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 ,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 。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 。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我们,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 );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宋神宗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 ,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多如牛毛 屈指可数 相形见绌 爱不释手
B.俯拾皆是 屈指可数 黯然失色 手不释卷
C.俯拾皆是 凤毛麟角 相形见绌 手不释卷
D.多如牛毛 凤毛麟角 黯然失色 爱不释手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①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句没有“易得”之意。多如牛毛:形容极多。符合“亦不计其数”的语境。②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合乎语境。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此处不是强调少。③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句中有“对比”的表述,前后重复。“黯然失色”则正与前文“光照”照应。④手不释卷:喻指勤奋。此处不是强调勤奋。爱不释手:因喜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符合语境。故选D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我们都不觉得有过。
B.对于苏子诗文,我们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
C.对于我们而言,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
6
D.对于我们而言,用什么样的溢美苏子诗文之词都不觉得有过。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综合各个选项中的句子看,本句要弄清主客体,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觉得有过”的主语应该是“我们”,所以C、D两项排除。从语言表述的准确性看,此处不是强调“我们”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所以A项更优。故选A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
B.苏东坡是将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
C.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
D.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苏东坡是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句式角度判断,C项最优,和本句后面“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的句子句式一致。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历史)浪淘冲洗掉的词句是“ ,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声、色两个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图景的名句是“ , ”。
(3)现代社会,古典心情不可或缺。人们常常希望煮茶饮酒,琴送鹤行,在古典文化的海洋中徜徉。读《行路难》,我们懂得了李白“ , ”的自信;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们懂得了辛弃疾“ : , ”的愤懑不平;读《声声慢》,我们懂得了李清照“寻寻觅觅, , ”的孤独。
(4)“黄花”在古诗词中一般代指菊花,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写菊花,表现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李清照《声声慢》中“ , ”两句,却以枯萎的菊花极写内心的凄楚。
答案 (1)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2)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4)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6
1.[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
答:
答案 苏词是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而辛词表达的是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侵占土地的敌人的愤怒,对朝廷不作为的愤懑,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婉约,一豪放,试着通过这两首词作来总结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答:
答案 (1)内容:婉约词内容狭窄,多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等。豪放词内容广泛,多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关心国计民生。
(2)格调:婉约词委婉含蓄,和谐优美,富于阴柔之美。豪放词豪迈奔放,慷慨悲壮,富于阳刚之美。
(3)表现手法:婉约词写景铺叙细腻,辞藻华美;豪放词写景大笔勾勒,朴实明快。
3.[鉴赏诗歌的语言]请赏析《声声慢》一词的语言特色。
答:
答案 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临江仙①
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②。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③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④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 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扃:音jiōnɡ,门环、门闩等,此处谓门窗关闭。③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④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A.上片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淡笔勾勒,写景如画,寄寓词人的欣喜之情。
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仿佛让人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由下句“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可知,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见柳梅等美好春景,引动愁情,故怕见春景。
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
答:
答案 (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从内容上看,“春归”与“人老”构成对比;从词句的形式上看,构成对偶。“人老建康城”中“老”字表达悲痛之情。
白话诗歌
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
忆往昔多少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却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还有谁会怜惜你的憔悴与衰颓?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好,都没有这份心情了。
二、(2019·株洲市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南乡子·宿州上元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①,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6
[注] ①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典故。②白云乡:《庄子》有“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骑试春游”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争相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
B.“小雨如酥落便收”中的“收”,写春雨绵软细微,洒在干涸的土地上,即刻就吸收尽净,用字极为传神。
C.“飞火乱星球”写想象之景,烟花腾空而起,如同团团星球迭相灿烂迸发,“乱”字透出目不暇接的热闹。
D.“浅黛横波翠欲流”写眼见之景,山如着了一抹淡青色画眉,春水荡漾,山水青翠之色让人感到就要滑落下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C项,“想象之景”错误,根据诗题“宿州上元”,可知是作者在上元佳节(正月十五)所见实景。“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迸发的团团星球。
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雨中春游的欣喜之情;②厌倦仕途的归隐之情;③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④遭遇朝廷冷落的伤感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要分析感情,先要理解词句的大意,然后加以提炼。上片开头两句写宿州人们在节日里雨中春游,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上片后三句是作者的感受。游客如云,小雨如酥,已令人消魂。加上还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此情此景,不禁叫人留连忘返。“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的典故,作者以此自况,暗含着作者厌倦仕途、向往人间清景的情愫。下片写宿州元宵夜景,“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对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两句,是极言宿州上元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白云乡”是用典。最后这几句,表面看是盛赞宿州,实则有双关意。“白云乡”也暗指朝廷所在的地方,这里流露了作者对在朝中被排挤、被冷落的伤感。言在此意在彼,是深有寄托的。依据以上分析,概括本词情感即可。
白话诗歌
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干枯的土地一旦洒上小雨,便吸收尽净。此地此景,让我这个“归老客”留连忘返。更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我开怀痛饮。
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迸发的团团星球;地上,青山如黛(青山如同着了一抹淡青色的画眉),春水荡漾。上元节里的宿州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真可称得上是淮南第一州。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