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2021-06-07 发布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 答题时,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伟大的中国小说”,这是一个建设性和挑战性兼而有之的话题。它的建设性是要树立起文学坚定的自信心;它的自信心,既是对每个写作者自我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全球化主流话语的挑战。不管我们从怎样不同的角度理解小说,不管我们的文学观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不管是全盘西化还是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在用方块字表达自己,这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最核心的特点。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这几乎成为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后、也是最难以被同化的特点。你用方块字写作,你才可以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被称作是“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你才可以最终确立你之所以是你自己。不管你有怎样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不管你有怎样的文化偏好,也不管你有怎样不同的审美取向,使用方块字将成为你不可摆脱的最终限定,成为你最后的身份标识。你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语言文字写作,并因此而更容易地“与世界接轨”,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但你也因此而成为华语写作之外的他人。‎ 所以“伟大的中国小说”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既然你使用方块字,那么和方块字相始终也根本无法拆开的文化传统,也就必然成为你写作的一部分。不管你是脚踏土地,直面现实,把自我完全熔铸于现实主义的大地,还是切断历史,挣脱现实,完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而上的精神羽化的神性飞升;不管你是宏大叙事,还是彻底个人化的写作,你都必须依靠方块字,你都无法躲避方块字所带给你的文化高度或历史陷阱。‎ 建立现代汉语的主体性,绝不是要重建方块字的万里长城,然后把自己囚禁其中。我们渴望的是: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我相信:中国的当代文学最终将证明,现代汉语不是因为全盘西化才保留下来的,而恰恰是因为现代汉语保持了鲜明的特性,是因为现代汉语不仅没有被别人完全同化,反而对世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不错,在所谓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别人的历史曾经血腥、剧烈地发生在我们身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可如今,我们的历史也正理所当然地改变着全球化,也正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历史中最丰富最深刻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语言的自觉,这个过程必然期待着现代汉语主体性的建立,这也是“伟大的中国小说”产生的过程。 (节选自《当代作家评论》,有删改)‎ ‎1.下面关于“伟大的中国小说”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用方块字来反映中国的文化传统并深刻地表达自我。‎ B.更容易与世界接轨,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C.无论运用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手法,都要依靠汉字来表达。‎ D.自觉运用现代汉语,“伟大的中国小说”才有可能产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建设“伟大的中国小说”,需要树立文学坚定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指的就是每个写作者要敢于面对自我能力的挑战。‎ B.华语作家可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文化偏好或审美取向,但使用方块字将成为他们的最终限定和身份标识。‎ C.用方块字写作,才可以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被称作是“中国文学”、“中国小说”,才可以最终确立你之所以是你自己。‎ D.建立现代汉语的主体性,既不能搞全盘西化,成为华语写作之外的他人,也不能重建方块字的万里长城,把自己囚禁其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用方块字表达自己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最核心也几乎成为最后的特点。‎ B.任何人在进行宏大叙事和个人化写作时都必须依靠方块字,都会无法躲避它所带来的文化高度或历史陷阱。‎ C.中国的当代文学将证明,现代汉语得以保留下来恰恰是因为它保持了自己鲜明的特性,并对世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D.在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我们曾被别人的历史改变,如今,我们的历史也正改变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小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 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 B. 小说的标题《把灯光调亮》同时也是整篇小说的线索。明光书店灯光的变化预示着书店命运的变化,也更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起起落落。‎ C.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塑造女主人公形象,尤其突出的是语言描写。‎ D.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既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也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 ‎5.小说画横线的三处都是写卢娜流泪的情节,赏析有误是(3分)‎ A.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书店有了转机喜极而泣。‎ B.第二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执着,尽管书本没能改变自己,但是能改变其他人。‎ C.第三次是感动于丈夫的理解和支持,这么多年来书店能坚持下来,与丈夫的支持分不开。‎ D.三次流泪也属于细节描写,折射出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塑造了主人公丰富多面的形象。‎ ‎6.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能够坚持下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6分)‎ ‎7.“‘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其意蕴。(6分)‎ 二、古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2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④,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⑤,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师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游 游:游玩 C.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掌管 D.京益壮之 益:更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 ‎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辛弃疾因此得到皇帝召见。‎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说”是一种记叙文的文体,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都属于“说”一类文体。‎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属于唐宋八大家。‎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4分)‎ ‎(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4分)‎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小题。‎ 送綦毋潜①落第还乡 王 维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荆南人,王维好友。‎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写出了作者在长安道上摆好酒席为自己的朋友送行的场景。‎ B.“拂荆扉”实写好友乘舟上路,不久后便回到家里,叩开自家的木门。 ‎ C.尾联诗人认为,好友的落第只是偶然失败,不要感伤于知音的稀少。‎ D. 这是一首送别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 ‎14.本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12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表示自己期待贤才是非常热诚的诗句: ▲ , ▲ 。‎ ‎(2)《赤壁赋》中,“客”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 ▲ , ▲ 。‎ ‎(3)《<论语>十二章》中“任重而道远”的“重”表现在 ▲ ,“远”表现在 ▲__。‎ ‎(4)《归园田居》(其一)借助鸟和鱼比喻自己思恋故土,厌倦官场生活的诗句是 ‎▲ , ▲ 。‎ ‎(5)《书愤》中回顾过去抗金生活的诗句是: ▲ , ▲ 。‎ ‎(6)《登快阁》中抒发自己渴望回归家庭寄情山水的诗句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题,18分)‎ ‎16.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 ▲ 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江南的冬景》‎ ‎②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 ▲ 的虚荣心。《前方》‎ ‎③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 ▲ ,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获得教养的途径》‎ A. 顽劣 按捺不住 望洋兴叹 B. 愚劣 蠢蠢欲动 望而却步 C. 顽劣 蠢蠢欲动 望而却步 D. 愚劣 按捺不住 望洋兴叹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幸福、生存和追求自由的权利。‎ A.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自由、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B.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幸福、自由和追求生存的权利 C.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幸福和追求自由的权利 D.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 。 ▲ 。 ▲ 。 ▲ 。 ▲ 。‎ ‎①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②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③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④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⑤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影。‎ A.④②⑤③① B.⑤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⑤③ D.⑤③④②①‎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这是我的涂鸦之作,敬请拜读。‎ B.在九十大寿茶话会上,汪老激动地说:“我今年九十高寿,见证了国家跨世纪的发展变化。”‎ C.承蒙抬爱,委以重任,只是鄙人才疏学浅,只能敬谢不敏了。‎ D.家父大人是否安康? 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改日定登门看望。‎ ‎20.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声高亢明亮,诉说着故事,歌唱着生活,让每个人闻之心悦。‎ B.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C.层层梯田映着水光,大者如曲池,小者如镜,仿佛在天地间溢满秋水的眼睛,光粼粼,亮闪闪,熠熠生辉,令人过目难忘。‎ D.翠翠日夜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有着随时皆可举步入深山的神气。‎ ‎2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诗意表达,人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比一座山更高明。‎ B.《师说》为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文章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作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C.《江南的冬景》中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副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D.《赤壁赋》中,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 ‎,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 要求: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 ‎2.A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张冠李戴,“选择其他的语言文字写作”才更容易与世界接轨,“伟大的中国小说”必须以汉字为载体。原文“你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语言文字写作,并因此而更容易地‘与世界接轨’,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故选B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以偏概全,文学坚定的自信心,不仅指“每个写作者自我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全球化主流话语的挑战”。故选A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B项,表述绝对化,“任何人”不当,是针对华语作家而言的。故选B项。‎ ‎【点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小题。‎ ‎4.C ‎5.B书本改变了自己,尽管没能改变命运 ‎6.①卢娜自身原因:‎ a对书籍、书店的热爱。阅读书籍和经营书店给了卢娜自信与满足;‎ b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开办书店是卢娜的事业,更是她的人生梦想,书店是她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地方;‎ c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她坚信书籍能传播知识与文化,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她的坚守体现了一份责任和一种担当精神。‎ ‎(答到任何一点得2分),‎ ‎②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卢娜能够在艰难处境中坚持不舍,还在于老公的理解和默默支持。‎ ‎③陌生人的发掘或者政府的扶持。言之成理即可。‎ 答全三点给6分。‎ ‎7.①“通体透亮”表面上是指明光书店的灯被调亮了;书店的生存危机解决了;‎ ‎②写出了卢娜内心变得明朗起来;也暗示着她对书店拥有美好前景的信心;‎ ‎③象征文化对人的指引,文化可以改变人。‎ ‎【解析】‎ ‎4.选项C,“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理解有误。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塑造女主人公形象,尤其突出的是心理描写。特别是小说开头的几段,大量的运用了心理描写。故答案选C。‎ ‎5书本能改变自己能改变其他人。‎ ‎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评价和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能够坚持下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和归纳。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卢娜能把书店撑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其对书籍的热爱,从文中书店要关门倒闭可以看出卢娜的担忧。其次是社会的责任感,文中写到她要在扩建书店的时候,给儿童创造一个读书的乐园。最后是丈夫对他的支持,文中不止一次的写到丈夫为了支持他开书店而搭进去自己的工资,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从丈夫的话语中体现了丈夫对卢娜的支持是坚定的。‎ ‎7.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结尾的意蕴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其意蕴。分析作品的意蕴的试题,要从浅层的意思进行把握,进而挖掘其真正的内含。小说中“明光书店”在夜空中通体透亮,说明了此时的书店灯光调亮了。其寓意是指书店的主人心灵被点亮了,也预示着书店的未来充满了生机,这与国家好的扶持政策是分不开的。总之,文本的意蕴探究类试题,只要考生扣住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即可很好的作答。‎ 二、古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题,共24分)‎ ‎8.B ‎9.D ‎10.A ‎11.B ‎12.(1)他推测义端一定把义军的实情报告金帅,马上追赶抓住了他。‎ ‎(2)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3)巫医乐师百工这一类人,君子不屑与之同列,现在他们的智慧竟反而赶不上,多么奇怪呀!‎ ‎【解析】‎ ‎8.B项,“弃疾间与之游”的意思是辛弃疾曾与他(僧义端)交往,其中“游”的意思是交往。故选B。‎ ‎9.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这句话主要说的是辛弃疾向朝廷上书言事,朝廷不允许。其中“言”表示上书的内容,前面应该停顿;“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是辛弃疾上书的内容总结,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停顿;“甚备”是对辛弃疾上书内容的评价,前后应该停顿;“议不行”的主语是朝廷,和前面句子的主语不同,应该停顿。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有两处错误,①“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②“辛弃疾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原文是“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意思是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辛弃疾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故选A。‎ ‎11B记叙文改为议论文 ‎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补充主语;“揣”,揣测;“虚实”实情;“急追获之”马上追赶抓住了他 ‎(2)中,“缘”,因为,表原因;“归朝”,归顺朝廷;“不期”,没有想到;“何以复命”,宾语前置句,应该是“以何复命”。‎ ‎(3)“之人”,这一类人;“不齿”,不屑一提;“乃”,竟然;“及”,赶得上,比得上。‎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弃疾、党怀英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实情报告金帅,马上追赶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 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辛弃疾很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小题(9分)‎ ‎13.B 内容是作者想象的,不是实写 ‎14.①离别不舍之情。首联写作者在长安道上设下酒席,为自己的知心朋友送别,表达出不舍之情。②宽慰之情。颔联颈联写作者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③劝勉之情。尾联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偶然,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表达期望之情。④惺惺相惜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拂荆扉’实写好友乘舟上路,不久后便回到家里,把自家的木门扣开”错误,内容是作者想象的,不是实写;诗歌标题是《送綦毋潜注落第还乡》,这是送别诗,第一句“置酒长安道”点明现在正在送别,“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意思是“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行当”意思是“将要”,“未几”意思是“不久”,由此可知这是作者想象,属于虚写。‎ ‎1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写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诗歌标题《送綦毋潜注落第还乡》已经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且对方是“落第还乡”,包含的情感主要有不舍之情、劝勉安慰之意;如“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意思是“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知心朋友如今又要与我分离”,“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如“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意思是“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这是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表达宽慰之情;如“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意思是“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从标题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内容来看,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是暂时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终是不会受埋没的,表达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劝慰,写得委婉尽致。‎ ‎(三)古诗文名句默写(12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5.(1)《短歌行》中表示自己期待贤才是非常热诚的诗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赤壁赋》中,“客”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论语>十二章》中“任重而道远”的“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远”表现在死而后已 ‎(4)《归园田居》(其一)借助鸟和鱼比喻自己思恋故土,厌倦官场生活的诗句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书愤》中回顾过去抗金生活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6)《登快阁》中抒发自己渴望回归家庭寄情山水的诗句是: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三语言文字 ‎16.D 顽劣:顽固恶劣,专做坏事的人(顽固恶劣之徒)。顽:愚昧无知。‎ 蠢蠢欲动:本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用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 按捺不住: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望洋兴叹:《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 望而却步:形容遇到危险或困难就退缩,不敢前行。‎ ‎17.D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所给画线句子中,“追求自由”不合逻辑,结合上文可知,“他们的承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的承诺,所以“自由”是每个人应拥有的权利,而不是“追求自由”;“幸福、生存和追求自由”语序不当,应为“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 所给四个选项中,‎ A项,“自由、生存”语序不当,应为“生存、自由”。‎ B项,“幸福、自由和追求生存”语序不当,且“追求生存”不合逻辑,应改为“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 C项,“自由、幸福和追求生存”语序不当,且“追求生存”不合逻辑,应改为“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 D项,修改正确。 ‎ ‎18.D ‎19.C A项“拜读”要改为“指正”。 B项,高寿,敬辞,用于问老人的年纪。句中可改为“高龄”。 D项,“家父”指自己父亲,应改为“令尊”。‎ ‎20.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本题A项拟人手法,其他三项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A。‎ ‎21.A A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22.作文【审题】‎ 这道作文题只有引导材料和写作要求,而没有话题,看起来跟我们熟知的话题作文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只要细致分析一下引导材料,便不难从中发现,引导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无外乎就是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校园的课钟、窗外的风雨、新岁的爆竹、梦中的短笛等声音。也就是说,这道作文题的关键其实就是“声音”。本道作文题则在材料中对话题进行了限制,即要求我们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整体构思着眼于“小”,着眼于“真”。可以从小处切入,深处挖掘。如妈妈的呼唤,一首动人的乐曲,生活中有关声音的细节,自然的声音,特殊的声音等。“声音”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牵动”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牵动你内心深处”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声音”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社会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或艺术的等等。文章重在表达牵动的过程:即为什么牵动,怎样牵动。整篇文章应表达对声音的怀想、由衷赞美等感情。‎ 参考立意:书声、风雨声、教诲声、音乐声等,牵动我心;也可以写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自然界的实实在在的声音,风声、雨声、燕子泥喃、小麦拔节声,牵动我心;人的声音社会的声音,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叮嘱声、朋友的嬉闹声等,牵动我心;最触动内心的声音;声音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