒身上体认被压抑的主体性,找到自己曾经任性却被家人包容的影子。在这个意义上,“丑哪吒”恰因与其他哪吒形象的反差链接到了观众的集体记忆,成为诸多反者的真正引领者。‎ 中国拥有丰富的神话资源和历史文本,为重审神话和动画再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动力。当然,神话文本内部版本之间的符号联系和叙事关系非常复杂,关于任何文本的动画再生产也就是一次神话再创造,更需要“反者”之眼和创造精神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尽管《哪吒》的反者叙事和游戏结构进行得并不彻底,但《哪吒》较为系统地将“反者”在谱系上进行动画呈现,从天界、海底到人间,被划定边界的时空中都有其不安于室、期待改天换命的“反者”,揭示了一系列“反者”与其“界命”的抗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提供反者形象和姿态的《哪吒》中的哪吒本身已然成了个经典神话的“反者”,也成为未来中国动画重审神话、进行再生产的重要新起点。‎ ‎(摘编自郭春宁《互文记忆体:哪吒作为“反者”神话的动画再生产》)‎ 材料三:‎ 传统的哪吒形象和故事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演变和流传都处在父权炽盛时期,主流思想为官方儒家思想,强调变态的“孝顺”,上了孝子榜的人在父母去世时有类似的评价:“哀毁过礼,杖而后起。”虚伪地尊孔,实际以“过礼”乖离孔子主张的“守礼”。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父权是挡在自由之路上的巨大障碍,哪吒剔骨还父具有强烈的反抗父权、反抗社会压迫的意义。‎ 当下社会已经发展、进步了,父权对人的局限不再是普遍、主要矛盾。这时人一方面向内要回答“我是谁”,突破天生的、遗传的因素带来的局限性,另方面要向外在环境的局限性挑战,比如影片中点出的人们心中的成见。‎ 现实生活里的“哪吒”可能是矮个子小孩,但想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既要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又要打破人们“个子矮不适合打篮球”的成见,最后通过努力练习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天生的条件中。《哪吒》中的哪吒争取的是现今社会人们向往的自由,它投注的视野更加广阔,从狭小的挣脱家庭束缚的主题走向了家庭以外的外在环境,如有形的群体环境、无形的命运、人们心中的思维定势等等,奔向了更高更大更远的自由。‎ 从这个角度讲,李靖成为充满爱的严父、哪吒没有杀身还父自有其颠覆传统的当代意义所在。 (摘编自《<哪吒>超越<大圣>来源于传统的固守和突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影视剧对传统经典文学和民间故事的改编不是历史遗留元素不加选择的累积,而是包含了价值判断和优胜劣汰的选择。‎ B.因为“传统”具有处于制作和创造之中、尚未被规定的特点,所以影视剧创作者们不必考虑舆论的质疑和不满。‎ C.材料一中所说的传统并不等同于“过去已经有的东西”,而是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的东西”,这恰恰体现了材料二的“互文”理论。‎ D.材料三中“哪吒争取的现今社会人们向往的自由”并不包含材料二中所说的“曾经任性却被家人包容”的那种自由。‎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经多次被重新书写之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这则传统的经典又进行了彻底的创新、颠覆和解构。‎ B.《哪吒》的票房神话既有其单一作品之力,也与各种版本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对受众产生互文性的联想和比照有关。‎ C.《哪吒》中的“丑哪吒”形象与其他哪吒形象的反差能链接到观众的集体记忆,这源于互文结构所触发的记忆关联机制。‎ D.哪吒剔骨还父的传统桥段表现了哪吒身上被赋予的传统的反抗者的形象特点,这与《哪吒》电影中所塑造的“反者”形象是不一样的。‎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项是(3分)‎ A.《三国演义》有它自己的产生过程,李商隐就曾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 B.一个优秀的人要多读书,读各种书,然后杂取百家融会贯通,方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C.歌曲《涛声依旧》的歌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源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D.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4.材料一与材料三在论证思路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结合材料二,概括《哪吒》中的哪吒“反者”形象的内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薯飘香 金意峰 那是一个荒年。百亩良田颗粒无收,蛇鼠虫豸四散逃逸,村民挖空心思构筑自家的粮仓,连平时最关心的游行批斗活动也偃旗息鼓了。‎ 县里别村的农民兄弟雪中送炭,运来了满满几卡车红薯。我和大哥把一筐红薯抬回家时,三弟的眼睛都放出光来了。奇怪的是,没有白米吃,我们三兄弟吃红薯照样吃得兴高采烈。‎ 那年大哥十四岁,我十岁,三弟八岁,我们边吃边比赛放屁。看谁放的屁响。浓酽的“红薯屁”在屋子里飘荡时,我们忍不住接二连三地打出几个幸福的饱嗝。‎ 但是有一天爹把我们叫到柴房,手一指。我们傻眼了,筐里的五十斤红薯少了四分之一。可以预见的是,照这样的速度,接下去少的将不是四分之一,而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爹阴沉着脸咳嗽一声,几个根,往后的日子长着呢,咱得悠着点。‎ 我们家有三个根。大哥叫木根,我叫水根,三弟叫土根。三个根咬着嘴皮子,不吭声。‎ 红薯快吃完的那几天,爹和娘离开了家,据说是去江苏老舅家借粮。‎ 他俩一走,三个根就放了羊。我们手里攥着弹弓,在屋前屋后转来转去,开始惦记天上的鸟。很快我们在隔壁杜家院子里的槐树上发现了一只竹筐。这只竹筐像一只硕大的鸟笼一样挂在一根粗大的枝丫上。‎ 杜家的成分一直很可疑,听说是富农,因此尽管还未等到挨斗,这家人平时已像惊弓之鸟,很少抛头露面。此刻,看到杜家门扉紧闭,三个根轻巧地翻过了矮墙。‎ 大哥让我们等在树下,他上去。大哥贼头贼脑地把筐里的东西往口袋里塞,又飞快地溜下树。回去,快,别让三朵花看见。‎ 三朵花就是杜家的三个丫头:梅花兰花菊花。三朵花长得虽细瘦,但每一个都伶牙俐齿,三个根不是她们的对手。‎ 到家后大哥把东西掏出来,是红薯。原来挂在槐树上的筐里面装的是红薯。大哥说还有好多呢,不敢再拿了,那可是人家的口粮啊。这是不是偷?我问。有什么办法,总不能饿肚子。大哥说。‎ 第二次是我上的树。三弟年纪小,不让他上。‎ 我们偷红薯竟然偷出了瘾。只要肚子一饿,我们就会又痛苦又甜蜜地把目光转向那只挂在杜家槐树上的竹筐。奇怪的是我们下手的机会竟然很多。‎ 不过有一天大哥发现了问题。他有点疑惑。他说,我们这样偷来偷去,那筐里的红薯怎么会一点都没减少?他说,上星期我数过的,一共十二只,今天我又数了一遍,居然还是十二只。他说,一定是杜老六每天都往筐里添红薯,杜老六这个人是不是有点老糊涂了?竟然不知道有人在偷他家的红薯。‎ 不知为什么,我们开始窥视杜老六一家的日常生活。 马上我们发现他们在院子里走动、说话、看书、扫地、晒被子……和别人没什么两样。‎ 倒是我们三个根有时会遭遇尴尬。那多半是在路上与杜老六相遇。尽管杜老六总是客气地笑笑,我们仍然感到惴惴不安。如果身边闲人不多,我们就会心虚地喊他一声:六叔。‎ 时光飞逝。大哥后来做了村里的村主任。三弟去西北大学读书。我也在度过了三年军营生活之后,光荣复员了。记得我回村第一个闪过的念头竟然是去看看杜家的那棵老槐树。或许是因为老槐树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更不可思议的是,我突然迫切地希望自己与杜家的人面对面地站在一起。‎ 回村那天,大哥已到村委会上班去了。杜老六发现了我,汗涔涔的脸上笑吟吟的。你是李家的水根吧,几年不见,长壮实啦。我说,六叔,你的身体也不错,跟从前一样结实。杜老六笑了,老了,终归是老了点,梅花兰花菊花都嫁人了,还能不老?‎ 我开始用眼睛瞄那棵槐树。槐树上还挂着那只竹筐,像当年那样轻轻地晃荡。我有点激动。六叔,我有点难为情地说,小时候我们三兄弟实在太不懂事了,三天两头偷您挂在树上的红薯……‎ 杜老六眨了眨眼,嘿嘿地笑。他说,你以为你们三兄弟做的事躲得过我的眼睛?我早知道了。话说回来,那时候穷,加上自然灾害,大伙儿都过得不容易,我和三个闺女胃细,也吃不了那么多的红薯,又不敢送过来,怕扫了你们的面子……‎ 我的眼睛忽然湿润了。 (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荒年良田颗粒无收,村民挖空心思构筑自家的粮仓以及兄弟吃红薯的情节,交代了小说发生的背景。‎ B.“没有白米吃,我们三兄弟吃红薯照样吃得兴高采烈”,既是因为年龄尚小,不知愁滋味;也是因为当时条件艰苦,吃饱就是幸福。‎ C.“我迫切地希望与杜家的人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一句,表现了“我”复员回村后内心越发强烈的愧疚感和感激之情。‎ D.小说写“我”复员回家再次见到槐树上晃荡的竹筐时激动的心情,主要表现了那段为生活所迫的经历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到杜家成分一直很可疑,虽笔墨不多却别具匠心,饥荒岁月帮助三兄弟的不仅有农民兄弟、亲戚,也有那些被认为“可疑的人”,突出主题。‎ B.小说写了三兄弟偷红薯的机会很多,且发现每次里面的红薯未曾减少的情节,这一设置目的是揭示人物特点,让“三兄弟”真正读懂了杜老六。‎ C.小说题目“红薯飘香”意蕴丰富,既指饥荒年代红薯给“我”留下的美好记忆,也蕴含着对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善意的赞美。‎ D.小说善于细微处写人,文中多次写到杜老六的“笑”,借此将其温和性格、宽容善良的品性尽数展现出来,人物形象饱满。‎ ‎8.小说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杜老六揭开真相为结尾,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父正,苦节自砺,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善继端方谨悫。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内艰除,起故官。辽左饷中绝,廷臣数请发帑,不报。会广东进金花银,善继稽旧制,金花贮库,备各边应用。乃奏记尚书李汝华曰:“与其请不发之帑,何如留未进之金?”汝华然之。帝怒,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善继持不可,以死争。乃夺汝华俸二月,降善继一级,调外。汝华惧,卒补银进。泰昌改元,复原官,典新饷。连疏请帑百万,不报。‎ 天启元年,辽阳陷,以才改兵部职方主事。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及阅视关门,以善继从。出督师,复表为赞画。布衣赢马,出入亭障间,延见将卒相劳苦,拓地四百里,收复城堡数十,承宗倚之若左右手。在关四年,累进员外郎、郎中。承宗谢事,善继亦告归。‎ 先是,杨、左之狱起,魏大中子学洢、左光斗弟光明,先后投鹿太公家。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承宗、善继谋借巡视蓟门,请入觐。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太公急募得数百金输之,而两人者则皆已毙矣。至是,善继归,而周顺昌之狱又起。顺昌,善继同年生,善继又为募得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毙。奄党居近善继家,难家子弟仆从相望于道。太公曰:“吾不惧也。”崇祯元年,逆榼既诛,善继起尚宝卿,迁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请归。‎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许之。与里居知州薛一鹗等共守。守六日而城破,善继死。家人奔告太公,太公曰:“嗟乎,吾儿素以身许国,今果死,吾复何憾!”事闻,赠善继大理卿,谥忠节,敕有司建祠。‎ ‎(节选自《明史·鹿善继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继稽旧制 稽:考订。‎ B.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 趣:同“促”,催促。‎ C.出督师,复表为赞画 表:表彰。‎ D.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 善:结交。‎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B.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C.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D.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艰,即丁内艰,指朝廷官员遭遇母亲丧事,需停职回乡守孝。‎ B.入觐,指诸侯秋季朝见天子或朝拜圣地,后泛指诸侯朝见天子。‎ C.谥,指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予褒奖的称号。‎ D.敕,用于古代帝王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此处指帝王的诏书、命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鹿善继灵活变通,便宜处事。任户部主事时,军饷中断,他不死守旧制,请示皇帝无果后,私下把金花银转拨为边塞的军饷。‎ B.鹿善继擅于谋划,深入士卒。在替孙承宗做赞画时,谋划有方,开疆拓土,收复了不少失地,其间深入边塞慰劳将卒。‎ C.鹿善继很重情义,不惧奸佞。周顺昌受阉党之害时,鹿善继不惧牵连,挺身而出,想方设法筹措黄金予以救助。‎ D.鹿善继大义凛然,忠贞爱国。清军攻打定兴,鹿善继入城坚守城池,六天后定兴城被攻破,他以身许国,谥封为“忠节”。‎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苦节自砺,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4分)‎ ‎(2)泰昌改元,复原官,典新饷。连疏请帑百万,不报。(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 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 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 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注】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行子:出行的人。‎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正面点题,时间、地点明确,重点突出雨后初晴景象,具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侵”“傍”二字生动地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明丽景象。‎ C.尾联中的“闲”字,与“喜”字相对应,表现了诗人因战争的结束而欣然于怀。‎ D.这首边塞诗情感丰富,苍凉悲壮与清新宁静之感兼而有之,寄寓了诗人和平期望。‎ ‎16.这首诗前两联是从哪些角度描绘边塞风景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借用“    ”的比喻,说明即便学习龙伯高不成功,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又转而借用“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比喻,告诫他们若学习杜季良失败,则 会成为纨绔子弟。‎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时的态度是“ ”,种完树后的态度是“其置也若弃”。‎ ‎(3)李白的《越中览古》中“   ,   ”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之意。‎ ‎(4)杜甫《蜀相》和陆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书愤》中的“   ,   ”则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 ‎(5)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欧阳修《伶官传序》中“    ,    ”两句也具有与之相近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它仿佛是两岸峭壁,中间只有一条小小的缝,下面则水流湍急,顺着那岁月的河流往前推移,旧的一年就在那湍急的水势中没顶了。‎ 每当年节一到,我就会忆起幼年过年的种种情景。几乎在二十岁以前,每到冬至一过,便怀着亢奋的心情期待过年,好像一棵嫩绿的青草等待着开花,然后是放假了,一颗心野到天边去,接着是围炉的温暖,鞭炮的响亮,厚厚的一叠压岁钱,和兄弟们吆喝聚集的喧哗。然而最快乐的是,眼明明地看见自己长大了一岁,那种心情像眼看着自己是就要出巢的乳燕。‎ 过了二十岁以后,过年显著的不同了。冬至过后, ① ,会在围炉过后的守夜里,一个人闷闷地饮着烧酒,想起一年来的种种,开始有了人世的挫折,开始面临情感的变异,开始知道了除去快乐,年间还有忧心。有时看到父母赶在除夕前还到处去张罗过年的花用,或者眼看收成不好,农人们还强笑着准备过一个新年,都使我开始知道年也有难过的时候。‎ 过了二十五,过了三十,年岁真是连再重的压岁钱也压不住。过年时节恰正是前尘往事却上心头的时节,开始知道了命运,好像命运已经铺设了许多陷阱。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在二十岁以前那么期待新的一年到临,而二十岁以后则忧心着旧的岁月一年年地消失呢?最后我得到一个结论,冠礼以前我们是“去日苦短,来日方长”,成年以后则变成“ ② ”,这是多么不一样的心情呀!‎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年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 B.在外国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摔成“传世经典”,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 D.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过了二十五,过了三十,年岁便压不住。过年时节恰正是前尘往事却上心头的时节,开始知道了命运,好像命运已经做好了安排。”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阳光中学将举行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学校301班班委会代表向全体家长发出 的邀请信,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并修改。(4分)‎ 尊敬的各位家长:‎ ‎①我校将于‎2020年7月20日早8时在风雨广场举行2018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②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③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④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⑤请您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301班班委会 ‎ ‎‎2020年7月18日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3分)‎ 根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转场投运及“一市两场”航班时刻资源配置方案》《北京“一市两场”转场投运期资源协调方案》安排,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后,在转场过渡期间,航空部门将按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控制北京两个机场的运行容量和时刻资源。其中,北京大兴机场容量为1050架次/日,高峰小时容量为62架次/小时;首都机场容量为1350架次/日,高峰小时容量为70架次/小时,力争两机场放行正常率达到80%以上。同时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后将采取分步实施、逐步转场的方式,计划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前完成全部转场工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近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袁隆平、李子柒等6人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其中袁隆平和李子柒“同框”,引发了网友热议。‎ 材料二:近日,李子柒被写入小学语文考卷,再次和袁隆平“同框”,引起家长热议,冲上微博热搜。‎ ‎[注]李子柒:中国知名短视频博主,2017年开始,以录制制茶造酒、养蚕缫丝、做竹子家具、搞活字印刷等富含文化韵味的网络短视频,迅速走红网络,她所展现的田园牧歌式 的生活令人向往,火遍全球。‎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受、认识和思考?请联系时代和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参考答案】‎ ‎1.(3分)C ‎2.(3分)A ‎3.(3分)D ‎4.材料一在论证思路上所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思路结构,(2分)材料三在论证上是对比的思路结构。(2分)‎ ‎5.《哪吒》中“反者”形象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表面形象不佳的“丑哪吒”的形象;②从天界、海底到人间,期待改天换命的“反者”形象;③与经典神话截然不同的一系列抗争“界命”的“反者”形象。(每点2分)‎ ‎6.(3分)D ‎7.(3分)B ‎8.(4分) ①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小说中兄弟吃红薯、偷红薯,杜老六添红薯、说真相,这些情节都是从“我”的角度来叙述的,亲切自然,使人感觉真实可信;②采用明暗线索来叙事,以“我们三兄弟”偷薯为明线,以杜老六添红薯为暗线,双线结构使小说的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主题更为突出。‎ ‎9 (6分) ①结构上,相的揭开照应了前文他们兄弟偷红薯因数量不变感到疑惑的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②人物形象上,表现杜老六心地善良又能顾及别人面子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③主题表达上,表现了人们在饥荒年代里依然葆有的那份美好感情,蕴含作者对人情美的讴歌,突出了作品的主旨。(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3分)C ‎11.(3分)D ‎12.(3分)C ‎13.(3分)A ‎14.(8分)(1)苦行守节,自我砥砺,他替别人的困难着急,就是倾荡自己的家产也在所不惜,远近一带的人都称他为鹿太公。(4分)‎ ‎(2)泰昌改元年,朝廷恢复了善继的原职,让他主管薪饷。中间他接连上书请求拨出一百万国库银,光宗也没有答复。(4分)‎ ‎15.(3分)D ‎16.(6分)(1)在颜色的搭配上,“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艳丽,但艳丽中又有清新之感;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 ‎(2)远近结合,从远处的山川到近处的村落,使得画面极为开阔,表现出边塞雄浑的特色。‎ ‎(3)高低结合,从空中斜日到脚底青草路,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 ‎17.(8分)(1)刻鹄不成尚类鹜(2)其莳也若子(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8.(3分)A ‎19.(4分)原句“年岁真是连再重的压岁钱也压不住”,借用“压岁钱”,化抽象为具体,用儿时具象化的“压岁钱”不能压住抽象的人的成长,形象写出了年岁的不可阻挡。(2分)原句“好像命运已经铺设了许多陷阱”,用借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人的命运的不可捉摸,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2分)‎ ‎20.(4分)①便怀着复杂的心情准备过年②来日方短,去日苦多(每句2分)‎ ‎21.(4分)‎ ‎(1)家父家母 改为 家长(您) ‎ ‎(2)实属是 改为 删去“实属”或删去“是”(重复)‎ ‎(3)惠赠 改为 敬赠 ‎ ‎(4)敬谢不敏 改为 深表感激 ‎ ‎22.(3分)航空部门将合理控制北京两机场的运行容量和时刻资源,计划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完成全部转场工作。(意思对即可得3分)‎ ‎23.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