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0浙江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练:非连续性文本分类练(二) 无图表材料类 Word版含解析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非连续性文本分类练(二) 无图表材料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0 分) 材料一:业内人士称,5G 与以往无线通信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服务的对象。以前服务的主 要是人,而 5G 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可以说,5G 所要承担的是改变整个行业、社会的使命。 国内三大运营商在 4G 领域投资已超 3 000 亿元,目前仍处于成本回收周期。在这种情况 下,它们酝酿建设 5G 的原因何在?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我国正在迅速进入智能社会,产 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R/VR 等应用在迅速普及,它们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 比如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就需要依托 5G 网络实现车辆、信号灯、道路感应线圈、智能总控平 台间的无缝连接和互动,且时延需要在毫秒级别。 “物联网时代,一个家庭往往会有超过 100 样东西需要连接网络,所以需要新一代网络 ——它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不过,我预计未来 4G 和 5G 会并存,并不是 5G 来了 4G 就会全部被淘汰掉。”某业内人士说。 (摘编自《5G 将至,中国领跑:明年至少有 5 个城市规模组网, 实现万物互联》,《中国经济周刊》2017 年第 49 期) 材料二:5G 或许将成为我们可能见到的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因为它不仅是通信 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 目前中国在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上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导者之一,特别 在 5G 标准上中国的提案数量比 4G 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提案的采纳度也在逐渐提高。尽管 如此,我国的标准的必要核心专利还不是很多,与提案的数量不成比例。 谈及影响 5G 发展的致命性软肋,专家认为相对于技术标准而言,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 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在射频芯片上差距更大。这方面不仅需要有相当强度的投入,还需要有 很长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才行,必须早下决心,下大决心。 在技术层面上,5G 首先要面对覆盖难的挑战。由于频段高、覆盖差,必然需要有大量小 基站,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有望明显改善;但能否根除覆盖盲点,仍 是不确定事件。从市场层面看,究竟什么应用必须用 5G,现在并不确定。业界所期待的物联 网应用能否在近期担当业务收入的大任,也不乐观。 另外,我国几年前开建 4G,现在网络负荷还很轻,2020 年就开建 5G,仅仅几年时间不 太可能收回 4G 的投资。究竟运营商能承担多高的投资增加,什么业务能补偿投资的增加,专 家认为,这些目前还不清楚。 (摘编自《5G 标准已出 软肋犹存》, 《中国科学报》2018 年 6 月 28 日) 材料三: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 5G 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位于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 50 余年;而 7 600 千米之外的中国 - 2 - 深圳,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 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 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奥卢被认为是欧洲的“生活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 试验。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 化了当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 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 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 500 强 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 (摘编自《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 年第 6 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这是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建设 5G 的重 要背景,虽然它们仍处于 4G 领域投资的成本回收周期。 B.5G 网络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物联网时代家庭 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 5G 网络。 C.大量建设小基站有其必要性,只有这样才有望解决 5G 频段高、覆盖差的问题,使依 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得到明显改善。 D.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本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可以在这座被誉为欧 洲“生活实验室”的城市里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 解析:选 B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比如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就需要依托 5G 网络……”及 第三段,“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 5G 网络”不符合文 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5G 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而且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 云端的跨行业革命,它甚至承担着改变整个社会的使命。 B.相较于 4G 时代,我国在 5G 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可从提 案数量的提升和提案采纳度的提高中体现出来。 C.深圳研发无线通信的历史并不悠久,它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在移动网络领域的技术优 势,方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成长为 5G 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 5G 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与之不同,材料二和 材料三侧重强调我国在发展 5G 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解析:选 D “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 5G 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错误,材 料一主要介绍的是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建设 5G 的原因。 3.促进我国 5G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哪些非技术因素的支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 - 3 - 括。(4 分) 答: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材料,提取相关信息,从行业、资金、人才、国家政策等非 技术因素入手分析。分析可知,答题区间为材料二和材料三。从行业角度看,根据材料三第 二段“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 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知,应倡导政府部门与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文化,强 化技术研发。从资金投入方面看,根据材料二第五段“另外……究竟运营商能承担多高的投 资增加,什么业务能补偿投资的增加”可知,要加大投资力度,消除运营商的投资顾虑。从 人才培养方面看,根据材料三第二段芬兰奥卢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被认为是 欧洲的“生活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可知,要创新教学理念,培 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从国家政策方面看,根据材料三第三段“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 人才的优惠政策……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可知,要实施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并 留住更多专业人才。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①行业合作上,倡导政府部门与企业、学校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文化,进 一步强化技术研发;②资金投入上,消除运营商的投资顾虑,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③人才 培养上,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④政策支持上,实施人才优惠政策,吸引 并留住更多专业人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0 分) 材料一:CRISPR-Cas9 被称为 21 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这一基因编辑工具革 新了实验室的生物技术,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该技术还显著影响了基于微 生物的工业生产和粮食作物开发。但是真正让它一举成名的却是将其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 辑。2016 年,来自四川大学的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晚期非小细 胞肺癌患者开展了人体临床试验,标志着 CRISPR-Cas9 技术从此开启了人类基因编辑的新纪 元。 CRISPR 这一叫法是 90 年代由西班牙科学家 Francis Mojica 首次提出的,他通过深入研究 首先发现,细菌和古生菌 DNA 中一连串作为原始免疫系统基础的重复序列,能够帮助细菌“记 录”病毒入侵者的 DNA;Cas9 是一种蛋白质,可以识别在 CRISPR 中存储的特殊序列,并通 过序列匹配剪切所有的 DNA。 虽然 CRISPR-Cas9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被发现,但直到 2012 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 分校的两位科学家 Jennifer Doudna 和 Emmanuelle Charpentier 才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这篇文 章介绍了当 CRISPR-Cas9 这一体系从细菌中取出,再引入那些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 - 4 - 时发生了什么。“在真核生物中,当你剪切 DNA 时,你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了重 写 DNA 的可能。” (摘编自《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新浪医药新闻 2018 年 3 月 5 日) 材料二: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酸奶公司 Danisco 就开创了 CRISPR 的早期应用,当时 科学家们使用早期版本的 CRISPR 来对抗牛奶和酸奶中的主要细菌,该细菌总是被病毒感染。 那时候,CRISPR 技术仍不成熟。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急需使用 CRISPR 保护粮食和农产品免受新细菌的侵害。基因 编辑可以使种植更加高效,可以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主要作物的全球短缺状况,也可以创 造出不受干旱和其他环境影响的作物。基因编辑会影响我们吃的食物,因为食物基因被编辑 以后,食物有可能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可以在杂货架上保存更长时间。 另外,运用 CRISPR 技术还可以生产更精瘦的家畜。2017 年 10 月,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 使用 CRISPR 对猪肉进行遗传工程改造,使猪体脂肪减少了 24%。研究人员将小鼠基因插入 猪细胞中,这样猪可以更好地调节体温。 (摘编自《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争议和未来》, 36 氪 2018 年 2 月 23 日) 材料三:不久前,霍金在其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中提到,未来将出现被改动基 因的“超级人类”,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会增强,甚至将提高智力和寿命。而霍金恐怕也没 想到,他所想的未来竟然在其离世后不到一年就来了,11 月 26 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首 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对于这项基因编辑技术的成功,人们的反应并 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 霍金在其遗作中说过,如果一部分人变成了“超人”,作为普通人将只有两条出路:一 是随着基因改造技术的普及,普通人类将会逐渐消失,都变成经过基因改造的“超人”;二 是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无法通过基因改造进行提升的普通人类将变得“可有可无”,普 通人类将会被“奴役”或是面临清洗。 关于改变基因来避免某种疾病的做法,是否能够取得效果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旦基因编 辑不完全,那么非但无法预防疾病,反而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像此次对 CCR5 基因进行编辑 以预防艾滋病的做法,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基兰·穆斯努鲁指出“没有正常的 CCR5 基因的人会面临感染其他病毒的高风险,比如西尼罗河病毒,死于流感的风险也会增加”。 而在其实际效果之外,还存在十分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学者认为以任意手段暂时或 永久增加人体机能是十分“可怕”的,不光有学者对其担忧,2016 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也做 过相应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民众也对基因编辑技术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摘编自《抵制基因编辑技术,人类到底在恐惧什么?》, 智能相对论 2018 年 11 月 28 日) - 5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Francis Mojica 首先发现的 CRISPR-Cas9 技术,之所以被称为 21 世纪最大的生物技 术发现之一,主要是因为它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B.当科学家从细菌中取出 CRISPR-Cas9,再引入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时,剪 切 DNA 便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重写 DNA 的可能。 C.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酸奶公司 Danisco 就开始将 CRISPR 技术应用于人类食物生 产这一领域,但早期应用阶段的 CRISPR 技术还不成熟。 D.霍金在其遗作中曾提到,基因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造成普通人类要么全部变身“超级人 类”,要么被“奴役”或面临清洗。 解析:选 A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这一基因编辑工具……但是真正让它一举成名的却是将 其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主要是因为它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因果 关系不成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从积极的角度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价值和作用有所肯定,认为这一技 术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B.基因技术不仅可以生产更精瘦的家畜,还能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作物全球短缺的状 况,且使食物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保存更长时间。 C.专家基兰·穆斯努鲁对此次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没有正 常 CCR5 基因的人会面临感染其他病毒的高风险。 D.对基因编辑技术以任意手段增加人体机能的做法,存在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一些学 者和部分受访民众对此表达出不同程度的担忧。 解析:选 B “且使食物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保存更长时间”错,材料二第二段中说 “食物有可能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可以在杂货架上保存更长时间”。 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答: 解析:本题要求概括有关基因编辑技术的三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考生只需准确把握每 则报道的主要内容,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一概述了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重大影 响,并结合相关科研成果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材料二具体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 在马铃薯、西红柿等农作物种植和酸奶等食物生产领域及家畜生产方面的应用优势;材料三 则列举霍金等学者的观点和对相关民众的调查结果,传达了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 - 6 - 的担忧。 参考答案:①材料一侧重报道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 ②材料二侧重报道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种植和食物生产领域及家畜生产方面的应用优势; ③材料三侧重报道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