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山东省)课时作业32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一) Word版含解析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 32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2019 年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 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 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 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 新篇章,嫦娥四号成为与嫦娥三号不同的全新航天器,概括起来两者 有五大不同。 科学目标方面。嫦娥四号任务均要在月球背面完成,包括实现月 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和月球背面巡视 区形貌、矿物组份探测。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因 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 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一手数据。” 工程目标方面。嫦娥四号任务锁定两个国际首次:首次实现月球 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地月 L2 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 数传中继。 有效载荷方面。嫦娥四号将降落月球背面,其着陆器携带地形地 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等 4 台有效载荷和 1 台生物科普 载荷,巡视器上共携带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 4 台有效载荷,并将把 8 台有效载荷带往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 着陆环境方面。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师吴学英介绍说,嫦娥四号 的主着陆区为月球背面靠近南极的冯·卡门撞击坑,这里着陆区面积 比嫦娥三号的虹湾地区小许多,因为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 很难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因此,嫦娥四号着陆器在凸凹 不平“巴掌大”的地方软着陆,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 度。 通信方式方面。嫦娥四号与地球“飞鸽传书”的通信任务由“鹊 桥”中继卫星承担,通过已成功发射并架设在地月拉格朗 L2 点的 “鹊桥”中继卫星,实施与地面的通信信号“接力”,保障嫦娥四号 与地球通信联络。 (摘编自《航天专家:嫦娥四号与 嫦娥三号五大不同》,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 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 内。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成功发芽。截至试验结 束前,未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他生物生长状况。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直径 173 毫米, 高 198.3 毫米,内部除了 6 种生物,还有 18 毫升水和土壤、空气、 热控以及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第一天(1 月 3 日)即加电 开机,在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后,植物种子和果蝇虫卵结束近 3 个月的休眠状态,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生物科普试验载荷 在轨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 212.75 小时,下传照片 170 多幅。 (摘编自《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的 棉花种子发芽》,北晚新视觉,2019 年 1 月 15 日) 材料三:美国《福布斯》网站展望称,2019 年 1 月仅月球就会 “接待”两批地球来客,它们将开创人类探月历史上的两个“第 一”。报道称,1 月初,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冯·卡门 撞击坑软着陆并展开巡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与月球背面“亲密接 触”。印度也将展开本国第二次月球探测行动,计划于 1 月 31 日发 射“月船 2 号”探测器,“史上首次造访月球南极”。美国《天空和 望远镜》杂志网站则透露,包括德国、美国和印度等多国私营机构也 纷纷计划在 2019 年发射月球探测器。 对于多国集中在 2019 年开始探月计划,庞之浩解释说,这其中 有几分巧合,但也是各国经济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他表示, 冷战期间美苏引领的第一次探月高潮以政治目的为主,因此在 1976 年之后,这类不惜血本的探月行动一度陷入长期停滞状态。但随着经 济和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出于科研目的以及开发月 球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各国形成新的探月高潮。月球不但拥 有氦-3 等丰富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而且还是载人登陆火星的理想中 转站,因此欧洲国家、日本、中国、印度等先后都提出本国的月球探 测计划。 (摘编自《2019 全球航天充满重量级 任务》,环球网, 2019 年 1 月 2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嫦娥四号是一种全新的航天器,它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并借 助于鹊桥中继星传回月背影像图。 B.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的六种生物,截止试验结 束时,除棉花成功发芽,未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他生物生长状况。 C.《福布斯》网站称 2019 年 1 月,人类将开创探月历史上的两 个第一次,第一次着陆月球背面,第一次造访月球南极。 D.古老神秘的月球背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可在嫦娥四号探 测器登陆之前,人类从未实现月背着陆和与月背的中继通信。 解析:对应信息在材料二第一段,原文说“截至试验结束前”, 可见试验还未结束,该项表述曲解文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嫦娥四号携带 8 台有效载荷为其精准着陆于月球背面的冯·卡 门撞击坑并传回月背影图像提供了保障。 B.通过地月 L2 点中继星地面控制中心开启试验指令,6 种生 物结束休眠,正式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 C.以政治为目的的第 1 次探月高潮长期停滞后,随着经济和技 术的发展,各国又形成了以科研为目的的探月高潮。 D.随着探月的不断深入,人类将会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载人 登陆火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解析:对应信息在材料三第二段,“以科研为目的”不符合文意, 以偏概全。 3.嫦娥四号登月成功对中国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①获得月背地形、土壤的一手数据;②开启了中国生物科普 试验新项目;③凸显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 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 的新理念、新模式下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 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建设智慧城市, 对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提出者认为, 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 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 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 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 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 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 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摘编自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 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材料二:11 月 17 日,2017 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 展中心开幕。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致辞时表示,伴随着数字化转 型大潮席卷全球,一场围绕智慧城市的竞赛也正在全球上演。在此大 背景下,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 是在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之前的起跑、跟跑, 发展到目前的并跑阶段,在未来有望实现领跑和超越。但是,还要看 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诸多挑战。比如发展政策相对滞后,缺乏 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网络安全隐患突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 度还有待提高。既要体现政府的智能作用,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 估过程中,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 用,激发体制活力,引入社会资本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通过移 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 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如何加强智慧 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几个药方。 (摘编自《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 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 材料三: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 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 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分析,“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 情况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得分率都在 40%以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智慧经济”“智 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则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 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有明显不足。通过对 201 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 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 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 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 最低,需要加强开发。 (摘编自科学网《第六届“中国智慧 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 材料四:中投顾问对 2017—2021 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4.下列不全属于“智慧城市”概念的一项是( D ) A.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 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 B.智慧城市是新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 市转型发展相融合的产物。 C.智慧城市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体现城市走向绿色、低碳、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D.智慧城市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公众能分享其建设成果。 解析:D 项,由材料一“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向城市居民 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 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可知是从“智慧城市建设” 角度提出的,所论不全属于“智慧城市”概念本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智慧城市实质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主要对关系到城市主要 功能的不同类型的六个核心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实现智慧式管理 和运行。 B.数字化转型大潮带来全球智慧城市竞赛,为应对竞赛,我国 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发展到并跑阶段,未来必定实现领 跑和超越。 C.据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数据,华东华 南平均得分要高于全国,西北得分最低,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 地经济有关。 D.有关方面预计 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 6.0万亿元, 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2.64%,2021 年市场规模将达 18.7 万亿 元。 解析:变将然为必然,据材料二“在未来有望实现领跑和超越”, 可知错。 6.材料二说“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几个药 方”,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出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 答:①提供政策支持和实现顶层设计;②激发体制活力和调动大 众参与;③突破技术瓶颈和深化技术创新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