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5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考作文12种“作死”做法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作文12种“作死”做法,一定要规避!‎ 高考作文是特殊的写作情境,高考阅卷也有特殊的批改背景。一个省几十万份试卷,要在短短几天内完成批改,阅卷老师要看得准还要看得快,平均一天看几百近千篇文章。压力大,任务重,可想而知。‎ 据笔者亲历十几年阅卷,改卷的情形往往是,开始改几天,无上光荣,“为国选材”,慢慢地,习以为常,“杀人如麻”,话说得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但事实就是如此。‎ ‎ ‎ 一篇作文可以直接决定考生的命运。先不说内容写得多好,最起码不要在基本点上出现大纰漏。但很多考生还是不明白,用“作死”的做法在应付,也许有人说自己尽力了,“尽力”的背后,是你漫长的准备过程,如果在准备过程中疏忽了,你在考场上,再尽力,也很难逃过一劫。下面盘点一下考场作文常见的十二大“作死”情况,来看看你中招了吗?‎ ‎ ‎ 卷面涂抹严重 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过不了书写关,本来字迹就不好,加上潦草,甚至连标点都标不清楚,加之还有很多涂抹涂改的现象,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考生的态度,这么重要的考试,你怎么这样对待呢?‎ 当然一些学生的字确实写得不好,但也要认真书写,字里行间让人觉得你的态度是很认真的。高考中,考生卷面如果不整洁,很难得高分,绝大多数人都是2类以下的分数。42分就成为大多数考生的宿命。‎ 告诉大家一个实用技巧:如果写了错别字,怎么办?只要在旁边加上很小的“x”,或者用小括号括起来,千万不要一个劲涂黑,生怕老师看不到这是个错别字。‎ 另外,尽量不用涂改液,一两处无妨,多了,就是做标记的违规硬伤了。‎ 标题浮夸,华而不实 新材料作文,如果你的文章标题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那么中规中矩点也可以,千万不要用大话空话、“假哲学”、华而不实、伪抒情的标题。‎ 例如:“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之类的标题,就不如“擦亮眼睛,洞悉本质”“抹去现象的浮尘”,来得新颖别致。‎ 例如:以梦为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类标题本来很不错,但太多人用了,被用得泛滥了,你就要慎用。‎ 例如:承担使命,报效祖国;志存高远,为国为民;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时光不老,我们不散。要么太空太大,假得可以,要么太文艺范,华而不实。‎ 开头注定了“结局”‎ ‎(1)照抄材料作文 第一段几乎把材料抄一遍,你还觉得这是引用或者是联系材料,岂不知哪个阅卷老师不知道材料的内容是什么?还需要你用长篇大论来叙述?如果你真的打算用一段话甚至超过30个字把材料叙述一遍,阅卷者一定会这样想:“就几百字的文章,你都敢用这么多字数来描述标题,你的文章还能写好?至少是凑字的嫌疑,并且是不慎重的态度。”于是你的作文得分就很“惨”了。‎ ‎(2)观点偏激 开头的观点就存在争议,让阅卷老师觉得你偏激,看问题不全面,一个偏激、看问题不全面的学生能写好什么文章?例如说2013年的北京卷,一个学生开头就说“手机和每个人都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每个人都爱它……”,2009年高考作文“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每个人”这个词,也太笼统了,要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隐形的翅膀就好了。‎ ‎(3)套作开头 很多学生觉得用排比句作为开头很好,于是就大量使用“XX、、因为XX才”,“正因为有了XX才会有XX”。例如,一个学生写“自信”的话题,上来就说,“老鹰因为自信才飞上蓝天;小溪因为自信才流进大海……”用“勇气”的话题,就写“老鹰因为勇气才飞上蓝天…”老鹰的飞翔是觅食的需要,是客观规律,不自信就不飞了?‎ ‎(4)感慨半天,却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很多作文第一段都可以直接被删掉,没有什么意义,例如说“一转眼,快高中毕业了,我们的心被高兴和喜悦占据,同时也充满了对同窗依依不舍的留恋…”你感慨半天,要写什么?并且语言还很平淡,口语化,你的文章很难拿到高分。‎ ‎ ‎ 低估阅卷老师智商 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无视阅卷老师智商,给老师讲“低级”的道理,充满初浅的教化意味,比如非要给“授人以鱼”做长篇幅的解释,阅卷老师就会比较反感。‎ 有的考生还生怕老师看不懂,在文章前来个“题记”,文章后还来个“后记”,或者画蛇添足补充自己写作的思路和初衷,意在提醒老师:您别看偏了,请get到我的意图。阅卷老师基本就手不留情了。‎ 建议:少写题记,切记不写后记,切记切记不写自我解读作文构思立意的后记!!‎ ‎ ‎ 离题万里,东拉西扯 有时作文材料你看懂了,你写的东西别人未必看懂,因为即便你写的文章,标题也是你拟定的,但阅卷老师看了之后发现,内容与标题的关系不是非常密切,也就是自己把自己拟定的主题写偏了,甚至有凑字的嫌疑,这样你的作文自然就是低分了。‎ ‎ ‎ 思想消极,满篇牢骚 在阅卷中,写点单纯美好的恋爱,无妨,但格调不高的早恋同居和同性题材是高考作文的敏感区,违背主流价值观触碰道德底线是禁区,武侠古风玄幻魔幻是“无人区”,牢骚满腹动辄批判教育批判老师的文章是“白区”。‎ 高考这么重要的考试,你却津津乐道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或者把问题看得很偏激,满眼都是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一切都是别人的问题,而你就是坐而论道的高手。这样的文章,不太可能受到老师的欢迎。‎ 当然不是不能写阴暗面和消极面,而是要理性客观。比如2016年全国卷1的漫画作文,就不是要你歌颂中国教育风气,而是要挑唯分数论的刺。‎ ‎ ‎ 无中生有,错误低级 一个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写道“司马迁遭受宫刑,他没有气馁,却淡然处之、一笑而过。‎ ‎”那么现实中的司马迁真是这样?“一笑而过”太不严密了,不符合史实,司马迁在文章也曾经写过相关的事情,意思是每每想起,生不如死,汗水都湿透了衣服。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实阅卷中,有太多的学生在文中“牵强附会”,这样的文章很难有说理性。‎ 还有,引用出现明显失误。比如,“海子有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爱迪生发现了相对论”。一下子就把自己知识匮乏、积累浅薄的毛病暴露在阅卷老师的眼皮底下了。‎ ‎ ‎ 文章幼稚,呈低龄化 很多学生写作水平一般,但是在文章中“小学时候的我”、“初中时候的”……要知道,你即将迈进大学校门了,你的文章也应成熟了,你曾关注的那些事情,那些怎样与小伙伴们战胜困难,相互帮助的故事,可能只适合“英语的书面表达中的李华”了,用到语文作文真的很难得到老师的认同,更不要说共鸣了。‎ ‎ ‎ 套作宿构,痕迹明显 高考中让阅卷老师发现“套作”“宿构”结果会怎样,学生们多数都很清楚,但是很多学生在考前,套用模板,如三大段,结果文章中也出现了一些论据、观点,但那是套作;或者改写名篇名作梗概,穿靴戴帽,改头换面。‎ 笔者有一年参加高考阅卷,有个考生套用欧·亨利的名篇《最后一片常青藤叶》的故事情节,写了一篇小说,情节几乎雷同,只是换了背景换了主角名字。结果可想而知——及格边缘。‎ ‎ ‎ 中心不明,无主旨句 很多同学的作文没有主旨句,自己写完了也难以一句话讲出自己的中心立意。阅卷老师短时间内更难看出你文章的主旨。一些优秀的学生也常有这个毛病。‎ 其实阅卷老师很难静心把你的文章读一遍,一般都是浏览一遍,两遍扫下来,也没有从你的文章中找出主旨句,没能领会你到底写什么内容。看看你的语句还可以,字迹也可以,让阅卷者给你高分又不愿意,给你低分又舍不得,所以分数还是可以的,但是很难拿高分。 ‎ 建议文章标题、开头最好能将自己的观点有所交代,各个语段开头和结尾最好能强化下本段的中心。‎ ‎ ‎ 文体四不像 全国卷作文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文体不限”,但有不少老师与学生对此存在错误理解:认为“文体不限”就是不需要文体的规范,写起作文来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其结果是,写出的文章成了非驴非马、非猪非狗的“四不像”。其实,对目前高考作文中的“文体不限”宜作这样的理解:提供考生多种选择的机会,便于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而从实际的阅卷情况看,这方面考生做得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开头引用或概括一下作文材料,提出观点,中间记叙有关主题的一件事,结尾来一番议论。从开头结尾看,属于议论文;但从主体看,却又像记叙文。文体不伦不类。或者开头一大段记叙,后面又是议论性语言,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最后阅卷老师只能根据其语言功底,给个三类上和二类下浮动的分数。‎ ‎ ‎ 照抄作文材料 切记,这是高考作文的最大忌讳!把它放在了最后一点!‎ 揪出抄试卷材料这种投机行为,是阅卷老师最首要的任务。阅卷老师看得准不准是欣赏能力问题,能否看到考生抄袭原卷材料则是态度问题。或者说,某篇文章内容评多少分,是见仁见智的,但抄袭材料,是应当人神共鉴的。笔者有一年参加高考阅卷,某阅卷老师因为没发现学生照抄材料,还给了40分以上,被阅卷组请去办公室喝茶,为嘛?看卷不认真啊!‎ 一般而言,阅卷老师第一天是试评,要求把全套试卷通览一遍,包括各类文本阅读和病句成语题。有的考生不够800字,就东拼西凑,照抄文本阅读的内容,有的更“高明”,采用串联式抄袭,这个题目抄30字,那个题目抄20字。阅卷老师要有火眼金睛,一眼判断考生是否抄袭了试卷内容,一旦发现,决不轻饶!‎ 此外还有如写武林江湖,魔幻科幻,盲目创新,字数不够等等情况,都可能是大面积失分原因,这里不做简介。但是以上十二种情况是考场作文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在平时的备考中应引起学生的注意,要不在考场上,那真的是“作死”的节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