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是人学。”文学关心人,关怀人的命运和处境,从根本上说,就是关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今天的“人”,不仅同“类”,而且同“村”。所以,文学在关怀单个人的时候,归根结底是在关怀整个人类。现今世界,高科技把所有人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区域地都“互联”到一起,人类的命运也就更加密切地融为一体。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得“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更加深刻和丰富,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是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基石。《尚书·尧典》记载:“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这是说国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周易》认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这里明确勾画出万国安定团结、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图景。《礼记》认为圣人乃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吕氏春秋》认为“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并逐步形成“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观念。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追求“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力图建构起一个人人各得其所、共享发展、友好相处的美好社会。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这可以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发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渊源,同时推进文学创作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开展文学创作,可以让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
世界文学经典实际上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在西方,古希腊文学中“人本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开始认识自我,表现为以人为中心观察世界。斯芬克斯之谜寓意无穷,深藏着“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意蕴,反映出古希腊人对“人”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巴尔扎克深刻地批判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探索着现代文明的走向,他的小说对人类前途和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庞大而又奇特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情世俗,揭示了人被物化的历史悲剧。“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重视人的价值,鲁迅创作的重心就是主张“立人为本”。进入新世纪,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进行大胆的设想:当更高级的三体文明碾压人类文明时,人类文明将如何生存?刘慈欣痴迷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全人类共同的信仰、信念、理想和追求。
(摘编自郝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观照文学创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如今“互联”的时代,文学既关怀单个人的命运和处境,又关怀整个人类的命运和处境。
B. 具有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的文学经典,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C. 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的。
D. 世界文学经典的创作者关注人类的命运,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解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渊源以及它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
B. 第二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归纳论证、引用论证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渊源。
C. 作者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证明了世界文学经典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D. 文章采用对照结构论证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科技使人与人关系更密切,新时代文学创作开始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方针。
B. 如果西方文化中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就会和中国一样孕育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 能否深入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取决于读者是否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 地球人只要建构成坚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即使更高级的三体文明碾压人类文明时也不必担心。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C
项,“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的”无中生有,原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重视人的价值,鲁迅创作的重心就是主张‘立人为本’”,并没有说“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的”。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D项,“采用对照结构”错误,原文第一段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得‘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更加深刻和丰富,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第二段写“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是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基石”,第三段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第四段写“世界文学经典实际上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可见并没有采用“对照结构”。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B项,“如果……就会……”的表达太绝对,也没有体现出西方没有“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原文说“在西方,古希腊文学中‘人本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开始认识自我,表现为以人为中心观察世界……他的小说对人类前途和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可见西方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
C项,“取决于读者是否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错,原文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但是不能认为“能否深入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取决于读者是否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项,“只要……就”的表达太绝对,也夸大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原文说“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进行大胆的设想:当更高级的三体文明碾压人类文明时,人类文明将如何生存?刘慈欣痴迷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文中举《三体》为例,是为了论证 刘慈欣“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
故选A。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媒体的制作、运作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加上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媒体的运行机制几乎是戴着镣铐跳舞。而自媒体的门槛相当的低。在像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再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板,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烦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
得益于数字科技的发展,没有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网络全天候服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地增强。自媒体作品从制作到发表,其迅速、高效是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介所无法企及的。加上网络跟帖和微博评论、新闻时评,自媒体与受众之间几乎是零距离接触。尤其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和突发新闻中,微博的第一现场报道,更是为传统媒体所不及和学习借鉴。
(摘编自张笑涛《时评与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公民精神培养》)
材料二:
强大的生命力:“微公益”频出奇招 “微公益”有强大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其具备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新特点。第一,“微公益”的传播方式方便、灵活、效率高。一条“微公益”信息从发出,到转发,到成为媒体焦点,一般周期不会超过24小时,可以引发信息爆炸的传播效果。第二,“微公益”以网状传播和互动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即以一个信息核为圆心,向周边无限制扩散,同时每一个信息接收者在接收信息过程中转变为信息发送方,再次形成新的信息传播核心。第三,社会名人充当“意见领袖”,只要“登高一呼”便可“一呼百应”。虽然如此,“草根”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与名人形成均势,即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第四,“微公益”利用其广泛的参与度,参与者知识构成、能力水平丰富等因素,达到了扩大透明度、公开度的效果。第五,在“微公益”活动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微博也加入其中,使“微公益”信息传播过程更具公信力。
“钟摆效应”:“微公益”难辨真假学者朱大可曾经谈到自媒体在信息域与垃圾场之间的摆动问题,并且称之为互联网世界的“钟摆效应”。“微公益”主要是网民借助微博这一类自媒体,从身边各种微小的公益行动着手,制造與论。但是一番热潮之后,民众对“微公益”投来了怀疑的眼光。如果“微公益”经常夹杂虛假不实的垃圾信息,就会削减大家做公益的热情。而且,“微公益”的崛起与传统公益引发的信任危机有很大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微公益”不能出现任何失误,一旦出现差错,即被认为“腐败”“失职”,导致受众对新生事物容忍度大大下降,采用激烈的方式进行抨击,甚至出现对社会事务零容忍的现象。
(摘编自张亮《自媒体时代的“微公益”》)
材料三: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的视频(“类”电彩)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在传媒精神、影像艺术和信息技术激越张扬的时代,一台摄像机、一个梦想、一点创意架构出的微电影,就可以表现你所有的憧憬、智慧与感动。大学生拍摄以自己及身边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的微电影已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慢慢地走进微世界,并逐渐形成微电影界的新生力量,也为微电影界带去了无限活力,时下大学校园内微电影的现状更是呈现出一派雨后春笋的景象。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拍、自演,定格校园美景,记录青春印迹,创造出了一批原汁原味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微电影。
(摘编自魏文彦《浅析微时代微电影的特征》)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微公益”信息都可以自动进行爆炸式的传播,在24小时内高效完成从发出到成为媒体焦点的过程。
B. 政府微博使“微公益”信息传播过程更具公信力,但若“微公益”常夹杂不实信息,也会削减民众热情。
C. 互联网世界存在“钟摆效应”,“微公益”也不免有在信息域与垃圾场之间摆动的问题。
D. 微电影的放映用时和制作周期虽然都短,但其具有完整策划、系统制作体系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作、运作需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新闻审查制度的严格性,这些犹如“镣铐”,束缚着传统媒体的运行。
B. “微公益”信息传播核心是不固定的,信息接收者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并向周边无限制扩散。
C. 微电影处在这个传媒精神、影像艺术和信息技术激越张扬的时代,因此其内容主题必然是丰富多样的。
D.
作为微电影界的新生力量,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拍、自演,创造出了一批原汁原味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微电影。
6. 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并分析。
【答案】4. A 5. C
6. ①注册方面:自媒体注册申请简单,门槛极低。②运营方面:自媒体有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模板,发布方便。③信息更新方面:自媒体随时随地更新推送,时效性强。④互动性方面:自媒体双向互动,与受众之间几乎是零距离接触。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A项,“都可以自动进行爆炸式的传播”无中生有,原文是“一条‘微公益’信息从发出,到转发,到成为媒体焦点,一般周期不会超过24小时,可以引发信息爆炸的传播效果”,并未说“自动进行爆炸式的传播”。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C项,“因此其内容主题必然是丰富多样的”强加因果,且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在传媒精神、影像艺术和信息技术激越张扬的时代,一台摄像机、一个梦想、一点创意架构出的微电影,就可以表现你所有的憧憬、智慧与感动”,只是在强调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微电影”制作比较方便快捷。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本题要求概括自媒体的优越性。根据材料一“自媒体的门槛相当的低。在像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
”,可概括出“注册方面:自媒体注册申请简单,门槛极低”。根据材料一“再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板,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可概括出“运营方面:自媒体有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模板,发布方便”。根据材料一“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地增强”,可概括出“信息更新方面:自媒体随时随地更新推送,时效性强”。根据材料一“加上网络跟帖和微博评论、新闻时评,自媒体与受众之间几乎是零距离接触”,可概括出“互动性方面:自媒体双向互动,与受众之间几乎是零距离接触”。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月下美人泪
肖建国
惠州城有两大养花高手,一个叫黄金,一个叫季献民。
先说黄金。
从黄金记事起,他家就是花匠。别人养花大都为了观赏,而黄金家是为了生活。他家以种花卖花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靠花。所以黄金从小就跟着家人干养花的活。八岁,黄金去上小学。刚好学校的校园在翻整,墙角要种一排花。有员工过来问,种什么花?校长沉吟一会说,种白鹤仙吧,陆游不是说过“芳兰移取偏中村,余地何妨种玉簪”吗?
校长对古诗词有研究,这玉簪就是白鹤仙。
黄金一听,就说不行不行。这玉簪不能种墙根,炕都会炕死。少儿雌黄,校长哪放在心上。果然种上不多久,这玉簪全都晒死了。
校长对黄金刮目相看。黄金读到初二,辍学了。他成绩不好,整天就想着如何侍弄花草。校长说,你回去也好,花草有本心,说不定能让你黄金万两。
校长也真说对了。十多年后,黄金成了惠州城花卉行业的大佬。他不种一般的花,只种奇花异草。比如兰花走俏时,惠州城里的花匠都去养。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你方唱罢我登场。朝京门的王胡子竟养出了猴脸小龙兰。一茎一花一雷公,粉面蒜鼻红头发。嘿,奇了。轮到黄金出手,养的是蝴蝶兰。品种虽一般,可花蕊里包含着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鸽!栩栩如生,绝了。
再比如,养昙花,也叫月下美人。
黄金能让昙花在白天开放。这个,稍有养花经验的人都会。将昙花用黑布蒙起来,不让其见光。到了晚上,则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一个星期后,昙花彻底蒙了,不得不顺从人意,在白天开放。
虽然都会,然而都没黄金的昙花开得艳,开得大,开得多。黄金的诀窍在哪里?据王胡子说,黄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
黄金的昙花供不应求。为防假冒,他在每盆花上都系个标牌:黄金之花。王胡子有次在黄金家喝了点酒,对他说,你养花虽好,可比不过季献民。黄金心里咯噔一声。
季献民是教书匠,退休后回到家里,开始养花。他只养四种花,梅花、兰花、昙花、菊花。他养的花不卖,只送人。
送人也看对象。王胡子同季献民认识多年,也只得到过一盆。
季献民养花好在哪里呢?黄金想去看看。
季献民家住在东江边,门前有棵木棉树,老干横枝,雄姿英发。据说每到春天,木棉花开,这树冠就成了燃烧的火焰山。
季献民的花种在后院,有三四个屋地大小,木架上按品种分类,养的全是花。有幼苗,有成品,有的正热热烈烈地开放。花香扑鼻。黄金仔细嗅了嗅,这花香与他那里香得不一样。香得纯粹,甘甜。真是奇怪了。
再看昙花,黄金更为惊讶。有很多盆都是他家的,“黄金之花”标牌还在呢。季献民说,这都是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昙花花期短,可它命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它知感恩。
这高论,黄金第一次听说。晚上,季献民刷牙漱口,洗面洗手,清理好自身,才进入后院。后院里没有灯,星月辉映,影影绰绰。黄金莫名地感到一阵心虚。
就这样赏花?
对。不过,你坐着,我还要做点事,来,看着这盆昙花,今晚她将为我们绽放。季献民边说边拿出一管笛子来。黄金发现今晚要观赏的,正是从前他的昙花。
笛声响起,婉转悠扬,伴随习习凉风,如清水般掠过黄金心田。黄金不懂旋律,更不懂诗文,但此刻,这如怨如慕的笛声让他觉得身心变空,身体在变轻盈,有一种想飘起来的感觉。
醉了,还是晕了?黄金想不明白。他只想随着这笛声向上走,向上飘,最好能飘到云端去,再也不回来。然而,笛声戛然而止。
昙花开了。
在月光的映照下,悄悄然,昙花的花蕾慢慢翘起。随着笛声的缠绵,昙花如网少女一般,很害羞地将淡紫色的外色慢慢打开。一层层,一片片,有序地展现洁白芬芳的玉体。当花心褪到最后一层时,忽地,满院飘香,如雪般的大花朵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绽放了。最让人惊奇的是,每朵花片上都凝聚一滴晶莹的泪,在月光下闪着温润的光,并当着黄金的面滴落而下。有的落到了黄金的膝盖上,沁人心脾的凉!
黄金彻底呆了。好久,他才醒悟过来。
月偏西,黄金告辞季献民回家。转身,他发现季献民家门口贴了副很显眼的对联:相看何须尽解语;爱花最是惜花人。
这联,进去时怎么没看到呢?黄金自言自语。
(摘编自《百花园》2018年第5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金之所以成为惠州城花卉行业的大佬,除了他从小在家里耳濡目染,更与他本人爱侍弄花草的兴趣密不可分。
B. “你养花虽好,可比不过季献民。”王胡子的话,目的是引起黄金的好奇心,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C. 小说中有关木棉树的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树如其人,木棉的形象实则是季献民不同流俗、热情洋溢的物化。
D. 画线语句描绘出月下昙花盛开的美景,把月下昙花比为害羞的少女,花朵比成“雪花”;“害羞”“猝不及防”把昙花人格化,极富情趣。
8. 小说标题“月下美人泪”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在写黄金和季献民养花时,对比手法运用得十分成功,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7. B 8. ①指夜晚月下昙花盛开时花片上的露珠。②指昙花对季献民的知恩感恩的泪。(季献民的昙花是被人扔掉的黄金的花,季献民把花捡回,对昙花有治愈之恩,而昙花本有心,知恩感恩,才在月下开出惊世骇俗之美,流下知恩感恩之泪。)③月下美人泪更是心灵共鸣之泪,惺惺相惜之泪。季献民与昙花互为知己,心灵相通。
9.
①两人养花种类的对比:黄金养花只养奇花异草,季献民只养梅花、兰花、昙花、菊花。②两人养花目的对比:黄金养花目的是卖出好价钱,赚取黄金万两;季献民养花目的是只养不卖,用来送人,欣赏,陶冶情操。③两人对所养之花的态度对比:黄金为了赚钱,经常改变花的自然规律,进行嫁接等,从“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黄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等语句可看出;季献民对待所养之花像对待朋友一样尊重、爱惜,把花当作心灵的朋友,从文中捡回别人扔掉的黄金之花再养,欣赏昙花时刷牙漱口、洗面洗手、清理好自身,吹笛等细节可看出。作用:小说通过黄金和季献民养花的对比,凸显一个道理:花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人对待花(或美的事物),只有知之懂之爱之惜之尊之,才能欣赏到更纯粹的美,嗅到更纯粹、更香甜的香。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B项,“王胡子的话,目的是引起黄金的好奇心”理解错误,原文“王胡子有次在黄金家喝了点酒,对他说,你养花虽好,可比不过季献民。黄金心里咯噔一声”,可见,王胡子是酒后之言,并没有什么目的。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本题分析“月下美人泪”的含义。首先理解浅层含义。结合“养昙花,也叫月下美人”可知题目中的“月下美人”就是“昙花”;结合“最让人惊奇的是,每朵花片上都凝聚一滴晶莹的泪,在月光下闪着温润的光”,可知这“泪”是指花瓣上的“露珠”;因此“月下美人泪”浅层含义是“夜晚月下昙花盛开时花片上的露珠”。接着分析深层含义:结合“季献民说,这都是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昙花花期短,可它命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它知感恩”,可知这“泪”是“指昙花对季献民的知恩感恩的泪”。结合“月偏西,黄金告辞季献民回家。转身,他发现季献民家门口贴了副很显眼的对联:相看何须尽解语;爱花最是惜花人”,可知季献民与昙花惺惺相惜,因此,这“泪”又是“是心灵共鸣之泪,惺惺相惜之泪。季献民与昙花互为知己,心灵相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熟悉常用艺术手法的特点,解答时先概括术语,再分析在文中的运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效果。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结合“他不种一般的花,只种奇花异草”“季献民是教书匠,退休后回到家里,开始养花。他只养四种花,梅花、兰花、昙花、菊花”可知这是两人养花种类的对比。结合“别人养花大都为了观赏,而黄金家是为了生活”“他养的花不卖,只送人”,可知这是两人养花目的对比。结合“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黄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季献民说,这都是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昙花花期短,可它命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晚上,季献民刷牙漱口,洗面洗手,清理好自身,才进入后院”可知这是两人对所养之花的态度对比。作用,可从主题角度分析,结合“相看何须尽解语;爱花最是惜花人”,可知本文主题是“花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人对待花(或美的事物),只有知之懂之爱之惜之尊之,才能欣赏到更纯粹的美,嗅到更纯粹、更香甜的香”。对比正是为了突出这一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①。至卫尉丞。上其文,乃赐第,擢盐铁判官。陕西铸康定大铜钱,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出为京西转运使,奏计京师。元昊为下所杀,遣杨守素来告哀。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为谅祚册礼使,采摭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之要,为《治戎精要》三篇上之。进直史馆,迁河东转运使。帝尝以禁帑金帛赐河北,亦欲与河东。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颛为使者,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未尝以胥吏自随,人安其政。入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侬贼犯岭外,以知潭州。宣抚司以宣毅卒有功,檄补军校,颛察其色动,曰:“必有异志。”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诏书褒激,赐白金五百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坐在潭日贱市死商珠,降为待制。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乃还学士,徙徐州,以太子宾客致仕
。积官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任颛传》)
【注】①唐宋科举均有学究科。宋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亦有未经科举而恩赐此称的。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B. 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C. 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D. 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判官:唐宋时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僚属;盐铁判官为盐铁司的属官。
B. 榷场:宋、辽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除官营外,商人需领得文件方能交易。
C. 待制: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要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
D. 致仕:亦称致事、致政、乞骸骨等,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任颛满腹经纶,精明强干。任颛因献文,被赐进士及第,后委派他为册封谅祚的册礼使,他顺利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务。
B. 任颛有礼有节,令人折服。皇帝命他接待西夏使臣杨守素,他对其动之以情,攻心为上,令杨守素找不到口实,折服而去。
C. 任颛治政有方,措施得当。任颛任转运使时,每视察所辖区域,必定找部下中一名贤能的人和他同随同议,百姓乐于受他治理。
D. 任颛深得帝心,不断升迁。任颛想方设法保全了大宋颜面,为官任劳任怨,明察秋毫,深得信赖,累计资历得官至户部侍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按之,具服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
(2)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抓了他审讯,此人承认是给侬贼做内应的。于是搜查他的家,得到他所记录的潭州的情况都非常详细,就把此人斩首示众。
(2)当时四路都上告西夏侵犯边境,独渭州没有上报,朝廷怀疑(任颛)在边境上侦察不严密,任颛竭力说没有忧虑,皇帝派人去察看,确实如此。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正确断句是,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遣使要请十一事”,“十一事”是“要请”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CD项;“颛押伴”主谓都全,其后断开,“一切晓以义”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致仕”亦称“乞骸骨”错,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而“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他对其动之以情,攻心为上,令杨守素找不到口实,折服而去”错,原文是“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没有体现“动之以情”。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有:(1)按,审讯;服,承认;悉,详细;徇,示众。(2)闻,使动用法,使……知道,报告;上,上报;斥候,侦察;虞,忧虑;觇,察看;信,确实。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找不到译文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阶前芍药①
柳宗元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②红醉浓露,窈窕留余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③,悠悠南国④人。
【注】①此诗为干谒诗,此时作者赋闲在家。②欹(qī):倾斜的意思。③溱洧赠:《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之芍药为香草名。④南国:江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开头先把芍药与众花对比:凡花已随春而凋谢,唯有芍药开在今晨,突出芍药不同凡花的美好形象。
B. 三、四句诗人把芍药比作醉酒微醺的窈窕佳人,“留”字赋予芍药人格化,更富有情趣,作者对芍药的赞扬跃然纸上。
C. 五、六句诗人展开想象:惠风和畅,芍药频频向诗人摇手,诗人被芍药的美姿吸引,独自欣赏到夕阳西下。
D. “戏”为诗眼,七、八句用戏谑的口吻说:芍药沁人的芳香飘进窗内,好似来与静卧的人亲近。
15.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芍药赠给悠悠的江南美人。②诗人用“青年男女以芍药相赠表示愿结情好”的典故,极其巧妙而委婉地表达了急于用世,希求援引(渴望得到统治者赏识,渴望得到上级提拔、推荐)的愿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展开想象”错,“诗人被芍药的美姿吸引,独自欣赏到夕阳西下”错,“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意思是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摇曳着牡丹的枝叶,那婀娜的身影是那样的柔美。在没有百花争妍斗艳的春末,它并不感到孤独,它在欣赏自我,看重并保持自己的高洁。可见这两句既不是想象,也不是写诗人赏牡丹,而是用拟人手法写牡丹的孤芳自赏。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的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诗歌,准确理解诗人情感。本题问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解答时可先翻译诗句意思,再分析运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人身世背景分析情感。“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意思是“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牡丹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结合注释③可知这是用典,首先弄清原来典故的含义:古之芍药为香草名,青年男女以芍药相赠表示愿结情好。再理解作者用典的含义:牡丹美丽芬芳,高贵典雅,象征人的美好品德,也是作者自喻。好花赠美人,美人有喻君子之意。柳宗元少有大志,才华横溢,用世之心极切,可是流贬永州,一弃十年,虽然是“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实际上是“拘囚”身份,是一个“闲员”,抱负不能实现,才华得不到施展,就象一朵被抛弃在荒野的牡丹。为此他痛苦,愤懑,然而又始终没有放弃,孜孜以求,希图进用。诗的结句极其巧妙而委婉地表达了急于用世,希求援引的愿望,因此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希望广大民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的梦想。
(2)《氓》中女子向男子解释婚事推迟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女子的善良、天真。
(3)《赤壁赋》中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同作者“_______,_______”,照应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
【答案】 (1). 安得广厦千万间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匪我愆期 (4). 子无良媒 (5). 相与枕藉乎舟中 (6). 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庇、匪、愆、藉”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随着现代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能力日渐增强。中国嫦娥四号在奔月旅途中,将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讲述地球近邻_______的“另一面”的故事。
向嫦娥四号发出太空“刹车”指今的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既是指挥调度中心、飞行控制中心,又是数据处理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自“嫦娥”随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冲天而起、直上九霄那一刻开始,这个位于北京西郊_______的机构就成为运筹帷幄之间、决胜数万数十万公里之外的“超级明星”。关注此次月面探测的世界各国民众纷纷把目光投向这里,_______倾听从这里发布的各种相关信息。
对远在天边的嫦娥四号实施近月“刹车”制动如此精准,真让人_______,再次彰显了中国航天测控取得的卓越成就。可以预期,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实施月面探测和月面软着陆任务中,中国航天测控的高超能力将继续以精彩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地球上的人们对宇宙的浩渺无垠充满了好奇
B. 浩渺无垠的宇宙让地球上的人们充满了好奇
C. 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人类对浩渺无垠的宇宙充满好奇
D.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面对浩渺无垠的宇宙的时候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人问津 一隅之地 神清气闲 击节叹赏
B. 无人问津 一席之地 屏气凝神 击节叹赏
C. 不为人知 一席之地 神清气闲 叹为观止
D. 不为人知 一隅之地 屏气凝神 叹为观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实施月面探测和月面软着陆任务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B.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任务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C.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任务中,中国航天测控的高超能力将继续以精彩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D.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实施月面探测和月面软着陆任务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高超和精彩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结合上下文“觉宇宙之无穷”“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能力日渐增强”可知括号内的句子主语应是“人类”,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排除B项;D项,“好奇是人类的天性”,这段文字并不强调“好奇”,前后不能衔接,排除D项;A项,“对宇宙的浩渺无垠充满了好奇”应是对“浩渺无垠的宇宙充满好奇”,排除A项。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不为人知,意思是不被人所知道了解。语境是说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讲述地球近邻的没有被人了解的情况,应选“不为人知”。一隅之地,形容地方狭小。一席之地,意思是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语境是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位于北京西郊,应选“一隅之地”。神清气闲,形容人神态清朗,元气充沛。屏气凝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语境是说世界都关注此次月面探测,注意力倾听这里的消息,应选“屏气凝神”。击节叹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语境是说远在天边的嫦娥四号实施近月“刹车”制动如此精准,让人大为赞叹,应选“叹为观止”。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的语病有:“实施月面探测和月面软着陆”语序不当,应为“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中国航天测控的高超能力将继续以精彩的表现,演绎……”搭配不当,应删掉“的高超能力”,而变成“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的表现,演绎……”。修改全都恰当是B项。故选B。
20.下面是一则百年校庆征文启事,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金秋十月,我校将迎来百岁生日。为好好庆祝建校百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师生的自豪感,我们热诚向全体师生、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朋友征文。学校将对所有来稿看一看,挑出好的在校报、校庆专题网刊载外,还将在百年校庆前结集出版,向作者赠送作品集。敬盼您的来稿!真的很希望您用美妙的文字为校庆献上一份最独特的礼物!
【答案】①“百岁生日”改为“百年华诞”。②“好好”改为“隆重”。③“看一看”改为“进行评选”。④“挑出好的”改为“择优”。⑤“真的很”改为“真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考点。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如下问题:对话的双方以及其地位身份的差距、说话的场合情境等。语言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本题主要是没有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百岁生日”改为“百年华诞”;“好好”改为“隆重”;“看一看”改为“进行评选”;“挑出好的”改为“择优”;“真的很”改为“真诚”。
2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为一个单句,为“引渡”下定义,不超过75个字。
①引渡对象是已被他国判刑的人。
②引渡对象是被他国指控为犯罪的人。
③引渡是一种国际司法协助形式。
④请求引渡的国家应当依据引渡条约发出请求。
⑤一个国家把在该国境内的引渡对象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答案】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依据引渡条约发出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形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具体考查下定义。解答此类题目,要从所给几个句子中找到主干句,然后把其他句子以状语或定语的形式插入主干句中,注意有些衔接需要修改,表达要简洁。纵观所给的五个句子,③为主干句;⑤是具体说明引渡内容的,其中有把谁,移交给谁,干什么,三个板块内容;而①②是具体说明⑤的“引渡对象”的,可把①②作为定语放到⑤“引渡对象”的前面;④是修饰⑤句中的“移交”的,可作为状语放在“移交”前面;再把整合好的⑤放到③句“是”字后面作为“国际司法协助形式”的定语即可。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一个潜心铸造“地下钢铁长城”。刘永坦和钱七虎,国之重器的两位“大工匠”,一同成为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大会现场全体起立对两位最高奖获得者鼓掌、致敬;最高奖获得者在主席台就座并为其他奖项获得者颁奖。而在获奖之前,民众对刘永坦和钱七虎两人几乎一无所知。
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金怡濂、程开甲等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件大国重器、每一项重大创新的背后,无不凝聚着一代代杰出科学家的心血智慧。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甘坐冷板凳、勇做挖井人
科技奖励大会,一年一度的盛典。两位最高奖获得者坐上主席台,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为其他获奖者颁奖,这是一个国家对优秀科研人员的最高礼赞。
面壁数十年,国之重器的两位“大工匠”刘永坦、钱七虎,一个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一个潜心铸造了“地下钢铁长城”。两位耄耋之年的科学家共同获得2018年度我国科技界最高奖励。
甘坐冷板凳、勇做挖井人,是基石,也是标杆。
在本次科技奖励大会的获奖者中,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新民将数学作为一生志业,30年如一日,做出了国际同行高度评价的结果;中南大学一支研究团队为解决高铁的空气动力和碰撞安全问题,20多年奋战在高寒高原环境,为铁路六次大提速作出重要贡献……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获奖项目从立项到成果发表或应用,平均时间为11年,其中近一成的项目经历了超过20年的攻关和积累。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科学家最宝贵的品格是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踏实的作风。从这些获奖者身上,人们感受到科研人员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埋头苦干的精神。
从钱学森、邓稼先到黄大年、南仁东,从袁隆平、孙家栋等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到千千万万坚守各自岗位的普通科研人员,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件大国重器、每一项科技创新的背后,无不凝聚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心血。
板凳可以冷,科技报国的心一定火热!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产生历史性交汇,我们既面临赶超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差距可能拉大的严峻挑战。基础研究依然存在短板,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等,我国科技领域还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让愿意创新、有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投入政策和经费管理制度,扩大科研人员在技术路线选择、资金使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把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这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火热的心可以“焐热”冷板凳的时代。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广大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时代的排头兵,必将写下奋斗者的辉煌答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分析这则材料,第一段首先介绍刘永坦和钱七虎的贡献以及获奖情况,关键句是“而在获奖之前,民众对刘永坦和钱七虎两人几乎一无所知”,说明这些“大工匠”为了国家在默默奉献。第二段由点到面,从刘永坦和钱七虎说开去,列举了很多向他们一样的优秀“大工匠”或科学家,关键句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件大国重器、每一项重大创新的背后,无不凝聚着一代代杰出科学家的心血智慧”。由此不难看出,本文要求考生写作的主题是歌颂这些为了国家付出心血、默默奉献的优秀人才。
参考立意:
1、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2、崇高信念,默默奉献
3、科研探索须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引领,才能使之真正为人类造福
参考结构:
总论点,是什么让这些科学前辈作出了卓越贡献呢,在我看来,正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又具有默默奉献的精神,才能成为大国工匠、国之重器。分论点一,正因爱国与默默奉献共同绽放,方成就于敏之碧血丹心报国家,烟雨平生玉如;成分论点二,正因为爱国与默默奉献共绽放,方成就屠呦呦之青丝化成白发,依旧铁马冰河;分论点三,正因为爱国与默默奉献共绽放,方成时代之科学巨匠,放眼国外,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回首国内,钱七虎、钱学森。结论,国之重器,民族之中流砥柱,科学家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作为青年学生,让我们学习科学前辈的优秀品格,共同为祖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素材:
1、刘永坦说,这一奖励是无上的光荣,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一定要让愿意创新、有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
2、是什么令科学家流芳百世?是那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两弹元勋王淦昌为了研制自己国家的原子弹、氢弹,放弃了许多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从1961年到1978年,隐姓埋名了17年之久,为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不分国籍,可科学家们却有自己的国籍。许多中国科学家都曾在国外留学,但最终他们还是回到了故土。因为他们的根在中国,情系中国。他们的中国心让我们敬佩,让世人称赞,更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3、想到了那一张张智慧的面庞。为寻找最合适的安放地,“天眼之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为提取青蒿素,屠呦呦40年如一日,历经近200
次的失败最终取得成功;黄大年以超负荷的付出,填补了我国在深部探测关键领域的技术空白。超凡的智慧,置于为国争光的平台辅以执著的努力,才成就了张贴着国家符号的重器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