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0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题文】‎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的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人物形象的题目在小说中是必考的内容,主要是概括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的结合环境、情节、标题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那这节微刊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鉴赏小说中的人物。‎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人物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二、考点解读 ‎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几乎是小说文本中的必考题,部分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部分考题是概括后再分析。‎ ‎(一)常见设问方式 ‎(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 ‎(二)常用的思考角度 寻找概括分析的切入点,一般从五个方面思考:‎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在但在分析时要全面,注意区别主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可以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三)运用答题模式,规范组织答案 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从具体做法上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六 指 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问题: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解析】‎ ‎【参考答案】‎ ‎ ①侯六的性格特点是知恩图报、迷途知返、行侠仗义。小说通过东家关心侯六婚事、侯六主动投案、东家舍玉救侯六、侯六窃玉及账本、结尾时茶客们的谈论等情节,生动地写出了侯六侠义性格的内涵。‎ ‎②东家的性格特点是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待人宽厚。小说通过人们对东家乐善好施的传扬、东家关心侯六婚事、舍玉救侯六、为侯六担心等情节,具体写出了东家仁义性格的内涵。‎ 总之,在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一要扣住故事的情节和文章中对人物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进行客观分析,既不要架空,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具体、全面;‎ 二要注意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感情倾向。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正面的,一般用褒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反面的,一般用贬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品中人物形象丰满,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那就从两方面作客观评价。‎ 最后,平时还要多积累有关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如大公无私、正义凛然、刚正不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袖清风、廉洁奉公、贫贱不移、克己奉公、严于律己、高风亮节、虚怀若谷、深明大义、谦虚谨慎、毅然决然、豁达大度等。这样在做这类题时,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 ‎【学以致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香炉山(节选)‎ 叶 弥 独自去香炉山看月,想不到在这村子里陷入了迷宫。‎ 我抬头看看偏西方向的月亮,应该有十点钟了,我迷路两个多小时了。‎ 忽然听到歌声,有一个男人在唱歌。走近了,他停下步子。他等着我开口。我一下子认出来了他,就是我刚才在会稻路上看到的,一个我拒绝与他搭腔的年轻人。‎ 我仍然心怀警惕,但他也许是我今夜唯一的指路人。我轻松地说:“迷路了。难道陌生人就要永远在村子里打转吗?”他笑了,声音轻而得体,自信地说:“碰到我就不一样了。我认识这里所有的路。”‎ 我跟在他的后面,问他尊姓大名,他云里雾里地回答我:“苏家庄人,姓苏。”‎ 我在暗地里捡了一小块砖头,对他说,我要给丈夫打一个电话。于是就转身避开他的视线,大声地对砖头说:“你先睡吧。我还要到香炉山上去看月亮。……没关系,小苏陪着我,他年轻力壮。……他是苏家庄人。”‎ 我跟着他穿行在一个又一个的小村庄里。我心里保持着紧张,苏却轻松地向我介绍每一个村子里的秘密:“这棵广玉兰树是老叶家的,有一百年了。夏初开花,半树白花,半树紫花。不是嫁接的,天生就这样。我们都叫它夫妻树。”‎ 我心里一动:苏这么说,是有含义吧?‎ 苏又介绍:“你看到这家门口的葫芦了吧?他家的葫芦上了菜市场,比别人家的贵一倍还不止,还供不应求,因为他家的葫芦每一只都是并蒂葫芦。”‎ 我的心里又是一惊:并蒂葫芦?暗示?‎ 走出迷宫,也过了看月亮的时间。他说香炉山上今夜会出现神灯,他干娘知道神灯出现的时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跟着他去拜访他的干娘,然后再登香炉山看神灯。神灯自然没有看到,一路上断断续续地知道不少他的故事。不过,这依然没有减轻我对他的警惕。‎ 很快走下了山,走到通向会稻路的直路。我对他说:“谢谢你!我要快点走的,我丈夫在家里肯定着急了。”苏在后面说:“我也要穿过会稻路,苏家庄在会稻路的南边。”‎ 我一直保持着匀速的快步,苏也一直跟在我后面看得见的地方。我气喘吁吁,他悠然自得地唱着歌。会稻路临近了,他停止了唱,小跑着接近我,在我的身后,我几乎感觉到了他的鼻息。‎ 我猛地回过头,严厉地问他:“你想干什么?”我感到旁边的树叶都一惊一乍。苏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送你回家。”我放缓语气说:“不必了。这条路很安全。”我真想对他说,他才是一个不安全的因素。‎ 苏说:“我送你,跟安全无关。”‎ ‎“那和什么有关?”‎ 苏说:“跟一个男人的面子有关。”‎ 我依旧走得有些快,而苏一直落在后面,一会儿,他跑上来,递给我一只又大又沉的稻穗,该有一斤吧。说实话,我有生以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稻穗,它匀称,散发着令人感动的气息。我的感叹还没结束,苏又递过来一束野菊花,黄色的,微微沾上些露水,显得润而沉厚。它枝叶繁多,放在手上成一大捧,每一朵花儿都光泽亮丽。我“啊”地发出一声,我感觉到我的内心就在此时轻松畅快了。哦,许久没有这样的心情了。‎ 我把稻穗和花放在一起,两样不相干的东西在一起竟然如此和谐。‎ 苏喜笑颜开,大声说:“谢天谢地,你终于高兴了。”‎ 这句话感动了我。“谢谢你!”到现在为止,与苏呆了四个小时,这是我对他仅有的一次真诚。‎ 苏说:“其实是我要谢谢你。我去年夏天第一次在蓝湖边上看到你,你穿了一件绿色的裙子,像仙女一样。昨晚,我在这条路上看你埋蝴蝶翅膀,心里想,不愧是一个仙女。人家都说有学问的女人不漂亮,你是一个例外呢。所以就想着和你说说话。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是我的幸运。”‎ 苏难道早就暗地里认识了我?‎ 苏忽然调皮地说:“再见,艾我素老师。”‎ 苏知道我的姓名,他是认识我的。但我不认识他。他一定知道我许多事,譬如在大学里教书,写诗,写童话,独身,火暴的脾气……‎ 那么,这砖头手机,给子虚乌有的丈夫用砖头打电话……‎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独自去香炉山看月,想不到在这村子里陷入了迷宫”一语,既是写实,也有象征意义,即没有健康的心灵世界,对美的欣赏就会陷入歧途。‎ B.苏向“我”介绍夫妻树和并蒂葫芦,只是为了向“我”夸耀自己的家乡,炫耀自己的知识,没有特别的含意,但“我”神经过敏,总以为他不怀好意。‎ C.苏说他要坚持送“我”,这无关安全,只跟男人的面子有关,意思是说,他送“我”不是为了“我”的安全,而是为了男人的虚荣,他的坦诚打动了“我”。‎ D.苏递给“我”稻穗和野菊花,“我”发出由衷的赞叹,戒备之心也随之消失,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意在说明美在旷野,美在民间,美在底层。‎ E.苏最后忽然直呼“我”的名字,他是在向“我”表明自己知道“我”的情况。可能他也识破了“我”给丈夫打电话的伎俩,但不挑明,免得让“我”难堪。‎ ‎(2)小说中的苏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颇有特色,请作简要赏析。‎ ‎(4)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试作探究。‎ ‎2.(2016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①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马骁驭心里打了个闪,想起了母亲。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 马骁驭说,不知道。‎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 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 吴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儿童村,都要一个个挨着去拥抱那些孩子。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我会多抱他们一会儿。我给不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但至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我知道那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何况我不仅仅是“绒布妈妈”,我还有温暖,有心跳,有笑容。我真心爱他们。‎ 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 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做母亲的天性,每周和孩子们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处。何况,一个长期单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拥抱的。‎ 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 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马骁驭感觉和他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进入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旧木门。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儿童村。‎ 吴秋明熟门熟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吴秋明左揽右抱,踉跄地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 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马骁驭也连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他喝茶。马骁驭咨询了老师们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这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 马骁驭从办公室出来,一眼看到院子里一个场景——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初秋的阳光洒在院子里,让这普通的场景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丽。一个已经洗好头的女孩儿,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在一旁递毛巾,吴秋明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子的头上,阳光穿透水径,发出宝石的光芒。‎ 马骁驭定定地站在那里。这样的场景他在哪里见过?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灵魂,随时都在,却无法捕捉。他一动不敢动,害怕惊动它,打碎它。‎ 那一刻,他动心了,再次动心了。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动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尤其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需要无数次的小动心,才能汇合成冲破樊篱的勇气。‎ 他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很认真,很仔细,脸上洋溢着一种光芒,这光芒让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 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搓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②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 另一个小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吴秋明伸出另外一只胳膊搂住了他。‎ 马骁驭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 而后他走到她身边,以从未有过的语调说,以后我每次都和你一起来!‎ ‎(节选自裘山山《琴声何来》,有删改)‎ ‎(1)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 ‎(2)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①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②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3)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 ‎(4)文中为什么要写到马晓驭的三次心理冲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 ‎ ‎【参考答案】‎ ‎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解析:B项,“向‘我’夸耀自己的家乡,炫耀自己的知识”理解不当,实际上他只是为了和“我”说说话。C项,“男人的虚荣”理解不当,应当是男人的担当。D项,“美在旷野,美在民间,美在底层”分析不当,应当是“唯有大自然的美才能矫治畸形的心理”。)‎ ‎(3)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颇有欧·亨利式结尾艺术之妙。“我”一路上一直对苏保持戒备之心,苏最后却说认识“我”;“我”给丈夫打电话,又说丈夫在家等自己,结尾却交代自己独身。这样的情节完全超出读者的预料。但是,这样的情节又合乎情理。在“我”迷路时苏及时出现,这就暗示他是特意来为“我”引路的,为后文他认识“我”做铺垫。“我”先拒绝与他搭腔,后拿起砖头给“丈夫”打电话,一路上时时防范他,这说明打电话只是一个“伎俩”,是为后文交代自己“独身”所做的铺垫。‎ ‎(4)这是一个戒心与爱心邂逅的故事。女主人公夜游香炉山时与陌生男子相遇,千方百计防范陌生男子,陌生男子则想方设法逗女主人公开心。现代人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已经失去了探究的心情,总是处在保护自己的焦虑中。小说蕴藏着作者对温暖而美好的人性的期待,它告诉我们:当人们完全放松、不再戒备时,世界也会展现给人们全新的面貌。(解析:第一问,要紧扣戒心和爱心进行归纳,“我”千方百计防范陌生男子,陌生男子则想方设法逗“我”开心。第二问,要明确“我”是病态现代人的代表,总是处在保护自己的焦虑中,对陌生的人和环境防范有余,探究不足。作答时,要明确指出,故事寄托着作者对现代人病态防范意识的批判和对温暖而美好的人性的期待。)‎ ‎2.(1)①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②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③引出下文,马晓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新认识;④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做铺垫。‎ ‎(2)①马晓驭对吴秋明敞开了心扉,把吴秋明放进了自己的心里。②细节描写,用“趴”“摇晃”“埋”等动词,描写出一个充满母爱光辉的温馨而圣洁的画面,体现女孩子对吴秋明深深的依恋和吴秋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3)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的形象。‎ ‎(4)①三次心理冲动将马晓驭对吴秋明的了解认识逐层展开,使小说脉络更加清晰;②三次心理冲动写出了马晓驭不同的思想感情,从侧面塑造了吴秋明形象;③三次心理冲动都源于吴秋明对孤儿的独特关爱所呈现的善心和爱意,吴秋明付出爱的同时也获得了爱,深化了主题。‎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