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 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 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 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难以置信 大干世界 沧海一粟 疲惫不堪
B. 确信无疑 芸芸众生 九牛一毛 不堪重负
C. 确信无疑 大干世界 九牛一毛 疲惫不堪
D. 难以置信 芸芸众生 沧海一粟 不堪重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 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 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答案】
1. A
2. D
3. 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这个句子在第一段末尾,并句末的标点符号是句号,由此可以初步断定这句话是承接、总括上文的。再从四个选项看,选项都是概括性的语言。而A项“这五次物种大灭绝”紧乘上文的“五次演变”,“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对演变原因最恰当的分析。故选A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确信无疑:坚定地相信某事是真实的。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沧海一粟: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九牛一毛: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不堪重负: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指在经济上或别的方面无法承受。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第一空根据上文的物种灭绝时间,以及“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可见作者要表达的是“出乎意料”的意思,所以选“难以置信”,排除BC。第二空要强调的是“今天地球上的”所有有生命的东西,所以选“芸芸众生”合适。第四空根据主语是“地球”,选“不堪重负”合适。所以选D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使得地球承受的生态压力巨大。由此可以判断“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的主语不是“数量庞大的人口”,故此,最恰当的选项是C项。故选C项。
【点睛】
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4.(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 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D. 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对东南亚等地区影响深远,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亚、东南亚地区。
5.(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从分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原因入手,阐述了中原核心区崛起的独特的经济、政治因素。
B.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如第四段用“细胞壁”比喻半月带所起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C. 文章引用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的观点,作为文章关于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补充论据。
D. 文章以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6.(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原文明战胜长江流域文明,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谐、适应环境的文明更有生命力。
B. 半月带从欧亚贸易的媒介转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形成。
C. 如果中原夏商周三代的先进技术和政治观念没有被禁止西传,可以缩小东西文化的差异。
D. 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与中原政权对东西方的亲疏观念有密切关系。
【答案】
4.5.B
6.【小题2】D
【小题3】【小题3】B
【解析】
4.5.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信息不全,还应包括中原核心区的崛起等。C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彻底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表述绝对化。D项,“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亚、东南亚地区”于文无据。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说法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6.【小题2】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文章以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错,青铜时代的全球化是文章提到的一个概念。
【小题3】【小题3】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B项,“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形成”推断不成立,从原文信息看,应是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后,半月带才成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⑤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⑥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⑦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⑧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⑨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⑩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⑪“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⑫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⑬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⑭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⑮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⑯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⑰柳先生一脸淡然。
⑱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⑲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⑳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㉑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㉒“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㉓“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㉔“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 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 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 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8.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9.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7. B
8. (1)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过柳先生治疗后,断骨都能够痊愈如初;他对患者一视同仁,努力治好每一个患者。
(2)智慧勇敢:当日本人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他的时候,他视而不见,继续接骨;并且运用智慧杀死了少佐。
(3)有爱国情怀:在刑场上,他脱口而答的话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4)忍辱负重:面对众人对他医治少佐这种行为的不理解和愤恨,他一脸淡然。
9. (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借花树的来历交待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2)推动情节发展: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
(3)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的主题。
【解析】
7.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小说的内容及赏析手法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B,“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理解有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柳先生内心并没有纠结和挣扎,他医治日本人是出于医生的本职,他杀日本人是出于爱国正义。故答案选B。
8.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例如本文中从对柳先生膏药的描写上看,体现出其高超的医术。从医治日本兵来看,可以看出他遵循医道善良的性格。从杀死日本军官来看,柳先生是有满腔的爱国热情的。
9.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写法赏析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考虑作答。本题题干问的是: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从情节结构看,颜老爷的花树推动了小说的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柳先生连花树都能医治好,塑造了其医术高超的形象特征。从主题上看,柳先生最后医治花树,体现了其对革命烈士的尊重,也突出了其爱国的主题。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各大平台为了全力备战2017年“双11”,使用了不少“黑科技”。阿里巴巴混合部署了在线计算、离线计算、公共云以及混合云,能够达成1小时内10万台服务器的快速扩容;同时还配备了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以对用户问题进行提前猜测,主动提问、智能提醒。京东自建了“亚洲一号”——亚洲范围内建筑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智能物流中心,让京东能够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及机器人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苏宁也不落后,今年推出了无人店“苏宁易购Biu”、智慧零售“店+”、无人仓、无人机等多重黑技术,还推出了备受行业瞩目的“载物爬楼机”。零售业的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科技将推动商业的变革与进步。
(摘编自《双十一狂热背后的另类思考》)
材料二:
“消费升级”,是天猫和京东在发布2017年“双11”战报时都着重提到的一个词,这个词被认定为今年交易额继续增长的一大驱动力。消费升级是国内经济经过长期的投资拉动后,三驾马车调整所必然带来的。中国的制造业规模、IT企业技术实力、物流仓储行业发展则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基础。同时,消费升级受政策支持、人口结构变化、财富积累效应等因素影响。追求时尚、个性的90后这一群体逐渐有了购买力和自己的消费主张。今年的“双11”全品类消费明显向品牌化、品质化、智能化、个性化转变,注重品质和个性的小众品牌收获颇丰,生鲜、奢侈品、定制服装等新兴品类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具体而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实用性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
(摘编自《消费在升级,服务待跟进》)
材料三:
数据来源:天猫中商产业研究院)
材料四:
然而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是,“双11”的明天在哪里?这个命题的答案,不应该是“双12”“618”等购物节的同质化效应,也不应该是在“奥数促销”里大伤脑筋、在定金回笼上挖空心思的数字游戏。回首9年走过的来路,“双11”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关键在于打通了商品的流动空间,通过大规模集中化的展示,实现薄利多销,最终激发出人们潜在的消费热情。
电商的活跃,不仅让“江浙沪”包邮区持久繁荣,而且也给广大乡镇农村带去了发展机遇。阿里巴巴发布“千村万县”计划,着力打造农村淘宝;京东商城推出农村电商战略,帮助农户“触网”。近期,各大电商纷纷瞄准了农村市场这片蓝海,吸吮着庞大市场的养分,“将购物进行到底”。
“双11”的未来,不是几家电商自娱自乐、赚得盆满钵满的消费节点,而是一个展示国民消费趋势、产生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时段,这样才能最终发展成打通消费市场的“网上丝绸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双11”正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新时代引领新经济的一个窗口。只要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品牌、每一家快递公司、每一个商业体都有热情参与其中,“双11”的热闹就不会沉寂。
(摘编自人民网《“双11”的明天在哪里?》)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四既肯定了“双11”消费节带来的积极作用,也表现出了对“双11”消费节的担忧。
B.
2009年至2017年间,天猫“双11”销售额逐年增长,2009年销售额最少,2017年销售额最多。
C. 天猫“双11”销售额同比增长率除2017年较前一年有所提高外,其余年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与前一年相比均呈下降态势。
D. 2016年天猫“双11”销售额同比增长率最小,也就是说2016与2015年的销售差额最小。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科技的进步,零售业的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B. “消费升级”体现了消费者的结构、消费需求、消费心态等方面等的变化,实现了实用性消费向享受型消费的跨越。
C. “双11”的“奥数促销”模式让消费者大伤脑筋,因此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从而影响电商的销售业绩。
D. “双11”购物节的成功不在于通过规模集中化的展示激发了人们潜在的消费热情,而在于给广大乡镇农村带去了发展机遇。
1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一个成功的“双11”购物节具有的重大意义。
【答案】
10. D
11. A
12. ①推动了零售业的智能化发展;
②“双11”回应了消费需求,也推动着消费模式的升级;
③给广大农村市场带来了发展生机;
④成为展示国民消费趋势、产生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时段;
⑤成为新时代引领新经济的一个窗口。
【解析】
10.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选项的比对进行比对。选项B,同比增长率概念理解错误。根据对图表的解读,增长率取决于前一年的额度和增长率。故答案选B。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实现了……跨越”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实用性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选项C,“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从而影响电商的销售业绩”,文中无依据,原文说的是:“双11”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关键在于打通了商品的流动空间,通过大规模集中化的展示,实现薄利多销,最终激发出人们潜在的消费热情;选项D,“不在于……而在于”理解有误。原文文意是:关键在于打通了商品的流动空间,通过大规模集中化的展示,实现薄利多销,最终激发出人们潜在的消费热情。故答案选A。
1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归纳概括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一个成功的“双11”购物节具有的重大意义。考生要注意根据把握题干,从原文中筛选“双11”购物节的意义:零售业的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科技将推动商业的变革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实用性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通过大规模集中化的展示,实现薄利多销,最终激发出人们潜在的消费热情。考生可以根据以上原文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即可。
【点睛】
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①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②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①苞苴:贿赂。②夤(yín)缘:攀附权贵。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 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 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 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 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 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 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 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 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 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1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
13. B
14. C
15. D
16. (1)每次文选郎外出,总有人在半道上将他拦住,替别人求官,得不到满足就恶言相加(就说他的坏话),或者把他赶走。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这句话的含义是“曾与魏忠贤一起坐在弘政门下,选拔通政司的参议,态度严肃地对魏忠贤说:‘皇上年幼,我们这些朝廷内外的臣子应该各自努力做好事。’魏忠贤一声不吭,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根据对原句的把握,“尝并坐弘政门”意思是“曾与魏忠贤一起坐在弘政门下”是整个一句话,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理解原句“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意思是“我们这些朝廷内外的臣子应该各自努力做好事”,其中“我辈”做主语,所以可以排除选项D。故答案选B。
14.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C,“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嫡母是“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故答案选C。
1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D,“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无中生有。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未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故答案选D。
16.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辄”总有“邀”拦住“逐”赶走。(2)“谨”认真“庠序”学校“申”反复“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结构后置。
【点睛】
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汝宁推官。善于治理政事,品行廉洁,办事公正,又逐渐升迁为户部主事。
万历二十一年考核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执法挑选淘汰官吏。首先罢免了与他亲近的都给事中王三余及孙鑨的外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他依附政府的人连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内阁大臣难以承受。给事中刘道隆因此弹劾吏部建议留任被纠察的庶僚不合法制。得到圣旨,赵南星等专权培植党羽势力,贬官三级。
光宗继位,赵南星被起用为太常少卿。又被任命为左都御史,他愤慨以拯济天下为己任。不久代替张问达为吏部尚书。这时,人们竞相追名逐利,贿赂恣意盛行,谏官尤为横行。每次文选郎外出,总有人在半路将其拦住,替别人求官,不能成功就用恶语相加,或者把他赶走。选官即使公正也没有什么办法,尚书也只能叹息而已。赵南星向来就痛恨这弊端,锐意澄清,独行自己的志向,政府官员以及宫中权贵也不能有所请托,众人忌惮他刚正严明不敢冒犯。有个给事为赀郎(出钱捐官的人)求取盐运司之职,赵南星就把出钱捐官的人调入王府,而把给事调出京城。知县石三畏一向贪婪,攀附权贵将要调任京职,赵南星也把他安置进王府。当时进士没有在王府做官的,赵南星也不顾惜。
魏忠贤向来推重他,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能担当大任。有一天,魏忠贤派遣外甥傅应星拿着礼物拜见他,赵南星把他赶走了。曾与魏忠贤一起坐在弘政门下,选拔通政司的参议,态度严肃地对魏忠贤说:“皇上年幼,我们这些朝廷内外的臣子应该各自努力做好事。”魏忠贤一声不吭,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大学士魏广微,是赵南星的朋友魏允贞的儿子,向来以世交子弟抚养他,魏广微进入内阁依附魏忠贤,曾三次到赵南星家,都被拒之门外,又曾经感叹说:“见泉没有儿子。”见泉是魏允贞的别号。魏广微对他恨之入骨,与魏忠贤相勾结来陷害赵南星。
魏忠贤及其党徒非常憎恨赵南星。每当假传皇帝诏令时,总是把他看作罪魁祸首。于是御史张讷弹劾赵南星十大罪状。将他投入监狱,判处赵南星赔偿赃款一万五千两银子。赵南星家里一向贫穷,靠亲友捐助才将官司了结。最后将赵南星发配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都由于哀痛过度而死。七岁的儿子也由于受惊吓死去了。赵南星到达发配地,安然自处。
庄烈皇帝登基,下诏赦免让他返京。巡抚牟志夔,是魏忠贤的死党,故意推迟派送,赵南星最终死在发配的地方。崇祯初年,赠太子太保,谥号“忠毅” 。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诗题中的“九日”与“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 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之感。
C.
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D. 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E. 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1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7.AB
18.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和对先贤的向往、景仰、追思之情;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解析】
17.试题分析:C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D项,“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的诗句;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
18.试题分析: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正逢秋”写出诗人喜爱之情,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颔联就池州美好的江山风月抒发感慨,“长管”,正见盛衰代谢的古今相续。这一联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有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最后两联联想李白和杜牧的诗情和洒脱,然而“问着州民浑不识”因而生出落寞之情,“齐山依旧俯寒流”以景作结,意境苍茫。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流的湍急咆哮,以突出蜀道之险。
(3)《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声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并且揭示其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6)《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怨愤情绪在琵琶声暂歇之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马嵬》中直接表现唐玄宗逃难途中落魄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过秦论》中秦始皇派遣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10)《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4)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5)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6)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7)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8)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9)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0)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写水流的湍急咆哮,以突出蜀道之险”“《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并且揭示其人生悲剧根源”“琵琶女的怨愤情绪在琵琶声暂歇之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沉的句子”“《过秦论》中秦始皇派遣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豗”“壑”“柝”“螯”。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相关信息,简要概括我国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五步程序。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高空探测网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都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专业人员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到的观测数据记录在一张图上,形成天气图:再由天气预报员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结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图进行分析。接下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运用计算机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根据最新资料进行会诊,天气会商就是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互相启发,做出最后的天气预报结论。最后,由国家气象中心的影视制作中心将预报结论改写得通俗易懂后,由气象小姐、先生们向观众述说,同时配有各种天气符号及生动的天气情况画面。
【答案】收集气象资料(或:观测数据);制作并分析天气图;进行数值天气预报;进行天气会商;制作电视节目。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要求概括我国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五步程序,答题时简单的对语段进行结构的划分,然后提出关键的句子,然后概括作答,此语段共五个句子,提出五个关键词语“原材料”“对天气图进行分析”“预报未来天气,这被称为数值天气預报”“会诊”“影视制作中心”,然后根据这五个词语归纳作答,不要超出字数要求。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善美境界,①________:“强学力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以及走出个人的“兴除利害”的爱国为民精神。除此之外,②________
, 古代的工匠们由于特殊的工作、学习方式,养成了他们“尊师”的美德。人们赞美工匠,总离不开一个“巧”字。那些被称为“能工巧匠”的,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的熟练, ③________。鲁班就因为发明不少木工工具器械而被奉为土木建筑的祖师爷。
【答案】(1)工匠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 (2)还体现在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上 (3)更在于他们所具有的的创造性品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说的是工匠精神的内涵。①后是冒号,表明此处应填总领下文的句子,如“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之类的内容。②承接上文“除此之外”,再结合下文“尊师”的内容,可确定此处应填“其还体现在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上”一类内容。③由上文“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的熟练”和下文鲁班的例子,可确定此处应填“更在于他们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一类内容。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最近网络上,“佛系90后”一词传播开来。大意是不少“90后”把佛祖的无欲无求转换到了自己身上: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生活中,任性懒散,随遇而安;工作中,心如止水,不喜不悲,也不思进取。谈恋爱,男生不热不冷不粘,不想太麻烦;女生不作不靠不娇,分手也不伤心哭闹。有人觉得,这是社会走出物质贫困的标志,生存压力变小,价值取向多元,可喜可贺。有人觉得,“佛系”没什么,化解戾气,淡泊名利,是压力下的放松,严肃中的调侃,有利于身心健康。有人觉得,这是一种颓废心理的“丧文化”的表现,说明整个社会因“阶层固化”而失去了进取与活力,亟待改变。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别把“佛性”当借口
置身于物欲纵横,嘈杂喧嚣的年代,大喜大悲总是来得轻而易举,这时,便更需我们坚守内心的宁静。“佛系九零后”似乎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
真的是这样吗?
佛系九零后,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佛祖的无欲无求,无悲无喜。佛曰:万事皆空。既然如此,升职,生活,学习,一切都能将就。他们用自己无欲无求的双眼来审视他人:“看那些忙忙碌碌的家伙,多蠢呀!”
我却要在此大声疾呼:奋斗从来不是错误!别用“佛性”来当做不思进取的借口!
佛家的确讲求四大皆空,但若有人只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对什么都不在意,那可是天大的谬误。当年释迦牟尼历经世间悲喜,于菩提树下苦坐多年方才悟道。他对金钱名利的舍弃,来源于内心的真正顿悟和对世间本质的领会,其佛性来源于历经繁华而洗净铅尘后的返璞归真。而反观佛系九零后,他们中的很多都只看到了无欲无求、随遇而安的表面。工作上的随意,学习上的懒散……一切不思进取的表现,仿佛都有了一个完美的借口。这些你深谙的佛道,也许恰好是“魔道”。佛家中的“舍”,是看破红尘后对可得到事物的主动放弃。而如今,所谓佛系九零后的“舍”,只是为自己不愿奋斗找托词罢了,这就像本是一籍籍无名的山野村夫,却非要说自己是归隐山泉一般,可笑可叹。
同时,佛系九零后所推崇的文化,也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社会责任感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得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伟志向;但至少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至少要心怀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必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去挥汗,去流血,去劈开未来路上的遍地荆棘!而不是用佛性来做精神鸦片,麻痹自己。
年轻人是社会活力的源泉,他们喜时大笑,悲时痛苦,一举一动或许偶尔莽撞,却无不洋溢着青春的热烈。这种朝气蓬勃,是点亮社会的熊熊火焰。如果连年轻人们都不再计较得失,那社会还有发展的动力吗?不仅如此,以所谓“佛性”来使本该绚烂激荡的青春变得索然无味,不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吗?
固然,佛家之性能使我们在纸醉金迷中坚守自我,但绝不应在不了解其内核的情况下随意学其表象。毕竟——
佛祖从来不是你懒散无为的挡箭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就“佛系90后”进行分析,“佛系”,网络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这是当下一批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他们似乎对什么都不是特别在意。如果我们作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更多类似的现象。佛系粉丝知道偶像结婚:“爱他,就给他诵经。”佛系买家碰到商品瑕疵:“我们买的不是东西,是和平。”佛系员工加班时:“心中MMP,脸上笑嘻嘻。”佛系化妆者不在乎精致妆容:“涂了口红就是化妆。”佛系恋人假如失恋了:“人生就像一场戏,你我有缘才相聚。”佛系备胎,对于爱情的理解则更从容恬淡,往往双手合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得不得到,有何分别?”材料对“佛系”概念和成因进行了探讨,考生不必再过多解释,也不必再去树立新观点,只需要在题目中寻找你认同的观点,并按照规范的结构写作文即可。三种观点可任选其中一种。观点是三种,但是,其实只分肯定否定两类。肯定的:“佛系”是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本能,让自己慢下来去体会内心真实的需求,寻求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降低物质要求,放弃争名逐利,回归生命本源,顺其自然地生活。否定的:青年时期,是一个正适合拼搏的年龄,如果大部份人都态度消极,不事竞争,对于个人和社会是极其不利的,对社会的贡献就会减少,整个社会就会陷入衰退。所以,所谓看破红尘,其实是无能,装逼,美好生活靠勤劳的双手创造。
如肯定其合理性:可以强调自己喜爱“极简主义”生活,对必然失去的事物不沉溺,不悲伤。强调一种慢生活、享受人生的态度,如“慢慢走,欣赏啊”“优哉游哉,时见花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谁争我也不屑”“每个人都有不优秀的权利”。
如否定这种活法的观点,应该着眼于写伴随这种懒散而来的危害,尤其是当青年人变得如此缺乏活力,带给全社会的严重后果。如青年的辞典没有“颓废”;青春的旋律最激昂;奋斗者才有资格书写未来;无欲无求,一无所有;生命该是一颗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