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1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体 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美国文化和图书分类中,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是两种主要的类型,虚构文学主要指
小说、戏剧、诗歌等,非虚构文学则是纪实文学、散文、传记、调查报告等。1966 年美国
新闻记者杜鲁门。卡波特《冷血》被视为非虚构文学的发端,作品凭借对新闻背后故事的深
入发掘,参与到美国社会 60 年代的自我反思、批判之中。
回到中国语境,非虚构写作的流行大致有两个脉络,一个集中在文学领域,出了一批如
《中国在梁庄》《大地上的亲人》等作品;二是集中在新闻领域,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非
虚构式的新闻报道如《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少年杀母事件》《了不起的茅侃侃》等成
为“10 万+”文章。前者主要是专业作家或和文学有密切关系的写作者完成,后者基本上是
新闻人、媒体人,很多有在传统新闻媒体工作的经验。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对纸媒等传统媒体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得传统新闻业面临危机,
体现之一是很多资深记者跳槽到移动互联网平台,如正午故事、谷雨故事、真实故事计划、
《人物》、《南方人物周刊》等。由于非虚构文章经常成为“爆款”,这导致自媒体公号文章
追求非虚构的风格,成为新闻性非虚构写作兴起的内在原因。
非虚构写作还与社会学、人类学有一定的关系。一些经典的社会学报告和人类田野调查
现在看起来都带有非虚构的色彩,如美国机械专家韩丁的《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
中国社会学家吕途的《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等,都是典型的非虚构作品,呈现出了新
中国社会与历史的变迁。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人类学所使用的民族志、口述史、田野调
查,对非虚构也完全适用。
非虚构写作的伦理问题,主要是写作者与被写作对象的关系,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的遭遇
和交流的过程。好的非虚构作品强调的是自我与他者的平等意识和倾听理念,不是先入为主
地用自我的理念来讲述他者的故事,而是首先学会倾听,去站在他者的位置上来理解别人的
逻辑,进而把自我的认同相对化,这种自我与他者的对话,既是为了使他者发出主体性的声
音,又是对自我的一次反思。非虚构写作“天然”带有一种平民性和人民性。这体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非虚构作品经常关注平民、底层和社会边缘群体,非虚构的文化职能是让弱势者
变得可见;二走非虚构与作者本身也带有去专业化、去职业化的倾向,如新中国以来特别注
意培养工人作家、农民作家,也就是说要让工农兵从被描写对象,变成书写的主体,这种“文
化翻身”是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为支撑的,而美国创意写作也是一种让非职业作者掌
握写作方法,先学会用非虚构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总之,非虚构有两种基本的理念,一是平民意识,写普通人,让弱势者发声,二是全民
写作,非虚构打破了写作的专业化、圈子化,鼓励非职业作者借非虚构讲述自己的故事。不
过,非虚构写作对流量、点击率的追求,造成新闻性非虚构写作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也带
有猎奇性和揭秘性,这恰好是需要警惕的地方。
(摘编自张慧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非虚构写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3 分)
A.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是美国文化和图书分类的两种主要类型,而杜鲁门卡波特《冷血》
被视为美国非虚构文学的发端之作。
B.新闻性非虚构写作的兴起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而非虚构文章经常成“爆
款”,导致自媒体公号追求非虚构风格。
C.好的非虚构作品注重倾听和对话,强调自我与他者的换位与平等意识,既可以使他者发出
主体性声音,又是对自我的一次反思。
D.中国非虚构写作大致集中在文学领域和新闻领域,作者来源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均有对新
闻背景的挖掘、自我批判、自我反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以“非虚构写作”为论题,分析阐释了非虚构写作的由来、类型、特点及创作理念。
B.文章中多处运用了例证法对非虚构文学的不同层面的知识进行阐释,论证颇为有力。
C.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非虚构写作的发展,逻辑缜密,结构清晰。
D.文章从非虚构平民化以及去专业化、去职业化阐释了非虚构写作的平民性和人民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如果缺少了那些在传统新闻媒体工作过又有经验的新闻人、媒体人,非虚构文学就不可能
得以流行。
B.在非虚构写作上,中、美两国均有让非职业作者掌握写作方法,用非虚构的方式来讲述自
己的故事。
C.非虚构作品因采用了社会学、人类学所用的民族志、口述史、田野调查等方法,所以具有
真实的魅力。
D.非虚构写作中的平民意识、全民写作、去专业化等方法,导致媒体对流量、点击率、猎奇
性、揭秘性的追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7 年 2 月 5 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
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
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
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
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
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摘编自《现代农业科技》)
材料二
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
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在本质上,田
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
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
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
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
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
材料三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所面对的
风景都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是被异化的中间人(失去了乡民原本的纯朴,
失去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间人” 既不是纯粹的乡下人,也不是纯粹的城里人)。让中间
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中产阶级的新田园文化和农民的旧田园文化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机制。这种平衡机制
的建立不依赖于管理运营者,也不依赖于任何商业模式,而是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
放机制。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四
“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
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蕴。
浙江省绍兴市漓诸镇素有“国兰祖地、春兰故乡”的美誉,如今这里正在进行“花香漓
渚”田园综合体试点,其中的棠棣村是千亩花海的核心区块。“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
环境优”,2018 年,棠棣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 3A 级景区村庄。漓渚利用兰花经济、美
丽乡村、乡村治理等优势条件,创建生态经营示范项目,“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即将美丽
绽放。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正
在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改变着当地及周边乡村的发展格局,一幅推动乡村振兴
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摘编自《钱江晚报》)
4.下列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找回田园心性,这样才
能进行真正的文化重塑。
B.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能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C.田园综合体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其本质还是乡村社区,
不过是以新范式来呈现。
D.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与城市经济逻辑不同,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
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当前我国乡村正大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花香
漓渚” 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B.具有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的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更加
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特点。
C.田园综合体不仅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同时也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提供了载体,因此在全国
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
D.材料二指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材料三关注建设中的文化重塑,材料四则用真实的事例
说明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6.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有怎样的文化价值。(6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像沈从文那样不合时宜
庄庆鸿
很多人被沈先生打动,都是由于一座城。我也不例外。
去看沈先生笔下的凤凰小城,是我做了很久的一个虔诚的梦。古人拜见前辈,要焚香沐
浴,我想,翠翠跟爷爷一定都在那里,我一定要安静地去,千万不能惊动了他们。
沈先生的名讳叫从文。他写的文儿,谁也偷学不来。
为了调查土家族文化现状,我和大学同学们选择的路线不是凤凰,而是几个不为人知的
小镇——龙山县洗车河镇、 捞车河镇。
在捞车河,我们住的小招待所在沿山公路旁,爬很长的台阶下去就有河,河边有条渡船。
和《边城》里一样,靠人手拉钢索渡过去的方头渡船。看船人似乎总是不在的。
我也见识到,歌喉像竹雀的土家族男女,都好似站在高崖上唱歌的傩送,使翠翠在睡梦
里把灵魂轻轻浮起,摘了一大把虎尾草。
后来我去凤凰古城,大感失望,才知道湘西最美的边城,我早已走过。
人们憧憬凤凰,都靠沈先生一支笔的力量。他不是讲了多么震撼人心的故事,他只是道
出一直在他身边的事。
但坚持做自己,是要代价的。
回到民国时期,沈先生的日子也不好过。来自湘西的他只有小学文化,被视为“土包子”,
得不到北平精英的认可。他一边在慈幼院打工,一边写作。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曾写信
给郁达夫求助。
当他 1928 年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时,已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
但他却没有融入,始终自称为“乡下人”,批判城市现代文明的丑陋。
就算作品震撼过文坛,沈先生也是无力的。文革时期,他被派去打扫厕所,收藏多年的
文物书籍被统统没收。有篇文章写他:“他像摩挲珍贵的青铜器一样,认真擦着每一个便器。
沈先生的力量,不只是在文字上。很多喜欢沈先生的人,只记住了他质朴秀美的湘西画
卷,却忘记他也曾写下这样的对白——祖父说:“翠翠,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
死了呢?”
翠翠不作声。祖父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
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在凤凰的沈先生墓旁,他的侄子黄永玉龙飞凤舞地写下:“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
就是回到故乡。”我摸着粗糙的石面,把额头贴上去,停留了很久。黄永五是懂沈先生的。
记得在湘西调查的最后一天,人们黑灯瞎火地搬着矮凳坐在院子里。抬头就是吊满星星
的夜空。有的星星会游走,然后才发现那是飞得高高的萤火虫。我想在这一刻屏住呼吸。又
想大口呼吸。
同学们和老乡挨个告别,我的眼泪流得比擦得快。当时我发下好多个誓言,以为“永远
也不会忘记”。
但是,一年一年,金钱改变了凤凰古城的模样,改变了你我。沈先生曾说:“这世界或
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他让我发现,生
命中始终少不了一把虎尾草。
让翠翠守在渡船上的,只是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是《边城》经典的结尾。只要你想回归本心,做好自己,哪天也不算晚。虎尾草,翠
翠一直没忘。
一辈子不合时宜,沈先生做到了。那是因为他找到了故乡的河流、丝绸、铜镜与张兆和
女士。这是他心里的虎尾草,他灵感的泉眼,让一个文弱书生敢于面对整个世界。
如果你看看沈先生这样的人,他可以帮你回忆起来,自己的那一把虎尾草。人生的河道
往哪里拐,是急是缓,这段风景美不美,其实都取决于你自己这个船夫。只要是内心所指,
即使一辈子不合时宜,也能成全自己。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用写实的笔调描绘湘西特有的美丽风情与温情,表现作者对沈从
文先生的怀念和敬意。
B.文章说“他写的文儿,谁也偷学不来”,形象地表明了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是其他人无法超越的。
C.文章引用沈先生的侄子黄永玉对他的评价,目的是突出沈先生在生活中坚强的生活态度和
对故乡执着的爱。
D.最后一段运用比喻来叙写自己的感悟,启迪人们应该像沈从文一样乐观向上,在人生的道
路上,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追求。
8.文章多次写到“虎尾草”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9.文中说,要坚持做自己是要付出代价的。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沈从文为坚持做自己付出
了哪些代价。(6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高劢,字.敬德,渤海落人也,齐太尉、清河王岳之子也。幼聪敏,美风仪,以仁孝闻,
为齐显祖所爱。年七岁,袭爵清河王。十四为青州刺史,后改封乐安王。性刚直,有才干,
甚为时人所重。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及后主为
周师所败,劢奉太后归邺。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称宠幸,劢将斩之以徇。太后救之,
乃释。刘文殊窃谓劢曰:“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得如此!”劢攘袂曰:“今者西寇日侵,
朝贵多叛,正由此辈弄权,致使衣冠解体。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也。”文殊甚
愧。既至邺,劢劝后主:“五品已上家累,悉置三台之上,因胁之日:‘若战不捷,则烧之。’
此辈惜妻子,必当死战,可败也。”后主不从,遂弃邺东遁。劢恒后殿,为周军所得。武帝
见之,与语,大悦,因问齐亡所由。劢发言流涕,悲不自胜,帝亦为之改容。授开府仪同三
司。高祖为丞相,谓劢曰:“齐所以亡者,由任邪佞。公父子忠良,闻于邻境,宜善自爱。”
劢再拜谢曰:“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
致速官谤”高祖甚器之,以劢检校扬州事。后拜楚州刺史,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仆子仆庙,
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乃告谕所
部,射此遂止,百姓赖之。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劢有威名,拜洮州刺史。下车大崇威
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豪猾屏迹,路不拾遗,
在职数年,称为治理。后遇吐谷浑来寇,劢遇疾不能拒战,贼遂大掠而去。宪司奏劢亡失户
口,又言受羌馈遗,竟坐免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隋书高劢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3 分)
A.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
速官谤/
B.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
速官谤/
C.励/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
速官谤/
D.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
速官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古代男子二十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沿用。汉成帝建始四年,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
尚书令。
C.我国古代根据亡者社会地位不同,对亡者“死亡”的称谓由高到低依次为薨、崩、不禄、
卒、死。
D.伍子胥是楚大夫伍奢之子,父亲为楚王所杀,后他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
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高劢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他要斩杀专弄权术的苟子溢,并表态若能杀他,纵然明天被杀
也无憾。
B.高劢仁孝忠良,深受器重。他自幼被北齐显祖宠爱,得以进爵和封官;后又屡被隋高祖委
以重任。
C.高劢见解独到,建言献策。他先是向后主提出取胜的方法,又给周武帝、隋高祖进言,均
受到采纳。
D.高劢安定百姓,甚得民心。他任楚州刺史时禁止滥祭,任洮州刺史时治理有方,深受百姓
的信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5 分)
译文:
(2)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劢有威名,拜洮州刺史。(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该诗为钱起于唐玄宗天宝十年参加进士考试时的应试诗。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
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B.“冯夷空自舞”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一句表达世间
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
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句意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
白芷摇动,具有感染力。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 “传
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15.同样是写音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
线句子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 , 点明诗的主旨是追忆往昔,
曲折表达诗人对往事不可追的惆怅苦痛。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写出了在浔阳早晚听到鸟兽悲啼,而
“ ”一句写出了乡村乐声的难以入耳,从而表现自己贬谪之苦。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景物,除了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
“ , ”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2018 年 7 月下旬,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西非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
路”的国家。2013 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
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 21 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
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
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沿途国家正编织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
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
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
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
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 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2020 年 6 月 3 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
上,国资委表示,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改革高地,要继续
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更好地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在视频会议现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 72 个项目,在原定今年对
湖北计划总投资 3900 亿元基础上,将新增投资超过 3200 亿元。
答:
21.雾霾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某地卫生组织开展“远离雾霾”宣传活动,建议市民出
行戴上口罩。请你为活动拟一条宣传语。 要求:突出主题;简明生动,幽默警醒;不超过
20 字。(5 分)
答: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③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
④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邱吉·尔)
⑤能够战胜瘟疫的,只有人类的正直。(加缪)
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俗语)
人们通常把那些难以预测、意外发生、影响深远的非常事件称为“黑天鹅事件”,至今
还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这样一只巨大的“黑天鹅”。
面对“黑天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以上面所给语句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
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D 项,于文无据。原文没有说中国非虚构写作“均有对新闻背景的挖掘、自我批判、
自我反思”
2.C
【解析】 C 项,“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非虚构写作的发展”错,文章
阐释了非虚构文学的由来、类型、特征(跨学科)、两种理念(人民性)等,论证层次应为并列
式。
3.B
4.A
【解析】“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而非“田园综
合体建设的关键”,两者概念不同。
5.C
【解析】强加因果,从原文看,“ 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
级安放乡愁的载体”,并非“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的原因。
6.示例:①重构现代田园理想,留住乡愁。(2 分)②激励“中间人”传承民俗文化,找回田
园心性。(2 分)③创设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生成全新乡贤文化形态。(2 分)
7.B
【解析】 B 项,说法绝对,“ 是其他人无法超越的”错。
8.示例:①文章借虎尾草把沈从文先生和其作品《边城》自然联系起来,并贯串全文,使沈
先生的品格与他作品中的理想追求相互印证,交相映衬。(3 分)
②虎尾草是沈从文先生坚守自我、热爱故乡、执着理想的象征,多次出现以强化沈先生的人
格(或丰富沈从文的精神世界)。(3 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9.示例:①面对生活的困苦。(2 分)
②不被精英认可,很难融入作家群。(2 分)
③“文革”时期受迫害。(2 分)
【解析】此题考核文章的内容,重点是情节的概括,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
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有效答题范围,
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断尾的句子。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回到
民国时期,沈先生的日子也不好过”概括第一点:根据“来自湘西的他只有小学文化,被视
为‘土包子’,得不到北平精英的认可”概括第二点;根据“就算作品震撼过文坛,沈先生
也是无力的。文革时期,他被派去打扫厕所,收藏多年的文物书籍被统统没收”概括第三点。
10.A
【解析】“扶危定倾”,意思是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不应该断开,排除 B、
D 项。“滥”,泛滥、过多;“叨”,承受:“名位”,名誉和爵位;指过多地接受了名誉和官位。
“滥叨”的宾语为“名位”,不应该断开,排除 C 项。句意:我是亡国的下等官僚,世代蒙
受恩泽荣宠,不能拯救危亡之国,以致倾覆。既然已经获得宽宥,所受恩德已多,何况又充
数占得官位,致使招来官中谤议。
11.C
【解析】 C 项,“由高到低依次为薨、崩、不禄、卒、死”错误。《礼记曲礼下》:“天子死
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日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称谓由高到低依次为崩、薨、卒、
不禄、死。
12.C
【解析】 C 项,“他先是向后主提出取胜的方法,又给周武帝、隋高祖进言,均受到采纳”
分析错误。结合“后主不从,遂弃邺东遁”“武帝见之,与语,大悦,因问齐亡所由”“高祖
为丞相”“劢再拜谢曰”等分析,后主没有听从,于是弃离邺城东逃。
13.(1)斛律明月向来钦敬他,每次有征伐,就任他为副帅。(5 分)
(2)陇右羌人各部多次叛乱侵扰,朝廷因高劢很有威名,任他为洮州刺史。(5 分)
【解析】 (1)“雅”,一向、向来;“敬”,敞佩、钦敬;“引”)延请,此处意译为任用:句
意 2 分。(2) “数”,多次;“以”,因为;“寇乱”,叛乱侵扰; 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高劢,字敬德,是渤海硌县人,北齐太尉、清河王高岳的儿子。自幼聪明慧敏,风度仪
容美好,以仁爱孝悌闻名,被北齐显祖宠爱。七岁时,承袭清河王的爵位。十四岁任青州刺
史,后来改封爵位为乐安王。性格刚直,有才干,很受当时人敬重。斛律明月向来钦敬他,
每次有征伐,就任他为副帅。后来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等到齐后主被周军打败,高劢侍
奉太后回到邺地。当时宦官任性胡为,仪同苟子溢尤其被宠幸,高劢将要杀他示众。太后救
他,高劢才放了他。刘文殊私下里对高劢说:“子溢这些人,一句话就能给人带来祸患或福
气,你怎么能这样做?”高劢捋起袖子说:“如今西边的敌人一天天侵扰,朝廷中很权贵叛
国投敌,正是因为这些人把握权力,操持朝政,才导致缙绅、士大夫人心离散。如果今天能
杀掉他,明天我就算被处死,也没有什么遗憾。”文殊非常惭愧。回到邺城后,高劢劝后主
说:“把五品以上官员的妻儿老小,全都置于三台上面,就胁迫他们说:‘如果出战不胜,就
烧了三台。’这些人舍不得妻子儿女,必当死战,可以打败敌人。”后主没有听从,于是弃离
邺城东逃。高劢常常殿后,被北周军队俘获。周武帝见到他,与他交谈,很高兴,接着问北
齐灭亡的原因。高劢说话流泪不止,悲伤不能自持,武帝也为之变了神色。他被授任开府仪
同三司。高祖杨坚此时任丞相,对高劢说:“北齐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任用邪佞的人。你们
父子忠良闻名于邻国,应当善自珍爱。”高劢两次下拜谦逊地说:“我是亡国的下等官僚,世
代蒙受恩泽荣宠,不能拯救危亡之国,以致倾覆。既然已经获得宽宥,所受恩德已多,何况
又充数占得官位,致使招来官中谤议。”高祖很器重他,让他检校扬州职事。后拜任楚州刺
史,百姓安定。先前,城北有一座伍子胥庙,当地风俗敬鬼事神。祈祷的人必须杀牛备酒,
以致败家破产。高劢叹道:“子胥是贤者,怎么会损害百姓呢?”于是告诚辖区之内的人,
从此停止滥祭,百姓多亏了他。院右羌人各部多次叛乱侵扰,朝廷因高劢很有威名,任他为
洮州刺史。到任后振扬威严广施恩泽,民众悦服归顺,那些山谷中的土著羌人相继到州府拜
见,先后前来的,有好几千户。凶横奸猾之徒隐迹无踪;路不拾遗,在独几年,被称为治理
有方。后来遇上吐谷浑来进犯,高动生病不能作战,戚人于是大肆抢掠而去。御史上奏高劢
丢失了人口,又说他受了羌人的贿赂,最终因获罪被免职。后来他在家中去世。
14.B
【解析】 B 项,“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错误,这属于过度解读,此为应试诗,
从诗中来看,“冯夷空自舞”意思是“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冯夷”的表现
是为了突出了瑟音巨大的感染力。
15.①同:都是直接(正面)描写音乐及其变化。(2 分)
②异:《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主要运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
手法,“花底滑”突出了琵琶声的婉转流利,而“冰下难”突出了琵琶声的滞塞难通,属于
实写;)(2 分)本诗“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指瑟声哀婉悲苦,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
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虚写想象
的瑟音的凄苦、清亢。(2 分)
16.(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 是当时已惘然
(2)杜鹃啼血猿哀鸣 呕哑嘲哳难为听
(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17.B
【解析】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一“承接
古今”,再说空间一“ 连接中外”;可排除 A、C.括号后面的句子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
“时代潮流",这暗示应该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可排除 D,故选 B。
18.C
【解析】例句有两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下” 与“.....”.的结构组合,导致
句子缺少主语;二是不合逻辑,前面的“五年来”是过去完成时,而画线句子“将.....是
将来时,时态矛盾。A 项结构混乱,前面句子没结束,缺谓语和宾语,后面又是一个句子;
且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B 项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D 项成分残缺,“在.....
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19.A
【解析】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
解。二者都是有远见的意思,但侧重点和用法有差别。“ 高瞻远瞩”侧重强调看问题的高度,
常做状语和定语;“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常做主语、宾语。故选“高瞻远瞩”。摩
拳擦掌:形容做事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摩拳擦掌” 指将来时,侧重事前振奋状态;“大展拳脚”指进
行时,侧重事中发挥才智。比较语境,故选“摩拳擦掌”。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出初步
的规模或形式,还未定型。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根据使
用对象,故选“初露雏形”。雨后春笋: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
涌现出来。常做状语、宾语。褒义词。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
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常做谓语、定语。中性词。根据语境,侧重好的,故选“雨后春笋”。
20.2020 年 6 月 3 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2 分) 支持将
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2 分)央企和湖北省签署 72 个项目,新增投资
超过 3200 亿元。(2 分)
21.答案(3 分)
示例一:虽不能让您露脸,却能把健康留给心肺。
示例二:把健康罩住,把雾霾赶走。
示例三:雾霾不请自到,出行请戴口罩!
22.[审题提示]
本题由六则材料组成。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强调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来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调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且持久不变的,我们要用符合
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
③明者因时而变, 知者随事而制。”强调的是聪明的人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
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④永远不要浪费 场好危机。”强调的是既然危机不可避免, 我们要用危机来磨练自己,增
强自身战胜危机的能力。
⑤“能够战胜瘟疫的,只有人类的正直。”强调人类只有正视瘟疫,用诚实、正直态度对待
它,才能最终战胜它。
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比喻不管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描。
以上六则材料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机(或瘟疫、灾难),这
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②第二,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危机。如①
③.第三,我们要有战胜危机的信心。如④⑤⑥。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则或几则为基础确定
立意。
[参考立意] (1)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2)坚定信心, 战胜危机;
(3)众志成城,共同抗疫;
(4)遵循客观规律,战胜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