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MB
  • 2021-06-07 发布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11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江淮十校”2021 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0.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年来的当代文学研究中,以作品营造的艺术图景、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以及所要表达的 价值理想等审美内容为核心的“诗”性研究,遇到了新的瓶颈。这类研究和批评所倚重的现 代性、后现代性的各种“主义”和“方法”难以继续行之有效地解释正在急剧演变的文学现 实。一些研究者遂推动强调史料建设的潮流,启动以“史料”为核心的文学研究的“战略转 移”。在文学研究中重视史料无疑是必要的,文学现象本来就是历史现象的一部分,但对文学 研究来说,这些充其量只能说是做了一些基础工作,还远未抵达文学的核心。 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作家精神世界的生成是复杂的。作品既是作者经验的产物, 也是思想和表现方法的产物,其形成过程虽然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和某种具体生活的 关系又非直接对应,故无法通过史料还原的方式将要解决的文学问题一一弄清楚。作家的创 作有现场因素和非现场因素,有生活层面与思想层面,很难用直接的史料去一一对应。文学 史家戈德曼在《文学社会学的地位与方法问题》一文里,曾非常精辟地点明社会生活和文学 创作之间的关系不在于彼此间内容上的直接对应,而在于精神的同构,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想 象结构连接的。 史料建设与史学化研究方法无法抵达文学核心,最终还是因为文学的本质是诗性的审美 想象而不是史性的事实描述。历史学通过史料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寻找过去的真相,其维度是 指向过去的事实,即便它对将来会产生作用,也主要是“以史为鉴”。文学则是作者在一定经 验基础上的综合性审美想象,不仅有生活的过去维度、现在维度,还有以善与美为核心的永 - 2 - 恒维度。即便是一些表现现实生存困境、表达绝望情绪的作品,潜意识里也是在诉诸一种善 与美的诗性乌托邦想象。沃尔夫冈·伊塞尔在《走向文学人类学》一文里,更从人类学的角 度指出文学是一种独立于历史等其他类型社会范畴的独立范例,其生成的根源与承担的使命 与人类自我启蒙的需求有关,是以虚构和想象的方式来把握和显示一下那些属于我们的本性、 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尚难以被人们拥有的东西。 当下的文学研究遇到了严重的危机,但这不是史料和方法等“术”层面的问题;经历了 新时期以来数十年的积淀,当下的当代文学研究不缺史料和方法。这种危机的本质,还在于 其所要表达的价值理想的“道”的层面的疲惫与乏力。文学研究是研究者主体由生命经验、 人生阅历、知识思想、文学认知所凝聚成的审美理想与作家作品的对话,由之也形成了研究 者的“道”的层面。这种“道”层面的审美理想通常也是以诗性想象的形态体现出来的,诗 性想象愈丰富深远,其文学研究和批评就愈富有思想深度和活力。 “道”层面审美理想的诗性想象的生成也受时代的整体环境的影响。反观文学史,往往 是思想的解放带来了史料的繁荣,而非史料的繁荣带动了思想的解放。时代的思想大解放、 大创造带动了史料方面的大发现,重塑了史料的定义和边界。马克斯.韦伯说:“社会事实并非 像事物那样凭自身权力而存在,宛如滩上的卵石那样等待着被拣拾。什么东西算作社会现实,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通过它去打量世界的精神眼镜”,史料亦然。 我们不忽视史料建设方面的成绩和价值,但面对当下文学研究的危机,不能止于重视 “史”,还要走向“诗”,即努力提升和当下现实有效对话的思想能力,建构出一种大境界、 大气度的诗性审美理想。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即便是回到纯粹的当代文学史料研究领域,方 法上也要“向前看”,特别是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 (摘编自姚晓雷《重视“史”,但更要寻找“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作品审美内容为核心的“诗”性研究,倚重各种现代、后现代主义和方法,无法解释各种 文学现象。 B.以“史料”为核心的文学研究,重视史料建设和史学化方法,属于“术”的层面,无法抵达 文学核心。 C.文学史家戈德曼的“同构”术语,否定了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联,指出了前者不是对后者的 机械复制。 D.只要我们从“道”的层面建构出一种大境界、大气度的诗性审美理想,就能解决当下文学研 究的危机。 - 3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对“诗”性研究和以“史料”为核心的文学研究的缺陷进行了分析,侧重后者。 B.文章既肯定史料建设的成绩和价值,又指出努力的方向,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说明文学的本质,然后用沃尔夫冈·伊塞尔的观点加以佐证。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观点,然后纵向层层深人,分析问题,最后补充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即使掌握了莫言写作《檀香刑》时每天从早到晚的生活事实,也很难仅据此还原《檀香刑》 创作的真实面目。 B.当代文学研究并不缺乏史料与方法,当下的文学研究的危机,其本质在于“道”的层面的疲 惫与乏力。 C.要解决“道”层面诗性想象的困乏,既需要研究者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也需要时代的思想 大解放、大创造。 D.“史料亦然”的意思是说,史料并非天然就成为史料,而是需要一双使它真正成为史料的理 论眼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大数据能够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分析人们现在的行为状态,并预测人们未来的活动轨 迹。数据的开发和共享也成为信息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 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设置专门规范,加强对个人信息和隐私 等权利的保护,促进数据产业健康发展。数据开发和共享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除了应当 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还应当遵循最小化使用原则。 在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要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共享,以充分发挥信息的效 用,也要注重保护信息权利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企业在进行数据开发和共享时,应 对相关数据是否涉及个人信息、隐私进行必要审查,遵循法律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一般规 则。可以探索建立明确的数据保密等级与公开等级,既充分保障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权利, 也为数据的利用、流通等提供便利,以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摘编自王利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2019 年 7 月 23 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 - 4 - 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 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 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 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摘自 2020 年 9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在本次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力量迅速行动,将 AI 能力、大数据追踪判断能力、机器人 服务应用到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展现了显著的价值。 IDC 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认为:“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了智能化发展的一些瓶颈。疫情 过后,国家层面需要考虑如何持续促进不同机构间数据共享,统筹数据资源。技术提供商需 要考虑如何确保疫情期间获得的新客户成为持续的客户,如何综合疫情实践做好长期的 AI 产 品规划,同时要避免进入疫情中 AI 应用的红海市场。” (摘编自《复盘疫情防控中的数据智能应用》2020 年 3 月 23 日中国存储网) 材料四: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大数据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与交通、医疗、教育 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组织和执行效率,是科学战疫的重要利剑。不过,在 此次疫情应对中,也暴露出大数据及其智能技术在发展应用中存在的诸多瓶颈和制约。 大数据的核心在于多源数据的互联互通,但此次疫情防控中数据分散割裂、聚而不通、 通而不用的问题较为明显。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信息孤岛问题突出。进入后疫情时代,数据 多元化、高通量、分散随机等特点进一步凸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大数据技术发 展亟须补短板、强韧性。要加快打通多方数据壁垒,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国家层面应给予 数据汇聚适度授权,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新模式,实现跨部门、跨平台、多源头 数据的开放共享。结合数字身份标识技术,增强接入数据可信认证,推进国家人口基础数据、 法人单位信息数据、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等后疫情相关数据的跨部门跨区域开放共享。 加快厘清数据权责边界,落实大数据监管监督。明确大数据存储、使用、传输、发布的 权责关系,提升大数据安全管理水平,筑牢后疫情时代大数据安全韧性。 (摘编自王光辉《后疫情时代大数据技术亟须补短板》,2020 年 9 月 11 日《光明日报》) 4.下列不属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工作”的一项是(3 分) A.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分析人们现在的行为状态预测人们未来的活动轨迹。 - 5 - B.设置专门规范,加强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的保护,促进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C.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除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还应遵循最小化使用原则。 D.企业对相关数据进行必要的审查,以遵循法律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一般规则。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推出八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等等举措,都体 现了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 B.有关人士认为,后疫情时代,技术提供商应该稳定客户资源,做好人工智能产品长期规划, 创造良性竞争的发展环境。 C.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在以后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中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百度地图推出疫情查询工具,阿里推出健康码、成立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都是大数据技 术在疫情中的应用实例。 6.后疫情时代,如何应对“信息孤岛”问题?请根据材料,从三个层面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别茶 刘帆 钱之江从小就想去看茶。 有一年,香江天气闷热,罗湖桥一带却异常热闹。 |听说部队就要从鹏城移防过罗湖桥了,钱之江的心提了起来。爷爷说四十八年前,也有 一支部队过江,粗布军衣,打着背包,在南京路上枕着马路沿睡了一宿,有起得早的富商巨 贾,推门一看,都大吃一惊! 钱之江的爷爷在他小时候一再讲这个故事,还说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仁义的部队。 钱之江印象深刻。爷爷从来没有这么眉飞色舞过。 钱江纱厂公私合营后,爷爷沪港两头跑,后来常驻港岛,生意继续,家里时常来人,讲 的话与岛上的人不一样。钱之江就觉得,说话的人,讲国语,他们说的江南水乡,钱之江没 去过,倒是课本上白乐天的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钱之江至今记得。 爷爷说,江南塞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机会你可以去看看。 去看看江南塞北,这是钱之江一直的梦想。 人们说,去看江南塞北,要过桥,过罗湖桥。 - 6 - 钱之江好想去。刚开始年龄小,去不了;等长大了,又念书,仍去不了;再大一点儿, 去了英国,还是去不了。钱之江就想,等我能够经济独立的时候,就自己去。爷爷说过,江 南的水,江南的茶,你带一点儿回到香江。 钱之江终于来了,问茶,看茶。下榻的酒店在春江路,虽然距离香江不过一百七十多里, 但是自从爷爷腿脚不方便后,又是十年光景。钱之江下榻的房间里有一张太师椅,斜卧在那 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钱之江离开洁白的床,踱步到落地窗前,远处高楼林立,阳光恰到好处地倾泻在楼宇和 树叶.上,此刻,他只想静静地待一会儿。 他俯瞰城市,蓦然发现,一缕香气氤氲。茶几上,一杯清茶香气袅袅。钱之江回头,知 道茶是碧螺春,产于太湖边的吴县,爷爷生于斯。多年来,受爷爷影响,他对这款茶也是情 有独钟。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钱之江侧过身子,单手倚在窗前,目光灼灼,仿 佛入定一般站在那里。爷爷曾说,几声鸡叫啼亮,湖山醒来,晨雾弥漫,采茶姑娘踏着朝霞, 成群结伴,向山上的茶园走去。钱之江似乎看到了,那些时光,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青 翠欲滴的茶树丛中,采茶姑娘们神采飞扬,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片片嫩芽,俊美 的身影穿梭在绿树间,江南美丽动人的图画蓦然在眼前。 钱之江决定明天就飞往那里,看那入夜万家灯火的山村。此行,考察茶道,钱之江曾在 《诗经》中体验“采茶薪樗,食我农夫”。爷爷说沧桑世事,除了采茶外,制茶还要经过蒸、 捣、拍、烘等工序,“故情周匝向交亲”,茶人的感情完全因为人茶彼此交往才显得亲密。 钱之江端起茶杯,眼睛一动不动: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青螺入水,叶芽 伸展,茸毛轻舒,嫩绿透亮,姿态动人。 你说嘛,明天的行程。钱之江的妻子,声音很好听。爷爷说吴侬软语,不要忘记了。绵 软润滑,有酥糖的味道吧?钱之江瞅着妻子,马上高兴地问,你到过江南吗? 结婚这么多年,你今天才这样问我。姑苏的报恩寺,你知道吗?在那里,我是个采茶女。 有空一定要去那个地方。 报恩寺。名字真好。 钱之江品了一口茶,微笑地望着妻子,似乎沉浸在某种幸福的回忆里。妻子的脸上好像 升腾起一朵红云,在柔和的灯光下魅力无限。 钱之江动容了:多好啊!有你这样懂茶道的妻子。 钱之江说完,准备去拉妻子,这才发现太师椅上空空如也,只有茶几上茶叶飘香,依然 - 7 - 绿意盎然,香气袅娜。 妻子在哪?钱之江一惊,及至愕然醒悟,方知妻子并未随行,只是那洁白的茶杯上的仕 女,活脱脱一个采茶女。 钱之江太容易失神了。爷爷曾说,内地是魂牵梦萦的地方,你一定要去。 钱之江,站了多久?直到夕阳西下,明月初升。不能再待了! 次日一早,钱之江收拾行囊,中午就到了梦幻的老姑苏。白墙黛瓦,护城河,老城墙, 石板街,转个弯,钱之江在院中摆了一张桌子,邀请来的几个人团团围坐,一套青花瓷茶具, 七八十度的温开水,放入一小撮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新朋旧友,相聚 茶园,品茶谈心,那份伊呀呀的小调就落到了茶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 年第 14 期) [注]别茶:鉴别茶叶。“别”是“鉴别”的意思。鹏城:深圳的别称。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采用散文化叙述,人物的情感在自然中融注,用语富有意蕴,文中运用的比喻、对偶、 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表达。 B.面对同样的部队驻防一事,前后相隔四十八年,当年爷爷所说的富商巨贾的心理状态是惊讶, 而现在钱之江的心理状态是紧张。 C.小说所选地名很有讲究,如“报恩寺”一词既点出了钱之江妻子的大致出生地,又暗含了要 不忘家乡、回报家乡的主题思想。 D.小说用大量的笔墨写钱之江在春江路酒店喝碧螺春的感受,使行文有了波澜,又强化了江南 茶的魅力在钱之江心目中的分量。 8.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9.文章是怎样叙述“别茶”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魏征,钜鹿人也。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太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 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 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 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 - 8 - 何能若是?” 太宗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跬、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太宗曰:“魏征往煮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 我为非我所以熏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 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 十一年,太宗谓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 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 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 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 征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议 者谓贲、育不能过。尝上冢还,奏曰:“向闻陛下有关南之行,既办而止,何也?”帝曰:“畏 卿,遂停耳。”十七年,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寻遇疾,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 谥日文贞。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 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 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 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 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子是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一般是皇帝的嫡长子。太子别称有:皇储、储贰、守器等。 B.年号是封建帝王纪年的名号,文中“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 C.远夷指古时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礼记》:“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D.门下是中国古代最高政务机构三省之一,它一般主管决策和审核政令,其长官称为侍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魏征坦率慷慨,得到太宗礼待。太宗杀了隐太子后责问魏征,魏征从容表示,太子若能听他 - 9 - 的话,就不会被杀,太宗肃然起敬。 B.魏征深谋远虑,素有治国之才。魏征参与管理朝政大事,竭忠尽智,前后劝谏太宗二百余起, 都能称太宗心意。 C.魏征直言不讳,指出政事得失。针对太宗疑问,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在德义方面不如贞观 初年,是因为天下平安,国家强大。 D.魏征相貌普通,却被太宗敬畏。太宗原已准备好了前往关南,但畏惧于魏征的犯颜直谏,就 取消了这次行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2)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水龙吟①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 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 免,也应无味。甚东山②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①此词约为晚年词人退居瓢泉时作。②据《世说新语》谢安隐居东山,朝廷屡诏不出, 时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后出山入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来”二句写词人老来才识渊明,两人本志趣不同,性格各异,平静的叙述中隐藏了词人 深沉情感。 B.“问北窗”四句言陶渊明辞官归隐乡里,于东篱下对酒赏菊,并非一味醉心飘逸静穆,自当 别有深意。 C.“富贵他年”三句,使用东晋谢安的故事,表明即使他年词人不免于富贵显达,也是没有意 义的。 D.全词将叙述、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语言激越豪放,格调恬淡清和,在辛弃疾词中别具一格。 15.本词作者借陶渊明、谢安两位历史人物来抒怀明志,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10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要实现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的理想,达到真正的逍遥,需要 “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论述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将达到 的结果是“ ”;如果秦能善待六国之人,将达到的结果是“ ”,又 怎会灭亡呢?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登上飞来峰之后高瞻远瞩、信心顿生,并带有一定哲学 色彩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陶渊明有一张无弦琴,他并不会弹琴,但是他每每 的时候就会去弹弹琴。 没有琴弦,有什么可弹的,可是他却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很多东西不需要太过于 追究,不会弹奏又何妨,只要那个特定的时刻心中有那样一份情怀就好了,所以陶渊明不 于现实的田园,通过“得意忘言”的途径, 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和心灵的丰盈。 在陶渊明那里,因为有了一双慧眼,一双意趣盎然的眼睛,所以他能够获得审美的至高境界 生活中的平凡之物 平凡之事皆是风景。陶渊明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一处风景能否驻进你的 心灵,关键看你心中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和它是不是高山大河。生活的忙乱需要躲避, 心灵的拥挤滞塞也需要疏通,心眼足够大,智慧才会更多吧。当一个人心里诗意盎然,志趣 高妙的时候,他的风景就会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意兴盎然 沉迷 获得 不胜枚举 B.意兴阑珊 沉迷 达到 比比皆是 C.意兴阑珊 拘泥 达到 不胜枚举 D.意兴盎然 拘泥 获得 比比皆是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不仅要看它是不是高山大河,更要看你心中是否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 B.不仅要看你心中是否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更要看它是不是高山大河 C.关键看你心中是否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和它是不是高山大河 D.关键看它是不是高山大河和你是否心中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 19.在原文方格处,依次填人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A.” ! —— , B.! ” : 、 C.” ! : 、 D.! ” —— , - 11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运动减少了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压力和久坐不动是现代生活的一对孪生特征,它们会引 发关节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饥痛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疾病是由于 ① ,运动可以显著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近年来,医生们已经开始建议癌症 患者进行体育锻炼,这样② ,又可以预防压力和抑郁情绪。没有人认为运动可 以治愈癌症,但研究表明,在有些类型的癌症中,③ 。 21.请对下面这段材料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85 个字。(5 分)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 11 月 1 日起正式开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 查将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和以往使用纸表登记不同,此次普查将改为使用平 板电脑或个人智能手机进行登记,登记完成后,数据会通过网络实时上传到集中的节点。”国 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说。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是此次普查工作的重心之一。据介绍,此 次普查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要求 进行安全管理。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开展好人口普查,有助于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总 量、结构和分布等状况,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人 口发展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公布。获 得一等奖的短视频是《邓稼先》。其余视频的主人公,大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人,这些一线 科研工作者,有的风里来雨里去,有的在野外一呆就是一天,有的调侃自己的工作苦中作乐, 有的为了求索真理一生耕耘……这一活动引发网友热议,观看、投票、评论已超过 35 亿次。 有人认为,这些科研工作者践行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 精神,向公众传递着他们的精神力量,称之为“偶像”当之无愧。 也有人认为,这些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固然可贵,但他们并不像流量明星一样广为人知, 和“偶像”距离甚远。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完成写作。 (1)请你代表中国科友写一封信,回应网友的看法。 (2)请你以振华中学学生代表身份,给振华中学学生写一封倡议书,弘扬科学家精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