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唐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船舷(xián) 蛾眉 讥诮(qiào) 孤僻 自鸣得意
B. 胡诌(zhōu) 央浼 混沌(hùn) 拮据 陈词烂调
C. 熨帖(yùn) 刺配 精髓(suǐ) 拱劵 清沁肺腑
D. 坍缩(tān) 撮和 角隅(yú) 玷辱 得鱼忘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和字形辨析能力。字音辨析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字形辨析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干要求选出“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B项,“陈词烂调”应为“陈词滥调”,意思是“陈旧、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C项,“熨帖”的“熨”应读“yù”,意思是“(用字、用词)贴切、妥帖;心里平静;舒服”。D项,“撮和”应为“撮合”,意思是“从中介绍促成”。故选A。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能以乐天知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际遇, 起码可以引导人们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生活,减少那些于事无补的优愁和烦恼。
②电影《影》的海报设计不落言筌,借用水墨画的技法,大面积使用黑、白、灰三种色调,使画面更加有古典水墨的质感。
③李自浪漫不羁,仕途之路坎坷,一生踌躇满志却无法施展,在辞官归乡后,心里依然记挂着朝廷之事,满怀政治抱负。
④号称“海上巨无霸”的航母战斗群攻防兼备,无坚不推,但航母攻防体系并非天衣无缝,比如它目标大,容易成为靶子。
⑤通过政策理论说唱团下乡巡演,推进政策理论通俗化、大众化,是我们的一个工作品牌,而且群众也喜闻乐见这种说唱形式。
⑤整堂课,伍老师从容自如,幽默冷静,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引点拨,但却伺机而动,完全把课堂主动权放归学生。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①乐天知命:安于现状,乐守本分。使用正确。②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通俗的说就是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此句用来指海报设计,属于对象误用。③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此句是说李自仕途之路坎坷,一生胸怀大志却无法施展,属于望文生义。④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使用正确。⑤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不能接宾语,此句在改成语后跟了宾语“这种说唱形式”,使用错误。⑥伺机而动:指窥伺时机来采取行动,此处不合语境,应为“引而不发”。故选B。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2018年国际乒联奥地利乒乓球公开赛男单决赛上,唐山乒乓球选手梁靖崑夺得冠军,这也是他个人的职业生涯获得的第一个公开赛男冠军。
B. 为及时发现和消除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雄安新区近日出台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实施细则,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
C. 经典作品要么以遗忘的方式在我们的想象里打下一些烙印永不磨灭,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我们整个群体的深层记忆当中。
D. 近年来,一批现实题材电视剧弥补了此前电视剧作品开掘生活不足、局部真实但整体失真等欠缺, 呈现出现实主义精神及其美学品格的回归 。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生涯”获得“冠军”,可删去“的”。C项,句式杂糅,“经典作品要么以遗忘的方式在我们的想象里打下一些烙印永不磨灭”句式杂糅,可改为“经典作品要么以遗忘的方式在我们的想象里打下永不磨灭的烙印”。D项,成分残缺,“呈现出”却少宾语中心语,最后一句改为“呈现出现实主义精神及其美学品格回归的态势”。故选B。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能够在这里表演,感到万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你们聆听!
B. 惠赠拙作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在所难免,哂笑之余,还望您予以斧正。
C. 今天是恩师的华诞,学生在此祝您健康长寿、笑口常开,同时奉上薄礼,敬请笑纳。
D. 今天几位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并在校礼堂与本校名师进行研讨,校长也叨陪末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A项“聆听”谦词,只能用于自己。此处用说“你们”,表达不得体。B项,“惠赠”,称别人赠与的敬辞,此处用于说自己赠给别人自己的作品,表达不得体。D项,“叨陪末座”,受人宴请的谦词,用于自己,此处用于校长,表达不得体。故选C。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陈情表》)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祭十二郎文》)
B. 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项羽之死》)
C. 倚南窗以寄傲 (《归去来兮辞》并序)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D. 窜梁鸿于海曲 (《滕王阁序》)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逍遥游》)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A项,职:名词作动词,担任职务/业:名词作动词,继承……事业;B项,辇:名词作状语,做辇车/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C项,傲:形容词作名词,指傲世情怀/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D项,窜:使动用法,使……出走/合: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故选B。
6.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A. 纤歌凝而白云遏 (《膝王阁序》)
既自以心为形役 (《归去来兮辞》并序)
B. 此所以染者众也 《狱中杂记》
燕王,吾所立 《伶官传序》
C. 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伶官传序》)
D. 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A项,两句都是被动句;B项,两句均为判断句;C
项,前句是被动句,后句为介词结构后置句;D项,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故选C。
7.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略有变化。
B.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循环往复,易造成混乱,古人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C. 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如《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一郎就是以行第称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就是以为官之地来称呼。
D. “杀青”指写定著作,完成作品。古时把书写在竹筒上,为防虫蛀和便于书写,先把竹简用火烤干叫做杀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要求选出“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C项,“称韩愈为韩昌黎就是以为官之地来称呼”说法错误,“韩昌黎”是以郡望称人。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物色”:秦汉时代的“人脸识别”
作为时下颇为流行的一项高科技,“人脸识别”己逐步在社会各领域推广开来,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而在未有现代图像采集技术和人工智能化的古代中国, 个人身份的识别需要画像与文字记录作为参照,尤其需要详细的“人脸”文本资料,识别方式也更为原始。
出土的秦汉简牍资料中,有一些关于个人身份信息的记载,西北汉简所见戍卒的身高和肤色较早引起大家的注目,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黑色”人,不少例子是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均记录为黑色, 讨论集中在是单纯的肤色问题还是有人种基因的内涵,甚至一度怀疑汉代中国存在黑种人。随着资科增加、样本愈加丰富,问题反而迎刃而解,大可不必过多追究种族问题,而应该看作当时“人脸识别”的一般记录。
一般而言,个人的身份信息王要包括两万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对个人的身份标识,以籍贯和职业为主要内容, 属于人的社会或行政属性,即社会人的一面,这种身份记录流传到现今则是以户口和身份证件为体现。二是个人的形象标识,以体貌特征为主要内容, 属于人的自然属性,即自然人的一面。秦汉时期记为年、长、物色、 疵瑕见外者,今也部分呈现为身份证件上的图像和年龄资料,两种形式互为表里,共同确认个人的身份。现代社会依然如此,以火车站进站验票系统为例,目前,这种根据体貌特征主要是脸部进行身份辦识的方法,与查验身份证件的方式仍需配合着使用, 以保证身份信息的吻合度。“人脸识别”系统通过现代技术实现了人脸资科数字化,识别方式人工智能化,其核心内容和达到精确匹配、身份确认的目的与传统时代是一脉相承的。
记录个人身份信息的意义在于国家对个体实行有效控制。秦汉实行八月案比制度,年末对户口进行核查,逐户逐口记录年龄形貌等个人信息,作为造册的依据,由乡制作文书逐级向上汇总。隋统一后推行大索貌阅,核对户籍记载和个人体貌特征,确定的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体貌、年龄段、疾病等,纠正魏晋以来户口隐匿和瞒报之风,以保证国家赋役来源。
在传统史书中,人物性格的描述相对丰富,属于“物色”方面的资料要少一些,或是因其更具体琐碎的缘故而被史家放入次要位置。秦汉时代虽距今遥远,社会普通人的形象却宛在眼前,正是包括简牍“物色”记载和各类画像在内的这些出土资料,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之问的距离。
(选自《文史知识》2018年第6期)
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人脸识别”技术需借助现代图像采集和人工智能化等技术的支持。
B. 古代确认个人信息有助于实现国家对个体有效控制, 纠正隐匿瞒报之风 。
C. 通常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共同确定个人身份特征的两个主要方面。
D. 简牍“'物色”记载和画像等出土资料使秦汉时普通人形象宛在我们眼前。
9.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现代“人脸识别”技术为切入点,引出下文对秦汉时“物色”手段的论证。
B. 文章将秦汉人物身份确认方式与现代确认方式相结合来论述,强调二者的传承性。
C. 文章采取对比的论证手法,论证了秦汉时期“物色”在个人身份确认方面的作用。
D.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古代“物色”的“记载—功能—意义”的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
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一旦确认个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就能实现对个体的有效控制管理。
B. 如果不是物色资料和样本的増加与丰富,人们还会纠结于种族问题的讨论中。
C. 现代“人脸识别”系统在传统时代个人信息确认基础上,实现了技术的突破。
D. 我们感觉历史普通人离我们不遥远,是因为传统史书对人物性格描写较丰富。
【答案】8. B 9. C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古代……纠正隐匿瞒报之风”说法不符合元,根据原文,“纠正隐匿瞒报之风”是隋统一后推行大索貌阅的目的。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文章采取对比的论证手法”说法错误,应为“文章采取对类的论证手法”。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一旦……就”说法过于绝对;“确定个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实现对个体的有效控制管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C项,不是实现技术的突破,原文是“其核心内容和达到精确匹配、身份确认的目的与传统时代是一脉相承的”;D项,“我们感觉历史普通人离我们不遥远,是因为传统史书对人物性格描写较丰富”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秦汉时代虽距今遥远,社会普通人的形象却宛在眼前,正是包括简牍‘物色’记载和各类画像在内的这些出土资料,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之问的距离”。故选B。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公讳启圣,字熙止,性豪荡。甫冠,以诸生游通州,竟得知州事。既至,立杖土豪杀之,寻弃官去。归而游于萧山之郊。有二健卒,佩刀驱二女行, 一老翁随哭之,则其父也。公阳呼二卒与之语,且劝以稍与翁金,卒许诺。公出不意夺其刀,连毙二卒,谓老翁曰:“速以而女去!”康熙二年,知香山县。甫下车,澳门贼霍侣成猖甚,督抚不能制,公以计擒之。俄而逃去,又以兵缚之,澳门始平。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公夜见平南王尚可喜而诉之,可喜上疏言其枉, 督抚皆以是自杀 而公亦罢官。 客粤中,且无以为生。时年五十,见者多叹其拓落,而公之志浩然。
时和硕康亲王讨精忠, 自浙江入,公向与王有旧,乃令其子仪募兵,帅之赴王,请自效。王喜,即令公从征。击枫桥贼,破之。王即军中迁公温处分巡道金事,驻吹台,益募兵,自为一军,破石塘,夺杨梅冈。精忠之骁将曾养性至温州,公使仪逆击,大破之。精忠已夺仙霞关,公为前锋,乃遣人说之曰:“郑氏害日深,何不来归于天子以求生,而反为郑禽乎?”精忠狐疑,公单骑至其营说之。精忠享公,其宾客皆列侍,公饮啖醉饱,指画伉爽。享罢,长辑径出,曰:“王自裁之!”精忠曰:“是殆李抱真之流,定不欺我。”遂降。论功即以公为福建布政司,仍从征,进剿郑氏。
后公用密计授施烺下台湾,七日破之,诏封烺为靖海候,而公自陈无功,故赏亦不及。是年,公疽发背薨,归葬于越。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甫冠,以诸生游通州 甫:刚刚
B. 精忠享公 享:宴请
C. 又以兵缚之 兵:兵器
D. 是殆李抱真之流 殆:大概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B. 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C. 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D. 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13.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姚启圣智勇双全。姚启圣路遇抢劫民女的士兵,用计夺刀,杀死士兵,救下民女;后又用计生擒连督抚都不能制服的贼人。
B. 姚启圣勇于担当。姚启圣在做知州时,杀死当地土豪:主动参与讨耿的行动,多次率領招募的军队打败耿精忠的队伍。
C. 姚启圣仕途坎坷。姚启圣五十尚落拓无功,此后追随亲王征战,在帮助施烺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因为无功, 没有得到赏赐。
D. 姚启圣豪放不羁。姚启圣做官不久,即辞官;被罢官以后,仍保持浩然之志;独自深入耿军劝降,谈笑自若,慷慨陈词。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阳呼二卒与之语,且劝以稍与翁金,卒许诺。
(2)郑氏害日深,何不来归于天子以求生,而反为郑禽乎?
【答案】11. C 12. B 13. C
14. (1)姚启圣假装叫两个士兵和他们说话,并且劝他们给老翁一点儿钱,最终士兵答应了。
(2)郑氏的祸害一天天加深,为什么不归附天子来求得生存,反而被郑氏活捉吗?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又以兵缚之”的意思是“又率兵捉住他”,所以“兵”的意思是“士兵,军队”。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功”“上赏”“督抚”“通海(通海的罪名)”,虚词“之”“以”“且”,“上赏”作“得”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督抚”为主语,“恶”意思是“憎恶讨厌”,作谓语动词,“之”为代词,他,作“恶”的宾语,意思是“督抚憎恶讨厌他”,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论功应该得到上赏,督抚憎恶讨厌他,反而用通海的罪名诬陷他,并且将要治他的死罪。句子可以断开为: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因为无功,没有得到赏赐”说法错误,原文是“而公自陈无功,故赏亦不及”,是因为姚公自言没有功劳,因此也没有得到赏赐,并不是姚启圣真的无功,原文说“后公用密计授施烺下台湾,七日破之”,可见姚启圣并不是无功。故选C。
【14题详解】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阳”,通“佯”,假装;“与”,和;“之”,代词,他们,代指两个士兵;“语”,动词,说话;“且”,并且;“以”,用;“与”,动词,给;“金”,指钱;“卒”,最终;“许诺”,答应;“卒许诺”,最终士兵答应了。(2)中的“害”,祸害;“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归”,归附;“于”,引出动词“归”的对象;“以”,目的连词,来;“而”,表转折;“反”,反而“为”,表被动,被;“而反为郑禽乎”,反而被郑氏活捉吗。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译文:
姚公名启圣,字熙止,性格豪放不羁。刚成年,凭借诸生的身份游学通州,最终做了知州事。到任以后,立即杖杀土豪,不久弃官而去。归家在萧山一带游历。有两个健卒,带刀驱赶着两个女子走,一个老翁哭着在后面跟随,是这两个女子的父亲。公假装叫两个士兵和他们说话,并且劝他们给老翁一点儿钱,最终士兵答应了。公出其不意夺下了他们手中的刀,连杀两人,对老翁说:“快快带着你的女儿离开!”康熙二年,掌管香山县。刚一到任,澳门贼人霍侣成非常猖獗嚣张,督抚都不能够管制约束,公用计策活捉了他。不久又逃跑,又率兵捉住他,澳门才平定。论功应该得到上赏,督抚憎恶讨厌他,反而用通海的罪名诬陷他,并且将要治他的死罪。公夜里去见平南王尚可喜说明实情,尚可喜上书说明里面的冤情,督抚都因此自杀,而公也被罢免官职。客居在粤中,并且没有用来谋生的手段。当时年已五十,看见的人都感叹他的不得志,但是公的志向高远。
当时和硕康亲王讨伐耿精忠,从浙江进军,公以前和亲王有交情,于是让自己的儿子姚仪招募士兵,自己亲自率领着投奔亲王,请求在军前效力。亲王很高兴,立即命令公跟随出征。攻击枫桥的贼人,大败之。亲王就在军中升迁姚公为温处分巡道佥事,驻扎在吹台,大量招募士兵,自成一军,攻破石塘,夺取杨梅冈。耿精忠手下的猛将曾养性到了温州,公让姚仪迎击,大败之。耿精忠已经夺取仙霞关,姚公做先锋,就派人劝说耿精忠:“郑氏的祸害一天天加深,为什么不归附天子来求得生存,反而被郑氏活捉吗?”耿精忠疑惑,姚公独自骑马到耿精忠的军营劝说他。耿精忠用酒食招待姚公,他的宾客在旁边侍奉,姚公吃饱喝足,指点江山,慷慨激昂。吃完饭,行礼后径直离开,说:“王爷自己决定!”耿精忠说:“这人大概就是李抱真之流啊,一定不会欺骗我。”于是就投降。评定功劳就让姚公做了福建布政司,仍然跟随王爷征战,进兵讨伐郑氏。
后来姚公用密计教施烺攻占台湾, 七天就打败了郑氏,朝廷诏封施烺为靖海侯,姚公自言没有功劳,因此也没有得到赏赐。这一年,姚公背疮发作而死,归葬在越地。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登襄阳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①非新里,章华②即旧台。习池③凤景异,归路满尘埃。
【注释】①冠盖:里名,得名于汉宣帝时。②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所筑。③习池:汉侍中习郁山南做养鱼池,池中载满荷花,池边长堤种竹和长椒,是襄阳名胜,后人称为习池。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襄阳城,纵目四望,视野开阔,层城尽收眼底。
B. 楚山绵延巍峨,汉水直接天际,“出”“回”表现出山川的动态美。
C. 时光流转,物换星移,冠盖里、章华台都已不复往日的繁华,引人伤感。
D. 全诗借景抒情,写景气势磅礴,饱含着作者登高送目时激荡豪迈之情
16.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习池风景优美,游人众多,归路尘埃弥漫。②车水马龙、游人倦归的图景,引发作者怀古之慨,思归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
项,“饱含着作者登高送目时激荡豪迈之情”中“激荡豪迈之情”说法错误,诗中并没有“激荡豪迈之情”之情,诗歌首联“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表达旅客(游子)羁旅的漂泊之感;颔联“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具体描绘作者眼前的山川美景,表现了大自然的开阔雄浑;颈联“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用典,表达了对腐败官场的不满之情;尾联“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抒发归隐无处、前程迷茫的悲观失落之情。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把握诗句含义能力。赏析诗句,首先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到所要理解诗句意思把握诗句含义的诗句,仔细阅读,结合上下文,抓住主要意象,根据其所写内容,进而理解赏析其含义。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这首诗诗杜审言被流放峰州途经襄阳(今属湖北)时所作的一首诗。尾联“习池凤景异,归路满尘埃”,意思是:习池的风景已与当年不同了,不再有那种清幽之美,归路所见,满目尘埃。这是以写景作结。襄阳是个风物荟萃的地方,而诗人却独独点出“习池风景异”,习家池不仅山清水秀,亭台楼宇华丽,而且是晋人山简醉酒的地方,文章家习凿齿的故居,习凿齿为人耿直,著有《汉晋春秋》。据史书记载,“桓温辟为从事,甚器重之,累迁别驾。温觊觎非望,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诗人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缅怀前贤,而只写出习池的风景奇异,因此瞻仰游玩的人众多。但又没有直说游人众多,而是通过描写“归路”上尘雾弥漫,衬托出车水马龙的盛况。“归路满尘埃”句中的“归”字,点明了时间和空间,夕阳西下,游览了一天的人们踏上了归程。这五个字的结句,描绘出一幅清秋黄昏游人倦归图,制造了一个迷惘令人惆怅的意境。不难想象,远役中的诗人茕茕孑立楼头面对此景,情何以堪。诗人将怀古之慨隐寓景里,思归之情深蕴境中。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道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答案】 (1). 野马也 (2). 尘埃也 (3).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覆压三百余里 (5). 隔离天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埃、息、覆压、隔离。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穿过正午的斜阳
北京,十月的阳光。
这是我到北京后的第三十二天,我已经没有了年月的概念,只将自己到这个城市的日子计算得清清楚楚。
现在是正午,刚才经过一家食店,我瞟了一眼挂在大堂内的大钟,十二点了。一阵风吹过来,冷飕飕地,沁心的凉,我把衣领翻过来,盖住半张脸,再手揣进裤兜里,有点蜷缩的味道。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具体位置,甚至东南西北都找不到,天蒙蒙亮我就开始晃荡,现在已是正午时刻,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只知道自己在大街上,找不到方向。浑浑噩噩地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面试了那么多家单位,就没成一个。
我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
我走在立交桥下,阳光斜斜地透过路边的大树,在马路上留下斑驳的影子。我尽可能地让阳光多晒点在我身上,我需要阳光,我喜欢暖和的感觉。
我开始走上坡,在我前面三步远,有一架三轮车,车上载满了废品,高高的废品盖过了三轮车的主人。三轮车移动得很慢,我加快脚步,走上去,车主是个老人,猫着腰,穿得破破烂烂的,像个捡垃圾的。
我将手从裤兜里伸出来,搭在老人的车上,帮他加把力,结果被老人拒绝了。老人说你别误会,这次上坡你帮了我,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往上拉啊!路还得自己走。
我觉得老人说话有点意思,自己也跟着走碎步,和老人平行着往上走,边走边聊。
你这么大岁数了,为啥不在家待着呀?
退休的时候在家待了些日子,后来实在闲不住,就出来了。
你孩子不拦着你?
孩子在国外,每个月打个电话,好几年没回来了,我只要带上手机就成。
他用眼神示意我看挂在他胸前的手机。
他在国外读书?你不会还给他挣学费吧!
他在国外教书,教中文,每个月給我寄些钱回来,那钱我都给他存着,一分没动。
哦,那挺好的呵。
是挺好的,我自己收点破烂,再捡点垃圾,一个月也能挣个千儿八百的,还花不完呢!
老人说这话的时候,阳光正斜斜地洒在他脸上,耀眼的感觉。
小伙子,你呢,不上班?
我,我今天休息,我诺诺地说。因为我撒谎了,我根本就还没找到工作。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完了上坡,上了平路。
不行,我得歇会儿,老人将三轮车停在路边上,一屁股就坐在路边的花坛上。我也跟着他在旁边一屁股坐在路边的花坛上。
休息好啊,休息可以晒晒太阳,散散步,挺好的。
是,是挺好的。
小伙子,反正你闲着也没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愿意听吗?
愿意听,我愿意听,我马上回答道。
我年轻的时候在国企上班,和所有人一样过日子:结婚,生孩子,然后送孩子上大学,再送他出国,再后来,孩子留在了国外。慢慢地,人就老了,退休了,再后来,老伴儿也不要我,一个人就走了。
儿子非要接我去国外,我没去,人老了,和年轻人习惯不一样。
你是不是特奇怪,为啥我这么好的条件还来收破烂,捡垃圾?
老人看我一眼,笑笑,没等我回答,继续说。
我拒绝儿子去国外的时候,儿子就赌气说不再管我了,当时我一想,供你读书上大学留学我都有能力,难道还养活不了自己了!
儿子给我买了个手机,说是找我方便,然后每个月给我打个电话,我告诉他国际长途贵,他说不贵,电话费不算什么。儿子每个月也给我寄钱,只是寄的钱我一分都没花给他存着,将来他娶媳妇用得上的。
走吧,歇息够了,继续前进。老人说。
我跟着老人继续走,穿过有阳光的马路,穿过有树阴的小道,还过了几座桥,到了一个胡同,胡同很小,房子很旧,伴着股奇怪的味道。
我很熟悉这个味道,因为我到北京的第一天,就找了这样一个地方的最廉价的旅馆住下,而且一住就是32天。尽管如此,住宿费依旧是我最奢侈的开支。
我尾随老人进了胡同。
老人突然将三轮车停下来。不远处,传来一阵谩骂,老不死的死老头儿!你又去哪弄这么多垃圾回来!你还不快弄出去倒掉! ……
骂声不止,骂人的,是一位老太太,骂的人,是拉三轮车的老人,老人怯怯地,像个做错事的孩于。
我问老太太,老人不是在收破烂,捡垃圾赚钱吗?
老太太愤愤地说,他是不是还告诉你他老伴儿死了,儿子在国外工作,接他去他没去?没等我回话,老太太继续说,我就是他老伴儿,三年前,儿子大学毕业了,没找到工作,就离家出走了,现在都没个音信,老头儿受了打击,就这样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式离开那小胡同的。
我努力回忆老人的模样,但是怎么也回忆不起,只是耳边一直萦绕着上坡时候他说的话:这次上坡你帮了我,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往上拉呵!路还是得自己走。
我又回到马路上,阳光晒在马路上,更钭了,我却突然觉得暖暖的。
1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年月概念”“找不到方向”,既反映了“我”入京以来工作无着、生活无助的心理,也体现了“我”对未来的迷茫。
B. “猫着腰,穿得破破烂烂的,像个捡垃圾的”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和外貌描写,实为匠心之笔,避免结尾老人身份揭示的突兀.
C. 在“我”与老人偶遇的过程中,“撒谎”是一个重要的情节,“我”是为了掩饰处境的窘迫,老人这样做则体现其对生活的期望。
D. “我”虽被“欺骗”,却“突然觉得暖暖的”,是因为老人的话虽非全部真实,但是仍然让我温暖,并且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19.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0. “穿过正午的斜阳”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1. 小说结尾为什么要揭示老人的真实生活状态?请结合作品从情节、主题、艺术效果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18. C 19. ①到北京32天来工作无着,生活无助,感到心灰意冷,失意迷茫;②在给老人推车过程中,老人的话给我启迪,兴致与热情渐浓。③到了老人家后,老人的身份和经历被揭穿,我感到意外和惊措。④再次回忆偶遇过程,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20. ①贯穿全文,(首尾呼应),形成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②烘托人物心情,见证我由失落无助到感受温暖、重拾信心的过程。③一语双关,暗示老人的话犹如斜阳,带给我温暖和启迪,深化主题。
21. ①情节上,使故事再起波澜,这一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②主题上,生活的不如意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正午的斜阳”的温暖与鼓舞。③艺术效果上,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启发人们深入思考人生。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老人这样做则体现其对生活的期望”说法错误,根据后文老太太的介绍“三年前,儿子大学毕业了,没找到工作,就离家出走了,现在都没有个音信,老头儿受了打击,就这样了……”,老头是精神受到刺激才臆造出其老伴去世,儿子在国外教书,不能体现其对生活的期望。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能力。人物形象时小说阅读的必考题,具体命题时,比分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部分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形象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外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我”的心理状态。作答时通读文章,在文章中圈出能体现“我”心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把握“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比如文章开头介绍“这是我到北京的第三十二天,我已经没有了年月的概念,只将自己到这个城市的日子计算得清清楚楚。现在是正午,刚才经过一家食店,我瞟了一眼挂在大堂内的大钟,十二点了。一阵风吹过来,冷飕飕地,沁心的凉,我把衣领翻过来,盖住半张脸,再手揣进裤兜里,有点蜷缩的味道儿”“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具体位置,甚至东南西北都找不到,天蒙蒙亮我就开始晃荡,现在已是正午时刻,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只知道自己在大街上,找不到方向。浑浑噩噩地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面试了那么多家单位,就没成一个”,表现“我”到北京32天,找不到工作,感到心灰意冷,感觉前途一片迷茫,找不到出路。在心灰意冷之时,“我”决定给自己放假,随便走走。可是走在马路上“我尽可能地让阳光多晒点在我身上,我需要阳光,我喜欢暖和的感觉”,进一步说明自己当时心灰意冷,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路上遇到一个载着满车废品的老人吃力爬坡,“我”打算帮老人一把,结果被老人拒绝,老人说“你别误会,这次上坡你帮了我,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往上拉呵!路还得自己走”,“我觉得老人说话有点意思,自己也跟着走碎步,和老人平行着往上走,边走边聊”,老人的话启迪了“我”,“我”的心情逐渐好了起来,和老人聊天。聊天中老人向“我”讲述了他的“状况”,“我”和老人边聊边走来到了老头的家,老头的身份和经历被揭穿,“我”感到意外和惊措,“我不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式离开那小胡同的”。但是再次回忆和老头偶遇的过程,老头的模样怎么也记不起来,“只是耳边一直索绕着上坡时候他说的话:这次上坡你帮了我,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往上拉呵!路还是得自己走”,“我又回到马路上,阳光洒在马路上,更斜了,我却突然觉得暖暖的……”虽然阳光已经更斜了,“我”却觉得“暖暖的”,说明老人的话感染了“我”,让“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标题作用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文章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穿过正午的斜阳”在文中有何作用。本文写“我”到了北京32
天,还没有找到工作,感觉心灰意冷,已经是正午,可是“一阵风吹过来,冷飕飕地,沁心的凉”,我决定自己给自己放假,去走走。“我”走在立交桥下,“阳光斜斜地透过路边的大树,在马路上留下斑驳的影子。我尽可能地让阳光多晒点在我身上,我需要阳光,我喜欢暖和的感觉”。偶遇到一个用三轮车载满废品的老人,在吃力爬坡。“我”决定帮老人,可是老人拒绝了“我”的帮忙,还说“你别误会,这次上坡你帮了我,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往上拉呵!路还得自己走”。“我”觉得老人的话有意思,和老人聊了起来。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和老人来到老人家,老人身份及奖励被揭穿,“我”感到意外和惊措,“我不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式离开那小胡同的”。但是再次回忆和老头偶遇的过程,老头的模样怎么也记不起来,“只是耳边一直索绕着上坡时候他说的话:这次上坡你帮了我,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往上拉呵!路还是得自己走”,“我又回到马路上,阳光洒在马路上,更斜了,我却突然觉得暖暖的……”虽然阳光已经更斜了,“我”却觉得“暖暖的”,说明老人的话感染了“我”,让“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正午的斜阳既烘托了“我”的心情,又见证了“我”心情变化也就是由失落无助到感受温暖、重拾信心的过程。最初,处于正午,阳光洒落,一阵风吹过来,“我”却感觉“冷飕飕地,沁心的凉”,还“把衣领翻过来,盖住半张脸,再手揣进裤兜里,有点蜷缩的味道儿”“走在立交桥下,阳光斜斜地透过路边的大树,在马路上留下斑驳的影子。我尽可能地让阳光多晒点在我身上,我需要阳光,我喜欢暖和的感觉”“又回到马路上,阳光洒在马路上,更斜了,我却突然觉得暖暖的”,可见标题“穿过正午的斜阳”贯穿文章始终,使文章结构紧凑,是文章线索。在正午的阳光中“我”心灰意冷,偶遇老人拉着载满废品的三轮车吃力爬坡。“我”决定帮老人一把,老人拒绝了我,还说“你别误会,这次上坡你帮了我,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往上拉呵!路还得自己走”。老人的话给“我”温暖和启迪,让我重新拾起信心。所以“穿过正午的斜阳”一语双关,暗示老人的话犹如斜阳,深化了文章主题。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创作意图受作家生活经验、立场观点、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等多种条件的支配和制约。创作意图是内隐的,但是有外在表征予以表现。它可以指向主题,可以指向人物,也可以指向情节材料安排,还可以指向题目安排等。破解创作意图,是深层阅读和探究阅读的一个重要体现。作者对小说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方式甚至表现手法的选择都是出于自己的创作需要,或为了情节曲折动人,或为了人物形象丰富,或为了手法与众不同,当然最关键还应该是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而主题的表达又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关。因此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本题要求结合作品从情节、主题、艺术效果方面简要分析小说结尾为什么要揭示老人的真实生活状态。题干已经明确要求从“情节、主题、艺术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写,时值十月,“我”到了北京30多天也没有找到工作,生活无助,心灰意冷。虽然时值正午,一阵风吹来,也“冷飕飕地,沁心的凉”。心灰意冷的“我漫无目的”的走走,遇到一位拉着载满废品三轮车爬坡的老人。“我”打算帮老人一把,可是老人拒绝了“我”的好意,还说“你别误会,这次上坡你帮了我,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往上拉呵!路还得自己走”。老人话犹如正午的阳光,给了“我”启迪和鼓舞,“我”和老人边走边聊,了解了老人的状况和身份,老人说自己退休了,老伴去世,儿子在国外教书,自己捡垃圾赚钱养活自己,儿子给的钱,给儿子存着,好将来娶媳妇用。“我”和老人一起来到老人家,遇到一位老太太,揭穿了老人的身份,原来老人三年前儿子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工作,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没有音信。老头受了打击“就这样了……”,在文章结尾揭示了老人的真实经历和状况,使故事再生波澜,出人意料之外。臆造出老伴去世,儿子在国外教书,还是自己捡废品,努力靠自己去生活,不接受别人帮忙,哪怕搭手推下车都不要的老人,给了我温暖和启迪。其真实状况在文章结尾揭示,说明生活的不如意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正午的斜阳”的温暖与鼓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老人真实状况在结尾揭示出来,引人深思,启发人们深入思考人生。一个生活遭受如此打击的老人,生活还是如此坚强,处处靠自己,哪怕是推车爬坡时搭把手的帮助都不愿意接受,“这次上坡你帮了我,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往上拉呵!路还得自己走”。
【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五、语言文字题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的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是各个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①______。翻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仅仅掌握了外语是不够的,②______。此外,翻译不仅是机械的语言转换,③________。如果对本国与对象国的文化缺乏了解,要做好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
【答案】 (1). ①这种交流和融合必须通过翻译 (2). ②学好母语同样是翻译的基本功 (3). ③也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交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补写句子,首先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先找是否有标志,如关联词、修辞等;如果没有,就看其意思,根据上下文意思连贯,进行补写。本题,第一处,根据前文“是各个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推断出应填表示“这种交流和融合必须通过翻译”意思的句子;第二处,根据后文“如果对本国与对象国的文化缺乏了解,要做好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学好母语同样是翻译的基本功”意思的句子;第三处,根据前文“翻译不仅是机械的语言转换”可推出此处填写表示“也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交流”意思的句子。
23.下面是某校学生办理退宿手续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学生先到团委领取退宿表格,填好信息,家长签字,交班主任审核,审核通过后上报年级,年级审核签字后上交校办室存档,学生退宿成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图片、描述图片、分析统
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流程图类,对于流程图,第一步:看图。①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②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时间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③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产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第二步:用文字简明表达。明确陈述对象,注意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现事件的流程。本题,题目已经点明流程图是“学生办理退宿手续流程图”,表述对象是“学生”,从去团委领取表格开始,按照箭头一步一步进行表述,不要有所遗漏,注意,要求在最后一步年级审核签字上交校办室存档后指出学生退宿成功。
六、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和杠精。
“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社会心态。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流行语来体现你对2018年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流行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年度流行语的价值何在
自有互联网以来,年度流行语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新景观,其背后折射的大众心理和诉求,值得思索和回味。
年度流行语凝聚了时代的缩影。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引起各国关注,得到全球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国际共识。“退群”本是源于微信群的网络用语,但随着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接连退出一些国际协议或组织,被形象地称为“退群”,并广泛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今年浙江等地提出“政府要努力做好‘店小二’”,是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店小二”由此演化出新义。这几个流行语紧扣时代特征,忠实记录了大时代的变化。
年度流行语记录了对社会的观察。“教科书式”,源自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的视频,其中记录的执法程序和现场指令等都无可挑剔,具有教科书一样的规范性,承载了人们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期待。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产生了信息焦虑,尤其是找不到有效信息的焦虑,有两组流行语与此有关。“官宣”,即“官方宣布”,把个人、机构等行为称为“官方”,有强调其权威性、可靠性的意味。与此同时,“确认过眼神”的流行,反映的是人们面对海量消息甚至虚假信息时希望得到“确认”“甄别”的心理。
年度流行语蕴含着对生活的体悟。曾经流行的“感觉身体被掏空”“葛优躺”等,都可以窥见一种“丧文化”的端倪,这次依然有所体现。“锦鲤”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隐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表达释放。与此相关,“佛系”更为直接,它源于某种自嘲心态,是一种不可取的生活态度。“杠精”,是指不问真相、不求是非、为反对而反对的人;“巨婴”,则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的人,这两个概念能够上榜,背后是人们对某些不理性行为的反思与批判。
从流行语中,我们可以研判时代走向、汲取成功力量。那些具有时代烙印的流行语固然宝贵,但是关注社会、关注个体的流行语,也在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去读懂大众心中所想,从中找到新的方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请从中选择两三个流行语来体现你对2018年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的写作重在对材料的理解。自有互联网以来,年度流行语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新景观,其背后折射的大众心理和诉求,值得思索和回味。首先,年度流行语凝聚了时代的缩影。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引起各国关注,得到全球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国际共识。今年浙江等地提出“政府要努力做好‘店小二’”,是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店小二”由此演化出新义。“退群”本是源于微信群的网络用语,但随着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接连退出一些国际协议或组织,被形象地称为“退群”,并广泛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这几个流行语紧扣时代特征,忠实记录了大时代的变化。年度流行语记录了对社会的观察。“教科书式”,源自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的视频,其中记录的执法程序和现场指令等都无可挑剔,具有教科书一样的规范性,承载了人们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期待。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产生了信息焦虑,尤其是找不到有效信息的焦虑,有两组流行语与此有关。“官宣”,即“官方宣布”,把个人、机构等行为称为“官方”,有强调其权威性、可靠性的意味。与此同时,“确认过眼神”的流行,反映的是人们面对海量消息甚至虚假信息时希望得到 “确认”“甄别”的心理。年度流行语蕴含着对生活的体悟。曾经流行的“感觉身体被掏空”“葛优躺”等,都可以窥见一种“丧文化”的端倪,这次依然有所体现。“锦鲤”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隐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表达释放。与此相关,“佛系”更为直接,它源于某种自嘲心态,是一种不可取的生活态度。“杠精”,是指不问真相、不求是非、为反对而反对的人;
“巨婴”,则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的人,这两个概念能够上榜,背后是人们对某些不理性行为的反思与批判。从流行语中,我们可以研究判断时代走向、汲取成功力量。那些具有时代烙印的流行语固然宝贵,但是关注社会、关注个体的流行语,也在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去读懂大众心中所想,从中找到新的方向。根据以上对材料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年度流行语的时代感、年度流行语的导向性、年度流行语表达了人们的心愿、年度流行语的价值等,都可以是写作立意的角度,考生要注意结合当下现实生活去深入挖掘年度流行语的内含,这样作文才能写的深刻。
相关素材积累:
1. 命运共同体,即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源自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全人类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同处于一个利益攸关的集体中,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国内国际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3月11日,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序言》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引起各国关注,得到全球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国际共识。“命运共同体”也已成为一个全球“热词”。
2. 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了一个抽奖活动,从转发此条抽奖微博者中抽奖,抽中的人为“中国锦鲤”,吸引300多万次转发。10月7日支付宝揭晓了抽奖结果,幸运的“中国锦鲤”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锦鲤”立马走红, 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锦鲤”于是成为“好运”的象征。后来,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锦鲤”的走红及其意义的泛化,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店小二”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服务,是店家带给顾客美好体验的重要因素。浙江主要领导人曾提倡,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要当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店小二”。“店小二”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的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今年,上海主要领导也强调,“政府要努力做好‘店小二’”。发扬“店小二”精神,是社会经济结构中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
4. 2018年5
月,有人上传了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的视频。视频中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无论是执法程序还是现场指令等都无可挑剔,具有教科书样的规范性,被网民称为“教科书式执法”。随着视频的“热传”,“教科书式”也逐渐流传开来,人们用它来指“规范的”“典范的”“经典的”“示范的”“完美的”等,形容某事做得非常标准、规范,如“教科书式表演”“教科书式避险”“教科书式设计”等等。同时,语言运用中也出现了“教科书式耍赖”“教科书式下套”“教科书式坑人”等说法,这是对“教科书式”的反用。
5. 2018年10月16日,赵丽颖与冯绍峰同时在微博上发布“官宣”,公布二人结婚喜讯。两人都是粉丝众多的明星,婚讯备受关注,引发网络疯狂转发。几天后,“官宣”纷纷出现在新旧媒体上,都是某个人或某机构宣布的某消息。“官宣”迅速走红。“官宣”从“官网”“官微”衍生而来,意为“官方宣布”。其“官方”指某种权利的拥有方。“官方”本指政府方面,如“官方人士”“官方消息”等,把个人、机构等非官方行为称为“官方”,也有强调其权威性、可靠性的意味。
6. 语出林俊杰《醉赤壁》里的一句歌词: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而现在则取仅“确认过”“甄别过”的意思。这一热词的流行,反映了人们面对真假莫辨的网络信息和鱼龙混杂的市场中,希望“确认”“甄别”之后,获得真实的结果,渴望遇到对的人。重点放在确认二字上,用心去甄别。
适合说理:正面:缘分、心有灵犀一点通。反面:用于来做前缀,来进行吐槽和恶搞。如“确认过眼神,我遇到一个巨婴”“确认过眼神,遇到不讲理的人”
7. 退群,即退出某个社交平台上的交流小组。后来,含义引申,使用范围扩大,退群也指退出某一群体。特朗普担任总统之后,美国接连退出了好些国际协议或组织,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万国邮政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等。特朗普甚至扬言,美国将退出世界贸易组织。当然,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特立独行,不太合群,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适合说理:正面:避免无效社交、拥有独立思考、人生学会做减法、、个性张扬、、卓尔不群。反面:孤独终老、没有担当、推卸责任、孤僻不合群、、任性自私。
8.“佛系”是一个外来词。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了一个“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即爱独处、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不想花时间与异性交往的男人。2017年12月,一篇题目为《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博文将这一词引申为年轻人的“佛系生活”方式,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佛系”迅速引爆网络,并显示出超强的构词能力,现在成为一个流行前缀,用来组成“佛系青年”“佛系生活”“佛系人生”“佛系乘客”“佛系父母”以及“佛系教师”“佛系购物”等词。
适合说理:正面:反对锱铢必较、反对非理性争执、恬淡无争、超然世外、安贫乐道、淡定从容。反面:消极避世、缺乏进取精神、、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安于现状、听天由命。
9 巨婴,本是指体形巨大的婴儿。近年来,人们用“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今年“高铁霸座”“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等事件,让“巨婴”的热度进一步升高。“巨婴”现象已引起了全社会关注。
适合说理:大多用来形容负面,如“高铁霸座”“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道德绑架驻外领事馆,公交逼迫他人让座等事件。没有规则意识,病态心理,也用来形容啃老一族。自私依赖性极强的妈宝男,“他还是个孩子”,也是属于巨婴心态。
10. 指“抬杠成瘾,抬杠成精”的人。这种人往往不问真相,不求是非,为反对而反对,为争论而争论。“杠鸡蛋里挑骨头,挑事找茬,吹毛求疵地批评他人,来提升自己的优越感,刷一波存在感。
适合说理:杠精一词属于负面词汇,用来形容那些无事生非故意找茬的人,表现在对他人过分地苛刻。比方说逮捕犯罪嫌疑人,说没打马赛克没有顾及个人隐私权,就属于杠精附体,教师用蓬松的书本拍了一下学生,就被说成打骂学生,也是遇到了杠精。背后隐藏的,是对他人深深的敌意。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