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86 K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全国百强校】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灾异与人事 葛剑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祷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这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 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 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B.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 C.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D.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 B.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C.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D.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天意决定人事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流星、陨石、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都是天意对人的惩戒。‎ B.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C.“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D.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作者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 ‎【答案】‎ ‎1.B ‎2.C ‎3.A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结合文本内容“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可知,原文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时下流行的说法,反映的是时人的看法。选项将意义扩大了。‎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C结合文本内容“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可知,臣民的意见能上达天听的应该是皇帝举行的其他的一些活动,如征求臣民的意见,下“罪己诏”等,而不是在祭祀等活动中。‎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 结合文本内容“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可知,臣民的意见能上达天听的应该是皇帝举行的其他的一些活动,如征求臣民的意见,下“罪己诏”等,而不是在祭祀等活动中。‎ ‎3.‎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结合文本内容“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可知,原文中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的出现被古人认为是对统治者的惩戒。‎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缵字伯绪。起家秘书郎,时年十七。好学,兄缅有书万余卷,昼夜披读,殆不辍手。秘书郎有四员,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尝执四部书目曰:“若读此毕,乃可言优仕矣。”如此数载,方迁任太子舍人。普通初,魏遣彭城人刘善明诣京师请和,求识缵。缵时年二十三,善明见而嗟服。累迁长史兼侍中,时人以为早达。河东裴子野曰:“张吏部在喉舌之任,已恨其晚矣。”子野初未与缵遇,便虚相推重,因为忘年之交。 大通三年,入为度支尚书,母忧去职。服阕,出为吴兴大守。缵治郡,省烦苛,务清静,民吏便之。大同二年,征为吏部尚书。缵居选,其后门寒素,有一介皆见引拔,不为贵要屈意,人士翕然称之。 九年,迁宣惠将军、丹阳尹,未拜,改为使持节、都督湘、桂、东宁三州诸军事、湘州刺史。缵至州,停遣十郡慰劳,解放老疾吏役及关市戍逻先所防人,一皆省并。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因此 向化。缵在政四年,流人自归,户口增益十余万,州境大安。太清二年,征为领军,俄改授宁蛮校尉。缵初闻邵陵王纶当代己为湘州,其后定用河东王誉,缵素轻少王,州府候迎及资待甚薄,誉深衔之。及至州,遂托疾不见缵,仍检括州府庶事,留缵不遣。会闻侯景寇京师,缵寻弃其部伍,单舸赴江陵。既至,前刺史岳阳王詧闻贼陷京师,因不受代。州助防杜岸绐缵,缵信之,与结盟约,因夜遁入山。岸反以告詧,仍遣岸帅军追缵。俘送之。其年,詧举兵袭江陵,常载缵随后。及军退败,行至湕水南,防守缵者虑追兵至,遂害之,弃尸而去,时年五十一。谥简宪公。 ‎ ‎(选自《梁书•张缵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B.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C.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D.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秘书郎,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专为朝臣写奏章或为皇帝起草诏令。‎ B.四部书,中国古代书籍的四大类,隋唐后指经、史、子、集,后用以泛指群书。‎ C.“母忧去职”在文中的意思是张缵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为母亲守孝。‎ D.后门、寒素的意思相同,都是比喻寒微的门第,文中指出身家世清贫低微的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缵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张缵特别热爱学习,他的兄长张缅有藏书一万多卷,张缵夜以继日阅读书籍,几乎达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B.张缵年少显达,备受推崇。张缵担任秘书郎时才十七岁,二十三岁时就深受魏朝刘善明的敬佩,河东裴子野在没见到张缵时就很推崇他。‎ C.张缵为政清简,百姓感戴。张缵在任吴兴太守时减去烦琐事物,百姓、官吏都感到便利;在任相州刺史时政治清明,很多流亡外地的人都回来了。‎ D.张缵不畏权贵,最终被害。张缵看不起河东王誉,对他十分冷淡,誉也因此没有让张缵离任,最终因这个原因张缵被河东王誉的手下杀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野初未与缵遇,便虚相推重,因为忘年之交。(5分)‎ ‎(2)州助防杜岸绐缵,缵信之,与结盟约,因夜遁入山。(5分)‎ ‎【答案】‎ ‎4.C ‎5.A ‎6.D ‎ ‎7.(1)裴子野当初还没有与张缵相遇时,就虚心地推崇他,因此两人成为忘年之交。‎ ‎(2)州助防杜岸欺骗张缵,张缵相信了他并与他结盟,在夜间趁机躲避到山中去。【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 项“专为朝臣写奏章或为皇帝起草诏令”错误,从下文“秘书郎有四员……遍观阁内图籍”推断可知,秘书郎,掌管图书经籍。‎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官名。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唐代一度改称“兰台郎”。后魏后各代另置 校书郎校雠典籍,订正讹误,以秘书郎专管图书收藏及校写。官名。魏晋时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结合文本内容“岸反以告詧,仍遣岸帅军追缵。俘送之。其年,詧举兵袭江陵,常载缵随后。及军退败,行至湕水南,防守缵者虑追兵至,遂害之,弃尸而去”可知,“因这个原因张缵被河东王誉的手下杀死”错误,杀死张缵的是前刺史岳阳王詧的手下。‎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项结合文本内容“岸反以告詧,仍遣岸帅军追缵。俘送之。其年,詧举兵袭江陵,常载缵随后。及军退败,行至湕水南,防守缵者虑追兵至,遂害之,弃尸而去”可知,“因这个原因张缵被河东王誉的手下杀死”错误,杀死张缵的是前刺史岳阳王詧的手下。‎ ‎7.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相”“因为”“因”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张缵字伯绪。开始为官就被征召为秘书郎,当时年仅十七岁。张缵好学,兄长张缅藏书有万余卷,他昼夜苦读,几乎从不停手。秘书郎有四人,宋、齐以来,成为世家大族由平民当官时选择职位,然后等待位次入补,他们任此职,按照惯例几百天便迁任他职。张缵坚决请求不转迁,想看完阁内图书。曾拿着“经史子集”四部书目说:“如果把这些书读完了,才可以说学有余力,然后做官。”如此数年,才迁任太子舍人。普通初年,北魏派遣彭城人刘善明到京城来请求讲和,要求认识缵。张缵当年二十三岁,刘善明 见了张缵极为佩服。张缵屡次迁升为长史兼任侍中,当时的人认为他年少显达。河东人裴子野说:“张吏部在重要部门任职,已经遗憾任命晚了。”裴子野当初还没有与张缵相遇时,就虚心地推崇他,因此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大通三年,入朝任度支尚书,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出任吴兴太守。张缵治理郡政,减去烦琐的事务,为政清简百姓、官吏都感到便利。大同二年,征入朝廷任吏部尚书。张缵担任遴选官员的官职,凡是家世寒素的人只要符合条件的人都会被引荐、提拔,不被显贵的官吏改变主意,士人一致称赞他。大同九年,迁任为宣惠将军、丹阳尹,未受任,改为使持节、都督湘、桂、东宁三州诸军事、湘州刺史。缵到了湘州,停止派遣十郡的慰劳,遣散了年老有病的胥吏和差役,以及关市戍守巡逻的先前处所的防卫人员,全部剪裁合并。湘州边界的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处的地方,不服从历届官府的管理,因为这些政治措施而归附。张缵任政四年,流浪在外的人都回来了,户口增加到十多万,湘州境内特别安宁。太清二年,征召任命为领军,不久改任为宁蛮校尉。张缵开始听说是邵陵王萧纶要代替自己任湘州刺史,后来的决定是任用河东王萧誉,张缵平时就轻视萧誉,州府候迎的礼节以及物资待遇就特别微薄,萧誉十分恼怒。到了湘州,就托病不见张缵,去考察州府的事情,留下张缵不让他离任。这时,张缵听说侯景侵犯京城,就丢下部队,乘一条船到江陵去。到了之后,前任刺史岳阳王萧詧听说侯景已经占领京城,因此不让张缵接替自己。州助防杜岸欺骗张缵,张缵相信了他并与他结盟,趁机在夜躲避到山中去。杜岸然后把这件事告诉给萧詧,萧詧派杜岸率军追张缵。把张缵俘虏并且送给萧詧。这一年,萧詧举兵袭击江陵,经常用车载着张缵随后。当军队退败时,行到湕水南,防守张缵的人担心追兵会来,于是就杀死他,弃尸而去,张缵时年五十一岁。谥为简宪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文后各题。‎ 沉醉东风 对酒 卢 挚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①,泼煞②心头火。葫芦提③醉中闲过。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注】①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用“神”去烧炼,使精、气、神凝聚成“内丹”。这里借指修养性情。②泼煞:扑灭。③葫芦提:当时的俗语,指稀里糊涂。‎ ‎8.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散曲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对全曲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答案】‎ ‎8‎ ‎.这首散曲第一句借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与曹操积极进取的时不我待、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感不同,表达的是对人寿易尽、生命短促的深沉感叹。(3分) 接下来的一句就是对这一提问的补充,给人以人生易老的惆怅之感,从而为后面由对现实不满而谋求摆脱做铺垫。(2分)‎ ‎9.这两句写作者幻想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以彻底脱离现实,忘却世事;虽然这种做法会引起旁人的讪笑,但作者置之不顾,依然故我。表达了他强烈的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3分)最后二句,表现的形象是放诞不羁的,这样将前文忧郁怅惘转化为潇洒洒脱,从而深化了主旨。(3分)‎ ‎【解析】‎ ‎8.‎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散曲第一句借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与曹操积极进取的时不我待、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感不同,表达的是对人寿易尽、生命短促的深沉感叹。‎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生态度,首先需要理解句意,“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抓住“任”,作者幻想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以彻底脱离现实,忘却世事;虽然这种做法会引起旁人的讪笑,但作者置之不顾,依然故我。表达了他强烈的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考查人生态度的分析,其实也是为情感服务的。结合注释内容分析人生态度。常见的人生态度有苏轼的、李清照的等,可以依托他们的人生态度分析。如本题作者幻想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以彻底脱离现实,忘却世事;虽然这种做法会引起旁人的讪笑,但作者置之不顾,依然故我。表达了他强烈的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 ‎,”两句话描述他感觉自己“浩浩乎”“飘飘乎”时与客在“水光接天”的环境下的具体做法。‎ ‎(2)荀子在《劝学》中,用“思”“学”的关系来证明“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 , ”两句话从看到的事物的角度来证明相同的观点。‎ ‎(3)《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上的管弦之盛和歌声之美的句子是:“ , 。”‎ ‎【答案】‎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爽籁发而清风生,仙歌凝而白云遏 ‎【解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吾尝跂而望矣”的“跂”是踮起脚尖的意思,“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博”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裱 画 徐 马 辑 裱画是一门传统手艺,淮城自古多文人墨客,裱画的地儿也就不缺乏了。说是裱画,其实字也裱。‎ 本土出产的画,外地的画,还有那些需要修缮的旧藏,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但后来,有些作坊后继无人,有些作坊不再经营这老手艺,还有些作坊改成了机裱。‎ 不管别人怎样,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一直坚持手工装裱。‎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他居于淮城天妃宫的芦苇畔,号苇间居士。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裱画的程序复杂烦琐,讲究颇多,对裱画师傅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从裱画作为一门传统手艺的传承状况写起,这样既交代了写作背景,也将淮城的裱画行业经营不善与“裱画徐”的善于经营形成对比。‎ B.边寿民是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的大画家,裱画徐在给边寿民裱画的同时,也向他学习,于是裱画徐做到了善裱、能画、工篆刻。 ‎ C.小说中有几处介绍裱画技术的文字,这是因为多数人并不很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补充介绍,有利于对裱画徐技术的认识。‎ D.小说在情节展开时,巧设背景,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淮城的制贩赝品的情况的背景,更能表现小说颂扬诚信为人的主旨。‎ E.小说文字不急不缓,运用叙述和议论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等多种手段,非常鲜明地塑造了裱画徐这个人物。‎ ‎(2)“裱画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题目是“裱画徐”,文中比较集中具体地写了有关他的哪些事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不是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在不多的文字里仍能靠伏笔和照应使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8分)‎ ‎【答案】‎ ‎(1)CD ‎(2)①裱画的技艺高超。一般工匠不敢做的揭裱,经他手的有千幅以上,他没弄坏过一幅。②综合素养好。他善裱,能画,工篆刻。③坚守诚信。人们的名画旧藏他不作伪,被逼迫做的赝品他都留有标识,并向公安局举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小说只具体写了两件事:一是装裱徐渭的画,二是给犯罪分子做赝品。(2分)②如此安排情节,能够在有限的笔墨里,从不同的两个方面充分地展示人物的品格。装裱徐渭的画,他不作伪,写出了他不为利益所动的诚实。被犯罪分子逼迫做赝品并最终举报这些人,写出了他在被胁迫时也不违本心,坚守诚信。(4分)‎ ‎(4)小说在伏笔和照应方面做得很好,使情节结构集中严谨。①裱画徐继承了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等技艺,是后文犯罪分子找他做赝品的直接原因;②徐家家规中的“三规”与他给人裱画的做法形成照应;③他装裱之后要钤印,在后文他被迫做的赝品中得到照应;④前文写他能画,与他在给公安局的举报信里用毛笔勾画那几个人的肖像前后呼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小说中没有说“裱画徐”善于经营,只是写他一直坚持手工装裱。B 项向边寿民学习的是裱画刘的祖上,而不是他。E项小说中并没有语言描写。1‎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A.B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选项A则为文章特色概括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如本题裱画的技艺高超。一般工匠不敢做的揭裱,经他手的有千幅以上,他没弄坏过一幅。综合素养好。他善裱,能画,工篆刻。‎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意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安排的好处,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文中比较集中具体地写了有关他的哪些事情,分析好处就是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的好处,从不同的两个方面充分地展示人物的品格。装裱徐渭的画,他不作伪,写出了他不为利益所动的诚实。被犯罪分子逼迫做赝品并最终举报这些人,写出了他在被胁迫时也不违本心,坚守诚信。‎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分析材料安排的作用,分析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分析概括详写的内容,一是装裱徐渭的画,二是给犯罪分子做赝品。作用一般是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如本题从不同的两个方面充分地展示人物的品格。装裱徐渭的画,他不作伪,写出了他不为利益所动的诚实。被犯罪分子逼迫做赝品并最终举报这些人,写出了他在被胁迫时也不违本心,坚守诚信。‎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谈谈伏笔和照应的好处,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启示。‎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本题第一问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涵,然后说明伏笔和照应的运用,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裱画徐继承了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等技艺,是后文犯罪分子找他做赝品的直接原因;徐家家规中的“三规”与他给人裱画的做法形成照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 家国情怀 火箭人生 李艳 梁思礼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知是因他显赫的家庭——他的父亲是近代中国有名的大家梁启超,他的兄长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然而对了解航天的人们来说,梁思礼的大名同样是“如雷贯耳”。他是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他参与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 ‎1924年,51岁的梁启超迎来了他最小的儿子梁思礼。在后来的许多年里,粱思礼每每回忆他与父亲的相处,总是充满了怀念和温情。“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你父亲那里继承下了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回答说‘爱国’,”梁思礼说,“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 梁思礼1949年从美国回国,在最艰难的岁月他一心为国,投身航天。“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回国后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献一生,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梁思礼说。梁启超曾著《少年中国说》,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进,梁思礼用了一生始终践行。‎ ‎1956年是梁思礼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入了党、走进婚姻殿堂,更重要的是,这一年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是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从此,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的发展事业之中。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简直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如果说1956年是梁思礼人生的转折点,那么“东风”二号则是他事业的关键节点。1962‎ 年,“东风”二号点火发射,起飞几秒钟后,导弹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出白烟,最后落在了发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这次失败带给梁思礼极大的震撼。也是这次失败,成就了之后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工作,更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他提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不是统计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不是试验出来的。”梁思礼一生得过无数奖项,有过很多头衔,但是他最珍视的便是火箭设计师。‎ 此后梁思礼积极推行并领导实施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和可靠性保证措施,使“长征”二号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我国火箭的发射成功率稳居世界前列,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20世纪80年代后,梁思礼开始深入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又将可靠性的工作由硬件拓展到软件。‎ 梁启超曾著有《学问之趣味》,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这种趣味主义被梁思礼视为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之一。他说:“人的一生要有‘趣味’,没有趣味人生就没有意义。我先搞导弹控制、再扩展到计算机应用,都是趣味驱使。”‎ 央视曾录制一期他的访谈,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唱片,俨然音乐发烧友的架势。他留学期间曾是摔跤健将,在比赛中屡有佳绩。他还喜欢游泳,并学会了“水母式”泳姿,漂浮在泳池中,脚不着地,借着失重的状态想象着自己正在“太空出舱行走”。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仍未减少对体育的喜爱,2010年南非世界杯,他还像年轻人一样凌晨起来看比赛直播。‎ 梁思礼经历过常人难以体会的跌宕——出身名门、投身航天、功勋卓著,可谓风光无限;也曾经历幼年丧父、亲人相继离世以及特殊年代的政治风波。但这“趣味”二字让梁思礼拥有了别样的人生。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1949年,拿到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著名无线电公司RAC伸出了橄榄枝,但我选择了回国,我的好朋友林桦留在了美国。他搞的是美国洲际导弹,我搞的是中国洲际导弹,我的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他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里,我住在很普通的单元房子里。有人曾问我对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我们祖国的。(《一个火箭设计师的故事——梁思礼院士自述》)‎ ‎②梁启超一生写给子女的家书超过百万宇,字字都是满满的爱,对子女们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他既是孩子们的慈父,又是导师、亲密的朋友。梁思礼说:“其实,在我的记忆中,我只是觉得父亲很疼爱我,当时我年纪很小,认识的字不多,很多事情也是后来看到父亲书信集的时候了解到的。”(高深《从梁思礼成长看梁启超的家教》)‎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梁思礼虽然有着显赫的家庭——他的父亲和兄长都是中国有名的大家,但他能为更多人所知的原因是他作为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的身份。‎ B.1949年回国后,梁思礼在最艰难的岁月将全部身心都融入我国导弹与火箭的发展事业中,用一生来践行自己的追求,这是受到《少年中国说》的影响。‎ C.梁思礼在奖项和头衔中最珍视火箭设计师的称号,他参与了我国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神舟飞船等诸多“首次”,也是我国第一代航天人。‎ D.1956年,梁思礼入党、结婚并成为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的副主任。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E.对国家,舍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工作;对父亲,充满怀念和温情;对个人,努力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这就是梁思礼的“家国情怀”。‎ ‎(2)为什么说“东风”二号是梁思礼事业的关键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文中认为“‘趣味’二字让梁思礼拥有了别样的人生”,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梁启超的“家教”对梁思礼的“人生”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分)‎ ‎【答案】‎ ‎(1)C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 (2)①发射失败给梁思礼极大的震撼,促使其重视质量和可靠性。②使之后的 “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发射成功率稳居世界前列。③开创了“可靠性工程学”,并深入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3)①(趣味使他事业辉煌)梁思礼搞导弹、计算机,都是趣味驱使,让他的人生有价值。②(趣味使他热爱生活)梁思礼爱好音乐、体育等,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③(趣味使他笑对人生)梁思礼经历过大起大落,他直面生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4)作用:梁启超的“家教”对梁思礼的“人生”有促进作用。梁启超的“家教”在为人、立业、生活等方面对梁思礼都有明显的帮助。‎ ‎ 表现:①梁启超给孩子们的关爱和家书,让梁思礼感受到父亲的爱和家庭的温情。②梁思礼从梁启超那里继承了“爱国”精神,这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让他事业获得成功。③梁思礼从梁启超那得到的趣味主义的遗产,使他追求有价值意义的生活。(作用2分;表现6分,答出一点给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A项文章中明确说明梁思礼能为更多人所知的原因是他显赫的家庭。B项“这是受到《少年中国说》的影响”说法不当,应该是受到父亲“爱国”教育的影响。D项“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不是“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而是“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本阅读5选2‎ 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如本题A项文章中明确说明梁思礼能为更多人所知的原因是他显赫的家庭。B项“这是受到《少年中国说》的影响”说法不当,应该是受到父亲“爱国”教育的影响。‎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东风”二号是梁思礼事业的关键节点的原因,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主要立足“东风”二号发射前后的变化及影响。‎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求对“‘趣味’二字让梁思礼拥有了别样的人生”进行分析概括,主要分析“趣味”对他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1‎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仍然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只是要求的高一点,首先对题干要进行分析,分析题干的隐含的意思,“‘趣味’二字让梁思礼拥有了别样的人生”,实际就是传主拥有行为、思想,明确只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记性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如本题(趣味使他事业辉煌)梁思礼搞导弹、计算机,都是趣味驱使,让他的人生有价值。(趣味使他热爱生活)梁思礼爱好音乐、体育等,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趣味使他笑对人生)梁思礼经历过大起大落,他直面生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谈谈梁启超的“家教”对梁思礼的“人生”的作用,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结合文本材料分析。‎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 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本题理解的梁启超的“家教”对梁思礼的“人生”的作用,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梁启超给孩子们的关爱和家书,让梁思礼感受到父亲的爱和家庭的温情。梁思礼从梁启超那里继承了“爱国”精神,这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让他事业获得成功。‎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①中国共产党历经95年的峥嵘岁月,逐步走向成熟,始终不忘为民服务的初心,带领全国人民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②大学不应该成为名利场,大学里真正的大师不仅学识渊博,有沉潜专注的研学态度,而且人格高尚,有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③尽管印尼的头号恐怖分子已于7月18日被政府军击毙,但观察家却担心他的继任者会青出于蓝,制造出更多的恐怖袭击事件。 ‎ ‎④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统治者施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并以各种手段将人口固着于土地之上,使得安土重迁长期被公认为国人的传统习性。‎ ‎⑤连日奔波的市长一下车,就不顾心劳日拙,立即赶赴抗洪第一线指挥救灾,极大地振奋了广大军民抗洪救灾的信心。‎ ‎⑥南海仲裁案实质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这种危言危行完全背离了《国际海洋公约》的宗旨,损害了《公约》的权威性。 ‎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答案】A ‎【解析】‎ 多用作贬义语境,使用错误。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使用错误。‎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此题中的心劳日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多用作贬义语境,使用错误。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使用错误。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7月11日凌晨,第15届欧洲杯决赛开赛,葡萄牙队在主力C罗伤腿的情况下,经过加时,以1∶0力克东道主法国队,捧起欧洲杯冠军。 ‎ B.与被评为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相比,我国FAST望远镜灵敏度高其约2.5倍,将在未来30年保持领先的地位。‎ C.2016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已突破246亿,同比增长21%,国产电影市场火爆,《美人鱼》以33亿元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 D.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另辟蹊径,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首次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A项搭配不当,应该是“捧起欧洲杯”或“获得欧洲杯冠军”。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D项语序不当,将“首次”提到“将”之前。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生存无忧, ① 谋生态——这是人民的要求。近些年来, ② 我们在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③ 连日来浓雾重锁的城市污染又警醒我们:空气污染防治 ④ 面临巨大挑战。政府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表明了追求生态文明的决心。 __⑤ ‎ 从源头上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 ⑥ 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应从健康呼吸开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因而 虽然 可 ‎/‎ 只要 就 B 所以 当然 而 仍然 ‎/‎ 还 C 从而 尽管 ‎/‎ 还是 一旦 也 D 进而 ‎/‎ 但 依然 只有 才 ‎【答案】D ‎【解析】‎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主要讲“生态建设”,第一处“谋生态”是对“生存无忧”的递进,第三处结合前面“努力”和后面“污染”,表示转折;第五处表示条件,“只有”从源头扭转,才能拥有“美丽中国”。‎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校园文学缺稿、缺钱、缺人、缺政策,出路何在?其实,① 。什么情怀?文学情怀,浪漫情怀,理想情怀。今天的校园文学,应该不比20世纪80年代更加缺钱缺政策;今天的青少年,创造潜质也并不输于他们的前辈。但是,② ? 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校园文学问题,③ 。我们看到,社会功利主义的巨大车轮正在碾压理想,碾压文学,碾压情怀。‎ ‎【答案】①现在最缺的是情怀②为什么校园文学缺稿缺人③而是一个社会理想的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结合前面内容“缺”和后面内容“什么是情怀”可知,此处应该是讲“缺情怀”;第二处结合前面的论述,不比前辈缺钱,缺政策,关联词“但是”,此处应该是讲“为什么校园文学缺稿呢”;第三处结合后面“社会功利主义的巨大车轮正在碾压理想”可知,不是校园文学问题,而是社会理想的问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一处结合前面内容“缺”和后面内容“什么是情怀”可知,此处应该是讲“缺情怀”;第二处结合前面的论述,不比前辈缺钱,缺政策,关联词“但是”,此处应该是讲“为什么校园文学缺稿呢”。‎ ‎17.下面是某校“校园安全教育”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 ‎【答案】本次“校园安全教育”计划包含防火和防电两个项目,具体实施分工:政教处负责宣传发动、后勤保障和班级评比等工作;消防队负责讲解安全常识和器材使用并组织演练。‎ ‎【解析】‎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文反应的内容,针对反应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计划包含防火和防电两个项目,具体实施分工:政教处负责宣传发动、后勤保障和班级评比等工作;消防队负责讲解安全常识和器材使用并组织演练。‎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鼓浪屿有个只卖一种咖啡的咖啡店,店内只有三张桌子,生意却极好。老板偏好用产自牙买加蓝山的咖啡豆冲泡咖啡,据说一杯咖啡就足以香浓得让人终生难忘。‎ 材料二:劳动人事部门将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复合型人才归为三大类:首先是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灰领"人才;其次是既有国际化运作经验,又通晓本地实际情况的管理人才;第三类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贵而求精,精而求全 微笑着前进,只留下时间的专注,一直到时间过去,路灯吹熄,也不舍得忘记。‎ ‎“彼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竞其业”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如是说到。十年如一日,与笔锋争夺事业,为梦想而专注求精。他用对文学独一的痴迷和专注,用精益求精的心态书写出一本本如《欧也妮·葛朗台》的文学巨著。凡事只求专一,精于一事并为之努力应被奉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信条。‎ 鼓浪屿有个只卖一种咖啡的咖啡店,店内只有三张桌子,老板只偏好用产自牙买加的蓝山咖啡豆冲泡成咖啡,然而贵而求精让他只用这样一种咖啡豆也能冲泡出香浓可口让人终生难忘的咖啡。正是这样只对蓝山咖啡的专注,精益求精的处事方式让这家咖啡店生意红火,让人终生难忘。‎ 辛勤专注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的悲哀。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即为专注求精。读书如此,生活中更应如此。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年轻的时候没有可以静心读书的环境,他却能够一个人在人声鼎沸的茶馆中读书。这位年轻的学者不曾为纷繁外物所扰,独守自己挚爱的物理专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埋头苦读,只刻苦专注地钻研物理学,精益求精,终登上了世界物理学的巅峰。试问,倘若他不能守得一处专心钻研,而是凡事三分钟热情,即使再许多方面都涉猎甚广,却不能精于一道,那么他岂能登上世界物理的珠峰?“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自然如此,人亦如此 。凡是贵在精而非多,如此才能达到生命的高度。倘若如非洲的狼群一般,每只羊都想要捕食,最终反而一只羊也没有捕到,终将落得在沙漠中被活活饿死的下场。贵而求精当被奉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信条。‎ 然而当代社会,我们不仅需要像李政道,巴尔扎克这样的科学、文学巨匠,我们不仅仅需要每个领域独到的专业精英,也期待复合型人才。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灰领”人才,既有国际化运作经验,又通晓本地实际情况的管理人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同样也被劳动人事部门期待。如当代男神,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李键,在音乐方面同样是一位皎皎者。他做到了“精而求全”。‎ 贵而求精,精而求全当是我们每个人孜孜不倦的人生目标。如此,方能穿越路途的荆棘,到达成功的彼岸。‎ ‎【解析】‎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寻求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本作文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参考立意:①做事要专一,精益求精。②做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③从辩证的角度考虑。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