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11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作文例文及点评五篇与高考作文例文及点评五篇
高考作文例文及点评五篇
【篇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唐太宗曾以为:“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为自律;孟子曰:“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信”为他律。
“自律”和“他律”,哪个更重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富有思辨性的话题作文。考生在审题构思时应先理解概念“自律”和“他律”的内涵,然后作权衡比较,完成驱动任务。“自律”是属于道德修养层面的内容,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不对的,但社会的发展又决不能仅仅依靠“自律”而正常发展。考生作文时,着眼点不能仅仅是“自律”。人类的历史证明,人类发展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纪律和法律来约束、规范人的行为。
纪律和法律是以古代哲学家的“人性恶”理论为基础的。纪律和法律就是“他律”,或者说构成了“他律”的主要部分。“他律”属于法制范畴的内容。建设健全稳定的法制社会,缺少了“他律”是绝对不行的。缺少了“他律”,“自律”也决不会得到可靠的保障,忽视或者排斥“他律”,就易形成“人治”。“人治”则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无序和混乱。
具体的立意角度有:1.人生之路,唯有坚持自律,才能不被外物所惑;2.缺少了“他律”,“自律”也决不会得到可靠的保障,社会容易走向混乱;3.人人当自律,他律亦不可少。
自律者,岂须“他律”
人之为人,在于律;国之为国,在于律;而动物茹毛饮血,就在于无律。“律”字将文明与原始劈开,一方辉煌,一方没落。那么,“自律”与“他律”,孰轻孰重?
自律也!
人人皆知《大道之行也》中所述的“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景象,若无人能做到,这便还是梦想中的大同。倘若人人皆自律,那么天下便是为公创,社会便是大同体。路不拾遗不再是需要上热搜进行褒奖的事情,互帮互助真正成为了如吃饭睡觉一般的平常之事,如此社会,又岂须警察之惩?又哪来那么多纷争?
自律者,自律其性也,何须“他律”?
自律者,岂须“他律”?一提到吴京,有人看到的是他位居中国电影史票房榜首的地位,有人看到的是他拳拳到肉的硬汉表现。可是,又有谁看到了他在诱惑面前自律的一面?数十年光阴,吴京从一个龙套演员,一路摸爬滚打,成为现在的票房标杆人物。面对身上的处处伤痕,他自律其心,咬牙踏上梦想之路;面对娱乐圈的诱惑,他自律其行,最终成为电影界的奇迹。自律的起点是内心的痛苦,但是自律的终点却是内心的坦荡。自律,方成伟大。
自律者,自律其行也,何须“他律”?
人一旦主宰了自己的心性、行为,便可事事通达。前段时间,网上曝光了一份清华学生的计划表。这份计划表字迹工整,思路清晰,每天的每个时间段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既规划了学习时间,也规划了锻炼、对自我品行的复盘时间。这让人不由感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他律”在此时虽不是毫无存在之必要,但从长远来看,它的作用只能成一时,不可成一世,唯有自律,方能长远。
故,自律重也!
而要做到自律,我们该怎么办呢?不断充实自我,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学会理解更多的道德法规,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不断追求美好,克制自己,约束自身行为。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增强精神力量,在不断学习中塑造优秀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做到自律。而通过自律,我们终会走向明媚的、充满正气的征途。
电影《燃情岁月》中曾说过:“有些人内心中总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并总能掌控自己的行为,这些人,要么成了疯子,要么成了传奇!”
可见,自律之重要!可见,自律者,岂须“他律”?
【点评】
这篇作文紧扣材料,中心明确,文体意识鲜明。作文开篇运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横向展开,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自律的重要性。在论证中,考生选用了吴京、清华学生的典型材料论证论点,论证充分。结尾处,考生又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措施,让论证进一步深入。
【篇二】
践行工匠精神的四个维度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长期职业实践过程中养成的良好职业素养、彰显的特有职业品质。这种素养品质是职业精神的萃取,是优秀文化的凝练,是成就工匠的深层次的逻辑因由,是一种形上引领又使人们追梦出彩的精神资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育人的价值标高,成为职业教育人才“质检”的衡量标尺。它是引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新共识、新规范、新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核心在践行,关键在要明了和锁定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目标维度。只有首先确立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才会有方向、有定位、有远方,才能瞄准标高,凝心聚力,逐梦前行。笔者以为,这样的目标就是怀匠心、铸匠魂、守匠情、践匠行。
怀匠心。匠心,即能工巧匠之心,它是指精巧、精妙的心思,本质上就是创新之心。成语中的匠心独运或独具匠心,指的就是这样的灵明独到之心。匠心是工匠精神的第一位要素,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和灵魂。因为心是精神之宅、智慧之府、载体之本。古人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可见,心是神明,心是主宰。反之,失却匠心,工匠就沦为庸匠,精神也就随之贬值,沦为低阶的、不足为道的存在。换言之,工匠精神如果抽掉了匠心的内涵,只剩下形而下的操作,恐怕离匠气也就不远了。所以培育学生怀持匠心,生成匠意、匠思、匠智,亦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是工匠精神培养的首要任务。
铸匠魂。什么是工匠之魂?是德,是人的品德、品行、品格。德是工匠精神的支柱。古人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工匠之才是由工匠之德统领的。有学者强调:“人因德而立,德因魂而高。”德,就是工匠精神的统领与根本,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灵魂。因而培养工匠精神必须铸匠魂、立匠德。人有了德之魂,才能立世生存、行之久远。这就是康德所说的:“德行就是力量。”反之,人若失却德之魂,就只能算是躯壳和皮囊。所以,职业教育必须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铸魂”工程,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要搜集和整理具有育人效应的大国工匠、大师劳模们的成长案例,融入到德育课程中,让学生在职业学习过程中,眼中有标杆、心中有榜样、效学有依托,真正成为追寻大师、德技双修的人。
守匠情。匠情之情是情怀之意,是人们对事物怀持的或投射在事物之上的积极、崇高、富有正能量的情感与态度的总和。守匠情,即怀持和坚守工匠情怀,这种情怀内在地包含了人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态度,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情怀包括热爱情怀、敬畏情怀、家国情怀、担当情怀、卓越情怀等。这些情怀在大国工匠、非遗大师身上都有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他们崇高的家国情怀、职业的敬畏情怀、负责的担当情怀、精益的卓越情怀,学习大国工匠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这样才能真正得大师真传、汲精神滋养,将自己磨砺锻造成大写的人。
践匠行。匠行是指工匠们做事的行为和行动。培养工匠精神不是因为它是热点和时尚,为了蹭热点、追时尚、贴标签才随之起舞。它是需要真抓实做、大力践行的。践匠行需要明了匠行基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生成的独到的行为特征:执着、精技、崇德、求新等。如日本寿司之王——小野二郎,历经70多年,90岁高龄仍然执着于寿司旅程;高凤林的火箭发动机焊接精确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生活艰窘,蜗居30平方米斗室30年,却创造了加工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无次品的奇迹。这就是匠行的真髓、真谛、真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按照这样的准则和标高,去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专注做事的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境界,培养学生遵道守德、无私敬业的品格,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德润身、技立世、品高端的深受欢迎的人才。
【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毋庸置疑,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人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之时,似乎不懂审美,或者对“美”麻木和淡漠了。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甚至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有研究者将当下这种现状概括为“低美感社会”,某杂志上也列举出了一些人的种种审美病征……
《美好时代》杂志社决定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开辟专栏,展开读者大讨论。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
作为该专栏的一名年轻编辑,写一篇短评,代表杂志社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基本态度,引导读者踊跃参与讨论。
作为该杂志的一名高中生读者,给栏目编辑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判断与思考,传达中学生的心声。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现象类材料作文题,在阅读其他内容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题目所给出的材料提供了哪些写作内容?暗示了哪些思考方向?命题者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两个任务选项有何不同?你能想到哪些与题目材料或话题范畴契合的写作素材?并在笔记区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
思路点拨 >>
这道作文题以“审美”为基本话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或自身存在的一些审美误区,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做出判断与思考。作文材料借北大哲学教授的观点引出话题,先正面肯定近年来中国社会审美境界的巨大进步,然后列举出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最后交代出具体的论述话题——“低美感社会”。题目的写作任务指令有两项,任选其一。写作者需要对两项任务的具体要求仔细考量。
选择写作任务,文体方面没有太多特殊的要求(写一篇短评),关键在于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限定性。写作时要体现出两大目的:一是代表杂志社对“低美感”现象表达基本的态度,二是引导读者积极踊跃参与讨论。即这篇短评的写作重心不应该是深入的议论与思考,而在于它的启发性和引导价值。这意味着写作者必须有准确的身份定位,有明确的读者意识。
选择写作任务,内容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写作目的主要在于“传达中学生的心声”,有严格的文体限定(书信体)、明确的身份限定(高中生读者)和对象限定(栏目编辑,潜在对象是杂志的所有读者)。这些限定性需要考虑到内容的选择,特别要注意贴合“高中生读者”的实际。
审题时对上述任务指令必须有明晰而充分的认识,但无论选择哪一项任务,文章的主体部分仍然属于议论性写作,对作文材料都要做“是什么(现象与表征)”“为什么(原因与危害)”“怎么样(路径与方法)”三个方面的考量。就“是什么(现象与表征)”层面来说,作文材料中有一些暗示,写作者可以联系现实,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进而增强论述的具体性与针对性。就“为什么(原因与危害)”层面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用主义至上、眼球经济效应、崇洋媚外、盲目从众以及个体审美素养的缺乏(或审美教育方面的问题)等等;另外,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危害也是多方面、多层级的。就“怎么样(路径与方法)”层面来说,可以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管理”“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以及“增强文化自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美育之路”等方面的思考。
高分佳作
“低美感”现象之忧思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低美感”现象。
每一个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都会产生追求美的欲望,当今的中国大众也确实比以往更加狂热地追求“美”:为了追逐流行,去网红店打卡、刷抖音寻觅明星同款;为了附和品位,装修与家居刻意追逐北欧风、美式风;为了追求恢弘,小县城也有大梦想,学欧美城市修广场、挖人工湖……大家已经这么“拼”地去追求“美”,为什么到头来却被吐槽为“低美感社会”? 1
追求美,无非是为了让心灵获得满足与享受,可冷静思考一下,我们所追逐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美”,还是被网络和一些媒体引导甚至是灌输的“美”?我们所拥抱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美”,还是受外界影响甚至被外力裹挟后的“美”?2
现实生活中,在一些思潮的影响下,在有些人的眼中,“蛇精网红脸”成为时尚,“油头粉面A4腰”是美;在网络上,低俗猎奇短视频大行其道;在文艺界,不管什么题材,“伊人”“未央”“芳华”等古风词语频现;还有唯好莱坞大片或美剧是从的看片看剧“鄙视链”,时尚圈劲吹的“日韩风”……当然,比“爛审美”与“坏品位”更可怕的,是干脆“不思考”,不少人在审美情趣和辨识能力方面流于懈怠、不求甚解、盲目跟风。长此以往,社会的审美水准与鉴赏能力必然会大大下降,更不用说创造美了。
为何会出现种种“低美感”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审美趣味的走偏移位,有审美取向的崇洋媚外,也有审美方向的简单复古。当然,更核心、更内在的原因,则在于国人缺乏审美自信。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君不见,“中国式审美”曾经独领风骚: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美不胜收的宋元山水……它们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美最有诗意的符号,它不仅辐射到了近邻,衍生出东亚文化圈,还传播到西方,对西方近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之美,有华丽、恢弘、浩大之风,也有质朴、清新、潇洒之格,或绚丽,或充盈,或空灵。当下,重拾“中国式审美”,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面向未来。
为此,我刊特开辟专栏,就“低美感”现象展开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展示你的睿智,发表你的高见,给本专栏踊跃投稿。我们将从来稿中择优刊载,为各位读者朋友提供交流思想的机会与平台。
从传播媒介的角度说,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为博眼球不惜挑戰公序良俗。传播媒介应该是审美的风向标,但当今社会,媒介似乎被“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所“接管”,猎奇、低俗、审丑成了常态。这样的审美病征,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格调,甚至造成了恶性循环。发生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广大“吃瓜群众”虽然只是在看热闹,却也在无形之中推波助澜。这种大的审美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培养,不利于我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认为,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审美价值体系,要彻底消除“低美感”这一社会现象,应该引导积极向上的审美风气,杜绝庸俗、低俗、艳俗之风。为此,相关部门与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坚守文化自信,自觉提升审美趣味,提高鉴赏水平。这世界从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鉴赏美的能力。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充分发挥像贵刊一样有责任感的媒体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我们年青一代的生力军作用,我相信,“低美感”的浮云,遮不住真正热爱美、追求美的眼光!5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中生读者
×年×月×日
【点评】
添加副标题,开篇交代写作缘由,更有针对性。
从“现实生活”“网络世界”和“我们身边”三个层面概述现象,提出问题。
侧重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论述原因;对“破洞装”的论述紧承上文,紧扣自我身份或角色进行分析,体现出较强的身份意识与写作针对性。
从传播媒介角度分析原因,与上文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分析论述的角度意识,也体现出论述的层次感;扣住“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培养”来说危害,体现针对性。
着眼于“怎么样”的角度,从两个方面论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最后两句再次强调身份意识,并明显点题,体现了作者良好的写作素养。
升格指津
修改后的文章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体现了鲜明的应用性写作特点。其一,身份意识比较精准,作者从始至终始终不忘自己的“高中生读者”身份。其二,对象意识比较明确。作者清楚,这封书信的阅读对象除了专栏编辑,还有隐含的对象——杂志所有的读者,所以文章议论范围比较广泛。第二个方面的变化是主体部分论述的针对性与层次感大大增强,主体部分比较明显地遵循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写作思路,并彰显出比较明显的批判性思维特点。经过修改,本文可得54分,成功升格为一类文。
【篇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诗人流沙河生前有一次回母校,写过一副对联:正当花朵年龄,君须有志;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
材料二: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岁以下,这个年龄或许在读书或许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
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名师题解】
这则作文由两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中,“正当花朵年龄”指青年学子正值美好年华,“君须有志”是对学子们的希望与鼓励,希望他们有高远的志向;“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带有一种自己青春不再的遗憾,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同学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斗。
第二材料是抖音用户调查发现用户以青年人为多,“或许在读书或许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这一句委婉地说明他们正值应该奋斗的年龄,不应该沉溺于这类浅层次的娱乐中。
两个材料一正一反,主旨明确,就是要告诉青年,在应该奋斗的年龄,不应该过度沉溺于娱乐,要有高远志向、强大的自控能力,把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学习与工作上,这样才不会在年华老去之后而惋惜不已。
综上,同学们写“立志”“珍惜时间”“莫要沉迷于手机”“奋斗的青春才无悔”“快乐的不同层次”,均为符合题意。
在写作时,同学们要注意写出理性色彩来,不要笼统地贴标签,要辩证认识“青年”这个群体,既有碌碌无为的,也有勤奋努力的,这样才能体现认识的全面、辩证与深刻。
【构思角度】
“沉迷浅娱乐的危害”与“珍惜时光,努力奋斗”是审题立意的核心。我们可以深入地思考一下其危害与原因。
1.之所以“沉迷浅娱乐”,是因为一些人胸无大志,缺少长远的规划与打算,只能在现實中寻找麻醉以度日。
2.有些人虽然有志向,但自控能力不足,抗诱惑能力不强,一旦沉迷就很难及时自拔,往往在沉迷与自责之间矛盾。
3.有些人觉得自己还年轻,有的是时间与青春,但却不知道青春是最容易逝去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选材建议】
可以从历史与现实中选择一些沉迷于娱乐、不懂节制、虚度光阴的负面例子,以及珍惜时间、只争朝夕的正面例子,再佐以精辟深刻的名言警句,让文章做到有观点有理论有事例。
1.在选材时,要注意考虑古今中外的素材,但尽可能避开普通陈旧的人物事例,比如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样的例子,可以是可以,但过于陈旧了。
2.选材时,要注意筛选好素材,比如要引用名言,“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就不如“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表达效果好。
3.选材时要注意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突出褒贬。比如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清华学霸每日计划图”,与许多大学生买了一堆辅导书,拍照发朋友圈打卡相对比,褒贬态度就一目了然了。
【推荐素材】
时事类
素材一:1980年出生的王硕威,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毕业,是刚刚交付海军的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总体副总设计师,也是总师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员。他**年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年、**年两次获评“辽宁舰”工程攻坚会战先进个人称号,**年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先后获得原总装备部(现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中船重工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获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4篇,国防科技报告3篇,**年当选为中央企业青年联合会委员。参加工作十六年来,王硕威完整经历了海军第三代驱逐舰、我国两艘航母的研制过程。
素材二:李子柒,一个网红主播,被央视点赞“从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样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做菜、酿酒、造纸、纳布鞋、做汉妆、编篮子、砌炉灶、盖凉亭,对家乡的爱,对文化的爱,都在她小视频一帧一帧的画面里。她在国外某视频网站上爆红,无数外国网友毫不吝啬对李子柒的喜爱和对她展现的中国生活的向往。来自不同的国家的人们用不同的语言夸赞她,夸赞中国生活和文化,大家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爱,这种爱是没有国界的。
选材亮点
王硕威可以归为奋斗青年一类,结合最近交付海军的“山东舰”这个热点事件,可以激励青年学子奋斗报国的热情,他适合作为“沉迷青年”的反面来使用。还可以强调这样的青年还有好多,比如国产航母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6岁。王硕威是航母建造总设计师,还可以由此联想到“天宫”“嫦娥”“蛟龙”等团队,都是年轻人居多,这可以由点到面地扩展开来,体现青年在国家社会进步中的积极意义。
李子柒是一个热点网红,但她身上的正能量要高于许多当红主播,这一点对于青年而言很重要,娱乐有度,更重要的是要能从娱乐中汲取积极奋斗的因素。李子柒,是一个认真地面对生活的网红,这样的网红在当今直播网红群里绝对是一股清流,非常适合与其它无聊甚至无下限的网红对比,比如,某这位直播博主在直播中,仿妆“恶意丑化”企业家董明珠女士,招到许多网友的谴责。
名言类
马云:“你整天玩着手机,刷着微博,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着网,做着八十岁以后都能做的事,你还要青春干什么呢?”
鲁迅:“青年又怎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自然也有前进着的。”
选材亮点
马云的名言非常贴切地表达了他对青年沉迷于网络浅娱乐的不赞同,突出了“八十岁以后都能做的事”与“要青春干什么”的矛盾,再加上马云本人的成功,非常好地体现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的观点。马云的话适合用于直接对沉迷的青年进行批评,使用时可以结合马云自己的成功经历,很有说服力。
鲁迅的名言非常适合于正面反面素材之间的过渡与转化,突出了“青年”的多样性,既可以批评沉迷的人,也可以褒扬奋进的人,辩证深刻,非常适合用于理论论证。
【素材演练】
少年锦时,切莫辜负
才子黄霑有言:“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然而,岁月催不醒諸多沉迷于浅娱乐的人——多少人“睡前抖音熬半宿,醒来吃鸡聊QQ”;多少人“何物动人,转发锦鲤杨超越;有谁催我,QQ空间刷手机”;多少人“火锅米饭大盘鸡,保温杯里泡枸杞”……
“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岁以下”,这是个触目惊心的数据,这意味着在本应该勤奋刻苦砥砺奋斗的年龄,却选择了娱乐和安逸!恰如马云所说的:“你整天玩着手机,刷着微博,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着网,做着八十岁以后都能做的事,你还要青春干什么呢?”
鲁迅先生曾言:“青年又怎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自然也有前进着的。”
正当红的网络主播李子柒,诚心实意地讲好中国的故事,靠拍摄小视频赢得几百万外国友人的关注,向世界推广中国美食、手工、环境,她不就是那前进中的一员吗?刚刚交付海军的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总体副总设计师王硕威,是总师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员,中国昂首跨入双航母国家之列,他不就是那前进中的一员吗?
“花朵年龄,君须努力;课堂灯火,我已无缘。”这是老一辈人留下的感慨,也是他们向我们这些后辈提出的殷切希望。但碎片化、浅层次、刺激性的娱乐,只能让我们长期沉迷于这种“娱乐至死”的精神鸦片中,却无法给我们带来人生的成就。
我不相信年轻的毛泽东沉迷于娱乐就能“江山如此多娇,令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不相信于敏沉迷于娱乐就能让世界腾起“氢蘑菇”;我不相信中国航天年轻的嫦娥团队沉迷于娱乐就能送“嫦娥”登太空、“玉兔”入“广寒”。我们要做的就是像他们一样,去执着奋斗,“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我们是少年,虽满身泥泞,但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我们是少年,虽微如尘埃,但也要酝酿最独特的花开;我们是少年,虽被命运辜负千次,但不会辜负一期一会的生命!
少年的你,正值锦时;少年如此,则谓锦时。
最后将一副对联送给大家: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教师评点】
文章开头引用才子黄霑的歌词,气势不凡。在列举沉迷娱乐的种种现象之后,顺势借马云的口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在运用鲁迅先生的话进行过渡后,借现实生活中的王硕威、李子柒的例子,成功地由前文批判“沉迷青年”转到了赞扬奋斗青年上,理直气壮,自然有力,后面又以一组“我不相信……”排比句进一步拓展,让文章的涵盖面进一步扩大,有了更加广泛的现实意义,结尾处以会心亭的对联结尾,再一次点明并升华了文章主旨。
文章有理性辩证,文采飞扬,是一片难得的考场佳作。
【篇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又要好看又要好吃,眼福口福都要享受;而德国人却注重科学与营养,不但蔬菜常常生着吃,有时连肉馅也生着吃。中国菜讲究刀工,简单的菜刀和砧板,可将原料切成片、丝、条、块、丁、粒等各种形状,并且大小、厚薄、粗细均匀;而进了德国人厨房,简直就是进了厨具展览室,不论果、蔬、肉、骨,撕、拉、绞、削、剁,德国主厨们都有特定的专属工具,目的就是要人省时省力。中国菜注重经验传承,讲究分寸火候;而德国人却注重科学理性,恪守“本本主义”,一个德国人多次向中国人取经,学做水饺,每次都拿着笔和本,非得将做水饺所需的面、肉馅、味精、盐、油和菜精确到“克”,否则就没法做……
小小的厨房,不仅让我们品尝美食,体味亲情,更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让我们看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德国民众写一封公开信,内容是“展现民族风采,增进理解包容”,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写作指导】
考生要根据材料要求,从中德两国的厨房文化差异出发,重点向德国民众介绍中国菜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审美追求等。以此来反思我们中国文化对比德国文化所具有的民族特性,从而展现中华民族的风采,彰显新时代青年对民族文化的观察和思考。
考生在深入剖析中华文化特点向德国民众介绍时,还应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德国文化或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向德国民众介绍中国菜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是为了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包容,共同展望更丰富、更多元的人类文明。
参考立意:中德两国之间,既要展现民族风采,又要增进理解包容。
【例文】
给德国民众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德国民众:
你们好。随着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渐紧密,中国菜逐渐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伴随着这种情况,人们对中国厨房的好奇心也越来越浓,他们开始关注这些菜肴是如何被呈现出来的。可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大家伙儿对于中餐的这种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很有可能出现了一些误解。因而,我希望通过这封信对中餐和其文化做一些阐述,提供一点帮助。
按照我们以往的观点,往往觉得西餐更加注重科学,因为西方的饮食文化总是考虑最能保留食物营养的做法,因此常常生食,所以许多人也就开始质疑与这样的哲学完全相反的中餐将食物大火烹饪煮透的做法是否会降低其营养价值。其实中餐并非不重视,中医很早便有“医食同源”的说法,特别强调调和的饮食之于我们健康的重要意义。可同时我们也不愿意简单地放弃味道,而是坚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
而这样的一个平衡点对每一位厨师来说各有不同,因而也决定了中式厨房里的一些特点。相较于西餐精确到各种计量单位的苛刻,中式厨房并不依靠那些缜密的计算和高级的仪器,中国大厨们的工具常常是一把刀,一口锅,以此去体验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并不是说中餐就看轻了数量和计算,只是在我们眼中时令、食材、厨具乃至用餐的人都是变量的一部分,手上的轻重也就自然不尽相同,因此也注定每一道菜都是冒险,都是精妙平衡的移动、破除和再次创立。所以,中餐所有的菜谱最终都只是起一个参考作用,所有的数据在每一个厨师手上都能翻出无限变化,这的确是中餐的含蕴和魅力所在。
中国大厨们以这种方式在厨房里践行着他们的哲学,调和出这一种包容、浑厚和追求平衡的天性,滋润我们的味蕾,也滋润了我们的性格,从这个角度来说,味觉可能是中国文化最好的名片。它同世界上每一种菜系一样有其价值,也和所有其他菜系一样生发出一种文化,或者说是一种文化的延伸。一如西餐的严谨、日餐的精美、印度菜的随意,中餐的浑厚和包容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世界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和它身后的民族都需要更多也更精确的理解,来让其自身变得更好,也为世界其他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一点点可能的贡献。
所以,我相信交流是必要的,以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在理解的过程中发现双方各自闪亮的地方,来帮助自己的饮食文化变得更好,同时也促进自己的民族文化向上向前。
此致
安好
一名中国学生
2020年2月
【评点】
这是比较“大”的题目,作者的聪明之处就是寻找一个较小的突破口。本身就是对于中国食物有误区,那么除了食物的味觉之外,利用厨具的不同来定义中式廚房的特点,足够贴近我们生活本身,也足够接地气。
高考作文例文及点评五篇
高考作文例文及点评五篇
【篇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很多流行语很有意思,比如“知识改变命运”“女排精神”“效率就是生命”“获得感”“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你对这些流行语有怎样的联想与感悟?他们与你的家庭和生活有什么关系?请从中选择2、3个,合理关联,向你的同学或朋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中心论点:流行语反映出中国改革发展的进程。
中心句1:“女排精神”激发无数国人心中的斗志。
中心句2:“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雄鸡一唱天下白”。
中心句3:“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口号,响遍大街小巷。
【考场佳作】
东方有龙,名为中国
孕育着生命与希望的母亲河,滚滚东流,流过开放的四十年,流过建国的七十载,流过三千里路的云月,气壮山河。从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到浦东逐浪,雄安扬波,粤港澳大湾区横空出世,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沧海桑田之巨变。日出东方,龙行天下,我们,就是中国!
一场场排球比赛,一声声加油欢呼,一张张灿烂笑脸,一个个无惧灵魂,女排精神令人赞叹不已,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去在乎结局,更重要的是奋斗的过程。朋友啊,这才是面对生活苦难应有的姿态。“女排精神”曾激发无数国人心中的斗志,也激励着我们不忘面向未来,创新发展不停步,无限奋斗的精神,便如此。
“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雄鸡一唱天下白”。看一看现在的中国,想想未来的中国,真是让人“荡胸生层云”,一带一路的双翼直摇,千年大计正拔地而起,津京冀一体化推进,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粤港澳大湾区画出大圆……更不用说纵横交错的高铁网络,探月探空的航天科技,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超级稻、超级计算机、5G通讯,这些都让世界瞩目。美国《华尔街日报》赞誉中国:“这简直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如今的中国已不是那满目疮痍,山河飘絮的中国了,他的声音雄浑如钟,龙吟长穹,唯我嘹亮!
今日的中国是奋斗的中国,“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口号,响遍大街小巷。今日的中国青年是有梦的青年,是有信仰、有追求的青年。生活,如果用双脚前行依然困难,就应用双手去攀,去爬,去撕碎生命给你的困难。搏击的生命才更有价值,生活如同一条路,而困难犹如路上荆棘,搏斗时难免留下伤口。前人曾将自己的血泪荡在这片土地上,曾将国之发展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现在该是我们上场的时候了!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是我们的誓言;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我们的座右铭。“撸起袖子”时,日夜耕耘,昼夜不息;“加油干”时,夙兴夜寐,精益求精。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应将自己拼搏到事业中,为社会、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以知识作为我们的工具,对世界做出一分贡献。祖国有我们更有未来,让民族有我们更有希望!
不忘初心,面向未来。昨日之中国艰辛探索,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靠着一股革命的勇气和劲头,创出了一片新天地;今日之中国更上一层楼,仍有凭着那一股子气,以全面深化改革之利刃破利益固化之藩篱,以自己的改革之路,创国之辉煌。
东方有龙,名为中国,搏弈而起,直指苍穹。我们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让世界铭记中国的身影。壮哉,我华夏,与天不老;美哉,我中华,光辉灿烂!
【篇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防控疫情期间,强华中学校园网络平台的“体育锻炼大家谈”论坛上,推送了三则与之相关的材料,鼓励全校师生参与讨论。
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有涉猎。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轻时举重的最高重量是**公斤,卧推可以达到70公斤。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
有同学说,学业压力这么大,哪些闲心体育锻炼?有老师说,课时这么紧,还要让学生打球跑步吗?有家长则认为,花时间运动不如参加数理化培训性价比高。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学生、教师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论坛直播中发言,向在线师生阐述你的观点,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中心论点:我锻炼,我抗疫!
中心句1:首先,大家要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中心句2:其次,有了意识,就要行动起来。
中心句3:最后,总结呼吁大家,锻炼身体可抗疫。
【考场佳作】
我锻炼,我抗疫!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强华中学一名高三学生**,借助“体育锻炼大家谈”这个论坛,想和大家说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是的,**年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疯狂肆虐,为了响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号召,最美“逆行者”日夜奋斗在前线,而我们大多数人只能宅在家足不出户,吃吃吃、睡睡睡、玩手机……上网课以来,老师们的教和学生们的学也是坐着埋头苦干。你称重了吗?你胖了15斤还是25斤?你真的不打算体育锻炼,助力抗疫?
首先,大家要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放心,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体育锻炼不会影响大家的工作和学习。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相当厉害,北大读书期间,他在校运会创下的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你看他的体育锻炼一点没妨碍他成为中国最杰出的医生和院士。大家要知道,经常而充足的体育锻炼能调节机体代谢,助力苗条身姿;有助于调节情绪、消除网课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改善睡眠、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还能降低许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
再说,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所以我们是需要好好体育锻炼的。其次,有了意识,就要行动起来,所以如何锻炼呢?其实这里所说的体育锻炼,不仅仅是指运动锻炼,只要能增加能量消耗的骨骼肌活动都包括在内,做家务、走路、浇花、除草都可以。
给大家一些可行的小建议吧,大家试试看:
一是走着、跳着看电视,轻松活动6000步。看电视别坐着,而是来回走着看、跳着看、原地跳绳看。跳绳3分钟消耗的能量,相当于走10分钟路消耗的能量。你看,这样既放松了心情,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
二是手机控们可以充分利用手机里的小视频学跳舞,把你的能量消耗消耗,没准一不小心就练出了一枚舞蹈新星来。
三是和家人一起做平板支撑。想锻炼肌肉力量,可用哑铃、水瓶、弹力带锻炼;想锻炼身体柔韧性,可以打太极、练瑜伽,这两样都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且练习50分钟左右,就相当于走路6000步对你的身姿和气质都有提高。
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吧!我锻炼,我抗疫!
谢谢大家!
【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昨天,扬州大学迎来新学期第一堂课,课堂呈现出了最熟悉又陌生的“上课礼”。大学作为传播、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记者采访获悉,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倡议师生从开学第一课开始重拾课堂礼仪,这一“新鲜”事引起师生热议。
某报就此开展“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征文活动,请以读者的身份使用“尚理”的姓名,给报社(统一称《复兴时报》)“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的专栏编辑李明写一封信,就这一新鲜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畅谈亲身体会。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中心论点:“上课礼”继承传统礼仪,滋润师生情意。
中心句1:上课礼,仍然是值得倡导的合适仪式。借此传递善意,表达关怀。
中心句2:许多大学生缺少仪式的敬畏感与继承感。营造相互尊重、文明友善的氛围。
中心句3:正确对待“上课礼”的内涵与意义。在适度的仪式中,显现出庄重,温情。
【考场佳作】
仪式,亦是情意
尊敬的编辑**先生:
展信佳!
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继承的是传统礼仪,滋润的是师生情意。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传道受业解惑的神圣场所,这样的“上课礼”,恰若丝缕清风,化育学生心田!
诚然,老师和学生之间,已不需要古时的繁文缛节。但上课礼,仍然是值得倡导的合适仪式——于学生而言,这是以一种尊重的姿态,诉说对师长的敬重;于师者而言,也可借此传递善意,表达关怀。而师生的关系,由此得到一些有益的交流、互动与共情发展。
不赞同者或许认为,情感就蕴藏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可以用很多其它方式自然表达,何须一套被规规矩矩限定的仪式?此话也非苛责,不无道理,但自然表达虽好,再加一些仪式感,不就内容和形式兼具了?
当下,师生关系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尤其是大学校园,崇尚自由,倡导平等。学生的拘谨谦恭少了,老师的师道尊严也淡了,这未必是坏事。但随之引发的不良现象,也让我们不安。有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调侃戏说,毫无敬畏感,上课迟到、逃课司空见惯,多少大学课堂,美其名曰“个性”,实则混乱不堪。
人民大学曾有一位研究生在微信“朋友圈”谩骂侮辱学界前辈,被导师“逐出师门”,断绝了师生关系。不管其中原委几何,学生之举无疑有错在先,缺乏敬畏感怕是重要一点。因此,校园重拾上课礼,营造相互尊重、文明友善的氛围,以期修复师生关系,是有创意也是有深意的。
其实说到礼节和仪式感,我之前也挺淡漠,觉得不必拘泥。直到于书卷中见识近代大师作画,始有感悟。沐浴,更衣,焚香,备墨,一切仪式就绪,才入正题。想必大师并不会认为这是多余,而是在袅袅熏香里,凝神静气,生出一分庄重,平添一份认真,然后一心虔诚,以面对毕生所爱。
你看,随性表达固然自在洒脱,仪式之庄重不也令人生敬?正是这“陈框旧矩”,承载了一份深情,再熏陶彼此。上课的时候,拖沓入座,歪七竖八,每个人都难免多了懈怠,失了敬畏。而师生起立,站直身体,相互对视,致以问候,再入座的时候,坐姿估摸也端正了一些吧。有人说这很“新鲜”,其实恐怕是我们把传统礼仪丢得太久了。
自然,学校的文明礼仪,绝不是仅仅依靠“上课礼”来维系。换句话说,“上课礼”实行得好,不代表师生的关系就融洽和谐了。但,师生可以以上课礼为契机,让礼仪的回归找到一个通道。这种礼节也不是要打破师生的平等关系,也丝毫不折损人格尊严,而是在适度的仪式中,显现出庄重,再在庄重中流露真情来。
所以我说,仪式,亦是情意,知者自知。
顺祝
编安!
【篇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针对现在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说:“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容许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现在的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全国第一名,他们忘了社会是多样性的,我们应该在多样性社会里面生存,这样才会有很多籍籍无名而又各具特长的人冒出来。”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题源于一个社会热點问题:一方面,学业优异者必然是少数,多数是学业一般的中等生;另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杰出人才。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学校、社会出现多元思维,形成激烈的交锋,这就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背景,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优秀作文的诞生。
写作时,考生既可以从赞成学者王汎森观点的角度立意作文,又可以从否定他观点的角度来立意。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因材施教。适宜的教育使人的长处得以发挥,弱项得以弥补,而不合适的教育则可能使人偏离了方向,做一些无用功。
2.扬长避短。万物都在发扬自己的特长来适应自然,适应优胜劣汰的社会。若一味追求全面发展,追求第一,那无异于邯郸学步,最终遗失自己的本性。因此,要选择一条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发挥我们的特长,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3.展现个性。人,生而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价值,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体现自身的价值。然而,却有太多人随波逐流,渐渐埋没了自我,以致能真正发掘自己优势的人少之又少。
4.做自己人生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个人的人生都独一无二,别人的成功永远属于别人。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让别人为你鼓掌。
5.做最好的自己。当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标准竞争的时候,只会有一个胜利者。难道其余的人都是失败者吗?非也。就纵向而言,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奋斗,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事业的成功者,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
6.踮起脚尖。人要想获得成功,品味人生的甘甜,就要勇于“踮起脚尖”。其实在很多场合,我们缺乏的只是勇气与自信,有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只要你愿意“踮起脚尖”去争取,去尝试,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就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与甘甜!
7.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勇敢,也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经之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坚持这种做人处世的原则。要想发展,要想进步,要想创造辉煌,必须知其不可而为之。
【原作雏形】
现代教育我看行
对于当今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认为现代的教育状况存在弊端,多样性社会应容许非第一名的存在。而我认为,现在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有很重要的意义,适当利用,将会为现代教育带来极大的优越性。
在多数人眼中,教育的现状是单一死板,认为现代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而不容许有第二名、第三名的存在。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现代教育机器化、功利性的一面,而没想到教育所带来的竞争性有极重要的作用。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给学生一定压力,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习,在你超我赶的氛围中进步。这样一来,竞争性使压力化为动力,让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这就是具有竞争性的现代教育的优势所在。
现代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给人以动力,让人有成材之心。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尽管现在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第一名有些不现实,但这种“争第一”的思想却是可取的。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由于天生的惰性,很难有上进心,如果没有外力的鞭策,可能会碌碌终身,终其一生只能平淡下去。而现在的教育制度正如一种警示,一种敲打,驱使着这些人将自我潜能挖掘出来,将个人能力最大化,由外力鞭策到内心真正有动力,有了成材之心。由此,他们将会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成为真正有用之人。
这种现代教育带来的竞争,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各行各业都需要改革创新,这就要求人才的涌现。试想,这种每个人都要“争第一”的思想,推广到社会上,就业人士都有了竞争之心,都想成为成功者,那么社会将会涌现出各行各业的精英。每个行业内都有适度的竞争,这样一来,竞争产生的动力将推动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由此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使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建设更加富强、更加和谐的国家。
当然,学者王汎森的想法也不是杞人忧天,一旦竞争过度,把“成为第一”当成必须达到的目标,以致耽误终身发展也是不可取的。对此,我们应当保护好竞争之心,让现代教育的竞争性发挥出最好的作用,让现代的教育适应多样性社会,让人才涌流成为现实。
题目范围较大并且空泛。
“现在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中的“竞争”与作文材料中学者王汎森的话联系并不紧密,有些脱节。
从正面分析“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的积极作用,但是文中“竞争性”一词不妥,且分析较为简略。
从反面分析“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的作用,但是分论点中“竞争性”作文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妥。
围绕着关键词“竞争”进行分析议论,但“竞争”一词不妥。
将“成为第一”与“竞争”联系起来,有些牵强。
【病文诊断】
这篇作文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作文题目选取的角度较大并且较为空泛;二是作文开头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与作文材料联系不紧密,有些脱节;三是分析议论时,分论点的设置不太符合作文材料要求,有时分析不够透彻。
【升格建议】
1.修改作文的题目及开头,使之与作文材料紧密联系;
2.修改作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分论点,使其与中心论点保持一致,保证内容的一致性;
3.分析议论时,要突出重点,并能够对观点进行深入的议论分析。
【升格佳作】
高标准要求未尝不可
对于当今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认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多样性社会应容许非第一名的存在。而我认为,以“争第一”这样的高标准去要求自己也并不是件坏事。
在多数人眼中,教育的现状是单一死板的,认为现代的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而不容许有第二名、第三名等的存在。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现代教育机械化、功利性的一面,而不曾想,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竞争第一”正是一种高标准要求。这种高标准要求如一种动力、一种警示、一种敲打,驱使我们将自我潜能挖掘出来,将个人能力最大化,由外力鞭策到内心真正有动力。由此,我们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因此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人物,正是现代教育的优越性所在。
高标准要求不仅存在于教育界,放眼社会,这种高标准更有利于社会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都需要革故鼎新,这就要求有新人才的补充。尽管现在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第一名有些不现实,但这种高标准要求却是可取的。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难改惰性,没有上进心,如果没有外力的鞭策,他们就可能会碌碌终身,终其一生只能平平淡淡下去,其才华不得展示,价值得不到充分实现,从而造成了社会人才的断层。而高标准要求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激励各界的优秀人才带领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高标准要求更是为我们的人生建立了一个制高点。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只有掌声,那么,还有谁会去奔跑?还有谁去开辟一条新道?还有谁去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因此我们要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道路的开辟者,成为被别人仰望的存在,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当然,学者王汎森的想法并不是杞人忧天,若把“高标准要求”当成“高标准结果”,而耽误终身发展也是不可取的。对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标准,让高标准发挥出最好的作用,从而让人才不断涌现成为现实。
【升格点评】
本文在保持论证不变、思路不变的前提下,修改了作文题目及开头结尾中某些与作文材料联系不紧密的语句,使之更符合作文材料的要求;三个分论点的设置都围绕着中心论点进行,步步深入,每個分论点论述时,能够结合分论点选用事例,简明扼要,并能够对事例进行深入的议论,分析透彻;作文结尾对材料进行辩证分析,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紧凑。
【篇五】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A同学初中成绩总是年级前5名,他很开心,自信。但是当他考入了重点高中后,发现自己一下子跌到全年级186名!他十分痛苦,觉得很失败,整日闷闷不乐,家长忧心忡忡……
材料2:在校艺术节或校运会上,没有任何特长可以展示的B同学看到其他同学轻歌曼舞秀才艺,绿茵场上展技能,总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材料3:C同学总认为自己平凡、不出众,比如长相普通、家境一般,因而常常自我封闭,和同学相处不太融洽、不开心……
面对以上同学的烦恼,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何以解忧,唯有直面
曹操有一句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钦佩曹孟德的才学与韬略,但对他的这句话却不敢苟同。我以为借酒解忧,纵解得了一时,也解不了一世。醉得再深,也有醒来的时候,一旦清醒,这“忧”依然会“上心头”。“重量级”饮者李白的“举杯销愁愁更愁”才称得上是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以酒解忧,徒增忧愁。
对待人生中的喜和忧,我倒是很欣赏汪国真的一话:“人虽然是哭着生,却一定要笑着活。”人生中难免坎坎坷坷,跌跌撞撞,如果遇上一點挫折和不顺便忧心如焚,甚至痛不欲生,将自己的整个生命浸泡在泪水之中,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所以,“笑”,应该是我们应对苦痛和烦忧的最好方式。
但是,这种“笑”绝不是为了掩饰苦闷,更不是麻醉自己,而是如鲁迅先生所言:“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面对生命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拿出直面的勇气和战而胜之的决心。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可是,有些人只看到“华美的袍”,有些人眼里只有“虱子”。而我们应做的,是能透过华丽的袍,找出暗藏的“虱子”,并剔除掉这些“虱子”,还生命以华美。
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曾经历过人生中最大的失意:她与流亡贵族汤姆·勒弗罗伊一见如故,相爱至深。然而,为了家族的复兴,汤姆却选择了悄悄地离开她。面对失恋的苦痛,奥斯汀也曾在长夜里痛哭过,但她却很快走出了这一人生困境——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遭遇,理性地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决定用写作替代情绪的消耗。那段时间,她写下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等世界名著,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在《傲慢与偏见》一书里,她这样写道:“与往昔怨恨,是今时之阴影。”所以,她抛却怨恨,直面人生,最终将苦难的经历转化成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沉湎于个人悲欢,往往难以自拔;只有敢于直面苦难,才能走出人生困境——奥斯汀做到了,所以她最终收获了人生的成功,创造了生命的辉煌。
骆以军在散文《我爱罗》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受了情伤,于是整日麻醉自己,过着每天在酒吧中等待天明的日子。一天,她又喝得烂醉,蹲在巷口吐得满地都是,正在颓废时,突然听到一阵密集的脚步声,抬头望去,发现是一群人,正迎着朝阳跑步。“他们已经开始了今天的生活。”女孩长叹道,“而我还留在昨夜。”
叔本华曾经说过:“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人这一生中,谁都会遭遇苦恼,但我们不能一味在长夜里痛哭,否则就会被苦难吞噬,从而失去明天。唯有摆脱阴暗,追随阳光,我们才会拥有全新的生活。“有时看起来你被生活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冯骥才的这句话一语挑明了人生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我们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直面生活中的悲欢荣辱,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如此,我们定能收获充实、有益的人生。
【点评】
作文借翔实的人物事例和富有哲理的人物名言论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遇到坎坷和挫折时,既不能麻醉自己,浑浑噩噩,亦不能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正确的态度是:直面苦难,努力进取,化苦难为财富,收获全新的生活。作文论证时,在例证和引证的基础上,注意了正反对比,凸显出“直面人生”的重要意义。作文的论据来源多为文化名人,这也使全文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语言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