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 KB
  • 2021-06-07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17)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暗”“淡”二字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 B.诗歌颔联借典故来赞赏菊花之色和菊花之香,表明了自己安心归隐田园的乐趣。‎ C.诗歌颈联既赞扬了秋菊傲霜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的忧虑。‎ D.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了期望被朝廷赏识,入朝做官的心绪。‎ ‎※【答案讲评】B (“安心归隐田园”错,从后四句诗来看,诗人并不是安心归隐,而是渴望入朝为官。)‎ ‎2.这首咏菊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以本诗为例,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 又句句写自己。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四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罢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怯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八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朝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①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注】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所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D.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答案讲评】C (不是直抒胸臆。)‎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②景物清新。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③情感轻松。雨余小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反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就有了这种味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试史"即出任官吏,表明黎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这与颔联的"新绶"相照应。‎ B.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官而忘了读书。‎ C.第五句"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然环境。‎ D.全诗表达方式多样,既有写景,又有叙事和议论,最后两句谆谆告诫:做官勿忘孝顺家中父母。‎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对朋友的祝贺与赞美之情。“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 ‎②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关怀之情。“客程关外长”写朋友赴任路途遥远,隐含牵挂之意。‎ ‎③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尾联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以慰高堂,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解析:D项错在“谆谆告诫:做官勿忘孝顺家中父母”,尾联说的是希望朋友创造良好政绩来告慰父母,并非让他不忘孝道。‎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关 山 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①。‎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②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②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地一项是(  )‎ A.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最后两句卒章显志,诗人希望能建功立业,在班师回朝时谒见天子,获得奖赏。‎ ‎※【答案讲评】D (诗人发出的是对和平的呼唤,不是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七、八句用比拟、衬托的手法表现边地的荒寂悲凉和戍卒戍边的艰辛。七句,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八句,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军的艰辛。②九、十句,用夸张、比拟的手法描述戍边征战的困苦。诗人写“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回忆诗人早年与丈夫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一个“醉”字,不仅是酒醉,更是诗人为景为情、为生活所陶醉。‎ B.词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婚后的生活,“挼尽”二句,将“插梅”与“挼梅”前后相比,反映了诗人在不同的生活阶段的不同心情。‎ C.词的下片的第一、二句与上片第二句所描写的梅花簪发的女性的形象遥相对照,反映出诗人对韶华早逝、人生如梦的哀伤。‎ D.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诗人生活的脉搏,写得含蓄蕴藉,悲切哀婉。诗人的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了出来。‎ ‎※【答案讲评】C (“反映出诗人对韶华早逝、人生如梦的哀伤”错,应该是反映出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的生活。)‎ ‎2.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 词人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咏柳而讽世,暗示小人得志的局势不会长久。‎ B.诗的第二句用拟人手法写柳絮在东风相助下狂飘乱舞,得意忘形。‎ C.诗的第三句人格化柳树,夸赞柳絮虽小,却有遮天蔽日的功夫。‎ D.诗的第四句是画龙点睛之笔,以“不知”一词,对柳树加以嘲讽。‎ ‎※【答案讲评】C (错解作者感情,根据诗的第二、三句可知,诗人对柳絮的感情态度不是夸赞,而是嘲讽。)‎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只强调一小段时间,立意显然过于狭小,而且与“清霜”重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