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八一中学 12 月份月考试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文体的新维度 ①中国古代的文体具有鲜明的特征,表现为复杂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与西方文体相 对稳固的板块结构大不同。研究中国古代的文体,理应彰显本国的特色。从关键词的维度观 照、审视文体,无疑是新颖的研究视角。下面就以唐宋文体为中心言之。 ②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 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文学文体方面,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 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唐宋文体批 评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当时的文体书写产生互动,让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一言以 蔽之,唐宋时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③唐宋文化既恢宏又复杂,既多元又开放,属于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其通变特色影 响到方方面面,自然包含文体。“融会贯通”,不妨说是对唐宋文化的最佳注脚。唐宋文体在 文化的大视野下,表现为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 ④唐宋文体学的贯通性,突出地表现在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古代文体的结构规则并 非刻板不变,实具有灵活组装拆卸的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其规则会发生位移改变。文体与文 体之所以能发生关系,在于它们具有某种同质的因素,例如结构、形式、语言等。 ⑤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贯通密切相关,唐宋开始大量使用“文备众体”一词。黄庭 坚等宋人用“兼备众体”来赞美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充分肯定老杜在诗体方面的集大成。 更重要的是,宋人开始用类似的词形容本朝文人。诸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 熹等,都得到过类似“文备众体”的称赞。这种情况在宋以前,是没有的。可见唐宋文人的“兼 备众体”,成为极为突出的现象。何以“文备众体”者愈来愈多?这其实是贯通的文化作用于 文体的重要表现。 ⑥当一种文体已发展极充分,内部的各种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差不多被穷尽时,或许只 有“跨界”“贯通”,向其他文体寻求参酌,才有可能打破困局,实现新变。可见贯通的实质 是创新。 ⑦文体的贯通固然重要,但贯通不是纸上空文,还需要“人”去驾驭和创造。从人出发, “驾驭”就成为观照唐宋文体学的另一关键词。文体都有机制,具备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运 行规律似较机械。然而,运用文体之“人”,却是既讲规则,又有策略的。加之人的创造力无 比睿智旺盛,运用文体之人既可以设计新规则,又能打破旧机制,实在是文体变迁的最大原动 力。尤其是那些创造力极强的大家,如杜甫、韩愈、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驾驭、控制 和改造文体的能力极强,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展文体的疆域,文体的结构和功能在他们手上得 到玲珑活络的调整。他们冲破既有的文体束缚,把不同文体的优长综合性地融汇到同一文学 作品中。这充分体现出大家贯通的视野和超卓的驾驭文体能力。 ⑧从此类关键词出发,研究古代文体学,或许可得出新人耳目的见解和结论,或者说凝 练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精华”。 (节选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贯通”表现在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这种交流和互动,同样体现在杜甫、苏轼等文学 大家身上。 B. “驾驭”体现了创作者对文体的控制改造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在同一作品中融进不 同文体的优长。 C. “贯通”和“驾驭”是解读古代文体的关键词。从两个关键词出发就能得出关于古代文体 研究的新见解。 D. 古代文体的写作与批评可以产生互动,这种互动既能促进文体的发展,也能让文体写作更 加成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自然段先交代了中国古代的文体具有的特征,提出“从关键词的维度观照、审视 文体是新颖的研究视角”的观点,指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 第二、三自然段紧承第一自然段,论述唐宋文体发展现状、特点。 C. 第四到第七自然段紧扣标题分别论述贯通、驾驭两个关键词,列举了唐宋大家的名字,证 明“贯通”“驾驭”对大家的诞生有影响作用。 D.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上文,指出研究古代文体的成果:从关键词出发研究古代文体学,就可 以得出新人耳目的见解和结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贯通”让文体有了创新的可能,“驾驭”实现了这种可能,二者共同作用,让唐宋文体 多样、文学繁荣。 B. 古代文体是动态发展的,到唐宋时,各类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形成复杂多 元的格局。 C. 那些创造力极强的大家冲破既有的文体束缚,把不同文体的优长综合性地融汇到同一文学 作品中,所以有了文体驾驭能力,就一定能在同一作品中融进不同文体。 D.唐宋时期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 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文体发展的高峰。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 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 项,“从 两个关键词出发就能得出关于古代文体研究的新见解”不正确。“从两个关键词出发”与原 文末段“从此类关键词出发”意思不同,“此类”范围大,包括这两个关键词;“就能得出” 意思过于肯定,原文“或许”表达的是推测语气。故选 C 项。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 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 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D 项,“指出研究古代文体的成果:从关键词出发研究古 代文体学,就可以得出新人耳目的见解和结论”说法不准确,第⑧段只是预测由关键词入手 研究可能会有新的收获。故选 D。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 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 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 项,“各类文体……迎来了发展的高峰”不正确,原文说各类文 体有了充足的发展,实用性文体迎来了历史发展的高峰,选项扩大了范围。C 项,强加因果, 且说法绝对。文中说杜甫等大家能够冲破既有文体束缚把不同文体的优长综合性地融汇到同 一文学作品中,但并不能由此得出“有了文体驾驭能力,就一定能在同一作品中融进不同文 体”的结论。D 项,“公牍和应用文方面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文体发展的高峰”不正确, 原文为“公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 故选 A 项。 【点睛】第 2 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 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 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 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 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土 宁新路 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 我的肠胃有敏感症,只认老家的水,挪个地方就水土不适闹肚子。母亲说拉肚子是肠胃 在“换水土”。这次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一去要好几年不能回来,肠胃肯定得大“换”水土, 定会拉得爬不起来。母亲很担心,就给我备了包东西,临上路的那天,她装在我衣兜里,嘱 我每天喝它几次。 我知道那是一包土,是那晒了很多年太阳的土,叫“太阳土”,也叫“老土”,是那细如 面粉的绵土。这是我每次出门,母亲都会让我带的东西。我带着它上路,母亲添了些安慰, 我也少了些惧怕。 “太阳土”是老墙下的土,是太阳晒落墙上的灰土。“老土”收藏了太阳多年的炽热和 光色,比寻常黄土更黄亮、暖融融。土被晒成了纯粹的土面,老人不把它看作是土,看作是 太阳身上的灰,说它干净得很,灵气得很。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老人偏爱这土,喝它暖肠 胃,出远门带上调理水土不服。 “太阳土”的名字好听,水却难以下咽,有苦酸辣涩麻咸等说不上来的味,入口喉咙发 呕。母亲说常喝就不难喝了,喝惯就好了。这样的东西能喝习惯吗?我喝一次它难咽一次, 从来没喝习惯过。虽难喝,我却是权把它当作母亲的爱心,才喝它的。想到喝土水的怪味, 就想到土里什么都会有,土脏。想到土里的脏来,就想吐。可母亲和老人把它说得很神奇。 老土难道真有神力?这让我注意起这老墙的土来。 老土里除苦酸辣涩麻咸外,那说不清的味究竟是什么?深想,一撮土还真不简单。一撮 土来自一片土地,一撮土里有世代村人。土里,包含着这世上所有消亡的东西,也包括老祖 宗的气息等一切。越想这土的生成,越觉得它复杂。 这墙的土坯是哪里来的?老人懒得回答我这问题。我怀疑这“太阳土”的墙,是来自村 西荒地。那里有人常年打土坯,打的土坯不是村里打墙用,就是盖了房子。荒地虽是花草遍 地的树林,当年却是坟地,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也挖出过元明清的钱币和陶瓷,当然还有 棺材的朽木、人骨和兽骨。这其中或许也有我的祖先。村人会用这土打墙。这老墙的土,虽 被太阳晒成黄亮的尘埃,但它有祖宗的痕迹、遗留,有太多消亡生命的秘密。难怪这土的水, 有神秘的气味,有说不清的味道。 这土的水,是真能疗愈肠胃,还是祖辈乡土情结的狭隘偏执?我无法判断。可它确有安 抚肠胃的功效,它被我的祖辈确认,也被我的肠胃证明过。我之所以认可它的作用,是因每 到异地水土不服时,喝这“太阳土”水,就像母亲抚摸了我肚子,肠胃会舒服起来。我便有 点信了老人对它迷恋的说法,也不好再置疑母亲对它的偏爱。 来村的异地人也同样,初喝村里的水,大多水土不服,村人就让喝碗“太阳土”水,不 适便缓解。这“太阳土”似乎有安抚人肠胃不适的功效。 是肠胃只认熟悉的乡土,还是乡土里有令肠胃熟悉的、源自母土的神秘元素?想来乡土 里有“地气”,有母亲的“气血”,有出生在这块地上的生命的根。一撮“太阳土”就是乡土 的根。这也许是这“太阳土”或“老土”的密码吧。乡土是生命的根,乡土里有灵气。乡土 与生命的链接就是“太阳土”的神奇内涵。 水土的根里是祖先,每一粒土里都有祖先。大地上的生命倒下,也包括我的祖先,一切 都入土,化作养育万物的圣洁的泥土,化作了水、草、树、麦、禽、布等供人吃穿用的物质。 也在阳光、空气、水的烘烤、氧化、洗涤下,腐朽的物质变成了有魂的净土、“太阳土”。泥 土变得纯洁而神圣,我不再嫌它脏。老墙的土被太阳晒“香”,“太阳土”是香土。 我一路上惦记着到异地的那杯水,也提醒自己离家时母亲反复叮嘱的,喝水时不要忘了 放点“太阳土”。 我被拉到了大山里的哨所,风是咸的,水也是咸的,这里的水土我的肚子哪会“服”? 我把几撮“太阳土”搅到水里,一口气喝下了,但还是拉了肚子。想必这水土对我肚子太“生 分”,我喝它喝得太少了。我就连喝“太阳土”水,当然也吃了连队卫生员给的药片,肚子才 安稳下来。“太阳土”喝完了,我的肠胃也终于适应了哨所的水土。是“太阳土”起了作用, 还是卫生员的药片起了作用?我一厢情愿地相信是“太阳土”的功效。 习惯了异地的水土,从异地再到异地,仍是水土不服,仍会肠胃难受,就想老家墙上的“太 阳土”。想起那黄亮的土,顿感肠胃舒服了起来。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 年 4 月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爱到“太 阳土”里所包含的浓浓母爱。 B. 第三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解释了上文母亲给我包的东西,也引出了下文对太阳土的 介绍,使文章由叙事转入抒情。 C. “太阳土”水有说不清的味道,是因为太阳土的生成非常复杂,既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 也挖出过元明清民的钱币和陶瓷。 D. 作者由离家远去不服水土写起,赋予太阳土神奇的内涵,即乡土与生命的链接,表现出他 对乡土的根的深沉的思索。 5. 请简要概括本文描写的“太阳土”有哪些特点? 6. 在对“太阳土”的介绍和回忆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1)太阳土是神秘的复杂的。太阳土是晒了很多年的老土,包含着太多 消亡生命的秘密,它的生成是复杂的。(2)太阳土是神奇的有灵性的。太阳土能安慰肠胃, 是乡上的根,是乡土与生命的链接。(3)太阳土是纯洁的神圣的。太阳土是腐朽的物质变成 了有魂的净上,是水土里积淀的祖先的根。 6.(1)对母亲殷殷关爱的感恩(2)对乡土的深沉的依恋(3)对乡土里所包含的根文化的追 寻与反思。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该题属 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 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需要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 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 项,选 项对“太阳土水有说不清的味道”的原因,解释有误。文中说这土“收藏了太阳多年的炽热 和光色”,“我却是权把它当作母亲的爱心”,“土里,包含着这世上所有消亡的东西,也包 括老祖宗的气息等一切”,“水土的根里是祖先,每粒十里都有祖先”而不止是因为“既挖出 过秦汉唐的古董,也挖出过元明清民的钱币和陶瓷”。故选 C 项。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答题前,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理 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搜寻答题区间,抓住文中对相关对象评价或描述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然后加以概括,分点陈述。该题要求概括“太阳土”的特点。第四节“太阳土是老墙下的土, 是太阳晒落墙上的灰土”,第六节“但它有祖宗的痕迹、遗留,有太多消亡生命的秘密。难怪 这土的水,有神秘的气味,有说不清的味道”表明“太阳土”是神秘的、复杂的。文中说“水 土的根里是祖先,每一粒士里都有祖先”,“乡土是生命的根,乡土里有灵气。乡土与生命的 链接就是“太阳土”的神奇内涵表明太阳土是有灵性的。“腐朽的物质变成了有魂的净土、‘太 阳土’。泥土变得纯洁而神圣表明太阳土是纯洁的神圣的。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要求考生简要分析作者在对“太阳 土”的介绍和回忆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也就是考查理解散文主旨的能力。考生答题前, 先通读原文, 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本文是写景状物类散文,全文通过写太阳土来抒 发情感。我每次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于是每当我长久外出,母亲总给我包一 包“太阳土”。每次“喝这太阳土水,就像母亲抚摸了我肚子,肠胃会舒服起来”,“太阳土” 代表我对母亲殷殷关爱的感恩。“太阳土”是来自家乡的老土墙,那里有故乡阳光,想来乡土 里有地气有母亲的气血,有出生在这块地上的生命的根。撮太阳土就是乡土的根。”“太阳 土能表达作者对乡土的深沉的依恋。”“土里,包含着这世上所有消亡的东西,也包括老祖 宗的气息等切。”“乡土是生命的根,乡土里有灵气。乡土与生命的链接就是‘太阳土’的 神奇内涵。”“水土的根里是祖先,每粒十里都有祖先。大地上的生命倒下也包括我的祖先, 一切都入土,化作养育万物的圣洁的泥土,化作了水、草树、麦、禽、布等供人吃穿用的物 质。也在阳光空气水的共烤、氧化、洗涤下,腐朽的物质变成了有魂的净土太阳土。泥土变 得纯洁而神圣我不再嫌它脏。老墙的土被太阳晒‘香’,太阳土是香土。”表明作者对“太阳 土”的情感其实包含着对乡土里所包含的根文化的追寻与反思。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 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 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 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 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 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来自腾讯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在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中,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 总金额排名第三位,达 107 亿元,仅次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和自然语音处理领域。有分析认为, 由于我国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仅有 31 家左右,却拥有排名第三的融资额,意味 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然而,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然存在难点。无人驾 驶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核心场景,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城市整体交通运营的综合性问 题,包括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规划、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在这些相关领域都取得突破尚 需时日。 (节选自林英《人工智能改变传统驾驶智慧交通离我们还有多远?》) 材料二: 清华大学经管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全球职场社交平台 Linkedln(领英)发布的《中 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中国数字人才储备表现出明显的“南强北 弱”,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从职能角 度而言,目前中国 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 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不到 5%。虽然当前网络上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闻和信息铺天 盖地,但从数字人才的分析来看,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 数字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新兴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 (节选自林英《我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 材料三: 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虚实的利器。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 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 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 消费需求。即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 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 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 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 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赵展慧《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利器》) 材料四: 随着一款款功能“破冰”和应用落地,随着人工智能在认知和决策层面能力的不断提升, 最终,人工智能产品将形成一套集成解决方案。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人工智能与 其它互补性技术(如机器人)结合时,可生成多种集成解决方案,如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 以及能够对刺激作出响应的家用机器人等。 新技术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一份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显示, 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分别是: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取代.AI 发展 带来的危害,以及 AI 发展带来的法律、道德问题,几乎都有负面倾向。这些担忧并非“空穴 来风”,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快速成长,但真正与人类社会良性互动,还要解决诸如规范、监管、 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 (节选自陈静、秦海波《必须正确地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失控吗?》)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总金额排名第三位意味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 但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任重道远。 B. 中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十管理”人才一将难求的现实,表明中 国数字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应加大力度培养这类人才。 C. 鉴别人工智能的真伪虚实是看它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挖应用、提升其通用性是中国 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 D. 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等将是人工智能与其它互补性技术结合而生成的集成解决方案的产 物,但新的技术总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用具体数字显示出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平衡,这将严重制约中国 人工智能的发展。 B. 材料三从我国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和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议, 指明了发展方向。 C. 材料四中指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 障碍,应尽快解决。 D. 四则材料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和国人的担忧,展现了人工 智能的优势和劣势。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7. C 8. B 9. ①加快培养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和创新型人 才;注意数字人才储备区域性差异,解决数字人才储备“南强北弱”的问题。②进一步挖掘 人工智能的应用功能,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人工智能的规范、 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 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最佳途径和不 二法门”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中说的是“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 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故选 C 项。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 行比对。本题中,A 项,“用具体数字显示出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平衡”错 误,材料二在说明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时没有用数字,材料二说的是“中 国数字人才储备表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C 项,“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障碍”错误, 该信息无中生有。D 项,“国人的担忧”错误,选项所说的范围有误,这个担忧应是世界性的, 不仅是中国人的;“展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曲解文意,文章并没有展现人工智能的 劣势。故选 B 项。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材料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的 发展上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我国目前在人工智能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如材料二 “中国数字人才储备表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 ‘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从数字人才的分析来看,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 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新兴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 后和不足”,如材料三“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即使是代表当 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 应用”“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 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 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如材料四“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快速成长,但真正与人类社会良 性互动,还要解决诸如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 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 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 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 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 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 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 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 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 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四、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 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身长 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 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不修常人之 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 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 其匮乏,舒受而不辞。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 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 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 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 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 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 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 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 声称。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迁尚书,以公事当免 官,诏以赎论。山涛薨,以舒领司徒。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陈留周震 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号震为杀公掾,莫有辟者。舒乃命之,而竟无患, 识者以此称其命达。以年老,每称疾逊位。舒为事必先行而后言,逊位之际,莫有知者。时 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帝甚伤悼,赗 赙优厚,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魏舒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 高以为己荣乎/ B.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 高以为己荣乎/ C.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 高以为己荣乎/ D.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 高以为己荣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 之为字,以表其德。 B. 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尚书令始于西汉,最初由宦官担任,掌文书及群臣章奏;魏晋以后, 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 C. “九族”的说法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关,封建社会实行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 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 D.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 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舒外表愚钝,不修常礼。他年少时不被亲友看重,只有太原王乂了解他,常常在他匮乏 时赈济他,他坦然接受而不推辞。 B. 魏舒为人坦诚,终被重用。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他百天自学经籍而通过了答策,做了尚 书郎,后又任职长史、太守、刺史等。 C. 魏舒技艺精湛,一鸣惊人。他任钟毓的长史时,钟毓因与属下比赛射箭人数不足而让他凑 数,他发箭无不射中,满座震惊。 D. 魏舒简政爱民,不信邪说。他任冀州刺史时,施政宽大仁惠,取得了很好的声望;后因大 胆任用“杀公掾”周震而生病让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2)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等到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众人没有能作出决断的,魏舒便慢慢筹划,他的意见往 往超出众人议论之外。 (2)当时舆论认为晋朝建立以来,位至三公而能在荣耀时辞职得到善终的,还没有过。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中,就,靠近,引申 为去考试;为高,以此表明高洁;中,考中;负,责任;荣,荣耀。再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宗 党”“舒”“学业”“我”“己”,虚词“以”“为”“而”“其”“之”,标志性词“曰”, “宗族”为句子主语,“以”意思为“认为”,作句子的谓语,“舒无学业”意思是“魏舒没 有学业”,作句子的宾语,意思是“宗族认为魏舒没有学业”,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其后断 开,排除 AD 两项。“劝令不就”承前省略主语“宗党”,“不就”意思是“不要去考试”,作“劝 令”的宾语,“劝令不就”意思是“劝他不要去赴试”,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 B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宗族认为魏舒没有学业,劝他别去赴试,可以此表明高洁。魏舒说: “如果赴试而考不中,那责任在我,怎么能以不赴试窃取高洁的虚名来作为自己的荣耀呢?” 句子可以断开为: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 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尚书令始于西汉,最初由宦官担任” 说法错误,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 宦官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 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尚书令。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因大胆任用‘杀公掾’周震而生病让 位”说法错误,由“舒乃命之,而竟无患”“以年老,每称疾逊位”可知,魏舒最终也没有 惹上祸患,而是因年岁大了,常常称病让位。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1)中的“至于”,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可根据语境翻译成“等到”;“废 兴大事”,指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断”,作出决断;“徐”,慢慢;“为”,替,给; “之”,代词,代指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这件事;“筹”,筹划;“出”,超出;“表”,外。 (2)中“时”,当时;“论”,舆论;“以为”,认为;“兴”,建立;“辞”,辞职;“辞 荣”,指载荣耀时辞职;“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还没有过。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魏舒,字阳元,任城郡樊县人。幼年丧父,被外祖父宁家抚养成人。宁家建造宅院,看 宅子的人说:“将来会有一个尊贵的外甥。”外祖母因为魏舒年少聪慧,心里认为会应验在 他身上。魏舒说:“一定会为外祖父家证明这所宅子的吉相。”后来就住到别的地方。身高 八尺二寸,仪态秀雅、体型伟岸,能喝一石多酒,但外表迟钝质朴,不被乡亲看重。堂叔吏 部郎魏衡,在当时很有名望,也不是很理解魏舒,让他看守碾米的水碓,常常慨叹说:“魏 舒如果能胜任百户长,我的心愿就满足了!”魏舒也不介意。魏舒不注重修养个人的节操, 不做沽名钓誉之事,总是宽容他人,始终不揭别人的短处。生性喜好骑马射箭,穿着皮衣, 进入山林沼泽,以捕鱼打猎为正事。只有太原王乂对魏舒说:“你最终将成为宰相,但如今 不能让妻儿免受饥寒之苦,我应该帮你经营生计。”常常在他匮乏时赈济他,魏舒接受而不 推辞。四十多岁的时候,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宗族认为魏舒没有学业,劝他别去赴试,可 以此表明高洁。魏舒说:“如果赴试而考不中,那责任在我,怎么能以不赴试窃取高洁的虚 名来作为自己的荣耀呢?”于是自学功课,一百天研习一部经书,因而成功通过答策。做了 尚书郎。当时想淘汰郎官,不称职的就罢免。魏舒说:“我就是那不称职的人啊。”卷起被 褥就走。同僚中一向没有高论的人都面有愧色,议论的人因此称赞他。几经升迁做了后将军 钟毓的长史,钟毓常与部下比赛射箭,魏舒常常是替他谋划罢了。后来恰逢人数不足,让魏 舒凑数。钟毓起初不知道他擅长射箭。魏舒神态娴静优雅,发箭无不射中,满座无不震惊。 无人能与他相比。钟毓感叹并向他道歉说:“我没有充分发挥你的才能,你有如此好的射术; 这难道仅限于射箭这一件事吗!”转任相国参军,被封为剧阳子。朝中府中琐碎的事务,不 曾发表见解;等到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众人没有能作出决断的,魏舒便慢慢筹划,他的 意见往往超出众人议论之外。晋文帝非常器重他,每当朝会结束,目送着他说:“魏舒俊伟 出众,是众人的领袖啊。”升任宜阳、荥阳二郡太守,任内很有声望。任冀州刺史,在职三 年,以施政宽大仁惠著称。晋武帝因为魏舒清廉朴素,特意赐给他百匹绢。升任尚书,因公 事应当免去官职,皇上下诏可用钱赎罪。山涛去世后,让魏舒兼任司徒。魏舒有威严名望, 傣禄赏赐分给亲属,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陈留人周震多次被官府征召,征召文书下达后, 征召他的官员就丧命,人们都称周震是“杀公掾(妨死长官的属官)”,没有谁再敢征召他。 魏舒于是下令征召他,可是最终也没有惹上祸患,有见识的人因此说魏舒命运通达。因年岁 大了,常常称病让位。魏舒做事一定先做后说,退职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当时舆论认为晋 朝建立以来,位至三公而能在荣耀时辞职得到善终的,还没有过。太熙元年去世,享年八十 二岁。皇帝很是哀伤,赠了很多的财物来给他办丧事,谥号叫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 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 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与月作了准备;第二句中的“穷”字,从侧面 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 B. 第三、四句运用以实写虚的手法,写面对诗人的主动问好,太白星与诗人交谈,表示愿为 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 C. 第五句虽然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但用得更灵 活自然,没有显出斧凿痕迹。 D. 第七、八句写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着 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 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首两句以极力攀登来烘托太白峰的高峻,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 发向上、勇敢登攀的精神。②“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等句中描绘游仙意境,表现了诗 人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③五、六句有出世思想,末二句写诗人思想又回到现实,反 映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④全诗描写诗人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对 黑暗现实的不满,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惆怅愁闷心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B 项,“以实写虚的手法”错,三、四两句运用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 诗人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 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且“诗人的主动问好”错,应是太白星主动向诗 人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 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 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 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一般诗歌的情感 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诗表 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这样思想情感,可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诗歌 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通读这首诗,全诗描写诗人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含蓄地表 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惆怅愁闷心情。“夕阳穷 登攀”,一个“穷”字,看出了诗人登山的决心,不到山顶死不休。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 发向上、勇敢登攀的精神。“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 之间,作者幻想神游天界,远离人世,原因是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和理想不得实现、不 被重用的苦闷之情;“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乘风而去,飞向月亮,对自由的追求。“一 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既想离开,又担心回 来,这是矛盾的心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表达诗人又出世思想。“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 山”“月亮”象征光明,表达作者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对光明理想世界的憧憬之情。或者 说诗人想乘风而去,飞向月亮,对自由的追求。“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一旦离别武功 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既想离开,又担心回来,这是矛盾的心理,反映了出世与入 世的矛盾心情。具体作答时,先指出诗歌表达的情感,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能只答情 感,而丢了具体分析。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 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 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 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 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向在《阿房宫赋》中对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记》中诗人抒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的句是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先天下之忧 而忧 (4). 后天下之乐而乐 (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6). 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和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别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哀”“鉴”“忧”“摧”“折”“事”“权贵”“颜”,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 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 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 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 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文坛出现了一种令人 的现象,那就是评论家和主流文坛的脱节。那些在市场上 、 十分火爆的作品,却并未进入文学批评的视野。而那些评论家经常谈及的作品,在大众阅读 中并不被看好。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与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 高的角度去品析分不开的。 文学批评急需改进和调整。有的批评家的思想与情绪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超 出已有经验的新的文学现象,他们显得____,评论时要么 ,要么失语、缺席。( ),批 评家要在 观念上、方法上和语言上,及时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疑惑不解 洛阳纸贵 力不从心 言不由衷 B. 犹豫不决 不胫而走 惊慌失措 文不对题 C. 疑惑不解 不胫而走 力不从心 文不对题 D. 犹豫不决 洛阳纸贵 惊慌失措 言不由衷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与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评 和分析是分不开的。 B. 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 和品评。 C. 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 和品评是分不开的。 D. 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评 和分析。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学的现状在不断地变化 B. 为改变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 C.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 D. 文学的现状需要不断地适应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这类题 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 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①疑惑 不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②犹豫不决:意思是迟疑,拿不定主意。语境说的是文 坛出现一种令不不理解的现象,与拿不拿主意无关。故选用“疑惑不解”。③洛阳纸贵:比喻 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④不胫而走: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传播 迅速。语境说的是,市场上出现了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的作品。没有提到价 值的问题。故选用“不胫而走”。⑤力不从心:意思是指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⑥惊 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语境说的是,有的批评家因思想落后,观念守 旧,而新的文学现象已超出其认知和理解的能力范围。故选用“力不从心”。⑦言不由衷:话 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⑧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 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语境中说的是评论家因思想保守,观念滞后, 评论时出现的不好的现象。应选用“文不对题”。强调评论家评论不到点子上。抓住关键。此 处不涉及撒谎。不能用“言不由衷”。故选 C 项。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 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 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 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划线句子既是句式杂糅,又存在 语序不当的问题,杂糅部分可改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是……”或“产生这一现象与…… 有关”。由此可排除 AC 两项。D 项,语序不当部分,把“品评”和“分析”位置进行互换。故 选 B 项。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 达运用 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 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 检查。考虑到与下文的衔接,括号内的内容应是阐述“批评家要在观念上、方法上和语言上, 及时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原因或目的的,故选 C 项。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 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 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 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 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 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 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 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 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 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20.下面是一封邀请函初稿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第四届“挑战杯”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计划于 10 月 5 日至 10 月 7 日在北京王府井大 饭店召开。会议期间,组委会将拨冗举办论坛,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忝列现场,就全球化 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 诚邀您拜读此函,并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我们将鼎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 获得评委的垂爱。 【答案】①“拨冗”改为“隆重”;②“忝列”改为“亲临”或“莅临”;③“拜读”改为“阅 读”;④“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⑤“垂爱”改为“喜爱”或“青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 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 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一封 邀请函初稿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要求“找出并作修改”。仔细阅读邀请函初稿 的主要内容,可发现:①“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此时举办方自己说自己, 表达不得体,可改为“隆重”;②“忝列”,谦词,有愧于排列在其中。此处是说专家学者会 来现场,表达不得体,可改为“亲临”或“莅临”;③“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 此处是说请被邀请者读自己发出的邀请函,表达不得体,可改为“阅读”;④“鼎力”,敬辞, 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此处是用语自身,说自己作为举办方会全力给来参加论坛的家 长和孩子提供服务,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全力”或“大力”;⑤“垂爱”,敬辞,称对方(多 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此处是说希望参加论坛的孩子能获得评委的喜爱或者重视。 可改为“喜爱”或“青睐”。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 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 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 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 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 (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 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下面是餐厨垃圾厌氧能源化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 【答案】餐厨垃圾在经固液分离后,按固相和液相分别进行处理;液相部分进行油水分离, 油脂可制成生物柴油,污水再进行污水治理;固相部分在经挤压过滤、油脂分离后,通过厌 氧发酵阶段将产生的沼气用于制压缩天然气,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 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框架图类,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一个构思 框架,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该题考查了考生用简明准确的 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根据题目提示读懂“构思框架”的意思,然后按 合理顺序说明,比如,可以按先从“框架”上部“餐厨垃圾”开始,按照箭头指示的先后顺 序说起。叙述中要注意箭头的指示方向,比如餐厨垃圾经过固液分离后,分为液相和固相两 个部分,而液相部分进行油水分离,油脂可制成生物柴油,污水再进行污水治理。然后再按 照箭头指示方向叙述固相部分垃圾处理过程。当然叙述时也可以先叙述固相部分垃圾的处理 过程,再叙述液相垃圾处理过程。无论先叙述哪个部分垃圾处理过程,表述时都要注意条理 清晰,表述连贯,注意涵盖框架图中的信息,且字数不能超过 100 个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人民日报“时光博物馆”北京开展。实景重温生活巨变,致敬改革开放 40 周年。 “时光博物馆”内设“时光杂货铺”“奇妙时空屋”“年代照相馆”“岁月交通局”“黑科 技秀”等五大主题展馆;采用五感体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从五个层面深度还 原国人记忆中的 40 年;还采用 9 项创意互动,吸引观众参与。带领人们“穿越”历史,体会 中国发展,致敬改革开放 40 周年——《人民日报》 材料二: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 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 为主标题,以“致敬改革开放 40 周年”为副标 题,写一篇不少于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明天会更加美好 ——致敬改革开放 40 周年 “时光博物馆”,记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四十年前贫穷落后的祖国, 四十年后将全面小康。登上时代列车,饱览艰苦创业而又美好的昨天,我坚信,今年花胜去 年红,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有无数国家发展缓慢,甚至走向倒退。为什么中国却发展得如此迅 速?我认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巧妙地抓住时机,抢占先机,决策正确,人民艰苦奋 斗,国家与民生的经济都得以迅速发展。 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一百年前旧中国血的教训。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中, 闭关锁国已不再适用;依靠武力,唯我独尊,搞一家独大,也不再使用。幸运的是我们找到 了发展适合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引进国外的技术与资本,躲过了再次沦为“天朝上国” 的命运,逐渐融入到生机勃勃的世界大市场中,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莎翁的话充满了道理。面临改革开放的抉择,我们抓 住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纲,拨乱反正,统一思想。千百年来,西方列强无数次的侵华 历史、国内军阀内战、党内路线斗争,十年动乱等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发展。表面看是因生 产力落后,实则是思想问题。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 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共同致富。拨开迷雾,终于懂得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克服重重困难才得以艰难发展。反观闭关锁国,以集权专制治国,仍未摆脱贫困落后的命运。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乘上了“和谐号”“复兴号”高铁,一路 飞奔,工农业、军事科教、航空航天等领域,突飞猛进。“神州”上天,“嫦娥”绕月,“蛟 龙”入海,辽宁号游弋西太,002 下水海试,乃至电磁弹射,核动力的 003 呼之欲出……发展 真是硬道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智慧;世界依靠 中国的经验复制粘贴,带上中国发展的快车道和顺风车,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 当年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让我们站起来,后来邓小平改革开放让我们富起来,如今习 主席中国梦的理想带领我们强起来。 四十年发展,四十年天翻地覆变化,四十年风雨同舟,在正确路线引领下,我们有充足 的理由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机遇与梦想齐飞,责任与和使命双担,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提高 综合能力,与祖国同行。时光不会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待到明年花更好,你我再来“时光博物馆”,为你我的杰作举杯同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解答本类试题时,先审清题 目要求: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 为主标题,以“致敬改革开放 40 周 年”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就材料陈述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看 法。材料有两段材料组成。其中材料一主要介绍“时光博物馆”,突出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材料二引用古词,突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的意旨。综合来看,材料表述 的是中国一步步走来,自强自立,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尊严。考生可从这个层面立意。从文体 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 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 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 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 1. 明天会更好 2. 自立自强 3. 自强不息 4. 改革创新争国颜 可用素材: 1.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 年 8 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 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 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 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 1978 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8 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 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 18 位 带头人的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 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 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大包干”契约作为改革开放珍贵文物,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彰显 了小岗村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国改革标志的历史地位。 3. 马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 年 9 月出生,浙江嵊州人,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董 事局主席。他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打造了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年交易额达数万亿元,成 为拉动内需巨大推动力;创建互联网支付、物流体系等,为中小企业打造商业基础设施;建立 全球领先移动支付网络,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新型社会诚信体系;自主研发飞天操作系统,奠 定我国云计算基础;首倡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并推动写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公报, 成为践行“一带一路”的重要民间力量。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巴巴集团跻身全球企业市值前 十,使我国在电商、互联网金融和云计算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水平,带动了一大批企 业家和创业青年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荣获“浙江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 号。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 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首先,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唯有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尊严和权力,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是 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首段可用排比句式突出文采。 其次,并列式分论点论述,分别举例邓亚萍、于敏、马云的事例,也可用女排、科学家的事 例。 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多则名言选择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每一则,而且要找到关联,综合立 意。这就增加了审读量,也赋予了考生选择权,要求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理论上说,选择两 则或三则,会出现若干组合;即使选择相同的两三则,也因理解的主观差异,形成多样化立 意,这就给考生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思维空间,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雷同性。在所有材料作文 中,相对于新闻事实、寓言故事、漫画来说,名言名句的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它言简意 赅,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缺少具体的指向性。这就需 要考生认真理解其内涵并联系生活明确其外延。当然,高考题中出现的名言名句,其哲理还 是相对好理解,以便学生有话可说。 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大致分为这样几步: 一、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所谓内涵,是名言本身所说的意思,所包含的哲理。解读是 为作文立意做准备,因此不能停留于内涵的准确把握,还要初步联系社会生活,即弄清名言 适应的对象或范围,为后期的立意和选择打下基础。 二、寻找名言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解读,不同名言之间最容易关系的句子可以先进行“组 合”。理论上说,任何两两组合都是可以的,只要能找到其关联。多数考生可能以相关、相似 或相反的两句来构思立意。如果以某两句为主,把相关的第三句加进去,立意的高度会更与 众不同。 三、综合两三句提出中心论点。仅仅将有关的两三句找出来,找到其关联的点,还不能“立 意”。要综合其内涵与外延,针对个人或社会,提出一个基本的看法,即站在这几个名人的肩 膀上去审视人生或社会。从逻辑上,两三则名言之间有“主次共建、相辅相成、正反对照、 互为补充、条件因果、相互转化”等重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