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2021-06-08 发布

语文卷·2019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汕头市金山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 ‎ 语文科试卷 2018.1‎ ‎ 【出题人:史冬霓 吴颖 庄晓扬 黄少娜】‎ 本试卷共 8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 ‎2.选择题要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一)论述文阅读(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无丑不成戏,无丑亦不成班。然而世人以为丑角不入行,连配角都算不上,不过是插科打诨而已。其实不然,丑角的唱念做打皆有独到的功夫,且无不有绝妙的特定程式。至于丑角的意义,司马迁在《史记》中专写《滑稽列传》,并在《太史公自序》中认为俳优“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故而“谈言微中”“谈笑讽谏”,进而“合于大道”,体现了古之“优谏”精神。‎ 丑角的历史恐怕要比“正角”久远得多。戏曲的雏形源自西周乐舞和秦汉百戏,其中包括民间杂耍。所谓秦之“侏儒”,汉之“俳优”,唐之“巷鹘”,元明之“丑”,显现了丑角演变的轨迹。其中,丑角戏在盛唐才渐至巅峰。这是因为唐明皇李隆基多才多艺,洒脱好玩,还亲自操刀写曲本,如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即为玄宗对“胡部新声”加以润色而成;他还时常充作鼓手琴师,更喜欢粉墨登场,嗜演丑角。‎ 唐代的“梨园”原为长安光化门北禁苑中与枣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果园,李隆基常在此请李龟年、雷海青、黄旛绰、公孙大娘、李仙鹤等名伶演戏,剧种有全能戏、歌舞戏、参军戏和傀儡戏,兴之所至少不了也“客串”一把,后来干脆创办“梨园”戏班,开教坊,封伶官,设“坐部伎”“立部伎”,自称梨园“崖公”,“梨园”遂成戏曲的代称并风行起来。‎ 很多人认为唐玄宗喜演丑角,不过是为逗杨贵妃开心罢了。这未免太小看大唐雄主的气魄。在笔者来看,唐明皇敢演且擅演与皇上身份完全相反的丑角,源自他不同凡响的喜剧精神和器量,其胸襟、气度,无不与博大包容的盛唐精神相匹配,足可傲视古今。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拥有严酷的、森严的等级秩序,朝廷拥有铁定的无上权力,芸芸草民只能被动地服从权威、教条和禁忌。然而人类并不满足于铁定的现实世界,仍需要戏仿的、自由的虚拟世界,帝王也不例外:一则想象彼岸世界以寓存死后的灵肉——皇陵不过是它的投影而已;二则纵情艺术世界以欢娱精神——音乐、绘画、舞蹈和戏曲,无不成了他们戏仿的艺术形式。‎ 丑角“乔作愚谬之态,以供嘲讽”(王国维语),要么自嘲,要么讽世,必有不惧出“丑”的戏谑胆量和讽喻智慧。一国之君哪怕是在禁苑梨园演丑角,其个性、气度和胸襟也是极罕见的。‎ 后世丑角的特权和戏班的规矩,譬如丑角脸谱也源于盛唐:一国之君扮演丑角被认为有失皇威,于是演出时在其面部挂上玉片以遮掩,此后丑角脸谱即勾画“豆腐块”以代之。又譬如戏班唯丑角为大;大衣箱、道具箱不得随便坐,只有丑角可坐;丑角没勾画脸谱,其他演员不得化妆;赶庙会唱戏,戏班子要向“戏祖神”(唐玄宗被奉为“戏祖神”)磕头跪拜,丑角可免,等等,皆与唐明皇演丑角有关。 (节选自《财经》2016年第34期苍耳《丑角杂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世人认为丑角不入行,连配角都算不上,是因为丑角不过插科打浑而已,不仅形象丑陋,还没什么真工夫。‎ B.唐明皇李隆基多才多艺,洒脱好玩,不仅亲自操刀写曲本,常充作鼓琴师,更喜欢粉墨登场,嗜演丑角,所以,丑角戏在盛唐渐至巅峰。‎ C.司马迁在《滑稽列传》中认为丑角在剧中善于用委婉的话讽喻规劝世人,体现了古之“优谏”精神。‎ D.唐明皇敢演擅演丑角,不仅因为他不同凡响的喜剧精神和器量,更因为他所处的盛唐时代拥有博大包容的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二段写丑角的演变轨迹,重点阐述了丑角在盛唐登上巅峰的原因和过程。‎ B.现实世界拥有严酷森严的等级秩序,朝廷拥有铁定的无上权力,芸芸草民只能被动地服从权威、教条和禁忌,需要戏仿的、自由的虚拟世界。‎ C.因为唐明皇嗜演丑角,被奉为“戏祖神”,后世丑角的特权和戏班的规矩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比如丑角脸谱就源于盛唐,又比如戏班丑角为大。‎ D.本文介绍了丑角的意义、演变轨迹,重点介绍了盛唐时期丑角戏发展到高峰的过程中,李隆基对丑角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篇说“无丑不成戏”,强调丑角在戏曲中具有生、旦、净等行当无可替代的作用。‎ B.戏曲的雏形源自西周乐舞和秦汉百戏,其中包括民间杂耍。所以丑角的历史要比“正角”久远得多。‎ C.戏曲又称“梨园”,是因为唐代李隆基常在禁苑中的梨园请名伶演戏,自己也常常“客串”一把,后又创办了“梨园”戏班,开教坊,封伶官。‎ D.唐明皇在禁苑梨园演丑角,他的个性、气度和胸襟极为罕见,说明他具有不惧出“丑”的戏谑胆量和讽喻智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木 笛 ‎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 大师问:“为什么?”‎ ‎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 朱丹答:“没有忘记。”‎ ‎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 朱丹说:“请原谅——”‎ ‎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篇小说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进入终试 ——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 ——纪念碑前吹奏悲乐 ——破格录取”,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 B.文章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了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朱丹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的“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小说中的这个重要场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有出色的音乐才华的青年,所以录取了他。‎ ‎5.小说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谢冕《云游》)‎ ‎7.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支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活跃于多个领域。‎ 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D.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 E.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9. 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文言文阅读(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 昔都儿,钦察氏。父秃孙,隶蒙古军籍。中统三年,从丞相伯颜讨李璮叛,以功授百户。至元十年,告老,以昔都儿代之。‎ ‎  十一年,昔都儿从大军南征,攻取襄阳、唐、邓、申、裕、钧、许等州,累功授忠显校尉、管军总把,赐银符,将其父军。十四年,从诸王伯木儿追击折儿凹台、岳不忽儿等于黑城哈剌火林之地,平之。十七年,赐金符,升武略将军、侍卫军百户。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省从其请,诸城闻风而附。‎ 二十四年,赐虎符,进宣武将军、汉洞右江万户府达鲁花赤。是年秋七月,领洞军从镇南王征交趾。冬十月,至其境,驻兵万劫,右丞阿八赤命进兵,拔其一字城,射交人,夺其战舰七。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四月,战于韩村堡,擒其将黄泽。是夜二鼓,交人突至,谋劫营,官军坚壁以待,敌失计,诘旦,鸣鼓出营,交人却,追杀甚众。还营,立木栅,增逻卒,交人不敢犯。五月,镇南王引兵还,以昔都儿为前军,行次陷泥关,战数十合,交人却,遂还迎镇南王于女儿关。交人四万余截其要道,时我军乏食,且疲于战,将佐相顾失色,昔都儿率勇士奋戈冲击之,交人却二十余里,遂得全师而还。镇南王闵其劳,命枢密臣奏升其秩。‎ ‎  二十六年,赐虎符,授广威将军、炮手军匠万户府达鲁花赤。大德二年卒。子也先帖木儿袭。‎ ‎  (节选自《元史•昔都儿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B.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C.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D.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统三年,属于年号纪年,中统是元朝的第一个年号。‎ B.鸣鼓和鸣金是古代打仗时的指挥信号。鸣鼓是进攻的信号,鸣金是收兵的信号。‎ C.虎符是中国古代铁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各个朝代的虎符形制都是一样的。‎ D.秩,古代官吏的俸禄或官阶、品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昔都儿的父亲秃孙,有蒙古军籍,曾跟从丞相伯颜讨伐反叛的李璮,因战功授予百户之职,告老还乡后,昔都儿代替他,从此昔都儿走上了军旅生涯。‎ B.昔都儿因多次战功授爵,朝廷先赐予他银符,后又赐予金符,最后赐予他虎符,并让他独率洞军去征伐交趾,因立功而加官晋爵。‎ C.昔都儿辗转各地作战,先是跟从大军南征,攻取襄阳、唐、邓等州,后随从伯木儿平定折儿凹台、岳不忽儿,后出征讨伐交趾,皆有战功。‎ D.昔都儿作战勇猛,在四万多交趾军队阻截交通要道的情况下,他率领勇士奋力攻击敌人,迫使交趾军队退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5分)‎ ‎(2)右丞阿八赤命进兵,拔其一字城,射交人,夺其战舰七。(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赴任。‎ ‎②九华山: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③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 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 E.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分析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 ”。‎ ‎(3)《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观点,即“ ”。‎ 第Ⅱ卷 表达题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17.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俩人当初合资创办企业的时候投入资金的数额差异很大,所以在年终分红之时就有人提出来不能平分秋色,要有所区别。‎ ‎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③尽管国产影视剧作品出口在增长,但是,不少在国内颇受好评的影视剧却在海外遇冷,文化差异让外国观众觉得隔靴搔痒。‎ ‎④我们对文化的传承态度不应是胶柱鼓瑟,而应是尊重文化传统,注重社会实际,注重变通、创新、开放、多元,注重在基础上的传承。‎ ‎⑤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⑥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面临困境,已有单车公司退出了市场,部分仍在运营的公司也面临着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 B.黑芝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珍贵的芝麻素以及黑色素,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被视为滋补圣品。‎ C.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D.本着方便市民为原则,至2020年,成都市新建城区的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实施率将提高至80%,计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501所。‎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唯书有华,秀于百卉。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是穿越时光的智慧沉淀, ① 是屹立不倒的千年丰碑,流芳百世,万年犹新。读书, ② 是细味品读传世之作, ③ 精神上的按摩,不仅能让人心醉神往、难以忘怀, ④ 能让人抚卷静思、沉淀内心,变得睿智豁达、优雅美丽。 ⑤ ,经典美文易觅、静心品读难得,能手捧佳作,享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阅读,如今 ⑥ 渐行走远,很少有人能够感受。‎ ① ‎ ② ③ ④ ⑤ ⑥‎ A 也 甚至 / 而且 但是 仍 B / 尤其 犹如 更 然而 却 C 更 常常 好像 / 反而 已 D 还 特别 一旦 还 可是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分)‎ 剪纸的产生和流传与我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人们把剪纸贴在墙上、门上、窗户上, ① 。由于剪纸制作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这一艺术形式, ② ,从城镇到乡村,都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民间艺术, ③ :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这一艺术日趋完善。‎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 遇到不顺心的事,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就可以减轻压力,让自己放松。在倾诉的过程中,将心中的苦恼和盘托出,如果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就能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而朋友的安慰,或许能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思考角度的变化,势必让我们走出困境。 ‎ ‎①找朋友倾诉并不一定能起到减压或放松的效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有人认为,仪式是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步伐就理应改变;还有人认为,生活节奏这么快,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有人则认为,如若没有仪式感,生活会陷入乏味平庸,人生则会不庄严。‎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金山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 ‎ 语文科答案2018.1‎ ‎1. B(A“形象丑陋,没有什么真工夫”错。C《滑稽列传》改为《太史公自序》。D“更因为他……”错,原文为“其胸襟、气度,无不与博大包容的盛唐精神相匹配”。)‎ ‎2. A(无“过程”)‎ ‎3. B(原文为“丑角的历史恐怕要比‘正角’久远得多”。)‎ ‎4.C(A项“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不确切。B项朱丹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D项考查情节及主题: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够理解他,接受他。)‎ ‎5.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密集而急促的雪为下文朱丹在纪念碑前动情演奏作铺垫。③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暇。(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6.作用:①这句话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情节)②丰富人物形象,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人物形象)③深化文章主题,引发人们对民族情怀渐渐淡薄的反思。(主题)(从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2分)‎ ‎7.D(“就创作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于文无据)‎ ‎8.AD(A“最重要的转折”依据不足;D“二者的地位与作用同等重要”错)‎ ‎9.①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是徐志摩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②具有远大的抱负。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③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④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创办新月社,主编《新月》杂志,使五四精神得以赓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影响。(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补充,答到以下具体内容的,都属于参考答案①的具体内容,酌情给分:广泛结交同好,不断学习,深化对文学创作的认识。剑桥的求学经历对他文学观和美学观的塑造。】‎ ‎10.B(“明年春正月”不能断开,排除A、C项,“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应在主语“右臂”前以及宾语“毒矢”后断开,排除D项。)‎ ‎11.C(在中国古代,虎符是虎形调兵凭证。虎符专事专用,主要由青铜制造,各个朝代的虎符形制不同。)‎ ‎12.B(“他独率洞军去征伐交趾”有误,昔都儿是随从镇南王征交趾。)‎ ‎13.(1)当时已经灭亡的宋朝还有未归附的城邑,昔都儿向行省表示,愿意亲自带领军队攻下他们。 (附:归附;举:带领;下:攻下;言于省,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右丞阿八赤下令进军,攻下他们的一字城,射杀交趾人,夺取他们的七艘战舰。 ‎ ‎(命:下令;拔:攻下;其,他们的;战舰七,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译文】‎ 昔都儿,钦察氏。父亲秃孙,隶属蒙古军籍。中统三年,随从丞相伯颜讨伐李璮反叛,因战功授予百户之职。至元十年,告老辞官,让昔都儿代替他。‎ 至元十一年,昔都儿随从大军南征,攻取襄阳、唐、邓、申、裕、钧、许等州,多次战功授忠显校尉、管军总把,赐银符,率领他父亲的军队。十四年,随从诸王伯木儿追击折儿凹台、岳不忽儿等于黑城哈剌火林地区,平定他们。十七年,赐金符,升武略将军、侍卫军百户。当时已经灭亡的宋朝还有没有归附的城邑,昔都儿向行省表示,愿意自带领军队攻下他们,行省依从他的请求,各城闻风归附。‎ 至元二十四年,获赐虎符,晋升为宣武将军、汉洞右江万户府达鲁花赤。这年秋七月,率领洞军随镇南王征伐交趾。冬十月,至其边境,在万劫驻军,右丞阿八赤命进军,攻下他们的一字城,射杀交趾人,夺取他们的七艘战舰。次年春正月,大军进逼伪兴道王住地,与交趾人作战于塔儿山,奋力飞舞兵器撞击他们,右臂被毒箭射中,流血满捧,洒血奋战,射死交趾人二十多人,仍然督率各军乘胜继续前进,大败交趾人,于是进入他们的都城。‎ 四月,作战于韩村堡,擒获他们的将领黄泽。这夜二鼓时分,交趾人突然来到,阴谋劫营,官军坚守壁垒等待,敌人的的计谋失败,第二天早晨,鸣鼓出营,交趾人退却,官军追杀了很多人。回到军营,建立木栅,增加巡逻士兵,交趾人不敢侵犯。五月,镇南王带领军队返回,让昔都儿作为前军,行军驻扎在陷泥关,交战数十次,交趾人退却,于是回来迎接镇南王于女儿关。交趾人四万多人阻截官军的交通要道,当时官军缺乏粮食,并且疲于战斗,将佐相顾惊慌变色,昔都儿率领勇士奋舞兵器攻击敌人,交趾人退却二十余里,于是军队得以完整地返回。镇南王爱惜他的功劳,命令枢密臣上书提升他的俸禄。‎ 二十六年,赐虎符,授任广威将军、炮手军匠万户府达鲁花赤。大德二年去世。子也先帖木儿继承。‎ ‎14.B E(B 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E 项,尾联抒发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 “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 2 项给 5 分。多于两项不给分。] ‎ ‎15.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②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 ‎[6 分,答对一点给 3 分,其中手法(作用)1 分,分析 2 分。答其他手法则酌情给分]‎ ‎16.(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学不可以已 ‎17. B(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在此处形容两人年终分红得当。使用正确。铄石流金: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有别于“众口铄金”。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不合句意。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使用正确。火中取栗: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使用错误)‎ 光怪陆离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属于旧词新考,使用正确。)‎ ‎18.C(A项“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并列不当,B项成分残缺,“具有”之后缺宾语,D项句式杂糅,“本着方便市民为原则”有误,应为“本着方便市民的原则”或“‎ 以方便市民为原则”)‎ ‎19.B(排除法。第③空,须将“精神上的按摩”与“读书”建立联系,否则转换话题,故排除A; “一旦”作副词表不确定的时间(发生某事件),不能接“精神上的按摩”,故排除D;“反而”作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故排除C。)‎ ‎20.①渲染浓郁的节日气氛 ②从古到今 ③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21.②就算得到朋友的理解,也不一定能帮够我们缓解消极情绪 ‎ ‎③思考角度的变化,不一定能让我们走出困境。 ‎ ‎22、【写作指导】‎ 写作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仪式”这个核心范围进行写作,否则视为离题或者偏离题意。材料中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4种典型的仪式性行为,写作应阐述仪式的深层意义,加深对仪式的理解。其一是“祭拜祖先”,这侧重体现了传统仪式的神圣性与延续性;同时,中国人在也祭祖的过程中延续继承着一个家族的精神信仰,因此,祭祖仪式也可理解为精神信仰通过一定的仪式行为延续传承的过程。其二是“婚丧嫁娶”,侧重体现仪式的世俗化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了传统的“礼”。其三侧重体现仪式的特定纪念价值,例如毕业典礼、成人礼等等,这些仪式往往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其四侧重体现仪式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通过在一本新的笔记本上郑重写下第一行字这样的日常仪式行为,体验生活,记录生活。‎ 每一个观点即为一个思考角度,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认同此种观点则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