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部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首先是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使出现在历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上古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例如夸父神话。无论是夸父追赶太阳的伟大举措,还是饮干河渭的巨大威力,都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个神话最少披露了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是夸父的身份。夸父当是炎帝一族的人。第二是黄帝、蚩尤之战的反映。第三是关于当时气候恶化的反映。尽管神话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但其主体则是历史的。
其次是秦汉魏晋时代哲学的神话化。战国时代人们对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涉及的种种问题,都作了理性的思考,阴阳五行学说成了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理论。秦汉人则把这种理论广泛地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一个显著的例子,在先秦,诸神多为独立存在的个体,而秦汉人则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这反映了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迥然不同的意义内涵,标志着神话性质的一次重大变迁。
再次是元明时代宗教的神话化。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再次高扬,其标志便是新的造神运动的兴起。元明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的神祗偶像。正是在这样的神秘性思维的驱动下下,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出现了《西游记》、《西游补》、《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大批神话小说(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或仙贺圣寿,无不带有十分浓厚的宗教气息与功利色彩,这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反映了人们意识的变化。
总之,我们从中国神话这三次高潮的变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并没有消失,只是其功能、性质在历史中随着时代思潮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它作为一种思维形态,永远保特着其神秘性的内核;而作为叙事形态,则在不断变化着其叙述的主题。在“科技创新”作为时代关键词之一的今天,神话的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时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然而神话的那种神秘性内核,并没有因科学的发展而消亡,相反却酝酿出了新的神秘性内容。由此说明,把神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的思路,是有问题的,需要作出调整。神话研究要想向前推进,必须对百年来的神话理论作出反思。
(摘编自刘毓庆《中国神话的三次大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神话是一种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它曾经历过三次创作高潮,体现了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B.上古久远,缺乏记载,因此有学者将神话历史化,即据神话而推测出上古历史;作者提出“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
C.神话并不是完全向壁虚构,而是反映了当时历史事件、历史情况,因此在历史记载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D.上古神话的主体是历史的,但其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文中举夸父神话,意在说明它反映先民的这些认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汉人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例如他们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说明他们把阴阳理论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
B.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的性质有了一次重大变迁,它们的意义内涵迥然不同,即上古神话多是历史的神话化,而汉魏神话则是哲学的神话化。
C.因为《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大批神话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的出现,所以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
D.提倡科技创新的今天,神话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对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说明其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上古至元明时代,中国神话经历过三次重大变迁,神话内涵发生了改变,但是其神秘性思维方式的内核、其叙事性表述手段都没有改变。
B.因为上古历史记叙不发达,而上古神话更多是历史的神话化,所以研究这一阶段的神话中史实因素,可以为上古历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C.神话意识在元明时期发生变化,此时神话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这些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
D.百年来的神话理论将神话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并且将它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这应该被反思,唯有如此才能推进神话研究向前发展。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共14分
万 鞋 墙 梁衡
①陕北多山,千山万壑。有村名赤牛,世代农耕,名不见经传。近年有退休回村的干部老高,下决心搜集本地藏品,建起一农耕博物馆。我前去参观,不外乎锄、犁、耧、耙、车、斗、磨、碾之类,也未有见奇。当转入一巨大窑洞时,迎面一堵高墙,齐齐地码着穿旧了、遗弃了的布鞋,足有两人之高,数丈之长。我问:“有多少双?”答道:“13000双。”我脱口而出:“好一堵万鞋墙!”
②这鞋平常是踩在脚底下的,与汗臭为伴,与尘土、泥水厮磨,是最脏最贱之物,穿之不觉,弃之不惜,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今天忽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顿然感到它的伟大。不管什么鞋,都已经磨得穿帮破底、绽开线头,鞋底也磨成了薄片。仔细看,还能依稀辨出原来的形状、针脚、颜色。每一双鞋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从女人做鞋到男人穿它去种田、赶脚、打工等,一个长长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鞋长大的,又穿着布鞋从乡下走进城市,每一双鞋都能勾起心底一段甜蜜或辛酸的回忆。这鞋墙就像是一堵磁墙,又像是一个黑洞,我伫立良久,一时无语,半天,眼眶里竟有点潮湿。
③
在回县里的车上,大家还在说鞋。想不到这个最普通的穿戴之物,经今天这样一上墙,竟牵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一种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中国革命是穿着草鞋和布鞋走过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才发现脚上还穿着延安的布鞋,匆忙到委托店里买了一双旧皮鞋上路。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北方农村的人一律穿自家做的布鞋,小时穿妈妈做的鞋,成家后穿老婆做的鞋。布鞋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我想,做鞋也成了农村妇女生命的一部分,从少女时学纳鞋底开始,一直到为妇为母,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她们一针一线地纳着青春,纳着生命。遇孩子多的人家,做鞋成了女人的沉重负担。男人们很珍惜这一双鞋,夏天干活尽量打赤脚,出门时穿上鞋,到地头就脱下来,两鞋相扣小心地放在田垄上,收工时再穿回来。每年农历正月穿新鞋是孩子们永远的企盼,也是母亲笑容最灿烂的时刻。要说乡愁、亲情、家,布鞋是最好的标志。
④鞋不但是人情关系的标志,还是社会进步的符号。有人说,看一个人富不富,就看他家地上摆的鞋。我是1963年进大学的,同班有一位从湘西大山里考来的同学,赤着脚上课。老师问,为什么不穿鞋。他说长这么大,就没有穿过鞋。1968年大学毕业,按那时的规矩,我到内蒙古农村当农民劳动一年。生产队饲养院的热炕,是冬季的晚上村民们聚会、抽烟、说事的热闹地方。腾腾的烟雾和昏暗的灯光中,炕沿下总是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其中有一双就是我从北京穿来的,上面已补了13个补丁。90年代我已在北京中央国家机关工作,那时的会议通知常会附一句话:请着正装。“正装”什么意思?就是要穿皮鞋。
⑤那几天在县里采访,虽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脑子里总是转着那些鞋。立一堵墙以之纪念,是人们常用的方法,最著名的如巴黎公社墙、犹太人的哭墙,还有国内外经常看到的烈士人名墙,但集鞋为墙,还是第一次见到。鞋虽踩在脚下,不像帽子风光,却要承一身之重,走一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
⑥我们常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却很少人说到“游子脚下鞋”。做鞋,首要是结实。先要用布浆成“衬”,裁成帮,裹成底。将麻搓成绳,锥一下,纳一针。记得幼时,深夜油灯下,我躺在母亲身旁,是听着纳鞋底的刺刺声入睡的。现在市面上已找不到人工布鞋了,那天我在县里托人找了一双,不为穿,是想数一下一双鞋底要纳多少针。你猜多少?2500针。那堵鞋墙共有13000双鞋,你算一下,总共有多少针呀!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事业轰轰烈烈,走过的道路艰苦曲折,又有谁想到脚下千针万线的慈母鞋呢?
⑦鞋墙不朽。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开头一段写赤牛村名不见经传和老高建起的农耕博物馆也未有见奇,以此来反衬“一堵万鞋墙”给“我”的惊奇感受。
B.第二段通过“隆重聚会”和“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这两个比喻,把无生命的鞋写活了,一个“请”字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C.以“赤着脚上课”反映出湘西的贫困,以“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反映出农村的落后,以“着正装”反映城市的富裕。
D.这篇散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构思手法,通过塑造“穿之不觉,弃之不惜”的鞋这个意象,表达了深刻的主旨,形成幽默的风格。
5.梁衡的散文善于运用联想、想象,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5分)
6.作品结尾说“鞋墙不朽”,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作品以这句话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共11分
材料一:
日前,中国姓名大数据报告《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出炉。该报告由国内唯一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和起名服务的专业机构“起名通”耗时3个月完成,抽取整理了平台2015年540万新生儿姓名数据、2010后2000万姓名数据,并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是中国关于名字的全景式报告。
对于重名情况,该报告进行了披露:“中国前100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在全国覆盖的人口整体超过10%。”报告指出,虽然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名字的集中度已经有所好转,而且新一代孩子的名字普遍更清新、诗意,但新生儿热名也存在自己的尴尬,几十个名字一眼望过去,有点傻傻分不清。
报告认为,从众心理,创新精神不足,以及家长普遍强调“过好自己的日子”、缺少更多元化的考虑,影响了新生儿名字的文化韵味、寄寓深意和精神风骨。而各大商业网站为吸引用户点击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则成为“10后”高重名率背后的两大“黑手”。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还能看出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传统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已经不占主流,男孩起名也不像其父辈更强调坚强伟大、个人奋斗。一些代表美德的字,如诺、芷、恩、允、谦,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体现了时代对于“德行”的呼唤。
材料二:
从一些史书典籍可见,花鸟、珠玉、艳色、爱怜、女德,不啻为女娃起名永恒的主题。丽、华、珠、玉、贞、娥、姬、姜……这是汉魏女子常用的名字。如果说缇萦、昭君还有点高冷,郑德柔、曲丽卿、李贞、高淑、陈兰英、郑琼、元婉、杨莹、王娇娇……这批唐代墓志铭中的名字,现在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60后时兴“英兰玉秀梅”,70后移情“丽艳敏芳静”,80后钟爱“静丽娟艳燕”,90后喜欢“静婷敏丹丽”,00后专宠“婷静颖雪敏”。虽然不同时期的偏好略有差异,但潜心推敲起来,大多逃脱不了“女德、女容”
两大主题。然而2010后是个华丽的分割线。涵、怡、欣、诗、梦、嘉扑面而来,一扫传统儒家给女性定下的“德容言工”四大道德标准,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起名新风尚。
如果说女孩起名,和她们实际的社会地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犹如装饰历史的一道“花边”,那么男孩起名,其实也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阳刚气”。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男娃起名崇尚奉献精神,在不同阶段凸显了不同的政治主题:刚建国那会儿,涌现了大量的建国、建军、建华、国华、国强等。作家张抗抗,看名字就知道出生于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时出了不少抗美、援朝、保国、卫国。如果是出生在“大跃进”,则热衷于取名跃进、胜天、超英、超美。从80后到00后,政治风明显退潮,成功人士取代了革命英雄,名字开始强调个人奋斗,坚强伟大。纵观半个多世纪,父母们对男娃的期望从来都很直白:伟、勇、超、强、杰、帅、鑫,最多简单打个比方:波、涛、鹏、宇。70后、80后痛定思痛,决定给自己娃娃起名绝对不能再随意。皓、昊、子、轩这类带有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汉字崛起,晟、熙、铠等字也在中高端家庭逐步走热,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
女四德,男阳刚。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最热的男女前30个名字,俨然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从2010后最流行的名字来看,性别界限开始在名字中模糊,“刚柔并济”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同化选择,出现了像“子涵”这样高度跨界的“中性名”。如“羲”“禹”“奕”这些明显带有男性气息的汉字,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起名时,接受程度明显更高。至少半数的中高端女宝宝家长,都提出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还有些特意注明了“希望大气”。2005年李宇春超女夺冠那晚,《时代》周刊对李宇春如此点评:“她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
建国后,重名潮一波又一波。前三次分别发生在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书岩通过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发现,在1966—1976这10年中,“红”在名字中的使用率达到第一位,在1970年代达到巅峰。如今新新人类,疑似正在掀起第四大重名潮。
据统计结果,2010后重名率最高的十大名字分别为:
女娃:子涵、欣怡、梓涵、晨曦、紫涵、诗涵、梦琪、嘉怡、子萱、雨涵。
男娃:子轩、浩宇、浩然、博文、宇轩、子涵、雨泽、皓轩、浩轩、梓轩。
这些字则热到发烫:
女娃:涵、梓、怡、子、萱、欣、可、嘉、梦、琪。
男娃: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
从2010后潮流热名可以看出,满满的都是双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一直到1960年代,中国人还是挺喜欢双字名。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单名狂飙突进,横行40年。在最极端的1980—1990年代,最流行的前20个名字里,男孩的单名率达到100%,女孩达到85%。直到时代的车轮驶入2010年代,双名终于上演了“逆袭”。
(摘自2012年“起名通”运用大数据推出的“量化姓名趋势研究”成果)
材料三:
2016女宝宝热名榜 —— 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
1梓萱 11瑾萱 21梦琪
2梓涵 12思涵 22钰涵
3诗涵 13可欣 23梓萌
4可馨 14紫萱 24芷萱
5一诺 15若曦 25艺涵
6雨萱 16紫涵 26若萱
7欣怡 17雨涵 27依依
8子涵 18雨彤 28若熙
9晨曦 19欣妍 29艺馨
10子萱 20若溪 30诗琪
2016男宝宝热名榜 —— 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
1浩然 11子墨 21俊杰
2子轩 12博文 22致远
3皓轩 13一诺 23天佑
4宇轩 14子涵 24明轩
5浩宇 15子睿 25梓涵
6梓睿 16睿 26俊豪
7梓轩 17雨泽 27昊然
8浩轩 18铭轩 28一鸣
9俊熙 19宇航 29皓宇
10梓豪 20子豪 30梓宸
中国人重名最多的姓名:
1张伟299025(人) 16李强230717(人)
2王伟290619 (人) 17王敏223592(人)
3王芳277293 (人) 18李敏223469(人)
4李伟269453 (人) 19王磊219127(人)
5李娜258581 (人) 20刘洋214420(人)
6张敏245553 (人) 21王艳206119(人)
7李静243644 (人) 22王勇204173(人)
8王静243339 (人) 23李军204023(人)
9刘伟241621 (人) 24张勇203077(人)
10王秀英241189 (人) 25李杰202421(人)
11张丽241075 (人) 26张杰199789(人)
12李秀英240742 (人) 27张磊198962(人)
13王丽236097 (人) 28王强195956(人)
14张静232060 (人) 29李娟195589(人)
15张秀英231114 (人) 30王军193723(人)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展现的是2010到2015年的取名情况调查,材料二展现的是2012年以前的取名情况调查,两份报告合起来正好可以全景展现中国父母为孩子取名的情况。
B.材料一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体现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对“德行”的呼唤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对男孩坚强伟大、个人奋斗的期许。
C.各大商业网站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主观上是为了吸引用户点击,但客观上成为“10后”高重名率的重要因素。
D.因为单字名一连用了40年,有点审美疲劳,而两个字更能表达多维之美,所以从2010年代开始,单字名集体被冷落,双字名终于上演了“逆袭”。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两份调查报告都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这表明大数据进入各行各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姓名大数据报告的发布,是这样一个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
B.重名现象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着,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愈演愈烈,这表明人们在取名时有一种趋同心理,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
C.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子起名时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希望女孩子能“刚柔并济”,这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的颠覆,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D.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给孩子起名重政治、轻知识到后来追求有学识、有修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飞跃,但名字都“诗”“涵”“轩”起来又有些不妙。2010后起名,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
9.从两份调查报告看,中国人取名字有怎样的特点? 这样的调查有何意义? (5分)
二、古诗文部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9分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遗,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唯陈仲弓来,辄乘舆出门迎之。
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
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张让:东汉末年专权的宦官。 陈仲弓,即上文中的陈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B.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C.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D.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11.下面对文中加点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有很多词与官职的任免或者变迁有关,如 “复拜司隶校尉”的“拜”就是授予、任命的意思。此外,常用的如“除”指的是授职、拜官,“领”表示兼任,“署”表示代理。
B.“再”,在古代也是指“又一次”的意思,例如“再拜”指第二次行礼,是古代的一种礼节,《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就是指第二次行礼;文中的“再迁”指第二次升迁。
C.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D.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膺性格刚直高傲,他不喜欢交往,常常以有病为由,不迎送客人。只是把同郡的荀淑、陈仲弓作为师友。 在他们两个人来的时候,才乘舆出门迎接,分别时相送数里。
B.李膺执法严厉,把藏匿于柱中的野王令张朔揪出,并交付洛阳监狱。从此黄门常侍都谨慎小心。
C.李膺品格高洁,即使朝廷纲纪败坏时,他仍能独自坚持节操。被抓入狱,被拷打致死,妻子儿女流放边疆。
D.李鹰居住阳城时,门下总有四五百个学生,每当他写完一篇文章,学生们都争着阅读,传来传去不会落到地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5分)
(2)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共9分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15.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6.人生总是会有种种情感。面对离别,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 , ”,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亲近的内心感受。而《次北固山下》则以“ ? ”表达旅人对家乡深切的思念。这些诗句都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滋味。然而,又有很多时候,我们纵使有丰富的感受,却觉得难以表达得淋漓尽致,甚至不知道如何落笔或者开口,陶渊明在《饮酒》中的诗句“ , ”,表达的就是这种感受,指出很多时候我们本想说明白,却又感觉不可言传。
三、表达交流部分,共22 分
17.下面的句子中,共几句的加点成语使用准确,请选出数量正确的一组( )(3分)
①在全公司的关注下,新经理带着胜利的喜悦发表了就职演说,他谈到了很多员工关注的焦点议题,言辞激烈,兴奋之至,搓手顿足。
②表面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人,往往会背后逢人说项,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
③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必须努力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④漫步镇远青龙洞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大自然独特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⑤东汉后期的袁绍,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财经年会上表示,希望各国摒弃以邻为壑的做法,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扩大开放,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世界经济强劲持续发展。
⑦在邹城铁山公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用清水在地上写毛笔字,他们大多旁若无人,挥毫泼“水”,点折提钩,或娟秀,或狂放,风格各异,都颇具功底。
⑧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身,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A. 一句 B. 二句 C .三句 D.五句
18.下列各句中,一共有几句话没有语病,请选出数量正确的一组( )(3分)
①河南农民韩洪刚因将自家地里难卖的萝卜免费送人而蹿红网络,“免费送”虽然让他有所损失,但也为他的红薯打开了销路。
②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些许遗憾,特别是对当今有些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判。
③南昌火车站位于京九、浙赣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位置,今年春运期间,日均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增长了56%。尽管是大年初一,车站的大厅里仍有不少旅客在排队购票。
④如果一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能够给其应有的回报,他就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感。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明确提出这一基本理念,并在政策制定和二次分配上有所体现。
⑤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制与开发,将被越来越多地提到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因为它关系到人类走出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⑥由决策者会议策划集团主办,中国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承办,享誉盛名的中国食品饮料峰会于2017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凯宾斯基大酒店举办。
⑦13岁少年骆伟科为救病危母亲徒步到广州擦鞋筹款一事感动了无数人,收到的捐款已经超过30万元。
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发展的过程有没有造福于民,发展的成果能不能惠及于民,是衡量是否科学发展的“试金石”。
A.二句 B.三句 C.四句 D.五句
19. 根据材料内容,从逻辑角度看,最为合理的一条结论是( )(3分)
最近几年,一些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为占领市场,生产的电动自行车质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日益增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为此发布了新的、强制性的电动车国家标准,对旧标准进行了一定调整。其中,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整车质量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
新标准正式实施后,对于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妥善解决办法,如通过自然报废、以旧换新、发放报废补贴等方式进行淘汰,或暂时将其纳入机动车管理范围。
A.电动车与机动车相撞引发交通事故,电动车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B.部分最高标准的上调,会增加交通安全风险,导致更多交通事故发生。
C.新标准实行以后,国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将会大幅减少。
D.部分电动车可以参照新标准纳入机动车管理,暂时免于强制报废。
20.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依据律诗知识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填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每逢佳节更情衷, __ 。
, 。
,政出和谐方大同。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快意常如秋月满 ②心多自信得宽广 ③寒霜难抵春色浓 ④小字云笺记岁丰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④②
21. 下列解释正确一项是( )(3分)
A.“且贰于楚也”和“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两句中的“且”意义用法相同。
B.“群臣怪之”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两句话中的加点词都是意动用法。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和“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当中的“见”意义用法相同。
D.“比诸侯之列”和“朋比为奸”中的“比”的意义用法相同
22.翻译下列句子(7分)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分)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2分)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分)
四、作文部分,60分
2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请教一位智者:“是什么让你成为智者?”
“看见的能力。”智者说。
这个人听了不解地问:“看见什么呢?”
智者平静地说:“从毛毛虫里看见蝴蝶,从蛋中看见雄鹰,从自私的人身上看见圣徒,从死亡中看见生命,从分裂里看见统一,从人性中看见神性,从神性中看见人性。”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 D “但”前后说反了,夸父是为了说明主体是历史的。
2、 C 大批神话小说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的出现是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的表现而非原因。
3、 C 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是其中“无不带有十分浓厚的宗教气息与功利色彩”
4.A(B.“隆重聚会”不是比喻,是比拟。C.作者以赤着脚上课和“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到开会“着正装”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进步。D.“形成幽默的风格”不准确,应是“形成庄重的风格”。)
5.①从鞋墙联想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联想到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匆忙买一双旧皮鞋上路的情形。(2分)②想象农村妇女纳鞋的情景和男人们珍惜鞋子的情景等。(1分)③这些联想与想象,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2分)
6.第一问:鞋子所象征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代表的社会进步,所象征的乡愁、亲情、家等应永远缅怀,永远传承。(3分)第二问:照应题目与开头,使作品结构严谨;揭示作品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万鞋墙的赞美之情。(3分)[]
7. C 【解析】A 项,材料一还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B项,是一些代表美德的字“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而非“已经取代”;D项,“有点审美疲劳……之美”于文无据。
8.A 【解析】B项,“而且愈演愈烈”于文无据;C项,“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错,这只是一部分家长的做法;D项,“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错,应是处于从模仿到自我表达的尴尬期。
9.特点:①中国人取名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受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很大。②中国人取名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良好祝愿,但不同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③中国人取名在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爱用的汉字,这些流行字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最受追捧的主流价值观。(每点1分,共3分)
意义:①名字不仅对个体有意义,也是一部微观史,有时代的烙印,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②报告以姓名这一微观视角记录了这个时代从何处来,正往何处去,有助于下一代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提升。③从当下来看,对新一代父母的起名乃至育儿观有所影响和引导。(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0. A
11. B “再”解释得有误
12. A 出门迎的是陈仲弓,且没说相送的事情。
13.(1)李膺对他说:“死是谁也不愿意的事情,你现在为什么没有一点为难的表情呢?”(恶 子 色 各1分,句意2分)
(2)汉朝要灭亡了!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楷模,而如今都遭到了迫害,还以什么来保存国家呢?(纪 害 存各1分,句意2分)
14. B 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1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7. 答案 C (搓手顿足:形容焦急不耐烦,使用错误。逢人说项:指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使用错误。耳提面命:形容恳切教导,使用错误。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使用错误。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也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使用错误。)
18. 答案A ( ②“在……中”掩盖主语③“位于……处”和“处于……位置”杂糅④“近年来”和“将”自相矛盾⑤“走出……困境”⑥享誉=享有盛名⑦“收到”前应加主语“他”)
19.答案 D(A“电动车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绝对化;B“会增加交通安全风险,导致更多交通事故发生”的结论不准确,新标准中规定的是标准上限,限制企业随意提高生产标准;C“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将会大幅减少”的结论没有依据。)
20. A
21. 答案 B (A.前者为并且,后者为姑且C.第一个是“被”,第二个相当于“我”D.第一个是并、列的意思,第二个为勾结)
22.答案略
23.写作指导:从材料中七个“看见”得出三层意思,第一层说的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见,那是预见;第二层说的是从反面去看见正面的,那是反观;第三层说的是从紧密联系的两方面互相看见,那是互察。总的说来,真正的看见的能力是一种洞察力,还需要想象和联系的能力。写作这篇文章,可以从三个层面中的某一点来写看见的能力,也可以综合起来写。
古文翻译:
李膺字元礼,是颍川襄城人。李膺性情简慢高傲,没有什么交际往来的人,只把同郡的荀淑、陈寔当作师友。
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推辞不接纳。樊陵后来凭着阿谀攀附宦官,官位达到太尉,成为有节操的人感到羞耻的事情。荀爽曾经来拜见李膺,借机替李膺驾了车,回去以后,高兴地说:“今天才能够为李先生驾上车呀。”李膺被人仰慕就像这样。
再次调动官职,又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任野王县县令,贪婪凶残无道,甚至竟杀害孕妇,得知李膺威猛严峻,畏罪逃回京城,就躲在他哥哥张让的府第中,藏在夹壁墙里。李膺了解到这些情况,率领将吏拆毁夹壁墙捉住张朔,交给洛阳监狱。录完供词后,就把他杀了。从此黄门常侍们都谨慎小心敛声屏气,按例休假时都不敢再出皇宫了。皇帝感到奇怪询问他们原因,他们一齐叩头哭着说:“怕李校尉。”
这时候朝廷一天比一天混乱,纲纪颓败,李膺独自守持法度纲纪,自我保持声名高洁。读书人中有被他容纳接见的,就被称为登龙门。后张俭事件发生,朝廷缉捕株连的同党,同乡人对李膺说:“你可以逃走。”李膺回答说:“事奉君王不躲避灾难,有了罪过不逃避刑罚,这是臣子的节操。我已经六十岁了,死生有命运的安排,逃走将到哪里去呢?”于是就去了奉诏监禁犯人的监狱。李膺被拷问处死,妻子儿女被流放到边远的地方,李膺的门生、旧吏以及他们的父兄,一律限制不准做官。
李膺常常拿有病为由,总是不迎送客人,他们家平均二十天方才接迎一回。惟独陈仲弓来作客,李膺总是乘坐车子到大门外迎接。
李膺居住在阳城的时候,门下总有四五百个学生,李 膺每当写完一篇文章,学生们都争着阅读,传来传去不会落到地上。陈仲弓叫大儿子陈元方来拜李膺。李膺同他谈完话以后,让他到厨房去吃饭。陈元方心中暗喜,认为自己使李膺感到满意,应该还能够再来拜见他。李膺同一个县的聂李宝,出身低微,不敢来见李膺。杜周甫了解聂季宝科举考试不会被录取,将他的情况告诉李膺。李膺叫他来会面,坐在台阶下为牛御寒的蓑衣上面。李膺同聂季宝谈了一次话,便断定说:“这个人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后来果然如李膺所预料的一样。
李膺受到党事的牵连,同杜密、荀翊一起被关押在新汲县监狱。过年这一天,荀翊举酒杯说:“端正朝纲必须从小事积累起来。”李膺对他说:“死是谁也不愿意的事情,你现在为什么没有一点为难的表情呢?”荀翊说:“追求仁义,得到仁义,还有什么可遗憾的!”李膺感叹地说:“汉朝要灭亡了!汉朝要灭亡了!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楷模,而如今都遭到了迫害,还以什么来保存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