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50 KB
  • 2021-06-07 发布

安徽省安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 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 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 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 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 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 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 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 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 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 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 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 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 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 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 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 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 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 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 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 极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 与。 C.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 象。 D.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 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 B.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 C.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D.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 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B.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 入了 艺术创作的状态。 C.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 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 D.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 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青年创业者调 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 31~40 岁(80.8%),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 多为 21~25 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 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 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 4~9 年后 才进行首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合适的商机,比如有好的创业项 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 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 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 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 被市场淘汰。(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大 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 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 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她建议 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摘 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创办、经营企业 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 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 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 果也会更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去创业。 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 2013 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鼓励高校 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 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陈 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应手, 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交道到发掘 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4.下列关于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对创业的推动作用,还要树立起创业后继续学习 的意识。 B.大学生创业应注重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报税、企业运营、与人打交道、发掘市场需求等经验都很 重要。 C.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除了要善于捕捉商机,更要有创业热情。只要有热情,就有屡败屡战的勇 气。 D.大学生创业要端正心态,要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认识,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 教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的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业,只有少 部分是被动创业。 B.材料二表明,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完善信用体系, 助力大学生创业。 C.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关注的是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而材料三关注 的则是政府扶持政策的效果。 D.材料四以安徽师大学生陈博群和他的伙伴的经历为例,旨在说明在校期间的创业仍面临很多挑 战,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6.根据上述材料,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你有什么建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夏日花格窗 肖复兴 窗户,对于老北京人度夏而言,很重要。在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的年代,全靠窗户通风透 气,让凉爽能进得屋子。以前的老北京,一般人家,大多不是玻璃窗,而是那种花格纸窗。夏日到 来,即使不可能家家都像有钱人家换成竹帘或湘帘,起码也要换上一层窟窿眼儿稀疏的薄纱布,好 让凉风透进屋里。过去有竹枝词道:“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 屋搭凉棚。”各家的窗户上安上新纱帘,即竹枝词里说的“糊冷布”。那时候,我们管它叫“豆包儿布”, 很便宜。 对于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夏仁虎在《旧京琐记》里曾给予特别的赞美:“京城屋制之美备甲 于四方……因地因时,皆有格局也……夏日,窗以绿色冷布糊之,内施以卷窗,昼卷而夜垂,以通 空气。”他说的没错,一般的窗户都会有内外两层。只是,我小时住过的大院房子,和他所说略有 不同:窗户外面的一层,是花格窗,糊窗户纸;里面的一层,一平到底,糊冷布。这样的设计是有 道理的,可以让风尽可能畅行无阻地吹进屋子里。 那时候,在我们大院里,糊绿色冷布的有,卷窗很少见。外面的一层窗是可以打开的,往上一 拉,有个挂钩,挂在窗户旁边的一个铁钩子上,旁边还有一个支架,花格窗就支了起来。如此一 来,里面的“冷布”,既可挡住蚊虫,又可让凉风长驱直入进屋子。 如果夏夜户外正好有树,又正好有明亮的月光,把摇曳的绿叶枝条的影子,映在窗户纸和冷布 上,朦朦胧胧的,变幻着好多图案,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这是在玻璃窗上绝对看不到的景象。 前些日子,读到邵燕祥先生的一则短文,题目叫“纸窗”。他说的是 1951 年的事情。那时候,郑 振铎的办公室在北海的团城,他去那里拜访。办公室是一排平房。郑振铎的写字台前临着一扇纸 窗。郑对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纸窗的好处,最主要的好处是它不阻隔紫外线。老人对这种老窗,才会 有这样的感情。事后,燕祥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写道:“心中浮现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着雪白的纸, 鲜亮的太阳光透过纸,变得柔和温煦,几乎可掬了。”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和心情连带一起, 写出一种静暄柔美的意境。 对于北京的这种纸窗,燕祥还这样写他自己的另一番感受:“也许明清以后的人才用纸糊窗, 也才领略此中的情趣。月明三五照着花影婆娑,这是温馨的;若是霜天冷月,把因风摇晃的枯枝的 影子描在窗纸上,可就显得凄厉了。”他说得真好,夏天的夜晚,月光把树和花的影子描在窗户纸 上,才是美好的温馨的。而且,老北京多用高粱纸糊纸窗。冬天,薄薄的纸窗,是难敌朔风的扑打 的。其实,纸窗再怎么好,也是难抵玻璃窗的。纸窗不过是农业时代的产物而已。 后来,我读《燕京杂记》,其中提到一种特殊的窗户纸:“玻璃纸,俗谓光明纸,用以糊窗, 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我没见过这种玻璃纸。在我们大院里,倒是看过有钱人家将花格 纸窗换成玻璃窗。我家的窗户没有全换成玻璃的,父亲为了省钱,只是在窗户中间一块对开的杂志 那样大的地方换成了玻璃,也算是跟随时代的发展吧。我曾为此很有些阿 Q 式的自鸣得意。尤其 下雨的时候,趴在玻璃前看:雨珠打在玻璃上面,又顺着玻璃一颗颗滑落下来,再一滴滴前仆后继 地爬上去。这成了我寂寞童年里难忘的记忆。 后读清人杨静亭的竹枝词:“画堂春坐日迟迟,富贵人家得自宜。不待揭帘知客至,疏窗嵌得 是玻璃。”不觉笑话自己当初的自鸣得意。人家早在清朝就已换上玻璃窗了,坐井观天的我还以为 换上巴掌大的玻璃窗,就是跟上时代了呢。 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院,看到那些花格木窗早都没有了,都换成了大玻璃窗。但是, 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都还在——虽都已锈迹斑斑,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 挂在那里,任其风吹日晒——是那个逝去年代的夏日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我问旁边的年轻人: 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他们一问三不知。 如今,大院早已拆干净了,老北京那种花格窗再也见不到了。(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从窗户之于老北京人度夏的重要作用起笔,再点出以往老北京普通人家大多用花格纸窗 的事实,呼应标题,领起下文。 B.文中援引关于北京纸窗“月明三五”与“霜天冷月”之夜迥异氛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前者那 种美好、温馨氛围的喜爱。 C.“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挂在那里”这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看到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之后的喜悦心情。 D.文章以“花格窗”为线索组织材料,既叙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也插入他人的生活体验,内容 丰富,感情真挚,语言质朴。 8.文中两处引用竹枝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9.文章结尾一段能否删除?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 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 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暖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 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 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 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 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 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政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 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 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 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 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 ①,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 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 【注】①革:通“亟”,病重。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季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 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B.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 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C.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 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D.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 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士登第,就是登进士第,或者是进士及第,指的是考中进士。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C.两宫,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 D.赠,指皇帝赐给有突出贡献的官员以官爵、荣誉称号和财富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吕诲敢于直言进谏。他曾多次弹劾枢密副使程戡,因此程戡怀恨在心;他还敢弹劾公主,认为守 门官吏和公主府中的宦官皆有罪。 B.吕诲明大义言别人所难言。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 明大义;后来太后归还政权,皇帝治守忠罪。 C.吕诲多因弹劾大臣被贬。他曾三次居于谏官之职,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如曾因弹劾王 安石被贬为邓州知州,当时人们推崇他的耿直。 D.吕诲心忧国事至死不渝。他即使生病在家,仍然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后,司马光 前去探望他,他还勉励司马光,让他努力。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后辅政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5 分) (2)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阙题① 唐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 为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道由白云尽”之“尽”,并不是说路断,而是表现山路不断伸展到白云深处,觉所往之地很 高,有仙境之感。 B.沿着长长的溪水行走,感觉那春意也像溪水一样绵长,第二句诗将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C.安静的柴门正对着山间小路,柳阴掩映着读书的斋堂,颈联将视角由外转向内,由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到描写诗人的居住环境。 D.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句句写景,却又处处“有人”,虽无一句直接抒情,却又情韵 盎然,给人带来了形象之外的趣味。 15.诗中“读书堂”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描述。(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6.(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因自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 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2)《 滕王阁序》当中用“-----------,------------。”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4) 《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有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 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 剧这个靠故事______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______。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 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等,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______,而放射 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______的歌剧如《卡门》《图兰 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安身立命 黔驴之技 无与伦比 经久不衰 B.安身立命 技高一筹 精彩绝伦 经久不衰 C.安家立业 技高一筹 无与伦比 经久不息 D.安家立业 黔驴之技 精彩绝伦 经久不息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或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 B.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 C.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D.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或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而文学的本质是故事,戏剧是文学不可撼动的灵魂。 B.而文学是故事的本质,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C.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戏剧是文学不可撼动的灵魂。 D.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20.请对下面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6 分) 科学家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这样一种可塑性,即它就像炎症环境下的一个 调和剂:当炎症反应加强时,间充质干细胞就会抑制免疫反应;当炎症反应减弱时,间充质干细胞 反而可能促进免疫反应。这种特性在其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科学家发现进 入人体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显著缓解肝硬化病人的病情,其肝脏部位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肝功能 指标如胆红素、白蛋白等明显好转。但是地塞米松,一种常用于治疗肝硬化的固醇类激素免疫抑制 剂,会在相当程度上抵消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原因是当病人接受地塞米松和间充 质干细胞的联合治疗时,肝硬化病人病灶部位的炎症会减轻,导致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减 弱,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完全消失,甚至会加重疾病。所以,某些药物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同 使用可能破坏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疾病的治疗效果。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阳光是一种天然的杀菌剂,经常把自己“拿”出去晒晒对健康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 了,人们青睐高科技产品和保健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晒太阳太少了,特别 是一些年轻女性很怕被太阳晒黑皮肤,只要出门便离不开眼镜、遮阳伞、防晒霜、长裙、手套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烈日下的阳光确实需要做些遮挡,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避开所 有的阳光。③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增长得到促进,皮肤营养反而会得 到改善。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又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我 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校园中,我们时常看到有人丢弃食物,馒头只吃一半就扔掉,菜刚吃 一点就倒掉,面包只吃一半就抛给流浪猫……问之,有的说“家里富有,吃穿不愁,何须在乎 这一点”;有的说“大家都浪费,我何必装节俭”;如果有人节俭,反而被人认为是穷酸。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请以思俭中学学生会的名义面向全校(统称“思俭中学”)同学写一篇倡仪书,倡 行节俭,反对浪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2021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1、B 【理解筛选】(A“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 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C“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有“才有可能”的表 述。D 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 6 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 2. C【论证分析】(根据第 5 段的论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 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 3. B【内容分析】(“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错。原文的意思是,“登山则情 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况,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 4.C 解析 “更要有创业热情”无中生有,文中没有相关阐述。 5.D 解析 A 项“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错,调查对象不全是毕业后的大学生。B 项强加 因果。C 项“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关注的是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错,材料二主要从政府的角 度报道,而非关注大学生如何创业。 6. ①要选择合适的创业时机;②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③要有信用意识,远离信贷陷阱;④要端 正态度,不要害怕失败,在失败中积累经验。(共 6 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满分。) 7. C 解析 “作者看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之后的喜悦心情”错,“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 声色地垂挂在那里”这一句是对旧物,即残存的“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的细节特写,以 此来表达作者对岁月流逝的莫名惆怅,这是一种怀旧的情绪。 8. ①第一处引用竹枝词,是为了说明“糊冷布”即安纱窗之俗由来已久;(2 分)第二处引用竹枝 词,是为了说明有钱人家(富贵人家)安玻璃窗也由来已久,自嘲当初的自鸣得意。(2 分) ②两处引用竹枝词,都扣合题意,通过相关知识的补充介绍,开阔读者视野,增强散文的可读性; 同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典雅而富有诗意。(2 分) 9.答案 (1)不能删除。(1 分)(2)理由:①从篇章结构看,结尾一段写的是“如今,大院早已拆干净 了”之后花格窗再也见不到的现状,与上文“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花格木窗为玻璃窗替代的情况 相呼应,形成时序的递进,呈现了花格窗消失的无奈现实。删除后,文章结尾显得仓促。(2 分)② 从情感内涵看,从上文花格木窗的“早都没有了”到“再也见不到了”,反复咏叹,增强了怀旧的 怅惘意味,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发展进程中古典情致日渐消亡的叹惋之情。删除后,缺少一唱三叹, 余音袅袅的韵味。(2 分)(5 分,只写出能否删除,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 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 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 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的意思是:王安 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辨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 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本题中, “外示朴野”与“中藏巧诈”是相对的,所以应该在“朴野”后面停顿,排除 A、B;“悦”的宾语是 “才辨”,所以在“才辨”中间不能停顿,排除 D,故选 C。 1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 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 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 项,“赠,指皇帝赐给有突出贡献的官员以官爵、荣誉称号和财富 等”表述错误,“赠”包括“追赠”,是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故选 D。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 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 项,“因此程戡怀恨在心”无中生有;“弹劾公主”不当,原 文只是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故选 A。 13.【参考答案】(1)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资 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 (2)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 你好好努力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 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阅”,经历;“事之大”,定语后置,大的事情; “咨访”,向太后资询。第二句中,“寻”,不久;“除”,授予官职;“陨首”,杀身捐躯。 【参考译文】 吕诲,字献可,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 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 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 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 攻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 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 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 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 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 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守忠掌权 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 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大多是别人不能说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 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 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 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一个好人 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 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辨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 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 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当时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知任邓州。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 吕诲三次居于谏官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当时人们都很推崇他的耿直,居家被 疾病困扰,吕诲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以后,司马光前去探望 他,到的时候吕诲已经瞑目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 “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司马光问道:“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吕诲说: “没有了。”于是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惋惜。皇帝诏令追赠他 为通议大夫。 14. D 解析 “虚实相生”错,这首诗中没有虚景。 15.①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幽居深山,不与世人交往,“门闲”也是“心闲”。②一个志趣高雅的 人。他隐居深山仍潜心读书,他的读书堂柳阴深深,环境幽雅。③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的住处花 围水绕,门向山路而设,随时可以走进自然的怀抱。 16.(1)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7.B 解析: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家立业:安置家庭,建立事业。语境是说 戏剧靠故事站住脚,有着落,应用“安身立命”。技高一筹: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 等;黔 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此处是说讲故事的能力强,因此使用“技高一筹”。无与 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此处没有比较之意,因此使用不恰当;精 彩绝伦:精彩美妙到了极点。语 境是说《西厢记》等故事讲得精彩,应用“精彩绝伦”。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经久不 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语境是说《卡门》等经历很长时间依 然受欢迎,应用“经久不衰”。 18.C 解析:“不仅……或(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汲取……精神”或 “提供……精神”搭配不 当,应是“提供精神营养”;不合逻辑,“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是为中国戏曲 “提供营 养”,而不是为中国戏曲“汲取……营养”。 19.D 解析:括号前面说“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根据话题 一致原则,括号内主语应是“故 事”,排除 A、B 项;C 项“戏剧是文学不可撼动的灵魂”不合逻辑,应是“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 灵魂”。 20.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可塑的特性(2 分),这种特性在参与疾病治疗时会产生效果差异(2 分),要引起高度重视(1 分)。(共 5 分,意思对即可) 21. (示例)①而对阳光却不那么在意 ②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 ③在适宜的阳光照射下 22.首先,注意“倡议书”的格式:标题,称呼,结束语,署名,日期 其次,审题立意,围绕“节俭”展开,有理有据,观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