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0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一语文精品导学案:3-2《小狗包弟》(新人教版必修1)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狗包弟》导学案 ‎ 【学习目的】‎ ‎ 1、掌握本文的叙事线索和感情变化,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 2、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学习巴金敢于自我剖析的勇气和追求人性完善的精神;‎ ‎ 3、细读文章,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 【目标难点】‎ ‎ 1.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 2.揣摩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 【学法指导】‎ ‎ 诵读法 探究法 讨论法 ‎ 【知识链接】‎ ‎ 【品思题目】‎ ‎ 初读题目,很容易知道本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此文处于散文单元,定然是通过动物小狗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文章,就要留心文章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那里或隐或显的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而题目称小狗为“包弟”,这是很让人动心的地方,给狗一个名字很正常,但称狗为“弟”就是一个吸引读者阅读的第一点。‎ ‎ 写物的散文,一定要选择与此物有关的各种事情,让这些故事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在类似的文章中更是集中体现。散文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巧妙构思,那么,本文的构思应当是欣赏的另一个妙点所在。读散文,随着点滴趣事感触作者的心动。在散文的阅读中体验人生,品味人生,当是此文阅读给人的最好回馈。‎ ‎ 【走进作者】‎ ‎ 1、作者简介 ‎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 2、作者背景 ‎ 在巴金的创作生涯中,30~40年代和新时期是两个高峰。‎ ‎ 30~40年代的巴金,主要凭借他的小说创作赢得了广大读者,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以及人类一切黑暗现象的暴露与鞭挞,对光明未来的希望与热切呼唤,这些构成了他的小说的基本主题。‎ ‎ 进入新时期,年届古稀的老作家仍然嫉恶如仇,笔锋直指刚刚逝去的恶梦一样的专制年代,深刻反思这段历史、反思自身及整个民族的弱点,呼唤人性的觉醒与复归。他是这一幕悲喜剧的亲身经历者,甚至有时不自觉的充当着某种角色,因而笔端流露出来的切肤之痛便具有了特别深刻的含义。适应于直接宣泄内心痛苦的需要,巴金选择了更便于袒露自己心迹的文体──散文:他似乎要迫不及待地传达某种情绪、某种感受,而无暇去经营纯粹的技巧了,这正是劫后余生而 - 8 -‎ 良知未泯的老作家的可爱与可敬之处。当被虚伪与矫饰蒙蔽双眼达数十年之久的人们再一次面对这样一种赤裸裸坦露自己真性情的文学作品时,他们的灵魂不由得不悚颤、他们的内心不由得不引起巨大的共鸣。可以说,迄今为止,巴金在新时期文坛的地位主要是由散文确立的。从1978年起,他开始写作《随想录》,陆续在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到1986年9月,巴金以82岁高龄完成了150篇,凡42万字的五集《随想录》的写作,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含《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影集》等五个集子。《小狗包弟》即选自其中的《探索集》。‎ ‎ 【学习过程】‎ ‎ 一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 1.读准字音 ‎ 租赁( ) 解剖( ) 吠叫( ) 堕入( )‎ ‎ 忏悔( ) 驾驭( ) 一撮灰( ) 作揖( )‎ ‎ 2.注音并组词 ‎ 撕( ) 堕( ) 茵( ) 飞蛾( ) ‎ ‎ 厮( ) 坠( ) 荫( ) 娥( ) ‎ ‎ 揖( ) 葺( ) ‎ ‎ 辑( ) 茸( ) 缉( ) ‎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 1.朗读课文,概述内容 ‎ ‎ ‎ 2.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各段的段意。‎ ‎ ‎ ‎ 3.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 ‎ ‎ 三 课文鉴赏 ‎ ‎  1.形象鉴赏 ‎ (1)小狗形象:找出描写包弟的句子,在作者笔下,小狗包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提醒:正面、侧面描写)      ‎ ‎ 正面描写:‎ ‎ ‎ ‎ 侧面描写:‎ ‎ ‎ ‎ 明确: ‎ ‎ (2)作者形象:‎ ‎ ①如此可爱的小狗,“我”为什么要舍弃它?‎ ‎  ‎ ‎ ②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  ‎ ‎ ③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 ‎ ‎ ④他为什么会沉重?‎ ‎ ‎ ‎ ⑤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 ‎ ‎ ⑥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倒数第三段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 8 -‎ ‎ ‎ ‎ ⑦总结“我”的感情脉络:‎ ‎ ‎ ‎ (3)课堂讨论(探讨文章的思想价值 )‎ ‎ ①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 ‎ ‎ ②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 ‎ ‎ 2.结构选材鉴赏:‎ ‎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 ‎ ‎ (2)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 ‎ ‎ 3.表达技巧鉴赏:‎ ‎ ‎ ‎ 四 小结:‎ ‎ 《小狗包弟》看似写物,实是写人,是《随想录》中众多“忏悔录”式散文中的佳作,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巧妙的构思、真率强烈的感情,在批判专制时代黑暗与罪恶的同时,反省自身的弱点,是从觉醒了的现代知识分子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诗篇,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度,又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 【同步练习】‎ ‎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款(kuǎn)待 揪(qiǔ)回来 欠债(zhài)‎ ‎ B.呻(shēn)唤 作揖(yī) 浩劫(jié)‎ ‎ C.拍摄(shè) 吠(fèi)叫 解剖(pōu)‎ ‎ D.萧珊(shān) 叱(chì)骂 熬煎(jiān)‎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作揖 歉意 舌头舔 B.厌倦 说谎 添了血迹 ‎ C.租赁 虫蛀 逆来顺受 D.公寓 俱乐部 绿草如荫 ‎ 3.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______,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______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______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______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 A.干干净净 并 训练 简化 B.干干净净 叉 调教 舍弃 ‎ C.清清爽爽 并 调教 舍弃 D.清清爽爽 叉 训练 简化 ‎ 4.下列加粗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 A.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 ‎ 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 C.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 - 8 -‎ ‎ D.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 5.选出括号中对加粗字作用或修辞手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 A.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引用)‎ ‎ B.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象征)‎ ‎ C.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引用)‎ ‎ D.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比喻)‎ ‎ 6.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______,______。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 A.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 B.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 C.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 D.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 ‎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已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 7.第一节中两个“包袱”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 8.“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为什么说“终于”,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第二节主要借助什么回忆往事的?说说其所用艺术手法及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节选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主要是如何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废园外 巴金 ‎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 8 -‎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 1.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文章第10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一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他在战乱中能得到慰藉的地方。‎ ‎ B.“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了作者满腔仇恨的感情。‎ ‎ C.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 ‎ D.未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企盼。‎ ‎ E.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象更为鲜明强烈。‎ ‎ ‎ ‎《小狗包弟》导学案答案 ‎ 一 1.租赁(lìn )解剖(pōu )吠叫(fèi ) 堕入( duò ) 忏悔( chàn ) 驾驭( yù )一撮灰(cuō )作揖( yī )‎ ‎ 2.辨析字形 ‎ 撕破/厮杀 堕入/坠入 绿草如茵/绿荫 里程碑/历程 飞蛾/嫦娥 ‎ 作揖/编辑/通缉/修葺/毛茸茸 ‎ 二 1.写的是作者在“文革”期间无力保护自己家中的小狗免遭劫难的一段恨事。这条唤做“包弟”的小狗干净而乖巧,深得作者一家人和来客的喜爱。但是“文革”来了,它却成了家中的一大包袱,因为它的叫唤可以随时引来抄家的不速之客。目睹邻居被抄家的惨状,“我”终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供科研人员做实验用。小狗包弟从此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我”还时常怀着悔意刻骨铭心地想念它。‎ ‎ 2.第一段(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 第二段(2)小狗包弟的来历。‎ ‎ 第三段(3~5)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 ‎ 第四段(6~9)小狗包弟惨遭厄运。‎ ‎ 第五段(10~13)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 ‎ 3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 ‎ (1) (2-6) (7-9) (10) (11-12) (13)‎ ‎ 三 1.(1)小狗形象:‎ ‎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拍摄包弟的镜头”“由起女士对包弟念念不忘”   ‎ ‎    第4自然段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 ‎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 明确: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 8 -‎ ‎ (2)①成为“包袱”,我自身难保。‎ ‎ ②轻松 沉重 自责。‎ ‎ ③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 ④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 ⑤ “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 ⑥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 ⑦总结“我”的感情脉络:  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自责。‎ ‎ (3)① 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  ②1978年,中国社会尚处在拨乱反正阶段,以控诉为基调的“伤痕文学”以及“暴露文学”在文坛盛行,但巴金超越个人苦难的诉说,率先提出每个知识分子乃至每个人都应反思自己的责任。他更多地从道德的角度进行自我解剖。他的这一观点,他表现出来的忏悔意识,立即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 2. (1)章法结构上,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思想内容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写作效果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 (2)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 3.①写法新颖——用写小狗的命运反衬人的命运,用狗性反衬人性,以小事件反衬大社会。‎ ‎ ③结构自然——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 ④语言质朴——娓娓道来,不事雕饰。‎ ‎ ⑤感情真挚——以人格动人,以真情动人。‎ ‎ 四、小结:‎ ‎ 《小狗包弟》看似写物,实是写人,是《随想录》中众多“忏悔录”‎ - 8 -‎ 式散文中的佳作,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巧妙的构思、真率强烈的感情,在批判专制时代黑暗与罪恶的同时,反省自身的弱点,是从觉醒了的现代知识分子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诗篇,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度,又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 【同步练习】‎ ‎ 参考答案:‎ ‎1.A(“揪”应为jiū)‎ ‎2.D(“绿草如茵”)‎ ‎3.A ‎4.B(按照语境这里应该是“做客”。“做客”指临时短期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指长期流浪寄居在别处,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他乡”)‎ ‎5.B(“半靠边”这里是比喻)‎ ‎6.C ‎7.第一个“包袱”指的是小狗在我家为我心理上增添的担心,第二个“包袱”指的是对自己出于自私而抛弃小狗的自责。‎ ‎8.“终于”指的是正直的人在那个时代的必然命运,与小狗包弟一样,命运受到了摧残。‎ ‎9.第二节主要借助对周围景物描写回忆往事的。这种描写在艺术上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同时,以哀景抒哀情,更添一番悲凉。‎ ‎10.节选部分形式上表达了作者对小狗的歉意,实质上表达了作者对文革的谴责。表达手法十分含蓄。‎ ‎【拓展阅读】‎ ‎1.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抒情的线索;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照,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激的情感。‎ ‎2.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为尸体的情况之下了,是日寇永远毁掉了她的青春和希望。‎ ‎3.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法倾诉,倍感压抑。作者连用三个问句正是为了能更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 ‎4.CE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