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00 KB
  • 2021-06-07 发布

湖北省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湖北省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沙市中学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0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本试题卷 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承载特定价值诉求或意识形态。 20 世纪以来,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与转型,既是各国政治经济演变进程,也是主流意识 形态的变迁过程,还是福利思想史的现实形态。随着“政策科学”研究的兴起,贫困研究与 减贫干预转向科学化的模式,并带来反贫困特定维度上的效率与进步。然而技术化的贫困干 预始终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贫困治理的最优解依然只存在于理想情景,因而,有必要 打破意识形态与科学研究的藩篱,尝试在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之间建构互动空间, 突破实证研究“经验——理论”科学环的束缚,探索将政策及政策实践融入研究流程的路径。 2012 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贫困 的发生情境、反贫困行动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扶贫理 论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也是扶 贫领域包括中国脱贫攻坚学术研究反思与革新的良好契机。2018 年中国提出的打好精准脱贫 攻坚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从“短板”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社会 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探索。 脱贫攻坚的实践在不断取得减贫成效的同时,也为反贫困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基于脱 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以及深入实践,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延伸和拓展了扶贫思想, - 2 - 主要体现在贫困识别与瞄准技术方面、反贫困与贫困治理议题以及反贫困理念等方面。已有 的研究不仅充分解释了何以“瞄不准”,何以偏离目标,同样也为政策瞄准提供了诸多用以 改进的机制和对策建议。针对政策执行情境的约束,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帮扶”成为 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度,其关键在于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了脱 贫攻坚实践,影响了贫困发生和反贫困实践的诸多结构性要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带来了全新 的问题和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并形成了诸多可借鉴的模式。具体而 言,集中体现在: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层面。此外,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 不仅需要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讲述与呈现,这就需要研究者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中 国话语与反贫困的全球议题之间实现创造性的转换,从基于特殊经验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 般性的理论命题。 (摘编自黄承伟等《论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提出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既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审视,又是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B. 脱贫攻坚这一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带来看得见的成效,还可以提供理论创新契机。 C.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能够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关键在于发挥了政治制度上的优势。 D. 技术化贫困干预的治理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政治权力的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论证。 B. 文章论证脱贫攻坚理论,是从一般到个别并要求理论最后上升到一般的顺序展开的。 C. 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给出研究思路的方式,以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D. 文章以脱贫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的相互影响为前提,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福利体制的形成与转型,也是其政治经济、主流意识形态和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 B. 要进行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与革新,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的变化。 C. 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进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 D. 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 3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 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 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C 项,“关键在于发挥了政治制度上的优势”说法错误。原文表述是“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文章以脱贫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的相互影响为前提,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 性”说法错误。“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性”分析错误,文章并没有“具体论证”。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要进行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与革新,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的变化” 说法错误。原文说“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是中 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是必然的条件关系,“必须首 先研究”强调的是必然条件关系; C 项,“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进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 说法错误。原文说“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靠的是“驻村帮扶”这一实践,而且是“一 定程度上”,选项则把这一可能性变为了肯定性; D 项,“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 说法错误。原文的侧重点是“基于特殊经验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命题”,而不 是“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强调一般性的理论上升的重要,而选项把重点次序颠 倒了。 故选 A。 - 4 -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 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 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 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 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 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 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流行”(pandemic)原是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之一。世卫组织将流感分为 6 级,其 中最高的就是“大流行”,其定义是某种流感病毒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了 社区层面的暴发,表明病毒正在跨国蔓延。 从概念上讲,当时的“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病毒的影响范围,而不是疫情的严重程度和 致死率。2010 年世卫组织网站给出了“大流行”的简单定义,即“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 传播”。比如,流感大流行就是指新型流感病毒亚型在全球传播,而多数人对此病毒没有免 疫力。此次,新冠肺炎成为第一个被称为“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染病。 可见,“大流行”并非严格的定义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具有操作上的弹性。世界卫生 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11 日就表示,将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描述为“大流行”不会改变世卫组织 对新冠病毒威胁的评估,这不会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做的事情,也不会改变各国应该做的 事情。 (新华社 2020 年 3 月 12 日,“ 国际头条”,有删节) 材料二: 我们的准备不足,可能会导致下一场疫情,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重。让我们看看埃 博拉病毒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大约死了一万人,所有的死者都在西非的三个国家里。之所 以没有扩散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卫生工作人员做的很多英雄事迹。他们找到很多病人并 防止了更多人得病。第二个是病毒的特性,埃博拉病毒不是靠空气传染的。等到你有足够的 传染力时,大部分的人已经病得卧床不起了。第三个是因为病毒没有传到城市区。这纯粹是 运气好。如果病毒传到了城市区,那么死亡的人数绝对不止于此。 所以下一次我们可能不会这么幸运了。有的病毒可能让你毫无察觉,但当感染病毒的人 - 5 - 乘飞机或者去逛商场,他们其实已经具有一定的传染力了。此外病毒的来源可以是天然的, 像埃博拉病毒,或是由生物恐怖攻击产生的。所以可以让疫情惨上千倍的病毒是存在的。 (比尔.盖茨在 2015 年埃博拉疫情过后的 TED 演讲,有删节) 材料三: 历史上曾有很多历史学家对研究传染病疫情感兴趣,早期传染病疫情描述中质量较好的 一份来自修昔底德。修昔底德详细记录了公元前 430 年发生在古希腊雅典的鼠疫,后来被认 为至少是西方世界第一个记录传染病疫情的历史学家。有些讽刺的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对 (历史上)鼠疫疫情最好的一份描述并不是一份基于史实的记录,而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 缪的小说。 医学史学家 Charles Rosenberg 根据对传染病疫情的历史记录和他自身的研究,将传染 病疫情的发展描述为一个经典的剧情发展模式。首先一个疫情在开始时的发展会受时空局限, 之后随着疫情的发展和揭示力度的提升,疫情导致的个体与群体危机也逐渐增加,直至疫情 结束。在他的描述下,一次疫情发展可被大致归纳为三个环节,从最初的对新疫情的试图识 别,中期的理解疫情,到最后的干预疫情。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种基本的叙事结构如何在中国 过去两个月的疫情中展现,以及现在全球每个国家所处剧情(疫情发展)的阶段不同。 为何史学家们对传染病疫情如此感兴趣呢?一部分原因是疫情经常造成人类历史上的重 大悲剧,更重要的是重大疫情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为我们分析某一个社会提供珍贵的窗口。 疫情造成的社会压力可以显现出一个社会的隐形裂痕,这些裂痕在太平时期可能不会显现出 来,因此传染病疫情为我们研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实用的采样机会,这里面可能 包括这个社会真正最在干什么、最在乎扮演什么角色的人等等。 (哈佛大学 David Jones 教授 2020 年 2 月 28 日在新冠病毒研讨会上的发言,有删改) 4. 材料对“大流行”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办法不止一种,其中一种是将流感分为 6 级,最高的一级就是“大 流行”。 B. 如果某种流感病毒没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社区层面的暴发, 也不能叫 “大流行”。 C. 现在世卫组织把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也叫做“大流行”,“ 大流行”概念变得 模糊,具有弹性。 D. 将新冠肺炎疫情上升为“大流行”,不会改变对病毒威胁的评估和做法,只是为了提醒各 国更加重视。 - 6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中比尔·盖茨并非专业的病毒学科学家,所以话语中充满了很多的或然性;材料三 David Jones 教授是医学文化学专家,注意了表述的准确性。 B. 比尔·盖茨认为人类在多方面准备不足,随时可能会导致下一场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 重的疫情,隐形的病毒可能会因为人们的出行而迅速传播。 C. 史学家们之所以对传染病疫情如此感兴趣,David Jones 教授认为是疫情经常给人类带来 重大悲剧,疫情也给分析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了机会。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大流行的传染病已经引起了全球各国和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每 次疫情均会导致全球各国的个体与群体的危机逐渐增加。 6. 如何防止类似新冠病毒这样的疫情?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4. D 5. D 6. ①世卫组织要肩负通告各国的责任;②各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要完备(医务人员和医疗条件 要具备) ;③社会的价值观念能正确应对疫情危机。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 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 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 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 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 项,“只是为了提醒各国更加重视”错误,与原文观点相反,原文是“不会改变各国应该做 的事情”,可知并非“只是为了提醒各国更加重视”。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 项,“每次疫情均会导致全球各国的个体与群体的危机逐渐增加”错误,范围扩大,并非“每 次疫情”均会导致各国的危机增加。 - 7 -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 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 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 作答。“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11 日就表示,将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描述为“大流行” 不会改变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威胁的评估,这不会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做的事情,也不会 改变各国应该做的事情”,可知世卫组织要肩负通告各国的责任;“第一个是卫生工作人员 做的很多英雄事迹。他们找到很多病人并防止了更多人得病”,可知各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要 完备;“一部分原因是疫情经常造成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悲剧,更重要的是重大疫情带来的社 会压力可以为我们分析某一个社会提供珍贵的窗口。疫情造成的社会压力可以显现出一个社 会的隐形裂痕,这些裂痕在太平时期可能不会显现出来,因此传染病疫情为我们研究一个社 会的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实用的采样机会,这里面可能包括这个社会真正最在干什么、最在乎 扮演什么角色的人等等”,可知社会的价值观念能正确应对疫情危机。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 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 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 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 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 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路遥 除夕之夜,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村庄。家家窗前点上了灯笼,院子里地上铺上炸得 粉碎的红红绿绿的炮皮。在那些贴着窗花和对联的土窑洞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 - 8 - 说是八碗,实际上主要是把各种形状和式样的肥肉块子装在八个碗中。农村人虽然富了,他 们的肠胃仍需要油水。好,那就尽情地吃吧。拣肥的吃,放开肚量吃吧,而今这样好的年头, 又是自己喂的猪,不吃做什么! 父亲吃了一老碗肥肉,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拿起旱烟锅,自个儿笑眯眯地抽起了烟。他舒 服地吐纳着烟雾,安逸地仰靠在铺盖卷上,享乐的神态使我高兴。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鲜的 念头:我为什么不用收录机录下父亲的一段声音呢?父亲显然对这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 跃跃欲试,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你随便说什么都行。比如说你这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 像今天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行!好,那我就再给咱往下说……” “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冬天的时候,公社把各大队抽来的民工都集中到寺佛村, 白天大干,晚上夜战,连轴转到了年底。那天早上我回家时,你们母子几个围坐在炕上哭鼻 子哩。哭什么哩?那年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过年要甚没甚。旁人家歪好都还割了几斤肉, 咱们家我没回来,连一点肉皮皮都没有。当时,我折转身就往县城跑。我恨我。一个男人, 就这么无能啊!我当时想,我今天出去就是抢也要抢回几斤肉来。” “进了县城,我赶忙跑到了肉食门市部,一看,门关得死死的。我来到后门上,门也关 着,不过听见里面有人咳嗽。我站着,不敢捣门,为甚?怕。怕什么?当时也说不清。过了 一会,我突然冒出了个好主意,哼,别看你老子是个笨老百姓,到紧火时,脑瓜子还聪敏着 哩。我想,如果我说我是县委书记的亲戚,他们还敢不卖给我肉吗?” “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敲开了肉食门市部的后门。门先是开了一条缝,露出一颗胖头。 还没等胖头开口,我就忙开口说是县上冯书记的亲戚。胖头问什么事?我对他说,冯书记让 你们割几斤肉。这胖干部问我割几斤,我慌忙从怀里掏出了全部的钱—一共四块。我问他一 斤多少价钱?他说一斤八毛钱。我说,那就割五斤吧。不过,我当时心里暗暗叫苦:我原来 只想割上二斤肉,够你们母子几个吃一顿就行了,你们母子一年几乎没喝一口肉腥汤哩。我 想余下两块多钱,给你妈买一块羊肚子毛巾一一她头上那块毛巾已经包了两年,又脏又烂; 再给你们几个娃娃买些鞭炮。吃肉放炮,这才算过年呀。可眼下我想,一个县委书记的亲戚 走一回后门,怎能只割二斤肉呢?我就只好咬咬牙把四块钱都破费了。但不管怎样,我总算 割到了肉,而且是一块多么肥的刀口肉啊!” “我正在街上走,一个叫化子拦住了我的路。我一看,这不是叫化子,是和我一块当民 工的高五,他老婆有病,他本人已经熬得只剩下一把干骨头。高五挡住我,问我在什么地方 - 9 - 割了这么一块好肉?我没敢给他实说,就撒谎说,我的肉是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的。高五忙 问我,那个外地人现在在什么地方?我说人家早走了。高五一脸哭相对我说,直到今早上才 向别人央告着借了几个钱,可现在又连一点肉也买不到了。他说大人怎样也可以,可娃娃们 不行呀,大哭小叫……他瞅了一眼我手里提的这块肉,可怜巴巴地说,能不能给他分一点呢? 我舍不得这么肥的肉给他分,就对他说是这肉是高价买的。他忙问多少钱一斤?我随口说一 块六一斤。不料高五说一块六就一块六,你给我分上二斤!我迟疑了一下,对他说,那好, 咱两个一劈两半。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 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 子肥肉。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好运气!” “我马上到铺子里给你妈买了一条新毛巾,给你们几个娃娃买几串鞭炮。还剩了七毛钱, 又买了几颗洋糖……这辈子没有哪一天比这一天再高兴不过了。高兴什么哩?高兴你妈和你 们几个娃娃过这个年总算能吃一顿肉了。而且你妈也有了新头巾,你们几个娃娃也能放鞭炮, 吃洋糖了……” 我“啪”一下关住了收录机,什么话也没说,丢下父亲,心情沉重地一个人来到了院子 里。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远处 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远 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此刻这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 和慰藉……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 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 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 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 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 无限的幸福。 (摘自《祝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通过我想用收录机录下父亲声音的这一新鲜念头,引出父亲对于一生 中最高兴的一天”的回忆。 - 10 - B. 小说中反复提到“这怎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 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 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 C. 与父亲同为民工的高五家庭也非常困难,我对父亲占其便宜的做法是不认同的,这也是我 一个人来到院子里的原因之一。 D. 小说注重从小人物感受大时代,父亲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但是作者却通过他展现了 一段极其贫困的艰难岁月。 8. 本文尾段与鲁迅小说《祝福》尾段都描写了过年时的庆祝场景,在表达小说的主旨上各自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的故事读来真实可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 【答案】7. B 8. 本文:过年景象富丽欢乐有生气,赞美了富裕起来的农村,与过去的贫困 形成对比,阐明了只有真正富裕起来才能避免贫穷所导致的道德失范的主旨。 《祝福》:过年景象虽热闹却也沉闷,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对比,揭示出封建礼教扼杀了死者又 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 9. 情节上:第一人称叙述;情节的推进合乎情理。环境上:通过收录机、肉食门市部等真实描 写出特定的时代环境。人物上:细节描写,比如父亲的神态动作语言;人物形象的立体化,父亲 既有家庭责任感,又有欺骗别人占别人便宜的市侩狡黠。语言上:多使用方言,有极强的口语化 色彩。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此类试 题时,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 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项,“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错误。 “真叫人没法说”是描写过去日子过度的贫困,而不是为了塑造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 象。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场景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 - 11 - 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 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 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 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 映,一片富丽景象。远处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村庄正 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描绘了村中富丽的景象和过年时热闹的氛围,与前文回忆贫困时过 年卖肉的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文章主旨,只有人民富裕了,才不会出现贫困时期 父亲高价转手卖肉的这种道德缺失的行为。 《祝福》结尾环境描写的语句有“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 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祝福的鞭炮声让环境显得热闹起来,与祥林嫂去世的凄凉感形 成鲜明的对比,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而现实中的人们并无觉察,依然热闹的祝福,形成强 烈的对比,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而又使生者不知不觉的社会现实。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的艺术表达效果。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可 以联系小说的三要素进行逐条分析,从小说人物、小说情节、小说环境方面分析,还可以从 语言表达方面分析艺术效果。 从小说的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上看,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在情节方面,情节设计的合情合理,符合现实情况,使人读起来真实可感。从环境描写方面, 肉食门市部等符合当时的特定环境,是当时环境下应该具有的事物,增加了真实度。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父亲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穷苦环境下是容易发生的而且合情合理的, 即使是有违道德,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从人物对话的语言看,文章语言口语化、生活化,平易近人,有地域色彩,更能增强现实感。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 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 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 - 12 - 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 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 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 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 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 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 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 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 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 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 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 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 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 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 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 /劝镇以死/争至是 B.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 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C.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 劝镇以死争/至是 D.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 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 编年体史书。 - 13 - B. “甫冠”指刚刚 20 岁。古代男子 20 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 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 “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 就特指兄弟情深。 D. “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 的文学体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 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 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终 听从了他的意见。 C. 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 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 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 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2)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 甚,不当贺。”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①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 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 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②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 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 应当庆贺。”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 14 -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本题: “不豫”是“身体不好”的意思,作“仁宗”的谓语,其后断句,排除 AB 两项;“国嗣未立” 是主谓结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后断句;“天下”为名词,指“天下的人”,作“寒 心”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 D 项;此外“闻”和“继”是连续的两个动作,不应断开;所 以正确断句为: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 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全句译为: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 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 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 C 项“成语‘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错误,依据文化常识判断,“琴瑟和鸣”特指夫妻 感情。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B 项,“设譬引喻”错,原文为“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 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 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 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由此可知,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故选 B。 - 15 -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本题: (1)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翻译为: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 拜见他的妻子, 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翻译时注意得分点:没,死;如,像;昆弟,自己的兄弟;贤,意动用法,认为……贤。 (2)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 甚,不当贺。”翻译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 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 翻译时注意得分点:见,看见;为……所,被动句;而,表转折;益,更加;甚,厉害;当, 应当;贺,庆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 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 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 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 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 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 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 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 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 - 16 - 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 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 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 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 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 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 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 “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 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 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 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 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 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 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 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 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 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 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 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 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 “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 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 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 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年前好用工 吴澄① 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儿何者为英雄? 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 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 - 17 - 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 【注】①吴澄(1249—1331),字幼清,江西崇仁人,元初学者。弟子甚多,从学者不下数千 百人,平时结草庐而居,人称草庐先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源自孔子“三十而立”,诗人刚刚到三十岁,思想开始成熟,已具有独立的见识。 B. 首联即开宗明义,并用设问的句式总起下面的诗句,设问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C. 中间两联提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育积累,是绝难办到的。 D. 全诗首尾照应,语言平实,态度真挚,表现出了老师对学生殷勤勖勉的深情。 15. 在诗人看来,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14. A 15. ①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②面对困难毫不畏惧。 ③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④克制自己私心,不以恶小而为之。 【解析】 【14 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 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 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 项,“诗人刚刚 三十岁”文中无据,无中生有。故选 A。 【15 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题时注意根据诗中 的重点词句作答,诗句“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是说,作为一个英雄气概的男 儿,他必须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所以说“有事皆当做”,有了这种献 身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自然会“无坚不可攻”了。“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 入胸中”说明仅有觉悟和勇气还不够,更需要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稳步向前,决 不可好大喜功,急躁冒进,正如行万里路要从脚底下起步一样。“一毫非莫入胸中”是值得 深自警惕啊!这一句同样是从前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格言变化来的。此题可根据诗中的 “世间有事皆当做”概括第一点;根据“天下无坚不可攻”概括第二点;根据“万里行方由 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概括第三点;根据“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概括最后 一点。 【点睛】诗意概括,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 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 - 18 - 物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 景色宏伟。 (2)《伶官传序》以感叹起笔,然后顺势提出兴盛和衰落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的 观点,醒人耳目。 (3)《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 我,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愿望。 【答案】 (1). 吴楚东南坼 (2). 乾坤日夜浮 (3). 虽曰天命 (4). 岂非人事 哉 (5). 天生我材必有用 (6). 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 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 字 , 要 在 平 时 默 写 时 反 复 写 。 注 意 重 点 字 词 的 写 法 , 如 “坼”“乾”“坤”“岂”“材”“还”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国藩说:“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然而我们很容易犯 “自是”的毛病。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 感叹。他们认为我比别人有本事,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大展才华,做出一番 的大事, 好让世人对他们 。但是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本事,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历史上, - 19 - 许多有大本事的人,常常因为存在恃才傲物、不善交际、不肯退让等缺点,人生结局反而令 人唏嘘不已!所以有时并不是别人故意针对他们找茬,不给他们机会,而是问题出在他们自 己身上。李白被逐出朝廷,他自己实在应负主要的责任,谁叫他那么狂傲不羁, 呢? 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也不要瞧不起小事,不愿做小事。 有一点本事,不一定能做大事;而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大事的,都要从小事做起,慢慢积累 经验,打牢基础,锻炼才干。否则,高不成,低不就,还 ,别人更不会给你机会。 我们一定还要知道,我们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 )。姜子牙 80 年不遇,尚 能悠然垂钓。我们何以整天牢骚满腹,郁郁不乐?其实,甘于平淡,安天乐命,把自己本分 的事做好,何尝不是一种快乐!谁说有大本事的人就一定只能做大事呢?不要再自是了。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经天纬地 侧目而视 目空一切 怨天尤人 B. 开天辟地 侧目而视 目中无人 怨声载道 C. 开天辟地 刮目相看 目中无人 一声载道 D. 经天纬地 刮目相看 目空一切 怨天尤人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也应有颗淡泊的心 B. 也不要甘于平淡 C. 还是不要自以为是 D. 还是应等待机会 19.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B. 许多有才华之人,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 C. 许多有才华之人,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 D. 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考查的可能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 语,在解答时,需要注意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 第一空:“经天纬地”多用来形容人有经营天下、治理国家的才能;“开天辟地”比喻前所 未有的伟大事业,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文段中用来描述人做出一番大事,用“经天纬地” 更合适。 - 20 - 第二空: “侧目而视”意思是: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也用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通 常用于含贬义的语境中。“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通常用于含褒义的语境中。文中语境“做出一番大事业”,让人从 好的方面去看待,此处宜用“刮目相看”。 第三空:“目空一切”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目中无人”指 眼里没有别人,比喻自高自大,瞧不起他人。前者比后者程度更深,根据语境,此处用来形 容李白的狂傲不羁,一切都不放在眼里,用“目空一切”更合适。 第四空:“怨声载道”指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怨天尤人”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本质上来讲,两者并不相同,文段中此处 用来形容人遇到事情后的状态,再依据后文“何以整天牢骚满腹,郁郁不乐”,所以该出应 该用“怨天尤人”。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 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根据括号前“我们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可以得到 关联词后面应该是一种转折的语句,可以用“也”开头,同时最后一段的段意是讲做人应淡 泊,能够甘于平淡,安天乐命,以及文段后面举例并论证“甘于平淡,安天乐命,把自己本 分的事做好,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不要再自是了”,所以此处可写“也应有颗淡泊的心”。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 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 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根据语境,后文中的“他们认为”是解释前面的“他们自以为是”的,两者衔接紧密,应该 连在一起,由此可排除选项 AD;选项 C,“因为的原因”结构混乱,属于句式杂糅,可排除。 故选 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 21 -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硝酸甘油对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心绞痛是最为有效的缓解药物,但如果是肥厚性 心肌病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导致的心绞痛,________________ ,反而会加重心肌缺血和心 绞痛。硝酸甘油不能挽救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可能发生低血压,导致休克、 心肌梗死面积扩大。___________ ,一般为 0.3~0.6 毫克。不要自行加大剂量,否则会诱发 心绞痛。第二次服就可以稍微量大一些。出现急性心绞痛时,立即舌下含硝酸甘油 l 片,一 般 1~2 分钟就能起效,作用时间可维持 20~30 分钟。_________ ,可隔 5 分钟后再含 1 次, 最多连续含服 3 次,若疗效仍不明显,不要继续含服。 【答案】 (1). 使用硝酸甘油不但不能缓解症状 (2). 初次含服硝酸甘油时剂量要小 一些 (3). 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语句补写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 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解答此类试题 时,要注意前后话题要保持一致,联系前后文内容进行补写。 第一空,根据后文“反而会加重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硝酸甘油不能挽救心肌梗死。”根据关 联词“反而”以及其后的内容可以分析出答案应该是说使用硝酸甘油不但不能缓解症状。 第二空,根据后文,一般为 0.3~0.6 毫克。不要自行加大剂量,否则会诱发心绞痛。第二次 服就可以稍微量大一些。根据“第二次”此空应该填“第一次”或“初次”。根据“不要自 行加大剂量”可知“剂量应该小一些”所以说可以填,初次含服硝酸甘油时剂量要小一些。 第三空,根据前文“一般 1~2 分钟就能起效”和后文“若疗效仍不明显,不要继续含服。” 可知,此空应该填“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 21.阅读下面文字,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不超过 50 个字。 2020 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 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自 2020 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 - 22 - 基计划”),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 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 安排招生。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 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 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 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 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答案】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②重点关注基础学科 ③建立综合考核选拔机制④探索利 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模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 语段。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察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 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本题要求“简 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 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材料一共有五句话,第①②句简单介绍《教育部 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时间以及主要内容,不属于 “强基计划”的特点;第③④⑤句,重点介绍“强基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第③句“强基 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 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服务国家 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关注基础学科;结合第④句“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 85%)、 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建立综合考核选拔 机制;结合第⑤句“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探索利于 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模式。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五四青年节,某网站推出视频《后浪》 演讲,引起各主流媒体的广泛转载和社会的关注热议。 演讲词里有:“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 23 - “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作为“后浪”的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演讲词,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明确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青年是中国最好看的风景 五四青年节,某网站推出视频《后浪》演讲,引发社会热议。一位中年“前浪”用深情 的语调,向青年寄语:你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选择权,你们的 视野更宽广,格局更高远,你们的机遇更多,有更远大的发展空间,你们有激情,有创造力, 拥有不可想象的未来。 俗语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但是,如果没有“前浪”提供的能量 和机遇,“后浪”也难以奔涌;“后浪”蓄势,又催促着“前浪”奔涌,奔流不息。河流如 此,生命传承如此,国家发展也是如此。中国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浪”奔涌,才呈现 出蓬勃生机。因此我认为,青年就是这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 青年是中国最好看的风景,他们心里有“火”,眼中有“光”。“火”是蓬勃的生命力, “光”是睿智的远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精神品质,推动着中国不 断发展。当互联网刚在中国兴起时,青年马云抓住机遇,借着火与光,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缔造了中国电子商务帝国,改变了中国人的购物方式以及支付方式。“微信之父”张小龙, 靠着对信息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上书请命,开发微信,如今,微信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并改 变了我们的生活。 他们用青年的热情,用青年的灼见,用青年的奋发,证明了知识就是生产力,有知识的 青年,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强大储备力量。他们不仅是最好看的风景,还拥有创造更美好风 景的智慧潜力,并将传递给下一代青年,创造更美的风景。 青年是中国最好看的风景,他们不怕吃苦,用奋斗谱写华章。在中国,我们有一大批拥 有知识文化的青年,若给予他们足够选择的空间,他们就能创造新辉煌。2020 年疫情期间, 外卖小哥高晓治用无畏的勇气,成为北京城里的一抹亮色,穿梭服务,给疫情下的百姓带来 希望。他把外卖送出事业的新高度,荣登《时代周刊》封面。北师大硕士研究生黄文秀毕业 后回到大山,为山区扶贫事业积极奔走,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把青春洒在了祖国大地 上,用奋斗谱写对祖国至深的爱。 这就是中国的青年,他们朝气蓬勃,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富有梦想,勇于担当, - 24 - 在拼搏奋斗中绽放光芒。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 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共在一条奔涌的河流中,这条大河就是中国。大河想要 奔腾不息,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保持蓬勃的朝气,拥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使命感与 责任感,怀着“唯有奋斗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奔涌,奋斗,把青春热血洒在 祖国的边防哨所,洒在科研实验室,洒在扶贫复兴的大道上……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为世界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 我,创建青春之人类。历史证明,青年始终是我们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朝气的重要 力量。我深信,当代中国青年只要牢牢把握人生航向,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团结拼搏,锐 意进取,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绚丽夺目的风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通读材料,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 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 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审题:一是限制性。① 真实情境限制。《后浪》演讲视频引发热议,演讲词提供了以下几个情境,当代青年拥有了选 择的权利,因为这个国家发展形式良好、机会多,只要努力,你就会有更好的前途;当代青 年更懂得和而不同的包容;青年未来拥有无限可能,因为这个国家机遇无限;中国最好看的 风景就是年轻人,因为他们有无尽的激情和创造力。材料要求考生进入后浪的情境,认真思 考青年与国家的关系,国家发展形势好了,青年才能心胸开阔、兼容并包,有无限的发展空 间。②典型任务限制。请结合演讲词,写一篇文章,限制了考生的写作内容,中心论点和写 作思路都必须来源于视频中的演讲词,不能随意发挥。作为“后浪”的你,有怎样的认识和 思考,要求考生以“后浪”的身份,认识自己的价值,思考青年成长与祖国发展之间的关系。 ③价值判断限制。材料提供的价值观是青年成长要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国家发展强大后, 能给青少年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因此,青少年必须树立爱国情怀,以更宽阔的胸怀、更 激情的创造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二是开放性。①立意角度开放。考生可以从青年的选择 权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方面展开论述,可以探讨青年的开阔胸襟、广阔视野与国家发展之 间的关联,可以探讨“前浪”和“后浪”之间奋斗精神的传承,也可以探讨国家发展机遇与 青年无限未来可能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针对青年创新能力、创新激情与国家民族未来之间的 关系展开论述。②论证选材开放。考生不论从哪个角度展开论述,都可以按照自己平时的知 识储备进行论证。比如,可以列举微信之父张小龙,大疆创始人汪滔,还有京东创始人刘强 - 25 - 东等例子,论述他们在信息化浪潮中,善于把握机遇,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再比 如,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外卖小哥高治晓,把外卖事业送出新高度;北师大硕士研究生黄文 秀毕业后回到大山,为扶贫事业献出生命等等,当代青年可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以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③写作文体开放。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考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 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但不管是写议论文、记叙文还是散文,考生都应该让文体特征鲜明, 不要写成“四不像”。同时,还应该做到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参考立意: 1.奔涌吧,时代大潮中的青年“后浪”; 2.“前浪”与“后浪”之间的精神传承; 3.青年与时代同行; 4.国家发展机遇与青年无限未来之间的关系。 行文结构:开篇从材料和引用俗语提出观点“青年就是这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接着提出 了三个分论点:“青年是中国最好看的风景,他们心里有‘火’,眼中有‘光’”;“他们 用青年的热情,用青年的灼见,用青年的奋发,证明了知识就是生产力,有知识的青年,将 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强大储备力量”;“青年是中国最好看的风景,他们不怕吃苦,用奋斗谱 写华章”;结尾再次强调观点“当代中国青年只要牢牢把握人生航向,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绚丽夺目的风景”。 素材: 1.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复杂的世界大变局、快速变革的科技创新、新知 识新思想对人类的召唤,都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既是有格局、有才华、善 学习,深具创新精神的“后浪”;也是能吃苦、敢担当,传承历史的“前浪”。我们正值高 二年级,也正值青春美好时期,我们是新一代的中国青年,相信新一代的中国青年们定能以 更昂扬的精神、更坚定的信念面对现实和未来,而这正是百年传承的五四精神在今天的意义。 2.《后浪》的特点就在于以欣赏的眼光去解读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赞美的态度去理解年轻 人的精神世界,以诚恳的致敬去尝试与年轻人谈心沟通,以时代的变化为年轻人加油鼓劲! 期待这种真诚谈心能够增进两代人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尊重,促成“青丝与白发共勉、 春华与秋实交辉”,推动前浪、后浪在时代的长河中惺惺相惜、美美与共,共同乘风破浪。 3.2020 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历史交汇之年。疫情给任务的完成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征途中,青年也 正在“打头阵”。2019 年 6 月,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第一书记黄文秀为扶贫事业献出了年仅 30 - 26 - 岁的宝贵生命,她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实际上,在 20 万驻村第一书记、上百万正在开展脱贫 工作的同志中,青年是主力军。他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人民群众创造财富,一起努力 奔向小康、奔向幸福;在不断的探索、开拓创新中因地制宜地寻找脱贫致富的道路。 4.今天的中国青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在放眼世界中认识自己的使命。2020 年注定是 不寻常的一年,而中国青年成为了这不寻常年份里最闪耀的新星,他们的担当、勇气、智慧 赢得了举国上下的信赖和赞誉。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1.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 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2.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3.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4.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5.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6.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