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限时练(十九) 古代诗歌鉴赏(2宋诗·3唐诗·1晋诗)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①(其四)
苏轼
萱草②虽微花,孤秀自能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牵牛独何畏,诘曲自芽蘖。
走寻荆与榛,如有夙昔约。
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
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注】 ①此诗写于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期间,时苏辙留京侍父,这是兄弟俩第一次远别。三年多来,诗赋往还,唱和甚多。②萱草:又名忘忧草,俗称黄花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亭”写萱草高高挺立的秀美姿态,突出其孤秀自拔的精神丰姿。
B.“芽蘖”“走寻”写牵牛生长蔓延的生命姿态,是其“独何畏”的具体表现。
C.“南斋读书”暗点园中主人的生活,“乱翠”“如泼”视听结合,突出景物特点。
D.全诗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描绘景物,形象鲜明,既具情趣,又兼理趣。
解析:C项,“视听结合”错误,没有听觉。
答案:C
2.诗人借萱草、牵牛寄寓怎样的情感哲思?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萱草之花虽“微”,却能孤拔秀丽,优异突出,诗人借以表达超拔自取、卓然独立的人格追求,暗含对弟弟自信人格的赞美。②牵牛花隐忍屈曲,奔走追求于荆榛之中,无所畏惧,诗人借以表达于逆境中乐观进取、勇于追求的人生态度,暗含对弟弟乐观人生的激励。③萱草、牵牛,如泼乱翠,在一年一度的秋雨中凋零衰败,自然也会在一年一度的春风中再度蓬勃、满目泼翠,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考验,诗人借以表达一种超然达观的生命态度,这既是对弟弟淡然自取的人生态度的肯定,也是自我勉励。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5
囊空不办寻春马①,眼乱行看择婿车②。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③新湿字如鸦。
【注】 ①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③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说诗人自己身穿简陋的粗布衣服,但是满腹诗书,气质高华。
B.颔联“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C.诗歌巧用典故,“寻春马”“得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巧妙化用。
D.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
解析:“说诗人自己”错误,应是说友人“董传”。
答案:A
4.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对友人由衷的赞美之情。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赞美友人气度光彩照人;“厌伴老儒”“强随举子”赞美友人志向远大。②对友人深情的鼓励。用“寻春马”“择婿车”的典故鼓励友人不要被眼前处境所难倒。③对友人衷心的祝福。结尾以金榜题名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张逸人园林
韩翃
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
麈尾【注】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
春深黄口传窥树,雨后青苔散点墙。
更道小山宜助赏,呼儿舒簟醉岩芳。
【注】 麈(zhǔ)尾: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标题,描写环境的清幽,衬托出抒情主人公心境的悠闲。
B.颔联运用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抒情主人公日常生活的惬意。
C.颈联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园林的静谧和幽美。
D.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宁静闲适中也透露出怀才不遇的寂寞。
解析:“也透露出怀才不遇的寂寞”无中生有。
5
答案:D
6.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醉”的原因。
答:
答案:①园林中清幽的环境和美好的景物让诗人陶醉。②园林里清谈的自由让诗人陶醉。③园林中的美食让诗人陶醉。④园林里的布局建筑让诗人陶醉。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锦城散花楼①
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②悬银钩。
飞梯③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④。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注】 ①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②珠箔:珠帘。③飞梯:高梯。④双流:今四川成都双流县。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对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的描写,极力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
B.“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两句色彩对比明显,脍炙人口,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金碧辉煌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C.诗人综合运用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写景状物,读来诗意盎然,极具感染力。
D.作者在这首诗中以大量笔墨描写散花楼的壮美景观,充分蓄势、铺垫,抒发自己登楼远眺的愉悦之情。
解析:A项,本诗写景从“金窗”“绣户”等细微器物入手,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
答案:A
8.这首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哪些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
答案:诗歌前六句通过对朝阳、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景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相辉映的描写,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渲染了一种静美雅致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登楼赏景难以掩饰的愉悦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题目。
5
池上早秋①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 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D.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解析:C项,分析了景情关系,并对所运用的手法进行鉴赏,其中“动静结合”错误,应当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答案:C
10.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
答案:情感:尾联表达了作者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的悲苦之情。
作用: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基调更加悲苦。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和郭主簿(其二)
陶渊明
和泽①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②,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5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③尔诀。
检素④不获展,厌厌⑤竟良月⑥。
【注】 ①和泽:雨水和顺。②游氛:飘游的云气。③抚:保持。④检素:检点素志。⑤厌厌:同“恹恹”。⑥良月:指十月。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写秋景,首句却写春雨之多,遍及整个春季,把多雨的春和肃爽的秋作对比。
B.诗歌用“素”“凝”“肃”三字把秋天的色彩、温度、肃清表现得淋漓尽致。
C.“陵岑”以下四句,远近结合,声色结合,描绘了一幅灿烂奇绝的秋景图。
D.这首诗在景物的写实中兼用比喻象征手法,寄寓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
解析:从描写看,诗句用的是“远近结合”的手法,写了事物色彩,没有描摹声音,并无“声色结合”。
答案:C
12.诗人“念幽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概述。
答:
答案:①诗人看到清凉素雅的秋景和奇绝的逸峰,由此想到幽隐山林的人。②诗人举杯面对贞秀的松菊,就会想到那些与松菊颇相类似的孤傲守节的古代高人隐士。③诗人赞美企慕“幽人”傲然特立的节操,也是对自身内在品格的自喻。④诗人借向往“幽人”隐逸,表现壮志未酬的悲愤不平之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