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8.0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1 飞向太空的航程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橘红色(jú)    翌年(yì)‎ 酝酿(yùn)(niànɡ) 催化剂(jì)‎ 轨道(ɡuǐ) 横亘(ɡèn)‎ 借鉴(jià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喷 (2)落 ‎(3)露 (4)辟 ‎(5)横 (6)着 ‎2.语境辨析法 ‎(7)这篇文章记载(zǎi)了运载(zài)火箭发射的过程。‎ ‎(8)这么闷(mēn)热的天,他却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闷闷(mèn)不乐。‎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5) (6)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竖立·树立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立”的意思,但两者使用对象不同。‎ ‎“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如:竖立旗杆。‎ - 12 -‎ ‎“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典型。‎ ‎(2)震动·振动 两者都有“动”的意思,都是动词。‎ ‎“震动”的意思有两个:①颤动,使颤动;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多用于人的心理、情感,也可以指一般物体的颤动。‎ ‎“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多用于物体。‎ ‎2.明确词义 ‎(1)不同凡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期不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2)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3)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4)规定或算定的时间、期限快要到了。‎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感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zǎi)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宵……‎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与众不同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感天动地—惊天动地 载(zài) 宵—霄 与众不同—不同凡响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________。‎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A.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中国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 C.中国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是嫦娥的故乡,‎ - 12 -‎ 火箭的发源地。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D.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D [上一句的结尾提到了“飞天梦想的中国人”,而最早的飞天是嫦娥,所以,从语义的连贯角度,应该顺势而下,写到嫦娥。故选择D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使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该删去“使”。‎ ‎ [资料链接]‎ 叫响“原始采访”口号的高级记者——贾永 贾永,新华社高级记者。他有一个著名口号叫“原始采访”,就是到新闻的源头去追寻新闻,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或第二时间到第一现场追寻新闻。曹智、白瑞雪也是新华社记者。‎ 本文最初发表在2003年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上。明朝时,万户用47支自制的火箭想把自己送上天空,但不幸被火箭炸死。几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为飞入太空而努力着。2003年10月15日,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上午九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托载着“神舟”五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冲九霄。这次不同凡响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三位作者面对这一壮举,欣然写下了这篇通讯。‎ 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的通讯。写事当然离不开与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画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而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中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段,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 [文本鉴赏]‎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 12 -‎ 热情地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飞天”之路 ②载人航天 一、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而写到杨利伟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发射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地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2.“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中的“几百年”“半个世纪”具体指什么?‎ - 1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几百年”是针对梦想说的,大约是从明代万户开始,因为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半个世纪”是从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说起。‎ ‎3.1~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倒叙。要写中国航天员飞入太空的航程,先写这一航程的最终结果,给人以振奋人心的鼓舞,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引出下文。‎ 二、阅读课文第14~1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答案] (1)可能:“863计划”的批准,给科技界带来了春天,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情况。‎ ‎(2)催化剂:形象地说明了“863计划”加快了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的进程。‎ ‎5.“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用“又开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来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又有了向太空进军的经济实力。‎ 三、阅读课文第20~2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最后一关,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是极其粗略的、表面的,真正的研制技术我们一无所知。‎ ‎7.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明“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列举法。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再如“神舟”一到五号的相继成功发射等,都有力地说明了“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8.文中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评论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 12 -‎ 以此衬托中国的航天成就引人注目;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紧扣文题。‎ 四、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9.分析“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个标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标题简约而醒目,同时又概括了本文的主旨:一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二是虚指为了实现中国的航天梦几代人不断探索的过程。‎ ‎10.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特点,新闻稿件要求严谨真实,但本文这种写法创造性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这样写新闻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好。新闻强调客观真实性,主要是指所记叙的事件必须是真实的,但在具体的写法上,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如文中“嫦娥奔月”的传说,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就让读者多了一份轻松;再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在这个金色的秋日……”等诗意化的语言洋溢着散文与诗的美好气息,增加了新闻的文采。‎ ‎(观点二)不好。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要经得起核对,不能让人产生误解。本课的这种浪漫主义的笔法,不够严谨,不符合新闻的一般要求。‎ ‎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叙议(抒情)结合,生动传神 本文主要以叙述为主,但恰当的简练的描写和议论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光彩。例如文章开头对发射时的环境和发射时的情景的描写,生动传神,渲染了紧张、激动、庄严的气氛,表现了飞船强大的威势。在中间叙述航天试验的每个阶段,适当地加上几句议论,揭示了主题意义,深化了文章中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决心、智慧和勇气,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2.写法指导 叙议(抒情)结合“三要求”‎ - 12 -‎ 新闻以记叙为主,但在记叙中穿插恰当的一点抒情、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它首先必须为记叙服务,其次是短小精悍。写作时需要:‎ ‎(1)点到为止、妙笔生辉。著名翻译家萧乾的《枣核》在记叙完一位美籍华人的感人故事后,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前句议论上承美籍华人的思乡故事,后句由点到面,引人浮想联翩。这样既收束全文,又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2)叙议(抒情)紧连、丝丝入扣。文中的抒情、议论以揭示记叙的意义为目的,因此议或抒要紧扣叙。例如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开篇用抒情化的议论总领全文的三个典型事例,在每个事例之后,或设问,或反问,用巧妙的议论紧扣事例,高度赞扬、热情讴歌志愿军战士美好的心灵,这样叙议浑然一体,读来震撼人心。‎ ‎(3)借语而议(抒)、不露痕迹。议论有时可以直接采撷现实生活的“原话”,往往会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例。文章记叙了身患绝症的母亲给予瘫儿的无微不至的爱,语言朴实,笔调凝重。文末借秋风中菊花的形象颂赞母爱,而后引用母亲生前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把母爱的崇高和悲壮,抒写得深沉而含蓄,真可谓“四两拨千斤”。‎ ‎3.迁移运用 为下面这篇文章续写一个抒情议论性的结尾,揭示主旨。‎ 墙 土垒的、砖砌的、木扎的墙,青灰的、雪白的墙,一堵堵墙把整个世界分隔成一个个小世界,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生活着,相安无争,这一切似乎都是墙的功绩。‎ 可是,我却憎恨墙。‎ 我童年时有一个好朋友,是我的邻居,我们俩很要好。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作业一起做,就连挨批评也分不开。我们两家的大人一直都是和和睦睦相处的。哪知道,有一天,他妈妈跟我奶奶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多年的邻里之情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第二天,一堵简陋的墙便出现在两家共同的小院中间。我和好朋友都被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准和墙那边的人讲话!”从此,我们俩不再讲话了。每天上学时,我一个人背着书包上学去。偶尔在门口碰见他,也是匆匆地走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写作示例】 顿时,我觉得有一堵又高又厚的冰墙隔在我与他之间,就是这堵又高又厚的“墙”使我与他之间的友谊破碎了。我在黑暗的夜里冥想:为什么人们喜欢建筑这么多的墙呢?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么多无形的“墙”呢?如果有一天,世上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都没有了,该有多好啊!‎ ‎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爱国情怀圆梦飞天 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努力了千百年,明代的万户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刻,几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面对天疆的挑战,面对苏美航天成果的挑战,面对航天征程中的一系列困难、障碍,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自己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顽强勇毅的拼搏精神。‎ ‎【应用角度】 “爱国”“面对挑战”“知难而进”“依靠自己”“追求梦想”等。‎ ‎2.素材应用 爱国,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责任。‎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拳拳赤子之魂,更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爱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在和平发展的盛世中国,需要我们兢兢业业、孜孜矻矻、大胆超越、勇于创新。我们痛恨满目疮痍、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那曾经是我们的屈辱历史,终生难忘、刻骨铭心;我们热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平富庶的新中国,百业待举、百废待兴。没有漂洋过海、不受重金诱惑回到祖国怀抱的科学家们,没有精诚团结、努力合作的爱国者们,我们国家的发展便会停滞不前。“嫦娥奔月”的千古传说从梦想变成了现实,开启了中国人走向太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具有太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首次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太空漫步”……几千年来,对广袤的太空我们中华民族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向往。今天,中国航天用一个个飞天壮举不断为国人圆梦,为民族争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证明了今日之中国已经强大了,美丽昌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群文阅读]‎ 导读: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梦想,如一盏引路灯,它使我们不断超越自己,使我们不断为人生填充色彩,最后绘成一幅秀丽的图画。人 - 12 -‎ 生,会因梦想而绚丽耀眼。梦想,是人们要为之去奋斗一生的,过程中必然有艰辛,但艰辛中更多的却是欢乐。追逐梦想的完美,不在于结果,重要的是过程。‎ 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薛瓦勒,一个平凡的邮差,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宁静秀美、古朴苍茫的乡村。生活中没有波澜,也没有奇迹,就像脚下的小路,蜿蜒却没有意外的景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他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突然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的样子十分奇异,左看右看,便有些爱不释手了。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他回家后疲惫地睡在床上,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会是多么迷人的事情啊。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寻找石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地寻找石头,运输石头,堆积石头。在他偏僻的住处,出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子筑沙堡的游戏。‎ ‎1905年,法国一家报纸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低矮的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筑格局令他叹为观止。他为此写了一篇介绍薛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薛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城堡,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薛瓦勒的建筑。‎ 现在,这个城堡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就叫作“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在城堡的石块上,薛瓦勒当年的许多刻痕还清晰可见,有一句话就刻在入口处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 有理想,脚步就不能停下。坚信自己的理想,勇敢地坚持下去,一定能看见雨后的彩虹。‎ 梦想开花的声音 ‎⊙林 仑 立在时光的崖边上,低头回望一路撒下的梦想花束,原来梦的终极愿望,一直就在人生想象的水雾云霭处摇曳生姿。‎ 小时候的梦想,飘飞着炊烟的曼妙,不知道袅娜的心事缥缈了天空那一处的向往。白云是头顶自由的女神,我把双手伸进明净的水中,搅起云影一波连一波,将丝丝心绪荡向河的尽头。‎ 趔趔趄趄的幻境,在梦想开花的地方,捧一掬温润的热土,也捂不住对遥远的眺望。‎ 儿时的光阴很短,梦想很绵长。一只小鸽子捎来远方的信息,让幻想在孩提时代孤独地飘飞。‎ 贴住一株草含泪的念想,女儿家用生命中的第一次接触世相,点亮了人间的荒芜。‎ 草有草命,人有人运,当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人怀揣对未来的梦想,向命运奔跑。‎ 人熟悉自己的梦想,像草棵熟悉每一缕来自远方的风。曾经听外婆说过,人就是禾苗上路过的云影,人就是一株谷物摇晃的样子。‎ 我让梦想住进一粒谷的金黄里,收获外婆的自悟,囤积时光的感受。‎ 梦想在每个人的成长里发轫,她将双膝烙进了人的血骨里,为了膜拜,她跪成了涅槃。‎ - 12 -‎ 人是风,人是雨,攀不住前来的,也够不着后往的,我终于明白,外婆眼里风和影的传奇。‎ 站在古人与后人的中间,去了的,谁不是一股风,跟来的,谁不是一个影。‎ 观前看后,一拨接一拨的兴兴衰衰,谁在你来我往的途中凝视过自我的身影。‎ 希望总是在一次次的失望背后挣扎,人前的伤痛,人背后揉,一滴含泪的微笑,跌落在忧伤的冷面上。‎ 外婆曾把自己的梦想开放在一抹庄稼的着色上,人期盼的谷粒就在瑞气下高贵了一季的饱满。‎ 梦想喜好流浪,这也是一种归宿。神灵的脚下有道场,我的孩提时光在凹陷的低洼处,看到了离人最远的高空。‎ 外婆眸子上掠过的风,平淡又娴静;外婆目光里的影平庸又淡然。外婆受得了寂寞和痛苦,在人世的夹缝里盛开一世的练达与豁放。‎ 梦想用一生的汗水来祈祷,人以永世的缱绻去默诵。‎ 不是所有的举动都能用是非善恶来下一个准确的定论,不是全部的爱恨都被情仇所圈定。梦想她就在每个人心中的某块地带,悄悄地绽放。‎ 无论人生的道路多么泥泞,文字会给我一双飞翔的翅膀,过山,过水,过天涯。‎ 到了夜晚,梦想一扭身,素洁了一世花开的声。‎ 建议阅读篇目:‎ ‎《老人与海》 海明威 ‎《我的梦想》 史铁生 ‎[诵国学经典]‎ ‎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古文今译]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知行启迪]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古文今译]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 12 -‎ ‎[知行启迪] 本段文字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