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 M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二轮配套学案:复习任务群2 1、小说阅读 任务1 形象特点概括题——“2步5入手”形象自然有 Word版含解析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小说阅读 [满分对策] 准确概括形象特点“2 步 5 入手” 特别提醒: 易错角度 解决方案 形象(或性格)特点概括不全或 不当 精准理解文本内容,熟练掌握答题“5 入手”,多 角度思考,全面梳理小说情节。 概括能力不强,答案要点重 复、混乱或错误 根 据 题 干 要 求 定 位 答 题 区 间 , 采 用 “截”“删”“改”“调”等方式,规范拟写答 案。 缺少结合文本展开具体分析 依据题干要求答题,注重针对相应要点详细分析, 避免罗列术语无分析现象。 [典例剖析] (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 匠(节选) 葛 亮 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 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 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 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 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 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 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 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 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 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 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 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 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 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 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 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 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 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 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 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 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 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 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 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 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 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 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 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 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 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 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 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第一步:速读文本,初识情节 古籍修复师老董所在的图书馆得到了一本少见古籍,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 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当专家们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时,老董却坚持己见,立下 军令状,不惜以辞职为代价,誓要把古书书皮修复好。他千辛万苦寻找修复材料, 尝试书皮染色方法,最终成功。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 这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修书匠老董的形象,他敢于叫板权威,热爱自己 的事业,对修书工作精益求精,刻画出了一个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 小说中写“我”和老董去看秋天的景物,“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 充满了野趣”,展现了暮秋时节秋天所特有的景象;“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 的树”,为下文捡橡碗修复古书做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四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 文章通过描述修书匠老董叫板专家,带“我”到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捡橡 碗,并用橡碗最终完成古书修复任务,因此成为修书界的英雄,表达了对具有匠 人精神的老手艺人的赞美。 ◎我来答题 1.(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题)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 合本文简要分析。(6 分) 2.(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特点题)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 分) ◎现场阅卷 第 1 题: 考生答案 样卷分析 ①三十年后,带老馆长后 人重游旧地,内心生出了 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② 老董是由老师傅们带到 这 里 的 , 而 今 老 董 带 “我”来到这里,面对职 业起点,老董生出无限的 感慨。 得分:4 分。 考生答案①从怀念老前辈的角度解读老董的心情,与 文意相符,可给 2 分;考生答案②从职业起点角度分 析老董的内心活动,扣题准确,可给 2 分。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画 线 句 还 有 “ 这 是 寿 数 长 的 树 啊”“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这样的内容,考生未能从 这些语句中归纳出老董的心情,要点不够全面,扣 2 分。 第 2 题: 考生答案 样卷分析 ①不迷信权威。在古籍修复研讨会 上,老董和权威叫板。②热爱自己 的职业。为了将米色绢染成蓝色, 多次利用有限的条件试验,最终成 功。③关爱老前辈的后人。教“我” 书法,并带“我”故地重游,缅怀 老前辈。 得分:3 分。 考生答案①基本正确,还要结合老董的“行 业”特点来概括;考生答案②从分析来看, 更多的是突出老董精益求精的精神;考生答 案③未能扣住题干中的“匠人精神”来思 考,偏离了命题要求。前两点综合起来只能 给出 3 分。 ◎满分示范 第 1 题: 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分清描写,抓关键词 ①前文说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画线处有 “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 来”,说明橡树林是老董职业的起点,面对这个 职业起点,老董心里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感慨之 情。②老董指给“我”爷爷作画的地方,并且他 还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语,这些都表明老董 对前辈的深切怀念。 画 线 处 写 老 董 由 “ 静 静 ” 到 “肃穆”,再用“喃喃”一词, 文中还说“他说这个话,已经是 三十年前了”,表明老董内心有 一种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 感悟。 第 2 题: 明角度 找对应 从叙述角度 小说开头通过“小龙”的叙述,交代了老董在研讨会上公开叫板 请来的专家,并立下军令状,可概括出“坚持行业规矩”的匠人 精神。 从描写角度 小说中描写了父亲与老董就修书是否值得的对话,从老董坚定的 回答可以看出他“恪守职业操守”的匠人精神。 从情节角度 小说后半部分写老董反复试验,从不气馁,最后终于染出蓝绢, 完成了修复工作的情节,体现出老董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尝试写满分答案 [答案] 1.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 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2.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 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 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孝 子 刘连群 ①百先鞋店程掌柜的老娘去世,惊动了南市一片几条街巷的店铺、住户,吊 唁的人群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各界送来的挽联、幛子铺天盖地,场面竟比城中达 官显贵家的丧事还要壮观。 ②院子里搭起了天棚,灵柩停放中央,两旁悬挂着分别由市商会和风化正育 会送的丈余长的巨幅深色绸幛,上面白纸黑字,写有“孟德操守”和“孝感天地”, 灵旁侍立的程掌柜满身重孝,面容憔悴,人似瘦了一圈,被伙计们搀扶着,一副 痛极木然的呆相,让人看了好不心焦,不由得不在暗中连声赞叹:孝子啊! ③程掌柜是南市有名的孝子。细说起来,人们还是由孝子而后知他这个鞋店 掌柜的。 ④百先开业时,这一带已经有了几家鞋店,早占上热闹繁华的街头路口,生 意红火。程掌柜来得晚,只在二条后街租到两间铺面,地利上就吃了大亏,门前 行人稀少,顾客寥寥,一两个月了,好多人还不知道附近又开了一家店铺。 ⑤那些日子,倒是有桩新闻渐渐成了街谈巷议的热点。每天清晨,街上都会 出现一辆崭新的推车,造型精巧,两大两小的四只轮子,驮着一张高靠背的扶手 椅,形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诸葛亮那辆有名的四轮车,上面坐的却是一位白发如 银的老太太,气度雍容,颇有大家气派,一路上神态悠闲地左顾右盼;推车的是 个胖乎乎的中年汉子,个头不高,面容白净、和善,将车推得极稳,遇到路面坑 洼不平的地方,总要小心翼翼地费力绕行,唯恐车上的老人受了颠簸。南市的街 头总是有闲人的,此车每天准时从眼前经过,就有好奇者上前搭讪,老人微微眯 缝着眼睛,用山西口音慢声细语地应答,她是从太原府来看儿子的,儿子怕她待 在家里憋闷,让她出来见见天津卫的世面,特地定作了这么一辆推车,以车代步 ——太破费了,也算是做儿子的一片孝心吧!说着,老人回过头,含笑指点身后 的汉子,后者的脸色就红了。恭顺、拘谨不安地笑笑,仿佛小孩子听到大人夸奖 的样子,并不言语。听者却顿时肃然起敬了,何等的孝子啊,自己都一把年纪了, 还天天亲自推着老娘逛街散心,难得呀!很快,事情就在周围传开了,推车再在 街上缓缓行进时,迎来的便都是敬佩的目光。后来众人知道了推车人的姓名,程 掌柜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店铺也随之有了名气,百先者,不就是取自《太 上感应篇》中的名句“百善孝为先”嘛!于是八方顾客纷纷慕名而来,许多老人 让儿女搀扶着上门,生意越来越兴旺,不久便胜过了同业的老字号。 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些天一个秋雨乍寒的清晨,程老 太太上街着了风雨,回去就发起了高烧,勾发了老病。虽经多位名医调治,还是 撒手西去了。噩耗传出,闻者无不痛惜。据说那天程掌柜本阻拦过的,不让上街, 老人执意不听,这就是天数了。 ⑦丧事完毕,设宴答谢宾客,程掌柜只敬了一盅便不胜酒力提前告退,留下 一位同乡陪席。那同乡一边劝酒,一边提起程掌柜的家事,程家原是没落的书香 门第,老太太的娘家却世代经商,在晋中一带很出名的,老人当闺女时就帮着家 里照应买卖,精于经营之道。过门后又操持一大家人的生计,很不容易的。说着, 同乡感慨地叹道,可惜老人家晚年得了青光眼,看不见东西,也没能享上几天清 福,众人听了,随之感叹,却有老字号盛福鞋店的掌柜慢悠悠地问道:您是说, 她老人家成了睁眼瞎? ⑧同乡点头。盛福鞋店掌柜的两只细眼漾出了笑意,徐徐遍视众人,在座诸 位面面相觑,就觉出了异样的意味。后来,风化正育会的会长忽然使劲摇起头来, 喊道不对,程掌柜每天推着老娘观景散心,我们都是亲眼见过的,怎么会是瞎子 呢?您别再张冠李戴了吧?众人也紧跟着表示不信,说此事不可乱扯的。同乡见 辩不清,赌气说你们不信,自己去问程掌柜嘛。问就问,一群人当时往后屋涌来。 ⑨程掌柜孝服未脱,连腰间的麻绳都没有解下,正冲着地上的四轮车发呆。 听了客人们的询问,半晌没有吱声,后来突然一头向车撞去,撕心裂肺般地哭喊: 娘啊,坑死孩儿了!坑死了呀……客人们慌忙阻拦,晚了一步,程掌柜的额头已 经血流如注了。 ⑩眼见这般惨景,众人又愧又恨,像程掌柜这样的孝子,还有人胡乱编排, 这是缺了八辈子的大德!等到怒冲冲地回头去寻那老乡,早已不见了踪影,追出 大门外头都没找着,只有痛骂一顿祖宗解气。 ⑪程掌柜伤得不轻,加上连日伤心、劳乏,大病了一场。 ⑫半个多月后,鞋店重新营业,顾客盈门,比先前还要红火。程掌柜对顾客 更加和气、耐心了,各类鞋精工制作,包换包修,极重信誉,还新设了小鞋专柜, 缠足或放足的老太太过去很难买到合适的鞋穿,百先量脚加工定做,不额外收费, 这一独家业务,坚持了几十年,如今仍为京、津乃至华北一带的老人们所称道。 至于程掌柜的孝子名声,则更是代代传颂不已。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掌柜的百先鞋店开业时顾客寥寥,是因为程掌柜作为孝子,要照顾母亲, 推母亲出来逛街散心,无暇照顾店面。 B.“盛福鞋店掌柜的两只细眼漾出了笑意”,表明他从同乡的话中看出了程 掌柜假装孝子的伎俩,为此得意。 C.程掌柜让同乡留下陪席,同乡却说出程老太太得青光眼的实情,众人前去 询问,程掌柜被逼无奈,以头撞车,设法挽回了“孝子”名声。 D.小说结尾的叙述,表明程掌柜的孝子之名可以为他招来顾客,但周到贴心 的服务才是经商的根本。 A [因果关系错误,“百先鞋店开业时顾客寥寥”主要是因为先前已有几家鞋 店生意红火,地利上吃了大亏也是原因之一。]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采用倒叙手法,写程老太太不同一般的葬礼,是为了引出人物, 突出程掌柜孝子的名声。 B.“将车推得极稳,遇到路面坑洼不平的地方,总要小心翼翼地费力绕行, 唯恐车上的老人受了颠簸”,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出程掌柜对母亲的孝顺。 C.文中写程掌柜同乡说出程老太太得青光眼的实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从侧面烘托出程老太太精于经营之道的特点。 D.小说结尾运用对比手法,将程掌柜之孝与众人质疑作对比,意在突出程掌 柜“孝心”可嘉的主题,这一写法堪称神来之笔。 D [“运用对比手法”有误,作者写众人质疑,是因为程掌柜同乡的缘故, 这样写,意在凸显程掌柜的“孝心”。] 3.(形象概括题)这篇小说的人物写得相当鲜活,程老太太和程掌柜共同完成 了“孝子”的形象塑造。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程老太太的形象。 [答案] ①出身不凡。文章正面描写了她的外貌特征:气度雍容,颇有大家气 派。②精于经营之道。看儿子鞋店生意不好,为儿子设计策略,赢得孝子之名, 扩大知名度。③爱子心切。为了成就儿子的孝子之名,明知天气不好,执意上街, 最后染病而死。 ◎对点题加练 4.小说中的“同乡陪席”在情节发展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①照应前文(“释疑”)。交代程老太太精于经营之道,表明前文程掌 柜推他母亲散心逛街是程老太太设计的。②使情节波澜起伏。无意中透露程老太 太晚年得了青光眼,看不见东西,使人对孝子的行为产生怀疑。③推动情节发展。 人们对孝子的怀疑,直接导致程掌柜被逼以头撞车,不惜付出身体受伤的代价, 以成就孝子之名。 5.(形象概括题)这篇小说中的程掌柜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 [答案] ①善良。小说多次写程掌柜推着程老太太上街,写他“是个胖乎乎的 中年汉子,个头不高,面容白净、和善”,可见其善良的一面。②有孝心。小说写 程老太太去世后,“灵旁侍立的程掌柜满身重孝,面容憔悴,人似瘦了一圈”,突 出了他的“孝心可嘉”;③善于经营。丧事已毕,设宴答谢宾客,提前告退,后又 以头撞车,得以保全“孝子”之名,凸显其善于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