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0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异域人生7为世界工作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单元 异域人生 7 为世界工作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 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 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美 字 体 只 有 奋 斗 , 才 是 我 们 民 族 的 希 望 。 赏美文 寻找马克思(节选) 雷 声 一座城市的骄傲,首先在于她曾经拥有过的人物,她的不朽只能来自人文的光辉。伦敦是 莎士比亚的、狄更斯的,也曾经是马克思的。但今天的旅游指南上,只有文学家的伦敦,没有共 产主义者的伦敦。无论如何,我还是很自然地想起了那位居住伦敦三十多年的思想家,那位学者 和斗士。当我走在汉普斯特的街道上,我知道这是马克思的伦敦。 1849 年,法国政府不允许马克思继续留在巴黎。于是马克思到了伦敦,当时他并没有想到 除了短暂的离开之外,他会在这个城市终其一生。1883 年 3 月 14 日午后,卡尔·马克思在伦敦 哈佛斯托克岗的梅特兰公园路 41 号,坐在自己房间的安乐椅上逝世。我没有去找马克思的这间 寓房,也似乎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 而作为中国来出差的同志,那些来伦敦视察的人一般最多只会到两个地方,一是大英博物馆 的圆形阅览厅,二是马克思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英博物馆的圆形阅览厅在我们的头脑里深深地印上“马克思”这个 概念,并伴随着“地毯上磨出深深的脚印”的说法。在大英博物馆,我专门询问了大英博物馆的 工作人员,她也不知道“马克思的脚印”究竟在哪里,何况现在的大厅里都铺上了新的吸音地毯, 更难以查考。据记载,马克思是在 1852 年 6 月得到了一张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出入证的,而当 时还没有这个圆形大阅览厅,它是在 1857 年才落成的。当然后来马克思更多是到这个圆形阅览 厅来做研究。而我们唯一能找到的马克思身影,是记载在大英博物馆阅览室名人榜上的马克思。 马克思墓位于伦敦市达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墓地是个幽静、肃穆的所在。背后是高大的乔木 林,枝繁叶茂,绿树葱茏;前面有一方草坪,如同绿色地毯,透出盎然生机;右方是一些其他国 家共产党领导人的墓地,如牙买加、南非和伊拉克等国共产党领袖都葬于此,显示出崇拜者信仰 之真诚。 1902 年到 1903 年,列宁也曾常来大英博物馆的圆形阅览厅阅读和写作。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遭受过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的迫害。只有在英国,他从来不曾因为他进 行的是在推翻这个社会的研究和宣传而受到这个社会的迫害。弗·梅林说,英吉利国家,这个贪 婪而嫉妒的小店主,比那些大陆国家具有更大的自尊和自信。作为马克思的第二故乡,英吉利并 无愧色。 马克思已经在伦敦达海格特公墓的绿茵中长眠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假如马克思从长眠中醒来,他定会热烈欢迎和严肃正视这些新变化。他会欣慰地看到,历 史前进了,他的理论也发展了。他同样会 欣慰地看到,无论现实怎样发展变化,他当年经过艰辛 努力揭示的历史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1.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工作的一生。他为了正义事业曾屡遭打击:各国政府——无 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 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 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 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2.1844 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 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 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 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 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 40 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 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写作运用]适合“奉献”“忘我工作”“追求”“毅力”“理想”“友谊”等话题。 示例: 理想就是事业的种子,再伟大的事业也是源于起初的一个理想。 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是马 克思的理想。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有耐力攻 读前人留下的皇皇巨著,以至把大不列颠图书馆的地面磨出一道深痕;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 马克思才忍受得了贫穷和饥饿,写出了《资本论》这一旷世杰作;有了这一理想的种子,马 克思才有勇气和智慧,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敌人。总之,正是因为有了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 作这一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能构建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并成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 斗的第一位巨人;也正是因为有了共产主义这一理想,才有了我们今天千树万树为共产主义 事业而奋斗的花蕾。 成为一个发明家,为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而工作,就是爱迪生的理想。有了这颗理想的 种子,爱迪生就能在他卖报的火车上做实验,就能在被人打伤耳朵留下残疾的情况下坚持 不辍,就能在几百次几千次的失败后继续探索,就能在工厂和实验室被大火吞噬后从头再来。 正是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他才能搞出两千多项发明。 朋友,人类的理想是一颗更加神奇的种子,只要有了它,我们身边就可以开出数不尽的 花,结出数不尽的果,人类社会就会成为一个更美丽的大花园,一个四季飘香的大花园,你 说对吧? ——《满树花朵一粒种》 一、基础巩固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从事海外代购 4 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 假充真”的行为________,但又无可奈何。 (2)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巧家县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 救援物资。休息时他乐呵呵地向记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________。” (3)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________,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 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 A.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嗤之以鼻 B.嗤之以鼻 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C.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 D.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解析:“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不屑一顾”形容对某事物看不起,认 为不值得一看。“不屑一顾”强调不值得一看,“嗤之以鼻”强调看不起。根据语境,(1)句 应用“嗤之以鼻”,(3)句应用“不屑一顾”。“不足挂齿”,指不值得一提,可用于自谦。(2) 句应用“不足挂齿”。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 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 所有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 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不已。 D.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 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解析:A 项,句式杂糅。“造成……伤害”“使……遭到伤害”,两个句式选一。B 项,偷 换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她的创新设计”,后面的主语偷换成了“她”。D 项,语序不当。 后半句应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李华在给编辑老师的信中说:拙作已草就,定有许多瑕疵,现奉寄给您,敬请斧正 指教。 B.你出身贫寒,家慈好不容易把你养育成人,她辛苦了一辈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孝敬 她。 C.老师,明天下午 3 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现场候教。 D.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 声道歉:“献丑,献丑!”。 解析:B 项,“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C 项,“候教”,谦辞,敬候指 教。D 项,“献丑”,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句中已经“出 了差错”,不是谦虚,此处应用“抱歉”。 答案: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科学的负面效应必然引起传统人文主义者的批判,他们呼吁用人文引导科学的发展,以 人文的善为科学的真保驾护航。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可以追溯到叔本华 ②涌现出唯人文主义者 ③他们在认知世界的方式上表现出极致非理性,完全否定科学价值 ④开启了非理性主义的先河 ⑤人文主义发展到现代及后现代阶段 ⑥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将世界的本质归属为意志 A.①⑥③④⑤② B.①⑥⑤②③④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⑥④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排序型语言连贯题。从句①看,说的是“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渊源, 由其中的表示指示作用的“这种”一词可知,前面应该先提及“非理性”这一概念,因为横 线前的句子中没有出现这一概念,所以句①不可能排在首位,故排除 A、B 两项。句①中提 及了“叔本华”,而句⑥中的“其代表作”中的“其”指的也是“叔本华”,所以句⑥应紧承 句①。句③中有代词“他们”,这里的“他们”代指谁呢?应该是句②中的“唯人文主义者”, 所以句③应紧跟句②。句⑤交代“唯人文主义者”“涌现”的背景和条件,所以应在句②前。 由此可知选 C。 答案:C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气象学家黄荣辉:从放牛娃到院士 黄荣辉,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79 年,黄荣辉作为第一批留学生被派遣到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科留学。他根据自己多年的 研究积累,选择了当时国际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行星波动力学,学成归国。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从事行星波动力学的研究,获奖无数,然而,他的成长之 路却是从贫穷的放牛娃开始的。 黄荣辉出生在福建省惠安县一个非常穷苦的农民家庭,父亲靠给人家当雇工或长工来养 活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祖祖辈辈都没有上过学。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家里分得土地,他才上学。由于生活十分困难,没有钱交伙食费,每星期他必须自己从家里 挑几十斤白薯和柴草步行约 20 千米到学校。再冷的冬天也只穿两件破烂的冬衣,直到高中 毕业前,都没有穿过一双买的鞋。一双木拖鞋伴他度过了中学时代。他与一位同窗好友合盖 一床被子,上学用的文具只有靠有时帮助经济富裕家庭的子弟背书得一点劳务费来购买。然 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使他退却,反而更激励他勤奋读书,使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保持着优异 的成绩。 1959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他带着家里唯一的一条被子, 第一次穿着买来的鞋迈入北大这一引导他认识现代科学的大门。学校给了他最高的助学金, 还有冬衣和夏衣,有关领导还经常嘘寒问暖。这使他暗下决心: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报答党和 人民对自己的培养。就是这样一个纯朴的信念,使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1979 年,黄荣辉开始着手准定常行星波研究工作。准定常行星波变化缓慢,波长上万 千米,比地球半径(6 400 千米)还长,这是进行两周以上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变化预报 的关键性动力学问题。进行这样的理论研究,必须从分析浩如烟海的观测资料入手。要在这 个领域提出一点新见解、新理论,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也要耗费巨大的心血。黄荣辉 同样无捷径可走,只能通过非凡的毅力进行研究。黄荣辉感叹:“灵感没有帮过我的忙。”是 的,他是把中国农民的老黄牛精神和现代科学手段、科学思维相结合来塑造科学家的形象的。 他家 老少三代五口人,居住在狭窄的简易筒子楼里。回国后,两个孩子都上学,每天 晚饭后,不论刮多大风,下多大雨,他都要到办公室去,直到家人休息之后,他才回去“接 班”,用报纸把灯挡起来,继续他的研究。 清贫的科研生活,使他和他的爱人获得很强的适应力。吃饭,他不问色香味,塞饱就行; 工作累了,他不论睡地铺还是行军床,肩膀一挨铺就睡着。上班时,头脑里不想柴米事,下 班晚回家,爱人没意见。对于这样的生活,他说:“人不堪其忧,我也不改其乐。” 在科学的迷宫,黄荣辉有时可以忘掉一切。一年春节,研究所为每人代购一只鸭子。分 鸭子那天,黄荣辉推导有关行星波传播的数学公式,又是很晚才回家。自行车上挂着鸭子, 满脑子还是数学公式。到家后,公式没推导完,鸭子却不见了。他爱人笑道:“你一个活人 带一只死鸭子还丢了?”谁知鸭子被所里一位同事拾到并送还。这位同事做了一个简单的推 理:我们所今天分鸭子,丢鸭子的人这么晚了才回家,这人一定是我们所的“书呆子”黄荣 辉。 黄荣辉有时有点“呆气”,可他更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志气。1979 年,他由国家派遣赴日 留学。两年中,他每日工作 14 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在机房工作。由于他在行星 波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当时的日本气象学会理事长就多次挽留他在日从事研究工作, 并表示要负责他在日期间的一切生活费用,但他没有答应,如期归国。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一 位气象学家也要给他优厚的待遇,促他赴美工作,他婉言谢绝:“国家需要我赴美作合作研 究时,我会去的。”直到不久前,国外一所大学还愿提供高薪招聘他,他同样没有答应。他 对记者说:“我这个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的事业,就在生我养我的中国。” 黄荣辉很注意培养年轻人的科研能力。他在 10 年前倡导举办的学术沙龙一直延续到现 在。无论他有多么忙,只要他在国内,他都会参加每两周举办一次的学术沙龙。他指导学生 做学术报告非常认真,给学生修改论文总是一字一句地推敲,当论文发表后,从不把他自己 的名字放在前面。稿费也从来不拿,全部给年轻人,历来如此。这使年轻人很受鼓舞。 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下,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在他身边工作。不但有我国派出的中 国留学生回国后和他一起工作,还吸引了美国、日本、韩国的留学生做了他的学生。这种情 况在国内是不多见的。 黄院士曾说:“我是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中科院院士的,我做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党 多年教育的结果,再就是个人的努力。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理想,不是为了谋生。对名誉我 看得很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要为科学发展扎扎实实地做点贡献,为国家为 人民解决一点实际问题。” 5.下列对传记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荣辉是第一 批被派遣到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科的留学生,他选择的课题是当 时国际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 B.黄荣辉祖祖辈辈都是文盲,家境贫困,他求学期间历尽艰辛,勤奋读书,最后以优 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 C.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黄荣辉凭着非凡的毅力进行常行星波研究工作,清贫的生活没 有改变他对科研工作的乐趣。 D.黄荣辉很注意培养年轻人的科研能力,培养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他超高的科研能 力甚至吸引了好多国家留学生成为他的学生。 解析:D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下,吸引了一大批……”。 答案:D 6.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黄荣辉出身贫寒,但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最终在行星波动力学 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B.文中用丢鸭子的事件来刻画黄荣辉不懂生活,迟钝木讷的“书呆子”形象。 C.清贫的生活并没有成为黄荣辉的困扰,家人的支持让他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科研工 作。 D.准定常行星波研究难度大,资料多,但黄荣辉依然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见 解、新理论。 E.由于黄荣辉在行星波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美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多次挽留 他在美从事研究工作,但他婉拒了。 解析:B 项,“书呆子”形象是表面的,实质上是在体现他忘我投入的科学精神。D 项, 没有提及他“提出了新见解、新理论”。E 项,是日本气象学会理事长,非美国。 答案:AC 7.结合全文,阐释“人不堪其忧,我也不改其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为不能承受的苦难忧虑,在“我”这里都能甘之如饴, 乐在其中。②家境贫寒却充实:尽管食不果腹,饥寒交迫,他都坚持完成学业并保持优异成 绩。③科研生活艰苦却精神富足:即使居住条件简陋,衣食粗鄙,早出晚归,他也能创造条 件继续进行科研工作,并以之为乐。 三、创新语用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人们大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常说“城 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 的一脉兄长。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 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③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几乎是人在一统天下。城市侵袭了旷 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住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 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 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同时要注意文段中的 提示语,例如第一个空前面“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所以第一处应该填“乡村”。 答案:①乡村 ②真正与城市相对立的是旷野(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 ③ 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9.下面一则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有三处错误,请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上。 全校共青团员: 经研究,定于五月二日下午五时召开团员大会,布置召开“五四”青年节纪念会的有关 工作。希望大家按时参加。 2018 年 5 月 1 日 前进中学团总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这是一则通知,题干提示“在内容和格式上有三处 错误”,要求“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上”。作答这个题目,考生需要对“通知”这个文体 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首先无标题,首行居中缺 “通知”二字;其次正文中未写明开会地点;最后落款应该是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 署名,一行写日期,且署名在上,日期在下,而这则通知的通知单位和时间的位置颠倒。 答案:(1)首行居中缺“通知”。(2)未写明开会地点。 (3)通知单位和时间的位置颠倒。 10.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共享经济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 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