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1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学案4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学案 题型突破(三) 散文词义、句意理解类 2大题型 新《考试大纲》在文学类文本B级“理解”中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两个考点,因此,在备考时要格外关注。‎ 一般而言,散文中的重要词语主要包括: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具体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的词语。重要句子则主要包括:意义比较含蓄、内涵比较丰富、蕴涵某些深层含意的句子;含有比喻、比拟等修辞格,需要明白本体或喻体真正含意的句子;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结构比较复杂,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句子;富有哲理性、起到警策作用的句子;等等。‎ 题型一 理解词语含义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常见设问方式]‎ ‎(2015·江苏高考)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2015·广东高考)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2015·重庆高考)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文中画线部分中的“×××”一词指什么?‎ ‎(2)文中以“×××”一词来比喻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3)“×××”一词强调的是什么?‎ ‎[解题方略]‎ ‎“3联1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3联 一“联”‎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 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二“联”‎ 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三“联”‎ 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1依 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答题模板]‎ 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即本句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 ‎[例一] (2014·湖南高考)阅读《粮食》一文(文本见本专题“题型突破(二)”[例二]),完成后面的题目。‎ 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自主尝试]  ‎ ‎[解题指导] “篡改”出自文章第二自然段,明显带有临时性意义,分析时要联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第二自然段主要说的是许多植物、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给人类提供粮食,但因其随处可见,人们容易忽视它们、改变对它们的看法等。由此可以知道,所谓“篡改”,主要是指人们对粮食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的原因就在于机器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没有了敬意。‎ ‎[参考答案] 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例二] (2015·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如果你跟随了,它会露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企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①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其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等等。”他说罢,转身进了楼廊,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②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 小犬让他暖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埂打垄,种了一片紫苏。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生拌,或佐以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他招呼邻居道:“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儿吧。”‎ 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地注视着,说:“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茂盛。”‎ 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后来,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情,紫苏被他暂时遗忘在那里。被遗忘的紫苏,反而疯长。疯长的紫苏,会变老,会变得不能入口,邻居们懂得这个道理,心想,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采摘,以至于怀抱盈满,口中整日都是紫苏的余香。‎ 从老家归来,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会很荒疏,没想到紫苏却依旧青绿、娇嫩、齐整、油亮。这之后,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让它长得好,然后退隐到紫苏之外,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 翌春一日,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对他说:“在紫苏的空地上,应该再种两株杏。因为紫苏喜阴,有树遮挡,它就多了青嫩。再有,天长白杏,地长紫苏,上下都有收成,邻居们就多了喜乐。还有,白杏和紫苏,有了高矮,对比着就有好的景致,你说是不是呢?”‎ ‎“是,是,自然是哩。”便帮老妇栽下杏树。‎ 杏树也一如紫苏,体贴人心迅速发育,一年成株,两年开花,三年就结果了。四年以后,果实满枝,看着就让人喜。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性摘取。‎ 两个老人自然不会想到,他们的种植唤来了一种别样的人情格局——楼宇里的人,每每相见,都要轻声细语地相互问好;阶梯一染飞尘,无须他人提醒,总有人主动打扫;路灯初上,相约散步;亭阁之下,对弈恳谈……一如笑可以传染,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 ‎(作者凸凹,文章选自《散文2012精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自主尝试]  ‎ ‎[解题指导] 答题时,要仔细揣摩,既要准确理解该词语的字面意思,更要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来把握其在文中的含义,同时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考虑,答出该词语的表达效果。本题所考查的两个词语分别描写邻人和小狗的状态,二者为何会有这样的状态,联系上下文的有关内容,从邻人和小狗之间互相逗乐的关系中,便可分析出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①凝固:本指由液体变成固体,文中指邻人的手停在半空不动的状态。形容邻人想要抚摸小狗的手落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邻人在多次愚弄小狗之后被小狗闪避愚弄的诧异与尴尬。‎ ‎②迟迟疑疑:原意是指人犹豫不决的样子,文中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狗屡被欺骗之后对人的不信任。‎ 题型二 理解句子含意 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这几种语句: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文眼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的情感与观点)。‎ ‎[常见设问方式]‎ ‎(2016·天津高考)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2015·山东高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2014·安徽高考)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请简析该句的内涵。‎ ‎(4)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某句的理解。‎ ‎[解题方略]‎ 分析句子含意“6法”‎ ‎1.结合语境法。‎ 分析句子含意首要的是分析其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把握其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意。‎ ‎2.抓关键词法。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 ‎3.分析句子位置法。这一方法适用于行文思路句。如是总领句,句意就从其下面的内容入手总结;如是过渡句,要前瞻上文,后顾下文,确定答案;如是总结句要根据上文内容归纳意义;至于照应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到什么作用。‎ ‎4.剖析句子结构法。这一方法只适用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及补充成分的作用;如果是复句,则要先区分句间关系,后体会整个复句的意思。‎ ‎5.联系主旨思考法。这一方法最适用于文眼句,因为文眼句本就是彰显作者的主要的情感与观点,揭示主旨的句子。‎ ‎6.技巧句子还原法。即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翻译”成没有技巧的句子,如将比喻句子陈述成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例三] (理解句子含意)阅读下面的文字,解释画线语句的含意。‎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的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自主尝试]  ‎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需从两个层面考虑:第一个层面是“泥公鸡”的“哀鸣”象征什么。在这个层面,可运用技巧还原法。从语境中不难知道,“泥公鸡”象征了幸存的传统民间工艺(传统文化),它在夕阳下“凄厉的哀鸣”则象征了传统民间工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濒临灭绝的哀号。第二个层面是这样描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这个层面,可采用联系主旨思考法。文中写道:“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从主旨角度考虑,这显然不仅是“泥公鸡”的哀鸣,也是作者的哀伤与忧虑。‎ ‎[参考答案] 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代表着在冲击和破坏中一息尚存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它“张嘴大叫”的造型象征着不甘毁灭的悲啼。“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蕴含着作者对以泥公鸡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目前处境的同情和忧伤之情。‎ ‎——“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验收达标练 ‎                ‎ 一、题型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暮雨乡愁 张清华 ‎①一个人在外面待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落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咕咕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②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狭隘了。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的无情抛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③我便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④一个人在冷雨中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做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 ‎⑤然而这也终究改变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⑥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 ‎(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理解词语含义题)第③段画线句中“天道”和“人道”的含义各是什么?‎ 答: ‎ 解析:解答本题,要将句子放在段落中分析,即使用结合语境法。从“悲号”“命运”“凡胎的肉身”“人生代代无穷已”“宿命”“感伤”等可知,“天道”是指自然规律,指人最终都得死去,“人道”是指人的愿望,对世界的留恋。‎ 参考答案:“天道”指人一定会走向死亡的自然规律;“人道”指人对世界的留恋。‎ ‎2.(理解句子含意题)文章结尾写道:“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这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 解析:作答本题,要运用抓关键词法。首先是“旅人”,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又象征每一个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人。其次是“她”,指依恋和追忆中的故乡。再次是“越来越远”,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走越远,也指人生路上距离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最后是“越来越近”,指坦然地走完人生,魂归故里。‎ 参考答案:“旅人”既是指旅行在外的人,也象征着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行越远,其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就会越来越强烈。而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自己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而且无法回头,但他会心怀释然,坚定地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行,直至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高考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树的记忆 宋烈毅 有人从外地来,趁着夜色摘取人行道上树的种子。他们要把这些树种带回家乡去种。‎ 我看见路灯下这些沉默的绿化树似乎比以往更加顺从。这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绿化树,它们总是清一色地站立在街道两旁,吸着这个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如果没有这几个外乡人的到来,它们身上也许什么故事也不会发生。在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的繁殖遭到遏制。现在,有一些事情要在它们身上发生,有人要带着它们的种子去旅行。‎ 他们是从外地来的陌生人,我想象不出他们乘的是何种交通工具,但我希望他们坐火车回去,带着鼓鼓囊囊的袋子,在夜里和他们的种子一起听着火车奔驰时的咔嚓声。一路上会有人不断地问他们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他们会像回答我一样耐心,说是从另一个城市街道旁的树上摘下来的种子,说他们打算带回乡下去种。他们一路上对人们说着树的名字,可没几个人能记住,像我一样粗心。‎ 他们从外地进入这个城市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的。而在车站,他们下车,他们是否感觉到了这个城市某条街道上的树们在躁动,在低语?他们只和这个陌生城市的某条街道,以及街道上的某种树发生着关系,他们不是来此旅行的。他们不关心这个城市的风景。就像探望某人,急匆匆地下了车就直奔那个人的住处,而他们没带任何礼物。‎ 而今晚这些人行道上的树们非常顺从。他们收获了数不清的种子,连同打下来的树枝都装在了袋子里。笼罩着这条街的是一种异常静谧的气氛,这似乎让人觉得今晚有些不同。我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植物的某种气息了。树木似乎是在安静地站立着等候他们一路走过来打下它们的种子,树从来就无法走开。如果他们不来,这些树们的种子会在一阵大风过后洒落一地,在水泥路面上无法发芽也无法生根,这就是这些树们的命运。‎ 这是些非常好的树,他们说。而这些也是没有故事的树,除了今晚他们的到来,树们多了一些记忆。关于它们,这些绿化树,我的记忆是和绿化工和浇灌车联系在一起的,我知道绿化工每日的养护,水龙头很粗,水量很大。他们的皮水管子我小时候玩过,捏住它的口子,水柱就会变成水花,直至我能看到水雾里的彩虹。‎ 我知道,我对这种绿化树的认识从今晚开始了,我无法制止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以这个城市居住者的身份来打量和观察它,直到让它深入我的生活内部。而先前呢,在这种树出现以前呢?我对于街道上的树的记忆是和法桐有关的。曾几何时,这条老街上栽满了法国梧桐树,这是一种在炎炎夏日可以给我们带来浓荫的悬铃木。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的。我怀念在这条老街上我所度过的那些在悬铃木的飘絮里变得不同寻常的春日。现在,我只要轻轻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它们那些黄色的球果碎裂开来,不需要我们去吹,那些毛絮就会漫天飞舞。悬铃木飘絮,便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分明的。‎ 而现在呢?人们彻底翻修了街道,在两旁换上了这种没有毛绒、种子无法飞行的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比悬铃木要好的绿化树。我至今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关于它的记忆,我的脑海是一片空白。我们要同它们一起生活多少年才会建立起一种心灵感应?对于这种树,我是陌生的。对于这个有人从远方来摘取树种的夜晚,我也是陌生的,我仿佛是一个陌生人来到了一个陌生城市的街道上,我几乎就是一个孤独的旅人。‎ 在街道上,这些树们静静地等着一群异乡人来摘取它们的种子,它们在此处扎根没多久就开花结籽了,而我似乎还没有适应。这是个有些不寻常的夜晚,我需要重回那条曾经站满了悬铃木的街道,来来回回地走很多次,才能面对这个有些陌生的城市、夜晚、街道和它们的树。‎ ‎(有删改)‎ ‎3.“我”所在城市的绿化树经历了哪些遭遇?请简要概括。‎ 答: ‎ 解析:先确定答题区域为文章的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再从中找出关键语句如“它们总是清一色地站立在街道两旁,吸着这个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在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的繁殖遭到遏制”“在两旁换上了这种没有毛绒、种子无法飞行的树”;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整合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绿化树站立在街道两旁吸收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②种子落在水泥地上,繁殖遭到遏制;③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随意更换它们;④种子被随意采摘并被带到乡下。‎ ‎4.“我”为什么会感觉居住的城市变得陌生?请结合文意作答。‎ 答: ‎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区间,即文章倒数第二段。这一段讲到了“我”对老街上法国梧桐的记忆,“我”对代替法国梧桐的绿化树的印象等。“变得陌生”一般是因为不熟悉或事物发生了某些改变等,考生围绕这些答题即可。‎ 参考答案:①由于街道的翻修,新的绿化树取代了老街上熟悉的法国梧桐,新的绿化树还没有深入“我”的生活内部,让“我”失去了对居住的城市的亲切感;②“我”原有的记忆是和老街上的法国梧桐树有关的,它们的消失,也让“我”失去了对城市的记忆;③“我”和新种的绿化树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心灵感应,由此带来对树和城市的陌生感。‎ ‎5.(理解句子含意题)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 ‎(1)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的。‎ 答: ‎ ‎(2)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分明的。‎ 答: ‎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联系语句所处的具体语境。(1)句,“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主要指老树与老街互相依存、见证彼此成长历史的关系。(2)句,从上文看,老街上的悬铃木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形态,让人们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参考答案:(1)老树和老街一起成长,它们相互依存,老树见证了老街的历史。‎ ‎(2)春天,悬铃木毛絮飞舞;夏天,悬铃木又带来浓荫。不同的季节悬铃木有不同形态,让人明显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6.请探究本文的情感意蕴。‎ 答: ‎ 解析:作答本题,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中写到了新栽的绿化树,到城市里来的“陌生人”、记忆中的老街以及老街上的梧桐树。对以上人和物,作者有着不同的感情。考生可结合一些抒情句等探究其丰富的感情。‎ 参考答案:对城市里绿化树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到城市里来的“陌生人”命运的关心;对随意更换老街上的绿化树,致使城市“失去记忆”行为的谴责;对以前长满法国梧桐、季节分明的老街的深深怀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