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00 K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卷·2018届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5)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河油田第二高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所有试题均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 第Ⅰ卷阅读题 (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朗读者》、《见字如面》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 ‎ ‎  ②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朗读者》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 ‎ ‎  ③《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沧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 ‎ ‎  ④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 ‎ ‎  ⑤如今的大众媒体,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斥,甚或甩出局外。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作者,就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达与受众用户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反现一些情感类节目,赤裸裸的拜金、带有偏见的表达甚至歧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当作多元言论而包容,甚至为了话题热议而刻意制造“奇葩”与冲突效果吸引关注,以获取收视率。 ‎ ‎  ⑥在我们看到媒体“收视口碑双赢”的一致评价时,我们不要忘记了对《朗读者》这类人文类文化产品意义的思考。《朗读者》的董卿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她重新定义了“朗读”,认为“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这种朗读“可以传情达意”,“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其实你想想,朗读也就是说话,我甚至觉得它的群众基础更大,因为会说话的人比会唱歌的人还要多。” ‎ ‎  ⑦在此刻,我们为一股清流的诞生而欢呼,甚至有评论寄希望于《朗读者》可以改变娱乐综艺的霸屏现状,平复一下当下综艺界的聒噪浮华。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并没有答案。我们只是清楚地知道:历史都是人来创造的。 ‎ ‎   (改编自《<朗读者>是否能为文化产品的公共性提供一种可能?》) ‎ ‎  ‎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朗读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朗读者》是一个提供明确“道德偏向”价值的文化产品。  ‎ B.《朗读者》是一个朗读时间不多、不追求娱乐性的人文类节目。 ‎ C.《朗读者》是一个旨在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情感类节目。 ‎ D.《朗读者》是一个让人欣喜和意外的“收视口碑双赢”的文化节目。 ‎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综艺界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这是一种典型的聒噪浮华, ‎ B.人文类节目式微的原因,一是缺乏流量“鲜肉小花”的加持,二是情感调动不够充分,更关键的是坚持与碾压式情感综艺节目不同的价值观。  ‎ C.《朗读者》用朗读串联起人物访谈,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来讲述普通人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 ‎ D.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这一点来说,《朗读者》受到欢迎并不为奇。 ‎ ‎ ‎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当下,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被视为不依从娱乐工业逻辑的异质性力量,就会受到文化工业的限制,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 ‎ B.《朗读者》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对理想人格之阐发和尊严价值之关切的真实需求。 ‎ C.从“朗读‘可以传情达意’”这句话可以看出,董卿认为朗读是一种情感交流手段,《朗读者》的产生和传播可能带动更多人进行这种交流。 ‎ D.作者提出“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现实需要,表达了一种期盼。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在这里不要叫我妈妈 曾 颖 这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是一个保安小兄弟讲的:‎ 我是到帝豪小区当保安的第三天认识阿兰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她主动来和我搭讪并请我吃苹果。这是我在这座富人住的小区中受到的最高礼遇。这里的其他住户,通常是车进车出,像害怕掉出冰箱的冰激凌一样地小心呵护自己,而保姆们,也因为忙或别的什么原因,不怎么爱搭理人。‎ 从相貌和装束上看,阿兰也是保姆,但也许是来城里很久了,她的举止言谈和衣着,并不像其他小保姆那样,浑身上下要么是未谙世事的青涩感,要么就是急于摆脱以往的形象而用力过猛的装扮。她始终穿着一件洁白干净的衣服,套一双价格低廉但样式还算好看的皮鞋,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不是桅子花,便是黄桷兰或茉莉。她每次出现,都带着一个小男孩。小家伙白白胖胖一脸营养过剩的样子,他的衣着,永远是最新最时尚的衣裤。‎ 我的工作,是看护小区的花园。花园占地几十亩,是小区的配套工程,里面有健身路径、游泳池、球场,还有休闲娱乐广场和儿童游艺设施。我主要负责看门,及时将那些妄图混进去的刷鞋匠破烂王小商小贩和非小区住户阻挡在门外。‎ 每天下午六七点,阿兰就会带着小胖胖准时来公园。阿兰永远穿着一身浅淡的衣服,而小胖胖,则像一个变身小精灵,身上的衣物和手中的玩具一天一个花样。小胖胖一来,就和孩子们一起去滑滑板车或扮游戏,阿兰就站在一旁,远远地看着孩子,像看一幕精彩的电影,随着他的表现而变换着表情。‎ 我问阿兰:你的工资一定很高吧?看把孩子带得多好!‎ 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 几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和阿兰也混成了熟人,小胖胖每次见面,隔很远就会喊叔叔,有时还会将口袋星的糖,掏一块送给我。我们已将彼此的碰面作为一种习惯,如果偶有下雨或别的原因没看到他们,就会有怪怪的感觉。‎ 有一天,保安队长对我说:最近有业主反映,外面时不时有非业主混入花园,极有可能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或小偷团伙的卧底。一定要加强警惕性,将这些不安全因素清除出去。‎ 领令之后,我睁大眼睛努力寻找队长所说的可疑人物,但几天下来,一无所获。‎ 有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来向我举报线索,说有个女人,老是带个娃娃来和她孙子套近乎,她在小区里没见过这女人,深度怀疑其动机不纯。‎ 她指的女人是阿兰。‎ 这是我不愿认可的事情,但为了不让那女人继续向队长投诉,我决定悄悄查一查。‎ 这天夜里,我换上便衣,跟在从花园里出来的阿兰身后,远远听见孩子叫阿兰妈妈。阿兰赶紧制止住他,说:小声点,我给你说过多少遍,在这里不要叫妈妈,要是被别人听到了,你就不能来这玩了。‎ 我悄悄跟着他们,左拐右拐走了几里路,来到一处城中村,这里是外来人口聚居地,我刚进城的时候,也住过类似的地方。‎ 我跟着他们,从狭窄而杂乱的巷里穿过。突然觉得前方夜色中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与周遭的环境是那样的不协调,像两朵花落入垃圾筒。‎ 在一处小杂货店,他们停下,店里一位明显比阿兰大的男人没好气地说:又跑哪去了?你不嫌折腾?这孩子每月折腾的钱,够我们吃半年了!‎ 阿兰进店,很快换了件蓝布衫,端着一个盛满碗的大锅,蹲在街边,一面洗一面说:折腾?你忍心让娃娃像咱这样混一辈子?我就是要让孩子去好一点的环境,和素质高的孩子玩!总不能让他跟咱们周围这些野孩子去交流怎么捡垃圾刨沙土?那样就永远完了!我不能给他好的环境,但我一定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男人没言语了,空气中只有小胖胖轻声哼着从别的孩予那里学来的英语儿歌。‎ 我没有把所看到的情况向队长汇报。每天仍努力以平静的神态,继续和阿兰母子打着招呼。直到半年后,我被调去守会所,我还给后任的小徐招呼,请他好好照顾阿兰,我依稀记得,我的前任老吴,在交接工作时,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故事讲完,有人在这里面听出了辛酸,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感动,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无奈与伤感。不知道你能从中能听出点什么?反正我听完之后,接连两宿都没睡好觉,眼前,总闪着两母子的身影,耳朵里,冷不丁会回响起那声让人心碎的声音:在这里,你不要叫我妈妈!‎ ‎(选自2011年11月13日《今晚报》)‎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保安眼中的阿兰的形象,从相貌和装束上看,质朴整洁,像是保姆,这是她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小区而刻意打扮的。‎ B.阿兰自己省吃俭甩,却要给自己的孩子穿最时尚的衣裤,玩最好的玩具,并每天带他到富人区玩,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融入到富人区中。‎ C.阿兰的丈夫并没有阻拦阿兰的做法,但他对阿兰的那些没好气的话语,说明他并不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只是考虑如何赚钱、攒钱。‎ D.这篇小说通过保安的讲述,塑造了一个想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环境影响的母亲形象,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发人深思。‎ E.保安和阿兰聊天的时候夸她把孩子带得很好,并猜测她工资很高的时候,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表现了阿兰质朴、不善言谈的个性。‎ ‎5.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阿兰这个人物形象。(6分)‎ ‎6.请结合小说,分析“我”(保安)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7.“故事讲完,有人在这里面听出了辛酸,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感动,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无奈与伤感。”你从这个故事中听出了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夏赵元昊且叛,为嫚①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修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②,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徙益州。未至,或煽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 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③士马,声言出塞。巳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注】①嫚:轻慢。②羌:指西夏,即赵元昊。③料简:挑选。‎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B.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C.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D.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B.“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称诸侯之死,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D.“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方平是南京人,年轻时极为聪明,考中科举茂材,评为特别优异的等级,后来历任多种官职,在任上多有出色的表现。‎ B.张方平能未雨绸缪。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C.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他又让城门三夜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很有战略眼光。他认为一旦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就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修器,必胜之道也。(5分)‎ ‎(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2~13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 A.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 超然”二字展开。‎ B.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 C.“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D.“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 E.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 ‎13.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2)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 ‎(4) 《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5) 《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参赛选手的气定神闲、百人团成员的博闻强记、主持人的妙语连珠、专家点评的字字珠玑,都成为公众赞誉的焦点。‎ ‎②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是啊,高中三年的生活不经意间就灰飞烟灭,但我们的师生情、同学谊不会因岁月而褪色。‎ ‎③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一生熠熠生辉:50岁之前是经济学教授、金融家;近50岁时“半路出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 ‎④家风是读懂中国文化密码的一本书,良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无论岁月如何更叠,从来没有情随事迁的陌生感,始终在人们精神血脉中绵延流淌。‎ ‎⑤陈凯歌这样评价中国内地导演何群:“感动于他乐观豁达笑看风云,钦佩他胼手胝足以创造梦幻光影”,并表示“何群的离开对电影界是一大损失”。‎ A.①③ B.②⑤ C.①④ D.②④‎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近年来,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各地政府相继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政府信息。‎ B.根据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境外可用银联卡支付的商户数量突破2000万家,银联卡已成为中国人出境主要支付工具。‎ C.国家工商总局络商品质量监测中心昨日发布2017年购母婴商品的质量抽检结果,国内八大电商平台母婴产品抽检不合格率达三成左右。‎ D.江苏如东县四名小学生因负担不起参赛费,国际机器人大赛虽开赛在即,却与他们失之交臂。‎ ‎17.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如果说,俄罗斯对欧洲的态度,①表现出矛盾的两歧性:既向往和效法,又警惕和对抗,②,它对东方的态度和策略,③没有那么复杂——它并不怎么理解东方文化,④缺乏对东方的尊敬和平等意识;⑤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将东方变成自己与西方博弈的力量资源。‎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络文学是不是文学,时至今日已没有什么争议。但从作品质量看, ① ,思想内容也不够深刻,使得络文学与有着数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适当地创新文学形式, ② ,络文学才能走向与传统文学的融合。那时,人们对它的关注将不再是其媒介和载体, ③ 。‎ ‎19.下图是教育部公布的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徽标,请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昨天,女儿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 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是的,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可是,孩子,你真的确定要一直给别人鼓掌,而自己不需要掌声吗?”我问。‎ 女儿和母亲的对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完成写作任务,表达你的态度。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高二期中语文试题答案 ‎1. C(《朗读者》的主旨不是表现公众人物的影响力)‎ ‎2.B(“情感调动不充分”违背文意,原文第4段明确说了“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 得不够充分”)‎ ‎3.A(“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在原文中没有充分的依据)‎ ‎4.B D (B 3分,D2分)‎ ‎5.①社会地位低:外来人员,经营杂货店,住处简陋杂乱。②有一定的修养:言谈举止得体,与众不同。③爱子深切:不仅关心孩子的生活,也关心孩子教育。④有心计:如主动和“我”搭讪并请“我”吃苹果。(每点2分,答出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6.①阿兰的故事是保安耳闻目睹的,所以保安是贯穿整篇小说的线索人物②因为保安的跟踪而了解了阿兰的真实情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有助于表现阿兰的形象,如以保安对阿兰的同情侧面表现了阿兰非同寻常的母爱。‎ ‎7示例一:我从小说中听出了心酸。(2分)母亲都是爱孩子的,但这种爱却不能以公开的身份进行,的确让人感到悲哀。不顾自己的家庭条件攀比富人,以为和富家子弟交往就可以获得好的影响,未必就能有好的结果。(2分)环境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阿兰这种不顾一切的母爱的确令人十分心酸。(2分)‎ 示例二:我从小说中读出了感动。(2分)虽然阿兰只是一个外出务工者,但知道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懂得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不惜在孩子身上花费较大的精力和财力,甚至隐瞒母子身份,这是多么崇高的母爱(2分)母爱是普遍的,但像这样识大体的母爱的确并不多见,令人感动(2分)‎ 示例三:我从中读出了无奈和伤感(2分)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但阿兰没有那么好的环境,为了给孩子提供好一点的环境,也只能隐瞒母子身份,带儿子到富人区玩耍,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享受。对于一个并不富有的普通打工者来说,这实在是无奈之举。(2分)谁也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以这样的较为极端的方式令人伤感。(2分)(也可以各种心理糅合一起,只要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 ‎8. A( “道遇戍卒皆遣归”中,“遇”与“遣”的行为主体相同,意义相对对立,故“卒”‎ 后断开,排除A、D两项。“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关系紧密,可排除B项。)‎ ‎9. B(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 ‎10. D(“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说法有误。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讨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是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怨,这样才能确保宋朝西、北边境的安宁。)‎ ‎11(1)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以其间”“厉”“坚”各1分,句意2分)‎ ‎(2)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罪”“边臣”“先事之备”各1分,句意2分)‎ ‎12.B、D(B.没有用比喻。D.“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错,应是“思归而不得的忧愁”。)(B 2分,D 3分)‎ ‎13.①因为寒食后,马上就是清明节,是为亲人扫墓的日子,然而此刻他远在密州,无法回乡祭祖,于是借酒消愁,酒醒后只得咨嗟。(2分)②感情:思乡之情和超然达观之情,(1分)诗人思归不得,姑且试煎新采的春茶,趁着人还未老,开怀畅饮,尽情吟诗。(1分)‎ ‎14.(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5.(3分)D【解析】气定神闲:形容一种悠然自在镇定的心境与状态。灰飞烟灭:形容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干净。多指人死了或事物彻底消失,不复存在,含贬义。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可改为时移世易。胼手胝足:形容十分辛勤劳动。‎ ‎ 16.(3分)A【解析】:B.“根据”和“显示”杂糅,C.“达”和“左右”去掉其一,D.偷换主语 ‎ 17.(3分)C ‎18.①文学形式不够新颖(文学形式陈旧/艺术手法单一/艺术手法不丰富)②提升思想内容的高度(有意识地丰富思想内涵) ③而是它本身(而是作品的艺术特色/‎ 而是他的思想内容)(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9.示例:该徽标由数字“30”、书法体汉字“乡”和蜡烛组成一个“师”字。徽标展示了乡村教师长年坚守乡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答出构图要素,给2分;答出寓意,给2分;句子通顺,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0.从略 ‎【参考译文】‎ ‎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优异等次的茂材,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借口,(以此)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力强盛,其他人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人马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使者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都得到。”当时朝廷肯定了他的计谋。‎ 调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代理守丞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器械,不断前往守蜀。又下诏催促方平出发,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戍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 ‎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替他们上奏免除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年间以前,每年征调百娃疏浚汴水。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以尺寸的小利为利益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 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 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有能够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 ?敌寇没有能够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一天天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 ‎ 元祐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