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19年6月26日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 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主要借助情感之外的意识、文化修养等想象来完成。
C. 意象是在情象基础之上新创造出来的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多于作品中的意象。
D. 与意境相比,境界之所以能作为美的最高形态存在,是因为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阐述了美的三种不同形态,全文采用总分结构形式。
B. 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采用了道理论证和引用论证方法。
C.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证现实审美活动中的意象与艺术创作中的意象的区别。
D. 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对比鲜明,逻辑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B. 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审美活动中。
C. 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
D.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浑然,表明诗人的审美活动产生的美感已经不含意象与情象,而进入了审美“境界”。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故A错误;
B项,“意象的创造则主要借助情感之外的意识、文化修养等想象来完成”于文无据,故B错误;
D项,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6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故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
D项,“对比鲜明”错,文本不是运用对比手法,而是阐明它们的细微区别,故D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D项,“不含意象与情象”错,原文“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是“超越出来”,而不是“不含”,故D错误。
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生于1949年。过去,他总是响亮地跟别人说,我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不过,很久没听他再这么说了。退休前,父亲是个货运司机,跑长途。那些年月,汽车司机是很红的,跟副食品店员、纺织工人合称“三件宝”。父亲跟人炫耀光辉岁月,总是说,他最远跑到过天路,“呀拉唆,那就是青藏高原……”一说,肯定就要唱。天晓得父亲是哪个年代开到过天路的。别人要是问起,天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他无言以答,只顾哼“呀拉唆”,一哼没个完,好像他记忆里那条天路,开不到尽头。
公路上拖着大皮卡的那些货车司机,敞开车窗,赤着膊,肩头挂根油腻腻的毛巾,边扭动方向盘边朝窗外吐痰,或者逆着风大声讲粗话。父亲跟他们完全不一样,他无论跑多远,都穿得整整齐齐的,第二颗扣子永远扣牢以支撑衣领的挺拔,皮带卡在第二或第三只眼上,坐再久也不松懈。90年代初,发胶刚刚开始流行那阵,父亲的车上就一直备着一瓶,风从来吹不动他的大背头。人们说,①父亲倒像一个开礼仪车的,后边那一大卡车的货物,就像一支仪仗队,父亲领着他们在盘山公路、国道上拉练。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的驾驶室上挂着一个小相框,倒不是常见的平安符之类的东西,也不是毛主席肖像,是他80年代在彩虹照相馆拍的4寸艺术照。所谓艺术照,也就是在黑白相片的基础上,涂上些彩色,眉毛加黑了,嘴唇微红,衬衫涂成了蓝色。坐在抖叽抖叽的驾驶椅上,父亲看看远方的路,又看看近前的艺术照,心里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了跟那照片一样的笑容,臭美地、轰隆隆地开向目的地。
母亲在家守着我们兄妹二人,参照隔壁印刷厂工人老王一家五口的日子,时间就在做相对运动,跑得又快又漫长。……在我和哥哥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经常缺席,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他的签名从没出现在我们任何一本作业簿上。那一年,哥哥念初三,我念初一,我们不再满足从父亲捎回来的特产袋子上找课本里读到的地名了,我们缠着父亲讲那些地方。可是,父亲每每让我们失望。父亲抱歉地解释说,你们老爸天天坐在这个大玻璃罩子里,脚都不沾地,这些地方,多数是在镜子里看到的……可我们还是不甘心。我们趴在父亲的卡车轮子边,用手摸着厚厚的轮胎,想要从那些粗糙的纹路里,找到父亲碾过的地方,张家界、桂林、南京长江大桥、嘉峪关……最后,我们钻进父亲的驾驶位上,吵闹着,让父亲带我们到公路上,到这个小城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去。父亲从来没有妥协过。运输厂纪律很严,别说是我们小孩子,就连母亲,都没坐过父亲的车出城。
有一天,吃过晚饭,②父亲从房间里拿出一叠照片,神秘兮兮地递给我们
。我们一看,竟然全是父亲在路上拍的。原来父亲求厂里那个工会主席借了相机。这些照片拍下的多数是公路牌。很多地名我们听也没听说过:怀集、白沙、乐从、溧阳……也有我们知道的:桂林、长沙、武昌,天啊,竟然还有贺兰山。哥哥显摆地背起了那首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父亲赞赏地看着哥哥,那目光让我嫉妒死了。母亲也凑了过来,一张一张去认照片上的地名。翻到一张“宁夏人民欢迎您!”的路标时,她激动了半天,说,哎呀,这就是宁夏啊。原来她读书时,有个要好的同桌,读了一年就跟着父母转学到宁夏,从此杳无音讯,似乎跑到西伯利亚那么远去了。所以,她对宁夏这个地名印象特别深刻。母亲像找到了老同学般激动。过后,我从书里找哥哥背的那首《满江红》,心里一阵郁闷,此贺兰山非彼贺兰山啊,当时,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就连开到过贺兰山的父亲也不知道。
(节编自黄咏梅短篇小说《父亲的后视镜》)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梳大背头,上发胶,制作艺术照,这些描写表现了他追求时尚帅气的个性,也彰显了其独特的精神气质。
B. 小说结尾借“此贺兰山非彼贺兰山啊……就连开到过贺兰山的父亲也不知道”表达了对父亲谬赞哥哥的不满之情。
C. 小说主体部分用倒叙的手法,从退休后的生活情态写到退休前的工作情景,这种时间安排使小说叙事富有变化。
D. 小说借司机职业作为勾连情节的着眼点,借这个普通职业来描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情景,叙述基调自然温馨。
5.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有什么意味,请简要赏析。
①父亲倒像一个开礼仪车的,后边那一大卡车的货物,就像一支仪仗队。
②父亲从房间里拿出一叠照片,神秘兮兮地递给我们。
6. 小说用少年的口吻来叙述故事,相对于客观的叙述,它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倒像”是“反倒像”的意思,用揶揄的语气表达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父亲工作的认真态度、劳动的自豪感和主人公精神的赞美。②“神秘兮兮”描摹了父亲给孩子们看照片的神态,体现了父亲对这些照片的珍视和即将给和孩子分享惊喜的期待,也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神秘”生活的自豪感和对孩子们真挚的爱。
6. ①让故事蒙上了回忆的色彩,营造了浪漫温情的氛围;②拉开了少年和成年世界的距离。使故事纯净美好;③少年纯真浪漫的情思和父亲浪漫美好的形象交融,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B项,不是“不满”之情。父亲与家人对外界事物的向往与憧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充盈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这种美妙的错误更增加了美好,故B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答本题,思考点通常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词句本身,而要求对全文的内容主旨、情感态度等有一个大致把握,用“整体”统帅“部分”,将“部分”放在“整体”中关照,关键词句和疑难词句一定要放在全文的语言环境中推敲含义,而通常不能凭它的工具书意义进行解答,这样才能得出较好的答案。这就对思维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本题①中“倒像”,由前文“父亲跟他们完全不一样,他无论跑多远,都穿得整整齐齐的,第二颗扣子永远扣牢以支撑衣领的挺拔,皮带卡在第二或第三只眼上,坐再久也不松懈。90年代初,发胶刚刚开始流行那阵,父亲的车上就一直备着一瓶,风从来吹不动他的大背头”可知运用了揶揄的口吻表现父亲的与众不同,“倒像”是“反倒像”的意思,表达了对父亲工作的认真态度、劳动的自豪感和主人公精神的赞美。②中“神秘兮兮”描摹了父亲给孩子们看照片的神态,“我们一看,竟然全是父亲在路上拍的。原来父亲求厂里那个工会主席借了相机。”,照片来之不易,体现了父亲对这些照片的珍视和即将和孩子分享惊喜的期待,“父亲从来没有妥协过。运输厂纪律很严,别说是我们小孩子,就连母亲,都没坐过父亲的车出城。”、“父亲赞赏地看着哥哥,那目光让我嫉妒死了。”等也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神秘”生活的自豪感和对孩子们真挚的爱。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本题考生需先审好题,题目要求鉴赏本文以少年的口吻来叙述故事的艺术效果,并提示可以与客观叙述来比较。解答本题可以从少年口吻叙述的特点、人物形象塑造、主题等方面考虑。“父亲生于1949
年。过去,他总是响亮地跟别人说,我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不过,很久没听他再这么说了。退休前,父亲是个货运司机,跑长途。那些年月……”,以少年的口吻来叙述让故事蒙上了回忆的色彩,营造了浪漫温情的氛围。“父亲赞赏地看着哥哥,那目光让我嫉妒死了。”、“过后,我从书里找哥哥背的那首《满江红》,心里一阵郁闷,此贺兰山非彼贺兰山啊,当时,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就连开到过贺兰山的父亲也不知道。”以少年的口吻来叙述拉开了少年和成年世界的距离,使故事纯净美好。“父亲跟他们完全不一样,他无论跑多远,都穿得整整齐齐的,第二颗扣子永远扣牢以支撑衣领的挺拔,皮带卡在第二或第三只眼上,坐再久也不松懈。90年代初,发胶刚刚开始流行那阵,父亲的车上就一直备着一瓶,风从来吹不动他的大背头。”少年纯真浪漫的情思和父亲浪漫美好的形象交融,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媒称,中国于2017年7月公布了一项计划,希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到2030年时创造一个价值1500亿美元(约合9500 亿元人民币)的产业。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13日报道,对于美国从事人工智能的技术专家来说,这份英文版长达28 页的文件,是对美国未来数十年中可能是最重要的技术研究领域内领导地位的直接挑战。它概述了中国政府一项积极进取、不遗余力的计划,把发展人工智能当作中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这项计划同样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发决定大局的技术突破。报道认为,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之一,甚至是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大国。
(摘编自《谁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领军者?中国锐意进取 美国沉默》,2018年2月18日参考消息网)
材料二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规划接连出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将进入深度融合时期。经过60多年发展,人工智能如今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相对来说,中国人工智能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改变人们生活方面有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正实现产业化应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统计显示,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以及融资规模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中国有27家。其中,腾讯、阿里云、百度、科大讯飞等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佼佼者。
在2017年年底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无人超市、智能互联汽车、虚拟现实康复设备等“黑科技”纷纷亮相,越来越多实体行业纷纷变得更加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因此获益。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表示,人工智能将从两个方面来改变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是直接改变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产品,如手机、玩具、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另一方面是通过人工智能改变各种行业,比如教育、医疗、公检法、安全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等。
(摘编自《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2018年1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全面领先,在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尤其是在算法、芯片和数据等产业核心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各层级企业数量全面领先中国。基础层(主要为处理器/芯片),中国拥有14家,美国33家,中国仅为美国的42%。技术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技术平台),中国拥有273家,美国拥有586家,中国为美国的46%。应用层(机器学习应用/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语音识 别),中国拥有304家,美国拥有488家,中国是美国的62.3%。
(摘编自《中美人工智能实力如何 这组数据告诉你答案》,2017年8月7日亿邦动力网)
7.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一直处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领域领先地位,但随着中国在该领域的崛起,美国的人工智能强国的领先地位可能不保。
B.
中国政府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文件,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实现了技术突破,使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等迅速增加。
C.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改变大众消费品的性能和行业智能化升级发展两方面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效地让更多人受益。
D. 人工智能产业包括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个层级,其中算法、芯片、数据是该产业的核心领域,美国企业布局和技术创新优势目前好于中国。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媒认为中国于2017年7月公布的计划,将推动中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军者,但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中国的市场规模,而非技术的突破领先。
B.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发展规模壮大,依托信息通信技术的无人超市、智能互联汽车、虚拟现实康复设备等人工智能产品的问世,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C. 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全面领先于中国,从自然语言处理到语音识别,各个领域的企业数量都高于中国,显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
D. 从中美人工智能各领域企业数量分布图上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策略侧重于应用层,对基础层和技术层发展相对忽视;而美国却恰恰相反。
9. 我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有哪些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B
9. ①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②庞大的市场规模;③巨大的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和融资规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大多是文章主要说明或论证的对象。解答本题要把握概念的本质内容,找出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的区别,对照辨析。“词不离句”,其解题思路为:审好题干,明确题意;搜索信息区间,联系所在语句;结合上下语境,领悟概念含义;注意指代词语,明确对象、范围;比照分析,多角度推测。辨析正误的方法提示:1、选项的表述是否偏离概念的内涵。2、选项是否脱离具体语境,衔接是否失当。3、选项的表述是否篡改文意,张冠李戴。4、对概念外延的限制是否得当。5、是否改变叙述主体,偷梁换柱。本题主要考查关于人工智能的理解。
B项,从原文看,“期望激发民族自豪感,实现技术突破”的是“计划”而非 “文件”;且“激发民族自豪感,实现技术突破”是目标而不是已经取得的效果。企业数量和专利申请量的变化也不是计划之后立竿见影的结果,故B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其做法是,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注意本题要求选正确的一项。
A项,结合文本内容“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之一,甚至是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大国”分析可知,中国的优势之一是庞大的市场规模。“而非技术的突破领先”属于曲解原文,故A错误;
C项,由图表可看出中国的智能机器人和语音识别两项高于美国,故C错误;
D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策略侧重于应用层”有误,更无法看出“美国却恰恰相反”,故D错误。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我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有的优势,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它概述了中国政府一项积极进取、不遗余力的计划,把发展人工智能当作中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这项计划同样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发决定大局的技术突破”,可知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以及融资规模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可知需要巨大的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和融资规模;“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之一,甚至是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大国”,可知需要庞大的市场规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九成,字子韶。游京师,从杨时学。权贵托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九成笑曰:“王良尚羞与嬖奚乘,吾可为贵游客耶?”
绍兴二年,上将策进士。九成对策略曰:“祸乱之作,天所以开圣人也。愿陛下以刚大为心,无以忧惊自沮。臣观金人有必亡之势,中国有必兴之理。夫好战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金皆有焉。刘豫背叛君亲,委身夷狄,黠雏经营,有同儿戏,何足虑哉。前世中兴之主,大抵以刚德为尚。去谗节欲,远佞防奸,皆中兴之本也。”擢置首选。杨时遗九成书曰:“廷对自中兴以来未之有,非刚大之气,不为得丧回屈,不能为也。”
授镇东军签判,民冒鹾禁,提刑张宗臣欲逮捕数十人,九成争之。宗臣曰:“此事左相封来。”九成曰:“主上屡下恤刑之诏,公不体圣意而观望宰相耶?”宗臣怒,九成即投檄归。从学者日众,出其门者多为闻人。赵鼎荐于朝,遂以太常博士召。既至,改著作佐郎,言:“我宋家法,曰仁而已。仁之发见,尤在于刑。陛下以省刑为急,而理官不以恤刑为念。欲诏理官,活几人者与减磨勘。”从之。未几,召除宗正少卿、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法寺以大辟成案上,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朝论欲以平反为赏,九成曰:“职在详刑,可邀赏乎?”辞之。
金人议和,九成谓赵鼎曰:“金实厌兵,而张虚声以撼中国。”因言十事,彼诚能从吾所言,则与之和,使权在朝廷。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桧曰:“立朝须优游委曲。”九成曰:“未有枉己而能直人。”上问以和议,九成曰:“敌情多诈,不可不察。”因在经筵言西汉灾异事,桧甚恶之,谪守邵州。既至,仓库虚乏,僚属请督酒租宿负、苗绢未输者,九成曰:“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
丁父忧,既免丧,秦桧取旨,上曰:“自古朋党畏人主知之,此人独无所畏,可与宫观①。”桧恐其议己,论其谤讪朝政,谪居南安军。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隐然。桧死,起知温州。户部遣吏督军粮,民苦之,九成移书痛陈其弊,户部持之,九成即丐祠归。九成研思经学,多有训解,然早与学佛者游,故其议论多偏。宝庆初,特赠太师,谥文忠。
(选自《宋史·张九成传》)
【注】①宫观:宋代京师和地方上都有庙宇宫观,置管理官员,统称宫观官(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又称丐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B. 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C. 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D. 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B. 权,指暂代官职。在古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署等。
C. 经筵,封建王朝为皇帝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由翰林学士等充任或兼任。
D. 丁父忧,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死去,必须在官府内闭门守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九成风骨傲岸,不附权贵。他未入仕时就拒绝了权贵的拉拢,在任镇东军签判时违背宰相的意旨,为百姓据理力争。
B. 张九成心怀天下,忠直敢言。他考进士时,在对策中阐述金人必亡、中国必兴的道理,鼓励皇帝要刚强奋进。
C. 张九成体谅百姓,宽仁为怀。他任著作郎时建议减轻刑罚,在邵州时减免百姓的赋税,在温州时痛陈征军粮扰民之弊。
D. 张九成勤奋好学,学有心得。年轻时跟从杨时求学;谪居南安时执书夜读,在石砖上留下脚印;研究经学后作出解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贵托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
(2)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权贵托人送礼物给他并说:“肯跟我交往,一定举荐你到馆阁(为官)。”
(2)张九成审阅事情经过后了解了案情,于是请求重新核实,囚犯果然是被诬陷服罪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秦桧诱之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宜断开;“且成桧此事”,姑且成全我这件事,也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宜断开;“九成曰”指张九成说,中间也没必要断开;“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只不过是(认为)不能轻易苟且偷安,语义是一个整体,中间无需断开。
A项,“秦桧诱之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宜断开;“且成桧此事”,姑且成全我这件事,也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宜断开;“九成曰”指张九成说,中间也没必要断开,故A错误;
B项,“秦桧诱之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宜断开;“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只不过是(认为)不能轻易苟且偷安,语义是一个整体,中间无需断开,故B错误;
D项,“且成桧此事”,姑且成全我这件事,也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宜断开;“九成曰”指张九成说,中间也没必要断开;“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只不过是(认为)不能轻易苟且偷安,语义是一个整体,中间无需断开,故D错误。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
D项,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必须回到原籍守丧。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故D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
C项,张九成在邵州时不忍过分催促百姓缴纳租税,并未减免赋税,故C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致”,送;“币”,古今异义词,礼物;“游”,交往;“当荐之馆阁”,省略句,一定举荐你到馆阁(为官)。(2)中“阅”,审阅;“始末”,事情经过;“因”,于是;“覆实”, 重新核实;“诬”,语义被动,被诬陷;“囚果诬服者”,判断句,囚犯果然是被诬陷服罪的。
参考译文:
张九成字子韶,游学京城,跟随杨时学习。权贵托人送礼物给他并说:“肯跟我交往,一定举荐你到馆阁(为官)。”张九成笑道:“王良尚且羞于和受宠的奴隶同车,我能做权贵的门客吗?”
绍兴二年,皇上将策试进士。张九成的策试大略说:“
祸乱的发生,是上天用来开导圣人的。希望陛下有刚毅大度的气魄,不要用忧虑惊恐来使自己气馁。臣看金人有必亡的趋势,我国有必兴的理由。好战必亡,失去旧的风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这些情况金国都存在。刘豫背叛君亲,委身女真,狡猾小子创业,有如儿戏,不值得忧虑。前世中兴的君主,大都崇尚刚德。不听谗言,节制欲望,远离坏人,防范奸恶,这都是中兴的根本。现在民间百姓都知道有父兄妻子之乐,陛下贵为天子,却冬天不能使父母温暖,夏天不能使父母凉爽,早晚也无处向父母问安,看到风物感时伤世,内心凄婉,难道不想如何迎接徽钦二帝还朝吗?”他被选拔为第一名。杨时给张九成写信说:“朝廷从中兴以来从没有这样的对策,如果没有刚毅大度的气魄,置得失于度外,是不能做到的。”
任镇东军签判,百姓违法贩卖私盐,提刑张宗臣想逮捕几十人,张九成与他争执。张宗臣说:“这件事是左相的命令。”张九成说:“皇上屡次颁布宽免刑罚的诏令,你不体会圣意,却去观望宰相的意思吗?”张宗臣发怒,张九成就呈送辞职文书回家。跟随他学习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出自他门下的人后来大多都颇有声望。
赵鼎把张九成推举给朝廷,于是以太常博士召他。回朝后,改任著作佐郎。进言说:“我大宋家法,就是仁而已。仁的表现,尤其在于刑罚。陛下以减免刑罚为当务之急,而理官却不考虑宽免刑罚。应当下诏给理官,能使几人活下来就减少他的考核年限。”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不久,召入张九成授宗正少卿,代理兼任礼部侍郎、侍讲、刑部侍郎。法寺(官员)把已经判处死刑的案子呈上,张九成审阅事情经过后了解了案情,于是请求重新核实,囚犯果然是被诬陷服罪的。朝廷议论想奖赏张九成平反的功劳,张九成说:“我的职责就是断案详审,能要求奖赏吗?”不接受。
金人议和,张九成对赵鼎说:“金实际上已厌恶用兵,反而虚张声势来动摇我国。”接着谈到十件事,金人真能按照我们所说的,就与他们和解,让主动权在朝廷一边。赵鼎被罢免后,秦桧利诱张九成说:“姑且成全我这件事。”张九成说:“我为什么不同意和议,只不过是(认为)不能轻易苟且偷安。”秦桧说:“在朝中立身必须善于委曲求全。”张九成说:“没有不正自身而能正人的。”皇帝问他和议之事,张九成说:“敌情多诈,不能不明察。”因为在经筵谈起西汉灾异的事,秦桧非常厌恶他,把他贬为邵州太守。到了那里,仓库空虚,下属官员请求督促没有缴纳的酒租、苗绢,张九成说:“纵然不能给人民好处,怎敢困扰人民呢?”
张九成父亲去世,他丁忧守制,丧期满后,秦桧听取圣旨,皇上说:“自古朋党怕君王知道,唯独此人无所畏惧,可以任宫观官。”
秦桧怕张九成议论自己,诬陷九成诽谤朝政,把他贬到南安军居住。在南安十四年,张九成常常拿着书读到天亮,倚立庭院中,时间长了,石砖上依稀可见他的两个脚印。
秦桧死后,张九成起用复任温州知州,户部拍官吏催交军粮,人民深受其苦,九成移送文书痛陈其弊端,户部坚持不改,张九成立即请求以祠禄官回家。张九成研究经学,训解很多,然而早年与学佛者交往,所以他的议论很多偏颇。宝庆初年,特旨赠官太师,封崇国公,谥号文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石州慢 己酉秋,吴兴舟中作①
张元幹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苍,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②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③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④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⑤,泣孤臣吴越。
【注】①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狼狈南逃。词人为了避难而南行途中所作②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星。③两宫:指宋徽宗与宋钦宗二帝。④唾壶: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⑤龙沙:泛指沙漠,这里指宋徽宗、钦宗被囚禁地方。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雨急云飞”的自然景象既是写实,也是词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形象暗示。
B. 词作上片重写景,下片抒情。“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由景及人,过渡自然。
C. 下片“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中写两地遥望,君臣相隔而泣,极富感染力。
D. 词作多用颠倒词序的特殊句法表达情感,如“唾壶空击悲歌缺”,语言慷慨劲健。
15. 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通过描写金兵在中原猖獗跋扈的情态表达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②用王处仲典故来比拟自己的情感,表达希望洗雪国耻却壮志难酬的悲痛;③用“两宫何处?”设问,“只隔长江”作答,表达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收复失地、迎还二帝的愤慨。(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词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词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词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君臣相隔而泣”,理解错误,“孤臣”描写不被君王重视的臣子,即词人自指,C错误。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本题考查的是诗人的情感。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长庚光怒”上承夜景,下转入对时事的感慨和愤怒,就有水到渠成般的感觉。当时时局内外交困。建炎二年济南知府刘豫叛变降金;翌年,苗傅、刘正彦作乱,迫高宗传位太子,后被平叛 。“群盗纵横”句是说应该痛斥这些奸贼。不过据《宋史·宗泽传 》载 ,当时南方各地涌现了很多义军组织,争先勤王,而“大臣无远识大略,不能抚而用之,使之饥饿困穷,弱者填沟壑,强者为盗贼。此非勤王者之罪,乃一时措置乖谬所致耳 ”,此句作为对这种不幸情况的痛惜可以讲得通 。总之,这一句是写内忧,通过描写金兵在中原猖獗跋扈的情态表达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下句“逆胡猖獗”则写外患。中原人民,生灵涂炭 ,故词人非常痛切。这里化用了杜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洗兵马》)的名句,抒发自己强烈愿望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然而愿望归愿望,现实是无情的。词人进而指出尤其不能忍受的事实:一是国耻未雪,徽钦二帝还被囚于金,用王处仲典故来比拟自己的情感,表达希望洗雪国耻却壮志难酬的悲痛。“两宫何处”的痛切究问,对统治者来说无异于严正的斥责。二是国土丧失严重——“塞垣只隔长江 ”。三是朝廷上主战的将士个个遭受迫害,“唾壶空击悲歌缺”。《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用“两宫何处?”设问,“只隔长江”作答,表达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收复失地、迎还二帝的愤慨。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荀子在《劝学》中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他先以蚯蚓为例说明用心专一的成效,又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心浮气躁的缘故。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答案】 (1). 羽扇纶巾 (2). 樯橹灰飞烟灭 (3). 蟹六跪而二螯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 舞榭歌台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还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纶”、“樯橹”、“螯”、“鳝”、“榭”。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一百年来,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谈及绘画的色彩时,我们总是________,认为国画的色彩不及西方绘画丰富。这种认知,已成为我们与古人之间横亘着的高山,使我们与中国延绵数千年的人文艺术传统相互隔绝。( )事实上,中华民族是一个对色彩敏锐的民族。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青绿山水长卷徐徐展开,________,令世人________。这幅长卷诞生于宋代,流传近千年,叫作《千里江山图》。在用色上,画家王希孟根据材料的特性,先以赭色为衬,后以石青、石绿的天然矿物颜料为主,并在颜料叠绘过程中寻求微妙的变化,画面层次分明,几乎代表着中国青绿山水最高水准。中国画重神韵、轻写实,这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多数人脑海里反应的是黑白水墨画,而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很少被想起。如果我们不能从技法和材料的视角领悟古人,就难以理解国画内在的美学意蕴与独特的表达技巧。唯有________,继承我们自身的传统,彰显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才能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妄自菲薄 精美绝伦 叹为观止 追本溯源
B. 自怨自艾 美轮美奂 瞠目结舌 顺藤摸瓜
C. 妄自菲薄 精美绝伦 瞠目结舌 追本溯源
D. 自怨自艾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顺藤摸瓜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画的色彩体系,并非不如西方绘画。
B. 西方绘画的色彩体系,果真优于国画吗?
C. 西方绘画的色彩体系,并非优于国画。
D. 国画的色彩体系,果真不如西方绘画吗?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重神韵、轻写实,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黑白水墨画是最先跳入多数人脑海里的,而很少想起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
B. 中国画重神韵、轻写实,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多数人脑海里反应的是黑白水墨画,而很少想起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
C. 由于中国画重神韵、轻写实,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多数人脑海里反应的是黑白水墨画,而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很少被想起。
D. 中国画重神韵、轻写实,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很少想起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而黑白水墨画是最先跳入多数人脑海里的。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第一组:“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这里指我们总是看轻自己,用“妄自菲薄”。第二组:“精美绝伦”: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语境中对象并非建筑,不能使用“美轮美奂”,应用“精美绝伦”
。第三组:“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语境强调这幅画卷精美,应选“叹为观止”。第四组:“追本溯源”:指探寻事物的根源。“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语境中没有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之意,应选“追本溯源”。
B项,“自怨自艾”使用错误,应用“妄自菲薄”;“美轮美奂”使用错误,应用“精美绝伦”;“瞠目结舌”使用错误,应用“叹为观止”;“顺藤摸瓜”使用错误,应用“追本溯源”,故B错误;
C项,“瞠目结舌”使用错误,应用“叹为观止”,故C错误;
D项,“自怨自艾”使用错误,应用“妄自菲薄”,“美轮美奂”使用错误,应用“精美绝伦”;“顺藤摸瓜”使用错误,应用“追本溯源”,故D错误。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做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本题是选择题,注意找准题目的切入点。首先,根据括号后的一句回答,确定空处应为问句。其次,材料上下文都是围绕国画色彩而谈,以国画作为句子主语更符合文意。同时问句比陈述句具有强调意味。
A项,根据括号后的一句回答,确定空处应为问句,故A错误;
B项,材料上下文都是围绕国画色彩而谈,以国画作为句子主语更符合文意,故B错误;
C项,根据括号后的一句回答,确定空处应为问句,材料上下文都是围绕国画色彩而谈,以国画作为句子主语更符合文意,故C错误;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
A项,“很少想起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的主语缺失,故A错误;
C项,“由于”“使得”杂糅,导致主语缺失,故C错误;
D项,逻辑不恰当,此处应强调被人忽视的“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应放在“而”之后,故D错误。
故选:B。
20.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将思维框架图中的三处空缺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近几年,无论是各大院团还是诸多影视制作机构,对剧本的重视程度都大大提升。但放眼全国创作实际,“剧本荒”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剧本还没立住就拿着大纲匆匆上马,排演、开拍的现象仍为业界所诟病。剧本创作想要做强做实,作为创作主体的编剧需要坚持品质至上,精心创作,用心打磨,以持久定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强题材和经验储备。行业主管部门在编剧人才培养、编剧队伍建设上也需统筹协调,给予中青年编剧、地方戏曲本土编剧更多政策倾斜。此外,监管部门还要加强版权法规的执法力度,依法保护编剧权益。重视和加强剧本创作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文艺创作要想强起来,剧本是立足之本,文学基础、创意基础必须落到实处,把文学前端筑牢,把创意基础夯实,才有文艺可持续的繁荣发展。
【答案】①背景②编剧:扎根生活,提升品质③文艺可持续繁荣发展的基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图文转换。本题与以往题型不同之处在于通过给定的材料填写流程图。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注意叙述的顺序,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首先明确说明的对象是重视和加强剧本创作,接着结合材料可知接下来从背景、措施、重要性三个方面来阐述。所以①处填“背景”,②处是措施的具体化,从“作为创作主体的编剧需要坚持品质至上,加强自身建设,以持久定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强题材和经验储备,精心创作,用心打磨”可知,概括为“编剧:扎根生活,提升品质”。③处应为重要性的具体化,“文学基础、创意基础必须落到实处,剧本是立足之本,把文学前端筑牢,把创意基础夯实,才有文艺可持续的繁荣发展”概括为“文艺可持续繁荣发展的基础”即可。
21.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请仿照下面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信念”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
例:鲁迅说:“虽然我曾受千夫所指,但我弃医从文、用笔来唤醒沉睡的国民,是树人立国的信念激励了我。”
(1)苏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姆莱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示例]苏武说:“虽然我被困北海,但当我拒绝劝降的诱惑,坚守国格最终归汉时,是信念鼓舞了我。” (2). 哈姆莱特说:“虽然我曾延宕踌躇,但当我在面对邪恶的力量刺出手中的剑,与恶魔同归于尽时,是信念成就了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命题式仿写,是给定一个完整的语言材料,让考生品读例句,领会其句式、结构、意蕴、修辞手法等特点,然后给定仿写的具体材料、主题等,让考生依据示例仿写。解答本题考生要注意主题是“信念”,要注意要求: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考生需要熟悉人物苏武和哈姆雷特。苏武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可以写:虽然我被困北海,但当我拒绝劝降的诱惑,坚守国格最终归汉时,是信念鼓舞了我。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最终他为父亲报了仇。可以写:虽然我曾延宕踌躇,但当我在面对邪恶的力量刺出手中的剑,与恶魔同归于尽时,是信念成就了我。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俗,享受生活本身的美好,接地气,有烟火气;高尚,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但高尚不排斥世俗,世俗的高尚别有境界。它真诚、朴实,是传统文明的延续,也是现代文明的闪光。
在生活的万花筒中,你如何看待“高尚”与“世俗”?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联想、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真正的风雅
吴迪
初读苏东坡之作,并不觉晦涩难懂,反而觉得简单深刻。因为根植生活,所以简单通俗;因为感情深刻,所以高尚风雅。这让我想到“非世俗无以致高雅”这句话,在案牍劳形之外,有一点可以探究的雅人情致——这便是真正的风雅。
杜甫被称为“诗圣”,大概就在于此。因为他有一双洞察世俗的眼,一颗体察世俗的心。因为“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真切生活体验,所以心有苍生,道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将满腹才情融入世俗,于是成就了杜甫之“圣”。比起李白的“琴棋书画诗酒花”,我更爱杜甫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正是平凡的世俗生活,撑起了苏东坡作品的高度和厚度。被贬蛮荒之乡,过着迁谪的生活,但不管多么不堪或困窘,苏东坡总是不改乐观旷达的性格,写出境界高妙、文采风流的作品。剥落世俗的外表,苏东坡的生活非常丰富。他结识了不少世俗朋友,“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连小孩子都喜欢与他交往;他还能书擅画,懂得饮茶,喜欢美食,善于烹饪……
心有所托,才能从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暂时脱身,留一点转身的余地。
在《儒林外史》中,有一个情节让人感叹,说的是杜慎卿几个人游金陵雨花台见到的情景,其中写道:“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这是令人感慨的风雅。不济的时代,出一两个特立独行的读书人不稀奇,可是,这“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风雅,却不是哪里都见得到的。
所以,真正的风雅,定然体现在平头百姓口中和日用伦常里面,这样的风雅才更为生动鲜活。
缺乏风雅的时代,是一个鄙俗粗劣的时代,也是文化和情趣消退的时代。在世俗中保持一份高雅的情操,舍弃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向着心之所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即是生命中最有滋味的境界。
风雅一词,在各行各业都应如此。但世人多把金钱、地位、名利等背负在身,将风雅变得庸俗,并沾沾自喜,浑然不觉,以至于“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若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能在闲暇之佘,想“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那该多么美好!
【解析】
【详解】(一)审题:这段文字材料用“亮点”思维看世俗,揭示了世俗正面意义和价值——接地气、有烟火气,是一种别样的精彩或生活的妩媚,接着揭示了高尚的本质,即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但强调高尚不排斥世俗,世俗的高尚别有境界,这是重点。最后高度赞扬了世俗的高尚真诚、朴实,是传统文明的延续,也是现代文明的闪光。所以考生重点应围绕“世俗的高尚”从正面来立意。文体选择方面,这道题目体现了较大的自由度,除了规范的议论文,也给记叙文、散文和小小说等文体留下了较大空间。
(二)立意:1、世俗的高尚别有境界。2、真正的风雅。3、知世俗而不世俗,才是最善良的成熟。4、俗人不俗。5、外俗里不俗。6、俗中有大雅。
(三)素材:1.庄子如蹁跹的蝴蝶在花园中轻舞飞扬。隐居山林的他心不被外物所扰,吟行于林间,放歌于窗前,岂不快哉!什么王权富贵不过过眼云烟,“曳尾于涂”才是心中所向。什么功名利禄犹如一张大网,尘网中的生活又岂是羁鸟、池鱼的归宿!归居田园的庄子放下名利的枷锁,其心如大鹏般自由遨游于天际,逍遥自在。(《放下灵魂的枷锁》)
2.他,是一位平凡的小伙子,却因为他日积月累的善举让他的人生变得不平凡。阿里木,这位来自新疆的好巴郎,十年时间,用自己烧烤羊肉串赚的三十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生。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为别的,而只是认为这是一件小事,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他的资助让上百名贫困生可以有书看,有学上。在灯红酒绿的都市,贫困和诱惑都没有冷却他的善心,一次次小小的善举,在人群中激起了向善的涟漪。(《点一盏向善的心灯》)
3.“最美司机”吴斌用76秒的举动感动了世人。在公共汽车高速行驶在车道上时,一个从前面车辆刹车毂(gu)中飞来的金属片敲碎了挡风玻璃,打在身为司机的吴斌身上。尽管肝脏全部震碎,他也强忍着剧痛,在短短76秒的时间内将车停在路边。刹车,制动,通知乘客报警,让乘客有序下车。车上乘客无一受伤,他却因抢救时间的延迟而离开人世。促使他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如此举动的正是他那盏亮在心中向善的心灯,用善念筑起来的职业感,拯救了全车人的生命。(《点一盏向善的心灯》)
4.
一句赞美,重塑他人别样人生。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会想到,许多年前他的一句话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当他还是记者时,曾报道过一次很平常的盗窃案,不同之处在于他在结尾处作了一句点评:“以如此娴熟、细腻的手法作案,真让人惊叹,这样的人若做其他正事难保不成行业先驱。”那名小偷为此大受鼓舞,洗心革面,如今成为台湾几大连锁食品店总经理。确实,林清玄一次衷心的赞美改变了小偷的人生,使他演绎出别样的人生传奇。(《勿以善小而不为》)
5.举手之劳,改写二战进程。一位农夫发现跌入粪池正在挣扎的小孩,毫不犹如地救起了小孩。作为回报,小孩父亲答应供农夫的小孩受教育。于是,农夫的儿子接受了最先进的教学,成为二战时挽救无数人的特效药——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亚历山大,而被救的小孩则是二战时叱咤风云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倘若不是农夫的举手之为,二战有究竟会怎样的一番惨象?没有特效药,没有精神领袖,英国的历史定是悲剧的。(《勿以善小而不为》)
6.“最美中国人”李志敏见到一面色发青、衣衫脏乱的乞丐昏倒在地,立刻做心脏复苏按压和人工呼吸,待乞丐醒来好转后才离去;烟台“最美女孩”刁娜娜为救马路上的孩子而被车辗伤,毫不后悔;“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孩子飞身跃向车前。他们的善行就像是一颗石子,虽小,却能在社会上激起一层层向善的涟漪,久久回荡。(《顺手一小事,爱心一大步》)
(四)写作思路及点评:这篇文章是典型的散文化思路。作者从苏轼作品简单深刻的特点说起,引出话题“真正的风雅”,接下来谈及自己对杜甫“诗圣”称号的感悟与理解,再回到苏轼的作品上来,谈到“正是平凡的世俗生活,撑起了苏东坡作品的高度和厚度”这一观点,表明“真正的风雅”与世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后半部分,引述《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情节,得出“真正的风雅,定然体现在平头百姓口中和日用伦常里面,这样的风雅才更为生动鲜活”的推论,使文章内容更深入一层。文末紧扣上述情节作结,得出“在世俗生活中保留一点雅趣,才是真正的风雅”的基本结论。文章行文思路灵活而不散漫,一是在于思维的逻辑严密与层层递进,二是在于写作素材能信手拈来,并能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