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内蒙古包钢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1.本试卷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传统的谎言文化与中国人的避讳观念
林思云
不少人在批评中国人说谎话和夸大事实的时候,却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把中国人说谎话的动机单纯理解为欺骗对方,那就大错特错了。不少情况下中国人说谎话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族甚至国家,这就是所谓的“爱国谎言”。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用说谎的方式来报效国家呢?这要从中国人的儒教世界观说起。
在长期的历史中,中国人一直沉浸在“儒教”的思维体系中。中国人把孔子、朱子的学说当作一种宗教来崇拜。所以在中国不称“儒学”,而称“儒教”。
儒教既然是一种宗教,它必然提出一种为人处事的准则和道德。“儒教”思想的核心除了“忠孝礼仁”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道德标准就是“避讳”。
查字典可以发现,“讳”的意思是“隐瞒”。“避讳”的意思不是说自己干了什么不光彩的事要隐瞒,而是要为别人隐瞒不光彩的事。《论语》里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有人告诉孔子说:“我们乡里有一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就去告发了。”孔子听后说:“我不认为他是一个正直的人。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这样才是真正的正直。”这个故事就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人的“避讳”是怎么一回事。
《春秋》相传为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的记事而写的一部鲁国历史书。据《春秋谷梁传》记载,孔子编写《春秋》时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要为伟大的人隐瞒丑事;要为高尚的人隐瞒过错;要为自己的亲属隐瞒毛病”。事实上,避讳就是为别人隐瞒丑事,为别人隐瞒就是为了别人而说谎话。按照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不但不反对我们为了别人而说谎话,而且赞扬和鼓励为了别人说谎话。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人应该尽量隐瞒伟大人物的丑事,应该尽量掩盖高尚人物的过错,这样做才是道德的做法。相反如果我们去揭发伟大人物的丑事,揭露高尚人物的过错,那是非常不道德的。
到了现代,中国人又把国家升格为抽象的伟大人物,所以隐瞒国家的丑事,掩盖国家的过错,就成了中国人的基本义务。为了维护国家的形象说谎,为了保卫国家的威信造假话,是值得赞扬和提倡的做法。
欧美国家创造的最重要学问就是“科学”。科学的唯一目的是追求真理,寻求真实。中国没有诞生科学,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避讳文化。在中国人看来,“真实”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维护伟大人物、国家民族的荣誉。必要的时候,宁可抛弃“真实”
来维护伟人和国家的荣誉。欧美国家的历史学者把追求历史真相作为历史研究的责任,而中国的历史学者却把维护国家形象作为历史研究的首要责任。中国学者编写的历史书,出于避讳的原因,总是要隐瞒和修改很多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历史事件,努力为中国树立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国家形象。
为什么要为伟大的人、高尚的人避讳呢?这和中国人独有的世界观有关。与西洋人的平等观念相反,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人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主要不是指个人才能的不同,而是指个人道德的不同。传统上,中国人按照道德水平,把人分为两类:“君子”和“小人”。“君子”是“忠孝礼仁”各方面的道德水平都很高的人,很少追求物质利益;而“小人”在“忠孝礼仁”各方面的道德上都很不够,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在君子当中品德更为高尚的人是“贤人”,品德最为高尚就是“伟人”。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观中:历史是两个时期的交替循环。出现“乱世”的原因是小人掌权,而出现“治世”的原因是君子掌权。因此,从中国人的世界观来看,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重用君子,远离小人。”
儒教告诫人们:只有依靠伟人贤人管理国家,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才能避免“乱世”的再现。可是伟人贤人不是“神”,他们也会犯错误。一旦伟人贤人犯了错误,一般民众一定要帮助隐瞒和掩盖贤人的错误,使他在人民当中的威信不至于受损。
既然为伟人贤人避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威信,那么反过来夸大他们的功绩,提高他们的威信,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另一种方式。所以“夸大”就成为与“避讳”相辅相成的另一个方面。中国人在为伟大人物避讳的同时,也在为伟人夸大功绩,歌功颂德。
在这种避讳和夸大同时存在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很多事件都很难搞清楚真相。这并不一定是政府有组织地隐瞒事实,而是民众自发地避讳和夸大,造成事件真相的失真。按照西方的新闻工作经验,调查事情的真相要访问当事人。可是这个经验到了中国就行不通了。因为在中国,当事人会出于避讳的考虑,有意夸大或缩小实情。
每个国家的民族性都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避讳文化是中国民族性的负面之一,中国人应该反省和改变为了伟人、为了国家避讳、夸大、造假的传统。不过现在中国人也体会到谎言和现代化社会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近两年中国最流行和最提倡的一个词就是:“诚信”。所谓“诚信”就是做人要诚实,做事要有信用。然而一个人要做到“诚信”,首先要抛弃用说谎的方式来维护国家形象的避讳观念。只有在任何情况下都讲真话的人,才能是一个真正的“诚信”之人。
1.下列关于“避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儒教提出一种为人处事的准则和道德。“忠孝礼仁”是其思想核心,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道德标准就是“避讳”。
B.“避讳”不是说自己干了什么不光彩的事要隐瞒,而是要为别人隐瞒不光彩的事。因此中国人说谎话的动机不是仅仅为欺骗对方。
C. 中国人为伟大人物避讳是为了隐瞒和掩盖伟人的错误,使他在人民当中的威信不至于受损,同时也在为伟人夸大功绩,歌功颂德。
D.中国的“避讳”文化具有两个特点,即说谎话和夸大。这也是中国民族性的负面特性之一。
2.下面各项中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 用说谎的方式来报效国家,这是中国避讳文化受到儒教思想影响的社会道德表现。这里的“国家”其实就是指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乱世的“伟人”、“贤人”。
B. 欧美国家创造的最重要学问就是“科学”。而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就是因为中国的“避讳”文化使中国人失掉了追求真理,寻求真实的治学目的。
C.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认为小人制造乱世,君子可以治世。但君子不是完人,民众对其缺点甚至是错误加以掩盖正是为保持其“完人”的形象,维持其社会威信。
D.不能说清事情的真相,有时还刻意夸大事实,这是中国民众普遍的意识表现,与政府的干预或组织没有必然关系。
3.下面哪句话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的谎言文化、避讳观念( )(3分)
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
B.“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民谚
C.“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D.“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老学庵笔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参考消息网1月24日报道,日媒称,日本财务省1月23日发布的2018年12月贸易统计显示,贸易收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为逆差553亿日元。这是连续3个月出现贸易逆差。日本对中国出口下滑7%,降至1.4026万亿日元。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浮现,对华液晶制造设备、手机零部件、半导体等的出口大幅下降。2018年全年的贸易收支为逆差1.2033万亿日元,时隔3年出现逆差。
韩国《每日经济》报道,中美贸易战争爆发以来,韩国经济备受冲击。报道分析,韩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严重依赖中美两国市场,其中对华出口占比达27%,对美出口占比达10%。韩国出口增长率自去年10月起,已连续四个月呈现下滑局面;韩国对华出口,亦自去年11月起连续三个月下降。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如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1个百分点,则韩国将下滑0.5个百分点。今年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韩国经济前景不明朗。此外,即便中美就贸易摩擦问题达成一致,中国扩大自美进口,韩对华的最大出口商品半导体会受到更大冲击。如中国自美半导体进口扩大至此前的两倍,则韩国出口将会减少2.3%,GDP规模将会减少1.75%;如再出现美国发动贸易扩张法第232条,对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征收高关税(25%)情况,则韩国出口将会减少3.1%,GDP规模将会减少2.33%。
新加坡贸易机构EnterpriseSingapore近日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受贸易摩擦的影响,电子产品和药品发货量大幅下降,新加坡去年1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8.5%,远低于路透社调查预期的1.5%增幅,也是自2016年10月出口同比下降14%以来的最差表现。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01月24日)
材料二:
(摘编自《智通财经》2018年02月)
材料三:
6月15日,总统特朗普通过白宫声明表示:“
虽然我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友谊和两国关系对我都非常重要,但两国间的贸易在很长时期内都非常不公平,局面不可持续。因此决定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包括与‘中国制造2025’有关的航空航天、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科技产品。”自此以后,政府奉行的一个核心战略是削弱中国经济,以迫使中国改变贸易做法。
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了对中国商品征税的清单,共1102项,该清单是根据机构分析和各方评论后编制的。征收关税将使美国制造的产品比进口产品更便宜,因此鼓励消费者购买美国产品。政府的想法是促进美国企业的发展,支持国民经济。
总统在推特上写到:“我们与中国没有贸易往来,多年前,代表美国的那些愚蠢、无能的人就失去了这种联系。现在我们每年有50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还有300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被盗。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长期以来,中国的贸易行为一直受到指责,白宫表示,征收关税的目的是回应中国对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盗窃行为,加强美国工业竞争优势、促进制造业回流,并保护美国就业。
(译自美国杂志《时代周刊》,2019年01月10日)
材料四:
2019年3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中美建交40周年是我们双方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重要年头。40年来,中美关系风雨兼程,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过去的经验归结到一条,就是合则两利、斗则倶伤。尽管今天国际局势和中美两国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条启示仍是金科玉律,需要双方坚持和维护,保持“不惑”的定力。2018年,中美关系经历了激烈的震荡,但从历史看,这一现象并不符合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未来仍然秉持积极的预期,中美两国不会也不应走向对抗,重拾冷战旧思维违背时代潮流,没有出路,更不得人心。
中美两国的利益已经高度融合。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63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40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500万人次。美国几乎所有大公司在中国都有业务,所有的州与中国都有合作。个别人声称要让中美“脱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与中国“脱钩”,就是与机遇“脱钩”,与未来“脱钩”。某种意义上,也是与世界“脱钩”。而合作更是中美关系的主流。这既是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认知,也是双方各界有识之士的一致声音。最近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得到两国各界以及国际社会的欢迎。
王毅指出,中美之间在开展合作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竞争,这是国际关系的正常现象,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一味放大竞争,就会挤压合作的空间。聚焦扩大合作,才符合中美的共同利益。当今世界,诸多不确定性层出不穷。面对挑战,中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秉持“和合”的外交思想,始终积极扮演世界和平的稳定器、国际合作的推动器、全球发展的加速器,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在促进国际多边合作的一系列“大手笔”,从G20杭州峰会到海南博鳌,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让各国品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也更加坚定了合作的意愿。在中美问题上,我们希望美方摒弃零和思维,同中方相向而行,在深化合作的进程中形成良性竞争,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实现互利双赢。
(摘编自中国网2019年03月0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浮现,日本对中国出口下降7%,降至1.4026万亿日元,2018年全年的贸易收支出现逆差,此现象已3年未见。
B.韩国对外出口严重依赖中美市场,其对华出口占比达27%,如果中国自美国进口半导体扩大至此前的两倍,韩国出口将会减少2.3%。
C.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虽有不同程度的浮动,但整体呈上升态势,这成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重要借口之一。
D.美国若与中国“脱钩”,是与机遇“脱钩”,与未来“脱钩”,也就是与世界“脱钩”,这不仅不现实,更与中美关系的主流相违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7年美国贸易逆差有半数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共占50%,由此可见,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高度融合,中美关系的发展未来可期。
B.特朗普政府奉行的一个核心战略是削弱中国经济。对中国实行关税征收,将使进口到美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可以促进美国企业的发展。
C.特朗普曾在推特上表示,美国与中国没有贸易往来,实际上是指美国在中美贸易中不仅没有赚到钱,还被盗取知识产权,蒙受巨大损失。
D.在中美问题上,只要美国摒弃零和思维,同中方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实现互利双赢。
6.以上文字材料中,《参考消息》、《时代周刊》和中国网三家媒体出发点和报道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当玫瑰花开的时候
[智利] 佩·普拉多
老园丁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是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忌。
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哝着园丁对她说的话。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花园里的花全部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怎样采摘下来的玫瑰花,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您不要笑话我。”
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鲜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
“夫人,您看,”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摩着花朵,一边说。
“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红彤彤的火苗。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结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哪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
每年到了10月,那含苞持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我竭力想知道玫瑰是在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我从来也不敢说:'我的玫瑰树开花了。'而我总是这样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
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
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在那个放荡的女人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
第二个女人爱我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我的那些情敌去搏斗,去战胜他们。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
第三个女人爱我英俊的容貌。她无休止地吻我,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
第四个女人爱我忠厚善良。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
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是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100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因此而永远地调零了。”
自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花。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的人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时算作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前三段叙述了人们对老园丁的妒忌与讨厌,表现了人们对老园丁的不理解,为下文表现老园丁独特而深刻的人生感悟作铺垫。
B. 老园丁的人生经历告诉他“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短暂的”,在他没有弄清“长到何时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的时候,他不会去采折玫瑰。
C.文中划线句子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采折玫瑰就如同将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一样,会断送玫瑰的生命与美丽这一道理。
D.本文被称为小小说的经典之作,老园丁这个人物的塑造,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及语言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
8.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园丁的爱情经历?园丁的感情生活为什么没有圆满的结局?(4分)
———————————————————————————————————————————————————————————————————————————————————————————————————————————————————————————
9.这篇哲理小说刻意探讨了一种人生命题,也即“如何去爱”的态度和方法问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100字左右)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
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昉,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昉与琪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昉议始也。
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
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至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昉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
B.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
C.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
D.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
11. 下列各选项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朝时设立的左右拾遗与战国时的左徒职务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B.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唐代官职以右为尊,杜甫就当过右拾遗。
C.中国古代封建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谏诤机构,有一批谏诤大夫、拾遗、补阙、正言、司谏之类,类似现在的监察部门。
D.唐代谏官称拾遗,因分左右两省,故有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昉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
B.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后因摔倒而去世。
C.李昉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昉因此被贬官为太常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书舍人一职。
D.李昉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
13.把下列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3分)
译文:
(2)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4分)
译文:
( 3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出自课文)(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4—15题。
春 行 即 景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的所见所闻,诗的前两句直接写景,呈现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凄愁景象。
B.作者站在宜阳城头,由远及近景致徐徐纳入眼帘,城下土地荒芜,清冷的山泉无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
C. 这首诗三、四句用了对偶修辞,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的时代衰落的深沉叹惋。
D. 最后一句写“春山一路鸟空啼”,不禁使人联想山花烂漫,鸟语婉转,似乎一幅佳境,实则以乐写哀,以闹衬静,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
15.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6分)
(1)《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描写大自然色彩的变化,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3)《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4)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5)《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 , 。
(6)《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 , 。”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 的人生际 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嬴,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
( )。
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就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点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坚定、 ,就能激发奋进潜力,给国家和民族注入
的前进动力。热爱伟大祖国,这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更是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新时代中国青年担当时代责任,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只要勇于砥砺奋斗,就能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只有锤炼品德修为,在奋斗中 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才能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建功立业 志存高远 无坚不摧 摸爬滚打
B. 兴利捍患 志存高远 战无不胜 饱经风霜
C. 兴利捍患 雄心壮志 战无不胜 摸爬滚打
D. 建功立业 雄心壮志 无坚不摧 饱经风霜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勇于砥砺奋斗,就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
B.只要勇于砥砺奋斗,就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
C.只有勇于砥砺奋斗,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
D.只有勇于砥砺奋斗,才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B. 以实现“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C.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奋斗。
D.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学历的重要性跟职场的工作时间成反比。学历在第一、二份工作中会显得相对重要些,但随着年纪及经验的积累,①,取而代之的则是②,尤其是在工作五年后,就渐渐没有人会在乎你是哪里毕业的了。所以学历是职场入场券,但③。若拼不过学历,就换一条路子吧!
① ② ③
21.下面是部分影视剧中几个片段的台词,其中有三处人物称谓有误,请标明其序号并改为正确的称谓。(4分)
片段一
孔子:子路①啊!在谦虚好学这一点上,你要多向颜回看齐啊!
子路:夫子②教诲得是,由记住了。
片段二
汉武帝:太史令③,你对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有何高见?
司马迁:承武帝④垂问,在微臣看来,李陵投降只是权宜之计……
片段三
刘备:诸葛亮先生⑤,久仰大名,见您一面可真不容易呀!
诸葛亮:刘皇叔⑥驾临草庐,小生荣幸之至!
22.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70个字。(4分)
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自16世纪末《论语》被译为拉丁文始,现已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但有影响的很少。而林语堂的译本为何深受喜爱?一是他按照西方人容易理解的思维层次,把《论语》内容分门别类重组输出,一目了然;一是注意采纳西方汉学家观点,摆脱生硬的先入为主。更关键的是,贯穿始终的比较方法,使得西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其他创下文化交流佳绩的大师,如卫礼贤、辜鸿铭等,莫不如此。如果说老子与惠特曼一样怀有宽博的慈爱,庄子则像梭罗一样具有个人主义者的坚强朴质。可以说,正是因为贴近,才容易被接受、被扩散,据此,“走出去”图书的组稿工作需要编辑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
五、写作(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答案
1.A(原文“‘儒教’思想的核心除了‘忠孝礼仁’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道德标准就是避讳。”“除了”说明避讳这条道德标准也是核心之一。)
2.B(“就是”太绝对)
3.C(A、B是谎言文化的体现;C是避讳文化的典故。)
4.D项原文为“某种意义上,也是与世界‘脱钩’”,这里范围放大了。
5.C。A.项“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高度融合,中美关系的发展未来可期”论断错误。B项由原文“征收关税将使美国制造的产品比进口产品更便宜,因此鼓励消费者购买美国产品”可知曲解了文意。D项表述绝对。
6.①《参考消息》精选世界各地新闻,为国内读者拓展视野。侧重介绍中美贸易战争对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贸易出口造成的不良影响。②《时代周刊》立足美国,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侧重介绍了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的目的/原因。③中国网以国情为基础,向世界介绍中国。侧重介绍中国对贸易摩擦的解决之道,秉持“和合”外交思想,对中美经贸关系积极磋商,以合作求共赢。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文本特色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每则材料的出发点和侧重点。第一问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定位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不同。考生需从这些不同中推测其出发点。第二问考生借助两则材料后的出处(主要看标题)和材料每段的大意不难概括出来。
7.D 只有语言描写。
8.由物及人(以物喻人),揭示小说哲理(2分)
老园丁的感情生活没有圆满的结局是因为那些女人都只是看中了他的局部,却没有看上他的全部,因而他们的爱是不完整的。(2分)
9.略,观点明确1分,言之成理3分,表达流畅2分
10.D
11.B
12.D试题分析:并非所有的都不予提拔,要看是否“其材可取”。可取的,严词相加,但不久即得以拔擢;材不可取的,就和颜悦色对待来人,免致其心生怨愤。
13.(1)当时赵普被卢多逊诬陷,(卢多逊)多次把他的短处上报皇上。
[注意](1)短:短处。闻:使……闻,上报。为……所:被动结构。
(2)李昉一直和卢多逊友好,对他毫不怀疑,卢多逊多次向皇上诬陷李昉,有人把这些事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这些。
[注意](素:一直。善:与……交好。谮:诬陷;不之信:倒装句,不信之。)
(3)“屈”、“窜”使动用法;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后汉乾祜年间考取进士,担任秘书郎一职。宰相冯道推荐他,与吕端共同在弘文馆当值,后改任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宋朝初年,李昉加官为中书舍人。开宝三年,主持贡生考试。开宝五年,再次主持贡生考试。李昉主持贡生考试时,他的同乡武济川参加考试,后来上奏应对失常,李昉受连累被降职为太常少卿,随即改任国子监。第二年五月,再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当时赵普被卢多逊诬陷,多次把他的短处上报皇上。皇上向李昉询问,回答说:“我的职务是掌管文书诏令,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我所知道的。”赵普不久出朝担任节度使,而卢多逊只担任参知政事。太宗即位,加封李昉为户部侍郎,太平兴国年间,改为文明殿学士。当时赵普、宋琪居于相位已久,寻求能够接替他们的人,老臣中没有人能超过李昉的,就任命为参知政事。十一月,赵普出朝为节度使,李昉、宋琪都为平章事。不久,加官监修国史,恢复时政记录先进呈皇帝然后交付有关部门,是从李昉的提议开始的。
李昉温和宽厚,不记旧恶,在相位小心谨慎沿袭旧制,没有显赫的政绩。喜好结交宾客,江南平定,归附朝廷的士大夫多与他往来。李昉非常看重张洎而轻视张佖,等李昉罢相时,张洎撰写制书大力诋毁他,但是张佖初一十五日必定拜访李防。有人对张佖说:“李公待你素来不厚,为什么多次看望他?”张佖说:“我当廷尉时,李公正执掌政权,从未有过一次请求,这就是我看重他的原因。”李昉一直和卢多逊友好,对他毫不怀疑,卢多逊多次向皇上诬陷李昉,有人把这些事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到他入朝为相时,太宗谈到卢多逊的事,李昉多次为他解释。皇帝说:“卢多逊平常诋毁你一钱不值。”李昉才相信此事。皇上因此更加看重李昉。
李昉在中书任职时,有个人请求想提升任用。李昉即使知道这个人可用,必定很严肃地拒绝,然后提拔任用;如果不值得任用,必定和颜悦色地接待他。子弟问这样做的原因,说道:“任用贤能,是国家君主的事;如果接受他们的请求,是用私情做交易,因此严厉地拒绝他们,使恩德归于皇上。若是不能任用的人,既已让他失望,又没有好言语,是带来怨恨的做法。”
至道二年,李昉陪同皇帝到南郊祭祀,仪式结束入朝祝贺,在跪拜舞蹈时摔倒在地,台吏搀扶他出去,卧病数日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赠官司徒,谥号文正。
14.B 应该是由近及远。
15.这是一首景物诗,作者在春天里出行并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触景生情)。诗歌以静景为主,但静景又于动处写,水流、花落、鸟啼(动静结合)。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以动衬静)。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16. (1).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17. A 18. D 19.D
20. ①学历的价值会越来越低 ②经验和能力 ③不是绝对的保证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所给语段讲的是学历在职场中的作用,文段的第一句是总述,下文是对第一句的具体阐释。阐释部分首先承认学历在第一、二份工作中的重要性,接着用“但”
转折,表明随着年纪及经验的积累学历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据此可推断出①应填“学历的价值会越来越低”一类的内容;②的上文是“取而代之的则是”,结合前文“随着年纪及经验的积累”,可推知,此处应填“经验和能力”之类的内容;③处所在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学历是职场入场券”呼应了“学历在第一、二份工作中会显得相对重要”,“但”后的内容则应是对学历不能在职场中起决定作用的总结,因此可填“不是绝对的保证”一类的内容。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21.①由 ④陛下 ⑤孔明(卧龙)先生
22.“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应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能够使用比较方法。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结合“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自16世纪末《论语》被译为拉丁文始,现已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但有影响的很少”分析,可以概括为编辑需要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结合“一是他按照西方人容易理解的思维层次,把《论语》内容分门别类重组输出,一目了然;一是注意采纳西方汉学家观点,摆脱生硬的先入为主。更关键的是,贯穿始终的比较方法,使得西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分析,概括为使用比较方法。结合“正是因为贴近,才容易被接受、被扩散,据此,‘走出去’图书的组稿工作需要编辑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分析,可以概括为“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应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把概括出来的内容压缩为一段话,主语为“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内容主要是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等。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