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达到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很多传统村落成为旅游胜地,让人们 ,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出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 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 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 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方兴未艾 接踵而至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B. 轰轰烈烈 趋之若鹜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C. 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D. 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答案】‎ ‎1. B ‎ ‎2. B ‎ ‎3. C ‎ ‎【解析】‎ ‎1.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句中共存在两处错误“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搭配不当,“一致共识”成分赘余,A项,搭配不当,C项搭配不当,成分赘余,D项,成分赘余。故选B。‎ ‎2.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前文已有“乡土文化”,故选B。‎ ‎3.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轰轰烈烈:形容事业得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应选“轰轰烈烈”。趋之若鹜:比喻成群得人争相追逐不正当得事物,含贬义;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间接不断地来。形容来着很多,络绎不绝。应选“接踵而至”。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应选“胸有成竹”。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饱经风雨: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应选“饱经沧桑”。故选C。‎ ‎【点睛】‎ 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4.下面这则通知有的词语不够得体,下列选项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通知 全校师生:‎ 我校将于9月20日与实验中学展开辩论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如有素材提供,将于明天下午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A. 将“母校”改为“贵校”‎ B. 将“找一找”改为“提供”‎ C. 将“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 D. 将“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文中要求的是本校师生找背景音乐等,“贵校”是对别人的学校的尊称,用在此处不当。故选A。‎ ‎5.下列各句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代表作《水浒传》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B.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C. 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代表作《滕王阁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东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之相关的故事有庄周梦蝶、紫气东来、贻笑大方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D项,“紫气东来”出自《史记》。故选D。‎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活用不同的是( )‎ 例句:瑾拜表以闻 A. 徐孺下陈蕃之榻 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D. 太上不辱先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例句使动用法,使……听到;ACD项也是使动用法,使……放下;使……宁息;使……受辱;B项,废:停止,没有活用。故选B。‎ ‎7.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遂见用于小邑 B.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C. 则告诉不许 D. 且臣少仕伪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题中D项,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其余三项被动句。故选D。‎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③用之所趋异也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①中的“所以”表工具、方式等,②中的“所以”表原因;③④“用”是“因为”的意思。故选D。‎ ‎9.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劝说 B. 幸勿为过 过:错误、过失 C. 家中文墨眣汝办治 眣:以目示意 D. 若望仆不相师 望:希望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劝:勉励;B项,过:责备;D项,望:抱怨。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泛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因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 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C. 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D. 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再写生活清贫、需谋生计的隐士,这属于类比论证。‎ B. 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引用论证。‎ C. 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这属于举例论证。‎ D. 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其他职业,这样处理选材更加全面,论证也比较严谨。‎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自身响应着自然的韵律,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 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他们会选择性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如朱百年。‎ C. 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D. 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安于贫穷,才绝少欲望,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答案】‎ ‎10. C ‎ ‎11. A ‎ ‎12. B ‎ ‎【解析】‎ ‎10.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 项,“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不全面。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由原文“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可知,除了“官员赞助”还有“官府的赏赐”。故选C。‎ ‎11.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类比论证”错。类比论证是用两个具有相同属性的事务进行比较。甲事物(指客体)具有某种属性,从而论证乙事物(指主体)也具有某种属性,这里是比较而非类比。故选A。‎ ‎12.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他们会选择性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如朱百年”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由原文“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任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可知,朱百年坚持不在俗人面前露面。故选B。‎ ‎【点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仇钺,字廷威,镇原人。初以庸卒给事宁夏总兵府,大见信爱。会都指挥佥事仇理卒,无嗣,遂令钺袭其世职,为宁夏前卫指挥同知。‎ 正德二用总制杨一清荐,擢宁夏游击将军。五年,安化王寘鐇及都指挥何锦、周昂、指挥丁广反。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锦等信之,时时就问计。钺亦谬输心腹。而阴结壮士,遣人潜出城,令还报官军旦夕至。钺因绐锦、广,宜急出兵守渡口,遏东岸兵,勿使渡河。锦、广果倾营出,而昂独守城。寘鐇以祃牙召钺,钺称病亟。昂来视,钺方坚卧呻吟。伏卒猝起,捶杀昂。钺乃被甲横刀,提其首,跃马大呼,壮士皆集,径驰诣寘鐇第,缚之,众遂大溃。锦、广单骑走贺兰山,为逻卒所获,举事凡十八日而败。‎ 先是,中朝闻变,议以神英为总兵官,而命钺为副。俄传钺降贼,欲追敕还。大学士杨廷和曰:“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乃不追。事果定。而刘瑾暱陕西总兵官曹雄,尽以钺功归之,钺竟无殊擢。巡按御史阎睿讼其功,诏夺俸三月。瑾诛,始进署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寻论功,封咸宁伯,岁禄千石,予世券。‎ 八年,大同有警,命充总兵官,统京军御之。‎ 钺上五事,中请遣还京操边军,停京军出征,以省公私之扰。尤切时弊。时不能用。钺既至,值寇犯万全沙河。击之,斩首三级,而军士亡者二十余人,寇亦引去。奏捷蒙赉,朝论耻之。‎ 十年冬,称疾解营务。诏给军三十人役其家。卒,年五十七,谥武襄。‎ ‎(节选自《明史·仇钺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B. 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C. 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D. 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袭其世职”指继承世代承袭的官职,是世袭制中官职方面的一种传承。‎ B. 敕,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在本文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C. “世券”,又称“铁券”,是中国古代皇帝分封给功臣爵位时赏赐给臣子的信物和凭证。持有铁券的重臣及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D.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它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仇钺出身低微,但受命运眷顾。他开始是宁夏总兵府的雇佣兵,很受信任和偏爱,仇理去世后,因无后代,他继承了仇理的官职,后又因杨一清的推荐,被提升为宁夏游击将军。‎ B. 仇钺机智有谋,立下平叛奇功。他用计获得贼人信任后,暗中结交壮士,派人悄悄出城,再回来报告说官军马上就到,从而哄骗何锦、丁广出兵守渡口,为自己平叛获得了机会。‎ C. 仇钺功劳被夺,最终得朝廷重赏。仇钺平叛立下奇功,但却被刘瑾占为己有,杀死敌人三个,未得提拔,直到刘瑾被诛,他才被提拔、封爵,赐予“世券”。‎ D. 仇钺妄奏捷报,遭到朝臣耻笑。大同有紧急情况,仇钺统军御敌,杀死敌人三个,而自己的军士却死了二十多人,贼人退去,仇钺奏上捷报,受到朝廷赏赐,但同时也遭人耻笑。‎ ‎1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 ‎(2)钺上五事,中请遣还京操边军,停京军出征,以省公私之扰。尤切时弊。‎ ‎【答案】‎ ‎13. B ‎ ‎14. D ‎ ‎15. C ‎ ‎16. (1)仇钺一定不会跟随叛贼,让(他)知道朝廷奥提拔重用(他),(其)意志会更加坚定,不这样,(只会)抛弃良将来资助敌人罢了。‎ ‎(2)仇钺上奏五件事,其中请求遣返在京城操练的边军,阻止京城的军队出征,来减少对公家和私人的侵扰,尤其切中当时的弊病。 ‎ ‎【解析】‎ ‎13.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闻变欲遁去”的主语使仇钺,而不是“玉泉营”,其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觐”的对象使寘鐇,排除C项。故选B。‎ ‎14.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明史》是纪传体断代史,不是通史。故选D。‎ ‎15.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但却被刘瑾占为己有”错误,原文是说“而刘瑾暱陕西总兵官曹雄,尽以钺功归之”,因此,最终占仇钺功劳的是陕西总兵官曹雄,而非刘瑾。故选C。‎ ‎16.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必:一定;擢:提拔;资:资助;耳:罢了;上:上奏;停:阻止;以:连词,来,表目的;省:减少。‎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仇钺,字廷威,是镇原人。(他)开始以雇佣兵(的身份)供职(于)宁夏总兵府,很受信任和偏爱。恰逢都指挥佥事仇理去世,(他)没有后代,于是便命仇钺继承其世袭职位,任宁夏前卫指挥同知。‎ 正德二年,由于总制杨一清的推荐,(仇钺被)提升为宁夏游击将军。正德五年,安化王寘鐇及都指挥何锦、周昂、指挥丁辉谋反。仇钺当时驻守在城外的玉泉营,听闻变故后想逃离。可考虑自己的妻儿还在城中,担心被(叛贼)屠杀,于是带兵入城。(他)脱下战袍前去拜见寘鐇,(然后)回到家中卧床称病,将所率领的军队分属贼营。何锦等相信了他,时常去(向他)询问计策。仇钺也假装(与他们)倾心而谈。暗中却结交壮士, 派人悄悄出城,然后再回来报告(说)官军马上就会赶来。仇钺趁机哄骗何锦、丁广,应该马上出兵守住渡口,阻止东岸的士兵,使(他们)不能渡河。何锦、丁广果然倾巢而出,而(让)周昂独自(留下)守城。寘鐇因行祭旗礼召见仇钺,仇钺却声称(自己)病得厉害。周昂前来看(他时),仇钺正躺在床上呻吟(不止)。伏兵突起,乱棍将周昂打死。仇钺于是披甲横刀,提着周昂的脑袋,跳上马大声呼喊,壮士(顿时)齐集,径直奔向寘鐇的府邸,(将)他捆绑(起来),其部下于是(纷纷)溃逃。何锦、丁广独自骑马逃往贺兰山,被巡逻士兵俘获,(他们)举兵谋反共十八日便失败了。‎ 先前,朝廷获悉(谋反)一事,决定命神英为总兵官,而命仇钺为副将。不久传来仇钺投降叛贼的(消息),(于是)打算将诏书追回。大学士杨廷和说:“仇钺一定不会跟随叛贼,让(他)知道朝廷要提拔重用(他),(其)意志会更加坚定,不这样,(只会)抛弃良将来资助敌人罢了。”(朝廷)这才没有追回诏书。事情果然被平息。而刘瑾与陕西总兵官曹雄关系亲密,而将仇钺的功劳全部归于曹雄,仇钺竟没能被特别提升。巡按御史阎睿 为仇钺颂功,(却被)朝廷剥夺三个月的俸禄。刘瑾被诛(后),仇钺才升为代理都督佥事,担任宁夏总兵官。不久论功时,(他)被封为咸宁伯,年禄一千石,(并)被授予世袭诰券。‎ 正德八年,大同有紧急的情况,命(仇钺)担任总兵官,统领京军(前去)御敌。仇钺上奏五件事,其中请求遣返在京城操练的边军,阻止京城的军队出征,来减少对公家和私人的侵扰,尤其切中当时的弊病。(但)当时没有被采纳。仇钺到后,正赶上贼寇侵犯万全沙河。(他率军)进击,斩首三人,而军士死亡二十多人,贼寇也退去。(仇钺)奏上捷报,并蒙受赏赐,朝臣们都耻笑他。‎ 正德十年冬,(他)因病解除军中的职务。(皇上)下诏供给(他)三十名士兵作为家仆。去世(的时候),五十七岁。谥号武襄。‎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妻子的生日 孙春平 妻子的生日是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那天,我下班回家,阻止她下厨房,张罗着去饭店潇洒一顿。妻子问,琳琳来电话了?我摇摇头,知道她关心的是女儿的祝福。妻子又问,也没发信息?我说等晚上吧,她白天有课。妻子在工厂里当质量检验员,车间里对打电话接手机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连手机都不配,生活得倒也清静自如。那顿日宴有些沉闷,妻子不止一次看表,又不止一次问我,你没把手机关上吧?我便干脆把手机放到她面前,以保证她能得到女儿第一时间的祝福。后来她又让服务员将饭菜打包,说回家去,担心琳琳将电话打进家去没人接。我说,不是有手机嘛,何必?妻子说嫌这儿乱,提起食品盒就走。‎ 那是我们家里格外沉寂也有些郁闷的一个夜晚。妻子坐在电视机前,抓着遥控器不停地调换频道,只是不说话,我有意找些有趣的话题,她也很少搭话。我忍不住,抓起电话就要给女儿打过去,她坚决地制止,说:“你贱啊?”夜深,睡下。我将手机一直开着放在枕边,但那一夜,一切都沉闷着,电话没响,手机也没响,我只听妻子不停地翻身,还有她压抑地叹息,直至我沉入梦乡。‎ 清晨,妻子起来准备早点,脸色不好眼圈黑着。我知道她有心事,便不再提昨日的话题。我们只有这一个女儿,以前在家时,琳琳每临自己的生日前三五天,就开始大张旗鼓地作舆论准备。离家去读大学,到了她生日那天,妻子则从早到晚不知要打去几次电话。怎么到了妈妈生日这天,就忘得一干二净呢?我心里也在抱怨,但我不能再火上浇油。我在公共汽车上给琳琳发短信:“你妈妈一夜未睡好。”哼,但凡还有一点孝心,你自己想想吧!‎ 整整一天,我的短信并没有换回任何反馈。傍晚回家,妻子望我,我把目光避开,她的眼圈就红了。她说从今天起,你和我谁也不要再给她打电话。‎ 这一夜,,妻子睡得很早,连电视也没看。夜深的时候,我听门锁有哗哗的响动,惊得急起身披衣,刚刚按亮电灯,身上一直带着家门钥匙的琳琳已经站在我们床前。女儿一手抱着蛋糕,一手提着装在塑料袋里的烤鸭,肩头披着薄薄的雪花,眼里噙着泪水说,妈,爸,我错了,我祝妈妈生日快乐······‎ 那一刻,妻子已醒来。她揉着眼睛,似乎怀疑这是不是在梦中。旋即她跳下床,一个劲地拍拂着女儿肩上的雪花,嘴里也是一个劲地埋怨:你这个傻丫头,大老远你跑回来干什么?你不会打电话呀?你不知道天冷呀?你明天不上课啦?······‎ 琳琳只在家待了两个多小时,后半夜就坐车返回学校去了,她不想耽误第二天的功课。我送琳琳去车站回来时,妻子又开始埋怨我,说:“就你手贱,发那个短信干吗?孩子来来回回吃苦受累的,还得白搭多少钱呀?”这哪里是钱的事,你心里热乎去吧。‎ 这件事我以为做得挺成功——关乎对子女的教育嘛。因此便说给了许多人。那天,我给远在家乡的老父亲打电话,也说了这件事。没想,父亲沉默了好久,才说,“我和你妈的生日你们忘了多少次,我和你妈埋怨过你们吗?”‎ ‎(有删改)‎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家独具慧眼,善于从凡人琐事中透视社会现象,在小说中围绕生日祝福电话问题呈现了几个生活场景,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B. 小说写到了妻子因工作原因而没有配手机,这个交代是必要的,为文中妻子几次询问丈夫是否接到女儿电话做了伏笔。‎ C. 小说在人物精神世界的探索上有自己的特色,文中妻子的心理由焦急期盼到烦躁失望,到伤心,再到惊喜,情感描写细腻多变。‎ D. 小说两次写到妻子说丈夫“贱”,这样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不满,对女儿关心的渴望更甚于对丈夫关心的需求。‎ ‎18.小说中“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9.小说采用了陡转式结尾,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 ‎【答案】‎ ‎17. D ‎ ‎18. ①体贴妻子的丈夫。妻子过生日,他“张罗着去饭店潇洒一顿”;把手机放到妻子面前,“以保证她能得到女儿第一时间的祝福”;找有趣的话题逗妻子开心。②懂得教育孩子的父亲。给女儿发短信,委婉批评女儿不关心妈妈。③忽略父母情感需求的儿子。自以为做得挺成功,却多次忘记父母生日。 ‎ ‎19. ①情节结构上,由妻子过生日这条主要情节线,陡然转向父母过生日,结尾出乎意料的转折,把小说推向高潮。②人物塑造上,由“自以为做得很成功”的“我”突然转向,原来自己做得并不好,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③主题上,结尾内容反映了普遍的社会问题——子女教育应从自身做起,引发了读者的反思,深化了主题。 ‎ ‎【解析】‎ ‎17.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不满”错。从文中来看,第一次说丈夫“贱”在第二段,这一次是因为妻子过生日,而女儿没有给妈妈来信息,“我”看到妻子的烦躁,“忍不住,抓起电话就要给女儿打过去”,但妻子是“坚决地制止”,这一处骂丈夫的“贱”写出了妻子作为母亲的自尊;第二次说丈夫“贱”在第七段,女儿连夜回家给妈妈过生日,妻子又高兴又心疼,“开始埋怨我,说:‘就你手贱,发那个短信干吗……”,这一处骂丈夫“贱”体现出作为妻子的娇嗔。‎ ‎1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我”既是一个丈夫,又是一个父亲,还是一个儿子;然后找出“我”作为丈夫、父亲以及儿子的表现,最后根据这些表现进行概括。如作为丈夫的表现如下:“妻子的生日是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那天,我下班回家,阻止她下厨房,张罗着去饭店潇洒一顿”“我便干脆把手机放到她面前,以保证她能得到女儿第一时间的祝福”“我有意找些有趣的话题”“我忍不住,抓起电话就要给女儿打过去”,表现出对妻子的体贴。作为父亲的表现,“我在公共汽车上给琳琳发短信:‘你妈妈一夜未睡好。’哼,但凡还有一点孝心,你自己想想吧”“这件事我以为做得挺成功——关乎对子女的教育嘛”,这是一个懂得教育孩子的父亲。作为儿子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最后老父亲的话中,如“我和你妈的生日你们忘了多少次,我和你妈埋怨过你们吗”,这是一位忽略父母情感需求的儿子。考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答题即可。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我”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1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采用了陡转式结尾,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考生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以及结尾的特色上分析。首先明确结尾的形式,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暗示——“陡转式”,这就要求考生明确上文写了什么,结尾又写了什么,是从什么转向什么。从文中来看,上文主要讲述给妻子过生日这件事,而结尾老父亲“我和你妈的生日你们忘了多少次,我和你妈埋怨过你们吗”这句话把情节转向了父母过生日,出人意料,把情节推向高潮。然后分析在这情节的陡转中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从上文“我”对于妻子过生日以及对女儿的教育的表现来看,这是一个体贴的丈夫,是一个懂得教育孩子的父亲,而且“我”自认为“做得挺成功”,结果老父亲的一番话让“我”知道,原来自己做得并不好,让人物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从主旨上来看,结尾反映了一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点睛】‎ 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本题就属于第三种,考生应先回答“删除”还是“保留”,明确观点之后,再抓住自己选择的结尾内容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例如本题就要从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探究。‎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 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 第三、四句,描写了古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 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出诗人的落魄、衰老。‎ D. 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21.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20. B ‎ ‎21. ①被贬后的失意。“濩落”一词表明诗人沦落失意;②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濩落唯心在”一句写出诗人沦落失意却不改初心,努力保持澹定、豁达的心境;③有知己的安慰。“平生有己知”一句表明诗人沦落失意却不改初心,以人生幸得知己来宽慰自己,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内心的安慰之情;④对施展才华的渴望。“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一句写出诗人在深夜时高歌商歌,却无人倾听,表明他既渴望有施展才华的机会;⑤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也写了诗人在深夜时高歌商歌,却无人倾听,表达了诗人难遇良主无人常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 ‎ ‎【解析】‎ ‎20.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心灰意冷”错误,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故选B。‎ ‎21.‎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注意根据注释“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以及诗中的重点词语“濩落”“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分析被贬后的失意、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有知己的安慰、对施展才华的渴望、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等情感。‎ ‎【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2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表明要与外界断绝交游后,又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自己不再驾车出去的原因。‎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于冷暖协调、浓淡对比中,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庄子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句阐释真正的逍遥之境,然后再用“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告诉人们怎样才能做到逍遥。‎ ‎【答案】世与我而相违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潦”“辩”的写法。‎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3.请根据上下文补出空白处的句子,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加拿大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可以合法进行商业捕杀海豹的国家之一。每年的海豹油、海豹肉和海豹皮制品为捕猎的渔民们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因此尽管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再三呼吁,①_______。有识之士担心:随着各国保护海豹工作的日见成效,②_____,人们的危机感就会减轻,会有更多的国家③________ 。‎ ‎【答案】①加政府仍不愿禁止捕杀海豹的行为。 ②海豹数量逐渐恢复性增长。 ③效仿加拿大政府的做法。 ‎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前文“加拿大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可以合法进行商业捕杀海豹的国家之一”可知应该填写“加政府仍不愿禁止捕杀海豹的行为”,第②空根据前面的“保护海豹工作的日见成效”可知应该填写“海豹数量逐渐恢复性增长”;第③空根据前文“每年的海豹油、海豹肉和海豹皮制品为捕猎的渔民们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可知应该填写“效仿加拿大政府的做法”。‎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网络上,“佛系90后”一词传播开来。大意是不少“90后”把佛主的无欲无求转换到了自己身上: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生活中,任性懒散,随遇而安;工作中,心如止水,不喜不悲,也不思进取。谈恋爱,男生不热不冷不粘,不想太麻烦;女生不作不靠不娇,分手也不伤心哭闹。有人觉得,这是社会走出物质贫困的标志,生存压力变小,价值取向多元,可喜可贺。有人觉得,“佛系”没什么,化解戾气,淡泊名利,是压力下的放松,严肃中的调侃,有利于身心健康。但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颓废心理的“丧文化”的表现,说明整个社会因“阶层固化”而失去了进取与活力,亟待改变。‎ 请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颓废青年难称“佛”‎ ‎“佛系青年”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词,含义是指当下一些年轻人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崇尚一种“怎么都行,得过且过”的活法。此词一出,居然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一时之间,人人标榜“佛系”。懒惰、散漫、好逸恶劳都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 佛系青年看似看淡一切,四大皆空,精神境界超然脱俗,实则不思进取,消极颓废,借空门来掩饰自己的惰性。没有以身饲虎的决绝,没有普渡众生的胸怀,一群庸碌无为的青年怎为称“佛”?如此颓废的行为实不可取。‎ 佛系生活理念的诞生得益于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充足,个人不需太努力便能混个饱饭。这种行为既有违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美德,也不合乎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公民形象。正如韩非子批判国之“五蠢”,不劳而获,佛系青年消极理念也是在加速国家内耗。基础设施完善了,生活有了保障,这不应是青年人不去努力的理由,而应是激励我们奋发进取为社会添砖加瓦的动力。二战之后一些国家推行高福利制度,使一部分公民不再努力拼搏,只靠政府救助维持生活,致使政府财政赤字增大,当今佛系青年看似人畜无害,实则制约了社会发展,不值得去仿效。‎ 梁启超曾言:“未来之中国,全在今日之少年”而如果青年人都“佛系”了,未来中国又怎能看到希望呢?当前社会国泰民安,足以让大多数人衣食无忧,但如果人人得过且过,只会让社会停滞不前。知识分子佛系了,我们依然依赖美国GPS,不会有北斗导航;农民佛系了,人人只耕一亩三分地,不会让十三亿人都填饱肚子;奥运健儿佛系了,跑跑跳跳不甚走心,不会有颁奖时国歌响起。我们说,多难兴邦,重要的不是灾难,而是灾难激发出人们拼搏进取、坚韧卓绝的意志。佛系青年不是没有能力,不是没有发展机会,恰恰是他们放弃了对更美生活的追求,在前进路上筑就一道无形高墙。井底之蛙不愿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小小斥鷃无法理解锟鹏的远大抱负。佛系青年,可怜亦可悲。‎ 青年人应当是什么样子?不苟且,不颓废,有志气,有血性。有家国情怀,希望普天下人民都能享我所享;有怜悯之心,看到弱势群体想到应为他们尽一份力。这种精神,才与佛教理念契合,才能彰显一个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放下佛系的遮羞布,拿出青春的朝气,用双手与汗水去创造一个真实存在的极乐世界。‎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时评类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对“佛系”这一现象的分析和看法,主要的看法有“化解戾气,淡泊名利,是压力下的放松,严肃中的调侃,有利于身心健康”“是一种颓废心理的‘丧文化’的表现,说明整个社会因‘阶层固化’而失去了进取与活力,亟待改变”,针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即可,可从三个角度立意:肯定“佛系”做法,可将立意定为淡泊名利、心态平和、慢享生活;否定“佛系”做法,可将立意定为人要有上进心、进取心和竞争意识;辨证地看问题,“佛系”做法有它的可取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可将立意定为人要有进取心、上进心和竞争意识,但不能失去平和的心境和享受生活的心态。行文时注意结合具体的现象分析。‎ ‎【点睛】‎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写作时注意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相关文档