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疆兵团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由高二语文备课组命题审定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声音不时响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那么,中国小说到底有哪些有别于西方的传统?
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西方小说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中国小说也注重讲故事,但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常还有另一种潜在的结构,例如明清小说中的“四季结构”,或者说“季节的转换”。以《红楼梦》为例,“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如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一部《红楼梦》,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可以说,“四季”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深具启发意义。而“四季”之类的结构方式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非叙事性”,常常描写“无事之事”。再加上大量抒情诗的运用,构成了与西方小说传统的标准大异其趣的景观。
另外,注重人物的语言,重视说话人的“声口”,以语言来表现人,甚至用来表现故事,是中国小说的又一个优秀传统。西方文学更重“事”,小说注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小说,往往对人物的语言投入更大的关注。我们对中国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使他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神情毕肖的个人,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好处,认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胡适赞美《海上花列传》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认为它的长处在于“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的发展……”。其中,“语言的传神”是胡适认定这部作品为杰作的重要依据。
当然,小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小说传统也在不断创新和转化。老舍、张爱玲、沈从文等现代作家融合中国小说传统与西方叙事经验的写作,已经成为中国小说传统的一部分。传统需要更新、生长与创造,传统正是在与创新错综复杂、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时,才得以延续。正如老舍所说:“旧文化的不死,全仗着新文化的输入。”
中国小说传统,应该得到不断的发掘、继承和发扬。中国小说唯有继承发扬自身的传统,才有可能产生世界性的优秀小说作品。正如昆德拉所说:“伟大的作品只能诞生于它们所属艺术的历史中,同时参与这个历史。”
(摘编自《将中国小说的传统重新擦亮》)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有些中国小说偏离了中国小说优秀传统,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
B. 中西方小说都注重叙述故事,但中国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有自身独特的传统。
C. 《红楼梦》中的“非叙事性”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四季”结构方式。
D. 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的小说创作既继承了中国小说传统,又丰富了中国小说传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以“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声音不时响起”的背景为前提,引出了论证话题。
B. 文章在对比论证手法之外,还大量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C. 文章从“叙事传统”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小说有别于西方小说独特传统。
D.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中西小说传统的区别,紧接着论证继承发扬中国小说传统的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传统差异很大,体现在叙事结构之外还具有一种潜在的结构。
B. 中国小说都有一显一隐的独特的“四季”叙事结构,这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
C. 被胡适认定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的《海上花列传》的最大长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传神。
D. 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固然值得借鉴,但“注重人物的语言”等中国小说传统也应继承发扬。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关于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红楼梦》中的‘非叙事性’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四季’结构方式”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四季’之类的结构方式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非叙事性’”,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分析了中西小说传统的区别,紧接着论证继承发扬中国小说传统的重要意义”错误,文章在分析了区别之后,文章倒数第二段指出“小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选项遗漏了这一段的内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不仅体现在“在叙事结构之外还具有一种潜在的结构”,还有“而‘四季’之类的……‘非叙事性’,常常描写‘无事之事’。再加上大量抒情诗的运用”;
B项,“都有”错误,原文说的是“明清小说中的‘四季结构’”;
C项,“最大长处”错,“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的发展……”是并列关系,且文中只是说“‘语言的传神’是胡适认定这部作品为杰作的重要依据”,无“最大长处”之意。
故选D。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 衣
毕飞宇
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胚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这不是A档B档的事。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把自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要了命。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筱燕秋的后背上一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筱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医生说:“最好呢,住下来。”筱燕秋没有讨价还价,生硬地说:“我不住。”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再忙你也得先消炎。先吊两瓶水再说。”利用取药的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时间不算宽裕,毕竟也没到火烧眉毛的程度。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也耽搁不了什么。这样也好,一边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
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筱燕秋起初只是闭上眼睛养养神的,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那么高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一觉醒来,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她拔下针管,包都没有来得及提,拔了针管就往门外跑。
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
雪花那么大,那么密……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喇叭。筱燕秋急得没病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她一路跑,一路叫,一路挥舞她的胳膊。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筱燕秋上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你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听。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筱燕秋没有说。筱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的嘴唇,不会说话。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王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她只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王母娘娘没有出现,没有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
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了。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筱燕秋一点都不知道她做了些什么,她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地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带头套,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但是,她的安静让化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筱燕秋并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黄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突然堵住了许多车。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吹过来的,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独特之处,将人和戏巧妙结合,为人设戏,以戏写人。人与戏彼此叠映,相互阐释。
B. 小说通过筱燕秋闯进化妆间后和春来“对视了一眼”这个细节,微妙地揭示出这对师生之间的矛盾纠葛。
C.
小说细致入微地记叙、描写了筱燕秋自己化妆的情形和动作,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D. 小说结尾记叙了筱燕秋在风雪中路灯下轰轰烈烈的“演出”,旨在表现她高超的艺术和自负的个性。
5. 文中三处划线句关于“风雪”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6. 小说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试探究“嫦娥”意蕴。
【答案】4. D 5. 第一处:暗示着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变化。
第二处:突出了路途的艰难,烘托出筱燕秋焦急的心情。
第三处:主人公以风雪为背景演出,给文章增添了悲剧色彩。
6. ①“嫦娥”是文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使小说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鲜明的悲剧色彩。②“嫦娥”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激发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并且使情节紧凑集中。③“嫦娥”有助于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④“嫦娥”有助于对人物内在情感的表现,主人公对于“嫦娥”的认知及其变化,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⑤“嫦娥”伴随著主人公的人生历程,暗示了人物无力回天、苦苦挣扎的悲剧命运。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旨在表现她艺术的高超和自负的个性”错。此处应该是为了刻画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先找到三处有关描写“风雪”的句子或语段,看它的上下文的情节故事是什么,人物有哪些表现或变化,再分析与小说的主题是否有暗示的作用。
第一处这样说“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接着交代了筱燕秋浑身乏力,发了高烧。筱燕秋突然生病,势必会影响演出,而“嫦娥”
的角色将易主,这对她该诗多大的打击。故该处的景色描写暗示着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变化。
第二处这样说“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这是筱燕秋挂完水后的景色描写,接着因为“风雪”的缘故,她打不到车,故此处的景色描写突出了天气恶劣,回剧院的路途艰难,主要是烘托了筱燕秋焦急的心情。
第三处出现在小说的结尾,这样说“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此时,雪花飞舞,筱燕秋以“风雪”为背景,独自在演出,这给文章增添了悲剧色彩。本题应从小说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心理的刻画、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分析概括。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的能力。认真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回答有关“意蕴”的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题干已经提示说本文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就表明在结构上,“嫦娥”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小说文章线索具有激发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并且使情节紧凑集中的作用。
在内容上,“嫦娥”是“奔月”这场戏的主角,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使小说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鲜明的悲剧色彩。
“嫦娥”有助于对人物内在情感的表现,主人公对于“嫦娥”的认知及其变化,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
从主题上说,“嫦娥”伴随著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从原文“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回真的死了。”暗示了人物无力回天、苦苦挣扎的悲剧命运。综上,本题应该结合小说的人物性格、情节结构和主题的揭示等方面分析“嫦娥”在小说中的好处,尤其要分析“嫦娥”在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方面的作用,然后分点回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我国,建筑废弃物通常被称为建筑垃圾。2005年建设部出台《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将“建筑垃圾”定义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伴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建设进程,建筑废弃物大量产生。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到40%。而这些建筑垃圾目前回收率不到5%。建筑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与低效利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不符合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效率原则的要求。
(黄锡生等《生态效率视角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的法律规制》)
材料二
通过“重力分选”,将建筑垃圾按照不同比重分为“重、中、轻”三档物料,同时在分选过程中经风力抽吸还会分离出其中的轻飘物和细尘土二种物料,总计会有五档物料产生。(见下表)在经过上述二道分选后,其中的部分物料就会直接作为相应产品的原料,予以利用,剩余物料将视情况或再进入下道处置。
状态
主要组分
去向
说明
重物料
石子、混凝土、玻陶
路基材料、填埋
填埋占总量15%左右
中物料
红砖及类似物
烧结砖原料、陶粒替代
需加工后成原料使用
轻物料
轻质砖、保温料
路基材料、填埋
填埋占总量20%左右
轻飘物
纸、塑料、织物、木料
焚烧
砂、土
各类无机细粉料
做路基材料
(顾成玉《建筑垃圾处置及利用的探索》)
材料三
建筑垃圾在日本的正式名称叫“建设副产物”。其中,又分为不可作为原材料使用的废弃物、可作为原材料再利用的建材(如混凝土块、木材)和可直接再使用的建材(如渣土、金属)三大类。可见,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资并不全是垃圾。
日本对“建设副产物”的细分多达20多种,处理不同种类副产物适用的法律也不同。比如杂草等按一般垃圾处理,木材、建筑污泥等按建筑垃圾处理,金属等按产业垃圾处理,石棉、荧光灯变压器等有毒有害物质按特别管理产业垃圾处理,建筑渣土则不归入垃圾。
减少施工现场垃圾产生和尽可能再利用是日本处理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则。根据《建设副产物适正处理推进纲要》,建设项目的发包人和施工方有义务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建设副产物的产生,建材供应商和建筑设计者有义务生产和采用能再生利用的建材。对能再使用的建设副产物应尽量再使用;对不能再使用的建设副产物应尽量再生利用;对不能再生利用的副产物则尽量通过燃烧实现热回收。
日本对建筑垃圾的生产、分类、处理有严格的流程管理。施工队要向建筑公司总部提交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垃圾估算、分类再利用和最终处理的详细计划,并将结果报告保存5年。如果一家企业上一年产生的产业垃圾超过1000吨,则必须在当年6月30日前向当地都道府县知事提交垃圾减量的计划。
(管克江等《德国、日本、新加坡的建筑垃圾再利用经验》)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筑垃圾石子、混凝土、玻陶做路基材料或填埋
B. 建筑垃圾红砖及类似物做烧结砖原料或陶粒替代
C. 建筑垃圾轻质砖、保温料做路基材料或填埋
D. 建筑垃圾纸、塑料、织物、木料焚烧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其直接且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B. 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经二道分选后,部分物料会直接作为相应产品的原料,予以利用,剩余物料将视情况或再进入下道处置。
C. 日本对建筑垃圾的处理非常细致,不同垃圾处理方法不同,与中国不同的是,建筑渣土不属于建筑垃圾,不在处理之列。
D. 建筑垃圾并不都是垃圾,如果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它们大都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因此“建筑废弃物”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9.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日本在处理建筑垃圾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7. D 8. B
9. ①做好分类;②源头治理;③尽可能再利用;④严格管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对“材料二”梳理“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项,“建筑垃圾经重力分选出各类无机细粉料”错误,从材料二来看,“通过‘重力分选’,将建筑垃圾按照不同比重分为‘重、中、轻’三档物料,同时在分选过程中经风力抽吸还会分离出……”,由此可知,“纸、塑料、织物、木料”除需经“重力分选”外,还需要经“风力抽吸”才能分离出来。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直接且最大的危害”错误,材料一说的是“伴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建设进程,建筑废弃物大量产生……建筑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与低效利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不符合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效率原则的要求”,可知不是“直接且最大的危害”。
C项,“不在处理之列”错误,材料三第二段说的是“建筑渣土则不归入垃圾”,但并非“不在处理之列”。
D项,“‘建筑废弃物’这一说法并不准确”错误,材料一中对“建筑废弃物”的定义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这一定义是针对“建筑废弃物”的产生而言,并非是针对后续工作。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明确筛选的依据,如本题“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日本在处理建筑垃圾方面给我们的启示”,题干指明了设题的区域“材料三”,还指出筛选的依据,即“日本在处理建筑垃圾方面”的做法,然后根据其做法概括出启示。材料三第一段“建筑垃圾在日本的正式名称叫‘建设副产物’。其中,又分为不可作为原材料使用的废弃物、可作为原材料再利用的建材(如混凝土块、木材)和可直接再使用的建材(如渣土、金属)三大类”,可见在处理之前要先做好分类;第三段“减少施工现场垃圾产生和尽可能再利用是日本处理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则。根据《建设副产物适正处理推进纲要》,建设项目的发包人和施工方有义务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建设副产物的产生,建材供应商和建筑设计者有义务生产和采用能再生利用的建材。对能再使用的建设副产物应尽量再使用;对不能再使用的建设副产物应尽量再生利用;对不能再生利用的副产物则尽量通过燃烧实现热回收”,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源头进行治理,同时还要尽可能再利用;最后一段“日本对建筑垃圾的生产、分类、处理有严格的流程管理。施工队要向建筑公司总部提交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垃圾估算、分类再利用和最终处理的详细计划,并将结果报告保存5年。如果一家企业上一年产生的产业垃圾超过1000吨,则必须在当年6月30日前向当地都道府县知事提交垃圾减量的计划”,这就要求在管理上要严格。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据濠州,时从平章韩政讨降之。攻张士诚升山水寨,引小舫绕敌舟,舟中多俯视而笑。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取山东。
洪武元年,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从大将军定河南北,浚闸以通舟师,自临清至通州。下元都,与诸将分逻古北诸隘口。从大军取平阳,克崞州,获逃将王信等四十六人。取兰州,围庆阳。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庆阳平。徐达还京,令时将骑兵略静宁州,走贺宗哲。西边悉平。
三年进大都督同知,封济宁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为左副将军,副傅友德帅河南、陕西步骑伐蜀。自兴元进克阶、文,败蜀兵于汉州,遂克成都。明年副李文忠北征,分道入沙漠。迷失道,粮且尽。遇寇,士疲不能战。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襄靖,袝祭功臣庙。
时能以少击众,沉鸷不伐。帝甚重之。子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嗣侯,为左副将军。平龙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敬坐死,爵除。
(《明史·顾时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
B. 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
C. 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
D. 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受汉文明影响的儒文化圈也有使用。
B. 侯:爵位,又称封爵、世爵,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 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 旋:不久,文言文中有大量表示很短时间的词如:顷刻、倏尔、无何、未几、期年、少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时很有胆略,跟从太祖打仗,官职一路高升,做到了元帅。进攻张士诚时,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使敌军大乱。
B. 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
C. 洪武五年,顾时协助李文忠北征,在沙漠迷失了方向,粮已尽,又遇敌人,顾时率麾下数百人击退敌人,并缴获其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
D. 顾时生前深得皇上器重,死后被追封为滕国公,牌位附祭功臣庙。但是他的儿子却在后来受他的牵连被杀,爵位被剥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臣乃不敢复出。庆阳平。徐达还京,令时将骑兵略静宁州,走贺宗哲。西边悉平。
(2)时能以少击众,沉鸷不伐。帝甚重之。子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嗣侯,为左副将军。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①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又平定了庆阳。徐达班师回京,命令顾时带骑兵经略静宁州,赶跑了贺宗哲。西边得以全部平定。
②顾时能以少胜多,深沉勇猛不自夸耀,深得皇上器重。他的儿子顾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继承侯位,担任左副将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顾时率麾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其辎重、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六年跟从徐达镇守北平。过了一年,被召回。八年再次镇守北平。”
“时帅麾下数百人”“时”人名,和后边谓语连在一起,之间不断开,排除BD;
“敌众引去”,“敌众”,名词,之前断开,排除AB。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D项,“文言文中有大量表示很短时间的词如:……期年……”错误,期年指“满一年”并非表示时间短的词。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项,“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错误,在洪武七年,顾时曾被召回,中间有间断。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平”,平定;“走”,赶跑;“悉平”,全部平定。(2)中“沉鸷”,深沉勇猛;“不伐”,全部平定;“嗣侯”,继承侯位。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
顾时,字时举,濠州人。风流倜傥,有胆略。跟从太祖渡江,积功从百夫长晋升为元帅。攻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晋升为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占据濠州,顾时跟从平章韩政讨伐,使之投降。进攻张士诚升山水寨,率小船绕过敌船,敌人在船上俯视讥笑。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敌人大乱,其余的船只争相前进。五太子前来援助,又被薛显打败,五太子等人投降。于是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吴地,不久攻取山东。
洪武元年(1368),被任命为大都督府副使并兼同知率府事。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黄河南北,使舟师得以从临清到通州通行无阻。攻下元都,和诸将分守古北各个隘口。跟从大军攻取平阳,攻克崞州,俘虏王信等四十六逃将。攻取兰州,围攻庆阳。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其击败,俘虏敌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又平定了庆阳。徐达班师回京,命令顾时带骑兵经略静宁州,赶跑了贺宗哲。西边得以全部平定。三年,晋升为大都督同知,赐封济宁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凭证。
四年,担任左副将军,协助傅友德率河南、陕西的步、骑兵讨伐蜀地。顾时从兴元进克阶、文,在汉州打败了蜀兵,于是攻克成都。第二年协助李文忠北征,分兵进入沙漠。迷失了方向,粮已尽,又遇敌人,士兵疲乏而不能作战。顾时率麾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其辎重、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六年跟从徐达镇守北平。过了一年,被召回。八年再次镇守北平。十二年顾时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安葬于钟山。追封为滕国公,谥号襄靖,牌位附祭功臣庙。
顾时能以少胜多,深沉勇猛不自夸耀,深得皇上器重。他的儿子顾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1382)继承侯位,担任左副将军,平定龙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查胡惟庸党,榜列群臣,顾时名列榜首,顾敬受牵连而被杀,爵位被剥夺。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筋。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14. 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 领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比喻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 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
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15. 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友人离别的不舍,对友人的担忧。首联写送别的宴饮中,与友人手挽着手,饮酒送别,依依不舍。提醒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②安慰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伤感。颈联描写了明丽美好的春光,每年都有科举,中举的机会还多。③鼓励友人积极入世进取。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错误,“十二楼”指出世隐居。此句意思: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送进士下第归南海》一诗是曹邺送别诗的名作。景色明丽的初冬傍晚,夕阳斜照,天边飘着几片红霞,和夕阳相互映衬着。诗人和即将南归的朋友,手挽着手,在路边设酒宴送别。他们饮了一杯又一杯,送了一程又一程。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诗的后三联是关怀劝勉友人的诗句。“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一是表示惜别,一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语气委婉舒缓,使失意的朋友感到友谊的温情。“上国每年春草芳”承接前一句,进一步鼓励朋友,诗意仍然是委婉含蓄。“上国”是京城的代语,“每年春草芳”用暗喻手法,意思是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这一句描绘了明丽美好的春光,对前途充满信心,给友人更大的鼓励与安慰。颈联中诗人转而想念友人此行之前途。“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情意深长。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这里既关怀友人漫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给人如获知音的亲切感。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此处借指出世隐居。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常用《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一个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答案】 (1).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受任于败军之际 (4). 奉命于危难之间 (5). 盈虚者如彼 (6). 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善”“盈虚”“卒”的书写。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_______,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四十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四十年来,中国从_______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_______的变化。四十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_______的教师爷。我们只有( ),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的辉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惊天动地 颐指气使
B. 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翻天覆地 指手画脚
C. 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翻天覆地 指手画脚
D 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惊天动地 颐指气使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约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B.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C.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D.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忘锐意进取、硕果累累的成功历史 B. 继续迈开锐意进取的有力步伐
C. 不忘改革开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D. 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砥砺奋进:形容在磨练中奋勇前进。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结合“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分析,第一处选用“砥砺奋进”。
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第二处语境是表达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状况,用“一穷二白”比较合适。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第三处修饰“变化”,选用“翻天覆地”。
颐指气使: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第四处重在表现外国无权对中国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而不是重在傲慢的态度。选用“指手画脚”。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为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原文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是“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成分赘余,“超过”后跟确数,“左右”赘余,排除B项;A项“约”是表示不确定的数字,与“超过”同样矛盾,排除A项;另一处是“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语序不当,应为“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排除D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联系前文“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得出的结论应旨在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所以排除A项、B项;考虑与后文的衔接“从中总结经验”,从“伟大精神”中总结经验搭配不当,所以排除D项。
故选C。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20.下面是乌鲁木齐慧智中学90周年校庆公告的部分初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九十载梦想传承,芳华赓续。2019年,慧智中学将迎来90周年诞辰,学校将秉持“隆重、简朴务实、创新”的原则,于国庆佳节期间组织召开一系列校友联谊和学术交流活动。到时,我们热切期盼历届校友重返敝校,诚挚邀请各界宾朋拨冗惠顾。让我们相约2019年10月2日,在绵延的天山脚下、美丽的和平渠边,畅叙情谊,共襄盛典,同谱华章!
特此公告。
乌鲁木齐市慧智中学
2019年5月14日
【答案】“诞辰”改为“华诞”;“召开”改成“开展”或删除“召开”或将“组织召开”改成“开展”;“到时”改为“届时”;“敝校”改为“母校”;“惠顾”改为“莅临”。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诞辰”, 多用于所尊敬的人,改为“华诞”;“召开”, “召开……活动”搭配不当,改成“开展”或删除“召开”或将“组织召开”改成“开展”;“到时”,是口语,不符合公告的文体,改为“届时”;“敝校”,对他人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此处的对象是校友,改为“母校”;“惠顾”, 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改为“莅临”。
【点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例句:言语得体,举止优雅,传播优秀文化,新时代学生应以文明自豪。
材料:诚信 友善
遵守社会公约 关怀弱势群体 尊老爱幼 信息开明 嘘寒问暖 有始有终
【答案】信息开明,有始有终,遵守社会公约,新时代商家应以诚信自律。
嘘寒问暖,尊老爱幼,关怀弱势群体,新时代公民应以友善自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表达能力。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比对例句后,需要依次从材料中确定 “诚信”“友善”所对应的各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句,两个四字短语还要理顺先后关系,使之连贯。再考虑例句中“学生”“自豪”这两个位置上的词语,看是否需要自己创造,才能将续写的句子表达得更贴切。尽最大的能力去满足题目的要求才能写出最恰当的答案。比如“遵守社会公约”“信息开明”“有始有终”“诚信”是一组,仿照“言语得体,举止优雅,传播优秀文化,新时代学生应以文明自豪”句式,写成“信息开明,有始有终,遵守社会公约,新时代商家应以诚信自律”。
【点睛】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与原句的句意一样。(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其中许多重要的理念,既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也塑造着中华儿女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同时也逐渐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深刻影响着世界,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忠恕仁孝;礼义廉耻;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天人合一;天下为公;见贤思齐;知常达变;自强不息;慎终追远;民贵君轻;德化天下;独立自主;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请写一篇演讲稿,帮助来校交流的外国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理念。
要求:①以其中的两三个关键词为基础确定立意。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③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哲人隽语,更是时代风尚。“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是中华文化,更是人类智慧。
两河流域的辉煌化作一抹烟云,在历史的天空留下遥远而又凝重的一笔;古埃及文明早已随时光化铅,成为一段饱含沧桑的回忆;古印度文明也像是被蒙上历史的风尘,暗淡了昔日的光芒。唯有华夏文明,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的风霜不但没有侵蚀它、湮没它,却为它添砖加瓦、增光溢彩了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也就是能做到“美美与共”。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是中华文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这种交流从古至今都存在着。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渗透。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加巨大的平台,既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各族文明在交流*存,在交流中壮大。2015年9月,新时代领路人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明确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革命性理念,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决议,载入了新时代领路人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式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当今时代,多极化趋势日益深化,单一的文化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无法匹配精彩纷呈的世界,唯有文化共存オ是出路。不同文化类型应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在一种友好氛围中逐步消除误解、摒弃成见。“韩流”也好,日流也罢,“西流”亦可。如果兼容并蓄、运用得当,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一定能够助力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全球治理,共建美好未来,这是中华文化新的智慧与更大创造。
你的中国朋友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忠恕仁孝: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仁爱孝顺。礼义廉耻: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美美与共: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学说。指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政治理想。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知常达变:在认识事专物时通过对一般规律的掌握,进而理解事物的特殊性,从而达到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不松懈。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民贵君轻: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德化天下:以德感化天下。独立自主:(国家、民族或政党等)不受外来力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互利共赢:就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互惠合作,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共同谋划利益和福祉,进而实现互惠互利的共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作用“既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也塑造着中华儿女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同时也逐渐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深刻影响着世界,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注意要求“以其中的两三个关键词为基础确定立意”。
【立意】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互利共赢,德化天下等等。
【结构】标题就是观点,《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而这是“这是中华文化,更是人类智慧”。中间三段基本并列式来论述,第二段“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的风霜不但没有侵蚀它、湮没它,却为它添砖加瓦、增光溢彩了呢”,原因之一就是“美美与共”;第三段“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是中华文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第四段“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式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一段强调“深化全球治理,共建美好未来,这是中华文化新的智慧与更大创造”。
【素材】1.管仲和鲍叔牙。管仲家贫,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他和挚友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也要杀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敌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议,接管仲回国,不久即拜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华。
2.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张辽,乐进共守合肥.一次孙权发乒十万来攻,二人是五子良将之二,同等功绩,以前素有矛盾,但面对强敌,仍能互补互助,共进共退.终于大破敌军。
3.古代日本的老渔民发现如果将几条剩性活泼的沙丁鱼放入一群被打捞的懒惰的鲇鱼当中。由于好动的沙丁鱼在鲇鱼中乱窜,给鲇鱼带来一中危机感,它们奋力游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亡.这便是有名的鲇鱼效应.
4.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双赢”,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吗?
【点睛】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
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