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41 KB
  • 2021-06-07 发布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春期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高一第四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 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 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 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把属于古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 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 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 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 《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 C. 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 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时长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内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不同于微电影和直播,短视频制作并没有像微电影一样具有特定的表达形式和团队配置要求,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优秀的短视频制作团队通常依托于成熟运营的自媒体或IP,除了高频稳定的内容输出外,也有强大的粉丝渠道;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生广告的形式。‎ ‎(摘编自《短视频行业现状分析》)‎ 材料二:‎ 一些短视频平台因为时间的限制,不适合承载信息量过大的内容。随着信息越来越碎片化,人们的关注力也变得越来越不集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受众眼球,每一秒都非常重要,需要有创造力、独特性、原创性。高质量的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能获得发酵式传播,实现长视频无法企及的传播效果。中央电视台制作的57秒短视频《熊猫宝宝“奇一”撒娇抱大腿》在脸谱平台播放量达9.8亿次。短视频传播速度之快、传播影响之大超乎想象,更坚定了相关机构将短视频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的决心。‎ 年来,腾讯短视频日均访问量增长了25倍,秒拍短视频的日均播放量增长了7倍,今日头条短视频的日均播放量增长了6倍,已超过图文成为其流量的主要来源。短视频已成为移动端信息消费的主要形态。‎ ‎(摘编自《国内短视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017.09)‎ 材料三 日前,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了几家短视频平台负责人,并责令其全面整改。近两年,短视频平台吸引了很多流量,观看和制作短视频在年轻人中形成了一种潮流。但一些短视频内容低俗、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了不良影响。‎ ‎90后女孩张琳(化名)在深圳工作,她常上传短视频到微博和几个短视频App。她认为,短视频创意点来回就那么几个,更多用户加入后,内容同质化愈发严重。“还有的短视频App上首页的门槛低,低俗内容多,有的短视频平台随着用户的扩充,品质也降低了,发现这种情况我就会卸载App”。‎ 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刘琪(化名)感觉,短视频平台上某些内容火起来,大都是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比如大冬天冷水洗头、吃活虫子、吃很辣的东西,还有一些女生穿着暴露等”。‎ ‎(纵轴:认为存在问题的调查对象百分比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短视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版权问题。现在短视频版权保护刚刚起步,一般都是通过打水印等方式。“按照2016年12月1日起实行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也是必须加的,保证出现问题能够溯源”。第二是侵害他人人格权。“很多短视频暴露别人隐私,比如此前关于‘水滴直播’的争议,还有在街上突然闯入他人空间的恶搞视频。短视频中公开谩骂他人还可能侵害他人名誉权”。第三,涉黄涉暴、低俗的短视频影响文化安全和内容安全。‎ ‎(摘编自《不良短视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如何》中国青年报2018.4.26)‎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短视频时长短,有的只有几秒钟,但题材丰富,在各方面都比直播和微电影有优势。‎ B.短视频传播速度快,传播影响大,发展迅速,如今已成为移动端信息消费的主要形态。‎ C.从材料三的图表来看,被调查对象认为短视频网络平台存在的问题大多在内容方面。‎ D.一些短视频内容低俗、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短视频比微电影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因此成为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传播方式。‎ B.高质量的短视频富有创造力、独特性和原创性,通过社交媒体能获得发酵式传播,它的传播效果,是长视频所无法企及的。‎ C.一些短视频缺少创意,内容同质化,只是一味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已经被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有望得到治理。‎ D.通过对网络短视频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高达60%的短视频平台都存在“挑战伦理道德”和“对未成年人缺乏限制”方面的问题。‎ ‎6.请根据所给材料,简述要使短视频得到良好发展,需要做好哪些工作。(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西独眼八爷 田诗范 虽说朱八爷只有一只眼,可那两条神腿在云盘山一带却是出了名的。‎ 云盘山是彝汉杂居的地方,地处川滇交界的白草岭北端,东临金沙江,称为不毛之地,其实这一带雨水丰沛,原始森林连绵几百里,狼、狐、蟒、豹时现形迹。‎ 自古以来,这一带山民多以撵麂子为趣,谁打到麂子都要全村分食。当然,猎人朱八爷坐庄的次数最多,那全亏了他一只眼两条腿。那一只眼瞄准时不须闭另一只眼,一举枪就是三点一线,因而总是百发百中,两条腿跑起来耳边生风,眨眼工夫,就能从麂子的屁股后几百步追到鹿子前。朱八爷还有一绝,一般动物被追急了,待人临近,突然掉头或左或右,猛地转弯,一下摆脱人的追击,而朱八爷总是料到猎物往哪边调头,一下抢在它的前面迎头一枪,从来没有跑脱了的,故当地老少都称他为“独眼神腿朱八爷”。‎ 其实朱八爷根本没到做爷的年龄,只是山里人风来雨去,脸上布满岁月的沧桑;再加他性格老成持重,被山里人敬重为爷。提起瞎了的那只眼,都信朱八爷说是那夜走夜路,从坡上滑下被残枝戳瞎的。‎ 其实朱八爷自己明白,那年正逢十年一遇的大风雪。山风刮得正紧,半夜中风声如雷声隆隆而过,朱八爷正睡在火塘边发着高烧,忽听狗叫得紧,忙赶到生产队的羊圈,见一硕大的黑影叼走一只小羊,从绿萤萤的眼光判定,是只大狼,山民叫做“山猫狸”。他顾不得许多,操起柴刀就追。这“山猫狸”也不平常,追了好久总保持一定的距离,可能是衔着羊的缘故,朱八爷在云盘山顶终于追上了它。那大狼放下羊,低着头,嘴里发出低沉的嚎叫声,然后一纵身跃到朱八爷面前,按平常动物攻击人前总有一个伏地一蹲再跃起的动作,不想这家伙把转身跃起两个动作合二为一,而朱八爷又追得太近,一时收不住脚,只觉左眼一红,一股热流溅出,同时也听大狼一声惨叫,接着连滚带爬的滚下山去,雪地上留下一只狼耳。‎ 因为朱八爷发着烧,一只眼换一只耳,朱八爷认为吃了亏。之后,朱八爷一有空总不停地摆弄那只老火枪,准备要它的命!可后来政府下了禁猎令,朱八爷那颗复仇的心也渐渐熄了火,绝了望。‎ 改革开放了,朱八爷在外地打了几年工,挣了一笔钱,回乡讨了媳妇,有了女儿蚕花。蚕花也五岁多了,朱八爷渐觉得腿有些不方便了,乡上照顾他当了护林员。这天,又是一个难逢的风雪天,朱八爷起身去巡山。这一带封山多年,附近几个林场也停伐转业,山林也茂盛多了,白皑能的雪压在马尾松上,真如《智取威虎山》上的林海雪原,他对着大山吼了一句:“北风吹,林涛呀吼.…”‎ 猛然,他鼻翼抽动了一下,只觉得松香中央着一股腥躁气。他急转身,脚下雪土一松,他顺着雪土滚到坡下,他想站起,可腿一软,一阵钻心的痛直刺大脑,他知道腿断了。“唉,我这老骨头真不中用!”他一抬头,额上渗出了冷汗。‎ 朱八爷看着那只大狼站在上风口,毛茸茸的,难道是它?可仔细一看,又有些不像,那毛稀稀拉拉,走路偏偏倒倒,原来那只狼是何等的威风啊!可再一看,那狼的头上的的确确少了一只耳朵,是它,它还活着!‎ 朱八爷热血直冲脑门,精神也亢奋起来,等了那么多年了,他端起了枪,瞄准。可他突然发现,那狼仰天一阵长嚎,一会身左身右竟跳出好多只狼的身影,他以为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再一看,确实是好多只狼,而且一直向他走来。放枪还来得及,可是他手有些抖。这一枪震弹打去,那老狼的狼子狼孙也许真要断了烟火。‎ 干嘛要这么残酷,不都是同生在这片山林中的吗?他想。‎ 那只老狼这时也发现了他。它虽然老了,可它仍认出了他,它脖子一扬,抖索精神向他冲来,那速度丝毫不减当年。‎ 朱八爷被迫举起了枪。正要放,猛然想起这只枪曾向那些违章进山打猎的人示过警,又猛地想起自己护林员的身份……‎ 就是这一迟疑,晚了。那老狼只一纵,用嘴咬住了枪管,偏头一甩,枪飞出老远,他望着老狼参差的狼牙,雪红的大嘴,他想:“完了!”他干脆闭上了眼。‎ ‎“爹—”他睁眼一看,一团红光从坡上滚下,直滚到他身边,是蚕花。‎ 那老狼也一惊,退到一边,当它看到是一位赤手空拳的小姑娘,竟上前用舌头舔着蚕花的大红棉袄,眼中复仇的眼光早已消失了,剩下一丝一丝与人类相同的母爱。这时,那狼群中钻出一只黑背小狼,它悠悠地钻到蚕花的棉袄下来取暖,只见蚕花抱起它,含着眼泪对着老狼说:“狼妈妈,天气冷了,你带着你的狼宝宝到我家去烤火好吗?我要和你的宝宝一起玩呢!”‎ 老狼舔了舔那小狼,小狼蹦蹦跳跳向前方跑去,还不时回头像在招呼蚕花,朱八爷看懂了老狼的意思,知道自己已不能走路,蚕花在这里也会冻死,叫一声:“跟它走,回去叫人来!”‎ 天亮的时候,蚕花和小狼带着村里人赶到时,见八爷正闭着眼睛在松枝堆中养神呢!‎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三段,既设置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交代了“独眼神腿朱八爷”外号的由来,也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B.朱八爷的眼睛其实是被“山猫狸”弄瞎的,但为了能当上公家的护林员,他隐瞒打狼的事,编造了被树枝截瞎的谎言。‎ C.作者在讲述朱八爷的故事时,采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其技艺高超、有责任感的形象。‎ D.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在着力刻画老狼与朱八爷的矛盾纠缠的同时,时代的变迁、观念的转变,也在文中得到了体现。‎ ‎8.小说以“独眼八爷”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9.关于小说结尾“狼救八爷”的情节,有人认为不合理,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士诚遣将来援。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进围常州。明年克之。还镇池州,与常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明年,友谅寇南昌,太祖召达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师还,太祖议征吴。右相国李善长请缓之。达曰:“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太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且定”太祖大悦,拜达大将军,帅舟师二十万人薄湖州。敌三道出战,达亦分三军应之,别遣兵扼其归路。敌战败返走,不得入城。还战,大破之,擒将吏二百人,湖州降。遂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别筑台三成,瞰城中,置弓弩火筒。台上又置巨炮,所击辄糜碎。城中大震。达遣使请事,太祖敕劳之曰:“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既而平江破,执士诚,传送应天,得胜兵二十五万人。城之将破也,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又令将士曰:“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既入,吴人安堵如故。师还,封信国公。‎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一项是(3分)‎ A.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B.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C.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D.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国,官名,春秋时齐置,战国时各国设相,称相国、相邦,秦称丞相,为百官之长。‎ B.浮屠,即“佛陀”,也作“浮图”,有佛、佛教、和尚、佛塔等意;本文中是指和尚。‎ C.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用“洪武”作为年号,实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 D.少傅,官名,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无实职:亦称辅导太子的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达多谋善断,用兵如神。在攻打常州和湖州的战役中,他能根据敌情变化巧妙排兵布阵,大败敌军,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尽显其用兵之智慧。‎ B.徐达治军有道,军纪严明。他不主张坑杀俘虏,能够严格约束部队,不准军队掠民财富,毁民居所,在攻克平江之后,百姓一如往常,安居乐业。‎ C.徐达身先士卒,作战勇猛。陈友谅进犯南昌时,兵锋所指,气势汹汹,徐达毫不畏惧,冲在诸将之前,挫败了敌军前锋,并率领众将击杀了陈友谅。‎ D.徐达忠心耿耿,深得信任。朱元璋采纳了徐达尽快征讨吴地的建议,并授予他大将军之职;朱元璋对徐达信任有加,令其见机行事而不多加干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 ‎(2)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代古诗歌,完成14~15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 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 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 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15.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 ‎(2)《阿房宫赋》中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精准防疫,既要到位,也要防止 。当前,一些地方在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堵点”“断点”。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是要做好疫情防控,让疫情防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从而更加科学。如今,不少地方已经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增长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经济活起来,城市动起来。‎ 当然, 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并不意味着放松疫情防控之弦。当下,唯有下足更精准的“绣花”功夫,才能保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复工营业情况总体向好,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住宿餐饮、美容美发等领域复工率还有客流的恢复依然偏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出门消费、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依然存在着不少顾虑。( ),才能真正化解人们的担忧,让人们增强信心,尽快回归正常生产生活状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过犹不及 首当其冲 因势利导 齐头并进 B.过犹不及 当务之急 因时因势 并驾齐驱 C.矫枉过正 当务之急 因时因势 齐头并进 D.矫枉过正 首当其冲 因势利导 并驾齐驱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加快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经济活起来,城市动起来。‎ B.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增加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经济活起来,城市动起来。‎ C.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增长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D.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提高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将一条条严、深、细、实的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正视这种情况 B.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一条条严、深、细、实的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C.要避免这种情况,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只有将一条条严、深、细、实的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D.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我们需要将一条条严、深、细、实的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20.下面是某学生给多年未见的老师写的一封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妥之处,请找出并改正。 (5分)‎ 自从出国之后,学生一直垂念师恩,您送给我的补壁之作,我一直惠存。此次本欲枉驾府上当面贺寿,无奈路途迢递,加之每日宵衣旰食,唯有以此尺牍聊表寸心,遥祝恩师百龄眉寿、万事如意!‎ ‎21.下面是漫面家兰旭家的一幅漫画,请你围绕漫画内容寓意拟写一幅对联。 上下联不少于14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如果我是一滴水,我会选择融入大海,永不干涸。”有人说:“如果我是一滴水,我宁愿成为绿叶上一颗晶莹的露珠,在太阳光中闪亮地升腾。”‎ 要求: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文体明确;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0年春期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高一第四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 B 2. D 3. B 4.A 5.B ‎6.(1)制作方面:内容要丰富,质量要提高,形式要创新。(2)平台播放:严格把关,规范播放。(3)法律方面:出台相关条例法规,保护版权,保护人格权等。‎ ‎7.B 8.①“八爷”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独眼”是其重要的形象特征。②小说的故事情节都与八爷的“独眼”有关。③独眼的仇恨与复仇时的迟疑形成对比,突出小说主题。④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不同意。①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允许进行夸张。②这样的结尾处理,赋予了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深化小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③这的结尾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同意。①小说的虚构也应该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小说的结尾处理违背了生活的真实。②从整体风格看,结尾与整篇文章的现实主义风格不符。③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这样处理造成的突转过大。‎ ‎10.D 11.B 12.C ‎13.⑴可是常遇春抢先在夜里把那些俘虏活埋了一半多,太祖不高兴,把其余的人全都释放遣散了。从此才命令徐达全力监督众将。‎ ‎⑵将军智谋勇气超群,所以能够制止暴乱,消除群雄。现在有事一定请命(或:请示),这是将军忠心的体现,我非常赞赏。‎ 参考译文:‎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 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挟制江东叛将陈保二用水军攻打镇江。徐达在龙潭打败了他们,接着请求增加兵力来围攻常州。张士诚派遣将领前来增援。徐达认为敌人狡猾并且势头很猛,不能轻易地用武力强取,于是就离开常州城设置两道埋伏来等待张士诚的援兵的到来。另外派遣将领王均准备突袭,并且自己亲自督军作战。敌人撤退逃跑时遭遇徐达军队的埋伏,徐达打败了他们,擒获张、汤两位将领,于是,前进围攻常州。第二年攻下常州。然后返回,镇守池州,和常遇春一起设下埋伏,在九华山打败陈友谅的军队,杀敌万人,活捉三千人。常遇春说:“这是一支精锐的军队,如果不杀掉他们,就会成为以后的祸患。”徐达不赞成这样做,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太祖。但常遇春提前在夜里把那些人活埋了大半,太祖很不高兴,把其余那些人全部释放了。于是开始命令徐达全力监督各位将领。第二年,陈友谅攻打南昌,太祖召集徐达会师,在鄱阳湖两人相遇。陈友谅的军队气焰很盛,徐达身先士卒,打败了陈友谅的前锋,杀了五千多人,缴获一艘大船。太祖知道敌人可以被打败了,同时考虑士兵会内讧,就连夜派遣徐达回去守住应天,自己亲自率领军队作战,最终打败了陈友谅的军队。‎ 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无能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徒拥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蒙主上威德,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计日可待。”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便拜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水师二十万人直逼湖州。敌人三路出击,徐达也分三路军应战,另外派兵扼其归路。敌人战败回逃,不能入城,只得返回作战,徐达大败敌军,擒获将吏二百人,包围湖州城。然后攻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佛塔同高,另外筑台三层,俯视城中,装置弩弓、火筒。台上又装置大炮,大炮所击之处都被炸成粉碎,城中为此大震。徐达派人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下诏慰劳他说:“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制各地兵乱,削弱群雄。今日你事必禀明受命,这表明了将军的忠诚,对此我非常赞许。不过将领在外带兵打仗,君主不加干涉。军中缓急,将军可根据情况,选择有利时机采取行动,我不宜控制。” 不久,徐达攻取平江,捉拿张士诚,押送应天,俘获强兵二十五万。在平江城即将被攻克时,徐达与常遇春相约说:“军队入城,我军扎营城左,你军扎营城右。”又命令将士道:“抢劫百姓财物者死,毁坏百姓房屋者死,擅自离营二十里者死。”入城之后,吴人安然如故。还师之后,徐达被封为信国公。‎ 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14.D 15.示例1:指诗人自己。(1)尾联中的“酣歌”一词,是承接颈联中的“酒”而来,两联一以贯之,都是写诗人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及感受;(2)诗人摆脱了公务的烦扰,在山中化身乡野老人,怡然自得,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对太平盛世的歌颂。‎ 示例2:指山野中的寻常老人。(1)诗人在洛阳为官,此诗旨在歌咏太平盛世,山中之人犹如生活在尧舜时期,将“野老”理解为寻常百姓,更符合诗歌主题;(2)由颈联写诗人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到尾联写山野中寻常人的生活,诗人视野有所拓宽,诗歌内容更加丰富。‎ ‎16.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C 18.D 19.B ‎20.”垂念” “感念” “补壁之作” “大作” “惠存” “珍藏” “枉驾” “亲至” “宵衣旰食” “琐事缠身” ‎ ‎21.示例:‎ ‎1.上联: 手足协力何惧猖狂病疫 下联:兄弟同心不忘至亲同胞 ‎2.上联: 大爱在人间,万众同心援武汉,岂让魔疫掀恶浪 下联:仁心遗华夏,千山系臂护江城,定教春光满人间 ‎22.范文:‎ 方圆之间,取舍有道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人生亦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方,性刚,坚贞;圆,性柔,圆滑。一味方则失其权,一味圆则失其经。然则方圆之间怎样取舍呢?曰:内方而外圆,内刚而外柔。内方才能坚守大义不失其经,外圆才能不拘小节不失其权。‎ 武王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这两兄弟的气节,连孔圣人都赞赏有加,而我却以为这两位老祖宗死得糊涂。当此之时,纣王无道,天下民不聊生。武王亲率虎贲三千,拯救天下于水火之中。有识之士当极力辅佐周室以成就大业。然而这两位老祖宗却为了一己之清名、一家之私利而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饿死在首阳山,岂不是因小而失大,真真是内无方来外无圆啊。如果他们能明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结局大概另有一番说道吧。由此看来,我更取箕子之明智了。‎ 司马迁身受宫刑,忍受被当时士大夫所不耻的巨大羞辱,拖着刑余之残躯,混迹于阉人之流。难道是他贪生畏死而苟且偷生吗?不,是他知道: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他以为:为了一己清名而死,与蝼蚁无异。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为之呕心沥血的《史记》还未完成,他一定要忍辱负重而完成这一光照千秋的宏伟事业,以为后世治国理政者鉴。方圆之间怎样取舍?这应该算是最经典的答案了吧。内方而外圆,内有方然后才可以做到外能圆。‎ 内方而外圆,就是要知道取大义而舍小节,说到底就是要有权衡大小轻重的人生智慧,更要有明辨大小轻重的人生智慧。‎ 有两个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公司。创业之初,两人兢兢业业于业务发展,公司很快就打开了局面。眼看公司发展前景有望,两人就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从而互相猜疑,相互掣肘。公司的未来只能是不了了之了。如果两人能从公司发展的大算盘着想,放弃一己的小算盘,大概结果应该是皆大欢喜了吧。‎ 至于那些为了贪图自己一毛的私利而置国家九牛的大利于不顾,最终走向不归路者,他们的方圆、取舍、大小、轻重,不都是南辕北辙吗?‎ 这正是:方圆之间,取舍有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