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如何对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进行再挖掘和再创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承载地的各博物馆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可谓是各出奇招、异彩纷成。
苏州博物馆热销的“衡山杯”采用“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的Logo——文徵明的“衡山”印章图案为设计元素,将印章图案设计在杯底,整个杯子的造型好似一枚文徵明的印章。选用汝瓷这种高雅的表现形式与文徵明文人气度相贴合,使产品的整个调性具有文人气质,符合苏州地域文化一贯的雅致特点。湖南省博物馆自主开发的马王堆养生枕系列产品,是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为依据,在产品的外观设计、材料、制作工艺、功能原理等方面参照了出土文物中的医简、帛书、帛画等研发而成。
仅仅通过产品的设计元素来体现文物的文化内涵还不够,兼顾产品的功能性也是一个重要传播手段。国家博物馆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的文化衍生产品有3000多种,以实用性和创新性兼具的消费类日用品为主,如红山玉龙香炉、马头鹿角步摇书签、陶瓷杯垫等。这些产品注重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在展现产品艺术性的同时确保其使用功能,力求潜移默化地传播馆藏文明和中华文化。
对于古老的紫禁城,文创产品如何融入当代生活同样是其文创团队思考的重要问题。以故宫《海错图》为渊源的“紫禁城海底世界”系列产品,以各种形式活化“海错”这一传统IP,包括设计精美的立体装饰画、美观实用的团扇、与现代科技结合的香薰加湿器等一系列日常生活用品。这些古代文化元素被设计师用当代语汇和新技术再次演绎,重新进入我们的生活,无疑展现了文创产品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材料二
近年,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不仅成为文博机构的共识,而且正真切地成为现实。
故宫博物院从2012年开始就尝试探索基于移动设备的观众服务及藏品介绍应用程序,目前已自主研发并上线了8款应用特色与针对人群各不相同的APP产品。《韩熙载夜宴图》APP运用了大量科学技术手段,共有100个内容注释点、18段专家音视频导读和1篇后记,并有台北“汉唐乐府”表演团体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表现的画中乐舞,从而提供给观众新鲜时尚的交互体验;《每日故宫》APP,从故宫博物院180余万件藏品中精心遴选,每日推出一款珍贵文物,通过网络发送给广大手机用户,从而通过新媒体让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当下生活;《皇帝的一天》APP是故宫博物院专门为9岁至11岁孩子们研发的移动应用,通过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内容,结合交互技术实现有效沟通,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用更有趣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们,有助于改变一些影视剧对宫廷文化的误读。位于故宫端门展厅的“数字博物馆”采用了交互性的数字展览方式。比如其中的“数字沙盘”,除了与传统沙盘一样呈现故宫布局外,还能以影院式等多媒体的方式,为游客讲述故宫如何从帝王执政的紫禁城变成今天的博物院;而数字绘画互动装置《写生珍禽图》,可以使观众通过触摸屏幕来与鸟儿互动,从而获得与画中珍禽异兽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民众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各地文博机构各出新意。不论是国家博物馆与阿里巴巴打造的“文创中国”平台落户上海自贸区,从线上走向了线下,还是苏州博物馆试水时装发布会,让静态的文物行走在时尚前沿……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平台,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样式不断出现,正在使高冷的博物馆变得亲切生动。
材料三
目前,各地博物馆的文创开发已经从“萌萌哒”的衍生品向文博IP转型,而展览作为博物馆与观众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涌现出新的策展模式。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尝试引进西方策展方式,探索并实行“展览项目制”和具有中国国情的“策展人制度”。
在新的策展机制带动下,很多博物馆都做出了面貌不同于以往的知名展览,除首都博物馆借助热点效应举办“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外,还有以不同层次的观众视角为切入点的“故宫洛阳牡丹展”和“故宫博物院牡丹题材文物展”,有以对比的角度探寻关联性的“青铜的对话”,也有在展陈方式上进行创新的“走进养心殿”等。
2016年末,河南博物院举办的首届中原陶瓷双年展是在策展人制度上的一次成功探索和突破。由法国艺术史学家WendyGers策划的“黏土之约”展览以黏土为主题,通过500多件作品引发我们对自然环境、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景象和生态等问题的思索和探讨,其中60%以上的作品是专门为本次展览特定创作的。同时开幕的三个平行展“前世今生·五大名窑古代精品及当代创新展”“马约里卡千年陶瓷精粹——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和“器物的未来——当代生活陶艺邀请展”,策展人全部请自馆外,包括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长和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这在中国国有博物馆领域是很少见的。
2016年夏天,南京博物院开幕的“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汉代文明的故事”特展是南博近10年来文物等级最高、借展文物最多、借展难度最大、借展费用最高的展览。业内人士认为,该展的成功举办是南博施行策展人制度后结下的果实。据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负责人介绍,全院中级以上职称的人都有成为策展人的资格,可以自己报选题,审核通过后建立展览项目团队,而策展人可享资金奖励。
策展人理念已经开始走进博物馆,这种全新的策展模式或许会为博物馆带来更多机遇。政策层面也得到反馈,201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鼓励跨行业、跨领域的企业与文博单位之间的合作。
1. 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得天独厚 B. 异彩纷成 C. 雅致 D. 演绎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一种再创造。
B. “衡山杯”的器形和材质都与当地的文化气质协调一致。
C. “马王堆养生枕”系列产品还原了汉代人们的生活面貌。
D. “紫禁城海底世界”系列产品的创作灵感源于《海错图》。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故宫博物院APP产品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宫博物院APP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为观众提供藏品介绍服务。
B. 《韩熙载夜宴图》APP用科技手段增加了藏品与观众的互动。
C. “每日故宫”APP每天为手机用户推送与其生活相关的文物。
D. 某些APP产品是专门为了纠正人们的文化误读才设计出来的。
4.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正在各地文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成为现实。
B. 同传统展览方式相比,故宫“数字博物馆”体现了数字化和互动性。
C. 各地博物馆文创的共同特点是借助互联网,使产品能紧跟时尚潮流。
D. 具有文化内涵又不断创新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使文物越来越接近大众。
5.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策展人制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符合中国国情的策展人制度的特点是策展人请自馆外。
B. 策展人的资格不会受到国籍、职称、职务等条件的限制。
C. 策展人制度一定会给博物馆带来更多机遇和经济效益。
D. 策展人制度的发展与创新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6. 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与观众交流、使文物“活”起来的作用。
【答案】1. B 2. C 3. B 4. C 5. D
6. ①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并兼顾实用性的文创产品。
②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平台,增加文物与观众的互动,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增加博物馆文物的亲切感)。
③创新策展模式,探索实施“展览项目制”和“策展人制度”。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B项,异彩纷成——异彩纷呈(异彩:新奇的,特别的;纷呈:繁多,杂乱,表示色彩艳丽)。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结合材料一文本内容“湖南省博物馆自主开发的马王堆养生枕系列产品,是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为依据,在产品的外观设计、材料、制作工艺、功能原理等方面参照了出土文物中的医简、帛书、帛画等研发而成”分析可知,“还原了汉代人们的生活面貌”于文无据。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结合文本材料二内容“故宫博物院从2012年开始就尝试探索基于移动设备的观众服务及藏品介绍应用程序,目前已自主研发并上线了8款应用特色与针对人群各不相同的APP产品”分析可知,“主要功能是为观众提供藏品介绍服务”表述不全。C
项,结合文本内容“从故宫博物院180余万件藏品中精心遴选,每日推出一款珍贵文物,通过网络发送给广大手机用户,从而通过新媒体让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当下生活”分析可知,“与其生活相关的文物”,于文无据。D项,结合文本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用更有趣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们,有助于改变一些影视剧对宫廷文化的误读”分析可知,“专门为了纠正人们的文化误读才设计出来的”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平台,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样式不断出现,正在使高冷的博物馆变得亲切生动”分析可知,“使产品能紧跟时尚潮流”分析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结合文本内容“策展人全部请自馆外,包括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长和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这在中国国有博物馆领域是很少见的”分析可知,表述绝对化。B项,结合“全院中级以上职称的人都有成为策展人的资格”分析可知,“不受职称限制”错误;C项,结合文本“策展人理念已经开始走进博物馆,这种全新的策展模式或许会为博物馆带来更多机遇”分析可知,“一定会给博物馆带来更多机遇和经济效益”表述绝对化。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说明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与观众交流、使文物‘活’起来的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国家博物馆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的文化衍生产品有3000多种,以实用性和创新性兼具的消费类日用品为主”分析可知,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并兼顾实用性的文创产品;结合“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平台,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样式不断出现,正在使高冷的博物馆变得亲切生动”分析,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平台,增加文物与观众的互动,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结合“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尝试引进西方策展方式,探索并实行‘展览项目制’和具有中国国情的‘
策展人制度’”分析,创新策展模式。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集贤校理丁君墓表(节选)
欧阳修
君讳宝臣,字元珍,姓丁氏,常州晋陵人也。其为人外和怡而内谨立,望其容貌进趋,知其君子人也。居乡里,以文行称。少孤,与其兄笃于友悌。兄亡,服丧三年,曰:“吾不幸幼失其亲,兄,吾父也。”
君治州县,听决精明,赋役有法,民畏信而便安之。其始治剡也如此,后治诸暨,剡邻邑也,其民闻其来,欢曰:“此剡人爱而思之,谓不可复得者也。今吾民乃幸而得之。”而君亦以治剡者治之。由是所至有声。及居阁下,淡然不以势利动其心,未尝走谒公卿;与诸学士群居恂恂,人皆爱亲之。
国家自削除僭伪,东南遂无事,偃兵弛备者六十余年矣,而岭外尤甚。其山海荒阔,列郡数十,皆为下州,朝廷命吏,常以一县视之,故其守无城,其戍无兵。一日智高①乘不备,陷邕州,杀将吏,有众万余人,顺流而下,浔、梧、封、康诸小州所过如破竹。吏民皆望而散走,独君犹率羸卒百余拒战,杀六七十人,既败,亦走。
初,贼未至,君语其下曰:“幸得兵数千人,伏小湘峡,扼至险,以击骄兵,可必胜也。”乃请兵于广州,凡九请,不报。又尝得贼觇者一人,斩之。
贼既平,天子以君尝请兵不得,又能拒战杀贼,故他失守者皆夺两官,而君夺一官。已而知其贤,复召用。以治平四年四月某甲子,暴中风眩,一夕卒,享年五十有八。
君之平生,履忧患而遭困厄,处之安然,未尝见戚戚之色。其于穷达寿夭,知有命,固无憾于其心,然知君之贤,哀其志而惜其命止于斯者,不能无恨也。于是相与论著君之大节,伐石纪辞,以表见于后世,庶几以慰其思焉。
熙宁元年六月十四日,庐陵欧阳修述。
【注】①智高,指北宋中期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军首领侬智高。
7. 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尝走谒公卿谒:拜见
B. 偃兵弛备者六十余年矣偃:训练
C. 凡九请,不报凡:一共
D. 又尝得贼觇者一人觇:窥探
8.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为人外和怡而内谨立 履忧患而遭困厄
B. 淡然不以势利动其心 天子以君尝请兵不得
C. 处之安然 然知君之贤
D. 未尝见戚戚之色 于是相与论著君之大节
9. 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听决精明,赋役有法
审理断案精明,(分派)赋税徭役很得法度
B. 而君亦以治剡者治之
而丁君也用治理剡县的方法来治理诸暨
C. 国家自削除僭伪,东南遂无事
自从朝廷削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权,国家东南也就没有什么叛乱发生了
D. 故其守无城,其戍无兵
因此这些州郡的守备并不需要城墙,这些地区的戍卫也不需要士兵
10. 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剡人爱而思之,谓不可复得者也。今吾民乃幸而得之。
11.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君早年丧父,他对兄长的感情如同对父亲的感情。
B. 无论是剡县还是诸暨,百姓对丁君都既敬畏又信服。
C. 丁君对智高的反叛早有预见,只因援军不得而未果。
D. 平叛之后,天子因赞许丁君的表现,对他处罚较轻。
【答案】7. B 8. C 9. D
10. 这就是那个剡县百姓十分爱戴思念的,认为是不可复得的好县令啊。现在我们这些人竟然有幸得到他。 11. C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偃”,结合“兵”“弛”分析可知,译为放下。句意:六十多年以来,军备松懈。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而”,连词,表示并列。B项,“以”,介词,因为。C项,“然”,“……的样子”;连词,然而。D项,“之”,助词,的。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D项,注意“无”的意思,应该为”因此这些州郡的防御并没有城墙工事,而其守备力量也没有正规士兵”。故选D。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此”,代词,这;“爱”,爱戴;“而”,连词,表并列;“剡人爱思之,谓不可复得者也”(判断句);“乃”,竟然;“幸”,有幸;“而”,连词,表修饰;“之”,代词,他。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结合文本内容“初,贼未至,君语其下曰:‘幸得兵数千人,伏小湘峡,扼至险,以击骄兵,可必胜也。’乃请兵于广州,凡九请,不报”分析可知,“早有预见”不合文意。故选C。
【点睛】
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参考译文:
丁君名宝臣,字元珍,姓丁,是常州晋陵人。丁君为人外表温和,内心严守立身为人之道,看他的容貌举止,就能知道他是个君子。居住乡里,以文章德行著称。丁君少时丧父,与自己的兄长十分友爱。兄长去世,丁君为兄长服丧三年,他说:“我十分不幸,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我的兄长,就是我的父亲啊!”
丁君(从政),治理州县,审理断案精明,(分派)赋税徭役很得法度。百姓对他敬畏信服,安于他的治理。丁君最初治理剡县时就是如此,后来治理诸暨县,诸暨县是剡县的邻县,那里的百姓听说丁君到来,都高兴地说:“这就是那个剡县百姓十分爱戴思念的,认为是不可复得的好县令啊。现在我们这些人竟然有幸得到他。”而丁君也用治理剡县的方法来治理诸暨。由此丁君所到之处,都会有好的声名。等他后来在朝廷中做官,也是心性淡泊,不因名利而动心,从不在公卿之间往来拜访,与其他学者相处,恭谨温顺,人们都乐于亲近他。
自从朝廷削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权。国家东南也就没有什么叛乱发生了。六十多年以来,军备松懈,而在岭外地区更为严重。这一地区地域辽阔,大概分列几十个郡,(这些郡)都属于比“州”略低一级的地区,朝廷给这些“州”任命官吏,经常把它们当作一个县来看待,因此这些郡的防御并没有城墙工事,守备力量也没有正规士兵。一日,侬智高趁州郡防御不备,攻陷了邕州,杀死了当地官吏,聚集了一万多人的叛军,顺流而下,势如破竹地攻占了沿途的几个小的州郡。官员百姓都望风而逃,只有丁君率领着百余名老弱残兵抵抗拒守,杀死敌军六七十人。(丁君)被敌军打败之后,也逃走了。
起初,叛军还没有攻到丁君所在的州郡的时候,丁君对他的手下说:“如果我们侥幸,得到几千名士兵,在小湘峡这个地方设伏,扼守天险,来伏击骄横的敌军,那么一定能够取胜。”于是向广州请求援兵,一共请求了九次,没有得到回复。丁君曾抓住了一个来侦察窥探的敌兵,把他杀掉了。
平叛之后,皇帝认为,丁君曾经请求援军,还能够拒敌杀贼,(也算得上尽忠尽职),所以其他那些失守领地的官员都被处以“夺两官”的惩罚,而丁君只是“夺一官”。不久,皇帝知道丁君是个贤才,又把他召回任用。丁君在治平四年四月某甲子日那天,突然中风晕眩,一个晚上就死了,享年五十八岁。
丁君一生,经历过忧患,遭逢过困厄,泰然处之,不曾表现出忧伤哀戚的神情。对于人生的起伏,寿命的长短,能安于天命,当然也就能够做到无憾于心。然而对于今天我们这些了解丁君的贤才,哀叹他的志向,怜惜他的命运的人来说,不能心无所怨。于是我们共同论述丁君的节义操行,在石头上刻下这些文字,来使其美德可以在后世留传,希望以此来慰藉对丁君的思念之情。
熙宁元年六月十四日,庐陵欧阳修述。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一)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①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②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③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④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琐窗:雕花或有花格的窗户。②《梁州》:即《凉州》,唐代乐曲名。③贺老:指贺怀智,唐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者。④沉香亭: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此亭观赏牡丹。
12.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凤尾龙香拨”三句用杨贵妃弹琵琶的典故,暗指北宋的繁荣堪比盛唐。
B. “最苦浔阳江头客”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来表情达意。
C. 下片写思妇弹奏琵琶思念辽阳征人,词人借此抒发对北国的怀念之情。
D. 本词用典虽多,却丝毫不显呆板,虚实结合,令人读后有荡气回肠之感。
13. 有评论家评论此词说:“琵琶,好音者看来,乐器也;闺怨者看来,倾诉也;无关者看来,一物也。而稼轩看来却有无限家国之恨!”请结合本词上片和下片的内容,简析辛弃疾是如何用琵琶写出家国之恨的。
【答案】12. A 13. ①词人历叙一系列历史上有关琵琶的故事,抒发个人身世之慨和家园盛衰之恨,感情沉郁深挚,凄婉悲凉。
②上片写杨贵妃弹琵琶,借唐说宋,暗指北宋初期歌舞繁华的盛世,“霓裳罢”标志着国运衰微与动乱开始;自比浔阳江客,写出天涯沦落之感;用王昭君出塞弹琵琶典故,从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
③下片先写思妇弹琵琶思念辽阳征人,抒发诗人对北国的怀念之情;最后写贺老定场,再次强调盛时已成过去,写出悲慨的国难家愁。(意思对即可)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词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词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词句的含义、词句的手法还考核词的情感,注意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暗指北宋的繁荣堪比盛唐”错误。“凤尾龙香拨”,这杨贵妃怀抱过的琵琶,它标志着一个“黄金时代”。作者在此,暗指北宋初期歌舞繁华的盛世。而“霓裳曲罢”则标志着国运衰微与动乱开始。借唐说宋,发端即点到主题而又不露痕迹,可谓引人入胜之笔。故选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思考方向:①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等)。②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题干要求“简析辛弃疾是如何用琵琶写出家国之恨的”,结合词句内容分析。“凤尾龙香拨”,这杨贵妃怀抱过的琵琶,它标志着一个“黄金时代”。作者在此,暗指北宋初期歌舞繁华的盛世。而“霓裳曲罢”则标志着国运衰微与动乱开始。“辽阳驿使”数句转到眼前的现实。词人怀念北方故土,联想琐窗深处,当寒气袭人时,闺中少妇正在怀念远戍辽阳而杳无音信的征人。她想藉琵琶解闷,结果愈弹愈是伤心。“推手”等句,指弹琵琶。全词以弹琵琶为喻,事实上“弹”(谈)的是国家兴亡之曲。此词写妇女的不幸,其用意是借说琵琶故事,来抒发国家兴亡和个人失意的感叹。上片用三个有关琵琶的典故来议论和抒情。下片借思妇弹琵琶表达对辽阳征人的思念,抒发对北国的怀念。最后以回忆唐朝琵琶高手贺老和沉香亭中玄宗与贵妃玩赏的故事作结,供以“呜咽”宋朝的衰亡。
(二)默写(共6分)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孔子曾多次与弟子们讨论志向,曾皙“____________,风乎舞雩,_________”的理想得到孔子的赞赏。
②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古诗中对其多有吟咏。杜甫曾用“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陆游则用“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赞美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③清明节到了,某中学组织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学生代表小志引用《国殇》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全体同学对革命烈士刚强意志的崇敬和赞美。
【答案】 (1). 浴乎沂 (2). 咏而归 (3). 三顾频烦天下计 (4). 千载谁堪伯仲间 (5). 诚既勇兮又以武 (6). 终刚强兮不可凌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咏”“频”“堪”“凌”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时候也曾听说过长江,以为是很遥远很古老的故事,长江就这样从一个小孩子的一个耳朵里穿进去,又从另一个耳朵穿出来,流走了。
然后长大,我认识了长江,唐诗中的那些写长江的诗句,总是令人心动不已,吟诵不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终于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文学的天空翱翔,去了解长江,长江与我不再是陌生的了。
但这毕竟还只是纸上的长江,诗中的长江,古人笔下的长江。
我与长江的结识,缘于恋爱。他是正宗的长江北边的人,我跟着他回家了。
记得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我头一次见到了长江。我们坐在肮脏破旧的长途汽车上,汽车开到江边的渡口,停下来,大家下车;空了身子的汽车开上停在江边的渡船,下了车的乘客,再逐一步行上船。混浊的江水就在脚下,滔滔的波浪拍打着渡轮,水花一直溅到甲板上。虽然很冷,我却没有像其他乘客一样急急地躲到车上去,毕竟,这是我头一次见到长江呀。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习惯了江南和风细雨的我,确确实实被这个长江震撼了,甚至震惊了。这尚且是一个风浪不大的冬天,江水便已是如此雄壮而粗犷,如果碰上雨季风季,这个长江又会是怎么个样子呢?
那样的样子,有一回终于是让我赶上了。一个深秋的日子,我独自一人回苏州。一上路就已是风雨交加,车到江边时,一眼望出去,真是长江滚滚向东方,那滚滚之势,让那样巨大的渡轮可怜得就像一叶小舟在风雨中飘摇。
我们停在岸边等候渡船,渡船却在江上遭遇了危险,有关部门通知封江。
这是我头一次听到“封江”这个词。封江了,所有的汽车都停在江边,排起了长得望不到底的长龙。大伙儿似乎也不怎么着急,也没有见谁慌慌张张,到处打探的,不像现在,哪怕一个小小的堵车,大家都会烦躁不安,跳起脚来。虽然大家很泰然,我心里却很不安然。长江南边,父母等着我早早归来;长江北边,丈夫也等着我到家后跟他联系,我却两头没着落地停在了江边。一急之下,我便顶着风雨,下车去探听消息。可是除了风雨,哪里有什么消息。是呀,谁又能知道这风雨什么时候才肯停息呢!
结果倒是火了江边的小食店,生意大好。我又冷又饿,又惊又慌,赶紧躲进一家小店。想喝点热水,却连茶杯也没有,借了一个碗,买了一碗热水,哆哆嗦嗦刚端上,还没送到嘴边,一阵狂风过来,打起了门帘,门帘又打着了我的手,碗就从我的手里摔出去,打到地上,碗碎了,水泼了。那卖水的妇女皱着眉头朝我看了看,又拿出一个碗来给我,倒上热水,可我竟然又犯了一个完全相同的错误!那妇女也急了,指着我连连说,你这个人!你这个人!我没有听到她后面说了什么,她可能也确实没有再说什么。当然,最后我还是喝到了热水,也吃到了东西,吃的什么虽然忘了,但毕竟没有饿着自己。我虽然打碎了那妇女两个碗,但她还是给“你这个人”提供了喝的和吃的。我早已经忘记了她的模样,但我知道她是一个住在长江边的妇女。
“封江”一直封到第二天早晨。这一夜,乘客们在车上坐了一夜,车外风声雨声,车上大家却很安静,该睡的睡,该闭目养神的闭目养神,也有人细声交谈。我的烦乱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最后就坐在座位上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风雨停了,渡轮也开始工作了,我们的汽车上了渡船,汽笛长鸣,朝着江南去了。
后来与长江的联系,就渐渐多起来了。在第一次看到南京长江大桥时,我在雄伟的桥头堡那里留下了一张黑白照片。如今那照片已经发了黄,但还在我的相册里坚守着时光呢。
有一段时间,常常乘坐江轮在长江上来来往往。当我们在长江上漂来漂去的时候,北京的作家朋友总是在天上飞来飞去,千里江陵,一个时辰就往返了,所以我们还被他们嘲夸为“饱览长江景色”。
在长江上一走就是好几天,现在回忆起来,似乎从来没有什么焦虑、烦躁之类,也没有迫不及待火烧火燎的感觉。慢慢走,慢慢看,慢慢享受。只是不知道现在的人怎么了,一旦出门在外,总是急急地要返回去,恨不得就是早出晚归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我们的速度就上来了,裹挟着时代的狂风,携带着世界的信息,领着我们急急匆匆往前赶。
现在再从苏州去盐城,只需一个多小时,过长江有几座桥可以任意走,高速连着高速,大路通坦。但是去盐城的次数反而少了,觉得太近了,太方便了,随时可以去,结果,这个“随时”往往就变得不随时了。速度解决了我过长江的难题,但是我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冲着我皱眉,连说几遍“你这个人”的妇女,喝不到她倒给我的热水了。
速度是我们所渴望所需求所追求的,现在,我们每天都看到很多的抱怨,都是因为慢而产生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干什么,只要速度稍稍慢了一点,立刻抱怨声四起。
一切都加快了,只有长江的流水,一如既往。比起人类来,长江似乎更有定性一些,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向着东方行走,既不更快也不更慢。
这真是唯见长江天际流啊。
(取材于范小青同名散文)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翱翔:形容自由自在地想象。
B. 震撼:情绪受到强烈的冲击而波动。
C. 粗犷:形容长江波浪滔天,冲击力大。
D. 泰然:不放在心上,形容行为从容如常。
16.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长江的认识是从文字开始的,因此第一次见到长江的时候深深惊叹于实景的壮阔。
B. 在波涛滚滚的长江面前,渡轮就像一叶小舟,这样描写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
C. 封江令作者心焦,“结果倒是火了江边的小食店,生意大好”,写出了小店主的唯利是图。
D. 现在,从苏州到盐城有好几座桥可以走,去的次数反而少了,作者痛心于家人亲情的淡泊。
17. 本文所回忆的往事多与在长江上坐船有关,为何要写自己至今保有在南京长江大桥留下的照片?
18. 综观全文,谈谈本文以“这真是唯见长江天际流啊”结尾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15. C 16. A
17. ①内容上形成了过去(南京长江大桥、黑白照片、已经发黄)与现在(过长江有几座桥可以任意走,去盐城的次数反而少了)的对比;
②情感上形成过去(对生活越来越便捷)的骄傲喜悦与现在(对生活中一慢就抱怨)的不满与反思的对比;暗示了作者对现代浮躁喧嚣生活的反省,对不为时代风气所动的“定性”的赞美。
18. ①本文自始至终写“长江”,通过与长江有关的片段回忆,写了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变化。以此句结尾,能够收拢全文。
②借“唯见长江天际流”突出了长江的定性(“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向着东方行走,既不更快也不更慢”),反衬现代社会生活中人心态躁动和轻易改变,表现了主题(作者对自然伟大的讴歌和保持本性的精神境界的赞美)。
③嵌入古诗句,含蓄蕴藉,富有文采。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C项,结合文本内容“这尚且是一个风浪不大的冬天,江水便已是如此雄壮而粗犷,如果碰上雨季风季,这个长江又会是怎么个样子呢”分析可知,“波浪滔天”“冲击力大”不合文意。有大气磅礴的意思。故选C。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错误,写出了当时长江的恶劣天气。C项,“写出了小店主的唯利是图”无中生有。D项,“作者痛心于家人亲情的淡泊”过度拔高。故选A。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结合题干要求“本文所回忆的往事多与在长江上坐船有关,写自己至今保有在南京长江大桥留下的照片”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在第一次看到南京长江大桥时,我在雄伟的桥头堡那里留下了一张黑白照片。如今那照片已经发了黄,但还在我的相册里坚守着时光呢”“过长江有几座桥可以任意走,高速连着高速,大路通坦”分析可知,内容上形成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结合“后来与长江的联系,就渐渐多起来了。在第一次看到南京长江大桥时”“在长江上一走就是好几天,现在回忆起来,似乎从来没有什么焦虑、烦躁之类,也没有迫不及待火烧火燎的感觉”“我们每天都看到很多的抱怨,都是因为慢而产生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干什么,只要速度稍稍慢了一点,立刻抱怨声四起”分析可知,情感上形成过去的骄傲喜悦与现在的不满与反思的对比。结合“比起人类来,长江似乎更有定性一些,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向着东方行走,既不更快也不更慢”分析可知,写作者对长江不为时代风气所动的“定性”的赞美。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耐人寻味等。本文以“这真是唯见长江天际流啊”结尾的作用,首先,化用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嵌入古诗句,富有文采。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全文都是围绕“长江”展开的,以此句结尾,首尾呼应,收拢全文。结合“一切都加快了,只有长江的流水,一如既往。比起人类来,长江似乎更有定性一些,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向着东方行走,既不更快也不更慢”分析可知,突出了长江的定性。结合“我们每天都看到很多的抱怨,都是因为慢而产生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干什么,只要速度稍稍慢了一点,立刻抱怨声四起”分析可知,以长江的定性反衬现代社会生活中人心态躁动和轻易改变,表现主题。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一)微写作(10分)
1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一些同学抱怨经典名著篇幅长,很难读下去。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从《三国演义》《欧也妮·葛朗台》《平凡的世界》三部作品中选择一部为例,给这些同学提些建议,帮助他们完成作品的通读。要求:必须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
②学校开展“午间名著推荐”活动,旨在推动全校师生共同研读文学名著。请你从《三国演义》《欧也妮·葛朗台》《红岩》《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部作品的某个章节或片段,推荐给大家,并简要陈述推荐理由。要求:先用一句话概述推荐内容,再陈述理由。
【答案】《三国演义》里面包含了计谋、军事的运用;成功的秘诀;社会的规律等。对于名著,尤其要学会细细地回味和反复研读。初次“食”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需要结合题干要求,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写。两个选题都与名著有关,平时需要注意积累。①中,结合“从《三国演义》《欧也妮•葛朗台》《平凡的世界》三部作品中选择一部为例,给这些同学提些建议,帮助他们完成作品的通读”分析可知,主要讲一下阅读名著的建议,如需要“精读”与“略读”并举;“积累”和“表达”并举;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遵循认知规律,制定阅读计划等。需要结合作品内容具体谈,如《三国演义》里面包含的计谋、军事的运用;成功的秘诀等。②中,结合“从《三国演义》《欧也妮•葛朗台》《红岩》《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部作品的某个章节或片段,推荐给大家,并简要陈述推荐理由”分析可知,推荐名著的理由,需要结合选取名著的特点推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故事性、趣味性、哲理性等。阅读名著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面,所谓腹内有书气自华;阅读名著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笔能力。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推荐即可。如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艺术成就。这部小说通过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二)写作(40分)
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一1949年),很多仁人志士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态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国家富强、科学昌明、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中国梦。一百年过去了,他们如果回到今天,在你的陪同下行走在新中国、新时代的土地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你展开想象,以“陪________行走在新中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处填入一位仁人志士或革命先驱的名字,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以小见大。
②竹子倍受国人喜爱,它空心修长,主干按一定规律分段,形成竹节。竹节,是竹子最坚实的部分,因为有了“节”,竹子才能中空而长,不会半路折断。汉字中的许多词,如“节日”“节操”“节约”,意思多从竹子的这种自然特性转化而来。
请你以“谈‘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答案】谈“节”
《论气节》是朱自清先生于一九四七年作的著名演讲,时隔60年,仍不失振聋发聩的作用。
正如朱先生指出,“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在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气”是指士气,斗志,“节”是指生活中遵循的原则、标准。在阶级社会里,气节当然有其特定的阶级内容,不仅有糟粕,也有精华。当我们为文天祥、夏完淳击节浮白的时候,我们并不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赵宋王朝和朱明宗室的忠臣,他们的气节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的志士仁人。
我认为,气节是人的一种精神支柱。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当今社会,大潮汹涌。水有清浊之分,人有黑白之别,确有不少人在沽名钓誉,贪得无厌,追逐物质利益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笑贫不笑娼”的氛围,在一些人看来,国格、人格都可以弃之如敝履。在这张情况下,谈论气节可谓曲高和寡,要对气节身体力行,是有浓厚的悲剧色彩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可能奢望有太多的人有气节有情操,但是作为民族精英的知识分子,应该具有求真求实的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为世俗时弊所左右的操守。这样的人就是被鲁迅先生誉之为“中国的脊梁”的人。虽然大多数知识分子也和芸芸众生一样在世风日下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免俗,但我们在灵魂深处应该有一块净土,我们总得在精神上筑一道最后的防线,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该说NO的时候决不说YES。
气节二字,其实不仅是理念方面的话题,其实也是一种“行动”。举长矢射天狼是伟绩,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是英雄。当然气节是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轴心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的,包括气节在内的精神文化传统。
感谢朱自清先生就气节这个题目作了一个隽永的讲演,朱先生是最有资格谈论气节的,他本人“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悲壮行为,是“气节”二字的最好脚注。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题目为二选一,需要结合题干要求,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题目。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做出个性化的选择,关注考生的个性成长及思维品质。两个题目都十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便于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自我个性,袒露真实心迹,书写独特体验,让考生朝着真善美前行,保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①中,是半命题作文,需要补全题目。题干要求“在横线处填入一位仁人志士或革命先驱的名字”,如李大钊: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邓中夏: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瞿秋白: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毛泽东、黄继光、邱少云等。结合他们的事例、精神等内容创作。“行走在新中国”,可以结合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来介绍,如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等。
注意文体要求“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可以明确选取的人物,结合新中国的变化,选取比较典型的几个方面介绍,表达对仁人志士或革命先驱的感激之情等。②“谈‘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是命题作文。“节”,本意是竹节,引申指木节,又引申指事物的分节、分段。引申指节日。因竹节的分段有一定的规律,又引申指法度、节操之意。竹子长高的奥妙,就在于竹节,竹子每长出一小段,就会长出一圈竹节,这竹节,就是竹子对自己的生长做出的小结,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小结,在每一圈竹节上,竹子又迅速地长出一截,好像是在挫折中的一次提升。一根竹子,有多少竹节,就遭遇了多少挫折。可以说,竹子的一生,是在挫折中成长的,是挫折让竹子成长得更高、更坚韧、更挺拔。所以,竹子在生长过程中,因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长得又高又快。“节”,是一个人真正要舒展,要迸发,要努力,积极向上的一种表示。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一种力度,更是一种欲爆发的稳重,儒雅与睿智,有了它,每个人将会有精彩的人生。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
【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