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42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 页 共 21 页
泰宁一中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
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
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
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
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
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
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
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
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
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
“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
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
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
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
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
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
第 2 页 共 21 页
材料二: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
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
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
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
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
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
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
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
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
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
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
能自已。曾子易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
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
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
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
第 3 页 共 21 页
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
“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
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国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
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
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
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圏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
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圏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
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
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
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
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
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
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
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
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材料一中对“愚”的相关概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结。
B.乡下人不知如何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包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
C.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
第 4 页 共 21 页
D.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如城里人。
2、材料二中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文明”“慈善”等意思。
C.礼是由个人习惯来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自己私下停止。
D.礼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
3.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确。
B.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明确地指出了礼与法律、道德的不同之处。
C.材料三以“柴”与“波纹”为喻,生动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
D.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不断向外扩展。
4.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3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5~7 题。
林子深处
张炜
第 5 页 共 21 页
芦青河口那围遭儿树多。大片大片的树林子,里面横一条小路,竖一条小路,
非把人走迷了不可。因此河边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没事儿,千万
不要往林子深处走!
可二兰子倒蛮不在乎,她常钻到林子深处割牛草。家里养个老牛,肚子比碾砣
还大,地上放捆嫩草叶儿,它伸出舌头抿几下就光了。大弟弟忙着复习考大学,小
弟弟要进重点班,惟独她不被看重,忙里忙外,出工前还得去割一大早的牛草。割
就割吧,她没上几天学,管“太”念“大”,常常忽略中间那“一点儿”,还不得割
牛草吗?可近处的青草全被人割光了,不进林子深处行吗?好在二兰子还从没有迷
过路。
早晨,还是很早的时候就进林子了。一路上,也不知踢散了多少露珠儿。太阳
升起来了,光芒透过树隙,像一把长长的剑。小鸟儿就像不闲嘴儿的小姑娘,吵死
人了!还是老野鸡性子缓——多长的时间才叫一声“喀喀嗒”呀!二兰子总是这样:
不管心里多么不痛快,一进了这林子就变得高兴了。大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
她很想扬起脖儿喊一句,听听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她知道,树林子能把声音
传出老远、拖得老长,树林子真好哩!可她憋住了,她要赶去割草呢。她只瞅着脚
下的草叶儿,急急地走。
她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嫩极了,一簇一簇,顶着露珠儿,闪着亮儿,二兰子还
不割吗?不割!不割!她继续往前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墨绿墨绿,又深又密,简
直连成片儿了,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她还是往前走……又穿过几排杨树,
跨进了杂树林子。看吧,这里的草叶儿才叫好呢!青青一片,崭新崭新的,叶片儿
宽板板,长溜溜,就像初夏的麦苗儿。那草窠里面还有花哩,红一朵,黄一朵,二
兰子先拣一朵大的插在头上,然后才解了绳儿,举起手里那把雪亮亮的镰刀……小
鸟儿在头顶“喳喳”地叫了几声,清甜的空气直往鼻孔里扑,二兰子高兴极了!她
盯着那镰刀刃儿,镰刀刃儿锃亮锃亮,反射着阳光,耀得她眯起了眼。四周空荡荡
的,一个人也没有,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心里一热,不知怎么脱口喊了一
声:“大刀唻,小刀唻——”呀,满林子都喊哟!二兰子听到那声音了,听那尾音儿,
在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沙……”的震动。二兰子恣得闭上了眼睛,一溜睫
毛显得格外长、格外密。她大仰着脸儿,眼也不睁,嘻嘻笑着又喊一遍,“大刀唻,
第 6 页 共 21 页
小刀唻——”她喊完了,大气儿也不出,只用心听着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大
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
这回的尾音拖得特别的长。奇怪的是,它好像飞到了老远的地方,又从那儿折
回来。声音已经变了。二兰子听着愣住了!
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分辨着:是哪个小伙子在老远的地方接着喊哩!听听,他还
在喊哩——“大姑娘唻,小姑娘唻——”
二兰子赶紧藏到了一丛灌木后边。当她听出那声音是从远远的河西岸传过来的,
才从灌木丛里走出来。不过她一颗心还在“怦怦”跳着,胆怯地向着河西岸望去—
—一团绿色又一团绿色,苇行、灌木,遮得严严实实,哪里看得见啊!不过这声音
却是蛮嫩气,听那调儿,还是喊的普遍话①。二兰子小声骂一句“该死的”,就弯下
身子割草了。
这天,她只默默地割草,连大声“哼”一句也不敢,生怕河西岸听见似的。割
成了一大捆儿,她就无声地扛起来,踏着那林中小路儿回家了。
以后的早上,她每每来到林子里,刚要弯腰割草,就会听到河西岸那人在喊。
“喊吧,喊吧,有谁理你才怪!”二兰子在心里说着,下狠劲儿割着草,头也不抬。
割呀割呀!割得草叶堆成小山,老牛吃得肚儿圆;割呀割呀,一口气割了十天。十
天里有十个早晨,有十次踢散那林中小路上的露水珠儿,也有十次听到那河西岸的
呼喊。呼喊,呼喊,显你小伙子嗓子脆啊!显得你小伙子甜咪嗦嗦啊!二兰子烦他。
她这会儿开始后悔了:一个姑娘家,干吗在树林子里乱喊呀?你就不知道这树林子
特怪——能让声音大上几倍吗?
二兰子以后割草时,故意用心听那鸟儿吵嘴——这就能忘了那个小伙子的声音。
可是几天之后,她突然觉得这无边的林子里好像少了些什么。
少了些什么呢?花也在,草也在,鸟儿也在,手里的镰刀也在——少了些什么
呢?她干活不勤快了,再也无心割草,默默地贴站在一棵大杨树上,伸出镰刀刮那
衰死的老皮儿……她刮着刮着猛然记起了:是少了他那喊声哩!——他从河西岸走
了吗?他回去了?他怎么就一连这多天不喊哩!
第 7 页 共 21 页
二兰子扛着草捆儿回家,走在路上都没劲儿。她是太累了。早上回到林子里,
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喊了一句:“大刀唻,小刀唻——”
树林子哟,树林子哟!树林子又把这声音传走了,那尾音儿不消不失,颤颤悠
悠,像琴!像箫!像笛!像鼓!二兰子料定这声音是那千千万万片叶子传动的,要
不它们怎么老是唰唰地动呀?她半个脸贴在树干上,她等河西岸那个声音。正在她
的心急急跳动的时候,那声音果然又一次传过来了——“大姑娘唻,小姑娘唻——”
那尾声在林中回荡着,悠悠不绝,无边的树林仍在鸣响。这声音扩展到了一个
更广阔的世界里,起落、震荡,交织成一个力的回响,深沉、昂扬,像乐章里奏出
的和声……二兰子一动不动地谛听着,抿着嘴角。她四周都是高入云天的大树、蓬
蓬勃勃的草木。她谛听着,渐渐觉得自己也溶化在一片无垠的绿色里了……
二兰子笑了。二兰子蹲在地上了。二兰子解了草绳儿。二兰子挥起雪亮亮的镰
刀了。这个姑娘真能割牛草!
(选自张炜《林子深处的声音》,有删改)
【注释】①普遍话:一些地区通行的话。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二兰子的形象非常立体、鲜活,对于老人们的告诫,她表现得天真胆大,“还从
没有迷过路”又能从侧面看出她的心细机灵。
B.小说语言质朴,富有乡土气息,如“肚子比碾砣还大”“宽板板,长溜溜”,同时
又不失美感,如“那尾音儿……像琴!像箫!像笛!像鼓!”
C.文章最后写尾声悠悠不绝,草木蓬蓬勃勃,绿色无边无垠……这些充满诗情画意
的语句既交代了情节发展的走向,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D.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二兰子心灵世界的成长过程:由开始的“潜意识”发展到
了后来的“主观意识”,越来越有主动性。
6.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二兰子三次呼喊“大刀唻,小刀唻——”时的心理状态。(6
第 8 页 共 21 页
分)
7.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二、古诗文阅读(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20 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
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
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
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
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
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
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
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
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
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
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
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
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
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第 9 页 共 21 页
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
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
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
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
愈
B.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
辄愈
C.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
辄愈
D.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
辄愈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父母或师长为自己
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古时汉族男子 16 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
字仲尼。
B 经:①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②指道经,即道教经典著作。③指佛经。文中指
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C 孝廉: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汉
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D. 鼠辈,对他人的蔑称,犹言小子,指行为不正或无足轻重的人。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佗不爱做官。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
第 10 页 共 21 页
受,一心一从事治病救,且从来没有后悔之情。
B. 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
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 华佗善用医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
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 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
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心灰意冷,将书烧掉。
11.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4 分)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4 分)
12. 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3 分)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 分)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第 11 页 共 21 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②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③,三谢不能餐。
【注释】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璘的起兵失败后,媪(ǎo):老妇。②雕胡:
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③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
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由点及面,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语义双关,耐人寻味,
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C.颈联写而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花米饭在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
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
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
逸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 分)
第 12 页 共 21 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16、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
曲由婉转流利,变得缓慢滞涩。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描写庙
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战败的耻辱。
(4)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
是: , 。
(5)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
是: , 。
( 6 )《 师 说 》 写 在 巫 医 乐 师 百 工 之 人 身 上 出 现 的 可 怪 的 现 象 的 名 句
是: , 。
(7)《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 , 。
(8)《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孤独忧愁惆怅地站立,徒劳张望故乡情状的句子
是: , 。
(9)李煜在《虞美人》中写故国宫殿物是人非的句子是: , 。
(10)秦观在《鹊桥仙》,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
是: , 。
第 13 页 共 21 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每题 2 分,共 6 分)
17.下列词语中画横线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墙橹(qiáng) 靛青(diàn) 跂望(zhì) 驽马十驾(nú)
B.鳝鱼(shàn) 舟楫(jí) 锲而不舍(qiè) 生(xìng)非异也
C.须臾(yú) 硅步(guǐ) 骐骥(jì) 以为轮(róu)
D.槁暴(pù) 省亲(shěnɡ) 蟹鳌(áo) 金石可镂(lóu)
18、下列画横线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师道也 ②耻学于师 ③孔子师郯子 ④小学而大遗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是故圣亦圣,愚益愚 ⑦吾从而师之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 ①③/②⑦⑧/④⑥⑤
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19、下列句式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相同的一组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李氏子蟠……不拘于
时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何陋之有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⑦策之不以
其道 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②④⑧ B.①⑥⑦ C. ③⑤⑦ D.①③⑥
(二)语言文字运用(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 14 页 共 21 页
100 年前,中国大地 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
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
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
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
年 ,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
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五四时代的
青年们心怀天下,为 ,不惜舍身取义,慷慨赴难。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
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和奋斗动力,最
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
100 周年最好的纪念。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爆发 鼓动 临危受命 救民水火
B. 暴发 鼓动 挺身而出 救民水火
C. 爆发 鼓舞 挺身而出 济世救民
D. 暴发 鼓舞 临危受命 济世救民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B.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
C.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
D.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 15 页 共 21 页
A.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
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
B、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
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C.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
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
D.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
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力
23.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一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
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3 分)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毛泽东、、、、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注:香菱,《红楼梦》中的人物)
下联:
四、写作(60 分)
24.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
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
请以“给我一个 就够了”为题目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③;书写工整,不涂改
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第 16 页 共 21 页
泰宁一中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答案】D【解析】D 项,原文“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
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
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A 项,“从客观标准来看”是相对于病和贫,“愚”应为主观标准 B 项,“都是“愚”
的具体表现”说法错误,原文中认为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C 项,“就是”
说法绝对,原文中是“如果”原文““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
愚不愚的标准。”
2.【答案】A【解析】A 项,“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礼
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B 项,原文“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善””、
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C 项,原
文“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
能自已。”D 项,原文“礼则有甚于道德”“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
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3.【答案】B 项,“正反对比论证”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没
有正反对比。材料二主要将“礼”与“法律”进行对比。故选 B。
4.【答案】(1)差序格局是有中心的,每个人都是关系中的中心(或每一个网络有个
“己”作为中心)。(2 差序格局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等。
(3)这种格局是动态变化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5.C。(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手法能力的试题。C 项,“交代情节发展的走向”
属于过度解读,根据对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的理解,此处属于环境,对人物形象的
塑造有直接作用。)
第 17 页 共 21 页
6.①第一次呼喊:内心情绪的释放。在家中不被重视的压抑,进入林子的喜悦(青
春的躁动),这些情绪都寄托在了这呼喊中。②第二次呼喊:对自我的探寻和对自由
的向往。“只用心听着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意味着她对自我的存在进行着寻
找:“大树林子绿蒙蒙,多宽敞啊”暗示了她对自由的向往。③第三次呼喊:对爱情
的渴望。“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由此可见二兰子渴望着对
方的回应。(每点 2 分)
7.①墨绿的森林、晶莹的露珠、鸟儿的歌唱、明亮的阳光、清甜的空气、青翠的草
地,营造幽美意境,使小说带有浓郁的诗化色彩。②不仅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
境,更赋予自然美以一种象征,生机盎然的美景与主人公青春激情的喷发和原始生
命力的张扬相契合,使小说具有含蓄蕴藉的美。③烘托人物心理,如写二兰子脱口
一喊后,“在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的震动”,以此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兴奋;
映衬人物形象,如以花之美来衬人之美。(每点 2 分)
二、古诗文阅读
8.C
9.A.古时汉族男子 20 岁时取字。
10.A“且从不后悔”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可
见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
11.(1)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很多
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
容他。”
解析:(1)“属”,通“嘱”,动词,嘱咐:“嗔”,生气怨恨:“既”,之后。(2)“请”,
动词求情;“工”,形容词,高明:“悬”,相关;“含”,动词,包涵。
12.①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来,最后华
佗服罪,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
第 18 页 共 21 页
最终将他问致死。(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
杀他,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
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
时的人认为他年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
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
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
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
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
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
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
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
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
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吐
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
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
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隔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
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
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
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
一趟。”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
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
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
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
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
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史,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
犯法律不敢接受,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
第 19 页 共 21 页
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
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就算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
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
死去了。”
13、课内文言翻译
(1)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变直,这是因为火的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
(2)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的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4 B。(应该是由面及点,“田家秋作苦”为面,“邻女夜舂寒”为点。)
15.①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
②对自己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
③对农家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
④以韩信自况,抒发自己孤寂郁闷之情。
(每点 2 分,任意答对三点得 6 分,)
16、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4)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8)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9)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10)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B 18.C 19.B
20. C
第 20 页 共 21 页
第(1)空,“暴发”和“爆发”都是动词,都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词义有差异,
使用对象不同。“暴发”多用于与水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山洪等,也可用于人的突然发
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爆发”多用于与火有关的事物:也可用于战争、革命等重大事
变或情绪、声响等。根据语境,此句是说五四运动突然发生,“五四运动”与革命,战
争有关,故应选用“爆发”第(2)空,鼓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
动起来。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褒义词。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所填词语
要与“信心”搭配,故应选用“鼓舞”第(3)空,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挺身
而出:勇政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这里的语境是“面对国家和
民族生死存亡”时,爱国青年主动奋起抗争,故应选用“挺身而出”第(4)空,救民水
火: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据救出来。济世救民:挽救天下,据济百姓。这里形容五四
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可见并不仅仅是据救老百姓,还有“挽救天下”的目的,
故应选用“济世救民”。故选 C
21. 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括号前面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
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可见这里的中心话题为“责任”,前一个分句是说明白责任,
后一个分句是说担当责任,为保持句子的连贯性,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应为“责任和担当”,
由此排除 B、D 项。C 项中,“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前后两个分
句脱节,不连贯,由此排除 C 项。故选 A
22. D
画线句中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颠倒,“家国同构”是在“秉承五四精神”的前提下进
行的,因此“秉承五四精神”应在“家国同构”前,由此排除 B、C 项:二是搭配不当,
“建立”和“动力”搭配不当,应将“建立”改为“增强”,由此排除 A 项。
23.【参考答案】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解析】此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对联的要求:仄起平收、词性相
对、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对仗改正、氛围协调一致的特点,依据上下文的提示,注意
用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准确性。本提要注意所给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的句式和用
第 21 页 共 21 页
词特点一一人物特点+人物+副词+动宾短语。考生可参考所给人物,选择最熟悉的一个,
把握人物的精神特质,注意对联整体情感上的赞美基调。故考生容易得出答案,如:赴
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24.【审题指导】
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我们自己将题目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可以是具体的,
也可以是抽象事物。例如,可以填写微笑、鼓励、眼神、拥抱”等等。主要通过叙述他
人的行为或反应给我带来的积极影响、正能量就可以了。
【写作思路】
在材料的选择上,关注生活实际,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才会有内容真实、情
感真挚的效果。可以通过写我一次考试的失利之后,回到家里,妈妈却用微笑迎接
我,又面带微笑帮助我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给我带来了鼓励,使我心灵得以解脱,
重新鼓起勇气和力量,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最终赢得了下次考试的胜利。当然,
也可以方面构思立意。例如,我的一次考试意外失利了,回到家里,到了大人的严
厉批评,尤其是妈妈那严厉的眼神,给我的心理带来了阴影,久久挥之不去。由此,
我期待妈妈慈样的眼神,鼓励的眼神,以便帮助我战胜考试的失利。这种构思,新
奇巧妙,值得借鉴注意使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对比写法等写作手法,使文章的
内容更丰富,富有吸引力。
相关文档
-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2021-06-0715页
-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2021-06-0716页
- 【语文】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9-22021-06-0713页
-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2021-06-0619页
-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618页
-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512页
-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2021-06-0519页
-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520页
-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320页
-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2021-06-0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