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春南侨中学高二年段第二次阶段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严红玉 审核人:吴婉转)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唐诗当然有着不同的读法。买一本《全唐诗》,皓首穷经将它背得滚瓜烂熟,是否就意味着读懂了唐诗?长篇随笔《唐诗的读法》,阐述了诗人西川对唐诗的另一番理解。他认为,读唐诗,不能把古人供起来读,而应以同代人的立场去理解唐代诗人所关心的问题,理解他们创作的秘密何在,思考“古人为什么这么做”。“只有当我们深入古人之间,看他们互相争吵,这时,古人才能活起来。”这应当也是唐诗的另一种读法。
采用何种态度阅读古文学,英伦才子亨利•希金斯在《如何读懂经典》中专用了一章的篇幅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物质世界中无所用的诗,在物质世界以外却大有可为。作家乔治•普登汉姆把诗比作“良药”:“若能从容地悲伤,也是件乐事”,难过的时候,“悲伤本身”也有助于“治愈心病”。在唐诗里,不但每一个物象都有其代表的意境,唐诗还“给我们当头棒喝……使我们从醉生梦死中惊醒,看到生命有多宽广”(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语)。阅读经典,一是从古诗词中获得修养,二是创造的秘密,就是“古人为什么这样做”?唐人怎么写诗?又为什么写诗?为什么好诗人多集中在唐代?唐人写诗跟他们的生活方式之间是什么关系?唐代诗人、读者、评论家的诗歌标准与当下相异还是相同?他们又是如何处理他们的时代?西川认为,诗“追求深层含义”,“值得讨论的问题太多了……”在他看来,“唐人写诗,是充足才情的表达,是发现、塑造甚至发明这个世界,而不是简单地把玩一角风景、个人的小情小调。”
“哲学家能在政治与道德思想的语言上另辟蹊径,诗人最重要的是在情感语言上别出心裁。”西川并不完全认同亨利•希金斯这一观点,他认为,“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音来阅读以中古音写就的唐诗,这本身就有令人不安之处……”在他看来,即便“看出、分析出唐诗的立意之高、用语之妙”,也未必读出唐诗的“真实面”。正如评论家特里•伊格尔顿所言,所有文学形式中就属诗“最为隔绝在历史洪流之外”。客观上,科举制度以及进士文化的存在,使得我们几乎没有读唐诗的资格。就像西川说的,“这话有些冷酷,但现代人真正进入进士文化确实不容易。”一方面,唐诗的“字词和其意义的关系,比日常语言更加紧密”,而我们对唐诗的理解,多与我们过去的经验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唐代诗人多为进士出身,就是普通士子所读的那些书我们也没有读过,他们受过整套儒家教育,而我们没有受过。偶有接触,也不过皮毛,尤其唐诗用典,我们真读不懂。
“很多人讨论唐诗,讨论的只有‘诗’,没有‘唐’。他们讨论唐诗的方式与他们讨论宋诗或明清诗的方式没有区别。”在西川看来,唐朝的诗人们也从未考虑或者改造诗歌的本身,既“不改造诗歌的形式”,也“不发明诗歌的写法”。唐朝之所以成为诗歌的朝代,是付出了代价的。而最大的代价,是没有大思想家的出现。在《唐诗的读法》中,西川从“进士文化”“儒家道统”等多个层面重返唐诗的写作现场。
(摘自刘英团《回到唐诗的写作现场》,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让唐朝成为一个诗歌的朝代,我们不仅要重唐诗的“诗”,也要重唐诗的“唐”,付出大代价成就诗歌的唐朝,有缺憾,更有荣光。
B.评论家伊格尔顿关于诗“最为隔绝在历史洪流之外”的论断,启示我们要想读懂唐诗,应当了解唐诗产生的背景、文化。
C.阅读古典可以获得古诗词的修养和创造的秘密,在阅读中,西川思考的问题值得讨论的很多,而唐人写诗绝不是把玩一角风景,小情小调。
D.西川认为,把唐诗供起来读是不可取的,而以同代人的立场去理解其所关心的问题及创作,深入感受他们的生活之态,更容易读懂唐诗。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乔治•普登汉姆对唐诗“给我们当头棒喝……”的评论,让我们再次意识到唐诗的魅力。
B.西川认为用普通话发音读唐诗,即使能看出其意高语妙,也不能读出其真面目。
C.唐诗确实可有不同的读法,诗人西川的唐诗读法,角度新颖,赢得了读者的心。
D.作家乔治把诗比作良药的看法,说明多读诗歌有益于我们的“心病”得到治愈。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以诗人西川对唐诗读法新解的观点,来说明仅仅把诗背得滚瓜烂热并不意味着就读懂了唐诗。
B.文章叙述西川对希金斯观点的态度及分析,是为了表明要想读出唐诗的“真面目”,不能不注重分析诗人的情感语言。
C.文章接连引用希金斯、普登汉姆和布鲁姆关于读诗的观点,回答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阅读古文学。
D.文章结尾引用西川原话和阐述西川的看法,再次申明讨论唐诗要有“唐”性,读懂唐诗应多层面重返唐诗现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C.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
D.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或随之出现逃避、辍学甚至精神等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D.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可以看出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6.请简要概括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7—9题。
哨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B.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C.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D.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
8.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小说中划线一段独具匠心,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分析,谈谈有何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光实,雅州百丈人。光实少武勇,有胆气,轻财好施,不事细行,意豁如也。乾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俄而盗贼群起,夷人张忠乐者,尝群行攻劫,且憾光实杀其徒党,率众数千,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全斌壮其志,令率兵先导,果克其城,获忠乐而甘心焉。遂以光实知黎、雅二州兼都巡检使,安集劳来,蛮族怀之。六年秋,全斌遣入贡京师,遂言境内安乂,乞罢义军归农。太祖喜,谓左右曰:“此蜀中杰俊也。”及平交、广,群盗未息,以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既至,捕逐群盗,海隅以宁。车驾征河东,以光实知威胜军事,令调军食。大军北征,与潘美分道出雁门。光实为前锋,遇敌迎击,败之,斩首数千级,优诏嘉奖。李继捧之入朝也,以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州都巡检使。继捧弟继迁逃入蕃落,为边患,光实乘间掩袭至地斤泽,俘斩甚众,破其族帐,获继迁母妻及牛羊万计。继迁仅免,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因致情款,陈甥舅之礼,期某日降于葭芦川。光实信之,且欲专其功,不与人谋。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卒,年五十五。帝闻之惊悼,赗赙加等。 (节选自《宋史•曹光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B.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C.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D.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夜,又叫“午夜”“子夜”,就是半夜的意思,指从晚上23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
B.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限用于开国皇帝。本文中的太祖指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C.车驾,原指马车,后来成为天子的代称,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巡行天下。
D.赗赙,送给丧家用以办丧事的财物,赗是送给丧家助葬的车马等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光实他年轻时以有胆量和勇气闻名,心胸豁达,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不追求的细节的完美。
B.曹光实杀掉了夷人张忠乐的同伙,惨遭张忠乐的报复,族人死了三百多口。面对杀害族人的血海深仇,他最终攻克雅州如愿抓获张忠乐。
C.雅州被平定后他被授予黎州、雅州的知州,能够安定当地百姓,慰问、劝勉前来归附的人,乾德六年,他被王全斌举荐入朝。
D.曹光实贪功冒进,付出生命代价,他轻信李继迁的假意投诚,想独占招降李继迁的功劳,不与其他人谋划,仅率几百骑兵前往,结果被李继迁的伏兵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全斌壮其志,令率兵先导,果克其城,获忠乐而甘心焉。(5分)
(2)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4~15题。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乃流连景物之作,写的是秋景。起句选取木芙蓉、黄菊两种花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体现重阳到来前的季节特征。
B.上片以流畅的笔墨描绘出重阳节前秋日登高所见景致,情思恬淡自然,语言明净清新,不饰雕琢,亦不失肤浅。
C.下片起首三句,画卷舒展于天地之间,意境旷达又略带感慨情绪,景象描写由上片的动态描写转为静物刻画。
D.结尾三句,写久久地登高望远,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这里的思念,主要是指对朝廷的思念,有别于诗人常写的对于离别的心爱之人的思念。
15.本词在写景方面很有特点,结合全词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 杜牧《阿房宫赋》中“ ”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 ”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2)《赤壁赋》中,“客”被苏轼说服后同苏轼“ , ”,与文章开头的“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相呼应。
(3)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 ,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春时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迎来的一拨拨踏青的游客,山谷蜿蜒曲折、幽长碧绿的河水,环山面水的神泉峡景区人气颇高。但在以前,炭厂村却全然不是这样,村里祖祖辈辈以烧炭为生,皇宫冬季取暖用的炭、老百姓涮锅子用的炭,多数都源自这里。退耕还林还绿,近年来,曾经因挖煤而 的荒山休养生息,被打造成山水相依、风景如画的神泉峡景区。
春日阳光明媚,漫步村头水塘旁,池水清澈、波光荡漾,美景与村庄屋舍 ,清风徐来,令人 。这池水是村里新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净水。几十户村民家里的生活污水,( )。这个荷花池不仅成为村民休闲亲水的宝地,还为农田灌溉增加了宝贵的水源。一个小小的污水处理站,让污水横流、蚊虫滋生的村庄旧貌一去不复返。点滴的改变让农村成为 的家园。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满目疮痍 水乳交融 心旷神怡 安贫乐道
B. 满目疮痍 浑然一体 心旷神怡 安居乐业
C. 沧海桑田 浑然一体 悠然自得 安居乐业
D. 沧海桑田 水乳交融 悠然自得 安贫乐道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迎来一拨拨踏青的游客,山谷的蜿蜒曲折、河水的幽长碧绿,让环山面水的神泉峡景区人气颇高。
B.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迎来的一拨拨踏青的游客,蜿蜒曲折的山谷、幽长碧绿的河水,环山面水的神泉峡景区人气颇高。
C.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迎来的一拨拨踏青的游客,山谷蜿蜒曲折、河水幽长碧绿,让环山面水的神泉峡景区人气颇高。
D.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迎来一拨拨踏青的游客,蜿蜒曲折的山谷、幽长碧绿的河水,让环山面水的神泉峡景区人气颇高。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沿着芦苇丛里的管道,流进了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清亮净水,缓缓流入荷花池
B. 沿着芦苇丛里的管道,污水流进了处理站,清亮净水处理后,缓缓流入荷花池
C. 沿着芦苇丛里的管道,缓缓流入荷花池,是流进了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清亮净水
D. 沿着芦苇丛里的管道,缓缓流入荷花池,流进了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清亮净水
20.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为“锦鲤”概括三则释义作为百度词条,要求:内容精准,每则词条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锦鲤,鳞光闪烁,色彩绚烂,如水中牡丹,极富观赏价值,寓意富贵、吉祥,深受人们喜爱。②时光如锦鲤,是人们美好的期待,出自《贺新郎•感旧》词“彩舫凌波分飞后,别浦菱花自老,问锦鲤、何时重到”。 ③2018年,支付宝官方发起转发“中国锦鲤”抽奖活动,中奖者被称为“锦鲤”,广大网民热议并广泛参与此活动。由此,锦鲤被《咬文嚼字》公布为2018十大流行语,代指有好运的人,或可带来好运的事情。
21. 下面是某杂志社征稿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声明
本刊来稿要求首发,切勿不要一稿多投。向本刊投稿者,应当保证作品著作权的完整性、合法性,作品及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凡以转载、转稿、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必需征得本刊同意,并在使用时注明转自或摘自本刊并注明作者姓名,且须向作者支付稿酬,否则将追究其侵权责任。本刊选用了部分国内外图片,务必要著作权人与本刊垂询,以便随上稿酬。
凡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国家宝藏(第二季)》等“综N代”文化类节目,成为2019年的第一道“文化大餐”。这类将传统文化内核与综艺化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文化类节目,被称为“清流综艺”,并逐渐成为荧屏上的潮流。
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这些“叫好不叫座”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将处于“热度难续”的尴尬处境;有人说,这些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形式大于内容,鱼目混珠,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行选秀娱乐之实,极大降低了节目真正的文化品质;有人说,传统文化类节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度;有人说,电视语言唤醒了受众者的文化自觉和增强了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类节目从“清流”到“潮流”,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 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3分)C【解析】 C项“而唐人写诗绝不是把玩一角风景,小情小调”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不是简单地把玩一角风景、个人的小情小调”说明唐人写诗有这方面的生活情调。
2.(3分)D【解析】A项曲解原文,此句的评论应为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语。B项“西川认为用普通话发音读唐诗”在原文中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音来阅读以中古音写就的唐诗”其中的修饰语不能省去。C项“诗人西川的唐诗读法,角度新颖,赢得了读者的心”中“赢得了读者的心”无中生有,表明读者的阅读感受。
3.(3分)B【解析】B项理解分析有误,叙述西川对希金斯观点不完全赞同,并非强调只“注重分析诗人的情感语言”,而意在表明:要读懂唐诗,这是不够的。比如用普通话读唐诗,令人不安;不重返唐诗现场,不了解唐代相关文化,我们几乎没有资格读唐诗。
4.(3分)C【解析】C项表述过于绝对,“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错误,原文说“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并不是“不适用”。
5.(3分)D【解析】D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因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所以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6.(6分)①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束。③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④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要明确。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⑦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答对任意六点 6 分)
7.C[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人物形象、手法分析、环境描写、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C项,“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与文章主旨无关,错,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意在为后文写张皮匠与日军周旋一节作铺垫。故选C。
8.(1)手艺高超。小说详细地描写了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描写了张皮匠手艺的高超。(2)机智过人。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以黑烟和白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的任务。(3)耐心镇定。张皮匠为日军耐心讲解靰鞡鞋的制作过程,镇定自若,不露破绽。(4)勇挑重任。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找出文中人物所做的事,并画出相关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仔细体会这样说这样做的原因,从而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再用准确词语加以概括。据“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以及制作靰鞡鞋过程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张皮匠“手艺高超”。据“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可知张皮匠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以黑烟和白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的任务,表现他“机智过人”。据“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张皮匠为日军耐心讲解靰鞡鞋的制作过程,镇定自若,不露破绽,表现他“耐心镇定”。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表现他“勇挑重任”。
9.(1)故事情节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此段照应“蒿子草冒出的黑烟”一段,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2)人物形象上:使张皮匠的形象更加丰满。张皮匠机智过人,报信时不动声色,成功又会喜形于色。(3)主题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张皮匠的描写,歌颂了抗联将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与日军机智周旋,乐观高昂的战斗精神。(4)艺术效果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轻柔的白烟”、“峰峦起伏的大山”等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段落的内容,思考对人物、情节、主题的作用及本身的效果。本段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的表情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描写很美,与“峰峦起伏的大山”等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这段景物描写又与前文“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相呼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而人物的表情动作描写“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他露出了开心的笑”,表现张皮匠机智过人,报信时不动声色,成功又会喜形于色,丰富了人物形象。小说借助张皮匠这一典型人物,歌颂了抗联将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与日军机智周旋,乐观高昂的战斗精神。
10.(3分)C
11.(3分)B【解析】除了用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先人追授的,如曹操被追封为魏太祖。
12.(3分)C【解析】“后被王全斌举荐入朝”理解有误。 原文中说的是“全斌遣入贡京师”,是说王全斌派遣曹光实入朝进贡。
13. (1)(5分)译:王全斌认为曹光实的志向雄壮,命令他率领军队在前引路,果然攻克了雅州,俘获了张忠乐,满足了他报仇雪恨的愿望。 (“壮、导、克、甘心”各1分,句意1分)
(2)(5分)译:(他)派人欺骗曹光实说:“我屡次败逃,形势窘迫不能保存自己了,您答应我投降吗?”(“绐、数、奔北、许”各1分,句意1分。)
14.(3分)C 【解析】“由上片的动态描写转为静物刻画”错,上片是静物描写,下片是动态景物刻画。
15.(6分)①景物色彩浓淡相宜。上片选取木芙蓉、黄菊、红树等景物,色彩鲜明,体现了盎然游兴,
下片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写出水天澄碧的淡雅,相映成趣,写出了诗人隐约的伤感。
②观察角度富于变化。上片先写近景,再写远景,由近及远;下片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近观、远视、仰望相结合。(也可以从“视觉嗅觉相结合”角度答题)
③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芙蓉金菊斗馨香”运用了拟人手法,“远村秋色如画”是比喻,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其它答案合理可以酌情赋分)
16.(6分)答案:(1)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17.(3分)B 【解析】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沧海桑田:人世间事物变化极。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安定美满的样子,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18.(3分)D
19.(3分)A
20.(6分)答案:① 本义(1分):鳞光闪烁的鲤鱼,极具观赏价值(1分)。 ② 引申义(1分):书信的美称,代指人们美好的期待(1分)。 ③代指义(1分):代指一切与好运相关的人和事物(1分)。
21.(5分) 答案:(1)“切勿不要”改为“切勿”或删除“不要”(2)“必需”改为“必须”(3)“务必要”改为“敬请”(4)“垂询”改为“联系”(5)“随上”改为“奉寄”。(每点1分)
22.(60分)
最佳立意:把高品质的文化内容与多样的外化形式结合阐述(守正创新、多元化创意让经典文化静水深流、娱乐中文化升温等),语言优美、结构完整、思辨性较强 48分及以上
符合立意:语言表达较好,辩证分析一般,结构完整 45分——48分
基本符合立意(须谈及传统文化):结构完整,分析不深入,语言不够流畅或不够严谨
38分——45分
偏题作文:30——38分(依据语言及结构酌情给分)
离题作文、套作:30分以下(依据语言及结构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曹光实,雅州百丈人。曹光实年轻时威武勇猛,有胆量和勇气,轻视钱财,喜爱施舍,不拘小节,心胸豁达。乾德年间,宋太祖命令王全斌等人平定了蜀地。不久盗贼们聚集起来闹事,夷人张忠乐,曾聚集他们进行攻击劫掠,并且怨恨曹光实杀害了他的同伙,(于是他)率领几千个盗贼,半夜突然来到曹光实处,包围了他的住处,喧嚷着一起攻进去。曹光实背着他的母亲,挥舞着兵器突围出去,盗贼们躲避他不敢靠近,(后)盗贼杀了曹光实家族的三百多口人。(盗贼)又挖开他的祖坟,破坏祖坟里的棺材。曹光实拜见了王全斌并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他,发誓要报仇雪恨。当时蜀地各处都没有攻克下来,(曹光实)于是绘制了雅州地形关键图,并陈述用兵攻取的策略,请求官军先攻克雅州。王全斌认为曹光实的志向雄壮,命令他率领军队在前引路,果然攻克了雅州城。俘获了张忠乐而满足了他报仇雪恨的愿望。于是朝廷任命曹光实为黎、雅二州的知州,兼任都巡检使,曹光实安定当地百姓,慰问、劝勉前来的人,南方各族的人都依附他。乾德六年秋,王全斌派遣曹光实到京城向朝廷进贡,曹光实于是上奏说蜀地内安定太平,请求取消义军让义军回乡务农。宋太祖很高兴,对身边的人说:“这个人是蜀地才智出众的人。”等到平定交、广以后,盗贼们还没有被平息,朝廷任命曹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曹光实上任后,捉拿追逐盗贼们,沿海地区得以安宁。皇帝亲征河东。任命曹光实主管威胜军的事务,命令他征调军粮。大军北征的时候,曹光实与潘美分道出击雁门。曹光实担任前锋,遇到敌人就迎头痛击。打败了敌人,斩杀了几千人。朝廷特颁诏书嘉奖他。李继捧入朝拜见天子时,朝廷任命曹光实为银州、夏州、餒州、麟州、府州、丰州、宥州都巡检使。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逃入外族部落,成为边境的祸害,曹光实利用机会乘其不备袭击到地斤泽,擒获和斩杀了很多人,攻破了李继迁聚族而居的帐幕,俘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及几万只牛羊。只有李继迁得以幸免,(他)派人欺骗曹光实说:“我屡次败逃,形势窘迫不能保存自己了,您答应我投降吗?”于是李继迁向曹光实表达诚挚的情意,行甥舅之礼,约定某天在葭芦川投降。曹光实相信了李继迁的话,并且想独占招降李继迁的功劳,就不与别人谋划。到了约定的日子,李继迁事先埋下伏兵,命令十几个人到城里迎接曹光实,曹光实让几百名骑兵跟从自己赴约。李继迁走在前面引导曹光实一行人向北走去,将要到达那个地方的时候,(李继迁)举起手挥动马鞭,伏兵马上响应,曾光实于是遇害,去世时,享年五十五岁。皇帝听说曹光实遇害的消息后感到震惊、悲伤,赏赐助办丧事的财物,增加了一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