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年春季期高二期末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核对答题题号后对应作答时,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
第 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
B.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C.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D.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
2.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B.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C.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标准的泛化甚至是丧失。
D.现代人对于书法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书法艺术。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体公民都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特别是中青年书法家。
B.古代入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写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
C.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而且也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D.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最美”的挣扎
公元2010年,在长城、黄山、珠穆朗玛峰等100个中国最美的地方之外,又增添了一个中国最美的书店:南京先锋书店。
可是,只在一瞬间,先锋书店就“粉身碎骨”了。醉酒之徒驾车直撞了进来,先锋书店两扇玻璃大门被撞得粉碎,书架支离破碎,一片狼藉,书籍伤痕累累,面包车也撞得像根麻花,两个酒徒重伤,被抬着住进了医院。
钱晓华的心,比酒徒伤得更厉害。他哭了。
因为,他路上见到了儿时的伙伴阿丁。阿丁是个讨饭的盲人,他在南京的天桥下忧伤地拉琴,乞求人们施舍一顿饭钱。阿丁的妈妈、姐姐从小就是瞎子。他想向阿丁施舍,可是,智慧和善良在大道上哭泣,命运却还在捉弄他!酒鬼的冒失令他一辈子愧疚阿丁。
开这个书店真是个磨难。
1996年寒冬,书店第一次是安在临时搭建的17平方米的白铁皮屋子里。书店名字叫“先锋”,人也在“先吃风”。他坐在门口守店,跟走在风雪里没什么两样,严寒肆虐,冷嗖嗖一片,骨头都打着颤,手脚冻得都能见到里面的血肉,每到夜晚,太平南路商业一条街就剩下书店的灯还在雪光中闪亮。凌晨步行回家,回头看不见一个行路人,只有一串串脚印,满载一轮月光,一直把他心中沉淀的孤寂搅得沉渣泛起。何时才见朝阳啊!
不到一年,铁皮屋子因为拆迁而被迫转移。【来源:全,品…中&高*考+网】一而再,再而三。
“先锋书店走过13年了,我经历过失败、挫折、痛苦和煎熬。我曾想过放弃、想过自杀!”好在,书店对面的圣保罗教堂的钟声响了。钟声总是为他打开心路。
他就就着钟声去再开书店,去看书、听音乐、回忆、落泪。对他来说,流泪是最快乐的,因为流泪帮他排毒。
他最终把书店装潢成“教堂”。今天,他引申道:“我的工作就是我的信仰,书店便是纯粹的地方,容纳圣洁的灵魂。我的书店在装潢方面引入了教堂的风格,将这种风格融存为心心相印的信仰。”
阿丁是钱晓华的参照系。因为,他差点连阿丁都不如。
钱晓华至今户口还在金坛农村。他19岁就在罗村乡政府做通讯报道员了,而且写的新闻还在全国、全省获过一等奖。到金坛纺织厂当了3年秘书,又进了南京大学作家班。因跟后来上台的领导合不来,他被迫回老家谋出路。
第二天,钱晓华就从亲戚那里借了几百元钱,迈上了做茶叶生意的旅程,因为钱晓华家里承包了茶园。可惜,茶叶生意做到最后也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生计无着。
这时,失魂落魄的钱晓华碰到了阿丁,阿丁从九岁开始每天要将讨回的米粒晒干,每隔一周送回家给盲瞎却在操持农活的母亲和姐姐充饥。这让钱晓华羞愧无比。“盲瞎的阿丁尚在养活家人,我要向阿丁学习!我怎能让铁骨铮铮的老父亲再为我流泪!”钱晓华放开胆子想:有什么能够把我的生活道路也镀上一层金色呢?唯有书!自己学的中文,每一本书都是我的阳光!被书环抱的感觉很温暖。是不是开个书店?
于是,落魄的钱晓华孤身一人流落南京街头。他像阿丁一样寻找。
终于找到一处不起眼的白铁皮屋子,不大,但起的名字口气却不小:先锋!
经历多次磨难之后,终于有了现在的最美书店——先锋。
(选自《人物通讯》,有删节)【来源:全,品…中&高*考+网】相关连接:
①钱晓华,南京先锋书店老板。1964年出生于江苏金坛。先在工厂工作,后曾就读于南京大学作家班。1993年开始下海经商,1996年创办先锋书店。
——百度百科
②南京先锋书店自创立以来探索出一条以“学术、文化沙龙、电影、音乐、创意、生活、时尚”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品牌书店经营模式,搭建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平台。其为读者打造的建筑之元素、宗教之情结、人文之关怀的书店阅读空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读者的聚集,使其成为南京重要的文化地标。它被南京市民评为十二张文化名片之一。
2014年,英国BBC评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南京先锋书店名列其中。2016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全球十大书店之一。系亚洲唯一入选书店。
——光明网
③这么多年,钱晓华一直追寻着他的梦想;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充满爱的人,也是一个很有自我、有信仰的人。尽管图书已经进入了薄利时代,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社会人文理念,他卖的不是书,是在倡导一种文化。
——好友李大鹏说钱晓华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是“‘最美’的挣扎”,“最美”一语双关,即指钱晓华创办的“最美”书店,又是对钱晓华在创业历程中百折不挠精神的概括和赞美。
B.这篇人物通讯体现了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作者匠心独运,叙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体现了“文似看山不看平”的创作规律。
C.文章提到钱晓华“学的中文”,进过作家班,还获过新闻创作一等奖,这为他以后选择书店事业、推广公民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钱晓华的先锋书店被誉为“最美书店”,不是因为它建筑的规模宏大,而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推广的不是书,而是公民文化。
5.文章用了很多笔墨描写“阿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作为一个创业青年,钱晓华有哪些杰出的表现?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聂 耽
聂鑫森
聂耽退休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他的家嵌在古城一条长而窄且弯弯曲曲的巷子里。小庭院是祖产,安静自在,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所以他不去住高楼大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憋屈!何况小庭院位置好,出巷口便是商铺林立的平政街,出巷尾就是四时景物宜人的雨湖公园。【来源:全,品…中&高*考+网】聂耽没退休时,在这条巷子里是个没人多看一眼的角色,不就是一个做工的么!何况,他除碰见人微笑着打个招呼外,从不去串门,也决不邀人来家闲坐、喝茶。别人家有婚丧嫁娶之类事,往往由他夫人去办,他很少出头露面。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夺得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耳郭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宣布聂耽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巷子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聂耽了解得太少了。这个功夫聂耽是怎么练出来的?他上班到底有什么异常表现?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业余有什么爱好?退休后在家干什么?国人对名人的一切,素来怀有浓厚的兴趣,哪怕每天拉几回尿、打几个喷嚏都津津乐道,所谓“追星族”“铁杆粉丝”是也。
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不同的渠道汇集到一起:
聂耽吃饭菜和大家基本相同,但尤喜吃素;穿衣服不喜欢什么名牌,合身就好。
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郭;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铁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花开叶落虫鸣的声音。
业余爱好,除听声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的闲书。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愣愣矗着,一动不动。
不同的是,休息日,常有青年工人来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游玩,笑语声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喜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悄悄跟在聂耽一群人后面,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斩获。
他们坐进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郭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有人飞快地跑过去查看,果不其然。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没听见,依旧向前走。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小说重点写了聂耽退休后的生活,中间插叙了他临退休时参加全国技能决赛夺冠的一件事,故事情节简单,但主人公个性鲜明。【来源:全,品…中&高*考+网】B.聂耽不喜交际,从不与人来往,生活封闭,但富有爱心,他能敏锐地听到痛苦的蝈蝈的哀叫,还把奖金全捐给“爱心救助工程”。
C.刘聪跟踪聂耽的描写生动而有诗意,借刘聪之眼,读者看到了聂耽听力的神奇,明白了他成功的诀窍,这样写是为了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D.结合全文来看,聂耽先天耳朵大,家中又有一个安静自在的小院子能让他训练听力,倾听自然界的声音,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
8.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人公特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这句话,既是理解聂耽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增论(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注:①知几其神乎:知道事物变化的微小征兆,那就是神明。②卿子冠军:公元前207年,秦围赵,义帝(楚怀王孙心)封卿子冠军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救赵。途中卿子冠军畏缩不前,项羽杀之,率兵破釜沉舟,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B.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C.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D.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赐骸骨,即“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而“致仕”就是古代的官员走上仕途,开始做官。
B. 《易》《诗》属五经。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C. 弑 ,古时称臣杀君、下杀上、子杀父母。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
D. 疽,今称作毒疮。古代中医学的病症名称和现代有些区别。如 糖尿病,中医古称消渴症;大发作型癫痫,中医古称羊角风;急性气管炎,中医古称风热犯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中引用《易》和《诗》中的话,其作用是以此为论据,证明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征兆,范增应该在出现征兆时离开。
B. 作者认为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
C. 作者认为从项氏立楚怀王孙心而后又杀之,可以看出项氏是出尔反尔之人,因此,范增不宜留在这样的人身边,应该早早离开。【来源:全,品…中&高*考+网】D. 作者认为由于范增的存在而使高帝畏惧项羽,范增是难得的具有深谋远虑的谋士,因此作者对范增充满敬意,称赞他为“人杰”。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5分)
▲
(2)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5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青青水中蒲三首》
唐 韩愈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第一首描绘送别情景。诗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以反衬思妇的孤独。【来源:全,品…中&高*考+网】B.第一首短短四句诗,上下两联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伶仃而落寞;而“我在与谁居”,衬托出女主人公欢愉而写意。
C.第二首仍言离情,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随。
D.第三首主题相同,一唱三叹,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只用了起兴手法,用蒲草的短叶不出水,引出后面的妇人不下堂。
E诗的语言通俗流畅,风格象民歌朴素自然,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前人赞之曰:“炼藻绘入平淡”,正道出这组诗的风格特色。
15.这三首乐府诗是具有同一主题的组诗——
思妇之歌。有人评价说,三首诗是一脉贯通,相互联系的“三部曲”。请结合三首诗,对此评价谈谈你的理解。(6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名篇名句默写(5分)
(1)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 ▲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 ▲ 。
(3)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其中用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教句读的启蒙老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 ▲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扬州古琴历史悠久,在用材、工艺方面都很考究,可如今扬州古琴厂家泥沙
俱下 ,这对扬州古琴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②朝鲜外部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
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
③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怀瑾握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善于刻
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④近几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最近又遭到美
英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
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狡猾的美国人坐山观虎斗,待时机成熟便以所谓中立
国的身份向交战国家贩卖军火、战略物资、情报等,伺机大发战争横财,使
得战后美国的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⑥有些人热衷于购买彩票,他们希望中上500万巨奖,却不知道这种概率无异
于海底捞针。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巡视制度是指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通过建立专门巡视机构,按
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B.有关统计调查显示,一、二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
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C.我们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经济的“双引擎”,
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口,跃上希望的高原。
D.在浙江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演讲,提出了“天下兼相
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开放合作、互信互利的主张和号召,得到与会者的
广泛认同。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有许多论文所引证的论述能够兼顾历史和科学前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该领域中古老又权威的论断、方法和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了最新研究成果及理论或实际需求,反映出作者的理论眼界。一位优秀的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当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互相联系.且兼顾经典,________在研究其论文时不仅得到论点、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获得进一步探讨的方法与空间。
A.既 又 不仅 因而 所以
B.不但 而且 不仅 因而 而且
C.既 又 总是 从而 而且
D.不但 而且 总是 从而 所以
20.请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6分)
(1)2016年“3.15”晚会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
(2)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
(3)晚会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收视期待。
(4)晚会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费”。
2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图的主要内容。要求: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3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你对这句谚语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参考答案
1.B 2.A 3.D
1.【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问题。B项,偷换概念 把“书法”换成“文字”,文不对题。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4.【答案】B【解析】B项中“叙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错,文章重点写的是心理挣扎,而不是故事的波折。
5.【答案示例】①阿丁是钱晓华的人生启示。“阿丁是钱晓华的参照系”,他看到盲瞎的阿丁尚在养活家人,要向阿丁学习,使自己变得坚强起来。②
从钱晓华对待阿丁的态度表现了钱晓华的善良。在南京的天桥下遇到阿丁时,他想向阿丁施舍,却因掏不出钱来而愧疚。(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6.【答案示例】①勇于探索,百折不挠。进工厂,做生意,失败后办起了书店,几经挫折面坚持不悔。②锐意创新,走出新路。将书店装潢成教堂形式,还探索出一条文化创意品牌书店经营模式,享誉中外。③坚守信仰,境界超凡。创办先锋书店,推广的不是书,是公民化。④善良真诚,充满爱心。同情盲瞎乞丐阿丁,不愿让父亲为自己担心流泪。(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7.【答案】A(答出A项给4分,答出C项给2分,其他选项不给分。B项“从来不与人来往,生活封闭”错,文中主人公只是“从不串门”“绝不邀人来家”,并非不与人来往,生活也不封闭。C项“这样写是为了增强小说的可读性”说法欠妥,“增强小说的可读性”是客观效果并非目的。D项“先天耳朵大”不是必要条件,原文说“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的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
8.【答案示例】①在对居住环境态度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主人公喜欢安静、崇尚自由的特点。认为高楼大厦是“关鸟的笼子”,只喜欢在安静的祖传的小庭院里,过自在的生活。②在对工作的态度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主人公认真专注的特点,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着等候,聂耽却坐在车间一角,闭眼静听喧闹的机声。③在对待名利的态度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主人公淡泊名利的情怀,夺冠前别人当他是小人物,“没人多看一眼”,他却很自在,夺冠后别人纷纷关注他,他却和先前没有丝毫不同的地方;他听力异常,但却听不到别人都能听到的“钱币落地的声音”④生活方式的对比,突出了主人公高尚的生活趣味。他不看重别人看中的人情往来,却在退休后经常招待前来拜访的青年工人,甚至领着他们到公园游玩。(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满分,但应扣住主人公的特点谈对比,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聂耽层面①这句话揭示了聂耽超常听力的奥秘,“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奥秘就是兴趣。②揭示了这种能力形成的原因,“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关键在专注和坚持。③借刘聪的观察刻画人物,意在概括突出聂耽这一人物的整体形象特点:耽于兴趣,不为外物所动,富有爱心。
主旨层面①这句话出现在结尾,照应前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只要他想听见的声音”,耐人寻味,兴趣影响着人的精神追求,平凡的人只要有追求,也就有成功的可能。③“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发人深省,有追求的目标,还要有毅力,能坚持,不为外物所诱惑,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每个层面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3分) B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11. (3分) A把官职交还给皇帝,称“致仕”,也可以将“致仕”理解为官员退休。
12. (3分) C (项羽出尔反尔应该离开,不符合文意)
13. (10分)(1)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使楚国君臣离间疏远。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密谋),渐渐剥夺他的权力。(5分,间疏、私、稍,各1分,大意2分)
(2)仅仅(只)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5分,独、擢、介词结构后置“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各1分,大意2分)
附:选文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
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4(5分) B D(B情感弄错,“下有一双鱼”,显得多么欢愉而写意;而“我在与谁居”,女主人公又见得多么伶仃而落寞。D手法错。“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有兴有比。用蒲草的短叶不出水,比喻思妇不能出门相随夫君。)
15. (6分)第一首,提出问题,离愁起点。行子刚刚出门离家,思妇只提出“我在与谁居”的问题,其离情别绪尚处在发展的起点上。(2分)第二首,相思所苦,离愁渐重。行子远去,思妇为相思所苦,发出“相随我不如”的叹息。离愁比以前浓重多了。(2分)第三首孤凄俱增,离愁高潮。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凄感受随着行子“在万里”而与日俱增,一层深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5分)(1)出淤泥而不染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7. B
①(用错对象)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人或事物。(泥沙俱下和“鱼龙混杂”:都可用于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不同在于1)泥沙俱下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鱼龙混杂”,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小。2)泥沙俱下偏重在“俱下”,即一起来;“鱼龙混杂”偏重于“混杂”。3)泥沙俱下还有其本意,“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块流下来”;“鱼龙混杂”没有。)
②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③(不合语境)怀瑾握瑜:瑾;瑜:美玉。比喻人具有纯洁而美好的品德。
④祸起萧墙:泛指内部发生祸乱。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⑤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⑥海底捞针:顾名思义是指在茫茫大海找寻一个小小的针,用来比喻极难找到某个人、某件物等。
18 C. A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制度’”。B项:句式杂猱,最后一句应为“建筑工地扬尘是造成污染的首要因素或建筑工地扬尘是首要污染源”。D项:搭配不当,“提出……
号召”不搭配;中途易辙,可在“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前加“这”。
19. 答案:c
解析:第一句的两空孤立的看。似乎填“既……又……”和“不但……而且……”都可以,这也是考官迷惑考生的地方。其实仔细分析.第一句中“能够兼顾历史与科学前沿”,“兼顾”表明二者并重.没有主次之分,所以应选择并列关系的关联词。选项中“既……又……”是并列关系,“不但……而且……”其实是递进关系.所以应该选“既……又……”。
20. 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费”(以“携手共治、畅享消费”为主题)的2016年“3.15”晚会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的收视期待。
(6分。不是单句最多2分,遗漏一个信息扣1分,定语状语语序不当扣1分。
有其它写法酌情给分。)
21、(5分)近五年,(1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2分)但其增长速度逐年减缓。(2分)
22、作文【立意指导】
“我只是一颗尘埃”,说明自己的渺小,要求自己以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世界为我而造”,说明自己的自信与伟大,“我”能够主宰世界。这两句话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综合两方面的意思,我们每个人需要自信,但更需要谦卑和敬畏,一个能从容地谦卑与敬畏的人,常常更拥有自信。写作时,文章必须体现进步的价值取向,阐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诠释生命历程的故事,揭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此材料立意角度有:①自信与谦卑;②渺小和伟大;③认识自己;④心态和人生。
【参考范文】
谦卑与自信
很喜欢犹太人的一句话:“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字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尘埃虽然渺小,但它却从不轻看自己,因为它有一颗如圣人般谦卑的心,足以为它赢得每一个人的尊敬;世界很大,但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由尘埃构成的,尘埃虽然渺小,但它拥有一颗足以让它征服一切和创造世界的自信心。所以,尘埃的世界不渺小。面对生活,人亦是如此,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时时学习;怀着一自信的心,勇闯天涯。
谦卑使人得以进步,自信让你走向成功。杨澜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她也是一位十分成功的女性。最初,大家通过央视一档叫作《正大综艺》的节目认识了杨澜。从应征的1
000多位女孩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节目的女主持人绝非偶然,她的成功源于自信。无所畏惧的眼神,坚定的话语,浑身散发出的那种自信打动了导演,从而为她赢得了央视主持这份工作。但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毅然选择去美国留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四年的央视主持人的职业生涯让她明确了她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她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她远赴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国际传媒专业。她在异国他乡抱着一颗谦卑的心,怀揣梦想努力学习,向他人请教,虚心学习知识,这为她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杨澜来说,她的成功除了刻苦努力之外,还与她拥有的两颗心有关:一颗是让她得以进步的谦卑之心,一颗是让她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的自信之心。
谦卑不是懦弱无能,自信不是骄傲自大。楚汉争霸,胜负已分,回首历史,再看看那“力拔山兮”的盖世英雄项羽和那最终成就霸业的刘邦。乱世出英雄,出身名门的项羽和无名小卒刘邦奋起反抗秦朝暴政,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夺得秦朝疆域的大部。但素有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却与皇帝宝座失之交臂,而刘邦却最终一统天下。傲人的身世和江东父老的支持本应是项羽成为帝王的有利条件,他逐鹿中原,屡战屡胜,这位西楚霸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阿谀奉承蒙蔽了双眼,他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当他四面楚歌时已是悔之晚矣,无颜面见江东父老的他最终在乌江自刎,一世英雄就这样陨落!而刘邦却与之相反,他军纪严明,任用能人贤士,十分谦卑地向他人讨教治世之道,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这不是懦弱无能,只能依靠别人来巩固自己的霸业,而是他拥有一个王者该有的谦卑,这其实也是一种自信。
谦卑总是让你不落伍,自信从来不会让你惧怕困难。作为一位伟人,毛主席的身上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谦卑与自信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的一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他热爱学习,追求新知识,就算在延安物资极度匮乏时期他都想尽办法从外边买来报刊杂志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好让自己不落伍于时代的前沿。而且他总是不耻下问,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总是很谦卑地向他人请教,从来没有作为一位领导者的高姿态,这是他对知识的谦卑。作为一位领袖,一名革命家,面临着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他毅然挑起革命的大梁,除了时代的呼唤,同时也源于他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自信,对自己的自信。面对革命路上的巨大困难,毛泽东从来不曾畏惧,因为自信是他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
谦卑与自信往往相互联系在一起,一个成功的人身上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品质就是谦卑与自信。拥有一颗谦卑的心不会让你低人一等,它反而会使你更加高贵,赢得更多人的尊敬。拥有一颗自信的心,它会让你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登上成功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