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2021-06-07 发布

安徽省合肥市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合肥九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准确理解这段话是把握《边城》内蕴的一条重要线索。多数评论者在立论时往往对“不悖乎人性”视而不见而只抓住“优美”、“健康”等亮丽的词以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美丽光环,得出《边城》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所要赞颂的是“人性美”等论断。其实在沈从文的社会思想和美学思想中,“人性”是一个极重要的概念,是统领其小说内容的灵魂。正如作者所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他的“人性”的内涵也不仅仅是多数论者所理解的“美的人性”而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生形式虽具有理想的特点但并没有完全理想化,而是一种现实的自由自在的人生形式——自然、美好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 ‎ 当然仅仅根据创作来探讨作品的内蕴是不够的,诚如劳伦斯所说:“永远不要相信艺术家而要相信他笔下的故事。批评家的作用在于从创作故事的艺术家手中拯救故事。”批评的关键是以作品为依据,透过作品所提供的人生视景、特别是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挖掘其内蕴。不可否认,《边城》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和讴歌,从而体现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但这毕竟只是作家的美好意愿,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内蕴。事实是,《边城》的结尾是个出人意料的变奏,一个特定的结局却也是现实意义上的悲剧。诚如多数评论者所说,这个悲剧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作品的最终指归。这种不确定性既是偶然事件所致,也是主观的人为因素所致,即人物不自觉地、无意为之所产生的破坏性行为。作品故事的主干及结局旨在通过这种“命运的不确定性”揭露美好人性的阴暗面——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痼疾。正是这种痼疾在关键时刻兴风作浪最终成为主宰人物命运的因素。沈从文是明了全部事变中的悲剧因素的,但他对“人性向善的发展”的追求又使其不忍心痛揭人性的阴暗面,他渴望笔下的小儿女能够获得一份合理的人生安排,因此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来表现人性美的一面。‎ ‎ 湘西的人生是沈从文小说着力表现的重要部分。对于下层人民,沈从文侧重表现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而又纯朴的品德,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人性美,并在他们身上寄托着重塑民族品格的理想。他发掘了湘西乡村社会人性的金子,同时深谙这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迷信、愚昧的缺陷。这种缺陷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当它发作时势必破坏人们自由自在的和谐状态,成为“人与自然契合”的阻力。《边城》的爱情悲剧正是这种缺陷作用的结果。至此《边城》的内蕴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单一的“证明人性皆善”或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 (节选自《名作欣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数评论者认为《边城》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所要赞颂的是“美的人性”,边城的人民具有纯朴健康的人性是人性美的代表。‎ B.沈从文讲创作《边城》时认为自己的目的是“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C.作者以为多数评论者的观点不完全正确因为他们立论时只抓住一些亮丽的词语以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美丽光环,忽略了“不悖乎人性”这一点。‎ D.作者的观点是“人性”是统领《边城》内容的灵魂,但沈从文所说的人性的内涵应该是一种自然、美好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劳伦斯认为,永远不要相信创作故事的艺术家自己的创作,谈文学批评的关键是要以作品为依据,通过作者笔下的故事去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 B.《边城》悲剧的结局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而“命运的不确定性”源于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痼疾,这痼疾最终主宰了人物命运。‎ C.《边城》体现了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追求,但这毕竟只是作家的美好意愿,而小说出人意料的悲剧结尾恰恰揭示了美好人性的阴暗面。‎ D.沈从文虽明了全部事变中的悲剧因素但仍花费大量笔墨表现人性美的一面,是他对“人性向善的发展”的追求使他不忍心痛揭人性的阴暗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城》着力表现的是蕴藏在边民身上的勤劳、勇敢、纯朴等美德,以至“边城”这个词在许多读者心中已经凝定为“湘西人性美”的文化概念。‎ B.沈从文的“人性”内涵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金子”指边民身上体现的民族美德,而“沙子”指边民迷信、愚昧等负面的东西。‎ C.沈从文讴歌的边城人民是人性美的代表,但那是一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不可避免地有阴暗的一面,所以《边城》充分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 D.《边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著作,而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仅仅看到了作品中美丽的光环,看不到迷信思想投在纯朴人性中的阴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超人 冰心 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不轻易和人打招呼,也永远没得到过一封信。‎ 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他从局里低头独步回来,关上门,便坐在书桌旁边。偶然疲倦了,拉开帘幕望一望,但不多一会儿,便又闭上了。‎ 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何彬偶然答应几句:“人和人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尼采说得好,爱和怜悯都是恶……”‎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 他每天还是机械似的做他的事,然而在他空洞洞的脑子里,凭空添了一个深夜的病人。‎ 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腿摔坏了,每夜呻吟。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走到门边,却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 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 ‎ 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乎要哭了出来。‎ 这一天晚饭的时候,何彬告诉程姥姥说他要调到别的局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请她将房租饭钱,都清算一下。 ‎ 他觉得很疲倦,一会儿便睡下了。——忽然听得自己的门钮动了几下,接着又听见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样子。他不言不动,只静静的卧着,一会儿也便渺无声息。‎ 第二天他自己又关着门忙时,忽然想起绳子忘了买了。他打开门,只见人影儿一闪,再看时,禄儿在对面门后藏着呢。他踌躇着四围看了一看,一个仆人都没有,便唤:“禄儿,你替我买几根绳子来。”禄儿趑趄的走过来,欢天喜地的接了钱,如飞走下楼去。‎ 不一会儿,禄儿跑的通红的脸,喘息着走上来,一只手拿着绳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着一两点金黄色的星儿。他递过了绳子,仰着头似乎要说话,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进屋去了。‎ 累了两天了,何彬闭上双眼,又想起了深夜的病人——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 微微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屡屡清香,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 何彬竭力的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籍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 ‎ ‎……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它。‎ 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下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 禄儿叩上 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 ‎ 清香还在。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前三段从人际交往、生活细节和人物语言等方面形象地刻画了何彬“冷心肠”的形象,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 B.何彬外表是冷的,但内心是热的,这从他主动帮助禄儿可以看出,他的冷是为了掩饰对生活的希望和失望。‎ C.小说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描写何彬对慈爱的母亲的回忆,就表现了何彬内心的矛盾冲突和由此带来的痛苦。‎ D.小说谋篇布局颇具匠心,三次写“慈爱的母亲……”,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使小说脉络清晰,主题突出。‎ ‎5.小说以“超人”为题有什么含意?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说明。(6分)‎ ‎6.小说以对“窗内窗外”的描写结束全篇,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6年,数字出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在全行业中占比继续提高。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20.85亿元,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提高7.7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在线教育营业收入增长39. 4%,势头迅猛,增长速度在数字出版所属各类别中名列前茅。‎ ‎2017年数字教育出版的格局将初步显现,在线教育在垂直领域的模式顺利发展。出版业在教育领域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出版单位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和平台数据为支撑,以数字产品为发力点,构筑完整的数字教育生态。出版单位以更加开放共融的心态,与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材料二:‎ 记者从日前举办的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获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已达16.73亿。在该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不少出版社的发力重点。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持续增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并且数字阅读付费意愿不断提升,庞大的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鉴于数字化的趋势,国家层面已在数字出版领域开始布局,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数字出版也被纳入了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更是把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予以规划,设计了多个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引导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今年5月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还启动了20家出版融合实验室.42家新闻出版业标准,部署更加全面、具体、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出版在给出版行业相关公司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挑战也在所难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尚春明表示,在实际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包括外部环境、观念、机制、人才、资金、技术都会因储备不足而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互联网仍在快速发展,包括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不断优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魏王山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出版流程,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在发行、印刷、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为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人工智能在出版流程的再造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可能,比如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很多新技术和机器在这一行业逐步得到应用。‎ ‎(摘编自卢扬、郑蕊《数字出版产业累计用户规模超16亿》)‎ ‎7.下列关于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及增长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电子出版物出版总收入最少,数字出版比重变化最大,报纸出版总收入下滑最多。‎ B.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和出版物发行成为拉动新闻出版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 C.数字出版增长快,在总收入比重、增长额、增长速度和增长贡献率等方面保持领先。‎ D.报纸出版是新闻出版产业中下降的板块且降幅明显,它面临着来自数字出版的严峻挑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出版单位重视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技术Ⅱ平台数据的利用,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来抓,会让数字教育出版格局更阔大。‎ B.随着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数字出版用户规模已超过16亿,这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C.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转型过程中虽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产业总收入在持续增长,这与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有关。‎ D.《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为数字出版作了国家发展规划,设计了工程项目,制定了行业标准。‎ E.为促进新闻出版业在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 ‎9.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将有哪些新趋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选自《渔父》)‎ ‎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善:擅长 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待:凭借 C.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弹:拍打 D.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既:已经 ‎11.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自令放为?‎ A.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C.此小大之辩也。‎ D.以为莫己若也。‎ ‎12.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认为像宋荣子和列子这样的人之所以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无己”。‎ B.渔父和屈原的价值冲突体现为面对浊世是坚持理想还是顺势变通。‎ C.逍遥游的状态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但却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 D.《渔父》中的“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与《逍遥游》中的“圣人无己”内含是一样的。‎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夜坐寄朱仲开、张瓯江 陈 鹤 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 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怀君滞羁旅,云海各天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首联描写诗人深夜久坐时所闻所感,起到了以动写静、烘托气氛的作用。‎ B.颔联为虚写,诗人想象远在异地他乡的友人思念家乡,因而愁思染白双鬟。‎ C.颈联虽没有点明季节,但由残叶飘零的树林、林中满地的落花可知是冬季。‎ D.尾联点明寄友的题旨,在前三联层层铺垫下,尾联情感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E.这首五言律诗平实、自然而又韵味深长,其中蕴含着细腻真实的人生体验。‎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 , 。”两句写出作者对过去的否定,对未来的希望。‎ ‎(2)《滕王阁序》中用“ , 。”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3)《逍遥游》中用“ , 。”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 三、语言文字运甩(20分)‎ ‎17.下列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B.你我兄弟离散多年,今日他乡萍水相逢,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C.《红楼梦》对贾府这个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D.大长今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同样受到恶势力的迫害,但她通过怙恶不悛的方式战胜后者,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做人原则。这样,作品的主题就是:只有坚持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安全稳定,以新气象新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B.适逢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之际,加拿大安大略省计划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却遭到了否认屠杀行为的日本政客的阻挠。‎ C.环保部8月底通报,京津冀21家企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河北和河南部分地区仍存在燃煤锅炉散烧整治不彻底,虚报完成情况,整改进展缓慢。‎ D.每年秋季举行的军训是大学、中学新生履行国防教育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捎来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奉上拙作,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不吝赐教。‎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好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他们的这一善举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所以其他单位也纷纷效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出不超过15个字。(6分)‎ 原始的表是一根直立于平地上的杆子,① 。古人何以学会了立表测影?原因就在于② 。由于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是自己的身影,因此最原始的测影工具就是人体自身。然而,③ ,也不准确。于是古人为解决他们在空间与时间上所遇到的麻烦,就必须创造出一种足以替代人体测影的天文仪具,这便是表。‎ ‎21.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因为环境就是民生,所以我们要保证青山绿水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没有被破坏。哪怕是经济不发展,也要保证青山绿水常在。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只要我们实行严格的制度,就能够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只要环境不被破坏,我们就能够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 ‎ ①保护青山绿水与经济发展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② 。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合肥九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1.B 偷换概念 将“创作动机”偷换为“创作目的”。‎ ‎2.B 理解错误 原文“最终成为主宰人物命运的因素”是条件之一 此处变成唯一条件。‎ ‎3.C “所以 《边城》充分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 强加因果。‎ ‎4.B   ‎ ‎5.①“超人”在小说中是指何彬是一个冷对社会、与世隔绝、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冷心肠的人;②小说通过写“超人”何彬的转变过程,受爱召唤从冷漠中苏醒,表现了爱的力量这一主题。    ‎ ‎6.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窗内窗外的描写呼应了前文对回忆母亲和禄儿送花的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②从人物塑造看,完成了人物的塑造,何彬由一个冷漠,内心灰暗的人转变成了一个有爱心,心灵亮堂的人。③从主旨看,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爱可以改变人生,爱能够净化人的心灵。④从艺术表现力看,小说以窗内窗外的描写结尾,委婉含蓄,意境深远。‎ ‎7.答案C 看表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图表可知,选项中“数字出版在总收入比重……保持领先”说法不恰当,数字出版在总收入比重中低于印刷复制总收入比重。‎ ‎8.答案A、C(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B.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选项前后内容颠倒。D.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可知,选项把原文内容杂糅在一起了。E.说法片面,“促进新闻出版业在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只是人工智能进入新闻出版行业所产生作用的一部分。‎ ‎9.答案①数字教育出版生态圈(新格局)逐步形成。②在线教育发展迅速。③数字阅读付费(知识付费)市场加快发展。④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重塑出版流程。⑤跨界融合发展更加紧密深入。(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10.A ‎11.D试题分析: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是固定句式;B状语后置C.判断句。‎ ‎12.D试题分析:D 两者都表现为不被外物所拘的通达态度,但庄子的逍遥游中的无己有更深刻的哲学内涵。‎ ‎13.(1)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短命比不上长寿。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2)整个世上的人都污浊不堪只有我干净,个个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14. BC(B项,“虚写”“想象远在异地他乡的友人思念家乡,因而愁思染白双鬓”错误。本联是诗人实写自己。C项,“残叶飘零”错误,句中为“无残叶”;“林中满地的落花”错误,句中的“落花”指灯花。答对一个得2分)‎ ‎15.①身处异乡、寒夜独坐的寂寞之情;②客居异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双鬓斑白仍不得不四处漂泊的伤感之情;③对远隔万里、羁旅他乡的友人的牵挂之情;④自已和友人都滞留异地、沦落天涯的同病相怜之情。(每点1分,任答出3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6.(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7.C ‎18. A 思路点拨:B.句式杂糅。应改为“适逢南京大屠杀80周年”或“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之际”。C.成分残缺。在句子最后加“的问题”;另“河北和河南部分地区”表意不明。D.搭配不当。“履行”不能和“国防教育”搭配,改为“接受”,把“履行”放在“兵役义务”前而。‎ ‎19. B( A:“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别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能用于自己。C:“绵薄之力” 常用作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别人。D:“效尤”指仿效坏的行为。此处不合语境。)‎ ‎20.①古人用它来测量日影长短②人们对自己身影的了解③长期以人体测影既不现实 ‎ 本题考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①根据横线后的“立表测影”和“古人最早认识 的日影”,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写表示“古人用它来测量日影长短’’的意思的句子。②根据横线后“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是自己的身影,因此最原始的测影工具就是人体自身”,推 断出此处应填写表示“人们对自己身影的了解”的意思的句子。③根据句间关系可推断出此处要和上文形成转折关系,根据横线后的“也不准确”可以推断出所填语句应该含有“既”这样的关联词,所以此处应填写表示“长期以人体测影既不现实”的意思的句子。‎ ‎21. ②实行严格的制度未必就能够保证环境不被破坏。‎ ‎③环境不被破坏未必就能够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答对一处2分,答全得5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