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8.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育才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 2017.11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命题人:芦红梅
答题说明:
1.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若要求粘贴条形码,请按照要求粘贴。
2.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这一传统中国节,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使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靓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
(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重阳节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它形成于战国时期,直到唐代才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B. 重阳节的习俗自古以来就丰富多彩,古有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今有诗文朗诵、武术表演、歌舞表演等活动。
C. 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D. 我国深厚的文化实力在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节日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节庆活动的形式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有所创新。
B. 有的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如重阳节中蕴含的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C. 要想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记住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D. 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国家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给传统节日赋予新的时代气息,使这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更具有参与性与共创性。...
B. 中国传统节日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中华文化的共同底色,可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C.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余年而不衰,其原因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始终不割断文化这条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命脉。
D. 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就必须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犁的情结 (高维生)
①农具中,我最喜欢的是犁。辽阔的土地,一头牛,一只犁杖,一个人,耕过的田地,像海中翻腾的浪花,有了鲜活的气息。犁像笔一样,写下对土地的情感,对丰收的渴望。农人的吆喝声,单调、朴实、透明,风儿似的掠过,牛儿循着熟悉的声音,牵动犁杖。
②农具当中犁是让人尊重,敬畏的,如果把农具排行的话,犁应为老大。这并不是因体积而论,是它的耐苦、执著和坚毅。犁像动物界中的老虎,平时安静,隐卧一旁,动起来有摧枯拉朽之势。一年中,大多的时候,它闲置被人遗忘,只有播种的季节,回到土地上,积攒的力量才爆发出来。
③今年春天,我回到故乡,在延吉喧闹的街头,寻找童年的足迹。童年的大杂院,变作前尘往事,一条宽大的马路,掩盖了我在异乡的不尽思念。站在马路边,注视穿梭般的车流,耳边的聒噪,有了不尽的感伤。
④第二天,在友人的陪伴下,来到了五凤屯,这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⑤乡村人少车少,没外人打扰这儿的平静生活,一个人走在洪分河的堤坝上,两旁是桦树林,它摆脱了冬天的冷酷折磨。新生的叶子滑爽,富有弹性,清晰的纹络,流动着土地的汁液。蔓延的野草中有打碗花和飞舞的蝴蝶,草的清香像水一般地涌动,一潮潮地扑鼻。鸟儿像歌手,唤醒了深深的记忆,消除了心中郁积的烦躁。欢快的河水,像大地的女儿抛下的缎带,丰富的情感,润养岸边的村庄、田野。慢悠悠走动的牛车,铃铎的叮咚声,让我想起童年的欢乐。
⑥不远处的土地上,一头牛拉动犁杖。农人的吆喝声,听后特别舒坦,不像汽车的噪音,撕裂耳膜。农人神情专注,无一丝杂念,那一刻,他在倾听土地和犁的情语,翻耕的泥土,像一朵朵开放的花儿,舒展的叶子,浸润清晨的露珠,漫着花的清新。
⑦我扶过犁,上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铺天盖地,风起云涌。上农业课的老师是个男老师,课堂上除了讲课本的知识,他还说了很多的趣事。在他下乡的邻屯,有一个上海知青集体户,刚到东北的时候,闹了好多的笑话。上海弄堂长大的年轻人,细皮嫩肉,穿着统一发的黄大棉衣,戴着黄棉帽子,操一口南方口音,惹得乡下人好喜欢。看村头往地里拉粪的牛车,觉得很有意思,就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在战场上,对着前方大声地喊道:“前进!”牛车一动不动,急得不停地拍打牛身子,牛慢慢地倒刍,听不懂知青小伙子在说什么,更听不懂江水滋润的南方话。
⑧我们喜欢男老师的实习课,在田间地头的劳动,搀杂玩耍的因素。有一次,我们到学校的学农基地上课,一张犁摆在地头,他牵来牛,教同学们如何上套,讲耕地对一年的重要性。他做一系列的示范,告诉我们在扶犁中注意哪些环节,牛在他的吆喝声中,拉着犁听话地向前走。犁翻开土地,男老师扶犁的神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同学都要上去,亲手扶犁,试一试,犁在我们的手中变得不听使唤,牛也不听话了,走走停停,像在田地散步休闲。轮到我上场,更惹得同学们大笑,我扶犁时东摇西晃,像喝醉了酒,牛儿不时地“哞哞”叫两声,提出抗议。
⑨犁在我的眼中是浪漫的,像一首长诗,歌颂人、土地、未来。它是那么地热爱土地,从不背叛。它不像镰刀,如同一只不安稳的松鼠,做些琐碎的事情,然后被人随便地丢弃。
⑩一个人在春天,在童年的乡村的大地,又一次听犁的歌唱。 (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犁的情结”为题,主要抒发了对土地的热爱、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B.文章第二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赞扬了“犁”的独特品性,同时也对“一年中大多的时候,它都闲置着被人遗忘”略感遗憾。
C.第五段“鸟儿像歌手,唤醒了深深的记忆,消除了心中郁积的烦躁”与作者对童年的回忆以及文章的主题相呼应。
D.本文是作者身处“童年的乡村的大地,又一次听犁的歌唱”之后,从心底里唱出的乡情、“我”、土地与未来相依相恋的一曲动人的赞歌。
5.文章以“犁”为线索,多次具体描写了人们使唤牛或用犁的活动,请简要概括。(5分)
6.作者说:“犁在我的眼中是浪漫的”。请结合材料,探究“浪漫”的表现与作用。(6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1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 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 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 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 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 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
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 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 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 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 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 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 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 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 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 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 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 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 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 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 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 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 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 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 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 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 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 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 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5分)
A.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 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 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 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 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 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1分)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弟”
,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把罪犯找了出来。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太平。
13.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4分)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4分)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4分)
(二)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4-15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①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释】: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描写色彩明丽,景色美丽。五原的田野上,杨柳拂水,风光绮丽,一派盎然的春意。
B.第二句写了另一番景象,清清的泉流又失而复得,“旧是”二字透露出一种欣慰之情。
C.诗人寄情于景,连续描绘了八个画面,这些画面都是作者目光所即,以色彩的变化为线索。
D.颈联写五原的见闻,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之声,蕴含着一种忧伤的情调。
E.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同大多数边塞诗一样,抒写了诗人在春天经过收复了五原时的豪迈之情。
15.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并作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家族人丁稀少,内外无亲的可怜可悯之状。
(2) )《庄子·逍遥游》中,上承对蝉和斑鸠嘲笑大鹏的叙写,下启对朝菌、寒蝉等的论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庄子·逍遥游》中“ ________________ ”一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赞誉而更加奋勉。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夙遭闵凶(一向) 躬亲抚养(亲自)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 形影相吊(安慰)
C.披绣闼,俯雕甍 (披着 ) 除臣洗马(除去)
D.臣具以表闻(准备) 刘病日笃(病重)
18.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都相近的一组是(3分) ( )
A.野马也,尘埃也 悦亲戚之情话
B.辩乎荣辱之境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腹犹果然 孟学士之词宗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寂寞空庭春欲晚》中,新生代人气演员张彬彬饰演的满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深情款款、温润如玉,更有着芝兰玉树的风姿气度。
②最可恶的医生便是那些一味地危言高论却抵死也不肯把真相说出来的人。
③今天我们虽然萍水相逢,但好歹也认识了十几年了,既然能在这偏远之地再见面,就一起聚聚。
④卡扎菲政权已日薄西山,随之而来的因内战而强化的地域、部族裂痕,是利比亚人注定要承受的痛苦。
⑤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⑥他们俩常一起出入,偷东西,打架,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们就是高山流水,真令人讨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20.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超过七米。
B.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是十分一致的,而且不相排斥。
C.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这篇讲演的主题是宇宙的未来,或者不如说,科学家认为将来是什么样子的。预言将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
21.(3分)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题目。
孔子:你们都毕业了,怎么又回来了?弟子:外面就业太难,我们回来读研。
这幅漫画意在讽刺当今怎样的一种现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分)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从而引起更加强烈的共鸣。
①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写作(60分)
五、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九歌》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
③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增广贤文》
④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蒙古谚语
⑤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赵翼
⑥整形美容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在暑假期间,包括高中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学生客流,有时能占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而这些人的想法是让自己的颜值高一些,便于今后的就业。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宁夏育才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C 2. C 3. D[]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题中C项,强加因果。原文是说“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前后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因果关系。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种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题中C项,原文第三段是说“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而非专指重阳节。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D项,“就必须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的说法太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
【答案】4(3分).B B项“略感遗憾”错。[.
5.(5分)①耕地农人:犁划开黑土地,犁尖被土地磨得锃亮,翻耕的泥土像开放的花儿。
②上海知青:大声喊“前进”,牛车一动不动;不停地拍打牛身,牛却慢慢倒刍。
③男教师:吆喝着牛,牛听话地拉犁向前,犁翻开了土地。
④“我们”:犁在手中不听使唤,牛走走停停;“我”扶犁时东摇西晃。
答两点给4分,答三点给5分。
6.(6分)表现在:①犁积淀着悠悠乡情,是家乡人永远写不尽的童谣与抒情长诗,②犁象征着乡亲们朴实而勤劳的内在本质,③犁代表着家乡人对金秋丰收的希冀和幸福未来的向往。
作用有:①镌刻着家乡人对土地的珍爱,②彰显着他们对故乡的一往情深,③记录着作者对童年的回忆与对故乡的祝愿。 (答案围绕以上各点作答,每点2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1 2分)
【答案】7. A 试题分析:“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 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8. BE 试题分析:A项,“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项,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 个小小的圆珠笔”;D项,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 充分条件“只要…… 就”。
9. (4分)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 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试题分析:注意从“技术上”“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创新力”“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寻找差距,然后提出建议,可从“人才”“理念”和“工匠精神”的角度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1分)
【答案】10.(3分)C【解析】1.理解句意后,抓住词汇“安帝、殇帝、事事”和分数表示法断句,“太后定策/迎安帝”一句中间可断可不断。
11(3分).D【解析】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
12.(3分)C 【解析】“首服”说明偷窃者是自首服罪的,并不是邓皇后亲自找出来的。
13.(1)(4分)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去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
(“非”,批评;“务学”,致力于学习。“衣服”,这里是两个词,都作动词用:裁剪衣服,做好服饰。)各1分,句意1分
(2)(4分)鄙人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不是我人头落地所能报答皇上的。(“猥”,鄙人;“当”任,充当,担当,;“ 陨首 ”,头落地。各1分,句意1分)
(3)(4分)所以,那些智能胜任一官之职的人,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德行使统治者满意的人、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他们自视也就像这样吧!(“效”,功效,这里是“胜任”;“比”,合,联合;“征”,信,“使......信任”,“取信”各1分,句意1分)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
(二)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4-15题。
【答案】14.CE【解析】1.C项中画面的线索应该是作者的行踪。E中的“豪迈之情”有误,这首诗抒发的是作者经过五原时的复杂心情,既具有爱国热忱,又有忐忑不安的忧虑和伤感。)(C项为2分,E项为3分)
15.“从来”和“今日”对比,从前的饮马泉冰冻一片,坎坷难行,今日的饮马泉寒冰解冻,绿水分流,写出了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②严冬与阳春之景,艰难与欢畅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征途的顾往瞻来,既有看到充满生机景象的喜悦,也有委婉表达希望乘胜追击的担忧。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五尺应门之僮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答案B解析 A夙,早时。C披,打开;除,授予官职。D具,详细。
18.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都相近的一组是(3分) ( )
答案 B 解析:A 、野马: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哺乳动物,体形似家马,产于我国西北及蒙古。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的成员。C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学士: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D众人: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家,许多人。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答案】C【解析】解析:①芝兰玉树:德才兼备的有出息的子弟。②“危言高论”指的是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这里可用“危言耸听”;③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用在此句自相矛盾;④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⑥高山流水,褒义,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20.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答案:D解析:A项,搭配不当,“寿命能活八至十年”主谓不搭配,可改为“能活八至十年”。;B项语序不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C项,成分残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缺宾语,应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的地方”。
21.(3分)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题目。
一些读书人,适应环境能力差,逃避现实。
【解析】孔子的弟子毕业了,因外面就业太难,回来读研。那就需质疑:一样的就业环境,为何别人就业不困难?这说明这些弟子不能适应就业环境,采取了逃避的态度。
22.(5分)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答案】(5分)②不是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
③不是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就一定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话题立意——人才成长、使用、评价等角度都可以
参考:
①③④:在集体中如何自处(认识自己的价值,共同进步,团结友爱)
①⑤⑥:美不不是用统一标准来衡量的,不能盲目跟风。
①②⑤+⑥:个体要注意,人才要重实力而不能过于看中颜值
①②③:世间万物各有所长,要懂得赏识。
①②④:在集体中如何自处(贡献自己的力量,能赏识别人并懂得感恩,团结)
①②⑥:如何赢得机会(有长处,有伯乐,有自信)
②③④:优秀的领导者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发掘 培养)
②③⑤:优秀的领导者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发掘人才 培养人才 具备发展的眼光)
②③⑥:优秀的领导者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发掘人才 培养人才 不能以貌取人)
赋分原则:话题随意,脱离主线,降档赋分,然后看文章本身质量赋分,可参照以下标准。写成说理文以外的,一律按跑题文处理。
【参考标准】一等文:54分左右浮动。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
二等文:48分左右浮动。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
三等文:42分左右。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
四等文: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只写标题者(包括只有标题是自己的且源于材料,其余抄写卷中其它材料的),3分;大段抄袭卷中各类材料、只有段首段尾是自我表达的,10分;只写二百字,12 分左右;三百字,20分左右;四五百字,文章相对完整,32分左右;六百字,表达相对完整,38分左右;字数未到八百字,表达相对完整,42分左右。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分左右;完全写自己的,看不出与材料有何关系,最高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