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九鼎据说是夏禹治水划定九州之后所铸,以象征九州归一,中原大地已步入统一的王权时代。九鼎由铜铸而成,而且雕刻着“百物”之象,更有着享神避邪的宗教力量。作为相传为夏人所铸的艺术瑰宝,九鼎对于考察夏代审美文化的特点极有价值,而前提是确定它出现于夏代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近年学术界已普遍将二里头文化作为考察夏文化的首选对象。从二里头文化诸遗址出土的情况看,当时的社会分工已经比较精细,在手工业内部,铸铜、制陶、琢玉、制骨以至于木工建筑都已出现专业分工。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容器,此外还有铃、戈、簇、戚、刀、锥、鱼钓等青铜乐器、兵器、工具等,说明此时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从二里头出土的玉器等礼器和装饰品来看,纹样工艺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有这样一个水平做基础,夏人合九牧之金(铜)以铸九鼎的传说应该不是毫无根据的。
此前氏族部落时期已大量出现象征权威和力量的玉琮及其徽识图案,其后殷商已有相当高水平的青铜彝器。夏代建立起统领诸方的联盟王朝,倾全力铸造出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铜鼎,通过集中绘饰各方国徽识和诸方异物显示一统的王权,当在情理之中。
- 19 -
九鼎是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层次——联盟国家体制的象征。所谓“远方图物”,很可能就是王朝将所辖九州各方国兽形图纹或是各氏族集团的图腾摹绘下来,然后把它们分别涂画或铸造在多个鼎器上面,这些鼎器的组合,就是一面联盟的大旗。为了显示胜利者的骄做,在这些图饰当中,极可能还要标识出被征服被消灭部落和氏族的图腾,这便有了所谓“神奸”的区分。在当时人看来,敌对部落的图腾无疑就是奸邪之物。可见这些“百物而为之备”的画面世界,展示的却是人间社会集团关系的变迁。
九鼎的宗教功能同样体现着这种交织着神意和王权的文化特征。《左传》称“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史记》称“皆尝享鬺上帝鬼神”,都在强调九鼎不但是王权的象征,还是重要的享祭上帝鬼神的礼器。这种享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诸方图腾汇集到一个祭坛上,所享祭的就不再是各自的神祗,伴随着地上王权的建立,天神一元——上帝的观念正在形成。
应该说,九鼎上绘饰诸方图腾妖邪的纹样,带有氏族时代器物的文化遗留。九鼎上“百物而为之备”,“百物”被分为“神”和“奸”,各具图像,使民识之,实际上有着展示各地方物、异兽、奇物的功能,绘画艺术第一次部分地从原始象征、宗教神秘的氛围中剥离出来,萌生了写实、再现、认知的审美因素。而汇聚“百物”,则显示了新兴联盟国家前所未有的包容天下的大千气魄。
(摘编自廖群《九鼎:“远方图物”与九州归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鼎是用铜铸造而成,相传成于夏禹治水划定九州后,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
B.作为艺术瑰宝的九鼎,对于考察夏代审美文化的特点,可能极有研究价值。
C.学术界近年考察二里头文化的成果为夏人铸造九鼎的说法提供了些依据。
D.九鼎是统领诸方的夏王朝倾力铸造而成的,集中体现了当时普遍的工艺水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依据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情况,论述了九鼎出现于夏代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B.文章紧扣二里头文化考察的几种成果,如纹样工艺的成熟等,多角度展开论证。
C.文章以氏族部落、殷商与夏的历史地位作对比,得出九鼎象征联盟国家体制的结论。
D.文章引用《左传》《史记》中的语句,论述了九鼎交织着神意与王权的文化特征。
- 19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鼎不仅是青铜器皿,而且具有享神辟邪的宗教力量以及特有的号令天下诸侯的功用。
B.“远方图物”出现在许多鼎器的上面,构成联盟的大旗,也体现了社会集团关系的变迁。
C.用九鼎享祭与以往不同,将其他部落的图腾汇聚到同一祭坛,上帝的观念因此而形成。
D.九鼎汇聚“百物”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且显示了包容天下的大气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有关“云教育”的诸多尝试都是一次次“破冰”之旅,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当角色,给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云教育”带给我们的有关未来教育的诸多绚丽想象,有望逐步成为更加鲜活的现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
材料二:
教育部会同工信部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能满足5000万学生同时在线学习。自2月17日开通以来,该平台已开设119门学科课程。截至3月24号,共播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课程1917节,浏览量累计达到了9.94 亿次,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累计超过了1.95亿人次。据统计,目前全国教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区400 多万名学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超过60%的教师和近50%的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 19 -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摘编自马璐璐、姜子涵《数说疫情下的“云生活”模式》)
材料四:
在线教育要稳健发展,有赖内容与技术融合创新,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的盲点是定位不清晰,痛点是资源不对路,堵点是产品不赋能。具体体现:一、市场上大部分在线课堂以补习知识为主旨,以刷题为评价手段,通过过度训练、超纲挖掘、提前授课等策略,实现“提分”目标;二、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以课程资源与学生的互动为主线,但我国没有统一建立中小学教学专业资源库,缺少体系完备且具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没有专业、 适需的资源支撑,技术再翻新也是空壳,学生们没有兴趣点击,即使强制也粘不住。这已成为在线教育不能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这些都与21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不符,影响着青少年高阶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所以我国在线教育需要颠覆性重建。具体做法:一、建立与全球21世纪学习目标框架相配套的内容体系,二、搭建与区域发展基础及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供给服务体系,三、构建教育与企业多元共建实施体制及在线教育准入机制、评级机制等。总之,要通过政策的、资本的、技术的、研究的等多措并举,加快全国在线教育整体能力有序进化。
(摘编自吕文清《疫情催生在线教育2.0变革》)
4. 下列对“云教育”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9 -
A.“云教育”基于云计算应用,搭建了一个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供教育方、受教育方等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
B.“云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让我们对未来教育产生了许多绚丽的想象。
C.据统计,自2月17日至3月24日,已经有近2亿人次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在线完成了119门学科课程的学习。
D.春节后我国教育学习APP行业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较春节增加7.5分钟,而教育学习人群活跃时段的占比较平日增加一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教育所搭建的平台能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可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
B.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建立,是我国在线教育的破冰之旅,但在线教育在定位、资源、产品等方面的不足阻碍了自身发展。
C.建立与21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相配套的体系,提供体系完备且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是在线教育能够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
D.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们须多措并举,加快在线教育整体能力的有序进化。
6.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云教育”的发展趋势。(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深山来客
朱山坡
人们都叫他鹿山人。对蛋镇上的人来说,鹿山既陌生又遥远,像传说中的地名。
如果不是为了看电影,鹿山人夫妇是不会千辛万苦撑船来到蛋镇的。鹿山人的妻子身世也很复杂。她是来自武汉的知青。鹿山来了十一个知青,到最后只有她一个人留了下来。武汉没有亲人了,她不愿意回去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和鹿山人好上了。
- 19 -
从神态和动作就轻易看得出来,鹿山人和妻子十分恩爱。从河边到电影院的路上,鹿山人不断地转过头来问背上的妻子:累不累?饿不饿?晕得厉害吗?妻子每次都是作出否定的回答,还不时给鹿山人擦汗,轻轻摸他的脸……蛋镇人把鹿山人当成了楷模,不少平时经常争吵的夫妇自从见识鹿山人之后竟然变得相敬如宾。蛋镇人还把鹿山人夫妇当成了客人,每次见到,女人们都主动凑上去,问鹿山人:这次又带什么山货给我们?她们往山货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一抢而光,扔下来的钱让鹿山人感到既惊喜又不安。而她们更关心的是鹿山人的妻子。电影还没有开始,她就坐在电影院墙脚下等待。她们围着她嘘寒问暖,有时给她递上一碗热粥,一杯热开水,或者一根冰棍。还有人给她塞人参、鱼肝油、麦乳精甚至雪花膏,被她婉拒了。有一次,鹿山人上船离开了,走了好长一段水路,竟然又折返回来。因为妻子才发现有人在她的布袋里塞了名贵的山东阿胶,她坚决要物归原主。可是没有人承认是自己塞的。大伙都劝地收下,补补身子。但她一再拒绝,决不肯接受。鹿山人很焦急,最后把阿胶交给了老吴,请他代转交原主,她才同意回家。
“你们不必为我们担心。鹿山,除了电影院,什么都有。”她苍白的脸上一边是歉意,另一边是感激。
这天晌午,鹿山人背着妻子又来到了蛋镇电影院,却在海报墙上看到一张白纸黑字的告示:台风将至,今天不放电影。妻子难掩失望,立马瘫软在鹿山人的背上,用力扯他的耳朵,责怪他来晚了,要是昨天或前天来就不会错过电影。鹿山人不断地解释安慰。他的两只耳朵红彤彤的,都被扯裂了吧。
鹿山人背着妻子要走,却被妻子阻止了。
“我要看电影!”妻子像孩子撒娇似的说。
鹿山人说:“台风要来了,今天电影院不放电影。我们赶紧回家吧。”
妻子说:“可是,我们比台风先到呀。”
鹿山人说:“台风过后,我们再来。”
妻子说:“你害怕台风呀?你害怕回不了家呀?”
鹿山人沉默了。谁不害怕台风呀?台风来了,摧枯拉朽,地动山摇。还有暴雨、山洪,猛烈得惊心动魄。
妻子从鹿山人的背上挣扎下来,扶着墙挪步到电影院正门,伸手摸了摸“蛋镇电影院”的牌子,突然莫名哀伤起来,竟掩面低声地抽泣。
鹿山人吃惊地问:“好好的,你为什么哭?”
- 19 -
妻子说:“我心里的悲苦,像台风,像鹿江,像山洪暴发。”
鹿山人知道妻子内心的悲苦,但她还是第一次说出来。平时,她从不埋怨,也从不哀叹,心里最难受、最绝望的时候,也只是对鹿山人说:“我想看一场电影。”于是,鹿山人连夜准备,第二天一早便出发。
鹿山人也黯然神伤,向妻子保证说:“台风过后我们还来看电影,一个月看两场。”
妻子说:“我不等了,等不及了……我等不到台风过后了。”
风似乎越来越紧,天空中的云朵也变得慌乱起来。鹿山人不知道怎么说服妻子,只是俯下身子。试图让妻子爬到他的背上,然后回家。可是,她固执地拒绝了。鹿山人尝试性地去背她,被她推开了。鹿山人站起来,要抱她。她躲闪开了,双手抚着电影院的牌子,突然号啕大哭。
谁也无法劝止她的哭。这不是一个孩子在哭,而是一个内心悲苦的人在宣泄。鹿山人和大伙都束手无策。这样哭下去,对本来就病弱的她来说会雪上加霜。
这个时候,电影院院长老吴从电影院走出来。“这是哪个龟孙子贴的告示?”他一把撕下自己亲手贴的告示,对鹿山人的妻子说,“今天照常放映!”
鹿山人妻子的哭声戛然而止,用哀求的眼神将信将疑地盯着老吴。老吴让鹿山人背起妻子跟着他走进电影院。不一会,电影院里便传出片头曲的声音。
这次,鹿山人始终没有离开电影院一步,一直到电影结束,传来片尾曲的歌声,才进去把妻子背出来。
鹿山人妻子脸上的绯红色更加明显,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亢奋。她在他的背上仍兴致勃勃,热泪盈眶。那是电影带来的泪水。鹿山人觉得今天的电影很好,妻子看开心了,他心里感觉特别幸福。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风、山洪暴发等词语在文中多次出现,既有助于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能够折射出主要人物的特殊心理。
B.小说塑造了蛋镇妇女的群像,虽然未对其中个体进行精细刻画,但是也能够凸显她们热心、善良等形象特点。
- 19 -
C.“鹿山,除了电影院,什么都有”,可能并不符合鹿山人夫妻的物质生活现实,却反映了妻子的深层心理状态。
D.小说以“深山来客”为题,既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同时也交待了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以及故事发生的地点。
8.小说以“看电影”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认为,小说充满了沈从文笔下浓郁的“边城”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临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关。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自杀,口绝。久之,乃得解。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 19 -
(改写自《史记·游侠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B.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C.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D.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寝。我国帝王陵墓建筑主要由地面上的封土和地下的墓室两部分组成。
B.布衣,指棉布、葛麻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借指贫民百姓,也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郡国,指郡县和封国。汉初郡国并行,凡分封诸侯王的区域则设国,诸侯王食封不治国,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管理。
D.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从秦朝开始成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郭解残忍冷酷,杀人如麻,但又因为对方行为的合理性而放走了杀了他外甥的凶手。
B.郭解内心阴险,睚眦必报,对举报他的杨县掾,一怒杀之;杨的家人告状,又被他杀死在宫门下。
C.郭解自喜为侠,不矜其功,重江湖道义,很受推崇。落难时,有人选择牺牲自我,也要保全他。
D.郭解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虽然一世没有做官,却凭自己的侠义举动名扬四海,但这种侠义行为是受如家排斥的。
1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9 -
(1)诸公以故严重之,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2)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再示儿①
袁枚
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②。
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③。
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④。
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81岁时。②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多岁时购置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③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④乘除:人或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
B.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
C.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高兴。
D.诗歌首尾联均以叙述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显。
15. 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给儿子们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
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之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况。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3)磨难对弱者来说是阻碍,对强者来说是财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经历磨难的好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20年4月24日,是我国的第五个“中国航天日”【甲】。5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这是对几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褒奖和致敬。50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北斗”指路、“天宫”览胜、“墨子”传信、“嫦娥”问月,再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我国航天员不负众望,让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创造奇迹。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处处留下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的足迹,航天人孕育形成的伟大航天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中国人的血脉。
中国航天何以取得如此成就?【乙】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之言令人深思:“被祖国需要是一种幸福”。【丙】确实,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崛起,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密码,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历史业绩,谱写新时代奋斗者的壮丽篇章!【丁】
17.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的(3分)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航天人把个人无数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 19 -
B. 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C. 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D. 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19.下列句子是航天员送给青少年的寄语,最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千年梦圆于今朝,大火箭飞冲九霄。
B. 早有壮志献蓝天,投身航天美梦圆。
C. 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航空梦”添彩!
D. 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20.下面是某中学邀请2020届高三毕业生家长参加学校成人典礼信函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校将于2020年4月28日上午9时在学校明德堂隆重召开2020届高三毕业生成人礼仪式。18岁是成人起点,意味着成熟,意味着独立,意味着责任担当。因此成人礼对即将走进成人行列的高三学生而言意义匪夷所思。为确保仪式圆满成功,学校领导和老师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我们每一个学生充满热情,鼎力协助。我们无比期待成人礼仪式的精彩呈现,更期待您们能前来见证这个庄严时刻。在此,我们谨代表全校师生诚邀所有高三学生家长务必拨冗出席。
21.作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志愿者,你接受了一位外国记者关于本次赛会徽标介绍的采访,请根据下图徽标完成对话。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 19 -
记者:您好!请问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徽标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共享友谊”这一主题的?
志愿者:① 。(30字以内)
记者:很形象,那“同筑和平”的主题呢?
志愿者:首先,请看第一颗五角星的一角是一只和平鸽的造型。另外徽标主体数字“7”就像② 。(10字以内)象征着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凸显中国和平发展理念。
记者:一带一路的徽标造型构思真是巧妙!听说这种联想思维也常常运用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您能举个例子并介绍一下吗?
志愿者:③ 。(40字以内)
记者:非常感谢您对徽标造型设计和相关联想思维的介绍!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风雨同舟,砥砺前行。这一年,人们提及最多的词语是:生态、脱贫、后浪、钟南山、基建狂魔、最美逆行、读书意义、嫦娥四号、中国范本、人类命运共同体。
- 19 -
请从上述词语中任选二到三个,使之形成有机关联,确定某一主题,完成以下任一写作任务。
① 以学生的身份为毕业典礼写一篇讲话稿。
② 完成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9 -
参考答案
1. 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题分析“体现了当时普遍的工艺水平”错误,原文是“代表当时最高水平”;且原文表述为“情理之中”,可见是种推测。
2.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题分析】文章没有“对比”,只是提及“此前氏族部落时期”和“其后殷商”的情况。
3.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题分析】A.“号令天下诸侯的功用”于文无据。C.因果判断错误,从原文可知,“上帝的观念”形成的原因还有“地上王权的建立”,不仅仅是九鼎享祭的作用。D.“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夸大事实,与原文不符;原文中“包容天下”指的是新兴的联盟国家,而不是九鼎,偷换概念
4. C
(曲解文意,选项中“完成了百余门学科课程的学习”错误,原文表述为“该平台已开设119门学科课程”)
5. A (说法绝对。选项中“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错误,原文表述没有“不管任何时代”之意。)
6. ①线上线下教育的充分融合将使“云教育”成为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将促进“云教育”继续发展,实现全国所有学校、
班级、学生都使用。
③随着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云教育”整体能力将得到有序进化。(每点2分)
7.D小说标题“深山来客”不能体现人物的身份,也不能体现故事发生的地点,鹿山人的妻子是知青,故事发生在电影院。所以选项中说:同时也交待了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以及故事发生的地点。说法有误。
8.①看电影作为线索,串联起鹿山人夫妻与蛋镇人之间的故事,使情节更集中、紧凑;
- 19 -
②看电影是鹿山人爱的承诺,也是妻子化解悲苦的方式,有助于人物内在情感的发掘
与表现;
③看电影反映了时代的贫困与无奈,更凸显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求,突出了小说
的主题。
9.①小说讲述了鹿山人夫妻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与《边城》里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一样,具有深厚的悲剧色彩;
②小说塑造了以老吴为代表的蛋镇人的群像,他们善良热心、轻财重义、勇于担当,与《边城》里船总顺顺、翠翠祖父一样,具有淳朴的传统美德;
③小说与《边城》一样,赞美了心灵的纯净与人性的美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如从“情节上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语言上朴素自然,个性鲜明”等角度回答,可 根据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0.A
11.B(删掉“棉布”,“贫民”改为“平民”)
12.B(两次杀人主体都不是郭解)
13.①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城中年轻人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②郭解以平民身份行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
【参考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
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发怒说道:“以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 19 -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城中年轻人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朝廷要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贫,不符合资财三百万的迁转标准,轵人杨季主的儿子当县椽,是他提名迁徙郭解的。郭解哥哥的儿子砍掉杨县椽的头。
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有人又把告状的在宫门下给杀了。皇上听到这消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临晋籍少公平素不认识郭解,郭解冒昧会见他,顺便要求他帮助出关。官吏追逐郭解,追踪到籍少公家里。籍少公无奈自杀,口供断绝了。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他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官吏以此责问郭解,令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杀人的人始终没查出来,不知道是谁。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行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翁伯的家族。
太史公说:“我看郭解,状貌赶不上中等人材,语言也无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谚语说:‘人可用光荣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唉,可惜呀!”
14. B(诗歌第六句紧承第五句而写,这两句的大意是:因为人事富有变化,不能太过拘泥于考据,否则作诗就会丧失灵动与自我。)
15.①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②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仿他人,要有自己的创见与新意。③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工作。(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6.(1)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3)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17. C(引用的话是独立的,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
18. B
19. A
20. ①“召开”改为“举行”或“举办” ②“匪夷所思”改为“非凡”或“重大”
③“鼎力协助”改为“积极筹备”或“全力以赴”④“您们”改为“你们”或“您”⑤“务必”改为“届时”或删去。
- 19 -
21. ①七颗五角星紧紧相连象征着世界各国军人齐聚此地,共庆盛会。
②一条丝带。
③答案一: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由漫天雪花联想到了万树梨花的景象
答案二:如“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由塁梅的清高联想到不献媚世俗的高洁品质
(只要回答出联想思维的诗句即可,不拘泥于这两句诗)
22.参照高考作文标准。
- 19 -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