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文言文阅读专练(三)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
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
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
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况发兵。恂与门下掾闵业
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今
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
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恂还,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
南及光武于广阿。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又并州未安,光武难其
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
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
副将贾强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
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
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陈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强。自
是洛阳震恐,城门昼闭。恂归颍川。建武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
将兵助恂讨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
者,亲受学焉。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
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节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国,汉代行政区域名和诸侯王封域名。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两者地位相等,
故“郡”“国”并称。
B.大司马,古代官名。汉承秦制,设太尉。汉武帝时废太尉设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
称。
C.檄书,也称檄文,古代用以声讨、晓谕征召的文书的通称,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D.谥,指封建时代在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按其生前行迹而加给的一种称号,以寓褒
奖。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
A.郡国,汉代行政区域名和诸侯王封域名。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两者地位相等,
故“郡”“国”并称。
B.大司马,古代官名。汉承秦制,设太尉。汉武帝时废太尉设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
称。
C.檄书,也称檄文,古代用以声讨、晓谕征召的文书的通称,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D.谥,指封建时代在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按其生前行迹而加给的一种称号,以寓褒
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恂胁迫使者,取回印绶。更始帝的使者收取了耿况的印绶,不打算还给耿况,寇恂喝令使
者召见耿况,耿况到来后,寇恂上前取印绶佩带到耿况身上。
B.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南下平定河内后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
兼备,是不二人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
C.寇恂巧用计策,大败敌军。在温县会战时,寇恂在援军到来之时,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大喊“刘
公兵到”,扰乱了敌军军心,并趁机出击,大败敌军。
D. 寇恂仗义疏财,受到称赞。寇恂将得到的俸禄送给亲朋老友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
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2)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5.王郎起兵后,面对耿况对王郎(邯郸)势力的过分担忧,寇恂提出无须过于顾虑的理由有哪些?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
经意,娜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
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货
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有少年得斗
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
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
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
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
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
- 3 -
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
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
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诸役相继并
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
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元
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
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B.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
东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C.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
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D.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
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秩满,古代指官吏任期届满,也称“满”。“秩”是古代官吏的俸禄。
B.大理即大理寺,古代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C.青苗即青苗法,农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到当地官府贷钱粮,以补助耕作。
D.太傅,西周始置,辅君王的大臣,历代沿革有所不同,多为勋臣加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聪明颖悟,文才为人赞赏。他从小喜欢读书,过目不忘,不假思索便可写出精妙的文
章,曾巩将他的文章推荐给欧阳修,欧阳修极力赞赏。
B.王安石秉持法理最终不被采信。他从法律规定出发,分析两少年因争鹌鹑导致的命案认为杀
人者其罪可想,但上面的司法部门均维持原判决。
C.王安石推行新法,得到皇帝支持。在与皇帝的一番问答之中,他阐明自己的治理主张,皇帝
认为他讲得正确,专门设置机构支持王安石推行新法。
- 4 -
D.王安石性情倔强,不善采纳众议。他遇到事情不管是对是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朝中官员
议论新法,他则力陈已见,并不采纳大臣们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2)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
5.王安石在推行新法时,除了不善采纳众人意见外,还有什么不够好的表现?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
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
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
不获,怒,尽禁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
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禁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
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
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
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
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蝉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
民计曰:“牛羊有死痔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
滩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滩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是时河内丞廖钦并以廉
能称。居八年,调吴江,后坐事谪戍。久之,以老病放归。道河内,河内民竞持羊酒为寿,
且遗之缭,须臾衮数百匹。钦固辞不得, 一夕遁去。他若兴化丞周舟以绩最,特擢吏部主事。
民争乞留,乃遣还之。归安丞高彬、曹县主簿刘郁、衡山主簿纪惟正、窑化典史杜漫皆坐事,
以部民乞宥,复其官,而惟正立擢陕西参议。
(节选自《明史·循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紫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B.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巳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C.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巳/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D.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文中指县丞,是我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的地位一般仅次于县令。
- 5 -
B.淫祠,指滥建的祠庙,不合礼义,不属于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中所载的祠庙。
C.秋税,是在秋季开征的田赋,也叫“秋苗”“秋租”“秋粮”,明代以收米为主。
D.河内,泛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战国时为韩国领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履断案老练,长于治理百姓。做县丞时,他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奸,百姓惊服;接着又改
变措施,用宽松的政策对待百姓。
B.吴履明辨是非,敢于纠正上官。知县周以中被百姓辱骂,抓了很多无辜之人,吴履间清情况
把人释放,并说服了周以中。
C.吴履见解独到,助力收服易氏。吴履任安化知县时,江阴侯准备出兵袭击易氏,吴履认为易
氏并非谋反,建议先招抚他。
D.吴履为民着想,深受百姓爱戴。做知州时,他同意百姓提出的粮食代替牛羊交税的请求;离
开时,百姓哭着为他送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2)他若兴化丞周舟以绩最,特擢吏部主事。
5.廖钦为什么要“一夕遁去”?请简要说明。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
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
引禹锡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
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
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元和
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
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狄所宅,禹锡母八十
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
贻亲忧。若禹锡望过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
伤其亲。”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不扬,
非天不生材也。”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
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
- 6 -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自居易友
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
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开成
初,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选自《刘禹锡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
往一复/欲罢不能/
B.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
往一复/欲罢不能/
C.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
往一复/欲罢不能/
D.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
往一复/欲罢不能/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即“表字”,与名在意思上经常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举行冠礼时取的。文中“梦
得”是刘禹锡的字。
B.博学宏辞科,简称词科,也称宏词或宏博,是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唐开元年间始设,来考
拔能文之士。
C.秩满,为古代官吏任期届满。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官人益秩”;也指古代官职级别:
“委之常秩”。
D.礼部尚书,“三省六部”中礼部的最高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财政、科举等事
务的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名重一时,擅长作诗写文。他受到王叔文的重用,被称为有宰相器;善写五言诗,禁
中文诰都出自其手。
B.刘禹锡宦海沉浮,出仕在外多年。他受牵连被贬为连州刺史、朗州司马;后又十多年离京城,
接连在几个州任刺史。
C.刘禹锡心系教育,兴叹学校衰败。他认为如今教育不力在于没有钱物供学官使用,应该省出
钱来增加教育的投入。
- 7 -
D.刘禹锡以文会友,甚得朋友深交。晚年他与白居易交往友善,在诗歌方面唱和往来,且白居
易为之集诗而作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2)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
5.刘禹锡因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而遭遇变故,请概括此事的发展变化。
- 8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D; 2.D; 3.A; 4.(1)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遣的救兵以及各县军队正好赶到,
兵马从四面八方会集一处,旗帜遮蔽原野。
(2)寇恂一向爱好学习,于是修建乡学,教授学生,聘请会讲授《左氏春秋》的人,亲自从师
学习。
5.①敌人并不得人心。王郎起兵仓促,难以让人相信并归顺。②有较好的自我条件。上谷城池
完好、粮食充足,士兵也有万人。③可以寻求外援。联合渔阳,共同抗击。
解析:1.“今上谷完实”的意思是“现在上谷城池完好”,句意完整,所以应在“完实”之后
停顿,排除 A、C项。“恂请东约渔阳”的意思是“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渔阳”作“约”
的宾语,不作“齐心合众”的主语,所以应在“渔阳”之后停顿,排除 B项。
2.“以寓褒奖”说法错误,谥号不仅有褒奖的,还有贬斥的。褒奖的如文、武等,贬斥的如厉、
炀等。
3.“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说法错误,原文为“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意思是说“寇恂
喝令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命召见耿况”。
4.【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寇恂开始时做郡里的功曹,太守耿况非常器重他。王莽失
败,更始帝登位,派使者巡行郡国,说“先投降的恢复爵位”。寇恂随耿况到郡界上迎接使
者,耿况交上印信,使者收起官印,一夜都没有还给耿况的意思。寇恂带兵进去见使者,就
地请求归还官印。使者不听,寇恂喝令身边的人昔以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耿况来后,寇恂
上前取官印佩带到耿况身上。使者没有办法,才秉承皇帝的旨意下诏,耿况受诏而回。到王
郎起兵时,更始帝派将领巡行上谷,紧急征调耿况的军队。寇恂和门下属官闵业一起劝耿况
说:“邯郸(王郎)仓促起事,难以让人相信并归顺。”耿况说:“邯郸(王郎)方面势力正大,
凭力量不能单独与他们对抗,怎么办?”寇恂回答说:“现在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士兵
有万人,凭着全郡的积蓄,可以仔细地选择去向。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齐心合力,邯郸不
足顾虑。”耿况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寇恂到渔阳,和彭宠结盟。寇恂返回,到达昌平,袭
击邯郸派来的使者,杀死他,夺取他的军队,于是和耿况的儿子耿弇等一起向南在广阿追上
刘秀。刘秀南下平定河内,而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洛阳。另外并州还没有稳定,
刘秀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问邓禹说:“各位将领中可以派谁去守河内?”邓禹说:“寇恂
文武兼备,具有管理百姓、统领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无人可派。”于是任命寇恂做河内
- 9 -
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朱鲔听说刘秀北上而河内空虚,派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强带兵三
万多人,渡过流经巩县的黄河进攻温县。檄文传来,寇恂立即率领军队急行出城,并送文书
命令所属各县,征调军队在温县会师。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遣的救兵以及各县军队正
好赶到,兵马从四面八方会集一处,旗帜遮蔽原野。寇恂于是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击鼓呐喊,
大喊说“刘公兵到!”苏茂的军队听到后,战阵骚动,寇恂趁机迅速出击,大败敌军,追到洛
阳,终于杀死了贾强。从此洛阳震动惊恐,城门白天都关着。寇恂回到颍川。建武三年,朝
廷派使者就地任命寇恂为汝南太守,又派骠骑将军杜茂率兵协助寇恂讨伐盗贼。盗贼被肃清,
郡中没有战事。寇恂一向爱好学习,于是修建乡学,教授学生,聘请会讲授《左氏春秋》的
人,亲自从师学习。寇恂通晓经书,修养操行,在朝廷名气很大,所得到的俸禄,多送给亲
朋老友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寇恂于建武
十二年去世,谥号威侯。
5.注意分析题干要求,疏通文意。王朗起兵后,寇恂分析了敌我形势,提出了敌人“邯郸拔起,
难可信向”,自我“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同时“东约渔阳,
齐心合众”的看法,从而认为王郎并不值得顾虑。
2.答案:1.D; 2.B; 3.A; 4.(1)王安石说:“我无罪。”不肯前去道歉,御史因此上奏章检
举他,皇帝却搁置一旁没有理会。
(2)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拿什么作为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呢?”王安石答道:“改变风
俗,建立法规,正是现在最急需的了。”;
5.①言语过激: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②任用亲信,排挤老臣:他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解析:1.“贷谷与民”是说把谷借贷给百姓,中间断开则割裂语意,据此排除 A、C项。“时
嘉祐三年也”表示的是前面任两个职务的时间,中间断开则曲解句意,据此排除 B、C项。正
确标点为: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
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2.“行政”应为“法律”。
3.“不假思索便可写出精妙的文章”是对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的曲解。
4.【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
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心,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朋友曾巩
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美名。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
- 10 -
淮南判官。按以前的制度,任职期满允许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
做。他经过两次调动担任县知县,修筑堤堰,豌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谷借贷给
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能够陈谷换新粮,郡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王安
石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祐三年。有个少年得到一只用
来斗的鹌鹑他的同伴想要,他不给。那同伴自恃和少年亲密,就把拿跑了,少年去追,把他
杀了。开封府判定该少年死罪。王安石反驳说:“按照律法的规定,不论是公然抢夺还是暗
中偷窃都算是盗窃罪。此案中少年不给,他的同伴就拿走了,这就算盗窃;少年去追并把他
杀掉,这是追捕盗贼,虽然杀死了人,但不应定罪。”因此便弹劾开封府有关部门判罪过重。
开封府的官员不服,此案上报到审刑院和大理寺,这两处都认为开封府的判定是正确的。(王
安石因其弹劾不当而应被判罪)但皇帝下诏赦免了他的罪名,(按照惯例)这种情况应该到阁门
道歉王安石说:“我无罪。”不肯前去道歉,御史因此上奏章检举他,皇帝却搁置一旁没有
理会。煕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的才能,
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得治世之事。”王安石回答说:“经理学术正是用来处理政
务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平庸的人,因此世俗才都以为经理学术不
能用于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拿什么作为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呢?”王安
石答道:“改变风俗,建立法规,正是现在最急需的了。”皇上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开设制
置三司条例司,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王安石让他的亲信吕惠卿参与其中事
务。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举官
四十余人,在全囯颁布执行新法。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
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经义,提出
自已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上天不足畏惧,
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罢免了,
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浮浅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朝廷追赠他为太傅。
3.答案:1.C; 2.D; 3.D; 4.(1)吴履说:“当今社会清明,老百姓安心务农。请您将那些愿
意当兵的人登记下来,不愿意的人,可以不要勉强。”
(2)其他如兴化丞周舟因为政绩卓著,被特别提拔任吏部主事。
5.①廖钦担任河内丞时,廉洁能干;②路过河内时民众赠送他大最维帛;③廖钦推辞馈赠而不
得。
解析:1.A项,“耳” 为旬末语气词,不能与“ 一人” 断开。B项,“捕未” 缺少谓语中
- 11 -
心词。D项,“捕未已”句意完整,加“ 急”后,句意不通。参考标点:履曰:“犯公者一
人耳,其邻何罪?今紫者众,而捕未己,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2.由原文“河内丞“可知,“河内“应是一个具体行政区域,而非泛指;泛指的“河内”战国
时属魏国,此词在《寡人之于国也》出现过。
3.不是“他同意百姓提出的……请求”,而是他与百姓商量。
4.【参考译文】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年时从师于闻人梦吉,熟读《春秋》诸部史书。李文忠镇守
浙东,聘请他为郡里学正。过了一段时间,被推荐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南康县县丞。南康
一带民风凶悍,认为县丞是个文人,都轻视他。过了几个月,吴履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奸,
大家都很吃惊,(奸人)相继收敛形迹。吴履于是放宽政策,让百姓休生养息。知县周以中巡视
田野,被村民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把乡邻都逮捕了。吴履查案问清缘故后,立即释放了
乡邻,并告诉以中。周以中更加愤怒,说: “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
人罢了,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很多,而犯人未被捕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
将会发生变故,怎么办呢?“周以中的怒气这才缓和下来。县里有不合礼制的庙堂,每次祭祀
都有蛇溜出门,百姓都指为神明。吴履将巫师捆绑起来责罚,把神像沉到江里,于是这些淫
祠就消失了。吴履当县丞六年,百姓都拥戴他。后来升迁到安化当知县。一个姓易的豪强大
户凭借险要地势把守关口用以自保,江阴侯吴良将要攻打他,召吴履商量这件事。吴履说:“易
氏为了逃避死难而已,并非谋反,招抚他们,应当能归顺。不来归顺,诛杀他们也不晚。“吴
良听从他的计谋,易氏果然归顺了。吴良想登记原来当兵的农民,老百姓十分恐慌。吴履说:
“当今社会清明,老百姓安心务农。请您将那些愿意当兵的人登记下来,不愿意的人,可以
不要勉强。”后来吴履升迁滩州知州。山东兵常用牛羊代替秋季赋税,吴履跟百姓商量说:"(送
交途中)牛羊有生病死去的隐患,不如交纳粮食方便。“ 日后,上级官员让百姓送牛羊到陕西,
其他县百姓多倾家荡产,只有蟀州百姓独自保全。恰逢改州为县,朝廷召吴履回去,滩州百
姓都哭泣着跑来送行。吴履向朝廷请求退休回家。这时河内丞廖钦也以廉洁能干著称。过了
八年,调任吴江,后来因事获罪贬谪到边地戍守。很久以后,因年老多病被释放回乡。经过
河内,河内人民争着拿羊酒向他祝福,并且赠送他缭帛,一会儿聚集数百匹。廖钦坚决推辞
而不能,便在一个晚上悄悄离去。其他如兴化丞周舟因为政绩卓著,被特别提拔任吏部主事。
人民争相请求留任,便把他遣返回去。归安丞高彬、曹县主簿刘郁、衡山主簿纪惟正,党化
典史杜漫都因事获罪,因所属人民请求赦免,恢复他们的官职,而惟正立即被提升为陕西参
议。
- 12 -
4.答案:1.C; 2.D; 3.A; 4.(1)刘禹锡有时跟他们一起活动,于是依照诗人的做法,创作新
辞来教授巫师们。
(2)议论的人认为天下士人太少,但不知道培养人才之道的情况,事实是育才之路滞塞不畅,
并不是天下没有人才。
5.①诗中有讥刺朝政之意,宰相不高兴,他被贬为播州刺史。②诏书发下后,裴度上奏因其母
年高将他迁往近处安置,但宪宗不同意;③后来,宪宗不想伤他母亲的心,改他为连州刺史。
解析:1.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
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2.“财政”应该归户部掌管。
3.“禁中文诰都出白其手”错误,文中“禁中文诰出于叔文”。
4.参考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科,又考中博学宏辞科。他擅长写五言诗。贞元末
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
(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
叔文)请刘禹锡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贞元末年,王叔文在太
子身边做事。刘禹锡尤其受王叔文的赏识提拔,被认为有宰相才能而受到优待。顺宗即位,
朝廷中的文诰,都出自王叔文之手,而王叔文引荐刘禹锡进入宫中,与他一起商量议论,他
所说的王叔文没有不听从的。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
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
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主要是写文作诗,以此
来陶冶情操性格。蛮地风俗喜好巫术,常常在不合典礼的祠庙中击鼓起舞,还要用方言俗语
歌唱一番。刘禹锡有时跟他们一起活动,于是依照诗人的做法,创作新辞用来教授巫师们。
元和十年,刘禹锡被从武陵召回朝廷,宰相又打算任命他为郎官。这时刘禹锡作了首《游玄
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些讥刺朝政的意思,宰相不高兴了,所以他又被贬为播州刺史。
诏书发下后,御史中丞裴度上奏说:“播州特别偏远,(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锡母亲八十
多岁不能前往,那么和儿子当是生死永别,(我)担心(这样会)伤害陛下以孝治天下的方针,稍
稍将他迁往近处(安置)。”宪宗说:“做人儿女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能做(遗留)让父母担忧的
事。像刘禹锡这样名望超过他人的人,就更不能饶恕了。”裴度没有话回答了。(过了一会儿)
宪宗改变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于是
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又离开京城十多年,接连在几个州任刺史。
- 13 -
刘禹锡常常叹息天下学校衰败,于是上奏记给宰相说:“议论的人认为天下士人太少,
但不知道培养人才之道的情况,事实是育才之路滞塞不畅,并不是天下没有人才。如今房舍
毁坏,学生门徒减少,这不是学官不努力,原因在于没有钱物供他们使用。如今州县都在春
秋上丁日到孔子庙祭奠,这种礼仪不合古制,也不是孔子的本意。请下令叫礼官博士议论这
事,不准天下州县花费钱财用牲牢进行祭祀,登记原先用于牲牢祭祀的钱物,把一半交给所
属州府,可用这钱来营造学校房舍,置办器具,那么贞观之风,显然可以恢复。”当时宰相
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刘禹锡晚年和太子少傅自居易关系友好,诗歌文章,当时没有在他们之
上的。自居易常和刘禹锡有诗词酬答和往来,还顺便将刘禹锡的诗收集在一起并作序说:“彭
城刘梦得是位诗中豪杰。其诗锋芒外露,很少有人能抵挡。我不自量力,常常冒犯他。大凡
互相配合的声气相同,互相争论的力量相当。一来一往,欲罢不能。”开成初年,(刘禹锡)
授为同州刺史。任期满,做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会昌二年七月去世,被追赠为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